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的基本内涵浅析
个人主义的基本内涵浅析彭 丹个人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本文通过个人主义在中西方不同发展时期的具体表现的梳理,可以看出无论是西方的个人主义还是中国的个人主义都比较关注个人的价值与尊严,突出个人的作用。
本文分别从个人的尊严与尊重、个人的自主与自由、个人的权利与利益、个人的发展与实现四个方面对个人主义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一、个人主义在西方的发展个人主义作为完整的思想体系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并且最终作为西方文化价值的精髓,在意识形态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西方个人主义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个人主体意识的萌发而逐渐增强发展起来的。
早在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最主要的哲学名言在《论真理》中有所体现:“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他突出体现了人的地位作用,突出人的自信,这一时期奠定了个人主义的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使人们内心的自我意识得以凸显,使个人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的关键点,“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无不具有”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处在黑暗时代的人们渴望解放的心声,而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也是这样诞生的。
宗教改革把个人从宗教机构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地确立了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后来随着英、美、法等国家的革命的发生,“个人”开始向世俗王权展开挑战,逐渐摆脱束缚,直到19世纪基本完成。
“个人主义”这个术语来源于法国大革命及启蒙运动。
首先系统使用这个术语的是圣西门的追随者,在19世纪的法国它意味着“无政府状态”、“混乱”、“自我主义”,个人将与社会伦理、社会目标与社会利益相违背。
后这种“个性”的概念外延从个体延伸到民族、国家。
个人主义在德国是得到肯定的,是一种积极的概念,实现了个人和社会国家的统一团结。
个人主义的积极方面在美国得到充分的的发展,成为美国文化的真正的核心。
爱默生是美国个人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按照自己的本能生活”宣言深入人心,成为美国公民人格的一部分。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编辑本段]个人主义的定义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就是指人们都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事物更好。
爱国主义其实就是人们不满足本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个人主义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我的事物更好的信仰或理念。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名称】个人主义,【拼音】gè rén zhǔ yì【解释】有双层含义,一是个体主义,指的是从个人追求利益、自由、权利等方面正当要求。
二是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或者以自我为中心的。
【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英文】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根本原则。
其特征是:把个人价值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特殊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为达到个人目的,甚至不惜损害和牺牲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
作为私有制的产物、它是一切剥削阶级共同的道德原则。
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它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曾发挥过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又有鲜明的损人利己的弊端。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发展到了顶点,成为极端个人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者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甚至要求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服从于个人利益。
个人主义是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根本对立的。
个人主义也是小生产者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他们身上主要表现为自由散漫和狭隘自私。
在革命队伍内部,个人主义也表现为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等,这是剥削阶级道德原则在革命队伍内部的反映。
坚持和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反对和克服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和“合理利己主义”等各种形式的个人主义,是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之一。
雷峰同志曾说过:“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利己主义对个人的影响表现
利己主义对个人的影响表现利己主义是一种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在利己主义的影响下,个人通常会追求自身利益和快乐,忽视或牺牲他人的利益和福祉。
利己主义的表现可以体现在个人的思想、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对个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利己主义对个人的思想产生影响。
在利己主义的思想影响下,个人通常会变得自私、自我中心、贪婪和缺乏同情心。
他们更关心自身的利益和需求,相对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这种思想使得个人对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变得更加困难,对合作和团队精神的缺乏也导致了社会交往的障碍。
其次,利己主义对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受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通常表现为竞争性、攻击性和自私自利。
他们常常将自己放在首位,忽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甚至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地去追逐。
这种行为方式容易引起社会矛盾和冲突,对个人的社交和职业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利己主义还会对个人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由于利己主义的影响,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往往表现出自私和冷漠的态度,很难建立深厚的友谊和情感联系。
他们通常会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人来交往,很少关心和支持他人的需求和困难。
这种人际关系模式会使个人在生活中变得孤立和孤独,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另外,利己主义还会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
受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个人在职场中往往会表现出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的竞争心态,很难与同事和领导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种态度容易导致个人在工作中产生矛盾和摩擦,影响到个人的职业成就和职业发展。
同时,利己主义也会影响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因为缺乏同理心和支持他人的能力,很难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长处。
总的来说,利己主义对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会使个人变得自私和自我为中心,导致个人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困难,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
因此,对于个人来说,应该意识到利己主义思想的负面影响,并提倡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合作的精神,以构建更加和谐、平等和良好的社会关系。
资产阶级利己主义
合理的利己主义合理吗?
合理利己主义
•
合理利己主义,即19世纪59年代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
者为了否定封建伦理而提出的一进步理论。
•
这种理论认为人都是利己的,都有享受个人要为之奋斗。但它反
对损人利己,主张利己要“合理”,不能损害他人,否则
就是不合理的。
•
合理利己主义者在反对农奴制、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
马
克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利己主
思 义者不论就其现象和本质,还
恩
是就其行为和意识来说,都是 完全一致的,这不取决于他自
格 觉还是不自觉,而是由现实生
斯 活决定的。
的
观
点
第二:批判施蒂纳虚构个人利益与普
遍利益对立,深刻地揭示了个人利益 和普遍利益的对立统一以及这种关系
产生的现实根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施蒂纳的唯 心主义的虚构就在于,他不从处于 一定生产方式内的现实的个人出发, 而从抽象的个人出发,完全脱离一 定时代的现实个人,脱离个人发展 的特殊条件来抽象的谈论个人利益 和普遍利益、利己主义者和自我牺 牲者的对立,即“抓住事情的一面, 把它硬加在个人的头上,而对另一 面表示厌恶”
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这种理论把人抽象化,不分析
“利己”的阶级差异和马克思“有因有果”的阶级论有本
质的区别。
马克思恩格斯的3方面 批判
第一:指出唯心主义是施蒂纳极端 利己主义理论发生与发展的基石。
《德意志意识形态》被称为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出生证”,马克思和 恩格斯通过对施蒂纳的批判,阐发 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或者说 他们对施蒂纳进行批判的理论武器 就是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
• 施蒂纳的利己主义思想
• 《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是 他的代表作
个人主义的魅惑及其利己主义之实质
所反 映的事物 的本 质 属性 的总 和 , 也 就是 概 念 的 内
容o [ 1 1 9 3 8 而“ 概 念” 则是人 类 进行 思维 的基 本媒 介
之一 , 是对某一对象 的高度抽象所形成 的一 种理论认 知形式 , 它反 映客观事物 的一般 的、 本质 的特征 。 [ 2 1 4 1 8
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吗?尤其值得注意 的是 , 上述对 待 两者迥异性 的态 度在 我们 的理论研究 和社 会生活 实 践中 已经客观存 在。对此 , 该如何呈现两者之 间千丝 万缕的联系 , 厘 清两 者的实 质性要 素 , 并还 原它们 的
个人 主义 , 作 为一种 政治 和社会 道德 原则 , 已经 浸 淫于西方社会伦理道德观念 、 文化 意识・
平顶 山学 院学报
2 0 1 4焦
主义 界定 为 “ 普遍 利 益 对个 人 利 益 的服从 ” 。在 法
1 . 生活方式的去社会 化
国, “ 直到现在 , 个人 主义这一术语仍然包含着许 多从
前的、 令人 不快 的涵义” 。
个人是无拘无束 、 毫无 依靠地 独 立于 家庭 、 社会 组织和 国家等集体组织之外 , 还是 以一种成 员式身份 置身于某种 集体 之 中, 如果 从个 人 主 义 与利 己主义 “ 个人至上 ” 的 内涵来 看 , 它 们无 疑 坚信 个人 是 一种 独立性 的存在 物 , 并优 先于任 何外 在 的 、 有 形 的组织
中图分类号 : B 8 2— 0 6 2
引论
一
、
个人主义与利 己主义的内涵—— 个人至上 的本质特征
利己主义名词解释
利己主义名词解释利己主义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思想和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类别来解释一些与利己主义相关的名词。
一、哲学1. 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个人的利益应该是最重要的。
这种观点通常与道德和伦理问题有关。
利己主义者认为,个人应该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2. 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行为的价值应该根据其对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贡献来衡量。
这种观点与利己主义有些相似,但它更加注重社会的整体利益。
二、经济学1. 自由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认为市场应该自由运作,而政府的干预应该最小化。
这种经济体系通常与利己主义有关,因为它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自我利益。
2. 利益最大化利益最大化是一种经济学概念,指企业应该追求最大的利润。
这种概念与利己主义有些相似,因为它强调个人或组织的自我利益。
三、政治学1.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认为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应该得到保障。
这种政治哲学通常与利己主义有关,因为它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自我利益。
2. 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认为社会应该像自然界一样竞争和进化。
这种政治哲学与利己主义有些相似,因为它强调个人的竞争和自我利益。
四、心理学1. 利己主义心理学利己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天生就是自私的。
这种理论与利己主义有些相似,因为它强调个人的自我利益。
2. 利他主义心理学利他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天生就是关心他人的。
这种理论与利己主义相反,因为它强调个人为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总结利己主义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思想和行为。
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领域,都有与利己主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了解这些概念和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利己主义的本质和影响。
个人主义与自我主义的区别
一、定义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表现为利己主义、利他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形式.个人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individuum,意为不可分的东西、个体.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是个人主义的一种重要表述方式.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如英国的T·霍布斯等,把个人主义普遍化为永恒不变的人性,并使之成为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判断善恶的重要标准.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F·W·尼采等人,进一步使个人主义的理论观点系统化,把个人作为价值的基础和评价社会的唯一标准.个人主义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一切从个人需要和个人幸福出发,反对统一的社会价值标准.个人主义发展到极端,就会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地损害社会和他人.个人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现实经济基础是私有制.个人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曾起过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二、基本特征1、个人主义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1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2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相遇时最主要的价值冲突2、个人主义内涵1的个人是社会的本源或基础2个人是社会的终极价值人是目的3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界限4所有的人都是的5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6自治自律的人格、自组织行为、对抽象的公共权威的服从3、个人主义表现1自由、平等、人权是个人的政治诉求2是对个人的尊重3宪政是个人的制度保障4是对个人经济追求的承认与规范5是个人的灵魂拯救6文学艺术是的表现个人体验、情感、意志、理想等的表现或表达7科学是个人的求知活动满足好奇心8生活方式是个人对幸福的追求三、在政治哲学上的主张在政治哲学上,个人主义主张应该仅仅作为保护个人自由的,保护个人能在不侵犯他人同等自由的情况下作出任何他想做的事情.这与集体主义的理论相反,集体主义要求国家必须迫使个人替社会的整体利益服务.个人主义也与相较,法西斯主义要求个人必须替国家的利益服务.个人主义一词也被用以描述“个人的进取性”和“个人的自由”—或许更明白的说便是法语里的“”laissezfaire一词,这一词代表的是“让他做、让他去、让他走”.在实践上,个人主义最关注的是保护个人免受国家的侵犯.举例而言,个人主义通常反对民主制度,除非有一套宪法能够保护个人免受多数的侵犯.和经济的自由都是个人主义着重的.个人主义最极力避免的是商业和产业力量被过度集中于国家的手上,因为这会造成两个问题:民选的并没有能力和责任感去处理这么多公司,同时也会造成公共行政牵涉到大量的资金;在看来,“国家的健康”是根基于个人各自追求利益的努力上的.个人主义也可能极端的形式,例如的形式.个人主义者将社会视为是“许多个人一起运作”以改进他们各自和的幸福的架构.每个独立的个人不该被视为是统一的团体里的一份子,事实上,每个个人本身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社会只不过是这些“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架构罢了.而国家则是组织化的社会形式,借由法律来“保护个人自由”由国家提供保护服务.也因此,个人主义的政治理念通常倾向于提倡保护或保障个人自由的法律,但反抗将个人地位置于群体之下的法律.四、与社会有关的主张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主张,个人的意愿注定必须于所谓的“公意”.这种将个人地位置于群体之下的理论在根本上与个人主义的哲学相反,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进入社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他自己的利益—或至少有其权利去替他自己的利益着想,而无须考量社会的利益但个人主义者不该等同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反对任何要求个人其私利以达成“更高”社会目标的意识形态. 社会和团体可能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它们是属于“利己的”个人主义的、或追求私利的还是“利他的”以群体或社会为方向倾向.同时,个人地位的社会也可以分为以“刑罚”作为手段例如或以“羞辱”作为手段例如,违反群体规范的个人便是“让祖先蒙羞”的社会,在后者的社会里,人们必须不断回顾自己的言行,以确保那样的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这种现象又称为团体迷思.一个社会是否是“个人主义”的标准则会随着时间和国家而改变.举例而言,日本社会是非常以群体为取向的例如“决定”往往是由团体的共识所达成,而非个人,而且也被称为“人格发展缓慢”与西方国家相较的社会.通常被认为是属于个人主义社会的“最极端”,而社会则较倾向于认同“公共精神”、国家的“社会主义”政策、以及“公共”的行动.五、与经济有关的主张在经济上,个人主义主张每个人都应该被允许作出他自己的经济决定,而反对由国家或社会共同体加以干涉.同时个人主义也支持个人拥有财产的自由,反对由国家或群体加以安排.这样的经济制度通常被称为“自由放任”或“资本主义”.而现代资本主义的批评者则资本主义并非根基于个人之上,而是根基于和之上,而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由这些制度所决定的.不过,与其他各种形式的政治集体主义相较,资本主义通常被认为是个人主义的制度,因为参与这样的制度是出于自愿和个人选择的.然而,资本主义也确实能在一些集体主义的社会运行,唯一的差别只在于:这是出自于个人的需求还是团体的需求.个人主义的价值核心精髓在于1.以个体权利为出发点的本体论2.个人的价值是目的,国家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手段.而不是相反.3.个人主义实践着程序正义优先于实体正义的价值排位.4.个人主义的权威是理性,真正的个人主义者只服从理性,拒绝服从除了理性权威之外的其他所有权威.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形成的都是和个人主义相反的价值观念,如果告诉们我什么是“国家主权”什么是“集体精神”个人为国家做出牺牲为什么具有正当性这些价值观念是集权政体用来给臣民洗脑的,在几千年的实践当中,我们始终没有摆脱这种洗脑式的意识形态.而一个公民社会,如果没有最基本的个人主义的权利本位意识,我想真正的公民社会也不会在没有个人主义思维观的“公民”中茁长成长.个人主义的反对观点•个人主义在某些社会和环境里是带有负面涵义的,认为个人主义是与自私相连结的.•举例而言,个人主义在日本相当不受欢迎,因为日本社会认为私利行为是背叛了一个人应背负起的责任及义务例如家庭.美国并没有一套全民健保的制度,这正是因为相信个人而非社会应该替自己负起责任.但美国的制度遭到了欧洲和其他拥有全民健保制度的国家的广泛批评,他们认为国家应该保护个人免受意外的健康问题伤害.在美国,健康保险是透过私人的契约加以提供的,而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负担保险费用的人,政府则会提供他们免费的医疗保险Medicare使他们能够享有基础的医疗服务.•强调公共措施和社会责任的人认为他们的政策其实是对个人有利的,认为过度的个人主义会造成个人伤害了他们自身.但个人主义者则反驳道:这样的公共措施将会造成许多意料之外的后果,而远非他们当初所设想的情况.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这是个人主义最为重要的观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类的分别好像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与利己主义之间的分别就不是都能清楚.何况总有一些人,要用个人主义的羊头卖利己主义的狗肉,给我们分别个人主义创造了巨大的麻烦.因此,中国人对于个人主义总是要把他同“自私自利”相联系,而且一些鼓吹个人主义的旗手,也总在以“自私自利”的合理性来推销这个西方概念.他们都乎视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无论是东西方,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自私自利”与“自我中心”意识,如古语说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就是证明.而个人主义这个概念却是发生于工业化时代,是基于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行为规则的总结.现代社会中最本质特点就是平民意识上升的,总结成为一种理论就是:个人主义.正如爱默生所说的:“我在所有的演讲中,不过教了一种学说,那就是个人的无限性”.这种思想,是同“社会平等”的概念一起出现,并经过平民同贵族的斗争,极不容易的得到了胜利.在欧洲中世纪以“君权神授”为原则的法律与风俗中,个人权力意识从文艺复兴与马丁·路德的宗教革命开始,突破神权的代理皇的威权,挣脱公共权力垄断者贵族,确立了人本主义的“人是万物尺度”的观点;进而因工业化与殖民地的发展,现代社会最终得以在神圣的“个人权力第一”的个人主义基础上,形成了法律与风俗.可以说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也许并不比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为基础的社会,要求人的责任心少,只是这一切的要求不是来自于特权,而实实在在的是来自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托克维尔认为个人主义在美国的表现是一种“成熟而镇静的感情”,美国人的承认每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合理合法性,但是个人行为要合乎法律,来得诚实,而且以不损害他人的个人权力为基础.同时,一个人在为他人服务的时候也是在为他自己服务,牺牲精神并非单方面的付出,因此上美国人才不侈谈献身精神.而利己主义在他看来是“一种强烈而夸张的自爱,它使一个人把每一件事都和自己联系起来,要把自己放在世上每件事之上.”他自己就是万物的神,而他人的权力在他看来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事.自私自利,将消耗掉“公共生活的美德”“攻击和毁灭其它所有人”,直至“完完全全被自私吞没”.在人心所有的恶之中,专制者们最喜欢的是利己主义.只要被统治者们不互相爱护,专制者也容易推导被治者不爱他是因为自私之恶.专制者把齐心协力打造社会每繁荣的人称为暴民乱源,而把只顾自己的利己主义者称为好公民.进而可以得出,人们都素质低所以一定要使其被专制,才能完善社会.终于形成了专制者十分喜欢看到的两难状态:只要国民性不变,制度就很难改变;而制度不变,国民性也不会改变.而这种宣传与灌输,也使得一些人无法分清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区别使得个人主义在专制国家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例如我们这几天的反对日本的游行,这本质上是一种源于个人权力意识上升,而开始关心自己的生存的环境,关心自己的国家地位一种民主行为.但是,一些人一定要把这种行为钉上是专制者的工具的牌子,为专制者提供打击个人主义的武器.反而把利己主义下生发的“卖国有利”与“台独有理”的理论,加上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桂冠,四处推销.实际上真正的个人主义,是要以自我为中心去关心他人,去关心家庭,去关心社会,去关心国家,去关心世界……,进而形成“爱国主义”等集体意识,只是这是以个人权力为中心一种自生自发,而不是源于专制者的强制.而例如台独主义只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一个地区的利益,就可以说不担负国家统一、推进中国民主进步的责任,绝不是什么个人主义的表现,而是源于“宁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的利己主义.同时,这种真正的个人主义也绝对的没有理由,形成马列主义者们所谓的“国家消亡论”.个人的权力意识,只有可能加强对于个人所在国家或集体利益的重视,而不是相反的会出卖如“钓鱼岛”这样的领土,给历史上入侵过自己国家的国家.便是在经济问题上,也会以现实的竞争为基础的互赢,而不是以同志加兄弟的阶级感情去出让国家的利益.哈耶克在他的着作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中,早已明确了真正个人主义的本质特征:“首先,它主要是一种旨在理解那些决定人类社会生活的力量的社会理论;其次,它是一套源于这种社会观的政治行为规范.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似驳倒那种最愚蠢的一般误解,即认为个人主义当然以孤立的或自足的个人的存在为先决条件或把其观点建立在该假设基础之上,而不是从人们的全部性质和特征都是由其在社会中的存在所决定的这样一种思想观念出发.”记清这一个个人主义的定义,及其同利己主义的分别,让我们能分清楚什么现象是个人主义,哪个行为是利己主义,才能使得真正的把握现实,面向未来.自我中心与自私自我中心所涵盖的构念较大,而“自私”的构念通常包含于“自我中心”里.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自私是指个体面临自己利益与对方冲突时,会不计对方损失,以满足自己利益为主;然而,自我中心并不一定涉及与“利益”相关的命题,例如有时候自我中心者伤及的并非对方的利益,而是对方的心理感觉或两人长期的关系.此外,自私者在进行自私行为的同时,通常能察觉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及别人的利益,但仍按照自己利益不择手段;而自我中心者的awareness则不那么明显,换言之,他们有时候知道自己如此行为会伤害别人,有时候却不那么清楚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两者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决定了之后便一意孤行,并且很可能在遭受批评时名正言顺的说:“我就是这样的人,没办法.”事例请让我引用一个比较经典的心理学理论:人是“本我”“超我”“自我”的统一体,本我代表最基本的欲望,超我代表在一定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对自己行为的期望,自我代表本我和超我相互作用,并在实际环境的作用下的产物.如何战胜“自我”“战胜自我”中的“自我”和这个理论中“自我”很相似,都代表一个实际的个体,为什么要战胜“自我”呢因为实际生活中的“自我”往往不能完全适应环境,必须在“本我”与“超我”的共同作用下,不断的完善.如果“自我”“冥顽不化”,“本我”与“超我”对他“奈何不得”,那就是无法战胜自我,如果“自我”的缺点被“本我”与“超我”打败了,“自我”就能更完美的适应环境,那就是战胜自我...说得通俗一点,“战胜自我”就是“通过艰苦的努力取得进步”自我中心主义的知识论观点自我中心主义否认知识的真实性,认为“我”才是根本和权威.感觉是思想赋予肉体对世界的联系,而知识就是从感觉获得.也就是说,思想在知识产生的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自我中心主义没有定义感觉的真实性,但主要以的判断原则为答案.即是“可能是假的,就不可能是真”,于是对感觉持怀疑态度.知识,感觉都是“我”的思想创造出来的,因此知识的基本是“我”,这个观点跟相同.自我中心主义对知识的定义以“”终结.我思故我在:“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比较权威的解释是:“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所以,否认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而否认和怀疑是一种思考活动,所以他说,我思故我在.并非是平时所说的“我思考,故我存在”3、自我主义的演变.理想状态下安分守己的自我主义,是无害的,但这几乎不可能.因此,自我主义演变成自私自利就成为顺乎自然的结果了.我认为,“自我主义”和“自私自利”的区别是:极度重视获取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便是自我主义;而以不惜侵犯他人利益的态度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便是自私自利.自我主义与集体主义并非对立的概念,但对集体却存在着必然的伤害.由于中国历来存在“人数多、资源少”这一情况在每个领域都存在的缘故,加之人类本身的“贪欲”,每个人通过“自我主义”获得的那份远不能满足.于是便开始侵蚀别人的那份,然而这是有风险的,因为对方也是“自我主义”者,于是大家都开始对没有明确“定分”的“集体所有公家的”虎视眈眈了.对此,费孝通先生写道“一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了.”同时,费老指出“私的毛病在中国实在是比愚和病更普遍得多,从上到下似乎没有不害这毛病的.”去年,广东某银行发生一起抢劫案,歹徒第一句话就说“钱是国家的,命是自己的.”“自私自利”的表现就是“怕吃亏、好占便宜”,这也是国人的民族性之一.然而,上至圣人,下至凡夫俗子,都叫人要吃亏、不要占小便宜.孔子说“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老百姓也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占小便宜吃大亏”.在这套冠冕堂皇的言论背后,依然是对自我利益的斤斤计较.如果一个人能不吃亏占到便宜却不占,或者一个人吃亏后却不能占到便宜,那么他一定会被人耻笑.从众主义是一个相当稳妥但绝非高明的社会生存博弈策略:“从众”就能够不比别人更吃亏,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与大家一起利益均沾;如果做了错误行为,则希望由于法不责众而免于受罚,万一不得不承受后果,也是“集体责任”而由众人共同负担;甚至还可以合力迫害更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从而使包括自己在内的众人获得某些利益,尽管往往是鸡毛蒜皮的利益,如此等等,这与集体主义那种万众一心的追求有些本质上的不同.从众主义的本质在于个人试图混入众人而逃避任何责任,没有人敢于担当,于是追求人人无责任;而集体主义则是人人敢于牺牲,人人有责.没有责任感的行为是危险的,正如群众理论所指出的,乌合之众的行为很少是具有正面价值的.遗憾的是,从众行为在中国文化中非常突出.从众主义的逻辑搭配必定是自我主义,或者说,从众主义背后深刻的另一面就是自我主义,而且是非常糟糕的一种自私.一心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也是一种自私,虽然令人厌恶,但还不至于让人蔑视.更糟糕的自私是一心逃避责任的自我主义,它求避害超过求获利.正因为是自我主义的,个人就只愿意占便宜而不想负责任,于是其占优策略就是隐我于众.把从众主义误读为集体主义,这是对中国的一个典型错误理解.“众人”并不是“集体”.而正是由于不是集体,众人根本不可能形成自主的力量,没有组织,更没有公共事业…费孝通提出差序格局的初衷是为了解释中国人“私的毛病”.这一理论包括以下几个要点:第一,中国社会缺乏界限明确的团体,广泛存在的是家、邻里之类的“社会圈子”;社会圈子不是共同体,而是主体的交往范围;圈子里只有一个个的“私人”,而没有“团体成员”;人与人之间形成的是私人关系网络而非组织关系网络.第二,这些圈子没有明确的边界,随中心势力的大小伸缩变化.从形态上看,圈子呈现为差序型的圈层结构:自己在中心,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愈推愈薄.第三,中国人的行为“缺乏公德”.因为既然缺乏团体,公德和公共观念也就失去了依托,中国传统道德体系里也就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广泛存在的是私人和私人之间的道德——用梁启超、福泽渝吉的话来说就是“私德”.由于缺乏公德,于是中国人在行动中便很少顾及到公共利益,缺少凝聚力,难以“为大家舍小家”,难以遵守公共纪律、不太爱护公共卫生.第四,愈推愈远、愈推愈薄的差序性圈层表现在个人的行动上便是在进行社会互动、资源分配时倾向于照顾与自己关系相近的人,忽略与自己关系较远的人:“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第五,中国人之间的互动是“自利取向”的.因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也就是说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人.既然自己重于家人、家人重于党内之人、党内之人重于国人,因此传统中国人与所有人的互动都是自利取向的.在上述五个要点中,其中第一、第二点是对中国人社会关系结构的概括,其他三点是对中国人行为取向、行为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别概括为:缺乏公德、差序有别、自我取向,这三点结合起来就是费孝通所说的“自我主义”.“自我主义”在字面上似乎和西方式的“个人主义”类似,但费孝通明确表示两者根本不同.个人主义建立在权力观念和宪法观念基础上,一方面个人的权利不受团体侵害,个人在“私己”生活中完全自主;另一方面个人服从团体在公共事务上的决定,服从团体纪律.但在“自我主义”结构里既没有独立的个人,又没有明确的团体,只是一个层层外推的“伦”,即差序性的社会关系.因此,中国人的“自我主义”与西方的“个人主义”完全不同.尽管费孝通认为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的,但他并不否认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也会由于血缘、业缘、地缘等因素产生亲疏远近的差序性.在西方社会人们的行动主要由“团体—个人”的结构来决定,在团体中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团体和人之间的互动主要遵行普遍性的规范和道德,私人关系作用不大.反过来看,尽管中国社会的性质总体上是“差序格局”,但并不是说完全不存在团体,费孝通常常提到的民间金融组织——“賩”,就是团体性质的.只是这些团体整体偏弱,相对不太重要.对于中国社会来说,私人关系构成的网络才是社会的基本结构,中国人的行为也主要被差序性的人际关系所塑造,主要被人与人之间的“私德”所制约个人主义vs自我主义1差序格局自我主义vs个人主义p23“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们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吧一块石头丢到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缩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缩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p26“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
个人主义
最后,中国的政治有自己的特殊性。 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为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国家不是个人获得一己利益 的工具,而是全体民众福祉的理想化。
广告
• 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集团)! • 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集团)! • 立民族志气,创国际名牌(小天鹅集团)! • 海尔,中国造(海尔集团)! • 坐红旗车,走中国路(红旗轿车)! • 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美菱冰箱)! • 四十年风尘岁月,中华永在我心中(中华牙膏)! •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好迪洗发水)! • 送爷爷、送奶奶、送外公、送外婆、送叔叔、送阿姨、送哥 哥、送姐姐、送弟弟、送妹妹(脑白金)!
理查德•布隆克
• 在书中,他以“个人主义与社会的死亡”为 题分析了个人主义带来的社会危害。 • 个人主义使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变成了从未 有过的令人尊敬的行为。 • 人们把个人在物质上的成功看作是主要的目 标,把义务和集体责任抛在一边,甚至通过 反社会的行为或犯罪来取得个人利益。 • 新技术的出现、竞争的加剧又使下层阶级更 加贫困和绝望。
(三)我们能否把个人主义作为道德原则
1.要吸取的合理要素
第一,对个人权利的强调;如个人尊严、平等、自由等。 集体主义可能造成的威权主义、专制主义。 个人主义有助于促进个人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个 性自由的发展。
第二,对个人合法利益的尊重。 强行拆迁? 第三,平等待人、尊重隐私、自己对自己行为的负责等 精神和做法。
2.美国个人主义的具体表现
美国社会具有最鲜明的个人主义特征。“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我们有 宗教的个人主义,公民的个人主义,还有功利型 和表现型的个人主义。无论这些传统之间有什么 差异,也无论这些传统因此而对个人主义产生了 怎样不同的认识,有些东西却是它们所共有的, 而且是美国文化特质中带根本性的东西。” ———„美‟贝拉《心灵的习性——美国人生活 中的个人主义和公共责任》
利己主义者的十大特征
利己主义者的十大特征利己主义者是指那些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利益,追求个人利益和利润最大化的人。
他们往往对社会道德和法律规定漠不关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是否最大化。
在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公义的理念的发达时代,利己主义者已经成为了社会的败类,受到了广泛的反对和批判。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利己主义者的十大特征。
Ⅰ. 自我中心利己主义者以自己为中心,无视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比别人更重要,更有价值,因此只计较自己的利益和权益,无论是否伤害了别人。
Ⅱ.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利己主义者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们通常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心理需求,而忽略了别人的需求和感受。
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们经常进行欺骗、利用、甚至牺牲他人,而不顾及别人的权益。
Ⅲ. 缺乏同理心利己主义者往往缺乏同理心和关注他人的能力,他们执着于自己的利益而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他们无法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只看到自己的角度,这使得他们很难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人际关系。
Ⅳ. 自以为是利己主义者经常自以为是,在与别人发生冲突和争执时,往往视自己为正确的一方。
他们很难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只相信自己的看法和决策。
Ⅴ. 风险承担能力强利己主义者风险承担能力强,他们通常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和商业活动,以尽可能多的获得利润。
他们经常承担极高的风险,但也因此往往取得较高的回报。
Ⅵ. 不遵守道德规范利己主义者往往缺乏道德感和良心,他们不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往往忽视社会公义和公平性。
他们经常利用社会的漏洞和缺陷为自己谋取私利,危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Ⅶ. 不负责任利己主义者往往不负责任,他们常常不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而是推卸责任,让别人为自己买单。
他们往往不愿承担责任和义务,只是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Ⅷ. 掌控欲强利己主义者往往掌控欲强,他们希望控制一切,包括事物的发展、结果和利益的分配。
他们希望自己成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掌握自己命运的主动权,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的安排。
论利己主义的合理性[终稿]
论利己主义的合理性摘要主要涉及利己主义的合理性探讨,为什么会存在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是否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合理利己主义的合理性以及其本质,利己主义在从前的地位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文章最后驳斥利己主义的合理性即针对利己主义的生物学理论进行拆解。
关键词:合理性;诘难;生物性;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论利己主义的合理性一、利己主义的合理性(一)利己主义1、利己主义,简单来说就是指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思想。
利己主义是指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把个人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从个人目的出发,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和享受.追逐个人名利,历来是一切利己主义者的人生目的。
利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
其基本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作为思想、行为的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
2、利己主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中国从先秦开始便有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主张,是古代利己主义思想的典型。
从实际事例上来解释,近年来很多实例中,都能对个人主义做出解释。
例如在南京彭宇案中,作为当事人的老人从绝对保护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影响及他人利益的角度做出了诬告救人青年彭宇的选择,就是利己主义的表现,它也是近几年很多道德缺失时间的解释和诱因。
但我们也不能就此论定利己主义是百害而无一益,其实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利己主义作为一种公开形式的个人主义,它曾经被资产阶级作为反对封建道德和宗教禁欲主义的思想武器,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起过积极的作用。
(二)利己主义的产生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换言之,利己主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被淘汰,反而在当下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利己主义也必有其合理之处,从弗洛伊德的普遍心理学上来看,人生有私欲,只是在成长和日后的发展中,不同程度的受到放大或抑制,放大过度便是极端利己主义,适度抑制则可使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有所顾忌,加之社会理念和道德要求,从而产生利他主义思想。
所以,毋庸置疑,每个人你的心里都有利己主义思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消灭利己主义思想同要求人们每餐食素一样,都是不切实际的思想主张。
利己主义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课程考核论文课程名称:企业伦理学论文题目:利己主义合理性研究*名:***学号:**********成绩:摘要:本文通过对利己主义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两个方面分别从历史角度、人性角度以及自我实现、社会经济价值、历史价值方面探讨了利己主义的合理性,同时对当代流行的精致利己主义做了相关论述,从而对利己主义有了一个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利己主义合理性利益0.引言朱贻庭教授在其主编的《伦理学大辞典》中对利己主义下了如下定义:利己主义(“egoism”)是指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作为思想行为的准则的道德原则和道德学说,其词源拉丁语的“ego”,意为“我”,产生于私有制社会。
从该定义中可以明显看出,利己主义是一个中性词汇,属于道德原则和道德学说的一种。
但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崇尚马克思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中,利己主义作为与集体主义或是利他主义相对的道德理论,显然成为一种与社会主义社会格格不入的歪理,不仅不具有合理性,而且危害社会风气。
事实确实如此吗?利己主义的存在没有其合理性吗?1.利己主义概述利己主义不是风行一时的社会思潮,相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
1.1利己主义定义古今中外学者对利己主义的定义多种多样,除了上述朱贻庭教授在《伦理学大辞典》中对利己主义较为权威的定义之外,罗国杰先生在199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伦理学》中认为利己主义这种道德原则强调个人至上、个人本位,把一己私利的至上性、把一己私利的得失,视为道德上善恶与否的唯一标准。
而为大众所知晓的更为直白的关于利己主义的解释大多为“利己主义是指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把个人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
其特征是: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和享受.追逐个人名利,历来是一切利己主义者的人生目的。
”这些定义中不论是正面或是负面的解释,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认为利己主义是以个人的利益为行为标准和目的,即个人利益至上的道德理论。
个人主义
反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小团体主义一、什么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小团体主义,危害有什么?个人主义又称利己主义。
以个人私利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
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根本原则。
其特征是:把个人价值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特殊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为达到个人目的,甚至不惜损害和牺牲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
作为私有制的产物、它是一切剥削阶级共同的道德原则。
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它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曾发挥过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又有鲜明的损人利己的弊端。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发展到了顶点,成为极端个人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者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甚至要求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服从于个人利益。
个人主义是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根本对立的。
个人主义也是小生产者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他们身上主要表现为自由散漫和狭隘自私。
在革命队伍内部,个人主义也表现为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等,这是剥削阶级道德原则在革命队伍内部的反映。
坚持和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反对和克服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和“合理利己主义”等各种形式的个人主义,是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之一。
自由主义指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
其结果正如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所说,使党内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
列举到我们中队,就是个别同志存在不服从管理、自由散漫、要求松懈、作风松散的现象。
自由主义是个人极端主义的最大体现!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的去争取,欺上瞒下,这对我们的全面繁荣和发展无形中起了腐化剂的作用最终结果是自己犯错误,害己又害人啊!所以当前我们在净化自己思想灵魂的同时,反对自由主义是我们成功与否的关键!小团体主义是在一定范围内的集体主义。
利己主义意思解释
利己主义意思解释
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egoism)是一种个人行为原则,指的是一个人所有行为的目标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或目的。
利己主义者衡量任何事情的价值和合理性的标准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考虑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它强调个人自我利益,以自身的最大化为目标,把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二位。
利己主义的本质是自私自利,它认为个人的利益最重要,而不是社会的利益,因此不同于其他以他人利益为目标的行为形式,如慈善、慷慨、乐善好施等。
因此,利己主义可能会损害社会以及他人的利益。
简而言之,利己主义就是以达到最大利益为最终目标,不考虑任何社会因素或他人利益的个人行为准则。
在这种利己主义的准则下,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多的得到他想要的,无论是财富、地位还是其他任何有利于自身的东西,而不顾及他人的利益。
论利己主义的合理性
论利己主义的合理性摘要主要涉及利己主义的合理性探讨,为什么会存在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是否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合理利己主义的合理性以及其本质,利己主义在从前的地位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文章最后驳斥利己主义的合理性即针对利己主义的生物学理论进行拆解。
关键词:合理性;诘难;生物性;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论利己主义的合理性一、利己主义的合理性(一)利己主义1、利己主义,简单来说就是指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思想。
利己主义是指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把个人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从个人目的出发,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和享受.追逐个人名利,历来是一切利己主义者的人生目的。
利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
其基本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作为思想、行为的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
2、利己主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中国从先秦开始便有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主张,是古代利己主义思想的典型。
从实际事例上来解释,近年来很多实例中,都能对个人主义做出解释。
例如在南京彭宇案中,作为当事人的老人从绝对保护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影响及他人利益的角度做出了诬告救人青年彭宇的选择,就是利己主义的表现,它也是近几年很多道德缺失时间的解释和诱因。
但我们也不能就此论定利己主义是百害而无一益,其实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利己主义作为一种公开形式的个人主义,它曾经被资产阶级作为反对封建道德和宗教禁欲主义的思想武器,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起过积极的作用。
(二)利己主义的产生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换言之,利己主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被淘汰,反而在当下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利己主义也必有其合理之处,从弗洛伊德的普遍心理学上来看,人生有私欲,只是在成长和日后的发展中,不同程度的受到放大或抑制,放大过度便是极端利己主义,适度抑制则可使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有所顾忌,加之社会理念和道德要求,从而产生利他主义思想。
所以,毋庸置疑,每个人你的心里都有利己主义思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消灭利己主义思想同要求人们每餐食素一样,都是不切实际的思想主张。
如何理解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
【问题研究】如何理解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李士菊(河北师范大学法政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摘要]什么是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他的利己主义“合理”在什么地方?这一直是引起争议的一个话题。
本文针对部分当代青年学生中出现的对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全盘肯定的倾向,着重分析了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已主义”的内容、性质和社会作用,指出了他的伦理学的资产阶级性质,也说明了它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中图分类号]B8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39(2001)04—0017-05什么是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这个似乎已(1)道德就是利己主义。
这应算是费尔巴哈给道被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及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批德下的本质定义。
众所周知,费尔巴哈的道德观是以判、定论的东西,现在又随着伦理学界对有关利己主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的,但是这一唯物主义的前提义问题的讨论重新被提了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并没有保证他的伦理学的科学性和唯物主义的彻底些青年学生中出现了对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全性。
正像他把人与人之间“爱”的关系崇奉为宗教,是盘肯定的倾向。
诸如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滑唯心主义一样,他的伦理学的贫乏同样使他陷入了坡”的现象,有人提出:费尔巴哈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唯心主义的泥潭。
恩格斯指出:“关于道德,费尔巴哈则——“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永远是所告诉我们的东西是极其贫乏的。
”(《费尔巴哈及德爱!)”——有什么不对?它至少要比那种明目张胆地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第28~29页,以下凡宣传惟利是图、损人利己的利己主义不知要好多少引此书简注《费尔巴哈论》)但是这并不是影响他把倍,在假冒伪劣充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它即道德看做是人的道德,在批判宗教伦理过程中他建使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主要的道德原则,也应当成立了人本主义的伦理学,他把伦理学称为《幸福论》,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原则之一。
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
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导言:美国,作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一直以个人主义为主导的核心价值观。
这种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体现在其社会体制、商业模式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而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常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本文将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探讨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一、美国社会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概述个人主义是美国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个人自由、自主性和个人追求。
在美国,个人主义被奉为一种标志性特征,它体现在法律制度、市场经济、权利保障、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
1. 法律制度:美国的法律制度鼓励个人追求,保护个人权益,特别是宪法中明确规定的自由权利,例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枪支自由等。
2. 市场经济:在美国,个人追求经济利益的自由是被推崇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个人的努力和才能被认为是获取财富和成功的关键。
3. 权利保障:美国社会非常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尤其是保护私人财产和个人隐私。
4. 人际关系:在美国社会中,个人主义也体现在人际关系中,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被重视,人们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往往与自己的个人选择有关。
二、《肖申克的救赎》中对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由弗兰克·德拉邦特(Frank Darabont)编剧和导演,改编自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同名小说。
该片通过描绘主人公安迪·杜佛兰(Andy Dufresne)在肖申克州立监狱中的经历,探讨了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
1. 个人自由与抗争:安迪·杜佛兰在影片中通过不懈努力逐步争取自己的个人自由和尊严。
他从监狱中找到一种内心自由的境地,无论是在狭小的囚室中还是在监狱制度的压迫下,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受制于外界环境。
利己主义 エゴイスト
利己主义村上严先生在《体当り》中描述到,在散步时常常会遇见附近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通常不会给你让路,走到一起时都是自己被撞且得不到道歉。
于是他得出结论,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学生们走路时都不让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步伐不断向前,虽明白自身的存在,却忽视或漠视着周围。
其实我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常见的。
首先他是一个老者,先不说他有多么老,一般我们遇到稍微上了年纪的人(自定义之为弱势群体,包括病残孕等)都会下意识的让道。
这时候我们需要让路这个行为。
其次,我们一般都会想到,不让就会撞到,不管是自己撞到别人还是别人撞到自己,终究不是一个好结果,而且觉得别人没有义务给你让道,所以都会自己退一步。
作为年轻人的我是这么想的。
当然某些情况除外。
比如你着急赶路,或者你们都奔着同一个目的地去了,要争个谁先谁后,这个时候通常是不会主动让道的。
就说早上我们快迟到的时候赶着上课,在人挤人的餐厅买饭通过时,当然是不会让道的,而且要见缝插针一样有地方钻就过,也不管撞到与否。
道歉更别提了,这个时候不嫌弃他挡路就是好的,心里想的:撞就撞了,谁让你挡路不走的。
这个时候利己主义体现的尤为明显。
利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作为思想、行为的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
利己主义一词源于拉丁语ego,意为“我”。
我认为在不损人的情况下利己是没错的,所谓合理利己主义。
合理利己主义认为趋乐避苦、自爱自保是人的本性,利己心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合乎道德的,反对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起来,认为追求自己的利益本身就包含着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而任何为他人利益的活动,实际上也是从利己出发的。
人们只要按照这种“合理”理解的自己利益去组织社会,个人利益就可以和社会公共利益协调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益的活动,实际上也是从利己出发的。人们只要按照这种“合理”理解
的自己利益去组织社会,个人利益就可以和社会公共利益协调起来。
2.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也认为每个人的行为目的只能是 为了自我,认为社会和他人对自己利轻害重。 一个人只要生活于社会和他人乊中,便不能 不失去自由、听任他人摆布,从而所造就的 便是他人为自己选择的自我,便是没有独特 个性的、非本己的、非本真的自我;而不是 自己为自己选择的自我,不是具有独特个性 的、本己的、本真的自我:他人和社会是自 我发生异化的根源。
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
1.合理利己主义
合理利己主义是一种把“为己利他”奉为 评价人们行为善恶唯一准则的道德总原则的 理论。这种伦理观成熟于十八、十九世纪, 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费尔巴哈、车尔尼雪 夫斯基是其公认的代表。
1.合理利己主义
在人性上,认为每个人的行为目的只能利 己,却又不可能依靠自己单独实现,而只有 依靠社会通过利他手段才能实现;在道德目 的上认为,道德目的完全是他律的,全在于 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在善恶原则上认为,就 其利己目的而言,以利人手段实现,便是善; 如以害人手段实现,便是恶。
3.二者的异同
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虽然互相反对,但 从根本上说完全一致,都同样与利他主义对 立而以利己为行为的惟一目的、出发点和最 终归宿,因而便都属于利己主义。
二者的真正分歧,不过在于以什么为实现 利己目的的手段:合理利己主义主张以利他 为手段,倡导为己利他,显然符合人的社会 本性,是合乎情理、合乎理性、合乎理智的, 因此才叫做合理利己主义;而个人主义却主 张既不利人又不损人地单纯利己,显然违背 人的社会本性,是不合情理、不合理性、不 合理智的,是非理性的,是不合理利己主义。
1.合理利己主义
合理利己主义从抽象人性论出发,认为趋乐避苦、自爱自保是人的本性 ,利己心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合乎道德的。人在自己的行为中,能够遵循
பைடு நூலகம்
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因此,不能放弃利己主义,而是要使人们“合理地”
理解自己的利益。合理利己主义反对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起来,认 为追求自己的利益本身就包含着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而任何为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