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方程的几种方法

函数方程的几种方法
函数方程的几种方法

函数方程

三、求解函数方程的几种方法:

一.代换法 1.解函数方程:x x x f x f +=-+1)1

(

)( (1)

解:令1,0,1

≠-=y y

y x ;则x y -=11,将此代入:y

y y f y y f 1

2)11()1(-=-+-

或x x x f x x f 1

2)11()1(-=-+-。(2) 此时(1)及(2)并无法解出)(x f ;所以我们再令1,0,11≠-=z z x 此代入(1)式则可得z z z f z f --=+-12)()11(,即x f x f =+-)()11(将(1),(2)及(3)联立,则可得到一个以)1(),11(),(x

x f x f x f --一次方程组;我们利用消去法来解此问题. (1)+(3):

x x x x x x f 1212)1()(2----++=)1(21)(23---=

?x x x x x f 。 经检验是原函数方程的解.

2.(2007越南数学奥林匹克)设b 是一个正实数,试求所有函数R f :得 )3(3)()(1)(1)(y y f b x y f b b b x f y x f y y -+?=+-+-+对任意实数x 、y 均成立。 解:将原方程变形为:1

)(3))(()(-++?+=++y f b x y x y b x f b y x f , (x , 令x b x f x g +=)()(,则①等价于1)(3)()(-?=+y g x g y x g ,(x , )R y ∈② 在②中令0=y 得1)0(3)()(-?=g x g x g )(R x ∈这表明1)0(0)(==g x g 或。

1)若0)(=x g )(R x ∈,则x b x f -=)(;

2)若1)0(=g ,在②式中令0=x 得:1)(1)(33)0()(--=?=y g y g g y g ,即

0)(31)(=--y g y g 。)(R y ∈③

考虑函数t t h t -=-13)(,它的导函数13ln 3)('1-=-t t h ,则11)(l o g l o g 0)('33<+=?=e t t h ,于是可知0)(=t h 有两根11=t 和c t =2)10(<

假设存在R y ∈0使c y g =)(0,则)(3)()()0(101)(0000y g c y g y y g g y g -?=?=-==--,∴c c y g ≠-=-1)(0 或1,∴c y g =)(0矛盾,因此1)(=y g )(R y ∈,∴x b x f -=1)( 综上知:x x b x f b x f -=-=1)()(和 说明:代换法是解函数方程最基本方法,很多函数方程中所特有的性质是通过代换法去发现的。本题也是通过代换法打开了解题的思路。

二.柯西法 1.设)(x f 为定义在实数集R 上的单调连续函数,试解函数方程

)()()(y x f y f x f +=?。

解:由)()()(y x f y f x f +=?用归纳法得:

)()()()(2121n n x x x f x f x f x f ++=。 当n x x x === 21时,有)()]([nx f x f n =。①

若1=x ,n x f n f )]([)(=,令a f =)1(,得n a n f =)(,在①式中令n

x 1

=得:)1()]1

([f n f n = 因)(x f 定义在实数集R 上,n 是偶数时,必有0)1(≥f ,这样0≥a ,

∴n a n

f 1)1

(= 若m 为正整数,利用上式得:

n m m

n m a a n

f n n n f n m f n m f ===+++=?=)()]1([)111()1()(1 , 在原方程中,令0=y 有:)()0()(x f f x f =?,因)(x f 单调)(x f 不恒为0,∴01)0(a f ==。

在原方程中,令x y -=有n m x y -=-=(n , )N m ∈,则有)0()()(f n

m

f n m f =?-,

即n m

n m

a a n

m f n m f --===-1)()(1)(,(又因为)(n m

f -有意义,∴)0>a 。这样,我们

便在有理数集内求得了函数方程)0()(>=a a x f x 。

又因)(x f 单调,不能恒为1,则)10()(≠>=a a a x f x 且为指数函数。 当α=a 为无理数,设i i b a <<α且a i , b i 为无限接近于α的有理数,则由)(x f 单调知ααa f =)(,

∴原方程的解为)10()(≠>=a a a x f x 且。

说明:柯西法是由解柯西方程)()()(y f x f y x f +=+而归纳出来的方法。 2.试求定义在有理数集并且在有理数集上取值的函数()f x ,设 (1)(1)2f =(2)()()()()1f xy f x f y f x y =-++。求函数()f x 。

解:令1,y =由(2)得()()(1)(1)1f x f x f f x =-++。① 将(1)2f =代入①,化简得(1)()1f x f x +=+。②

当n N +

∈时,有

()(1)1(2)2()f x n f x n f x n f x n +=+-+=+-+==+,③ 由②得()(1)1f x f x =+- [()]()(1)1(2)2()()f x n f x n f x n f x n f x n n N +-=-=-+-=-+-==-∈

即[()]()()()f x n f x n n N +-=+-∈。④由③、④有:

()()()f x n f x n n Z +=+∈。⑤

在⑤中,令1x =,得(1)2()f n n n Z +=+∈。⑥

对于任意的有理数,(,)n m n Z m ∈在(2)中,令,,n

x m y m

==得

()()()()()1n n n

f n f m f m f f m m m m

==-++。由⑤、⑥有

1(1)()()1n n

n m f f m m m +=+--+

由此得()1n n

f m m

=+,故所求的函数是()1().f x x x Q =+∈

三.用函数迭代法解方程

1.求解函数方程:x x x

f x f x x f cos )11()1()11(

=-++-++-)1,0(±≠x 。 解:设11)(+-=x x x g ,则x x g g g g x g ==))))(((()()4(并且x x g g x g 1

))(()2(-==,

x

x

x g g g x g -+=

=11)))((()3(,于是原方程变为:x x g f x g f x g f c o

s )]([][)]([)3()2(=++。① 令)(x g x =得:)(cos )()]([)]([)3()2(x g x f x g f x g f =++,② 令)()2(x g x =得:)(cos )]([)()]([)2()3(x g x g f x f x g f =++,③ 令)()3(x g x =得:)(cos )]([))(()()3()2(x g x g f x g f x f =++,④

由①②③④得:x x g x g x g x f cos 2)(cos )(cos )(cos )(3)3()2(-++=,

∴)cos 211cos 1cos 11(cos 31)(x x

x

x x x x f --++++-=

说明:利用函数迭代解决函数方程问题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2.试求所有的函数:f R R →,使得对任意,x y R ∈,都有

2(())()f x f y y xf x +=+ 解:令0x =,则有(2)

()f y y

=,从而(2)22

(())(())()f y xf x f x f y x f y +=+=+。

在上式中用()f x 代替x ,则

(2)2(()())(())()()f y f x f x f y xf x f x f y +=+=+,于是有

22()f x x =,从而有()f x x =或()f x x =-。

验证可知,这两个函数都是方程的解。

3.设1

1,022

()12(1),1

2

x x f x x x ?+≤≤??=??-≤≤??,找出12345,,,,x x x x x 使:

2132435415(),(),(),(),()x f x x f x x f x x f x x f x =====.

解:当1[0,]2x ∈时,211()[,1],2x f x =∈设32()x f x =也在1

[,1]2

中,

4354(),()x f x x f x ==也

在1[,1]2中,那么211

2x x =+以后都用()2(1)f x x =-即32()x f x =

(2)42()x f x =,

(3)(4)5212(),().

x f x x f x ==对于

()2f x x =-+我

们有()(2)1()(2)2.(2)1

n n n

f x x --=-+--

4(4)4

122211(2)11()(2)2161016()101632

x f x x x x x --∴==-+=-=+-=--

123452219191111814,1,2(1),2(1),2(1.1515303015151515

x x x x x ∴=

=+==-==-===

验证:1142

2(1),1515

x =-=

是对的. 评注:在应用迭代法时,几个常用的迭代结果是有用的:2()2n f x f x =→=()1(1)1n n n a f ax b f a x b a a -=+→=+≠-,()

(1)n f ax b f nb x a =+→=+=四.特值探索推导法

1.(2008年IMO 第4题)求所有的函数),0(),0(:+∞→+∞f 满足对所有的正实数ωx , y , z ,yz x =ω都有:2

22

22222)()())(())((z y x z f y f x f f ++=++ωω 解:令1====z y x ω得:1)1()1())1((2=?=f f f ,对任意0>t 令t =ω1=x ,t z y ==得:t

t t f t f 21

)

(21))((22+=+,去分母整理:0))()(1)((=--t t f t tf 以对每个0>t 有t t f =)(或者t

t f 1

)(=。①

若存在b , ),0(+∞∈c ,使得b b f ≠)(,c

c f 1

)(=

,则由①知,b , c 都不等于1且b

b f 1)(=,

c c f =)(,令b =ω,c x =,bc z y ==,则bc c b bc f c b 2)(21

222+=+以)

()(223

2c b b c b c bc f ++=。又因bc bc f =)(或

者bc bc f 1)(=;若bc bc f =)(则1)

(4

2232=?=?++=b c c b c b b c b c bc 矛盾;

若bc

bc f 1

)(=,则1)(12422

232=?=?++=c b c b c b b c b c bc 矛盾。 所以x x f =)()),0((1

)(),0((+∞∈=+∞∈x x x f x 或者经检验满足。

2.已知()f x 是定义在自然数N 上的函数,满足3

(1),2

f =

且对任意,,x y N ∈有 22()(1)()(1)()11y x

f x y f x f y x y xy xy x y +=++++++++,求()f x . 解:在原函数方程中,令1,y =且利用3(1),2f =得213(1)(1)()(1)2122x f x f x x x x +=++++++ 整理得(1)()3

214f x f x x x x +-=+++。令1,2,,1x n =-得:

(2)(1)31,324f f -=+(3)(2)32,434f f -=+ ……,

()(1)3(1),14

f n f n n n n --=-++将上述各式相加,得 ()(1)131(1)(1)(1)(23).12244f n f n n n n n n -=-+-=-++将3(1)2f =代入后整理得

1()(1)(21),4f n n n n =

++故所求函数为1

()(1)(21),.4f x x x x x N =++∈ 易验证()f x 满足原函数方程. 评注:当()f x 是定义在自然数集N 上的函数(实际上是通项为()n a f n =的数列)时,可根据题中所给的函数方程,通过取特殊值得到关于()f n 的递推关系,然后根据递推关系求出()f n .

3.有界函数:f Z Z →,且有:()()2()().f m n f m n f m f n ++-=求().f n 解:令0,m n ==有2

2(0)2(0)f f =解得(0)0f =或(0)1f =

(1)(0)0f =,令0,n =有2()2(0)()f m f f m =,()0()f m m Z ∴=∈; (2)(0)1f =,令0,m =有()()2(0)(),f n f n f f n +-=即()()f n f n =-,故()f n 为偶函数.

再令,n m =有:2(2)2()1f m f m =-.先证对于一切,|()| 1.m f m ≤

若有某个整数,k 使|()|1,f k >则2(2)2()1|()|().f k f k f k f k =->≥

()(2)(4)(2)p f k f k f k f k ∴<<<<

必将,→+∞这与题设相矛盾,故|()|1f k >不成立.|()| 1.f k ∴

≤f 为整数且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显然只有1,0,-1三种可能.下面具体分析.

(i ) 若(1)0,f =令1,n =有(1)(1)0f m f m ++-=,取2,m =有:

(3)(1)0

f f += 即(3)0,f =从而有(5)0,(7)0,

(1)0,(3)0,f f f f ==-=-=又(0)1f =,

(2)1,(4)1,

f f =-=0,1(mod 2),()1,0(mod 4),1,2(mod 4).m f m m m ≡??

∴=≡??-≡?

(ii ) (1)1,f =类似上法可得:() 1.f m ≡

(iii ) (1)1,f =-类似上法可得:1,0(mod 2),

()1,1(mod 2).m f m m ≡?=?-≡?

五.函数不动点求解函数方程

1.是否存在这样的函数:f R R →,使得(2)2()2f x x =-。

解:不存在,我们用反证法证明。

显然,(2)

()f

x 仅有两个不动点2和-1,记(2)

f t =,则有(2)(3)(2)()(2)((2))(2)

f t f f f f t ==== 于是t 也是(2)

()f x 的不动点,从而(2)f 取值为2或-1。同理可证(1)f -取值为

2或-1。 但(2)

(2)(1)(2)f

f -≠,于是(1)(2)f f -≠,因此{(2),(1)}{2,1}f f -=-。

考虑(4)(2)(2)(2)22242

()(())(2)(2)242f x f f x f x x x x ==-=--=-+的

不动点集

合{2,S =-,

并记ω=

,ω=,则有(2)()f ωω=,(2)()f ωω=。

令()f b

ω=,

(2)()()

f b f ωω==,

∴(4)(3)(3)(2)()(())()(())()f b f f b f f f f b ωωω===== 从而b S ∈。

若{2,1}b ∈-,则有(2)()()f b f ωω==为(2)f 或(1)f -,从而ω取值为2或-1,矛盾!故应有b ω=或b ω=。

当b ω=时,便有()b f ωω==,即ω为()f x 的不动点,则ω也是(2)

()

f x 的不动点,矛盾!

同理可证当b ω=时也会发生矛盾。

综上所述,不存在()f x 满足所给出的条件。 2.已知:f R R ++→满足条件:

(1)对,x y R +?∈,(())()f xf y yf x =;(2)x →+∞时,()0f x →。求函数()f x 。

解:令x y =,有(())()f xf x xf x =,可见()xf x 是关于f 的不动点(对任意x 成立)。 令1x y ==,代入上式得(2)(1)(1)f f =;再令,1x =,(1)y f =,代入得

(2)2(1)(1)f f =,

于是2(1)(1)f f =,解得(1)1f =((1)0f =舍去)。于是1是关于f 的不动点。

猜想:如果()1xf x =,即可解得1

()f x x

=。以下证明本题中f 的不动点只

有一个。

反设有()f a a =且1a ≠。

1

a >,由

(())f x f x x f x =,令x a

=可

22(())()()f af a af a f a a ===,于是可推出44()f a a =,…,22()n

n

f a a =。

这与条件(2)矛盾!

若01a <<,则有111

1(1)(

)(())()f f a f f a af a a a

====,于是

11()f a a =。此时1

1a

>,类似于前述递推可知也与条件(2)矛盾! 因此f 的不动点只有1,前述的猜想成立,即有1

()f x x

=。

评注:不动点法是讨论函数方程的重要方法.集合{|()}x f x x =叫做()f x 的不动点集,即对映射f 而言,象即原象的那些元素所成的集合.

例题是通过考察不动点来解决函数方程的典型问题,对不动点的分析是讨论函数方程的重要方法。

六.观察函数特有的性质并利用其解题

函数的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及所具有的特殊形式,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观察判断并利用其解决问题。 1.(2007日本数学奥林匹克决赛)求定义域为正实数集,值域为实数集的函数f ,满足:

2

)

()()(y x f y f x f +≤

+,y x y x f y y f x x f ++≥+)()()(,其中x 、y 为任意实数。 解:令t y x ==)0(>t ,∴)2()(4t f t f ≤及)2()(4t f t f ≥,∴)(4)2(t f t f =)0(>t 。重复应用这个等式m 次得:)(2)2(2t f t f m m =,再令

x

x f x g )

()(=。 下面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n 和任意的两实数t ,有)()(t ng nt g =, 显然当m n 2=时,命题成立。又因为题中第二个不等式等价于)()()(y x g y g x g +≥+,所以,对任意的n 、t 有)()()()(t ng t g t g nt g =++≤ ,若取)(+∈N m m ,满足n m >2,

则:)(2)()2()())2(()()2(t g t g n t ng t n g nt g t g m

m

m

m

=-+≤-+≤。

另一方面,有)(2)2(t g t g m m =故上式中不等式号均为等号,即

)()2()())2(()(t g n t ng t n g nt g m m -+=-+

因此必有)()(t ng nt g =。①

再证明:g 为单调不增函数;对于正实数t ,有2

)

2()2()(t t f t f t f +≤

+。 由于)(4)2(2)2()()(t tg t tg t f t tg t f ==?=,)(9)3(3)3(t tg t tg t f ==,则

0)()(2

9

)(5≤?≤t g t tg t tg ,

故对于所有的x , y )0(y x <<,有)()()()(y g x y g x g x g ≥-+≥,故g 为单调不增函数。②

设0)1(≤=a g ,接下来证明:at t g =)()0(>t

反设对正实数t 有at t g <)(,则存在一个有理数),(+∈N q p q p 满足t q

p

>及

a q p t g <)(,另一方面:由a q p g q p p g q q p g ===)1()(1)(,有)()(q p g t g <与t q

p

>及

g 的单调不增矛盾,同理若at t g >)(,也得到矛盾,因此,对于正实数t ,有at t g =)(。 从而,)0()()(2≤==a ax x xg x f ,对于这样的f ,有

0)(2

2)()()(2≤-=+-+y x a

y x f y f x f ,

0)

()()(=++-+y

x y x f y y f x x f 均满足。∴2)(ax x f =为所求 说明:该题关键是抓住函数具有①②两个特有特征而对此进行解答。抓住函数特征和性质来求解函数方程问题,是最常用的方法。 2.求适合以下条件的所有函数:[1,)[1,)f +∞→+∞

(1)()2(1)f x x ≤+;(2)2()1

(1)f x f x x

-+=。

解:易见()1f x x =+,以下证明这是唯一符合要求的函数。 令()()1g x f x x =--,由(2)及f 的定义域和值域有

222()1(2)()(1)(|(1)||(1)(2)||||||()|

f x x x f x x f x

g x f x x g x x x

--+-++ = +-+ = = =

于是|()||(1)|

|(1)|()(1)2

x x

g x g x g x f x x x = +≤++++。

又因1()2(1)f x x ≤≤+,于是()1x g x x -≤≤+。代入前一式得

(1)

|()||(1)|(2)221x x x x g x g x x x x x + ≤+ ≤+=+++注意到,当

(1)

|()|x x g x x k + ≤+时,也有

(1)(2)(1)

|()||(1)|2211

x x x x x x g x g x x x x k x k +++ ≤ + ≤=++++++,由此递推可知,对

任意自然数n ,都有(1)

|()|x x g x x n

+ ≤

+。令n →+∞,就得到()0g x =,于是()1f x x =+。

3.设R +

是正实数的集合,a 、b 是两个正实数,设函数满足方程(())()()f f x af x b a b x +=+,求证:该函数方程有唯一解。

解:不难猜出该方程有解()f x bx =,以下证明解的唯一性。

构造数列1{}m m a ∞=,0{}n n b ∞

=如下:00b =,1()j j b a b a a b ++=

+,11

()

j j b a b b a a +++=+,

0,1,2,...j =

注意到0()0f x b x ≥=,考虑当()j f x b x ≥对一切x 都成立时,由

()(())()()()()()j j b a b x f f x af x b f x af x b a f x +=+≥+=+,可知

1()

()j j

b a b f x x a x a b ++≤

=+。

1()j f x a x

+≤,可知

11()(())()()()()()j j b a b x f f x af x a f x af x a a f x +++=+≤+=+,

于是11

()

()j j b a b f x x b x a a +++≥

=+。由此递推可知对任意正整数j 有

()j j b x f x a x ≤≤。

以下证明lim lim n n n n a b b →∞

→∞

==。先用归纳法证明n n b b a <<。

1n =时,1a b a b b a +=>,11a b a b

b b b b a a a b

++=<=++,结论成立。

当命题对n k =成立,即有k k b b a <<时,由递推公式1k k a b a b a b b b a b a b +++=>=++,

11k k a b a b

b b b b a a a b

++++=<=++可知命题对1n k =+也成立。

再证明数列1{}m m a ∞

=是递减的。

由21()j j b a b a a b +++=

+可得12()j j b a b b a a +++=-,于是21()()

j j b a b b a b a a a a ++++-=+。

注意到1111()()()()

()()

j j j j b a b b a b ab a b ab a b a a a a a a a b a b ++++++++-=<=+++,便有

21

()()

j j b a b b a b a a ++++>

,即12j j a a ++>,命题成立。 从而lim n n a →∞存在,由21

()()

j j b a b b a b a a a a ++++-=+易知lim n n a b →∞=。

类似地,可以证明lim n n b b →∞

=。由前证()j j b x f x a x ≤≤有

lim ()lim j j j j bx b x f x a x bx →∞

→∞

=≤≤=,于是()f x bx =是方程的唯一解。

注:例6综合了数列的知识方法。构造数列对函数方程进行估界也是求解函数方程的有效方法之一。

4.设函数)(n f 在自然数上都有定义,1)2(,0)1(==f f ,并满足:

n n f n f n f =++-+)()1(2)2(, 1≥?n 。求)(n f 。.

解:将(1)式改写为:n n f n f n f n f =-+-+-+)]()1([)]1()2([;(2) 依次以2,,2,1-n 代入(2)式可得:

[(3)(2)][(2)(1)]1,[(4)(3)][(3)(2)]2,

[()(1)][(1)(2)] 2.

f f f f f f f f f n f n f n f n n ---=---=------=-

将这2-n 个等式相加

可得

)2(21)]1()2([)]1()([-+++=----n f f n f n f

2

)

1)(2(]01[)]1()([--=----?n n n f n f ,2≥?n

2

)

1)(2(1)1()(--+=--?n n n f n f ,2≥?n . (3)

再依序以n ,,3,2 代入(3)式,再将所得的1-n 个等式相加,可得 )]

1()([)]2()3([)]1()2([--++-+-n f n f f f f f ]

2

)1)(2(1[]2211[]2101[--+++?++?+=n n

)]1)(2(3221[2

1

)1()1()(--++?+?+-=-n n n f n f

{}

]1)2)[(2()]12(2[)11(1[21

)1(+--++++++-=n n n )]

2(21[2

1

])2(21[21)1(222-++++-++++-=n n n 2)

1)(2(216)32)(1)(2(21)1(--?

+---?+-=n n n n n n ,

)62)(1(6

1

)(2+--=∴n n n n f 。)0)1((=f

5.试求所有的函数:f R R →,使得对任意,x y R ∈,都有

22(())()f xf y x xy f x +=+

解:首先注意到f 是单射。因若i j ≠使()()f i f j =,则有

2222(())(())()()f xf i x f xf j x xi f x xj f x +=+=+=+,从而i j =,矛盾!

令0x y ==,则有2(0)(0)f f =,故(0)0f =或(0)1f =。

1.当(0)0f =时,取0y =,1x =便有2(1)(1)f f =,注意到f 是单射,于是(1)1f =,则2(()1)(1)1f f y y f y +=+=+。取0y =有22()()f x f x =,

从而2

2

2

()()()f x f x f x -==。

再注意到2

(1())()(1())()1f y f y f y f y --+--=+,于是

22222(()1)((1())()(1()))(1())(1())()(1())()(1)1().

f f y f f y f y f y f y y f f y y yf y f f y y yf y y y y yf y +=--+--=--+--=--++=--++=++-

从而有2

1()1y y yf y y ++-=+,于是()f y y =,经验证该函数是方程的解。

2.当(0)1f =时,取0y =有22

()()f x x f x +=,再令1x =-有

2(1)(0)1f f -==,则(1)1f -=-。

取1y =-有22()()f x x f x x -=-,于是22

(1)1(11)(0)1f f f -=-==,2(1)2f =,

22(2)2(22)(2)f f f -=-=,可解得(2)2f =((2)1f =-舍去)

。 但另一方面,又有222(2)((2)(2))(2)(2)4f f f f =-+-=-==,矛盾!故此时无解。从而()f x x =是原方程的唯一解。

本讲从五个角度来讨论了求解函数方程的方法,在解答函数方程的问题时,这几个方法用的较为平凡,希望大家在平时学习中注意总结与归纳,函数方程问题在国内外各级竞赛中要求都比较高,望引起大家重视。

函数方程的几种解法

解函数方程的几种方法 李素真 摘要:本文通过给出求解函数方程的基本方法,来介绍函数方程,探索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求解其它问题的方法,以获得新的解题思路。 关键词:函数方程;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解方程组法;参数法 含有未知函数的等式叫做函数方程,能使函数方程成立的函数叫做函数方程的解,求函数方程的解或证明函数方程有无解的过程叫解函数方程。 函数方程的解法有换元法(或代换法)、待定系数法、解方程组法、参数法。 1.换元法 换元法是将函数的“自变量”或某个关系式代之以一个新的变量(中间变量),然后找出函数对中间变量的关系,从而求出函数的表达式。 例1 已知x x f x sin )2(+=,求)(x f 。 解:令u x =2 )(0>u ,则u x log 2=,于是可得,)log sin()log ()(222 u u u f += )(0>u ,以x 代替u ,得)log sin(log 2 )(22u x x f += )0(>x 。 例2 已知x x x x f 212ln )1(+=+ )0(>x ,求)(x f 。 解:令t x x =+1,则11-=t x )1(>t ,于是12ln 112111 2 ln )(+=-+-=t t t t f , 即1 2ln )(+=x x f 。 例3 已知x x f 2cos )cos 1(=+,求)(x f 。 解:原式可以化为 1cos 22cos )cos 1(2+==+x x x f ,令t x =+cos 1,]2,0[∈t ,则换元后有1)1(2)(2 --=x t f ]2,0[∈x 。 2.待定系数法

待定系数法适用于所求函数是多项式的情形。当我们知道了函数解析式的类型及函数的某些特征,用待定系数法来解函数方程较为简单。一般首先确定多项式的次数,写出它的一般表达式,然后由已知条件,根据多项式相等的条件确定待定系数。 例4 已知)(x f 为多项式函数,且422)1()1(2+-=-++x x x f x f ,求)(x f 。 解:由于)1(+x f 与)1(-x f 不改变)(x f 的次数,而它们的和是2次的,所以)(x f 为二次函数,故可设c bx x a x f ++=2)(,从而有 由已知条件得 422)(22222+-=+++x x c a bx x a 根据两个多项式相等的条件得 22=a ,22-=b ,4)(2=+c a ,由此得1=a ,1-=b ,1=c ,故有1)(2+-=x x x f 。 例5 已知)(x f 是x 的二次函数,且x x x f f 242)]([-=,求)(x f 。 解:因为c 是x 的二次函数,故可设c bx x a x f ++=2)(,由此,c c bx x a b c bx x a a c x bf x f a x f f ++++++=++=)()()()()]([2222 将上式化简并代入x x x f f 242)]([-=,得x x c bc c a x b abc x ab c a b a x b a x a 2)()2()2(24222223243-=+++++++++ 比较对应项的系数有 ?????????=++=+-=++==0 0222021222223c bc c a b abc ab c a b a b a a ,解之得?????-===101c b a ,故1)(2-=x x f 。 3.解方程组法 此方法是将函数方程的变量或关系式进行适当的变量代换,得到新的函数方程,然后与原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即可求出所求的函数。

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综合问题

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综合问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m x y +- =65经过点()n A ,2-,??? ??21,1B ,抛物线1222-+-=t tx x y 与x 轴相交于点C 、D . (1)求点A 的坐标。 (2)设点E 的坐标为??? ??0,25,若点C 、D 都在线段OE 上,求t 的取值范围。 (3)若该抛物线与线段AB 有公共点,求t 的取值范围。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c bx ax y ++=2的开口向上,且经过点?? ? ?? 23,0A 。 (1)若此抛物线经过点?? ? ?? -21,2B ,且与x 轴相交于点E 、F 。 ①填空:b =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②当2 EF 的值最小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2 1= a ,当10≤≤x ,抛物线上的点到x 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时,求 b 的值。 3、已知二次函数23)2(2)1(2++++=x t x t y ,当0=x 和2=x 时的函数值相等。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一次函数6+=kx y 的图像与二次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3(m A -,求m 和k 的值。 (3)设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B 、C (点B 在点C 的左侧),将二次函数的图像在B 、C 点间的部分(含点B 和点C )向左平移n (0>n )个单位后得到的图像记为G ,同时将(2)中得到的直线6+=kx y 向上平移n 个单位,当平移后的直线与图像G 有公共点时,求n 的取值范围。 4、已知二次函数)12(221-+-=t tx x y (1>t )的图像为抛物线1C 。 (1)求证:无论t 取何值,抛物线1C 与x 轴总有两个交点。 (2)已知抛物线1C 与x 轴交点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将抛物线1C 作适当的平移,得抛物线222)(:t x y C -=,平移后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n m D ,),2(n m E +,求n 的值。 (3)在(2)的条件下,将抛物线2C 位于直线DE 下方的部分沿直线DE 向上翻折后,连同2C 在DE 上方的部分组成一个新图形,记为图形G 。若直线b x y +- =2 1(3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基本解法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基本解法 奉贤区新寺学校胡纪英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蕴涵着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由数、式、方程(二次方程)到二次函数,贯穿了初中代数。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可以发现,二次函数始终是中考命题中的重点与热点,一方面是考查二次函数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以其新颖独特的综合试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创新。在此我就以二次函数中求解析式这一小块内容提供几种常见的基本解法,方便同学们在学习中进行参考: 一、若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三个点的坐标或是x、y的对应数值时,可选用y=ax2+bx+c(a≠0)求解。我们称y=ax2+bx+c(a≠0)为一般式(三点式)。 例:二次函数图象经过A(1,3)、B(-1,5)、C(2,-1)三点,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说明:因为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的点一定在函数的图象上,反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一定满足函数解析式。所以将已知三点的坐标分别代入y=ax2+bx+c (a≠0)构成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得a、b、c的值,即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二、若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值时,可选用y=a(x+m)2+k (a≠0)求解。我们称y=a(x+m)2+k (a≠0)为顶点式(配方式)。 例:若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为(-2,3),且过点(-3,5),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说明:由于顶点式中要确定a、m、k的值,而已知顶点坐标即已知了-m、k的值。用顶点式只要确定a的值就可以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若已知这两点的坐标用一般式来解是不能确定a、b、c的值的,不妨让学生尝试一下加深印象。 三、若已知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A(x1,0) 、B(x2,0)时, 可选用y=a(x-x1)(x- x2 ) (a≠0)求解。我们称y=a(x-x1)(x- x2 ) (a≠0)为双根式(交点式)。 例: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0)、B(3,0)和C(0,-3)三点,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说明:很多同学看到此例会想到使用一般式来解,将已知三点的坐标分别代入去求a、b、c的值来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往往忽略A、B两点的坐标就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而用双根式来求解就相对比较简单容易。 四、若已知二次函数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d时,可选用 或 例:抛物线y=2x2-mx-6在X轴截锝线段长为4,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说明:对于此例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两种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线段长d的推导过程,记住公式套进去就行了。注意相互之间不要混淆。 总之,要求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使计算过程简单化,达到迅速解题的目的。当然,也只有在平时的练习中对基本解法的适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具体的问题中结合图形及二次函数的相关性质择优选取适当的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数形结合在函数中的应用汇总

数形结合在函数中的应用 四川省乐至中学唐贤国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理解数形结合的本质:几何图形的性质反映了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决定了几何图象的性质. 2)了解数形结合在解决函数问题中的作用,化抽象为直观,化直观为精确,从而使问题得到简捷解决. 2、能力目标 1)掌握用初等函数的图象来处理函数问题,培养用函数图象解决问题的意识.掌握运用图象将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的 技巧. 2)通过运用数形结合解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归纳能力,领会数形结合转化问题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基础训练题组和能力训练题组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渗透理论联系实际、从特殊到 一般、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将函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以形助数) 教学难点:利用图象转化函数问题,在代数与几何的结合上去找出解题思路.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提问:上述四个函数图象分别对应于四个函数y = x 2 , y = 2x , y=0.5x , y= log 2 x 中的哪一个? 2)说明上述四种函数及图象代表了几类基本函数的基本图象. 3)强调:作出简图时要注意到函数的性质在其图象上的体现,比如特殊的点、 线(对称轴、渐进线)。 2.几种常见的图象变换(提问) 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对称变换. 3.说明函数图象的作用:它直观地体现了函数的变化状况和函数的各种性 质(奇偶性、单调性和周期性等).许多函数问题大多可以从函数的图象中得到直观地解释或形象地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基础训练题组 1.函数 31)1(+=x y 的反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______象限.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分析:正确作出函数的图象是本题的关键所在.由于它是复合函数, 其图象需要由基本函数的图象作适当的变换得到.(提问学生:如何作出图象?本题有2种变换方法,可启发学生思考.) 方法二:先求出反函数,再作其图象.31)1(+=x y 的反函数为13-=x y 。

解函数方程的几种方法

绪论 在数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中如代数学、几何学、概率论等都涉及函数方程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中迭代理论和方法也涉及函数方程问题,在航空技术、遥感技术、经济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诸多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函数方程模型.函数方程因此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是当今数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函数方程形式多样,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大量的数学基础知识.尤其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函数方程是最基本、最易出现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在中学教学和国外数学竞赛中,经常遇到函数方程问题.这类题目一般是求解某一给定的函数方程,而数学上尚无一般方法可循.当然,较大一部分中学生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常常没有比较清晰的解题思路.本文就着重以函数与方程的性质来讨论函数方程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来阐述. 首先,我们会给出函数方程的相关概念包括函数方程的定义、函数方程的解以及解函数方程. 其次,利用函数与方程的基本性质,就中学数学中常出现的方法进行归纳并结合相应的例题解析.当然由于中学数学中考查点的不同,我们的讨论也有所侧重.对常见的方法包括换元法(代换法)、赋值法、迭代周期法(递推法)、待定系数法等均会加重笔墨,尤其会给出一些较为典型的例题分析以及巧解的方法,而对于不常用的方法本文也会提到,以让读者了解到比较前全面的函数方程问题的解题策略. 最后,就种种方法进行总结归纳.“法无定法”,关键在于人们对问题的观察、分析,进而选择最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很多情况下,由于解决的途径并不唯一,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采用多种方法同步求解,以达到简化求解过程的目的. 1函数方程的一些相关概念 1.1函数方程的定义 含有未知函数的等式叫做函数方程.如()() f x f x -=, =-,()() f x f x +=等,其中() f x即是未知函数. f x f x (1)() 1.2函数方程的解 设某一函数() f x对自变量在其定义域的所有值均满足某已知方程,那么把 f x就叫做函数方程的f x就叫做已知函数方程的解.即能使函数方程成立的() () 解.函数方程的解可能是一个函数,也可能是若干个函数或无穷多个函数或无解.如偶函数、奇函数、()1 =-分别是上述各方程的解. f x x 1.3解函数方程 求函数方程的解或证明函数方程无解的过程就称为解函数方程.即指的是在不给出具体函数形式,只给出函数的一些性质和一些关系式而要确定这个函数,

二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的综合题

二次函数与不等式和方程的综合题 一、填空题 1、如图,二次函数y 1=ax 2 +bx+c 与一次函数y 2=kx+n 的图象相交于A (0,4),B (4,1)两点,下列三个结论: ①不等式y 1>y 2的解集是0<x <4 ②不等式y 1<y 2的解集是x <0或 x >4 ③方程ax 2 +bx+c=kx+n 的解是x 1=0,x 2=4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 x y 3 - =与二次函数 y=ax 2 +bx (a >0,b >0)的图象交于点P ,点P 的纵坐标为1,则关于x 的不等式ax 2 +bx >x 3 - 的解集为( ) A .x <1 B .x <-3 C .x <-3或x >0 D .-3<x <0

3.已经函数y=(x-a)(x-b)-2(a<b),m、n是方程(x-a)(x-b)-2=0的两个根(m <n),则a,b,m,n的大小关系是() A.m<a<b<n B.a<m<b<n C.a<m<n<b D.m<a<n<b 3、二次函数y=ax2+bx的图象如图,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m=0有实数根,则以下关于m 的结论正确的是() A.m的最大值为2 B.m的最小值为-2 C.m是负数 D.m是非负数 5、已知抛物线y=ax2+bx+c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方程ax2+bx+c-8=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正实数根 B.有两个异号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6、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若|ax2+bx+c|=k(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3 B.k>-3 C.k<3 D.k>3

函数与方程及解题方法

高三专题复习函数(3)函数与方程 一、基本知识点 1、函数零点:(变号零点与不变号零点) (1)对于函数)(x f y =,我们把方程0)(=x f 的实数根叫函数)(x f y =的零点。 (2)方程0)(=x f 有实根?函数()y 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 =有零点。 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像是连续的曲线,则0)()(f ,所以由根的存在性定理可知,函数x x x f 2 )1ln()(-+=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1,2),选B (二)求解有关函数零点的个数(或方程根的个数)问题。 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它仅能判断零点的存在性,不能求出零点的个数。对函数零点的个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适当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行求解。如:

二次函数典型题解题技巧

二次函数典型题解题技巧

————————————————————————————————作者:————————————————————————————————日期:

二次函数典型题解题技巧 (一)有关角 1、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与y 轴 交于点(0C ,3),过点C 作x 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交于点D ,抛物线的顶点为M ,直线5y x =+经过D 、M 两点. (1)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连接AM 、AC 、BC ,试比较MAB ∠和ACB ∠的大小,并说明你的理由. 思路点拨:对于第(1)问,需要注意的是CD 和x 轴平行(过点C 作x 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交于点D ) 对于第(2)问,比较角的大小 a 、 如果是特殊角,也就是我们能分别计算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那么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就清楚了 b 、 如果这两个角可以转化成某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一个不相邻的内角,那么大小关系就确定了 c 、 如果稍难一点,这两个角转化成某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根据大边对大角来判断角的大小 d 、 除了上述情况外,那只有可能两个角相等,那么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我们学过什么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和简单三角函数,从这个题来看,很明显没有全等三角形,剩下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和简单三角函数了,其实简单三角函数证明角相等和相似三角形证明角相等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对应边的比相等 e 、 可能还有人会问,这么想我不习惯,太复杂了,那么我再说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如何快速的找出题目的结论问题,在本题中,需要用到的点只有M 、C、A、B 这四个点,而这四个点的坐标是很容易求出来的,那么请你把这四个点规范的在直角坐标系内标出来,再用量角器去量这两个角大大小,你就能得出结论了,得出结论以后你再看d 这一条 解:(1)∵CD ∥x 轴且点C(0,3), ∴设点D 的坐标为(x ,3) . ∵直线y = x+5经过D 点, ∴3= x+5.∴x=-2. 即点D(-2,3) .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设顶点的坐标为M (-1,y ), 又∵直线y= x+5经过M 点, ∴y =-1+5,y =4.即M(-1,4).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1)4y a x =++. ∵点C (0,3)在抛物线上,∴a=-1. 即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23y x x =--+.…………3分 (2)作BP ⊥AC 于点P,MN⊥AB 于点N. 由(1)中抛物线 223y x x =--+可得 点A(-3,0),B(1,0), ∴AB=4,AO =C O=3,A C=32. ∴∠PAB =45°. ∵∠ABP=45°,∴P A=PB=22. ∴P C=A C-PA =2. 在Rt△BPC 中,tan ∠BCP=PB PC =2.

函数方程的几种解法 (1)

解函数方程的几种方法 李素真 摘要:本文通过给出求解函数方程的基本方法,来介绍函数方程,探索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求解其它问题的方法,以获得新的解题思路。 关键词:函数方程;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解方程组法;参数法 含有未知函数的等式叫做函数方程,能使函数方程成立的函数叫做函数方程的解,求函数方程的解或证明函数方程有无解的过程叫解函数方程。 函数方程的解法有换元法(或代换法)、待定系数法、解方程组法、参数法。 1.换元法 换元法是将函数的“自变量”或某个关系式代之以一个新的变量(中间变量),然后找出函数对中间变量的关系,从而求出函数的表达式。 例1 已知x x f x sin )2(+=,求)(x f 。 解:令u x =2)(0>u ,则u x log 2=,于是可得,)log sin()log ()(222 u u u f += )(0>u ,以x 代替u ,得)log sin(log 2 )(22u x x f +=)0(>x 。 例2 已知x x x x f 212ln )1(+=+)0(>x ,求)(x f 。 解:令t x x =+1,则11-=t x )1(>t ,于是12ln 112111 2 ln )(+=-+-=t t t t f , 即1 2ln )(+=x x f 。 例3 已知x x f 2cos )cos 1(=+,求)(x f 。 解:原式可以化为 1cos 22cos )cos 1(2+==+x x x f ,令t x =+cos 1,]2,0[∈t ,则换元后有1)1(2)(2 --=x t f ]2,0[∈x 。 2.待定系数法

待定系数法适用于所求函数是多项式的情形。当我们知道了函数解析式的类型及函数的某些特征,用待定系数法来解函数方程较为简单。一般首先确定多项式的次数,写出它的一般表达式,然后由已知条件,根据多项式相等的条件确定待定系数。 例4 已知)(x f 为多项式函数,且422)1()1(2+-=-++x x x f x f ,求)(x f 。 解:由于)1(+x f 与)1(-x f 不改变)(x f 的次数,而它们的和是2次的,所以)(x f 为二次函数,故可设c bx x a x f ++=2)(,从而有 由已知条件得 422)(22222+-=+++x x c a bx x a 根据两个多项式相等的条件得 22=a ,22-=b ,4)(2=+c a ,由此得1=a ,1-=b ,1=c ,故有1)(2+-=x x x f 。 例5 已知)(x f 是x 的二次函数,且x x x f f 242)]([-=,求)(x f 。 解:因为c 是x 的二次函数,故可设c bx x a x f ++=2)(,由此,c c bx x a b c bx x a a c x bf x f a x f f ++++++=++=)()()()()]([2222 将上式化简并代入x x x f f 242)]([-=,得x x c bc c a x b abc x ab c a b a x b a x a 2)()2()2(24222223243-=+++++++++ 比较对应项的系数有 ?????????=++=+-=++==0 0222021222223c bc c a b abc ab c a b a b a a ,解之得?????-===101c b a ,故1)(2-=x x f 。 3.解方程组法 此方法是将函数方程的变量或关系式进行适当的变量代换,得到新的函数方程,然后与原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即可求出所求的函数。

数形结合思想在二次函数中应用 小专题

专题二二次函数中的数形结合 一、选择题 1.对于二次函数y=(x﹣1)2+2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口向下B.对称轴是x=﹣1 C.顶点坐标是(1,2)D.与x轴有两个交点 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且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cx+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A.B.C.D. 3.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且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m=0 没有实数根,有下列结论:①b2﹣4ac>0;②abc<0;③m>2.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0 B.1 C. 2 D.3 4.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4ac﹣b2<0;②4a+c <2b;③3b+2c<0;④m(am+b)+b<a(m≠﹣1),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4个B. 3个 C. 2个D. 1个 5.已知开口向下的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为D(﹣1,2),与x轴的一个交点A在点(﹣3,0)和(﹣2,0)之间,其部分图象如图,则以下结论: ①b2﹣4ac<0;②a+b+c<0;③c﹣a=2;④方程ax2+bx+c﹣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6.已知a、h、k为三数,且二次函数y=a(x﹣h)2+k在坐标平面上的图形通过(0,5)、(10, 8)两点.若a<0,0<h<10,则h可能为 ( )

A.1 B.3 C.5 D.7 7.已知点A(a﹣2b,2﹣4ab)在抛物线y=x2+4x+10上,则点A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8.当﹣2≤x≤1时,二次函数y=﹣(x﹣m)2+m2+1有最大值4,则实数m的值为() .或C或或﹣或9.“如果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那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解决下面问题:若m、n(m<n)是关于x的方程1﹣(x﹣a)(x﹣b)=0的两根,且a<b,则a、b、m、n的大小关系是() A.m<a<b<n B.a<m<n<b C.a<m<b<n D.m<a<n<b 10.二次函数y=ax2+bx+c(a,b,c为常数,且a≠0)中的x与y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下列结论: (1)ac<0;(2)当x>1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3)3是方程ax2+(b﹣1)x+c=0的一个根;(4)当﹣1<x<3时,ax2+(b﹣1)x+c>0.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4个B.3个C.2个D.1个 二.填空题 11.抛物线y=x2﹣2x+3的顶点坐标是. 12.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是过点(1,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若点P(4,0)在该抛物线上,则4a﹣2b+c的值为. 13.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中,函数y与自变量x的部分对应值如表: 则当y<5时,x的取值范围是. 14.如果函数y=(a﹣1)x2+3x+的图象经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四个象限,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函数方程的柯西解法

4.函数方程的柯西解法 在函数方程的发展史上,许多函数方程的建立和解法都是由柯西首先提出的. 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函数方程的柯西解法. 在前几节讨论的函数方程中,所涉及的函数大多数是自然数的函数. 而本节中的函数,它的定义域都是在某一区间上的实数. 柯西解法的步骤是:依次求出对于自变量的所有自然数值、整数值、有理数值,直至所有实数值的函数方程的解. 如所周知,一个函数方程的解往往并不是唯一的. 也就是说,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函数,满足同一个函数方程. 为了保证函数方程的解的唯一性,通常需要给所求的函数附加一些条件,例如要求所求的函数必须是连续的,或者必须是单调的. 在本节里,要求函数方程的解都必须是单调函数. 什么是单调函数呢?如果对于较大的自变量的值,函数值也较大;即当12 x x >时,有 )()(12x f x f >,就是说函数)(x f 单调增加. 如果对于较大的自变量的值,函数值反而较 小;即当12 x x >时,有)()(12x f x f <,就说函数)(x f 单调减小. 单调增加和单调减小 的函数,统称单调函数. 在后面的讨论中,我们还要用到区间套原理. 这个原理是这样的: 设有一个区间序列: ,],[,,],[,],[,],[332211?????????????????n n βαβαβαβα (78) 其中每个区间都包含着后一个区间: ),3,2,1(,],[],[11 ??????i ?? ????i i i i =βα?βα++ (其中?是集的包含符号)形成一个“区间套”,而且区间长度可以任意地小(就是说,不 论我们事先给定一个多么小的正数ε,序列(78)中总存在这样一个区间,从此以后所有的区间的长度都小于ε). 那末,必定存在着唯一的一个点ξ,被所有(无穷多)这些区间所包含. 特别是当ξ是无理数时,如果把n α和n β取作ξ的精确到10-n 的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 那末以ξ的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为端点,将构成一个区间套. 相应的区间的长度是10-n . 例如,我们知道,圆周率π是一个无理数: .897931415926535.3?? =π 于是,可以构成区间套 .]142.3,141.3[]15.3,14.3[]2.3,1.3[??????? ??? 区间的长度依次是3.2-3.1=10-1,3.15-3.14=10-2,3.142-3.141=10-3,…. 我们注意到,每个区间的端点n n βα和都是有理数,而只有唯一的一个无理数α=π被包含在所有这些区间之内. 有了这些准备之后,我们转入函数方程的柯西解法的讨论.

八年级数学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综合专题复习讲义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综合专题复习讲义 一、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直线y b k 0kx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一次方程b 0(0)kx k +=≠的解。求直线y b kx =+与x 轴交点时,可令0y =,得到方程b 0kx +=,解方程得x b k =-,直线y b kx =+交x 轴于(,0)b k -,b k - 就是直线y b kx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二、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 b 0x +>或a b 0x +<(b a 、为常数,0a ≠)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三、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 b k 0kx =+≠()本身就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直线y b k 0kx =+≠()上有无数个点,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满足二元一次方程y b k 0kx =+≠(),因此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也就有无数个。 一、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综合 【例1】 若直线(2)6y m x =--与x 轴交于点()60, ,则m 的值为( ) A.3 B.2 C.1 D.0 【例2】 已知直线(32)2y m x =++和36y x =-+交于x 轴上同一点,m 的值为( ) A .2- B .2 C .1- D .0 知识点睛 中考要求 例题精讲

【巩固】已知一次函数y x a =-+与y x b =+的图象相交于点()8m , ,则a b +=______. 二、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综合 【例3】 已知一次函数25y x =-+. (1)画出它的图象; (2)求出当3 2 x =时,y 的值; (3)求出当3y =-时,x 的值; (4)观察图象,求出当x 为何值时,0y >,0y =,0y < 【例4】 当自变量x 满足什么条件时,函数23y x =-+的图象在: (1)x 轴下方; (2)y 轴左侧; (3)第一象限. 【巩固】当自变量x 满足什么条件时,函数41y x =-+的图象在: (1)x 轴上方; (2)y 轴左侧; (3)第一象限.

函数不等式中的数形结合

函数不等式中的数形结合 【知识要点】 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解决集合问题:在集合运算中常常借助于数轴、Venn 图来处理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从而使问题得以简化,使运算快捷明了. 解决函数问题:借助于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与数量特征紧密结合,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征与方法. 解决方程与不等式的问题:处理方程问题时,把方程的根的问题看作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处理不等式时,从题目的条件与结论出发,联系相关函数,着重分析其几何意义,从图形上找出解题的思路. 【问题研究】 1. 已知函数d cx bx ax x f +++=23)(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A ))0,(-∞∈b (B ))1,0(∈b (C ))2,1(∈b (D )),2(+∞∈b 2.在直角坐标系中,函数2 23 a x a y += )0(为常数>a 所表示的曲线叫箕舌线,则箕舌线可能是下列图形中的( )A 3.设()?? ?<≥=1 , 1, 2x x x x x f ,()x g 是二次函数,若()[]x g f 的值域是[)+∞,0,则()x g 的 值域是( )C A.(][)+∞-∞-,11, B.(][)+∞-∞-,01, C.[)+∞,0 D. [)+∞,1 分析:本题为复合函数,()x g 相当于()f x 中的x 的值, 结合函数的图象,可以求得()x g 的值域. 解: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知 当(] [),10,x ∈-∞-+∞时,函数()f x 的值域

函数方程的几种方法 (1)

函数方程 三、求解函数方程的几种方法: 函数方程的变化多,求解技巧性很强,往往涉及不同领域的数学知识,特别是附加了条件的函数,更是五花八门,各有巧妙。在高数数学各级竞赛中,都有可能会遇到函数方程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介绍几种典型的求解函数的方法。 一.代换法 1.解函数方程:x x x f x f +=-+1)1 ( )( (1) 解:令1,0,1≠-=y y y x ;则x y -=11 ,将此代入(1)可得: y y y f y y f 1 2)11()1(-=-+- 或x x x f x x f 12)11()1(-=-+-。(2) 此时(1)及(2)并无法解出)(x f ;所以我们再令1,0,11≠-=z z x ;则x x z 1-= ,将此代入(1)式则可得z z z f z f --=+-12)()11(,即x x x f x f --= +-12)()11(。(3) 将(1),(2)及(3)联立,则可得到一个以)1 (),11(),(x x f x f x f --为独立变数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利用消去法来解此问题. (1)+(3)-(2)可得: x x x x x x f 1212)1()(2-- --++=)1(21)(23---=?x x x x x f 。 经检验是原函数方程的解. 2.(2007越南数学奥林匹克)设b 是一个正实数,试求所有函数R R f →:,使 得 )3(3)()(1)(1)(y y f b x y f b b b x f y x f y y -+?=+-+-+对任意实数x 、y 均成立。 解:将原方程变形为:1 )(3))(()(-++?+=++y f b x y x y b x f b y x f , (x , )R y ∈① 令x b x f x g +=)()(,则①等价于1)(3)()(-?=+y g x g y x g ,(x , )R y ∈② 在②中令0=y 得1)0(3)()(-?=g x g x g )(R x ∈这表明1)0(0)(==g x g 或。 1)若0)(=x g )(R x ∈,则x b x f -=)(; 2)若1)0(=g ,在②式中令0=x 得:1)(1)(33)0()(--=?=y g y g g y g ,即0)(31)(=--y g y g 。)(R y ∈③ 考虑函数t t h t -=-13)(,它的导函数13ln 3)('1-=-t t h ,则11)(log log 0)('33<+=?=e t t h ,于是可知0)(=t h 有两根11=t 和 c t =2)10(<

函数方程不等式综合应用专题

2011年中考复习二轮材料 函数、方程、不等式综合应用专题 一、专题诠释 函数思想就是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看待或提出数学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函数是贯穿在中学数学中的一条主线;函数思想方法主要包括建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意识,函数概念、性质、图象的灵活应用等。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结合,是函数某一变量值一定或在某一范围下的方程或不等式,体现了一般到特殊的观念。也体现了函数图像与方程、不等式的内在联系,在初中阶段,应该深刻认识函数、方程、不等式三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这种内在联系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也是初中阶段数学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而新课程标准中把这个联系提到了十分明朗、鲜明的程度。因此,第二轮中考复习,对这部分内容应予以重视。 这一专题,往往以计算为主线,侧重决策问题,或综合各种几何知识命题,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包含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逻辑关系复杂、解法灵活。考查方式偏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四边形、三角函数、圆等几何知识,较熟练地应用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常见的数学思想。解题时必须在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及题设的基础上挖掘几何图形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在复杂的“背景”下辨认、分解基本图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并善于联想所学知识,突破思维障碍,合理运用方程等各种数学思想才能解决。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密不可分,紧密联系。 利用kx+b=0或ax2+bx+c=0可以求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问题,利用Δ与0的关系可以判定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个数等。等式与不等式是两种不同的数量关系,但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转化的,如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可得不等式Δ≥0等。 一次函数及其图像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函数y=ax+b(a≠0,a,b为常数)中,函数的值等于0时自变量x的值就是一元一次方程ax+b=0(a≠0)的解,所对应的坐标(-b/a,0)是直线y=ax+b与x轴的交点坐标,反过来也成立;?直线y=ax+b在x轴的上方,也就是函数的值大于零,x的值是不等式ax+b>0(a≠0)的解;在x轴的下方也就是函数的值小于零,x的值是不等式ax+b<0(a≠0)的解. 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着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就是对应着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两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考虑,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1)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的解直线y=k1x+b1不平行于直线y=k2x+b2 k1≠k2.(2)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直线y=k1x+b1∥直线y=k2x+b2 k1=k2,b1≠b2. (3)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无数多个解直线y=k1x+b1与y=k2x+b2重合k1=k2,b1=b2.在复习中,本专题应抓好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各个内容之间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第二个要点是各个内容之间相关性质之间的联系,以期在综合运用中灵活把握。 三、考点精讲 考点一:函数与方程(组)综合应用 例1.(2010广西梧州)直线y=2x+b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2,0),则关于x的方程2x+b =0的解是x=______ 【分析】∵直线y=2x+b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2,0),则x=2时,y=0,∴关于x的方程2x+b=0的解是x=2。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教学设计 福泉一中:齐庆方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为基本遵循,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基准,采取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多样式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学容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二)理论依据: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育的理论为基本依据,主要把握了两个方面的理论: 1、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整体性的理论.教学中注意沟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师教学的理论.教师应该更加关注:1)科学的基本态度之一是疑问,科学的基本精神之一是批判.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性的思维习惯;2)提出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数学创新的出发点.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的储备、能力水平、思维水平等;4)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容.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习容分析 “待定系数法”是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于“待定系数法”的学习渗透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既是初中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另外,待定系数法作为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在其他学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学生对于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已经有所认识,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学习完一次函数后继续学习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学生已经具备了更多的函数知识,同时,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都很有帮助.在今后高中的数学学习中,学生还会继续运用待定系数法解决相关问题.新课标对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还有待加强相应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技术准备以及前期的教学状况、问题、对策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