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IRC指导原则)-2020最新

合集下载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恶性肿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虽然现有治疗手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多数患者的生存时间仍然有限。

因此,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可能会愿意承受相对较大的安全性风险,因此需要特别考虑其风险效益评估。

随着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抗肿瘤药物,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特点与传统的细胞毒类药物不同。

同时,肿瘤疾病的药物治疗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考虑更多的临床研究策略。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抗肿瘤新化合物的临床研究,同时也会对非细胞毒类药物的研究进行阐述。

这些观点仅代表SFDA对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一般性认识,申请人在具体问题上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同时,抗肿瘤药物研究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可能对将来抗肿瘤药物开发模式产生影响,因此申请人可以积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并及时寻求SFDA药品注册部门的建议。

三、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研究设计、研究人群、研究终点指标等。

在设计研究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阶段和药物特性进行考虑,同时需要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平衡。

在实施研究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括患者知情同意、伦理委员会审批等。

同时,需要对研究过程进行监管和记录,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临床研究的数据分析和评价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数据分析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样本量、数据质量、统计方法等。

在评价疗效时,需要考虑多种终点指标,包括生存期、生存质量、缩小肿瘤等。

同时,需要对安全性进行评价,包括不良反应、毒性等。

五、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监管和记录。

同时,需要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审核,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六、结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研究设计、研究人群、研究终点指标等。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0年4月目录一、前言 (1)二、背景 (2)三、临床试验影像的设计考虑 (3)3.1 设立独立评估委员会的考虑 (4)3.2 影像源数据的规范化 (5)3.2.1 影像检查方式 (5)3.2.2 扫描协议的标准化 (6)3.2.3操作人员资质及培训 (7)3.2.4 影像扫描设备管理的规范化 (8)3.2.5 影像源数据规范化的其它考虑 (9)3.3 影像评估数据的规范化 (10)3.3.1 评估标准 (10)3.3.2 评估频率 (12)3.3.3 评估流程的设计考虑 (13)3.3.4 评估者的资质及培训 (15)3.4 其它设计考虑 (18)四、实施 (18)4.1 申请人职责 (18)4.2 研究者职责 (20)4.3 影像CRO职责 (20)五、影像数据的质量保障 (23)5.1 数据锁定及修改的考虑 (24)5.2 审评数据清单 (26)六、总结 (27)参考文献 (27)附件1 影像章程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建议 (29)附件2 上市申请影像相关资料清单 (31)一、前言1抗肿瘤药是当前全球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随着肿瘤治2疗手段的逐渐丰富,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客观缓解率3(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4survival, PFS)等基于医学影像评估结果的替代终点,越来越5多地被作为支持新药上市的关键研究的主要终点。

目前临床6影像学中影像处理、信息传输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标准7化,并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临床或影像科医师对医学8影像进行分析和诊断时,通常以主观判断及优势的病灶测量9为主,不需要系统性的量化评估也能满足临床对影像诊断的10需求。

但在临床试验中,影像检查及评估过程的差异可导致11相关测量误差增加、临床试验终点评估变异增大,最终影响12临床试验结果,因而临床试验影像程序的标准化在以影像评13估为主的临床试验中变得十分重要。

独立评审委员会(IRC)是个啥?

独立评审委员会(IRC)是个啥?

独立评审委员会(IRC)是个啥?作者:马小舟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日期:2015-07-16 终点评审委员会/终点裁定委员会(EAC)多用于复杂的临床试验数据评估,例如同时需要对疗效和副作用进行评估的肿瘤药物研究。

a. 复杂的量化数据评审,如:影像学实体瘤评估,使用WHO、RECIST、irRC、Cheson等影像评估标准的临床试验研究。

关键字:疗效及副作用 |临床试验设计 | PFS |试验评估 | CRO作者:1. 马小舟,Associate Director,Quantification and 3D Imaging Lab,WorldCare Clinical,LLC2. 邓洁,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Radiolog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Northwestern University3. 王屹,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4. 蔡文立,Assistant Professor,Radiology,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Harvard Medical School随着国内临床试验的普及与深入,对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试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独立评审委员会(Independent Review Committee,IRC)作为最高标准的临床试验数据评估标准/方法,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被指定为新化疗药物疗效认证的推荐试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指导性文件中,如FDA近期起草的关于医药企业进行临床试验的指导文件《Clinical Trial Imaging Endpoint Process Standards Guidance for Industry》。

顶级临床医学杂志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与各医疗协会也推荐并遵循这种科研项目的数据评估标准,其对数据的严谨性与FDA的要求一致。

单臂试验支持注册的抗肿瘤创新药进入关键试验前临床方面沟通交流技术指导原则

单臂试验支持注册的抗肿瘤创新药进入关键试验前临床方面沟通交流技术指导原则

单臂试验支持注册的抗肿瘤创新药进入关键试验前临床方面沟通交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一、背景 (1)二、资料准备 (2)三、沟通交流会议讨论的核心问题 (3)1、前期安全性数据 (3)2、单臂试验可行性 (3)3、关键试验方案设计 (5)4、IRC章程 (7)5、预期注册条件 (7)6、其他问题 (8)四、会后要求 (8)一、背景1随着肿瘤诊疗领域中精准医学的不断进展,患者人群的2定义逐步由原来的组织学分型发展到分子分型,因此,一些3特定分子分型的患者人数显著少于既往由组织学分型界定4的患者数量;另一方面,药物研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越来5越多的新药是根据疾病的分子病理学机制针对特定的靶点6而设计,有效性显著高于传统的标准化疗。

通常,单臂试验7(single arm trial, SAT)设计相比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8controlled trial, RCT)不仅可以减少样本量,也可缩短疗效评9价时间,显著缩短临床研发时间。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希10望以单臂试验支持具有突破性疗效药物的新药注册申请11(new drug application, NDA)。

12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 13号)第十六条,申请人在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前、药物临床试14验过程中以及药品上市许可申请前等关键阶段,可以就重大15问题与药品审评中心等专业技术机构进行沟通交流。

为切实16鼓励创新,保障抗肿瘤创新药以充分科学依据开展关键单臂17试验,帮助申请人提高研发效率并与中心更高效地沟通,制18定本指导原则,以期为计划以单臂试验支持注册的抗肿瘤创19新药进入关键试验前临床方面沟通交流提供资料准备建议20和技术指导。

21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创新抗肿瘤治疗性药物,不涵盖细胞22治疗和基因治疗产品。

23本指导原则仅代表药品监管部门当前的观点和认识,不24具有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力。

随着科学试验的进展,本指导原25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与更新。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临床试验终点(End Point)服务于不同的研究目的。

在传统的肿瘤药物的研发中,早期的临床试验目的是评价安全性以及药物的生物活性,如肿瘤缩小。

后期的有效性研究通常评价药物是否能提供临床获益,例如生存期延长或症状改善等。

用于支持药物批准的临床试验终点通常应当是反映临床获益的指标。

在肿瘤领域,生存期改善被认为是评估某种药物临床获益的合理标准。

在20世纪70年代,通常以影像检查或体检等肿瘤评估方法测得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为依据批准抗肿瘤药物上市。

在随后的数十年里,逐渐认识到抗肿瘤药物的审批应该基于更直接的临床获益证据,如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体力状况或肿瘤相关症状减轻等。

这些临床获益很多时候并不能通过客观缓解率或与其相关的指标进行预测。

当某种药物用于治疗严重或威胁生命的疾病、对现有治疗有明显改进、或填补治疗空白时,在一定条件下可采用替代终点(Surrogate End Point)支持该药物的上市申请。

这些替代终点可能不像血压或血清胆固醇这类经过充分验证的指标,但可能能合理预测临床获益。

此种情况下,申请人必须承诺进行上市后临床试验以确证该药物的实际临床获益。

如果上市后研究不能证明该药的临床获益,或者申请人未按要求进行承诺的上市后研究,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SFDA)可将该药物从市场中撤出。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为申请人开展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以使其符合某种药物上市申请的有效性评价要求。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国内、外均未上市的抗肿瘤新化合物的临床试验研究,新生物制品也可参考部分内容。

本指导原则中仅讨论用于治疗肿瘤患者的药物的终点,未讨论用于预防或降低肿瘤发生率的药物的终点。

二、关于临床试验终点的一般性考虑本节回顾了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一般性问题。

对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进行了探讨,并对采用了这些终点的肿瘤临床试验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2020最新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IRC指导原则)-2020最新

2020最新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IRC指导原则)-2020最新

质量不合格的处理措施(影像章程中应事先明确)
影像数据无效的情况
无依据修改 干涉IRC的独立性 隐瞒修改行为 不可溯源
总体差异范围的规定:允许存在一定的总体差异、避免评价错误
重评条件 稽查发现IRC评估不符合标准
申办方与IRC双方确认结果不可行
2020/5/14
第16页/共20页
带来风险:破坏盲态、疗效评价过高、可能被认 为是敏感性分析
6
项目不符合(偏离)报告
7
独立评审评估数据库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评估结果稳定性/一致性分析报告
数据稳定性判断依据
9
独立评审总结报告
10 2020/5/14影像标记数据
问题核查索引
第17页/共20页
2020/5/14
第13页/共20页
实施
影像CRO职责
➢ 保持独立性
➢ 保障数据质量
➢ 保证软件的使用,测量软件须有认证
➢ 选择有资质的独立评估者
➢ 严格执行标准、严禁对独立评估者终点结论的判断进行干预
➢ 保存影像数据
回顾性:根据申办方申报进度
➢ 注意各评估方式的时效性 实时评估:用于入组标准与影像相关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 技术指导原则
2020/5/14
1
大 纲
Contents
1
背景
2
临床试验影像的设计考虑
3
实施
4
影像数据的质量保障
背景及内容简介
OS 不断延长
PFS ORR …
基于影像评估的替代终点
影像 评估
确保独立性、
客观性
第三方IRC
申办方起草 依据 影像章程

(完整版)★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文

(完整版)★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文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4)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4)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4)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4)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5)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5)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5)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6)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7)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 (7)(一)分级管理 (7)(二)使用管理 (8)(三)配置管理 (9)(四)人员资质管理 (9)二、落实与督查 (10)第三章各类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1)一、细胞毒类药物 (11)(一)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11)(二)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15)(三)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19)(四)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0)(五)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21)(六)其他细胞毒药物 (23)二、激素类药物 (24)(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24)(二)雌激素和抗雌激素 (27)(三)雄激素与抗雄激素 (29)(四)孕激素 (31)(五)RH-LH激动剂/拮抗剂 (32)三、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 (33)(一)生物反应调节剂 (33)(二)单克隆抗体 (36)(三)细胞分化诱导剂 (40)(四)细胞凋亡诱导剂 (41)(五)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42)(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43)(七)基因治疗 (43)(八)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 (44)四、肿瘤治疗辅助药物 (45)(一)造血生长因子 (45)(二)止吐药 (51)(三)镇痛药 (53)(四)抑制破骨细胞药 (55)(五)神经精神用药 (57)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61)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61)(一)鼻咽癌 (62)(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 (62)(三)喉癌 (63)(四)甲状腺癌 (66)二、胸部肿瘤 (67)(一)非小细胞肺癌 (67)(二)小细胞肺癌 (71)(三)胸腺肿瘤 (73)(四)恶性胸膜间皮瘤 (74)三、消化系统肿瘤 (75)(一)食管癌 (75)(二)贲门癌 (77)(三)胃癌 (77)(四)结直肠癌 (79)(五)胆管癌、胆囊癌 (82)(六)胰腺癌 (83)(七)肝癌 (85)四、乳腺癌 (86)(一)复发转移乳腺癌药物治疗 (87)(二)可手术乳腺癌术后抗肿瘤药物治疗 (89)五、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肿瘤 (91)(一)肾上腺肿瘤 (91)(二)肾脏肿瘤 (93)(三)尿路上皮癌 (94)(四)前列腺癌 (97)(五)阴茎肿瘤 (100)(六)睾丸肿瘤 (101)六、妇科肿瘤 (103)(一)宫颈癌 (103)(二)卵巢癌 (105)(三)子宫内膜癌 (108)(四)外阴癌 (110)(五)阴道癌 (112)(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113)七、血液淋巴系统肿瘤 (116)(一)白血病 (116)(二)恶性淋巴瘤 (120)(三)多发性骨髓瘤 (140)八、颅脑肿瘤 (142)(一)胶质瘤 (142)(二)髓母细胞瘤 (145)(三)脑转移瘤 (147)(四)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149)(五)颅内生殖细胞瘤 (151)(六)颈静脉球瘤 (153)(七)垂体腺瘤 (155)九、原发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 (159)(一)骨肉瘤 (159)(二)尤文氏肉瘤 (164)(三)软组织肉瘤 (166)《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编审专家名单 (167)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1.临床意义:终点应该具有临床意义,即对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症状缓解等产生重要影响。

终点的选择应该与疾病的发展和临床治疗目标密切相关,能够直接反映药物治疗的效果。

2.敏感性和特异性:终点应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地反映药物的疗效。

敏感性是指终点能够检测到治疗效果的能力,特异性是指终点只反映药物治疗效果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3.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终点的评价应该是客观的,能够被不同的观察者和实验室重复并得出相似的结论。

客观性和可重复性能够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4.生物学合理性:终点的选择应该基于对肿瘤生物学的充分理解。

终点应该与肿瘤发展的机制和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吻合,从而能够提供有效的治疗信息。

5.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终点的评价应该能够在临床试验中进行并在合理的时间内获得结果。

终点的评价方法应该是成熟的、可靠的和经济的,能够适应多种研究设计和临床实施条件。

6.研究时间:终点的选择应该在合理的研究时间范围内能够得出结果。

研究时间过长会增加试验的成本和风险,限制其在临床实施中的可行性。

在具体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终点的选择可以根据研究药物的特点和目标进行调整。

常见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有效缓解率(RR)、疼痛缓解比例、生活质量改善等。

根据不同药物和疾病类型的特点,还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终点,如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肿瘤病理学反应等。

总之,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选择应该兼顾临床意义、敏感性、特异性、客观性、可重复性、生物学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原则。

确定合适的终点能够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64739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64739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临床试验终点(End Point)服务于不同的研究目的。

在传统的肿瘤药物的研发中,早期的临床试验目的是评价安全性以及药物的生物活性,如肿瘤缩小。

后期的有效性研究通常评价药物是否能提供临床获益,例如生存期延长或症状改善等。

用于支持药物批准的临床试验终点通常应当是反映临床获益的指标。

在肿瘤领域,生存期改善被认为是评估某种药物临床获益的合理标准。

在20世纪70年代,通常以影像检查或体检等肿瘤评估方法测得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为依据批准抗肿瘤药物上市。

在随后的数十年里,逐渐认识到抗肿瘤药物的审批应该基于更直接的临床获益证据,如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体力状况或肿瘤相关症状减轻等。

这些临床获益很多时候并不能通过客观缓解率或与其相关的指标进行预测。

当某种药物用于治疗严重或威胁生命的疾病、对现有治疗有明显改进、或填补治疗空白时,在一定条件下可采用替代终点(Surrogate End Point)支持该药物的上市申请。

这些替代终点可能不像血压或血清胆固醇这类经过充分验证的指标,但可能能合理预测临床获益。

此种情况下,申请人必须承诺进行上市后临床试验以确证该药物的实际临床获益。

如果上市后研究不能证明该药的临床获益,或者申请人未按要求进行承诺的上市后研究,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SFDA)可将该药物从市场中撤出。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为申请人开展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以使其符合某种药物上市申请的有效性评价要求。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国内、外均未上市的抗肿瘤新化合物的临床试验研究,新生物制品也可参考部分内容。

本指导原则中仅讨论用于治疗肿瘤患者的药物的终点,未讨论用于预防或降低肿瘤发生率的药物的终点。

二、关于临床试验终点的一般性考虑本节回顾了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一般性问题。

对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进行了探讨,并对采用了这些终点的肿瘤临床试验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类疾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多数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有限,缺乏有效的可以治愈的药物,亟需开发新的药物来满足需要。

在抗肿瘤药物的风险效益评估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可能愿意承受相对较大的安全性风险,所以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除遵循一般药物临床研究原则外,还应考虑其特殊性。

由于肿瘤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一些新的作用机制、作用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不断涌现,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传统细胞毒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点;肿瘤疾病的药物治疗也从以往的单纯追求肿瘤缩小向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转变,这些改变使抗肿瘤药物临床疗效评价终点指标也出现较大改变。

因此,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开发模式已经变得不适宜,需要更多地探索能加快和促进开发进程的临床研究策略。

本指导原则将对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一般考虑进行阐述,重点阐述在不同临床研究阶段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旨在为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方法学指导。

申请人在进行临床研究时,还应当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SFDA)既往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要求进行,对于一般药物临床研究需要遵从的原则以及与其他指导原则重复内容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抗肿瘤新化合物的临床研究,抗肿瘤生物制品也可参考部分内容,不适用于中药制剂。

药物类别上主要针对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由于非细胞毒类药物(如信号传导抑制剂,生物反应调节剂,激素类等)是目前新药开发的主要方向,本指导原则也将尽可能对此类别药物临床研究的不同之处进行阐述。

本指导原则中的观点仅代表SFDA当前对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一般性认识,不能涵盖在新药研发中遇到的所有情况,申请人在研究中应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尤其应注意的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可能对将来抗肿瘤药物开发模式产生影响,因此申请人可以积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并及时寻求SFDA 药品注册部门的建议。

独立影像评估(IRC)应用之浅析

独立影像评估(IRC)应用之浅析

影像评估(IRC)应用之浅析作为中国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CRO,泽瀚科技能为药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提供一站式、专业化的影像服务和解决方案,在整个项目服务过程中独立、完盲、最大限度的减少偏倚,助力申办方加速药物、医疗器械的研发进程。

与此同时,泽翰科技还配备了专业的临床监查团队(CRO服务)和第三方稽查&核查团队,极大地缩短了临床试验流程,保证临床试验数据。

泽翰科技致力于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专业化影像评估、临床监查和质量管理服务。

泽翰科技以质量为核心,视客户发展为己任,蓄势待发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人物。

近年来,IRC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地位也是愈发受到重视。

会后,我们也继续请到了王文志、蔡鑫两位继续针对IRC的应用展开了如下的分享。

IRC独立评审委员会(Independent Review Committee), 在国内也经常被习惯称为独立影像评估,被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指定为新化疗药物疗效评估的推荐试验方法。

01 IRC一般应用场景就现在来看,在大家比较熟悉的肿瘤新药的研发中,IRC广泛应用于以ORR、PFS和DFS等替代终点作为疗效评估依据的临床试验项目中。

此外,IRC还可以应用于以影像评估为主要终点或终点组成部分,且结果依赖于评估人的其他类型临床试验,包括泌尿、代谢疾病、肌肉骨骼、皮肤、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眼科、感染疾病、呼吸、妇科、肥胖、胃肠道、儿科、造影剂、中枢神经、麻醉镇痛等等。

举例在下肢溃疡愈合情况,使用数字照片评估病灶面积;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心动超声来评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I)指数变化;药物清洗结肠效果,通过结肠镜影像按照BBPS标准评估肠道清洁程度。

此外,医疗器械类试验涉及到影像评估作为终点的,也可能会引入IRC,例如,椎体病理性骨折-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可以通过测量胸腰椎(X-ray)的椎体高度以及椎体角度来评估骨折恢复情况。

在这些项目中,或涉及到依赖高度经验技能的复杂影像测量,或涉及到主观的影像评估。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肿瘤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成为医学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影像学在抗肿瘤药临床试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像学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对于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细致的剖析和论述。

二、影像学在抗肿瘤药临床试验中的作用1.用于疗效评估:影像学可以直观地反映肿瘤的大小、形态和分布,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2.用于安全性评估:影像学可以帮助观察和评估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

3.作为终点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作为抗肿瘤药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指标,用于确定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生存期。

三、影像学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1.影像学检查类型和频率:根据具体的临床试验设计和治疗方案,确定影像学检查的类型和频率。

一般采用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检查频率应符合试验设计的要求。

2.影像学终点评估标准:明确瘤体直径的测量方法和标准,对于肿瘤灶的基线测量和治疗后的测量结果进行比对,以确定肿瘤的缩小或增大情况。

3.影像学检查的质量管理:保证影像学检查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于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临床试验中应建立健全的影像学检查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设备校准、操作规范、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4.影像学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影像学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确保影像学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于影像学数据的存档和备份也要有明确的规定和程序。

5.影像学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对影像学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要符合统一的标准和流程,确保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四、结语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临床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在抗肿瘤药临床试验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各项技术指导原则都是为了确保影像学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评估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评估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评估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21.01.14
•【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通告2021年第1号
•【施行日期】2021.01.1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
正文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通告
2021年第1号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评估
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为规范和指导当前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过程中影像学相关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影像学相关终点的评价质量,为行业提供技术参考,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评估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见附件)。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2021年1月14日附件1:《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评估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In clinical trials of anti-tumor drugs, the evaluation of imaging endpoint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assess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investigational treatment. The se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ppropriate imaging techniques are guided by standard technical principles.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影像终点评估在评估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适当选择和实施合适的影像技术是根据标准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的。

Firstly, it is essential to consider the specific objectives of the clinical trial when determining the imaging endpoints. These may include assessing tumor response, evaluating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r monitoring treatment-related toxicities. Each endpoint requires different imaging modalities and parameters.在确定影像终点时,必须考虑到临床试验的特定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包括评估肿瘤反应、评估无进展生存期或监测与治疗相关的毒性反应。

每个终点需要不同的影像模态和参数。

Secondly, standardized imaging acquisition protocol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ensure consistency across multiple sites and timepoints within the clinical trial. These protocols detail the specific sequences, slice thicknesses,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timing, and othe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required for 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assessments.在临床试验中应建立标准化的影像采集方案,以确保多个医疗机构以及时间点之间的一致性。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试行)》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试行)》

2020年12月目录一、概述 (1)二、疗效终点 (2)(一)总生存期(OS) (2)(二)客观缓解率(ORR) (3)(三)无进展生存期(PFS) (4)(四)患者报告结局(PRO) (7)三、探索性试验 (8)(一)剂量探索设计 (8)(二)单臂试验和首次人体队列扩展 (9)四、确证性试验 (10)(一)一般考虑 (11)(二)试验设计 (12)1.成组序贯设计 (12)2.两阶段适应性设计 (13)3.富集设计 (14)4.主方案设计 (15)五、参考文献 (17)附录.中英文词汇对照 (21)一、概述与其他治疗领域一样,抗肿瘤药物在进入临床试验前,应该有足够的基于临床前实验或既往人体试验的科学证据显示某(些)剂量的试验药物在目标人群的安全性。

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针对药物研发提出相关的临床问题,通过恰当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是评价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金标准,如果无法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则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的证据力度将会有所下降。

由于肿瘤通常是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临床用药很大程度上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所以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有其特殊性。

比如,早期临床试验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而不是健康受试者;某些情形下利用单臂试验结果申请注册上市等。

针对不同肿瘤适应症,申办者应有不同的临床研发策略考虑,探索性试验和确证性试验在不同的研发项目计划中要达到的目的与作用也会不同。

临床试验设计是决定研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试验设计不仅有助于达到试验目的,同时还能提高研发效率。

创新的临床试验设计类型和方法层出不穷,通过不断实践,抗肿瘤药物研发和审评的经验都在逐步丰富。

本指导原则旨在针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中的关键统计学技术问题,提供科学建议,为申办者开展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仅代表当前的观点和认识,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入将不断修订和完善。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2007年5月 美国FDA发布2009年6月 药审中心组织翻译百健艾迪艾尔斯制药有限公司翻译北核协会审核药审中心最终核准目录I.引言 (1)II.背景 (1)A.关于有效性的法规要求 (1)B.抗癌药物审批终点的回顾 (2)III.关于终点的一般性考虑 (3)A.总生存期 (5)B.基于肿瘤评价的终点 (5)1.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6)2.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7)3.肿瘤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8)a. TTP和PFS (8)b. PFS作为支持药物审批的终点 (8)c. PFS试验设计问题 (8)d. PFS的分析 (9)4.至治疗失败时间(Time-to-Treatment Failure) (9)C.涉及症状评估的终点 (9)1.特定症状终点(Specific Symptom Endpoint) (10)2.症状数据 (Symptom Data)面临的问题 (10)D.生物标记物 (Biomarkers) (11)IV.临床试验设计考虑 (11)A.单臂试验 (Single-Arm Studies) (11)B.非劣效性研究(Studies Designed to Demonstrate Noninferiority) (11)C.放疗保护剂和化疗保护剂(Chemotherapy Protectants)的试验设计 (12)V.结论 (12)附录1:肿瘤测量数据采集 (13)附录2:PFS分析中需考虑的问题 (14)附录3:PFS分析示范表 (16)附录4:肿瘤终点的独立审核 (18)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I. 引言本指导原则是计划制定的肿瘤研究终点系列指南中的第一部。

国家卫健委发布2020年最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全版)

国家卫健委发布2020年最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全版)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目录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一、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方可使用……………………………………………………………01二、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 (01)三、严格遵循适应证用药 (05)四、体现患者治疗价值 (05)五、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六、重视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 (05)06第二部分各系统肿瘤的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呼吸系统肿瘤用药一、吉非替尼 (07)二、厄洛替尼 (08)三、埃克替尼 (09)四、阿法替尼…………………………………………………………………………………五、达可替尼…………………………………………………………………………………10 12六、奥希替尼 (13)七、克唑替尼…………………………………………………………………………………八、阿来替尼 (14)15十、阿美替尼 (17)十一、贝伐珠单抗 (18)十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20)十三、安罗替尼 (20)十四、纳武利尤单抗…………………………………………………………………………十五、帕博利珠单抗…………………………………………………………………………十六、度伐利尤单抗…………………………………………………………………………十七、卡瑞利珠单抗…………………………………………………………………………十八、阿替利珠单抗…………………………………………………………………………十九、依维莫司………………………………………………………………………………22 24 27 293132消化系统肿瘤用药一、索拉非尼…………………………………………………………………………………二、瑞戈非尼 (34)35三、仑伐替尼…………………………………………………………………………………四、卡瑞利珠单抗 (36)37五、帕博利珠单抗……………………………………………………………………………六、曲妥珠单抗………………………………………………………………………………39 42七、阿帕替尼 (43)八、纳武利尤单抗……………………………………………………………………………九、伊马替尼…………………………………………………………………………………43 46十、舒尼替尼 (47)十二、西妥昔单抗 (50)十三、贝伐珠单抗……………………………………………………………………………十四、呋喹替尼………………………………………………………………………………51 53血液肿瘤用药一、伊马替尼 (54)二、达沙替尼 (56)三、尼洛替尼 (57)四、伊布替尼 (58)五、利妥昔单抗………………………………………………………………………………六、维布妥昔单抗 (60)61七、西达本胺 (63)八、硼替佐米…………………………………………………………………………………九、信迪利单抗………………………………………………………………………………十、卡瑞利珠单抗.......................................................................................十一、替雷利珠单抗....................................................................................十二、泽布替尼 (64)6667 70 72十三、来那度胺 (74)十四、沙利度胺..........................................................................................十五、伊沙佐米..........................................................................................十六、达雷妥尤单抗 (75)76 79十七、芦可替尼 (82)泌尿系统肿瘤用药一、依维莫司 (83)二、索拉非尼 (84)三、舒尼替尼 (85)四、阿昔替尼 (86)五、培唑帕尼…………………………………………………………………………………六、仑伐替尼…………………………………………………………………………………七、安罗替尼…………………………………………………………………………………八、帕博利珠单抗……………………………………………………………………………九、纳武利尤单抗 (87)88899091乳腺癌用药一、曲妥珠单抗………………………………………………………………………………二、恩美曲妥珠单抗…………………………………………………………………………三、帕妥珠单抗………………………………………………………………………………四、伊尼妥单抗………………………………………………………………………………94 96 98 10 1五、拉帕替尼…………………………………………………………………………………六、吡咯替尼…………………………………………………………………………………七、奈拉替尼…………………………………………………………………………………八、哌柏西利…………………………………………………………………………………九、西达本胺…………………………………………………………………………………10 3 10 4 10 6108109 皮肤肿瘤用药一、伊马替尼 (11)1二、维莫非尼…………………………………………………………………………………三、达拉非尼…………………………………………………………………………………四、曲美替尼…………………………………………………………………………………五、帕博利珠单抗……………………………………………………………………………六、特瑞普利单抗……………………………………………………………………………11 2 11 3 11 5 11 6 11 8骨与软组织肿瘤用药一、依维莫司…………………………………………………………………………………120 二、地舒单抗 (12)1三、安罗替尼 (12)3 头颈部肿瘤用药一、尼妥珠单抗………………………………………………………………………………二、索拉非尼…………………………………………………………………………………三、纳武利尤单抗……………………………………………………………………………四、西妥昔单抗………………………………………………………………………………生殖系统肿瘤用药一、奥拉帕利…………………………………………………………………………………二、尼拉帕利…………………………………………………………………………………附表附表1…………………………………………………………………………………………附表2…………………………………………………………………………………………12 9 13 0 13 1 13 413 6 13 814 0 14 1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特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1. 引言1.1 肿瘤药临床试验概述肿瘤药临床试验是评估新开发的抗肿瘤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患者进行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这些药物是否能够治疗或控制恶性肿瘤,并为未来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候选方案。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影像学在肿瘤临床试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评估治疗效果和确定终点标准的重要工具。

1.2 重要性和必要性肿瘤药临床试验中,准确评估药物对肿瘤生长、缩小或消失的影响至关重要。

传统上,根据肿瘤大小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但这种方法存在主观性强、误差大等问题。

而采用影像学作为终点标准,则能够客观地定量测量和评估治疗效果。

因此,在肿瘤药临床试验中引入合理和规范化的影像终点程序非常重要,可以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相关研究背景过去几十年来,肿瘤药临床试验中的影像学终点标准逐渐受到了重视。

从早期仅仅依赖传统尺寸测量至今,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各种影像技术的发展,如CT、MRI、PET等。

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使得我们能够对肿瘤的形态、代谢活性及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从而更好地判断治疗效果。

然而,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对于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标准技术指导原则方面的探讨还相对较少。

因此,本文旨在总结现有知识并提出一套基于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原则,以规范抗肿瘤药临床试验中影像终点程序,并为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2.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2.1 影像终点的定义和作用影像终点是在抗肿瘤药临床试验中使用影像学技术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和潜在毒副作用的标准化方法。

它可以提供全面、客观、可重复的数据,帮助研究人员确定潜在的效果,并为治疗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影像终点在肿瘤临床试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生迅速获得治疗反应、肿瘤负担以及毒副作用等信息,辅助决策制定。

2.2 标准化的影像终点程序为了确保对抗肿瘤药物进行一致性和可比性评估,必须建立标准化的影像终点程序。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指导原则规范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指导原则规范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指导原则一、基本原则1.抗肿瘤药物分类⑴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 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2)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3)肿瘤耐药逆转剂(resistance reersal agent);(4)肿瘤治疗增敏剂(oncotherapy sensitizer);(5)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分化诱导剂(differentiation inducing agent);⑺ 生长因子抑制剂(growth factor inhibitor);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2.抗肿瘤药物药效学需研究内容2.1包括体外抗肿瘤试验,体内抗肿瘤试验。

2.2评价药物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

2.3I类抗肿瘤新药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1.试验目的1.1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1.2了解候选化合物的抗瘤谱;1.3为随后进行的体内抗肿瘤试验提供参考,如剂量范围、肿瘤类别等。

2.试验方法选用10-15株人癌细胞株,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相应细胞系及适量的细胞接种浓度,按常规细胞培养法进行培养;推荐使用四氮唑盐MTT还原法、XTT还原法、磺酰罗丹明B(SR染色法、或51Cr释放试验、集落形成法等测定药物的抗癌作用。

药物与细胞共培养时间一般为48-72小时,贴壁细胞需先贴壁24 小时后再给药。

试验应设阳性及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用一定浓度的标准抗肿瘤药,阴性对照为溶媒对照。

3.评价标准以同一样品不同浓度对肿瘤细胞抑制率作图可得到剂量效应曲线,然后采用Logit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IC50值或EC50值)。

体外试验至少重复一次。

附注:评价药物抗癌活性的方法:1. MTT还原法1.1基本原理:四氮唑[MTT,3-(4,5-dimethylib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酎。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最新版】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最新版】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0年4月目录一、前言1二、背景2三、临床试验影像的设计考虑33.1 设立独立评估委员会的考虑...3.2 影像源数据的规范化...3.2.1 影像检查方式3.2.2 扫描协议的标准化3.2.3操作人员资质及培训3.2.4 影像扫描设备管理的规范化3.2.5 影像源数据规范化的其它考虑3.3 影像评估数据的规范化...3.3.1 评估标准3.3.2 评估频率3.3.3 评估流程的设计考虑3.3.4 评估者的资质及培训3.4 其它设计考虑...四、实施184.1 申请人职责...4.2 研究者职责...4.3 影像CRO职责...五、影像数据的质量保障235.1 数据锁定及修改的考虑...5.2 审评数据清单...六、总结26参考文献26附件1 影像章程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建议...附件2 上市申请影像相关资料清单...一、前言抗肿瘤药是当前全球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随着肿瘤治疗手段的逐渐丰富,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等基于医学影像评估结果的替代终点,越来越多地被作为支持新药上市的关键研究的主要终点。

目前临床影像学中影像处理、信息传输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并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临床或影像科医师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和诊断时,通常以主观判断及优势的病灶测量为主,不需要系统性的量化评估也能满足临床对影像诊断的需求。

但在临床试验中,影像检查及评估过程的差异可导致相关测量误差增加、临床试验终点评估变异增大,最终影响临床试验结果,因而临床试验影像程序的标准化在以影像评估为主的临床试验中变得十分重要。

由于越来越多的关键研究采用了影像相关终点作为主要研究终点,而在影像评估的总体设计、实施过程和数据管理等方面,尚无相关技术要求或行业标准可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实时评估的情况 (1)受试者入组评估 (2)中期评估 (3)质控后实时独立终点评估 (4)IRC作为医学决策的依据
实时收集
质控后批量独立终点评估 质控后实时独立终点评估(用于IRC作为医学决策的依据)
2020/5/14
第14页/共20页
影像数据的质量保障
涉及临床试验影像终点标准的数据包括:
DICOM影像数据
保证独立性、科学性
研究者不同阶段的评估的一致性
提高准确性和稳定性
评估者之间的一致性及同一评估者前后的一致性
IRC与研究者之间(不过度强调) 不同阅片模式的差别(前瞻性、回顾性、阶段性)
临床试验影像设计的考虑
指导原则强调了IRC的独立性原则是中心阅片的最高原则,在评估流程中列 举了几种可能破坏独立性的例子
不同适应症应采用不同的评估标准 标准修订:需与CDE沟通可行性
免疫:iRecist Eg: 颅内肿瘤:RAND
胃肠间质瘤:Choi
影像评估数 据的规范化
评估频率
依据
适应症变化趋势 检查计划可行性、依从性、剂量安全性 试验设计特征(系统、局部)
2020/5/14
评估流程
评估时间与常规不同时应提供依据
建议使用IRC的情况
无法设盲,可能存在评估偏倚 有效性统计假设/预期获益可能不十分显著的随机对照试验
影像源数据质量易出现偏差
需在方案中明确
使用特殊的评估标准的试验
临床试验影像设计的考虑
影像源数据 规范化
检查方式:根据适应症及试验终点选择
Eg:
肝癌——MRI、CT 肺癌——CT
中心之间(差异、成本、可行性)
质量不合格的处理措施(影像章程中应事先明确)
影像数据无效的情况
无依据修改 干涉IRC的独立性 隐瞒修改行为 不可溯源
总体差异范围的规定:允许存在一定的总体差异、避免评价错误
重评条件 稽查发现IRC评估不符合标准
申办方与IRC双方确认结果不可行
2020/5/14
第16页/共20页
带来风险:破坏盲态、疗效评价过高、可能被认 为是敏感性分析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 技术指导原则
2020/5/14
1
大 纲
Contents
1
背景
2
临床试验影像的设计考虑
3
实施
4
影像数据的质量保障
背景及内容简介
OS 不断延长
PFS ORR …
基于影像评估的替代终点
影像 评估
确保独立性、
客观性
第三方IRC
申办方起草 依据 影像章程
描述了影像评估过程 和标准(临床试验影像 终点程序)
中心与第三方之间
扫描协议 的标准化
技师资质及特殊条件 定期校准验证——影像模体
图像采集特征(摆位、解剖覆盖范围、造影剂、采集时相、设置 资质
培训 影响章程(职责、重新检查、特殊要求)
扫描设备
量化:定期校验;非量化:检测报告 操作说明 监察和质量报告(研究中心、第三方机构)
应在影像章 程体现
评估者的资 质及培训
培训
培训手册——应与影像章程一并提交CDE 培训影像(注明来源) 评估者资质认证的标准
只强调图像相关,不应有治疗信息和分组情况
培训过程注意
对图像后处理、病变测量和其他图像评估的主要要求 特定评估的标准,如图像不可评估的条件
维持评估者的能力(培训、测试、替换)
其他:质控、项目开始前培训
提示临床试验进 行中需要收集的 资料
2020/5/14
临床试验影像设计的考虑
影像源数据规范化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采用DICOM标准(图像格式) 2.匿名上传、计划外PD的影像上传要求 3.避免上传不良事件相关影像
2020/5/14
临床试验影像设计的考虑
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的制定者可以为个人或专家组:应有相关资质和既往经验的参考
6
项目不符合(偏离)报告
7
独立评审评估数据库
8
评估结果稳定性/一致性分析报告
数据稳定性判断依据
9
独立评审总结报告
10 2020/5/14影像标记数据
问题核查索引
第17页/共20页
影像数据的质量保障
审评数据清单
1.影像章程通常作为独立文件附在方案后,NDA时需要一并提交
2.格式无特定要求,应包含目的、检查方法、标准、要求
上市申请影像相关资料清单
序号
文件名称
备注
1
独立评审章程
科学性核查依据
2
图像采集协议
数据标准核查依据
3
团队名单
责任人
4
研究特定流程
运营合规性核查依据
5
问题说明报告
2020/5/14
第13页/共20页
实施
影像CRO职责
➢ 保持独立性
➢ 保障数据质量
➢ 保证软件的使用,测量软件须有认证
➢ 选择有资质的独立评估者
➢ 严格执行标准、严禁对独立评估者终点结论的判断进行干预
➢ 保存影像数据
回顾性:根据申办方申报进度
➢ 注意各评估方式的时效性 实时评估:用于入组标准与影像相关
2020/5/14
临床试验影像设计的考虑
影像评估数据的规范化的其他考虑 隐私保护 数据记录:疗效评价表、EDC中建立相应模块 要求清晰简要
2020/5/14
实施
申请人职责
➢ IRC相关文件由申办方递交与负责
➢ CRA应对实施过程监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研究者 受试者隐私、可溯源————法规层面
➢ 三名独立评估者根据技术员已选择的靶病灶再进行评估, ➢ 三名评估者同时在一块大屏幕上评价目标病例,将难以避免讨论并影响独立性 ➢ 采用回顾性的IRC分析时,评估者在评估前已知道目标病例具有的影像采集次数
/疗效评价次数
2020/5/14
临床试验影像设计的考虑
影像评估数据的规范化 资质要求
利益问题 相关专业 评估者疲劳问题的解决及替代评估者的选择 评估时间 裁定评估者的选择
原始影像数据 经过后处理的影像数据 研究者和/或独立评估者进行影像评估时在图像上所做的标记图像
影像重点评估结论数据:评估者填写的病历报告表
2020/5/14
第15页/共20页
影像数据的质量保障
数据锁定与修改的考虑
锁定:所有影像评估数据,包括EDC、图像、图像的标注
锁定后修改:影像章程应记录那种情况可以修改,并记录变更信息
与CDE讨论
设计IRC 的考虑
产生偏移的原因
考虑临床数据 开放试验通常有倾向性
BIRC
(治疗信息、研究 者评估结果盲态)
提高研究者评估的客观性(?)
不必要的情况
证实影像评估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大型III期中,试验组疗效显著大于对照组
单臂设计(BIRC)
提示:指导原则 说明了使用IRC的 5种情况,关于是 否采用BIRC可能 需要方案沟通时 讨论
对CRA的专业知识提 出更高要求
➢ 关注重点
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解剖覆盖区域、图像质量、时相、图像数据完整性——执行层面
各流程是否符合规范:揭盲流程、变更记录等
➢ 锁库:影像评估数据应在对独立评估者的病例报告确认后完成锁定
2020/5/14
实施
研究者职责
➢ 专人负责 ➢ 采集、储存图像 ➢ 提供真实可溯源的评估记录 ➢ 反馈申办方/CRO的问询内容(明确了质疑解答的职责) ➢ 配合
本指导原则阐述其 标准化的审评考虑
背景及内容简介
设计考虑
设立IRC的考虑 影像源数据的规范
化 影像评估数据的规
范化 其他考虑
2020/5/14
实施
申请人职责 研究者职责 影像CRO职责
质量保障
数据锁定及修改的考虑 审评数据清单
临床试验影像设计的考虑
※确认主要研究重点后需
影像层面是否可行 是否需要选择IR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