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 第12章作业空间设计

合集下载

大学安全人机工程学课件-作业空间设计讲义

大学安全人机工程学课件-作业空间设计讲义

3. 作业空间设计的目的
从大的范围来讲,就是组织生产现场,把 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和工具等按生产任务、工 艺流程、人的操作要求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 给能量、物质和人员确定一个最佳的流通路线 和占有区域,从而提高工作系统总体上的可靠 性和高效性。从小的范围来讲,就是合理设计 工作岗位,以保证作业者在工作位置上便于工 作,保证操作活动的准确高效,并以最低的体 力负荷和心理负荷获得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同 时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4. 作业空间设计 在现代人机工程学中的地位
随着工矿企业向大型化、现代化方面发展,工 作系统所消耗的能量日益巨大,物质流量不断增加, 对人的操作要求显著提高,这使得作业空间设计变 得越来越重要,并成为协调工作系统内人-机-环境 等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关关系和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的 最关键的措施之一。
7.2 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辅助性工作场地的空间尺寸
1. 出入口
封闭的工作区域首先应有供日常通行的常规出入 口,允许预期的人员、车辆和货物不受限制地通过。 其次封闭的工作场所必须提供辅助入口以及各种需要 的应急出口。相应的空间尺寸为: (1)仅供人员进出的出入口: 进出高度≥2.1m;最小宽度≥0.81~0.86m;尽量不采用 门槛。 (2)由车辆、货物通行的出入口: 视具体情况而定。 (3)应急出口: a. 有足够的数量; b. 每个应急出口有便于里边人员迅速撤出的足够空间; c. 应急出口应易于开启。
其基本要求如下所示:
• 1 设备操作人员的平面活动范围。 a. 最小工作间的地面面积≥8m2。 b. 工作岗位上的自由活动面积≥1.5m2,且自由活动场地
宽度>1.0m c. 每个操作者最佳的工作活动面积=4m2。
• 2 工作间内长时间工作人员的基本空间要求。 a. 以坐姿为主的工作人员的基本空间≥12m3。 b. 非坐姿为主的工作人员的基本空间≥15m3。 c. 重体力劳动者的基本空间≥18m3。

人机工程---作业空间设计

人机工程---作业空间设计

术语和符号3.1 水平基准面P XY在工作岗位,人站立的或座椅放置的平面(见图1至图3)。

3.2垂直基准面P YZ与人体冠状面平行,与水平基准面相垂直,并且通过工作岗位上限制人体向前的点所在的平面[见图1(a)至图3]。

3.3座位面高度S座位设计平面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4 坐姿工作岗位的相对高度H1坐姿时手操作平面与座位设计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5 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H2立姿时手操作平面和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2和图3)。

3.6工作平面高度 A安放作业对象或工装夹具的平面和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7 作业面高度 C手作业平面和工作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8 工作台面厚度K工作平面与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9 脚支撑高度 F脚支撑面的几何中心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10 小腿空间高度U座位设计平面与脚支撑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11 大腿空间高度Z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与座位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12 坐姿工作岗位的腿空间高度G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与脚空间上方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13 立姿工作岗位的脚空间高度I容脚空间上方界面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2)。

3.14 腿部空间进深T1垂直基准面和限制小腿或膝前伸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15 脚空间进深T2垂直基准面与限制脚前伸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16 腿部空间宽度 B限制膝或脚向外侧扩展的两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b)]。

3.17 横向活动间距 D两相邻工作岗位上的纵向中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b)]。

3.18 向后活动间距W垂直基准面和限制人体向后活动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人类工程学教案

人类工程学教案
讨论、思考题:
参考文献:
教学后记:
指导教师2004年09月02日
人类工程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十讲职业适应性
课时安排
2
授课对象
IE02
授课时间
10.19
授课类型
讲授
教学方法
教具运用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职业适应性,掌握职务分析方法,熟悉各种类型职业的适应性以及职业禁忌。
教学内容:
1.职业适应性概述;
2.职务分析;
1.人机系统设计的概念;
2.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3.阶段设计;
4.系统设计的程序;
5.初步设计;
6.人机界面设计;
7.作业辅助设计;
8.系统检验。
教学重点、难点:
讨论、思考题:
参考文献:
教学后记:
指导教师2004年09月02日
人类工程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十四讲信息显示器设计
课时安排
2
授课对象
IE02
授课时间
2
授课对象
IE02
授课时间
10.14
授课类型
讲授
教学方法
教具运用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疲劳及其表象,熟悉各种疲劳产生的理论和疲劳测定的常用方法;掌握降低疲劳的途径。
教学内容:
1.疲劳以及疲劳的表象和种类;
2.各种疲劳产生的理论;
3.疲劳测定的常用方法;
4.疲劳的一般规律;
5.各种降低工作疲劳的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4.劳动强度分级。
教学重点、难点:
讨论、思考题:
参考文献:
教学后记:
指导教师2004年09月02日
人类工程学课程教案

人因工程复习

人因工程复习

⼈因⼯程复习《⼈因⼯程》课堂复习题总集编者—喵喵第⼀章概述1.⼈因⼯程学定义2.主要研究内容?3.研究的⽅法?问题回顾与讨论1.什么是⼈因⼯程学?2.⼈因研究的领域是那些?3.⼈因研究的主要⽅法是什么?4.⼈因研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5.应⽤调查法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什么?6.举出⽣活中较好或不⾜的⼈因⼩案例。

第⼆章⼈的因素1.⼋⼤系统的基本功能感觉(视、听、味、嗅、肤)系统的最低极限值。

供能(三种)系统的适合场合。

2.⼼理影响因素的应⽤(五个)重点:基本概念问题回顾与讨论1.⼈体⼋⼤系统是什么?2.⼈的感觉(视、听、味、嗅、肤)的最低极限值。

3.有⼏种供能⽅式?分别适合什么场合?4.脑⼒劳动者⼯作时的特点是什么?5.⼈的精神状态可以从⼏个⽅⾯来描述?6.⼈的情绪有⼏种典型状态?当⼀串钥匙从桌上滑落,此时⼈的本能反应是什么?属于什么情绪状态?第三章微⽓候环境(1)微⽓候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对微⽓候条件的主观感受有哪些?(3)如何改善作业微⽓候环境?例:若测得空调⼤楼某实验室的⼲球温度为30℃,湿球温度为25℃,风速为0.5m/s;求在该环境中的有效温度?是否适合从事轻体⼒劳动?解:分别找出⼲球温度30℃和湿球温度25℃,连接这两点间的虚线与风速为0.5m/s曲线的交点,即可求出有效温度为26.6℃。

问题讨论:1.该有效温度是否适合从事做轻体⼒劳动?2.如若不适合,应该改变那些因素⼊⼿?3.⽬前环境下改变那个因素最有效?问题回顾与讨论1.什么是微⽓候?2.它的四要素是什么?3.⼈的最佳微⽓候环境指标数值分别是多少?4.什么是有效温度?它的优点与不⾜是什么?第四章境照明环1.基本概念:光的度量(光通、光强、亮度、照度)视觉特性(适应、视觉、视野、视度、视⼒)2.照明对作业的影响3.如何布置照明问题回顾与讨论1.光的四种度量是什么?2.什么是照度?某8平⽅⽶的房间⽤⼀只100w、1680lm的⽩炽灯照明,其平均照度为多少(单位)?3.⼈的视野与⾊彩有关,请将蓝⾊、绿⾊、⽩⾊和黄⾊四种颜⾊,按视野由⼤到⼩排列。

人因工程说明PPT课件

人因工程说明PPT课件
一般在96.52cm~106.68cm,取中间值101.6cm D. 操作工横向膝盖空间宽度 E. 可调节的足部休息空间 F. 工人进出操作工位的空间
按精益布局设计的坐/站位设计概论
够取空间 — 大多数工人可以用单臂较轻松够到的区域。 够取空间分为两种:理想够取空间和非频繁够取空间
理想够取区域— 是以操作工单侧肩膀为圆心的45.72cm为半径的圆弧内所包围的 空间。
13
三、作业空间设计
工作现场设计概论-2
非频繁够取区域 — 是在63.5cm为半径的圆弧所包围的空间。
理想工作空间 — (坐/站)
膝部空间 —
最佳工作空间即在工作过程中工人的手的理想位置。 在理想工作范围内人的姿态是自然的,双手可以同时进行操作并且工作对象大
致处在工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工位下面容纳膝部的空间,60.96cm宽(76.2cm最好),深度为35.56cm,20.32cm 高。在这个空间下面还需要深度为20.32cm的单足休息空间,或再加10.16cm。
重复——同样或相似的动作每秒或每小时重复的次数
<0~150次/小时, 不>600次/小时
16
三、作业空间设计
精益设计的风险因素-2
不舒服的身体姿势——偏离中立位置角度过大,如45度 最好带靠背地坐着,不要蹲、躺或跪; 物料最好在手边,不要高过头、在身后或低于膝盖; 背部偏离人体中心<20度,不要>45度;颈部偏离中心<20度,不能弯曲、后仰 或扭曲>20度;不舒服承受时间<10% 循环时间,不能>50%循环时间。
站立工作工位 -
坐/站工位的人体因素设计为工作循环强度高(周期小于30秒)的工作来设计 的—到颈部是123.7cm

人因工程学总结试题及答案

人因工程学总结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

掩蔽效应:不同的声音传到人耳时,只能听到最强的声音,而较弱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即弱声被掩盖了。

这种一个声音被其它声音的干扰而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

被掩蔽声音的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2. 人机界面: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互相作用的“面”,所有人机交流的信息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3. 大小编码:以相同形状而不同大小来区别控制器的功能和用途,这种形式的编码应用范围较小,通常在同一系统中只能设计大、中、小三种规格。

4. 局部照明: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5. 强度效应:是指光的刺激强度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视感觉的特性.因此,可见光不仅可以用波长来表示,也可以用强度来表示。

光的强度可用照射在某平面上的光通量,即照度来表示,其单位是勒克司1.作业空间: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等),人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范围。

2。

视野: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

视野按眼球的工作状态可分为:静视野、注视野和动视野三类.3. 局部照明:为满足某些部位(通常限定在很小范围,如工作台面)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4。

反应时指从刺激呈现,到人开始作出外部反应的时间间隔,也称为反应潜伏期。

5。

感觉阈值外界刺激都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感受到,这一强度下的刺激量值称为该种感觉的感觉阈值.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2、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

3、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或“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

”)4、反应时间: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它由知觉时间(ta)和动作时间(tg)两部分构成,即 T=ta+tg 。

东南大学《人因工程学》(郭伏版)复习归纳

东南大学《人因工程学》(郭伏版)复习归纳
光的度量
光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量,单位流明(lm),用字母Φ表示。
发光强度:简称光强,是指光源发出并包含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定义式I
=
∅ ������
亮度:发光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发光面在垂直于所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单位坎每平
方米(cd/m^2),定义式L = ������·������������������������������,θ为取定方向与发光面法线方向的夹角。
减光混合(将不同的颜料、涂料、染料等物质以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从而得到新的颜色), 颜色三原色青品红黄(CMY)
中性混合:以小点、小面或细线的形式将未调和的色彩在画面上并置,利用人的视觉合色能 力,当人的视线离开一定距离时将融合成新的色彩,混合后的色彩透明度是各被混合色的平均值,而且纯度 保持不变,因此又称平均混合或空间混合。
*工作场所照明 1.照明方式 按灯光照射范围可分为一般照明(也叫全面照明),局部照明,综合照明(一般与局部比例为 1:5 适宜), 特殊照明 照明配光方式按照光源发光方向可分为直接、半直接、全面扩散、半间接、简洁照明 5 种。 2.光源选择 平均显色指数������������ 3.眩光及其防控措施 当视野内出现过高的亮度或过大的亮度对比时,人们就会感到刺眼,影响视度,这种刺眼的光线叫做眩 光。 防控措施:限制光源亮度,合理分布广源,光线转为散射,避免反射眩光,适当提高环境亮度。 4.照度分布 照度均匀的标志:场内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平均照度之差小于等于平均照度的 1/3 照度均匀主要从灯具的布置上来解决,边行灯至场边的距离保持在 l/2 至 l/3 之间(l 为灯具的间距) 5.亮度分布 视野内的观察对象,工作面和周围环境之间最好的亮度比为 5:2:1,最大允许亮度比为 10:3:1。 照明环境的设计、改善和评价 照明设计:自然光,灯具 照明环境的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问卷法 评分系统, 项目评分及光环境指数计算 评价结果与质量等级 第五章 色彩环境 色觉特性:恒常性,适应性,显色性,明视度,向光性,反射性,负色性 *色彩的混合与表示方法 色彩混合:加光混合(将光谱中几种不同的色光进行混合,而得到新的色光),色光三原色红绿蓝(RGB), 牛顿色调环,色三角

人因工程之作业空间设计介绍课件

人因工程之作业空间设计介绍课件

提供足够的空间:确保员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拥挤和压抑感
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提供充足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舒适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员工感到舒适,提高工作效率
效率性原则
1
合理布局:根据作业流程和设备布局,提高工作效率
2
减少走动:缩短作业人员走动距离,降低疲劳度
03
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04
作业空间设计的原则
安全性原则
设计应确保作业空间内无安全隐患
01
设备、工具和材料应放置在安全的位置
02
作业空间应设有紧急出口和逃生路线
03
作业空间内应设有安全警示标志和提示
04
舒适性原则
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应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隔音处理:采用隔音材料和吸音板,降低噪音干扰
色彩搭配:采用柔和、明亮的色彩,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
01
02
03
04
05
06
某医院的作业空间设计
01
空间布局:根据医院各部门职能,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提高工作效率
02
照明设计:采用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保证工作环境明亮舒适
03
色彩搭配:选用柔和、温馨的色彩,缓解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紧张情绪
噪音控制:通过隔音材料和设备降噪措施,降低噪音对员工的影响
安全防护:设置安全通道、防护栏等设施,保障员工安全
某办公室的作业空间设计
空间布局:开放式办公区、独立办公室、会议室等
照明设计:采用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光线充足且舒适
绿化设计:摆放绿植,增加办公室的生机和活力

基于人因工程的作业空间分析和研究

基于人因工程的作业空间分析和研究

基于人因工程的作业空间分析和研究人因工程(Ergonomics)是一门研究人与工作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工作空间设计中,人因工程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改善工作环境,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健康状况。

因此,进行基于人因工程的作业空间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和员工的生产力至关重要。

首先,人因工程可以评估工作空间的布局和设计是否符合人体工学原则。

人体工学原则考虑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确保工作空间能够适应员工的身体尺寸、活动范围和姿势。

例如,工作台的高度应与员工的身高相匹配,以便他们能够在自然和舒适的姿势下完成工作。

此外,工作空间应提供充足的空间,以便员工能够自由移动并执行工作任务。

其次,人因工程可以分析和改善工作空间的照明和噪音水平。

适当的照明可以减少眼睛疲劳和不必要的努力,提高员工的视觉表现和注意力。

同时,合适的噪音水平可以减少员工的压力和疲劳感,提高集中力和工作效率。

通过使用人因工程的方法,我们可以确定适当的照明水平和噪音控制措施,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此外,人因工程可以评估工作空间中使用的设备和工具的设计是否符合人体工学原则。

例如,键盘和鼠标的设计应符合人手的手掌大小和手指运动的范围,以减少手肌肉疲劳和手部不适。

同样,座椅的设计应提供足够的支撑和调整功能,以保持员工的姿势正确和舒适。

通过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工具和设备,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此外,人因工程还可以帮助评估工作空间中的安全风险和危险因素。

通过分析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因素,例如滑倒、摔落和碰撞等,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减少这些风险。

例如,为楼梯和走廊提供足够的照明和标识,以预防意外事故。

此外,安全设备和保护装置的设计也应符合人体工学原则,使员工能够正确和容易地使用它们。

综上所述,基于人因工程的作业空间分析和研究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健康状况。

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国际人类功效学将该学科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任何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同意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2.体力工作负荷是指人体单位时间内承受的体力工作量的大小.工作量越大人体承受的体力工作负荷越大人体的工作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3.劳动强度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体力消耗及紧张程度4.体力疲劳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机能衰退,作业能力下降,有时伴有疲倦感等自觉症状的现象5.脑力疲劳的含义:脑力疲劳一般是指人体肌肉工作强度不大,但由于神经系统紧张程度过高或长时间从事单调,厌烦的工作而引起的第二信号系统活动能力衰退,大脑神经活动处于抑制状态的现象6.Cooper-Harper与NASA-TLX的差异性及主观评价的优缺点主观评价的优点:(1)主观评价是脑力符合评价中唯一的直接评价方法.(2)主观评价一般在事后进行,不会对主操作产生干扰(3)主观评价一般使用统一的评价维度,不同情境的负荷评价结果可相互比较,(4)使用简单,省时主观评价法的缺陷(1)评价结果有偏差(2)评价结果容易混淆(3)方法应用存在局限性(4)方法敏感性存在特异性差异性:C方法是一维的主观评价法,而脑力负荷时一个多维的概念。

用一维的方法测量脑力负荷就可能只知道结果而不能知道其真正的原因。

7.什么是效度?什么是信度?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为什么要保证效度和信度要求?效度: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可从不同角度研究效度,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1)内部效度.是指研究中各变量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2)外部效度.是指某一研究的结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广和普及到其他的人和背景中去信度:信度指的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性在人-机-环境系统中,认得行为因素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很不容易测试.儿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成果大多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其研究质量对实践产生显著地影响,因此要准确的揭示人-机-环境系统的规律性,必须使所有的研究方法有信度和效度8.人体测量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通过测量人体各个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一眼就认得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9.人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人和机器两个子系统构成的,且能完成特定目标的一个整体系统10.作业空间设计:作业空间设计,从大的范围来讲,是指按照作业者的操作范围,视觉范围以及作业姿势等一系列生理,心里因素对作业对象,机器,设备,工具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给人,物等确定最佳的流通路线和找有区域,提高系统总体可靠性和经济性,从小的范围来讲,就是合理设计工作岗位,以保证作业者安全舒适高效工作11.微气候:是指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以及热辐射条件等4个参数。

第九章 作业空间设计

第九章 作业空间设计

物体,后看到垂直方向的物体。因此,很
• 视距
多仪表外形设计成横向长方形。 (2)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
下和顺时针方向运动。所以仪表刻度方向
• 眼高
设计应遵循这一规律。 (3)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
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
• 运动规律
因而水平式仪表的误读率(28%)比垂直 式仪表的误读率(35%)低。
上进行作业时(如操纵机器、维修设备等)必须触及的空间; 二是作业活动空间,即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
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等),人 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范围; 三是安全防护空间,是为了保障人体安全,避免人体与危 险源(如机械转动部位等)直接接触所需要的,例如在动物 园,鹰的笼子后面的防护围栏应该设计多远,才能使人们 无法将手指伸进笼子里。
5脚作业空间图129蹬力较大的脚操作器作业空间图1210蹬力较小的脚操作器作业空间1工作面高度工作类型对男性的推荐高度对女性的推荐高精密工作10011095105轻度工作90958590重工作7590708580859095100105110150185三工作活动余隙余隙类型最小值推荐值站立用空间工作台至身后墙壁的距离760910身体通过的宽度510810身体通过的深度侧身通过的前后间距330380行走空间宽度305380容膝空间200容脚空间150150过头顶余隙203021004立姿作业空间垂直方向布局设计控制器种类推荐值报警装置1800极少操纵的手控制器和不抬重要的显示器16001800常用的手控制器显示器工作台面等7001600不宜设计控制器500700脚控制器0500126立姿作业空间垂直方向布局尺寸mm?3坐立姿交替作业空间设计在设计坐立交替的工作面时工作面的高度以站立时的工作高度为准椅子高以680780cm为宜?同时提供脚踏板使人坐着工作时脚有休息的地方否则人们很难工作持久

人机工程-作业空间设计

人机工程-作业空间设计

作业空间设计作业空间包括作业者在操作时所需的空间及在作业中所需的机器、设备、工具和操作对象所占的空间范围。

作业空间的设计是指按照作业者的操作范围、视觉范围以及作业姿势等一系列生理、心理因素对作业对象、机器、设备、工具进行合理的布置、安排,并找出最适合本作业的人体最佳作业姿势、作业范围,以便为作业者创造一个最佳的作业条件。

一个设计优良的作业空间,不仅可以使作业者作业舒适、安全,操作简便,而且有助于提高人机系统的作业效率。

本章主要分析了影响作业空间设计的主要因素,在“人”方面有:作业者的操作范围、视觉范围、作业姿势等因素;在“机”方面有:单个机器设备的控制面板布置以及多个机器布置时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坐姿作业空间与站姿作业空间,虚拟车间、工厂,以及作业空间的辅助用具如座椅、工作台的设计等;最后论述了作业空间的设计评价。

第一节作业空间设计概述研究作业空间的设计,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相关概念:一、近身作业空间是指作业者在某一固定的工作岗位上,保持站姿或坐姿等一定的作业姿势时,由于人体的静态或动态尺寸的限制,作业者为完成作业所及的空间范围。

如人在坐姿打字时,四肢(主要指上肢)所及的空间范围,就是近身作业空间。

近身作业空间作为作业空间设计的最基本内容,主要依据作业者在操作时四肢所及范围的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来确定。

根据人体的作业姿势不同,近身作业空间又可分为坐姿近身作业空间和站姿近身作业空间。

二、个体作业场所是指作业者周围与作业有关的、包含设备因素在内的作业区域,简称作业场所。

如电脑、计算机桌、电脑椅就构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作业场所。

同近身作业空间相比,作业场所更复杂些,除了作业者的作业范围,还要包括相关设备所需的场地。

当仅有一台机器设备时,我们就可以把它当作个体作业场所来设计,而不必考虑多台设备布置时总体与局部的关系。

三、总体作业空间多个相互联系的个体作业场所布置在一起就构成了总体作业空间。

总体作业空间不是直接的作业场所,它更多地强调多个个体作业场所之间尤其是多个作业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因工程《作业空间设计》

人因工程《作业空间设计》
12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三眼高
人眼具有视觉特性,在目视工作中人眼的适应性至关重要. 人眼适应性与人眼的高度及显示器、控制器的位置有关. 显示器、控制器的配置应当满足人的视觉特性的要求.配 置不当将引起作业者的视觉疲劳,从而导致作业的效率降 低,安全和可靠性也无法保障.
立姿眼高是从地面至眼睛的距离,在般工业人口中,眼高的 范围约为147~175mm.坐姿眼高是从座位面至眼睛的距离, 其范围约为660~790mm.两组数据值均为正常衣着和身体 姿势状态.这些尺寸是目视工作必须适应的眼高范围.
1重要性原则 2使用频率原则 3功能原则 4使用顺序原则
三总体作业空间设计的依据
5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min
平 20

执 15

时 间
10
5
0
频率 重要性 功能 使用顺序



原则的适用性
图12-1面板布置原则与作业执行时间的关系
6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 因素
、作业空间设计时人体测量学数据运用
1确定对于设计至为重要的人体尺度 2确定设计对象的使用者群体,以决定必须考虑的尺度
范围 3确定数据运用原则 4选择合适的数据定位群体的百分位 5查找表选择有关数据值 6如有必要,对数据作适当的修正 7考虑测量衣着情况 8考虑人体测量学数据的静态和动态性质
7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8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二作业范围 2垂直作业范围
图12-4坐姿作业时手的垂直作业范围/mm
29 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二作业范围 3立体作业范围

人因工程(8作业空间设计)[知识探索]

人因工程(8作业空间设计)[知识探索]
14 峰谷文书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三、工作体位
(一)决定工作体位和姿势的因素 (二)工作体位
1.坐姿作业 2.立姿作业 3.坐、立交替的作业
15 峰谷文书
(一)决定工作体位和姿势的因素
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通常采用坐姿、立姿、坐立交替相 结合姿势,也有一些作业采用跪姿和卧姿。在作业中使用 良好的作业姿势可使作业者时刻处于轻松的状态。在确定 作业姿势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作业空间的大小和照明条件; 2.作业负荷的大小和用力方向; 3.作业场所各种仪器、机具和加工件的摆放位置; 4.作业台高度及有没有容膝空间; 5.操作时的起坐频率等因素。
一、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1.作业空间
(1)近身作业空间 (2)个体作业场所 (3)总体作业空间
2.作业空间设计
4 峰谷文书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二、作业空间设计的一般要求
(一)近身作业空间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作业特点 (2)人体尺寸 (3)作业姿势 (4)个体因素 (5)维修活动
(二)作业场所布置原则
13 峰谷文书
(四)视觉运动规律
(4)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 况下,人眼对左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 左下限、而右下限最差。视区内仪表的布置应考虑 这一点。
(5)两眼的运动是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 下不可能一只眼睛转动而另一只眼睛不动;在一般 操作中,不可能一只眼睛视物而另一只眼睛不视物。 因而通常都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
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是低于标准视线的,一般状态下, 站立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40º,坐着时低于水平线 15º;在站姿松弛时,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0º,在坐 姿松弛时,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8º。最佳观看展示 物的视区在低于标准线30º的区域里。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导与习题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导与习题

目录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1)第二章人的因素 (6)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12)第四章环境照明 (17)第五章色彩环境 (23)第六章噪声及振动环境 (27)第七章空气环境 (35)第八章体力工作负荷 (42)第九章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54)第十章脑力工作负荷 (65)第十一章人体测量 (69)第十二章作业空间设计 (75)第十三章人机系统 (81)第十四章人机界面设计 (100)第十五章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 (107)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一、要点与要求本章的内容主要是了解学习人因工程学,以及应用人因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些共性知识。

1.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命名、起源与发展。

虽非本章的重点,但应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2.掌握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在众多定义中,要求能认知和表述《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的人因工程学定义。

3.了解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

了解它有助于理解人因工程学的定义,所以了解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是必要的。

4.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内容与应用领域。

了解它将有助于了解学习的目的。

5.掌握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掌握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步骤,是应用本学科的基础。

6.人因工程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这是本章的又一个重点。

希望能学会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7.了解人因工程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这将有助于拓展相关学科的学习。

本章主要是基本概念,考核将以单项选择题、判断改正题和名词概念解释为主,其次是少量的简答题。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人因工程学的命名。

由于世界各国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存在差异,以及研究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故导致学科名称的使用亦不相同。

如,该学科在美国称为“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的因素工程学)或“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西欧国家称为“Ergonomics”(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是希腊文,意为“工作法则”。

人因工程复习资料

人因工程复习资料
噪声对人的心理有哪些主要影响?答:噪声对心理的影响主要是使人产生烦恼、焦急、讨厌、生气等不愉快的情绪。
如何进行振动的控制?
答:(1)减少和消除振动源。
1)隔离振源2)改进生产工艺,如用液压、焊接代替铆接可消除或减少振动。3)增加设备的阻尼,如采用吸振材料、安装阻尼器或阻尼环、附加弹性阻尼材料等,以减轻设备的振动。对于可引起机械振动的陈旧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或改造。
2、什么是高温作业环境?高温作业环境分为几类?
答: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2·h)的环境叫高温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二是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湿度大,如果通风不良就会形成湿热环境;三是夏季露天作业,如农民劳动、建筑等露天作业。
3、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如何改善?(1)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2)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3)导致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4)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
改善方法: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应从生产工艺和技术、保健措施、生产组织措施等方面加以改善。
8、低温作业环境的改善,应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采暖和保暖工作。(2)提高作业负荷。(3)个体保护。(4)采用热辐射取暖。
(1)内部效度。是指研究中各变量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2)外部效度。外部效度是指某一研究的结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广和普及到其他的人和背景中去。
2.信度。信度指的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性的程度。实际研究中通常用一致性系数法、等值性系数法、内部一致性系数法来估计信度。
第三章 微气候
1、简述微气候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二、人体视野及所及范围
(一)视野 (二)主要视力范围 (三)眼高 (四)视觉运动规律
(一)视野

视野是指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
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
动视野是头部固定不动,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 静视野是头部固定不动时在眼球静止不动状态下的自然可见范围; 在水平面内的视野:双眼视区大约60度以内的区域。 在垂直平面的视野:以标准视线水平为0度基准,则最大视区为视平
(二)主要工作体位


二、立姿
(二)立姿的缺点 1. 不易进行精确和细致的作业; 2. 不易转换操作; 3. 立姿时肌肉要做出更大的功来支持体重,容易引起疲劳; 4. 长期站立容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等。
(二)主要工作体位


三、坐、立交替
某些作业并不要求作业者始终保持立姿或坐姿,在作业的一定阶段, 需交换姿势完成操作。这种作业姿势称为坐、立交替的作业姿势。 采用这种作业姿势既可以避免由于长期立姿操作而引起的疲劳,又可 以在较大的区域内活动以完成作业,同时稳定的坐姿可以帮助作业者 完成一些较精细的作业。 并不是所有作业都是适合,只适合一些特殊的作业。
察效率最优,依次为右上角,左下角,而右下角最差。

两眼的运动总是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一只眼睛转动 而另一只眼睛不动;在一般操作中,不可能一只眼睛视物,而另一只
眼睛不视物。因而通常都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

人眼对直线轮廓比对曲线轮廓更易于接受。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三、工作体位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4)综合坐姿作业图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三、容膝、容脚空间
在坐姿工作台设计过程中,在工作台下部就要有足够的容纳腿脚 的区域,就叫容膝、容脚空间。
符号
尺度部位
尺寸 最小 最大
a
b c d e
容膝孔宽度
容膝孔高度 容膝孔深度 大腿空隙 容腿孔深度
510
640 460 200 660
(一)决定工作体位和姿势的因素 (二)主要工作体位
1. 坐姿 2. 立姿 3. 坐、立交替
(一)决定工作体位和姿势的因素

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通常采用坐姿、立姿、坐立交替相结合姿势, 也有一些作业采用跪姿和卧姿。 在确定作业姿势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 作业空间的大小和照明条件; 2. 作业负荷的大小和用力方向; 3. 作业场所各种仪器、机具和加工件的摆放位置; 4. 作业台高度及有没有容膝空间; 5. 操作时的起坐频率。


(三)眼高
眼 高
眼 高
立姿时的眼高 (1470~1750)mm
坐姿时的眼高 (660~790)mm
(四)视觉运动规律

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引起疲劳。 视线的变化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方向运动。 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上角的观




(二)主要视力范围
正常人在各种工作时的视力范围比视野要小。因为视力范围是要求能迅速、 清晰地看清目标细节的范围,所以视力只能是视野的一部分。
(三)眼高

眼高是指从瞳孔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立姿眼高是从地面至眼睛的距离,在一般工业人口中,眼高的范围约 为(1470~1750)mm。 坐姿眼高是从座位面至眼睛的距离,其范围约为(660~790)mm。 P.S. 两组数据值均为正常衣着和身体姿势状态。这些尺寸是目视工作 必须适应的眼高范围。

(二)主要工作体位


一、坐姿
坐姿是指身躯伸直或稍向前倾角为10°~15°,上腿平放,下腿一般 垂直地面或稍向前倾斜着地,身体处于舒适状态的体位。 坐姿作业具有以下特点:不易疲劳,持续工作时间长;身体稳定性好, 操作精度高;手脚可以并用作业;脚蹬范围广,能正确操作。


人体最合理的作业姿势就是坐姿作业。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 (三)坐立姿交替作业空间设计 (四)斜作业面设计 (五)受限作业空间设计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一、工作面高度和宽度
工作面宽度视作业功能要求而定:一般若单供靠肘之用,最小宽度为 100mm,最佳宽度为200mm;仅当写字用时,最佳宽度为400mm;工作 面板的厚度一般不超过50mm,以便保证大腿的容膝空间。

(1)近身作业空间 作业者在某一固定工作岗位时,考虑人体的静态和动态尺寸,在 坐姿或站姿状态下,作业者为完成作业及所及的空间范围时的近身作 业空间。 (2)个体作业场所 作业者周围与作业有关、包含社会因素在内的作业区域。 (3)总体作业空间 多个相互联系的个体作业场所布置在一起构成总体作业空间。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实际工作中,头的姿势很难保持在上面所说的范围内,如最常见的在写 字台上读写书画,头的倾角就超过了舒服的范围(即8°~22°),因此, 出现了桌面或者作业面倾斜的设计。 下图是都已经批量生产的绘图桌。

(四)斜作业面设计
(四)斜作业面设计

测量上面5张设计好的和5设计差的绘图桌,可以发现: (1)设计好的,躯体弯曲为7°~9°; (2)设计差的,躯体弯曲为19°~42°; (3)设计好的,头的倾角为29°~33°; (4)设计差的,头的倾角为30°~36°。 特别是当水平作业面过低时,由于头的倾角不可能过多超过30°,人 不得不增加躯体的弯曲程度。因此,绘图桌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条要 求: (1)高度和倾斜度都可调; (2)桌面前缘的高度应在65~130cm内可调; (3)桌面倾斜度应在0°~75°内可调。
(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


三、工作活动余隙
立姿作业时,人的活动性比较大,为保证作业者操作自由、动作舒展, 必须使操作者有一定的活动余隙,并尽量大些。可参照下表。
(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

四、立姿作业空间垂直方向布局设计
立姿作业空间垂直方向布局尺寸表 控制器类型 报警装置 单位:mm 推荐值 1800 1600~1800 700~1600 500~700 0~500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二、作业范围
(1)水平作业范围 在水平方向上方便地移动手臂所形成的轨迹(覆盖的范围) 如下图: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2)垂直作业范围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3)立体作业范围
立体作业范围指的是将水平和垂直 作业范围结合在一起的三位空间,实际 上,坐姿作业时,操作者的动作被限制 在工作台面以上的空间范围,其作业范 为一立体空间。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对脚作业空间的研究主要在于脚踏板的设计,脚与踏板应成90°,对 于蹬力较大的脚踏板,大、小腿间的夹角应在105°~135°,以 120°为最佳,对瞪力较小的,应在105°~110°范围内。
夹角
(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

一、工作面高度
(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


二、作业业空间设计
作业空间设计
作业空间设计
作业空间设计
作业空间设计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工作场所性质与作业空间设计 座椅设计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一、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1. 作业空间
人、机器设备、工装以及被加工物所占的空间。
线以上60度和视平线以下70度。
(二)主要视力范围

视力是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 根据对物体视觉的清晰度,一般把视野分成三个主要视力范围区:
1. 中心视力范围(直视区):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又称中心视力,中心视 力范围(视角)为1.5度~3度,其特点是对该区内的事物的视觉最为清晰。 2. 瞬间视力范围:视角18度,其特点是通过眼球的转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就 能获得该区内物体的清晰形象。 3. 有效视力范围:视角30度,其特点是利用头部和眼球的转动,在该区内注 视物体时:必须集中注意力方能有足够的清晰视觉。
极少操作的手控制器和不太重要的显示器 常用的手控制器、显示器、工作台面等 不宜布置控制器 脚控制器
(三)坐立姿交替作业空间设计

为了克服坐姿、立姿作业的缺点,在工作岗位上经常采用坐—立姿交 替作业的方式。 这种作此方式的优点在于,能使作业者在工作中变换体位,从而避免 由于身体长时间处于一种体位而引起的肌肉疲劳。比如,长时间的单 调的坐姿作业会引起心理性疲劳。 在设计坐-立交替的工作面时,工作面的高度以站立时的工作高度为 准,椅子高以68~78cm为宜,• 时提供脚踏板,使人坐着工作时脚 同 有休息的地方,否则人们很难工作持久。
(二)主要工作体位


二、立姿
立姿通常是指人站立时上体前屈角小于30°时所保持的姿势。

(一)立姿的优点 1. 可活动的空间增大; 2. 需经常改变体位的作业,立位比频繁起坐消耗能量少; 3.手的力量增大,即人体能输出较大的操作力; 4.减少作业空间,在没有坐位余地的场所,以及显示器、控制器配置 在墙壁上的情况,立姿更好。

一、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2. 作业空间设计
从广义上讲:按照作业者的操作范围、视觉范围以及作业姿势等 一系列生理、心理因素对作业对象、机器、设备、工具进行合理的空 间布局,给人、物等确定最佳的流通路线和占有区域,提高系统总体 可靠性和经济性。
从狭义上讲:合理设计工作岗位,以保证作业者安全、舒适、高 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