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技术综述

合集下载

【最全】PCR技术介绍

【最全】PCR技术介绍

【最全】PCR技术介绍聚合酶链反应(PCR)是分子生物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快速使特定DNA样品复制数百万至数十亿个拷贝,从而使科学家能够提取非常少的DNA样品并将其扩增到足以进行详细研究的数量。

PCR由Kary Mullis于1983年发明。

它是许多基因检测的基础,包括分析古代DNA样本和鉴定传染原。

使用PCR可以在一系列或一系列温度变化中以指数方式扩增非常少量的DNA序列的拷贝。

现在PCR 是医学实验室和临床实验室研究中使用的常见且经常不可缺少的技术,可用于包括生物医学研究和刑事法医学在内的多种应用。

绝大多数PCR方法依赖于热循环。

热循环使反应物经受重复的加热和冷却循环,以允许进行不同的温度依赖性反应,特别是DNA熔解和酶驱动的DNA复制。

PCR使用两种主要试剂–引物(一种短的单链DNA片段,称为寡核苷酸,是与目标DNA区域的互补序列)和一种DNA聚合酶。

随着PCR的进行,生成的DNA本身将用作复制模板,从而启动链式反应,在原始反应中,原始DNA模板被指数扩增。

几乎所有的PCR应用都使用热稳定的DNA聚合酶,例如T aq聚合酶,Taq聚合酶最初是从嗜热细菌水生栖热菌(Thermus aquaticus)中分离出来的。

如果所使用的聚合酶是热敏感的,它将在变性步骤的高温下变性。

在使用Taq聚合酶之前,必须在每个循环中手动添加DNA聚合酶,这是一个繁琐且昂贵的过程。

该技术的应用包括用于测序的DNA克隆,基因克隆和操作,基因诱变;基于DNA的系统发育的构建或基因的功能分析;遗传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古代DNA的扩增;用于DNA分析的遗传指纹分析(例如法医科学和亲子鉴定);传染病诊断用核酸检测中病原菌的检测。

通常,PCR由一系列20–40次重复的温度变化(称为热循环)组成,每个循环通常由两个或三个离散的温度步骤组成(请参见上图)。

大多数PCR方法共有的单个步骤如下:初始化:只有需要通过热启动PCR进行热激活的DNA聚合酶才需要执行此步骤。

pcr发展历程综述

pcr发展历程综述

pcr发展历程综述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生物技术方法,用来扩增特定DNA片段。

其发展历程如下:1. 1983年,PCR第一次被引入:在科学家凯瑟琳·穆拉利斯和基思·姆斯在一次会议上首次介绍了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1985年,首次商业化推广:Cetus公司(后被洛克希德公司收购)成为第一家商业化生产和销售PCR的公司,PCR技术开始走向广泛应用。

3. 1985年,扩增酶的改进:科学家Kary B. Mullis和Michael Smith分别改进了PCR酶的性能,提高了PCR技术的稳定性和效率。

4. 1988年,热稳定酶的发现:科学家Thomas D. Brock和Hudson Freeze在研究中从极端热酶类中发现了一种热稳定酶——热稳定DNA聚合酶,这为P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5. 1991年,实时PCR的引入:美国公司Perkin-Elmer(现为ABI公司)开发了实时PCR技术,这种新型PCR技术可以直接在PCR反应中实时测量扩增产物的数量,极大地提高了PCR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6. 1993年,逆转录PCR的发展:科学家William R. Schafer开发了逆转录PCR技术,使得在RNA基础上进行PCR扩增成为可能,扩展了PCR技术的应用领域。

7. 1994年,快速PCR的推出:Perkin-Elmer公司(现为ABI公司)开发了快速PCR技术,有效地缩短了PCR反应的时间。

8. 2005年,数字PCR的应用:数字PCR技术首次被应用于基因表达量的精确分析,通过分析PCR反应体系中特定扩增产物的数目,精确计算出初始模板DNA量。

9. 2013年,PCR在基因组学中的突破:PCR技术在第三代测序技术中的应用,如PacBio和Ion Torrent等,使得大规模基因组测序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综上所述,PCR技术自1983年首次引入以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如热稳定酶的发现、实时PCR的推出等,使得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疾病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对生物科学的研究和医学诊断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pcr发展历程综述

pcr发展历程综述

pcr发展历程综述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于1983年由美国生物学家库里斯(Kary B. Mullis)首次提出,其革命性地改变了基因工程和医学领域,并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PCR技术是一种通过扩增DNA片段的方法,通过DNA聚合酶的作用,在体外复制并扩增目标DNA的特定部分。

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83-1986年:PCR技术的成熟在PCR技术刚刚提出的时候,库里斯提出了该技术的最初概念,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这一阶段的PCR主要是通过多次变温循环来扩增模板DNA,但还存在许多局限性,例如反应体系的不稳定和库里斯的工作室设备简陋等。

1986-1992年:PCR技术的改进和商业化在这一阶段,许多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对PCR技术进行了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提高了PCR的稳定性和效率。

特别是研究人员发现,向PCR反应体系中添加特殊的酶和缓冲液可以抑制PCR过程中的错误扩增,从而提高目标DNA的选择性和扩增效率。

同时,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开始推出商业化的PCR试剂盒,使PCR技术变得更容易使用。

1992-2000年:PCR技术的广泛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PCR技术开始在基因工程和医学领域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发现PCR可以用于检测和研究遗传病的基因突变,从而推动了遗传学和分子诊断学的发展。

此外,PCR 技术还被用于鉴定和检测病原体、研究基因表达以及DNA测序等方面,成为了基因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2000年至今:P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通量测序的出现,PCR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引入荧光标记的引物或探针,发展了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技术,可以实时监测PCR反应的进程和结果。

此外,人们还发展了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技术,用于研究RNA的表达水平和功能等方面。

PCR技术解析

PCR技术解析

PCR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 学、法医学、农业科学等领 域,如疾病诊断、遗传病筛 查、基因克隆等,是现代分 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CR的引物设计
PCR的变性过程
PCR的延伸阶段
引物是PCR反应的关键,它 需要根据目标DNA序列设计 ,长度一般为18-30个核苷酸 ,具有特异性和稳定性。
PCR技术的应用领域
2
进行的DNA复制过程,能够迅速扩增特定的DNA
PCR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法医学、分子生
片段。
物学等领域,如基因克隆、突变检测、疾病诊断
等。 3 PCR技术的操作步骤
PCR技术主要包括变性、退火和延伸三个步骤,
通过反复进行这三个步骤,可以实现DNA的高效
扩增。
02 PCR的工作原理
变性是PCR的首要步骤,通 过高温使双链DNA分离成单 链,为后续的复性、延伸创 造条件。
延伸阶段在适宜温度下进行 ,利用DNA聚合酶将新合成 的DNA链延长,实现目标 DNA片段的复制。
04 PCR实验设备和材料
PCR实验设备和材料
1 PCR实验设备介绍
PCR实验设备主要包括热循环仪、PCR管和热盖
的使用需要操作者有一定的技能和经验。
05 PCR实验操作技巧
PCR实验操作技巧
PCR实验前的准备
在PCR实验开始之前,需要 准备充足的试剂和设备,确 保所有物品的质量和纯度, 同时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消毒 处理。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通过调整PCR反应的温度、 时间和循环次数等条件,可 以有效提高PCR的特异性和 灵敏度,从而获得更准确的 实验结果。
PCR技术在疾病诊断 中的作用
PCR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病原 微生物的DNA或RNA,从而 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

PCR发展历程综述

PCR发展历程综述

PCR发展历程综述一、PCR技术的产生PCR技术是由Kary B. Mullis于1983年发明的,Mullis是一名美国生物化学家,因此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产生PCR技术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生物学家需要一种方法来创造更多的DNA样本。

在PCR技术出现之前,处理DNA样本是非常令人头痛的,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源,而且也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得到DNA样本。

因此,当时的科学家纷纷尝试着寻找一种更简单、更快速、更可靠的办法来获取DNA。

于是,PCR技术应运而生。

1. 反应体系PCR反应的体系主要包括:DNA模板、引物、酶、缓冲液和退火温度。

2. PCR反应过程PCR反应的过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高度的灵敏度。

PCR反应的过程主要分为三步:变性、退火和扩增。

PCR反应结果通常通过电泳进一步验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一般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式来检测PCR产物。

1. 第一阶段:发明PCR技术 (1983年)Kary B. Mullis是PCR技术的发明者之一,他在发明PCR技术时,为生物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同时也使得PCR技术得以正式的面世。

在PCR技术的发明之后,生物学家们对PCR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1985年,Cetus 公司旗下的编码基因的Benett M. Foreman首次利用PCR技术,成功地从人类基因库中克隆了基因。

1987年,PCR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突破性的应用。

生物学家们在研究人体疾病时,发现PCR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病原体中的DNA序列,从而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机理。

随着PCR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很多生物学家和技术人员都开始学习PCR技术,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研究和实验中。

因此,PCR技术的普及度也逐渐增加。

PCR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于商业应用也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因此,很多公司开始将PCR技术应用到自己的业务中,例如生物制药、医疗设备等行业。

PCR发展历程综述

PCR发展历程综述

PCR技术发展历程综述摘要: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指在DNA聚合酶催化下。

以母链DNA为模板,以特定引物为延伸起点。

通过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体外复制出与母链模板DNA互补的子链DNA的过程。

本文简要叙述了PCR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在所发展起来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PCR技术变性退火延伸1.PCR技术的发展简史1971年Khorana等最早提出PCR理论:“DNA变性解链后与相应引物杂交,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重复该过程便可克隆tRNA基因”。

因当时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尚未成熟、热稳定DNA聚合酶还未发现及寡聚核苷酸引物合成仍处于手工和半自动阶段,核酸体外扩增设想似乎不切实际,且Smith等已发现了DNA 限制性内切酶,使体外克隆基因成为可能,Khorana等的早期设想被忽视。

1985年Mullis等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工Klenow片段体外扩增哺乳动物单拷贝基因成功,1985年10月25日申请了PCR的专利,1987年7月28日批准(专利号4,683,202 ),Mullis是第一发明人;1985年12月20日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PCR的学术论文,Mullis是共同作者。

但当时Mullis所使用的大肠杆菌聚合酶1的片段Klenow存在一些缺陷:Klenow酶不耐热,在对DNA模板进行热变性时,会导致此酶的钝化,因此需要每完成一个扩增周期增加一次酶。

1988年初,Keohanog改用T4DNA聚合酶进行PCR,提高扩增DNA片段的均一性,1988年Saiki等从温泉中分离的一种水生嗜热杆菌中提取到一种耐热DNA聚合酶,使扩增反应的特异性和效率大大提高,并简化了操作程序,最终实现了DNA扩增的自动化,迅速推动了PCR的应用和普及。

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农学、植物病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

最初的PCR技术相当不成熟,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里,PCR技术被不断改进,它从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发展到定量测定;从原先只能扩增几个kb的基因到目前已能扩增长达几十个kb的DNA片断。

PCR引物设计方法综述

PCR引物设计方法综述

PCR引物设计方法综述PCR引物设计方法综述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工程、生物医学研究、疾病诊断和基因表达分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PCR引物设计是PCR实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PCR反应的特异性和效果有着关键影响。

本文将综述PCR引物设计的一些常见方法。

1. 引物的长度和碱基组成合适的引物长度一般在18-30个碱基对之间,过短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扩增,过长则可能降低扩增效率。

此外,引物中碱基的组成也要考虑。

GC含量通常应在40-60%之间,因为GC碱基对的热稳定性较高,有助于提高PCR反应的效果。

2. 引物的Tm值Tm值(熔解温度)是引物设计中重要的参数,表示DNA链的熔解温度。

引物对应的Tm值应该相似,一般在50-65℃之间。

Tm值的计算可以使用公式Tm= 2(A + T) + 4(G + C),其中A、T、G和C分别表示引物中的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的个数。

3. 引物的特异性引物的特异性是PCR引物设计的关键。

在设计引物时,必须确保引物与目标序列的互补区域没有重复序列或能够和其他非目标DNA序列结合。

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引物特异性检查,如BLAST等。

此外,设计引物时应考虑引物的位置,尽可能避免设计在重复序列上。

4. 引物的杂交温度引物的杂交温度是PCR反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影响PCR引物与模板DNA的结合和扩增效率。

一般情况下,引物的杂交温度应在Tm值的2-5℃之间。

较高的杂交温度有助于提高特异性,但也可能降低引物与模板DNA的结合能力。

5. 引物的设计工具和软件现代生物信息学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工具和软件用于PCR引物设计。

比如,Primer3软件是一种常用的引物设计工具,能够自动设计引物,计算引物的Tm值和特异性等参数。

其他常用的软件还包括OligoAnalyzer、Beacon Designer和GeneFisher 等。

6. 引物的修饰在一些特殊的PCR反应中,引物的修饰可以提高PCR扩增效率和特异性。

各种PCR技术总结

各种PCR技术总结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体外扩增DNA【基本原理】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 DNA片段的一种技术。

利用PCR技术可在数小时之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或DNA片段,从而免除基因重组和分子克隆等一系列繁琐操作.由于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自动化,因而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研究以及对遗传病、传染病和恶性肿瘤等基因诊断和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PCR进行的基本条件是:(1)以 DNA为模板(在RT-PCR中模板是RNA);(2)以寡核苷酸为引物;(3)需要4种d NTP作为底物; (4)有 Taq DNA聚合酶。

PCR每一个循环由三个步骤组成:(1)变性加热模板DNA,使其解离成单链;(2)退火降低温度,使人工合成的寡聚核苷酸引物在低温条件下与模板DNA所需扩增序列结合;(3)延伸在适宜温度下,Taq DNA聚合酶利用dNTP使引物端向前延伸,合成与模板碱基序列完全互补的DNA链. (4)复性每一个循环产物可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因此通过35个循环后,目标DNA 片段可能性扩增可达235倍。

1、RT—PCR: RT-PCR 原理:首先提起RNA,然后用逆转录酶与MRNA为模板进行CDNA第一链的合成,然后的原理和PCR 就一样了!RT—PCR意义:RT-PCR是个半定量的试验,可以确定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即在转录水平!2、免疫PCR(immun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IPCR IPCR原理:是用一段已知DNA 分子标记抗体作为探针,用此探针与待测抗原反应,PCR 扩增粘附在抗原抗体复合物上的这段DNA 分子,电泳定性,根据特异性PCR 产物的有无,来判断待测抗原是否存在。

IPCR意义:免疫PCR 是迄今最敏感的一种抗原检测方法,理论上可以检测单个抗原分子,但实践中它的敏感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连接分子、显示系统的选择、DNA 报告分子的浓度、PCR 循环次数等。

PCR 技术综述

PCR 技术综述

08检二陈勇0803010049PCR技术综述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四项生物技术(即细胞融合技术、分子克隆术、蛋白工程技术和基因扩增技术)之一。

能通过体外(试管内)扩增将目的基因(或靶基因)片段百万倍的放大,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

目前,这项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在医学检验中也显示广阔的应用前景。

PCR技术的展简史1953年沃森(Watson)与克里克(Crick)提出的DNA结构模型。

1958年Meselson和Stahl利用氮标记技术在大肠杆菌中首次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1971年Korana最早提出核酸体外扩增的设想:经过DNA变性,与合适的引物杂交,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并不断重复该过程便可克隆tRNA基因。

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的Mullis 等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聚合酶链反应。

其原理类似于DNA的体内复制,Mullis最初使用的DNA聚合酶是大肠杆菌 DNA聚合酶I的Klenow片段。

但由于Klenow酶不耐热,在DNA模板进行热变性时,会导致此酶钝化,每加入一次酶只能完成一个扩增反应周期,给PCR技术操作程序添了不少困难。

这使得PCR技术在一段时间内没能引起生物医学界的足够重视。

1988年初,Keohanog改用T4 DNA聚合酶进行PCR,其扩增的DNA 片段很均一,真实性也较高,只有所期望的一种DNA片段。

但每循环一次,仍需加入新酶。

1988年Saiki 等从温泉中分离的一株水生嗜热杆菌thermus aquaticus 中提取到一种耐热DNA聚合酶。

此酶具有耐高温,在热变性时不会被钝化,不必在每次扩增反应后再加新酶等特点。

由于提高了扩增的特异性和效率,因而其灵敏性也大大提高。

为与大肠杆菌多聚酶I Klenow片段区别,将此酶命名为Taq DNA多聚酶Taq DNA Polymerase。

简述PCR技术

简述PCR技术

简述PCR技术引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技术。

它是一种能够在体外迅速扩增DNA序列的方法,使得从少量样本中获得足够多的目标DNA。

PCR技术的发展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医学诊断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PCR技术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原理PCR技术主要基于DNA的复制原理,即DNA的两条链可以通过加入适当的引物和DNA聚合酶酶,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步骤模拟DNA复制的过程。

PCR反应分为三个核心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

1.变性:将待扩增DNA样本暴露在高温条件下,使得双链DNA变为单链DNA。

这个步骤通常在95°C的高温下进行,以使DNA的双链解开。

2.退火:在较低温度下,引物与单链DNA特异性结合。

引物是由PCR反应策略所决定的短寡核苷酸序列,它们与待扩增序列的两端互补。

引物与单链DNA的结合是PCR扩增的关键步骤。

3.延伸:在适当的温度下,DNA聚合酶酶借助引物作模板合成新的DNA链。

这个步骤会在每个引物的3’端延伸到5’端方向进行。

通过不断重复变性、退火和延伸的循环过程,PCR能够迅速扩增目标DNA序列。

步骤PCR反应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样本准备:从样本中提取待扩增的DNA。

2.引物设计:根据待扩增的DNA序列设计引物。

引物的设计对PCR反应的特异性和效率有重要影响。

3.PCR反应体系的配制:将待扩增的DNA样本与引物、DNA聚合酶酶以及反应缓冲液等混合在一起。

4.PCR反应条件设定:确定PCR反应的变性、退火和延伸温度和时间。

5.PCR反应:设置PCR反应的循环次数,按照设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PCR扩增。

6.扩增产物检测:利用凝胶电泳或其他检测方法检测PCR反应产生的扩增产物。

应用PCR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1.分子生物学研究:PCR技术被广泛用于DNA序列的分析、基因克隆和定量检测等领域。

它可以对微量DNA样本进行扩增,从而得到足够的DNA用于后续实验。

PCR技术介绍范文

PCR技术介绍范文

PCR技术介绍范文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扩增目标DNA序列从而大量产生该DNA分子,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PCR技术的原理是在体外重复进行DNA的复制和扩增,使得从一小段目标DNA序列扩增为数以亿计的复制体。

PCR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基因测序、基因突变检测、遗传性疾病诊断、DNA指纹鉴定等领域。

PCR的原理基于DNA的双链结构和核酸酶解作用。

PCR反应中需要用到模板DNA、引物和聚合酶。

PCR反应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变性、退火、延伸。

首先,通过一段高温(通常为94-98℃)对DNA进行变性,将其双链解开。

然后,降温至50-65℃,使引物与DNA模板序列杂交,引物的序列分别与目标DNA序列的两端互补。

接下来,在35-75℃左右的适温下,聚合酶开始合成新的DNA链,利用杂交在模板DNA上定位的引物作为启动物。

延伸过程中,引物和聚合酶依次结合模板DNA的杂交部位,并在每个引物的5'末端合成新的DNA链。

这个循环反复进行,每一轮产生的DNA 数量比前一轮多一倍。

经过30-40轮循环后,产生的DNA分子数量就足够可检测和分析。

PCR技术有很多不同的变种,根据应用需要可以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其中,标准PCR是最常见和最基础的PCR技术。

实时荧光PCR则通过在PCR反应中加入荧光染料,实时监测PCR产物的积累,从而获得实时的扩增数据,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分析的优势。

逆转录PCR是从RNA模板合成DNA的一种PCR技术,常用于分析基因表达和检测RNA病毒。

多重PCR 技术可以同时扩增多个目标序列,用于多位点基因突变检测和检验分型。

病毒检测PCR是利用PCR来检测病毒和病毒相关基因的存在和数量,常用于病毒感染的诊断。

PCR技术的应用广泛而多样。

在基因测序中,PCR技术可以用来扩增需要测序的DNA片段,从而减少样本需求和提高测序效率。

遗传性疾病诊断中,PCR可以用于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和变异,从而帮助确定疾病的遗传基础。

PCR技术综述

PCR技术综述

PCR技术综述08生工李国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系统或特异性DNA序列体外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法,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是基因扩增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

PCR技术可将极微量的靶DNA特异地扩增上百万倍,从而大大提高对DNA分子的分析和检测能力,能检测单分子DNA或对每10万个细胞中仅含1个靶DNA分子的样品,因而此方法立即在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医学及遗传学等多领域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

1、PCR技术的发展简史人类对于核酸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们致力于研究基因的体外分离技术。

但是,由于核酸的含量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DNA 的体外操作。

Khorana于1971年最早提出核酸体外扩增的设想:“经过DNA变性,与合适的引物杂交,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并不断重复该过程便可克隆tRNA基因”。

但是,当时的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尚未成熟,对热具有较强稳定性的DNA聚合酶还未发现,寡核苷酸引物的合成仍处在手工、半自动合成阶段,这种想法似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1985年,美国科学家Kary Mullis在高速公路的启发下,经过两年的努力,发明了PCR技术,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PCR技术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其原理类似于DNA的体内复制,只是在试管中给DNA的体外合成提供以致一种合适的条件---摸板DNA ,寡核苷酸引物,DNA聚合酶,合适的缓冲体系,DNA变性、复性及延伸的温度与时间。

从此,PCR技术得到了生命科学界的普遍认同,Kary Mullis也因此而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但是,最初的PCR技术相当不成熟,在当时是一种操作复杂、成本高昂、“中看不中用”的实验室技术。

PCR技术简介及案例分析(DNA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简介及案例分析(DNA聚合酶链反应)

PCR(DNA聚合酶链反应)聚合酶链反应体外扩增DNA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生物技术。

最初采用Klenow酶来扩增DNA,但每次加热变性DNA都会使酶失活,需要重新添加DNA 聚合酶,知道用耐热的TaqDNA聚合酶代替后,这项技术才成熟,从而得到各方面的应用。

该技术基本步骤是:1.设计一对引物以便有效扩增所需的DNA序列,并尽量减少可能产生的非特异产物2.优化反应体系,以便获得最好的扩增效果。

该反应体系包括适量模板(1ng-0.001ng),引物(-100pmol/100μl),四种dNTP(200μmol/L),TaqDNA 聚合酶(2U/100μl),和适量镁离子3.选择三个稳定进行热循环。

这三个温度为:变性:94摄氏度,45-60s;退火:(根据引物与模板的Tm值来定,一般为两引物中较低的Tm值减2),1mim;延伸:72摄氏度,1分钟,开始时热变性5-10min,热循环25-30个周期,最后延伸10min4.扩增完成后取出一定量反应产物,检测扩增结果。

最普通的检测方法是进行凝胶电泳,用溴化锭染色,在紫外光下检查结果PCR技术十分灵敏,少数几个模板分子即可检查出来,其扩增效率非常高,通常可扩增十的六次方倍。

产量公式如下:n1(+=y)xY=产量 x=扩增效率 n=循环次数该技术可扩增任意DNA片段,只要设计出片段的两端引物。

DNA正链5’端的引物叫做正向引物、右向引物、上游引物、有义链引物及Watson引物,简称5’引物。

与正链3’端互补的引物叫做反向引物、左向引物、下游引物、反义链引物及Crick引物,简称3’引物。

PCR的最适条件首先是要设计好引物,设计引物的主要原则有1.引物长度要大于16个核苷酸,一般为20-24个核苷酸,因为4的十六次方大于哺乳动物单倍体基因组bp,故16个以上的核苷酸引物可防止随即结合39102.引物与靶序列间的Tm值不应过低(一般不低于55摄氏度)。

小于三十个核苷酸的引物按公式Tm=(G+C)×4+(A+T)×2来计算变性温度。

实时荧光定量PCR应用技术综述

实时荧光定量PCR应用技术综述
公 司 首 先 推 出实 时 荧 光 定 量 P R技 术 。该 项 技 术 是 指 在 P R C C
反 应 体 系 中加 入荧 光染 料 或 荧 光 基 团 ,利 用 荧 光 信 号 来 实 时
监 测 整个 P R进 程 ,最 后 通 过 标 准 曲线 对 未 知 模 板 浓 度 进 定 C
病 毒 感 染 的 定 量 监测 。
敏 感 、产 率 高 、快 速 、简 便 、重 复 性 好 、易 自动 化 等 突 出优
点 。 18 9 5年 美 国 P — eu 公 司 人 类 遗 传 研 究 室 的 Mul 等 E C ts ls i
发 明 了具 有 划 时代 意 义 的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该 技 术 被 广 泛 应 用
这 个 方 程 式 计 算 出 未 知 样 本 的 初 始 模 量 。实 时荧 光定 量 P R C
仪 都有 软 件 ,可 以从 标 准 曲线 中 自动地 计 算 出 未 知 样 本 的初
始模 板 量 。
或荧 光探 针 特 异 结 合 目的检 测 物 等 方 法 获 得 .大 大 提 高 了 检 测 的 灵 敏 度 、 特 异 性 和 精 确 。R a i — C 可 以 应 用 于 ehm Q P R
实 时荧 光定 量 P 应 用技术 综述 C R
栗文凯 张 智勇 胡建 和 ( 南科 技 学院 动物科 学 学院 4 3 0 ) 河 5 0 3 李 军 ( 州牧 业 工程 高等 专科 学校 4 0 1 ) 郑 5 0 1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 o me s hi R at n C P l r eC an eci ,P R) 技 术 y a o 是8 0年代 中期 发 展 起 来 的体 外 核 酸 扩 增 技 术 。它 具 有 特 异 、

PCR技术中文名

PCR技术中文名

PCR技术中文名摘要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病原体检测、分子生物学研究等领域的技术。

本文将对PCR技术进行介绍,包括其原理、步骤和应用。

引言PCR技术是一种通过扩增DNA分子的方法,它的发明为现代生物学研究和医学诊断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PCR技术的中文名为“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以快速、敏感地扩增目标基因片段,进而进行基因测序、基因突变分析等。

原理PCR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不断重复三个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实现DNA分子的扩增。

1.变性(Denaturation):将反应体系中的DNA样本加热至高温,使其双链DNA变为单链DNA。

这一步骤通常在94-98摄氏度下进行,以确保DNA的两条链分离。

2.退火(Annealing):降低温度使得两个引物(小片段DNA,用于识别目标DNA的起始点)与单链DNA序列互补结合。

退火温度通常设定在50-65摄氏度。

3.延伸(Extension):在较低的温度下,将DNA分子的延伸进行重复。

在此步骤中,一种酶称为DNA聚合酶会沿着引物模板进行 DNA 的合成。

常用的聚合酶是源于热水生物的菌株,可以在高温下保持活性。

通过这样的反复循环,每一轮PCR反应都会使目标DNA区段的数量增加一倍。

步骤PCR技术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DNA提取:从样本中提取出目标DNA,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或商用DNA提取试剂盒。

2.PCR反应体系准备:根据所需扩增片段的长度和其他条件,配制PCR反应液,包括目标DNA模板、引物、聚合酶、缓冲液、核苷酸和水。

3.PCR反应条件设定:设定PCR反应的温度和时间。

根据目标DNA的特性和引物的序列,合理设定变性、退火和延伸的温度和时间。

4.PCR反应:将反应体系放入热循环仪中,按照设定的条件进行PCR反应。

可以选择进行不同轮次的PCR,以得到所需的扩增产物。

5.PCR产物分析:通过电泳等方法对PCR产物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或其他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pcr技术应用研究进展(综述)2000字

pcr技术应用研究进展(综述)2000字

目录一、概述二、PCR技术的发展历程三、PCR技术的原理四、PCR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1. 医学领域2. 生物学领域3. 法医学领域4. 食品安全领域5. 环境监测领域五、PCR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一、概述PCR(Polymerase Ch本人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通过酶解反应,精确复制DNA片段的重要实验技术。

PCR技术的发明是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它不仅在基因工程、医学、生物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PCR技术的发展历程PCR技术最早由美国生物化学家凯瑟琳·福尔和基里·穆利斯共同发明于1983年,他们首先提出了PCR的理论基础。

此后,美国科学家卡里·墨利斯在1985年发表了PCR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从而为其在实验室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随着PCR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成为现代生命科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三、PCR技术的原理PCR技术是一种通过酶反应合成DNA的技术,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双链DNA的变性:将待扩增的DNA双链在高温下变性,得到两条单链DNA。

2. 引物结合:将两个引物结合到待扩增的DNA的两条单链上。

3. DNA合成:通过DNA聚合酶的作用,使引物逐渐向前延伸,合成新的DNA链。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增出大量特定的DNA片段。

四、PCR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PCR技术在医学、生物学、法医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不断展现出新的应用前景。

1. 医学领域PCR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临床诊断、疾病预防、药物研发等方面。

利用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的存在,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2. 生物学领域在生物学领域,PCR技术被用于基因突变分析、基因表达分析、DNA 指纹鉴定等方面,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实验手段,推动了生物学领域的发展。

各种PCR技术总结

各种PCR技术总结

各种PCR技术总结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分子生物学中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能够快速、敏感地扩增目标DNA片段,进而用于基因克隆、突变检测、基因表达分析等多个方面。

PCR技术主要包括传统PCR、RT-PCR、荧光定量PCR、数字PCR等。

下面将对各种PCR技术进行详细总结。

1.传统PCR传统PCR是PCR技术的基础,它通过多轮循环反应,将目标DNA片段扩增至数量足够用于下游应用。

传统PCR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

在变性步骤中,PCR反应体系中的DNA经过高温变性,使其解链成两条单链DNA。

在退火步骤中,引物与模板DNA结合形成稳定的DNA-DNA双链。

在延伸步骤中,DNA聚合酶在合适温度下延伸引物,合成新的DNA链。

经过多轮循环反应,可以扩增出数以百万计的目标DNA序列。

2.RT-PCR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是PCR技术的一种衍生方法,它是基于酶反转录的原理,将RNA反转录合成cDNA,再进行PCR扩增。

RT-PCR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反转录和PCR扩增。

在反转录步骤中,RNA模板通过反转录酶的作用转录成cDNA。

在PCR扩增步骤中,cDNA作为模板,进行传统PCR扩增。

RT-PCR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检测病毒RNA等情况。

3.荧光定量PCR4.环状PCR环状PCR(Cyclic PCR)是一种特殊的PCR技术,它能够在不使用引物的情况下实现DNA的扩增。

环状PCR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导向扩增和环状重复。

在导向扩增步骤中,DNA聚合酶在很高的浓度下工作,将模板DNA的末端延伸形成环状结构。

在环状重复步骤中,环状结构的DNA通过热变性、退火和延伸等步骤循环反应,实现DNA的扩增。

环状PCR被广泛应用于DNA测序、突变检测等领域。

5.数字PCR数字PCR(Digital PCR)是PCR技术的一种高精度定量方法,能够准确计数目标DNA的数量。

PCR发展历程综述

PCR发展历程综述

PCR发展历程综述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通过特定引物和DNA聚合酶的作用,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的DNA片段。

自1985年由Kary Mullis首次提出PCR技术以来,PCR已经成为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法医学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对PCR的发展历程进行综述。

一、PCR的提出和初期发展1985年,Kary Mullis在他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PCR的概念。

他发现,在DNA 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可以合成与模板DNA互补的子链,而且这种合成过程可以在体外进行。

通过添加特定的引物,他提出可以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指数级扩增。

这一发现为分子生物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在最初的实验中,Mullis使用了耐热的Taq DNA聚合酶,并开发出了两步法的PCR程序。

这种程序首先在90℃变性模板DNA,然后在60℃左右退火引物,最后在72℃延伸引物。

这种两步法的PCR程序一直沿用至今。

二、PCR技术的改进和优化在PCR的初期实验之后,科学家们对PCR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优化。

其中包括对DNA聚合酶的优化、对引物设计的改进、以及对PCR程序的开发。

例如,添加逆转录步骤可以将RNA转化为cDNA,从而扩增RNA病毒的基因组;添加热启动步骤可以提高PCR的效率;添加嵌入式合成的终止剂可以用于测序PCR产物等等。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PCR的特异性,科学家们还开发出了多重PCR、巢式PCR、实时荧光PCR等技术。

这些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PCR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PCR技术的应用自PCR技术问世以来,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变得无所不在。

以下是PCR的一些主要应用:1.基因克隆和表达:通过PCR克隆特定的基因片段,可以将这些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中,从而在细胞或微生物中表达特定的蛋白质。

2.基因突变分析:通过多重PCR或巢式PCR等技术,可以在基因组中检测出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并分析突变类型和频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R技术综述摘要: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通过体外酶促合成,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PCR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简要介绍常用的PCR 相关技术及其原理,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PCR;原理;应用及展望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系统或特异性DNA序列体外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法,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变性、退火及延伸等反应构成一个周期,可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高特异性、高度灵敏性、高丰产量等特点,此方法在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医学及遗传学等多领域都被广泛应用。

1、PCR技术发展史上个世纪60年代末,人们开始致力于基因体外分离技术的研究,但由于核酸含量较少,大大限制了DNA的体外操作。

Khorana在1971年最早提出了核酸体外扩增的设想,DNA经变性之后与合适的引物杂交,再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不断重复该过程就可以克隆出tRNA基因。

但是,由于当时的基因序列分析方法不是很成熟,热稳定性较强的DNA聚合酶也还没有发现,相关引物的合成处在手工合成阶段,所以这种想法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1985年,美国科学家Kary Mullis在高速路的启发下,经过两年努力,发明了PCR技术,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PCR技术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其原理类似于DNA的体内复制,只是在试管中给DNA的体外合成提供了合适的条件——模板DNA,寡核苷酸引物,DNA聚合酶和合适的缓冲体系。

自此,PCR技术得到了生命科学界的一致认可,Kary Mullis也因此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然而,最开始的PCR技术还很不成熟,在那个时候是一种操作复杂、成本高昂的实验室技术。

直到Saiki等人从一种嗜热杆菌提取到一种耐热DNA聚合酶,才使得PCR的扩增效率得以提高,PCR技术也开始得到广泛应用,成为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分析的根本基石。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PCR方法被不断改进:从定性发展到定量;从原先只能扩增几个kb到目前已能扩增几十个kb的DNA片段。

到目前为止,PCR技术已有十几种之多。

2、PCR技术原理基本PCR条件:1、DNA模板(Template),2、引物(Primers),3、DNA聚合酶(Polymearse),4、合成的原料及水。

PCR的反应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分别是:Denaturation、Annealing,and Extension。

Denaturing即将DNA加热变性转为单链DNA作为复制的模板;而Annealing则是令引物于一定的温度下附着于模板DNA两端,最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引物的延长(Extension of primers)及另一条链的合成。

PCR反应步骤简单,但是具体操作复杂,如退火温度的确定、延伸时间的长短以及循环数等等。

因此,不同的反应体系应该确定适当的反应条件,避免假阴性或假阳性等情况的产生。

3、PCR技术的分类3.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学者经研究在1996年首创了实时荧光PCR技术,现已应用于医学、分子生物学和其他基础研究领域。

该技术基于传统技术的优势,同时具有实时性、准确性、无污染,还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和多重反应,是PCR技术研究史上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

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将荧光基团加入到PCR反应体系中,借助荧光信号的累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一个PCR循环反应结束之后,定量PCR仪就可以收集一个荧光信号,荧光信号强度的变化可以反映产物量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得到一条荧光扩增曲线。

3.2 多重PCR技术(mutiplex PCR)多重PCR技术,即在同一管中加入多对特异性引物,与管内的多个模板反应,可同时检测多个目标DNA。

多重PCR可以扩增一个物种的一个片段,也可以同时扩增多个物种的不同片段[14]。

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进行多个位点的特异性扩增时,引物之间的配对以及引物间的竞争性扩增等都会对扩增产生影响。

若能选择适宜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就可极大地提高多重PCR的扩增效果,比如退火温度、退火及延伸时间、PCR缓冲液成分、dNTP的用量、引物及模板的量等。

3.3 单分子PCR技术(SM-PCR)单分子PCR技术与传统PCR技术相比,其基本循环过程是一样的,但在反应条件、模板数量、DNA聚合酶选择和引物设计方面有不同,是以少量或单个DNA 分子为模板的PCR。

在单分子PCR技术反应中,DNA模板浓度极低,这就要求模板有较高的质量,这也是试验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在设计引物时,应严格控制Gc含量和Tm值,同时尽量避免引物间存在可配对序列。

(在反应混合物模板数极低的情况下,若引物之间存在少量配对序列,扩增时极易形成二聚体,使反应无法进行,得不到所需要的产物。

)由于单分子PCR反应的变性温度(96-98℃)比常规PCR(94℃)略高,因而对DNA聚合酶热稳定性的要求也更严格,需要较好的热稳定性。

其变性时间(5-15s)、退火时间及延伸时间也短于常规PCR技术。

3.4 数字PCR技术(digital PCR,dPCR)最后要特别介绍的是数字PCR技术,它是近年来引起重视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突破性的定量分析技术,包括两部分内容——PCR扩增和荧光信号分析。

在PCR扩增阶段,数字PCR先将样品稀释到单分子水平,再平均分配到几十乃至几万个单元中进行反应。

与定量分析PCR对每个循环进行实时荧光测定的方法不同,数字PCR是在扩增结束后对每个反应单元的荧光信号进行采集,有荧光信号标记为1,无标记为0,有荧光信号的反应单元中至少含一个拷贝。

所以理论上,在样品中目标DNA浓度极低的情况下,有荧光信号的反应单元数目等于目标DNA分子的拷贝数。

但是,通常每个反应单元中可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分子,就需要使用泊松概率分布函数进行计算,根据反应单元总数、有荧光信号单元数以及样品稀释系数,就可以得到样本的最初拷贝数(浓度)。

数字PCR通过终点检测计算目标序列的拷贝数,不需要采用内参和标准曲线;此外,由于数字PCR采用终点检测,因此也不依赖于Ct值,受扩增效率的影响就大大降低,对PCR反应抑制物的耐受能力也大大提高,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和重现性。

而且在数字PCR标准反应体系分配的过程(稀释过程)能够极大的降低与目标序列有竞争性作用的背景序列浓度,因此数字PCR技术也适用于在复杂背景中检测稀有突变。

4、PCR技术的应用4.1 PCR在食品行业检测PCR技术在食品行业主要用于微生物含量的检测。

传统方法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步骤繁琐费时,需经富集、分离、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以及必要的动物试验等过程,并且传统方法无法对那些难以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对肉制品的检验,蛋白质鉴定技术已经成功运用于鉴别生鲜肉类的品种,但当食品中的肉类经切碎、蒸煮、熏烤等加工后,失去了原有的形态学特征和质地,从而破坏物种特有的蛋白质和抗原决定部位。

所以,蛋白质鉴定肉类品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已不能满足现代肉类安全检测的要求。

使用PCR技术建立检测清真食品中是否含有猪肉或猪油的方法,物种特异性PCR技术可以用于清真食品的鉴定,是一种可以信赖和合适的技术。

4.2 PCR在医学中的应用在临床医学方面也经常使用PCR技术,如对乙肝病毒、肿瘤等的检测。

PCR 技术在肿瘤病毒病因、肿瘤相关基因、肿瘤相关抑癌基因等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同时PCR技术也被用于多点突变遗传病的检测。

PCR在法学中已应用于亲子鉴定,血型鉴别以及指纹鉴别等。

如对血迹,无法用传统血清学的方法进行血型检验时,就可采用PCR方法检验ABO和MN血型。

4.2.1 PCR在肿瘤诊断上的应用遗传学改变主要是引起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使基因发生突变、缺失、增加和易位等而导致了细胞癌变。

PCR不但能有效地检测基因的突变、重排、易位等,而且能准确检测癌基因表达量,可据此进行肿瘤早期诊断、鉴别、分型、分期及预后评估等。

目前用于肿瘤检测的PCR主要有定量RT-PCR,它在肿瘤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4.2.2 PCR在遗传病诊断上的应用十几年来,该技术在遗传病诊断的临床应用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如地中海贫血、血友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脆性x综合症、苯丙酮尿症、Turner综合征等这些遗传病都可以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然后利用基因分析直接检测出突变位点。

4.2.3 PCR在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应用目前PCR在医学检验中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极具突出,只要核酸序列是清楚的,就可以检测到任何有限的病原体,从而判断疾病是否处于隐性或亚临床状态。

4.3 PCR在应用水中的检测1990年,Bejetal在利用多重PCR的方法检测了Leg-ionella类菌种和大肠类细菌,其结果是通过点对点方法固定的多聚dT尾捕捉探针和生物素标记的扩增DNA进行杂交来检测的。

而对于水中得而大部分细菌,通常采用分离培养来鉴定它们弄得种类和数量,但是分离方法和培养基的选项额是限制检测效率的问题所在,使得一部分细菌由于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使得鉴定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低于环境中的实际值。

因此运用PCR技术可对水体进行直接检测,缩短检测时间,扩大检测范围,并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同时也可以反映水环境中微生物病原体的种类及多样性。

4.4 PCR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4.4.1 PCR在转基因产品检测中的应用目前,研究者已经利用PCR技术成功建立了检测转基因马铃薯、大豆和玉米的技术路线,对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的检测低限分别到达了1%和0.1%。

4.4.2 PCR在研究植作物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分化和衰老都涉及基因的时空顺序表达,因此研究这个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是揭示生长发育机理的重要手段。

RT-PCR(逆转录)是研究植物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研究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不同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水平来揭示植物生长发育的机理。

4.4.3 PCR在作物抗病性基因分析、定位中的应用在作物病害研究中,作物抗病性及其机制研究一直是当今作物病理学和作物抗病育种中的热点和难点。

我们现在已知作物对病原物的抗性是由相对的基因所控制的,即基因对基因理论。

因此,寻找与作物抗病性紧密连锁的基因标记的研究中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利用PC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能够找到与抗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将其进行定位。

4.5 PCR技术在非生物学中的应用DNA的初级结构核苷酸序列具有极其丰富的信息含量,利用PCR扩增,可以从非常少的DNA原始材料中获取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