选修5第二章教材分析 -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教材分析
《卤代烃》 说课稿
![《卤代烃》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439958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1e.png)
《卤代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卤代烃》。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卤代烃”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人教版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三节。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烃类化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卤代烃这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卤代烃不仅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而且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卤代烃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化对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认识,为后续学习醇、酚、醛、羧酸等有机化合物奠定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卤代烃的性质。
同时,教材还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思维。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烃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对于卤代烃这类新的有机化合物,学生可能对其结构和性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往往对反应原理和机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分类和物理性质。
(2)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如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3)能够根据卤代烃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卤代烃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2)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机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4eb1190975f46526d3e1d4.png)
学段及学科
高中化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卤代烃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新课程)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是继烃类化合物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类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卤代烃化学性质活泼,易转化为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卤原子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在有机合成中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醇、酚、醛、羧酸、酯、油脂和单糖等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计划安排2学时。
单元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溴乙烷的结构,物理特质和化学性质;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
2.能力目标
学会操作溴乙烷的水解实验;掌握消去反应。
3.科学方法
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使学生建立起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思想。对溴乙烷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从而让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即溴乙烷的性质,推导出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例2.是不是所有的一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解析:不是。根据消去反应特点,可以总结出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与卤素原子所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即β位C原子)上必须有H原子。如CH3Cl、(CH3)3CCH2Br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七.作业:分层次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第2章烃和卤代烃 2.3 卤代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第2章烃和卤代烃 2.3 卤代烃](https://img.taocdn.com/s3/m/8f1272bc71fe910ef12df8bc.png)
卤代烃的介绍
卤代烃的“功”与“过”
对比思考
对比乙烷、乙醇、溴乙烷的结构特点
讲解提高
C-Br键极性较强,决定了溴乙烷的性质
实验探究
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NaOH醇溶液反应
对比讨论
反应条件不同导致反应产物不同
拓展提高
利用卤代烃进行的简单有机合成
不粘材料、涂改液的成分是什么呢?
卤代烃的功与过
复习
1、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生成什么? 2、乙烯和氯气反应、乙炔与氯化氢反应后
植物:抑制植物生長,豆等穀類的收穫量質均 下降。
免疫力:會使人體免疫力降低,單純泡疹、瘧 疾等疾病的罹患率增加,症狀也會惡化。
大氣:下層大氣的化學反應趨於活潑,都市和 近郊的大氣污染可能因此更加惡化。
蒙特婁議定書
1990年6月在倫敦召開之蒙特婁議定書締 約國第二次會議,擴大列管物質,除原 先列管之CFC-11、CFC-12、CFC-113、 CFC-114、CFC-115 等五項及三項海龍外, 另增加CFC-13等10種,四氯化碳及三氯 乙烷,計12種化學物質,並加速管制時 程,提前於2000年完全禁用氟氯碳化物、 海龍及四氯化碳。
大部分被平流層的O3 吸收,能到達地面者 佔UV量之10%(一說 是1.1%) O3+ UV-B→O2+O+熱 O3+O →2O2+熱臭氧 之破壞
對人 之傷害
雖傷害力最大,但因 不能到達地面,因此 不會造成傷害。
雖傷害力次之,到達 地面之%僅佔10%, 但卻是造成傷害之禍 首。
UV-A
波長最長 315~380 nm
其中又以CFC-11(CCl3F) 、 CFC-l2 (CCl2F2) 及CFC-113(C2Cl3F3)三種原料 佔最大使用量
选修五第二章《烃和卤代烃》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及建议
![选修五第二章《烃和卤代烃》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a36ac91af1ffc4fff47ac0c.png)
选修五第二章《烃和卤代烃》教学设计一、本章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必修II学习了几个典型有机物代表后,学生通过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初步从理论上掌握有机物组成与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章介绍了有机物本章主要介绍各类烃和卤代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制法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是对上一章理论学习的一个具体的应用与演译过程,同时为下一章进一步学习其它烃的含氧衍生物奠定基础,巩固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二、本章内部结构关系1、内容分为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三大块,按组成与结构不同进行质分块,突出官能团的性质和比较。
2、采取呈现方式主要是用对必修II已有的知识进行回顾,并补充新的性质(如顺反异构、乙炔的制取及性质、苯的同系物的性质),“由点到面”的完善有机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的知识体系。
让学生学会的对比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初步形成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和化学研究的方法。
3、丰富和巩固了化学反应的有关知识。
本章几乎涉及了有机化学的所提及的各类反应,充分复习了已学知识;同时也为下一章学习烃的含氧衍生物打下基出。
4、比较必修II中有机内容和本章的学习编排充分体现了非线性的螺旋梯次递进学习规律。
三、本章相关内容的新旧对比分析在过去编写的多套教科书中,有机化学知识是基本都是一步到位在高二下半学期的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对于与有机物有关的知识,放在必修II介绍基础的物质的性质,形成初步的概念,在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中作为核心内容介绍。
1、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1.新课程标准内容的要求减少,难度降低,比较注重生活。
2•新课标注重以代表物质入手,从如何研究这一类物质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更多地需要从不同类别的有机物,其结构上的区别去认识其性质和应用的区别,更多的需要关注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从新教材的篇幅上看,内容基本和原教材内容相似,只是在部分顺序不同,通过比较: 新教材增加了如下内容:(1)烯烃的顺反异构(2)炔烃的制备中注意事项(特别是除杂方面)(3)卤代烃的用途和危害。
卤代烃教材分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
![卤代烃教材分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487b969fad6195f312ba6e2.png)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有机化学,旨在掌握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而有机合成在有机化学学习中,是极其重要。
卤代烃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有机体,由于卤代烃中的取代基性质活泼,可以通过发生水解反应、消去反应等转化为其他烃的衍生物或含氧衍生物。通过卤代烃的桥梁作用可以实现官能团之间的转换,是各类烃与其含氧衍生物之间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也是后面学习有机合成知识的基础。
教学评价:通过对溴乙烷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规律的归纳和对比,使学生认识溴乙烷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的“两面性”,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掌握溴乙烷的化学性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4)认识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宏观:1.由烃到烃的衍生物
2.由单官能团化合物到多官能团化合物
3.由小分子到高分子的体系
微观:循序渐进地介绍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应用的知识,确保主干知识的基础性。
溴乙烷是卤代烃的代表物,教材在概括式的介绍卤代烃的概念、分类和物理性质,简单陈述了溴乙烷的分子结构(展示溴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和核磁共振氢谱图)和物理性质后,从结构引出了溴乙烷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把溴乙烷与乙醇联系起来,从有机化学取代反应的机理出发,定义了卤代烃的水解反应;通过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又把溴乙烷同之前学过的乙烯联系起来,同时对比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又给出了有机化学中消去反应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有机化学中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本质区别。
教学建议(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能力状况: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是思维的可逆性、创造性较弱,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使其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高二化学教案-选修5第二章教材分析 最新
![高二化学教案-选修5第二章教材分析 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1159e55852458fb770b56d9.png)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教材分析一、本章的地位和功能本章是第一章内容的具体化,第一章中具有共性的概念化知识在本章结合了具体物质类别烃和卤代烃而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深入。
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卤代烃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中间体,通过卤代烃的桥梁作用可以实现官能团之间的转换。
本章从代表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到同系列有机物的学习,强化了分类思想的重要性和“结构决定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学习方法。
通过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及消去反应等反应类型,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标准和教材内容结构三、教学建议第一节:脂肪烃✧教学重点:①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加成、加聚反应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知识前后的联系,挖掘结构和性质的内在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及横向比较、根据事实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材把三类结构不同的脂肪烃放在一起,不是简单的重复代表物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同系列物质的叙述方式,而是具有以旧带新、比较归纳、螺旋上升的特点,并且三类烃的学习各有侧重。
首先,通过“思考与交流”的两个表格复习烷烃和烯烃的部分物理性质(主要是沸点和相对密度),第二个“思考与交流”则从分类的角度让学生复习烷烃和烯烃的化学反应(主要是取代、加成和加聚反应),再以“学与问”引导学生从分子结构特点、代表物和主要化学性质等方面对烷烃和烯烃进行比较,目的是巩固必修2的相关知识,有意识地强调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比较、归纳方法在有机物类别学习中的重要性。
其次,突出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通过对比顺、反2-丁烯的熔点、沸点和相对密度,使学生了解顺反异构体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异,使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炔烃的介绍则比较全面,先是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引入炔烃的概念,然后提供代表物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除杂)及性质实验的有关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最后通过学与问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炔烃的结构特点,并与烯烃作对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卤代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卤代烃](https://img.taocdn.com/s3/m/9420572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c.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烽说课人教版选修5第二章【说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功能①卤代烽是实现烽与烽的含氧衍生物之间转化的重要桥梁。
②卤代烽是理解有机物基团相互影响的重要物质。
③卤代烽用途是帮助学生建立化学与生活联系的重要载体。
④卤化烽的消去反应是中学生学习消去反应概念的最佳选择。
2、本节教材的内容呈现《卤代烽》这节课教材先呈现卤代烽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然后通过对其代表物——澳乙烷具体探究引导学生对卤代烽的化学性质从整体上掌握,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澳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两种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在学习澳乙烷化学性质的同时,通过对比的方法认识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一一消去反应。
内容相对较多,需要2课时完成。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打破教材格局,将,澳乙烷的结构和性质”作为完整内容一节课,“有关卤代烽的性质与应用”作为一节课。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介绍“澳乙烷的结构和性质”。
【说学习对象】学习这本选修的学生为高二理科班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1、2和选修3、4,具备一定的化学学科素养。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知道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效率。
另外学生已经在必修2学习了乙醇、乙酸等烃的衍生物的知识。
卤代烃也是一类重要的烽的衍生物,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物质,在高考中也占居非常重要地位。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看,学生对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困难应在于澳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设计与操作上,学生可能的学习策略是假设、讨论和实验探索方式为主。
因此,在进行本课学习时,可以借鉴以前的方法,进一步运用学习醇、乙酸等烽衍生物的方法,指导本节知识的学习。
〖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澳乙烷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并掌握其化学性质(2)理解澳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及其反应条件2、过程与方法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澳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加深对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认识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2.1脂肪烃 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2.1脂肪烃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c2184f27d3240c8447efe7.png)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一、教案目标1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和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3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
4用。
二、内容结构三、课时安排第一节脂肪烃3课时第二节芳香烃2课时第三节卤代烃3课时复习和机动2课时第一节脂肪烃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2018年 8 月 26 日主备人:郑仟成员:田广文王自安李普何晓柴风翊教案目的:1、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和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教案重点: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案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教案教程:一、烷烃和烯烃1、物理性质递变规律[思考和交流]P28完成P29图2-1结论:P292、结构和化学性质回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列表小结。
[思考和交流]P29化学反应类型小结完成课本中的反应方程式。
得出结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思考和交流]进一步对比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思考和交流]丙稀和氯化氢反应后,会生成什么产物呢?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导学在课堂P36[学和问]P30烷烃和烯烃结构对比 完成课本中表格[资料卡片]P30二烯烃的不完全加成特点:竞争加成 注意:当氯气足量时两个碳碳双键可以完全反应作业: 教案反思二、烯烃的顺反异构体第 2 课时总第 2 课时2018年 8 月27 日主备人:郑仟 成员:田广文 王自安 李普 何晓 柴风翊观察下列两组有机物结构特点:它们都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归纳:什么是顺反异构?P32 思考:下列有机分子中,可形成顺反异构的是 A CH 2=CHCH 3 B CH 2=CHCH 2CH 3 CCH 3CH=C(CH 3)2DCH 3CH =CHCl答案:D 三、炔烃 1)结构: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CaC 2+2H 2O Ca(OH)2+C 2H 2↑ 实验装置: P.32图2-6 注意事项:a 、检查气密性;b 、怎样除去杂质气体?(将气体通过装有CuSO 4溶液的洗气瓶)c 、气体收集方法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实验室制的乙炔为什么会有臭味呢?(1)因电石中含有 CaS 、Ca 3P 2等,也会和水反应,产生H 2S 、PH 3等气体,所以所制乙炔气体会有难闻的臭味;(2)如何去除乙炔的臭味呢?(NaOH 和CuSO 4溶液) (3)H 2S 对本实验有影响吗?为什么?H 2S 具有较强还原性,能和溴反应,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因而会对该实验造成干扰。
选修五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第三节 卤代烃教案卤代烃公开课点评与反思:
![选修五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第三节 卤代烃教案卤代烃公开课点评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e50c8d5910ef12d2af9e7fb.png)
卤代烃公开课点评与反思:1、有机化学课多数还是元素化合物课。
元素化合物课特别重视的三点:理论的指导、实验的运用、认知框架的运用和发展。
无机元素化合物课在上述方面有足够的重视,但有机元素化合物课还值得再研究。
2、对于理论的指导,大家最重视的是“结构决定性质”,强调最多的是有某种官能团就具有什么性质,这是不是结构决定性质的全部内涵呢?这样的理论指导有一定作用,但如果处理的过于简单,对学生来说无非是将原来要记住的事实分成了若干组来记忆,负担不一定有本质的减轻。
在“结构决定性质”的指导作用中,我们在原子连接方式、基团之间的影响、键的性质、空间位阻等方面要挖掘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成分,这样建议不是要将有机教学加深,目的仅仅是学科思维方法的渗透,使理解记忆事实的负担得以减轻。
3、对于实验的运用,有机化学课与无机化学课并无区别,最重要的两个功能是:为学生理解、接受事实提供直观感知;实验方法的学习、科学探究思维的优化。
就第一项功能,原则上分组好于演示,演示好于视频,视频好于图片。
就第二项功能,教师应根据实验方法、科学探究思维方面设定的目标灵活处理实验的实施方案,是要培养实验观察的方法?实验装置设计能力?还是优化实验条件控制思想?是实验方案评价能力?还是实验报告书写技能?关键要视学生的水平和需要来抉择。
本节课的设计将目标设计为运用物质检验的方法验证科学假设,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是恰当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科学探究的基本教学过程后,应引导反思这类实验探究的思路是怎样的?应注意什么?这个环节如果缺失对反思能力强的学生或许影响不大,但对反思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实验思维优化的效果也许出不来。
4、微粒观既是化学教学的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学习策略。
作为一种学习策略,策略只有使用才成其为策略,学生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才实现微粒观的建构、内化。
有机化学教学中,微粒观策略的运用重点是有机反应的断成键的微观分析、有机化学实验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和微观过程的分析。
人教社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 卤代烃教学设计
![人教社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 卤代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a62e6b27d3240c8447efe7.png)
第三节卤代烃教学设计车琳教学内容:卤代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已经学习过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充分认识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
(2)、初步形成根据有机物结构特点分析它能与何种试剂发生何种类型的反应生成何种产物的思路。
(3)、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有机化学反应,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一般程序。
2、过程与方法(1)、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充分理解卤代烃的性质。
(2)、能依据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卤代烃的性质在有机综合题中的分析运用,体会“卤代烃”在有机物转化、推断、合成中具有“桥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合理使用。
教学重点: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及条件教学难点: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及条件教学策略:实验探究、谈话讨论教学进程【课前研读】(提示:请同学课前务必完成!)1、卤代烃定义:官能团:原子组成的特点:卤代烃的分类:⑴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
⑵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
⑶按烃基种类分:。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温下,卤代烃中除少数为气体外,大多为或 .卤代烃溶于水,大多数有机溶剂,某些卤代烃本身就是很好的有机溶剂,如,有些卤代烃是有机合成的主要原料。
纯净的溴乙烷是(状态),沸点38.4℃,密度比水,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多种有机溶剂.通常情况下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它们的沸点随而升高。
2、溴乙烷分子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结构式:颜色:状态:溶解度:密度:沸点:溴乙烷的核磁共振氢谱的特点:化学性质取代反应:由于C-Br键极性较强,易断裂,溴原子易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
溴乙烷与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写出该化学方程式:消去反应:定义:溴乙烷与溶液共热.写出化学方程式:【课堂讨论】(争做课堂主人!)(一)预习检查,或预习演说(5分钟)(二)、实验探究(15分钟)1、设计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实验目的:实验仪器:(搭建中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反应方程式:并思考以下问题:(1)如何证明试验中溴乙烷中的溴原子变成了溴离子?(2)如何检验生成物中有乙醇?2、有人对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的反应设计了如右图 所示方案来检验反应中是否有乙烯生成。
高中化学_人教有机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人教有机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445af00b9f3f90f77c61b1f.png)
《卤代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2.使学生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并通过对卤代烃有关性质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溴乙烷的水解与消去,理解二者的反应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氟里昂等卤代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的讨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2.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引入]:图片展示,由氯乙烷的用途过渡到卤代烃的学习。
[过渡]:卤代烃化学性质通常比烃活泼,能发生很多化学反应而转化成各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卤原子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下面我们以溴乙烷作为代表物来介绍卤代烃的一些性质.一.溴乙烷.1.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的液体,沸点低,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2.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C 2H 5Br CH 3CH 2Br 或C 2H 5Br —Br[提问]: ①.从二者的组成上看,溴乙烷与乙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异同点?②.若从溴乙烷分子中C —Br 键断裂,可发生哪种类型的反应?3.化学性质.(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H H —C —C —H H H H H H —C —C —Br H H H H H —C —C —H H HH[分组实验]: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20%NaOH 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mLAgNO 3溶液.现象: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 3CH 2Br +H-OH CH 3CH 2OH + HBr 或:CH 3CH 2Br +NaOH CH 3CH 2OH + NaBr[讨论]:①.该反应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②.该反应比较缓慢,若既能加快此反应的速率,又能提高乙醇的产量,可采取什么措施? 可采取加热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其原因是水解反应吸热,NaOH 溶液与HBr 反应,减小HBr 的浓度,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 3CH 2OH 的浓度增大.③.为什么要加入HNO 3酸化溶液?中和过量的NaOH 溶液,防止生成Ag 2O 暗褐色沉淀,防止对Br -的检验产生干扰.[过渡]:实验证明CH 3CH 2Br 可以制乙烯,请考虑可能的断键处,以及此反应的特点.(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教师实验]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 饱和NaOH 乙醇溶液,加热.③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选修五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第三节 卤代烃教案卤代烃教学设计定稿
![选修五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第三节 卤代烃教案卤代烃教学设计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c8dc48062af90242a895e5fb.png)
2、充分振荡、放入水浴中加热。(如果反应发生,Br-会在哪一层液体中存在?)
3、用滴管小心吸取部分上层液体,移入另一支盛有1mL2mol/L的硝酸的溶液中,目的是什么?(中和NaOH,使溶液呈酸性)
4、加入2~3滴2%的AgNO3溶液,目的是什么?(检验Br-)观察现象。(迅速生成淡黄色沉淀)
环节二:溴乙烷的结构及性质预测
【展示模型】展示乙烷和溴乙烷的模型,让学生体会溴乙烷可以看成是乙烷中的1个H被Br取代的产物。
【学生活动】请完成下表,分析Br原子取代乙烷中的H原子之后,对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预测溴乙烷断键的位置。
乙烷
溴乙烷
结构式
结构特点(是否饱和?共价键类型)
有几种类型的氢原子
化学反应中断键位置
环节四溴乙烷消去反应
【过渡】在上述反应中,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只把NaOH的水溶液换成是NaOH乙醇溶液,则又会发生另外的反应。我们来看一下化学方程式:
CH3CH2Br + NaOH CH2=CH2↑+ NaBr + H2O
【学生活动】
1、根据方程式,分析溴乙烷中的断了什么键?成了什么键?
2、请用实验验证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介绍】消去反应的要点:从一个分子中脱去小分子,生成不饱和化合物
环节五: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1、请总结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并明确每个反应断键和成键的位置。
【教师小结】2、反应介质(溶剂)不同,会导致反应的主要历程、主要产物不同。
【学生活动】3、请尝试建立记忆卤代烃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条件的方法,并相互交流。
1、掌握官能团对卤代烃主要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设计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素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知识点总结:第二章烃和卤代烃(2020年整理).ppt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知识点总结:第二章烃和卤代烃(2020年整理).pptx](https://img.taocdn.com/s3/m/0dfc378449649b6648d747cb.png)
2.物理性质
2
(1)状态:常温下含有 1~4 个碳原子的烃为气态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多,逐渐过渡到液 态、固态。
2 沸点:①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升高。 ②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CCl4 又叫四氯化碳,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 (2)乙烯
①与卤素单质 X2 加成
CH2=CH2+X2→CH2X—CH2X
②与 H2 加成
催化剂
CH2=CH2+H2
△
CH3—CH3
③与卤化氢加成
CH2=CH2+HX→CH3—CH2X
④与水加成
CH2=CH2+H2O
催化剂
CH3CH2OH
⑤氧化反应
(2)相互关系
6. 含苯环的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苯的氯代物 ①苯的一氯代物只有 1 种: ②苯的二氯代物有 3 种: (2)苯的同系物及其氯代物 ①甲苯(C7H8)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②分子式为 C8H10 的芳香烃同分异构体有 4 种:
③甲苯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4 种
四、烃的来源及应用
“>”或“<”)1 g/cm3。 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以 CH3CH2Br 为例) (1)取代反应 ①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加热 ②化学方程式为:
4.卤代烃对环境的污染 1 氟氯烃在平流层中会破坏臭氧 层,是造成臭氧 空洞的罪魁祸首。 2 氟氯烃破坏臭氧层的原理 ①氟氯烃在平流层中受紫外线照射产生氯原子 ②氯原子可引发损耗臭氧的循环反应:
替水;
意
③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反应混合液 ③因反应太剧烈,用分液漏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三节 卤代烃》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三节 卤代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553dd6c8d376eeaeaa3189.png)
《高中新课程核心基础知识研究·教学设计》《第三节卤代烃》教学设计孙奇文一、《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第二章《烃和卤代烃》核心基础知识探究1.核心基础知识概述《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的核心基础知识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官能团)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是化学性质和部分物理性质)。
2.依据简说(1)《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建立在《化学2(必修)》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即第二种和第三章)”基础上,其目的就是要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教材在编写上突出“结构决定性质”这一主线,建立起结构、性质、反应、合成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多种类型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合成和应用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从官能团(即有机物结构)转化的视角认识和应用有机化学反应,进一步体现了前面学习中建立起来的有机化学反应分析框架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充分讨论起始物的特征,明确是通过怎样的反应类型实现了从起始物官能团向生成物的官能团转化的。
卤代烃在这里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3)烷烃结构上只有碳碳键和碳氢键,决定了其特征反应为取代反应。
(4)烯烃结构上有碳碳单键、碳碳双键和碳氢键,碳碳双键的结构不稳定决定了烯烃的特征反应是加成反应。
(5)炔烃结构上有碳碳单键、碳碳三键和碳氢键,碳碳三键的结构不稳定决定了烯烃的特征反应是加成反应。
同时由于碳碳三键中有两条不饱和键,因此可以分步加成。
(6) 苯和苯的同系物结构上有苯环,苯环的特殊结构决定了苯既可以加成、又可以取代,但是取代比烷烃难,加成也比烯烃难。
(7)卤代烃的两个重要反应是水解和消去,就是从结构角度来分析如何断化学键和如何成键的问题,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结构是任何决定性质的。
综上所述,本章的核心基础知识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官能团)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二、《卤代烃》与第二单元核心基础知识的关系1.本课的基本教学内容(1)溴乙烷核磁共振H谱,比例模型:用文字直接描述卤代烃的状态和溶解性(2)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先介绍原理,再设计探究溴乙烷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类型不同产物不同;及消去反应生成乙烯的检验(3)卤代烃的用途和危害(破坏臭氧层):科学视野:卤代烃破坏臭氧层的原理(4)增加了实践活动:了解有机玻璃加工店有机溶剂的使用,学习安全使用有机溶剂的知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单元第三节《卤代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单元第三节《卤代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b689f8d15abe23482f4d53.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单元第三节《卤代烃》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认识卤代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认识消去反应、取代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特点的关系。
3.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体会“绿色化学”思想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意义,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
【教材分析】《卤代烃》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单元第三节内容。
教材通过烃的学习(烷烃和芳香烃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烯烃和炔烃与卤素单质或者HX的加成反应)已经了解了常见的卤代烃,并且在人教版必修二中对于烃的含氧衍生物(醇、羧酸、酯)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卤代烃的结构以及性质和应用水到渠成。
根据新课标要求,进行有机化学反应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官能团转化和断键成键的角度概括反应特征和规律。
教学中深入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新课程标准进行授课。
【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必修二已经对常见的有机物和官能团的知识有所了解,并且经过选修五第二章烃的相关性质学习,已经对于烷烃和芳香烃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烯烃和炔烃与卤素单质或者HX的加成反应的生成物已经有所认知。
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卤代烃以及卤素原子这种官能团难度有所降低。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反应原理.2.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3.树立官能团转化思想,学会分析官能团转化的思路和方法4.树立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讲授新课】一、导入教师:图片展示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含有卤素原子的有机物:1不粘锅涂层材料为聚四氟乙烯,2.我们用的涂改液主要成分:二氟乙烷、三氟乙烷、四氟乙烷等,3.以七氟丙烷为主要成分的灭火剂,4.水立方建筑体,建材为含氯聚合物的充气薄膜建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3节《卤代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3节《卤代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cd4dc419e8b8f67c1cb97e.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3节《卤代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是第一章内容的具体化,第一章中具有共性的概念化知识在本章结合了具体物质类别烃和卤代烃而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深入。
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卤代烃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中间体,通过卤代烃的桥梁作用可以实现官能团之间的转换。
本章从代表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到同系列有机物的学习,强化了分类思想的重要性和“结构决定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学习方法。
通过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及消去反应等反应类型,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2.能力目标:(1)通过溴乙烷中C—Br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有机反应中“条件”的影响,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具备条件的分析及检验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的实验设计及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卤代烃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不同意见的对比实验,激发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经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四、学情分析:本校学生在全市属于中等学生,模块考试又相对简单,因此有部分学生错误的认为高中学习比较简单和轻松,必修二中对有机部分要求又比较低,因此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对溴乙烷的水解及消去反应进行实验;(2)学案导学:见后面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卤代烃一节,初步把握卤代烃的水解及消去反应。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5746e327284b73f3425019.png)
本章内容的选取也注意了联系生活实际,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和健康教育。例如,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苯、苯的同系物以及卤代烃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对健康的危害。
关于章图和节背景图的说明:①本章章图由一幅主图和三幅小图组成,主图为铺设于灌木丛林中的输油管线;三幅小图分别是:采油机、燃烧的蜡烛和乙炔及苯分子的比例模型。
②节背景图为炼油厂厂景。
3内容结构在本章教学中应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如通过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课件、图片及生活中的化学等创设问题,通过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要注意充分体现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要注意学习自然科学基本思维方法──“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做中学”,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研究、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在芳香烃中,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苯的化学性质,并让学生自主设计制备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方案。选择甲苯作为苯的同系物的代表物,比较苯和苯的同系物的性质差异,并以此通过“学与问”让学生领悟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学习烃的知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卤代烃的内容,所以教科书将烃和卤代烃安排在同一章。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和卤代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能根据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
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教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592fc15727a5e9846a6116.png)
一.教案背景时间:3月1日地点:甘南二中(齐齐哈尔市重点高中)人物:教师:朱世亮(年青教师)学生:二年五班,二年七班事件:本节为两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节内容,学生需要预习必修二中的甲烷,乙烯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二.教学课题本节内容选自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三.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选修5是化学新课程体系中系统性较强的模块,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是多种烃的衍生物的“母体”,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所以学好它,对以后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
本节在复习必修教材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性质,使第一章中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及技能①了解脂肪烃沸点和相对密度的变化规律。
以典型的脂肪烃为例,通过对比归纳的方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以及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②根据脂肪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加成、加聚和取代反应等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2)、过程及方法①运用脂肪烃的分子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②通过从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推出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①通过图片、模型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通过动手做烃的球棍模型,体验模型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脂肪烃的结构特点和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流程上采用课前导学,课堂质疑,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四步教学法,在具体细节处理上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类比法、讲解法、讨论、归纳对比法、、运用多媒体等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同时也充分体现主体性课堂模式,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
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甲烷、乙烯、苯。
选修5第一、二章教材分析
![选修5第一、二章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97291155270722192ef79c.png)
C2H5Br+NaOH/C2H5OH
学习笔记2
教学实践节选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CH3CH2Br + NaOH CH2 ─CH2 + NaOH H Br
取代反应 NaOH 水溶液(△) H2O △
炔烃
第一节 脂肪烃 第一节 脂肪烃
物理性质 烷烃和烯烃 脂 肪 烃 化学性质
烯烃的顺反异构
炔烃 实验室制法 物理、化学性质
脂肪烃的来 源及其应用
教师设计好教学流程,组织学生运用对比、类比 的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代表物的空间结构和烯烃顺反异构的教学,
运用球棍模型或结合计算机增强教学直观效果。 可对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实验进行整合教学。 结合天然气置换工程指导学生自学脂肪烃来源和用 途。
苯的同系物
芳香烃的来 源及其应用
实践活动
思考与交流
教学实践节选
1、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有什么特点?回忆苯的化学性质, 写出化学方程式。
2、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烃基取代后的产物在分子组成上与 苯有什么区别?你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它们的组成吗?
3、请你预测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并尝试以甲苯为例子 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提出你的疑问
烷烃的 命名
系统命 名法
苯的同 系物的 命名
烷烃的系统命名是核心内容,是有机物系统命名 的基础,建议根据命名的三个步骤(选主链、编 号位、写名称)结合具体的例子边讲边练。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
察、归纳、动手练习。
在重点掌握了烷烃的系统命名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分析烯烃、炔烃及苯的同系物结构的不同点, 找出由结构不同所产生的命名上的差异。 注意把握命名的深广度,无需一步到位,不必拓 展其他有机物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教材分析
一、本章的地位和功能
本章是第一章内容的具体化,第一章中具有共性的概念化知识在本章结合了具体物质类别烃和卤代烃而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深入。
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卤代烃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中间体,通过卤代烃的桥梁作用可以实现官能团之间的转换。
本章从代表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到同系列有机物的学习,强化了分类思想的重要性和“结构决定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学习方法。
通过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及消去反应等反应类型,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标准和教材内容结构
三、教学建议
第一节:脂肪烃
✧教学重点:①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加成、加聚反应
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知识前后的联系,挖掘结构和性质的内在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及横向比较、根据事实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材把三类结构不同的脂肪烃放在一起,不是简单的重复代表物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同系列物质的叙述方式,而是具有以旧带新、比较归纳、螺旋上升的特点,并且三类烃的学习各有侧重。
首先,通过“思考与交流”的两个表格复习烷烃和烯烃的部分物理性质(主要是沸点和相对密度),第二个“思考与交流”则从分类的角度让学生复习烷烃和烯烃的化学反应(主要是取代、加成和加聚反应),再以“学与问”引导学生从分子结构特点、代表物和主要化学性质等方面对烷烃和烯烃进行比较,目的是巩固必修2的相关知识,有意识地强调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比较、归纳方法在有机物类别学习中的重要性。
其次,突出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通过对比顺、反2-丁烯的熔点、沸点和相对密度,使学生了解顺反异构体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异,使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炔烃的介绍则比较全面,先是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引入炔烃的概念,然后提供代表物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除杂)及性质实验的有关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最后通过学与问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炔烃的结构特点,并与烯烃作对比。
对于三类脂肪烃的来源及用途则通过原油的分馏及裂化的产品和用途让学生自主阅读、巩固。
建议:
1.教师设计好教学流程,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每一环节学习前应明确学习任务,点拨学习方法,学习任务结束时要有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的小结,如对烷烃和烯烃的对比还可以增加对比通式、同分异构体的类型、代表物质的空间结构等。
2.结合球棍模型或计算机演示顺反异构体的空间结构,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3.乙炔的学习可以从结构出发,围绕“实验证明乙炔的不饱和性”这一主题,对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实验进行整合教学。
4.对于脂肪烃来源和用途的教学,可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广州市目前正在进行的天然气置换工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把学习延伸至课外。
第二节:芳香烃
✧教学重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同系物结构中苯环和侧链烃基的相互影响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苯本节教材的内容是在必修2苯的基础上拓展到苯的同系物及芳香烃的来源和应用。
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回忆、巩固苯的特殊结构与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燃烧、取代、加成),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苯与溴、浓硝酸发生反应的条件设计制备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方案。
“苯的同系物”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苯环与侧链烃基的相互作用。
教学时可以通过比较苯和甲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围绕“苯及其同系物使人中毒”的话题,课前布置学生进行查阅资料或实地调查的实践活动,把活动的结果做成简单的课件或宣传文稿,由学生来展示,达到主动参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对于溴苯、硝基苯的实验设计,如果时间允许,可用小课题的形式展开学习,教师介绍有机物制备实验的一般原则,由学生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及生成物的性质讨论实验方案,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第三节:卤代烃
✧教学重点:溴乙烷化学性质的科学探究
✧教学难点:卤代烃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发生的规律以及方程式的记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内容选取和呈现有以下特点:
1.概括式介绍卤代烃的概念、分类、物理性质;
2.陈述了溴乙烷的结构(展示溴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和核磁共振氢谱图)、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3.科学探究溴乙烷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反应,体会反应条件对有机反应的影响(思考与交流);
4.通过“实践活动”和“科学视野”了解卤代烃的用途,贴近生活实际。
教学中要落实科学探究,不要仅局限于对教材问题的口头回答。
对于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建议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供思考提纲:溴乙烷中有没有Br-?溴乙烷水解的条件是什么?水解产物是什么?如何检验水解产物有 Br- ?有什么方法可以确定产物中有乙醇?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实验,再组织学生回答教材中的两个探究问题。
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在旧教材中没有安排实验,人教版教材也没有,教师可参考江苏版教材的实验(注意实验目的有区别)灵活处理。
附:课例教学资料(交流)
资料一:确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的计算
一、求气态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某气态有机物,d = 1.25 g/L (S.P.T),求相对分子质量。
2.一定的温度、压强下,测得氧气的密度为1.28g/L,某气态有机物的密度为1.12g/L,求
该气态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某有机物A在气态时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求A的相对分子质量。
4.空气对某气体的相对密度为1.8125,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5. 1mol C2H4和3mol CH4混合,求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小结:求气态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二、求有机物的分子式
6.上述第3 题中,求下列两种情况下A的化学式:
①若A属于烃
②若A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7.某有机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测定出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56,试推断该有机物
的分子式
8.某烃含氢元素17.2%,求此烃的分子式。
9.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求该化合物的实验式。
又测得该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10.某烃中碳和氢的质量比是24︰5,该烃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2.59g/L,写出该烃的
分子式
11.某有机物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C%= 40%,H%=6.67%,O%=53.33%,已知其蒸气
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乙烷气体的3倍,求有机物的化学式。
12.完全燃烧2.3g某有机物A,生成0.1mol二氧化碳和2.7g水,测得该物质的蒸气对空
气的相对密度为1.6,求A的分子式。
13. 某气态有机物d=1.34g/L,取1.50g该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将所得气体通过
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后,再通过碱石灰的干燥管。
结果洗气瓶和干燥管分别增重0.9g 和2.2g,求有机物的分子式。
*14. 常温下,10mL某气态烃与50mL氧气混合,点燃后有机物完全燃烧,恢复到反应前的状态,残留气体体积为35mL,求该烃可能的分子式。
小结: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途径
资料二:《脂肪烃》合作学习要求:尽可能选择不同的对比角度
说明:对比项目由学生讨论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