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课堂参照)
第三章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
静置 将琼脂溶液趁热倒入碗中,静置冷凝。 冷凝 为了缩短时间,可置于冰箱中冷凝(5-
10min) 倒扣 待琼脂充分冷凝后,将碗倒扣在桌面上 取出 ,并轻轻拿开碗,完成半圆形的固态琼
脂制作。
(4)提出制作要求和评价方式:教 师提示学生要注意细胞结构之间的 联系,细胞结构的大小和比例要适 宜。制作完成后,需从科学性、规 范性和艺术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感 谢 大 家 的 聆 听 !
(1)利用琼脂制作细胞质基质时, 一定要充分冷凝后再倒扣,对琼脂 挖孔及向琼脂嵌入细胞结构时动作 要轻。
(2)要做好时间规划,要及时利 用琼脂冷凝时间制作细胞器。
(3)在制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细胞结构种类齐全,形状比例合适, 并及时标注细胞器名称。
往届学生作品一
往届学生作品二
五、课后任务
课后自行组队,自行选择 材料,构建真核细胞三维结构 模型,完成后由考核小组根据 量化表打分,分数高者全校展 出。
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制作小组活动记录表
班级 成员分工 模型制作方案 独到之处 反思与收获
交流与评价
制作小组成员
(2)按步骤制作细胞质基质
(3)制作细胞器和细胞核:在 琼脂充分冷凝期间利用黏土尽量 准确地捏出各个细胞结构以及细 胞结构之间的关系和比例。部分 细胞器的大小参考如下:核糖体 最小,溶酶体直径0.2-0.8um, 线粒体直径0.5-1um,长度为23um,中心体直径0.2-0.4um,细 胞核:直径为5-10um。
(4)组装三维模型:在琼脂圆形平 面上挖大小合适的孔,将细胞器和 细胞核合理地嵌入其中并用大头针 固定。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分布要合 理,并注明各个细胞结构的名称。
枣庄优秀教案——试验: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制作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课时课题:第三章第三节(第1课时)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课型:实验课节课,第授课时间: 3 2014 日,星期年 11 一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细胞的基本结构,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 .能力目标:2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1)2)运用实验数据,对所做模型进行各项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验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 2)认同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制作真核细胞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细胞基本结构的模型构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材分析】(人教版)第三章的重点内“制作真核细胞模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分子与细胞》《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为具体内容标准。
在容,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亲学习了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和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细胞结自动手制作真核细胞模型,使学生全面思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特点,给学生提供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所学习的第一个模型,同时,构与功能的理解。
建构模型的方法。
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虽然教材提供了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多幅模式图,展示了细胞的各个结构,但学生依然缺乏感性认识。
而亲身体验模拟制作“细胞”的立体结构有助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让细胞变“微观”为“宏观”,“抽象”为“具体”从而更好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具有相对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他们对制作类实验课、汇报课、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学生通过思考、查资料收集素材等,能充分认识理解各个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制作模型把他们表现出来。
【教学方法】实验法、汇报总结、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细胞模型制作的材料如:橡皮泥、卡纸(或其他较硬的纸张)、白纸小刀、胶水、双面胶、水果、蔬菜、绿豆、大米等;预制作的细胞模型等。
【教学设计思路】分组——材料准备——预实验——导入新课——明确要求——学生制作模型——学生分组汇报、讨论——老师时时点评。
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时间:2017.11.6 第5节 实验仪器:圆形泡沫塑料、大头针、橡皮泥 、小刀 、牙签、 实验步骤: 1、将泡沫切割成半圆形,多色橡皮泥揉成多种形状做成细胞结构 2、细胞核:黄色--椭圆状 ,用牙签捅成蜂窝状 ,洞构成核孔 3、线粒体:紫色--略长的椭圆状 4、高尔基体:蓝色--大小不一的圆柱和小的球, 将圆柱压成扁状折叠,将球放在它的周围或面上 5、内质网:4块不同大小的橘色--按成扁状,叠放在一起 6、溶酶体:白色---一个椭圆状 7、中心体:黑色---两个圆柱状 ,摆成垂直形状 8、核糖体:红色---多个球状。 实验结论:制作动物细胞模型 仪器是否1班
高中生物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中生物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课前以4人为单位将全班分为假设干实验小组。
小组成员有明确分工,有小组长。
2.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
首先,学习“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模拟实验的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模拟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代替研究对象。
这种实际存在的研究对象叫原型。
而模拟的替代物叫模型。
由于研究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极为遥远,通常适用于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论模型〔包括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另一类那么是实物模型。
前者通常借助于抽象形式来表达,而后者通常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形象化的手段来表达。
第二,进行实验设计。
〔1〕小组成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学校实验条件,先确定是制作计算机三维动画模型还是制作实物模型。
〔2〕实物模型的设计①确定设计的是动物细胞原型还是植物细胞原型。
②确定实验中所要用的实验用具。
③确定制作细胞核、细胞器的材料和方法。
④根据所作细胞的大小,确定细胞核及各细胞器的大小比例。
3.实验材料的准备及实验用具的准备。
4.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情境创设]生物实验室〔或课室〕屏幕上显示电脑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动画。
实验台上放着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以此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课!屏幕显示本次课的课题: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师生互动]课前大家学习了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在老师的教导下进行了实验设计。
这节实验课各小组就按自己的设计方案〔经论证是可行的〕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
1.实验室屏幕显示以下内容:实验目的〔1〕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
〔2〕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
材料用具1 000 mL烧杯一个、泡沫塑料、大头针、玻璃棒、电炉〔或酒精灯〕半球形塑料大碗、琼脂〔或明胶〕、各色彩泥〔或胶泥、面团〕。
以上是实物模型建构的材料用具。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教学组织摘要模型构建活动是学生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途径。
通过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评价、修正完善、创意模型展示等活动,将抽象的真核细胞结构形象化,并将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实物模型以简单而科学的形式呈现出来。
而真核细胞结构概念图的构建则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将具体化的模型抽象化,实现对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认知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真核细胞模型教学组织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模型构建。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学习中的第1个模型建构活动,课标标准要求该活动必须做,且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安排该活动的教师不多。
经调查,原因主要有:一是认为教学任务太重,模型建构活动太费时;二是认为学生人数太多,活动难以组织开展,且所需材料缺乏;所以即使是安排了模型构建,也是课后由学生自主构建,没有发挥模型构建应有的教育价值。
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解决时间、材料等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组织真核细胞的模型建构活动,充分发挥模型构建活动的价值。
1 准备工作课堂模型构建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而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1.1 学情分析学生对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已有所了解,但在光学显微镜下,大部分细胞结构观察不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地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部分结构相互联系和协调。
本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模型构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模型构建过程中进一步探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把握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学生第1次进行过模型制作活动,对模型及模型方法不清楚,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1.2 制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更好地构建核心概念即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细胞膜作为边界将细胞与外界隔离,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协调配合,使细胞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教 学 目标 :
课 前 把 学 生分
成 6组 , 发挥 学生的 想 象 力和 主 观 能 动 模 型预 建构 性
,
尝 根 据各组 实验 试 课
外 时 问 学 生 按 照 自 己上 课 所 的 需求 。 分 工 采 集材
教 学 准备 :
将学生分成 6组, 分组准备实验材料 , 准备制作方案、 汇报内容。
教 学设 计 思 路 :
学生建构真核细胞模型提供 了方 法指导 , 但是这个指 导只是引导 性的 , 并没有指定具体 的材料用具 , 列出详细的活动步骤 , 而是给
教 学 留 出 了空 间 。 学情 分析 :
②标准状况下 , H 2 0的体积为 2 2 . 4 L 。 ③标 准状况下 , 1 m o l C O L的体积恰 好为 2 2 . 4 L 。
④标准状况下 , 1 m o l H 2 S O 的体积约为 2 2 . 4 L 。
只要精心设计一堂课 , 通过最佳 的教学 手段不 断激发 学生学
分 组—材 料准备—模 型预建 构一音乐 导课 一构建模 型前 准
教学过程:
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发挥各 自的创 造潜 能留出了充分 的空间 , 也 为教 师的创造性 备—讨论并模型构建—分组展示 、 汇报一老师点评一表演—结束 。
高一学生思 维活跃 , 具有较强 的综 合实践能力 、 一定 的实 验 操作 能力 、 一 定的表 演能力 ; 他们有 自己的观点 和看 法 , 敢于提
问题 。
③标况下 , 1 m o l 气体的体积为 2 2 . 4 L ,但 为 2 2 . 4 L ・ m o l 一
尝试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尝试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娄志义
【期刊名称】《生物学教学》
【年(卷),期】2012(037)007
【摘要】通过利用废旧物品构建真核细胞的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真核细胞结构的知识.
【总页数】1页(P45)
【作者】娄志义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3002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课例 [J], 杨彦峰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J], 张修芹;张修全;刘建红
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教学组织 [J], 雕玲
4.“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J], 张修芹;张修全;刘建红;
5.开展STEAM融合生物学教学的尝试——以实践项目“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为例 [J], 郭士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枣庄优秀教案——实验: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制作
枣庄优秀教案实验: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制作课时课题: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一系统的控制中心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第1课时)课型:实验课授课时间:2014 年11月—_日,星期一,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细胞的基本结构,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运用实验数据,对所做模型进行各项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2)认同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制作真核细胞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细胞基本结构的模型构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材分析】“制作真核细胞模型” 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三章的重点内容,《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为具体内容标准。
在学习了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和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真核细胞模型,使学生全面思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特点,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同时,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所学习的第一个模型,给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建构模型的方法。
虽然教材提供了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多幅模式图,展示了细胞的各个结构,但学生依然缺乏感性认识。
而亲身体验模拟制作“细胞”的立体结构有助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让细胞变“微观”为“宏观”,“抽象”为“具体”从而更好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具有相对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他们对制作类实验课、汇报课、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学生通过思考、查资料收集素材等,能充分认识理解各个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制作模型把他们表现出来。
【教学方法】实验法、汇报总结、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细胞模型制作的材料如:橡皮泥、卡纸(或其他较硬的纸张)、白纸小刀、胶水、双面胶、水果、蔬菜、绿豆、大米等;预制作的细胞模型等。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课例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课例
杨彦峰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需要时间长,选择材料困难,工作重大,本人在教学中,对学生制作过程、评价标准、评价交流信息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学生在材料选择、交流评价、收获体会等方面有一些靓点,本文提出来,与同仁交流分享.【总页数】1页(P106)
【作者】杨彦峰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第一中学甘肃渭源 748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1
【相关文献】
1.“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2.尝试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教学组织
4.“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5.开展STEAM融合生物学教学的尝试——以实践项目“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枣庄优秀教案——实验: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制作.docx
枣庄优秀教案——实验: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制作课时课题: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第 1课时)课型:实验课授课时间: 2014年11月3日,星期一,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细胞的基本结构,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运用实验数据,对所做模型进行各项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2)认同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制作真核细胞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细胞基本结构的模型构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材分析】“制作真核细胞模型” 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三章的重点内容,《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为具体内容标准。
在学习了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和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真核细胞模型,使学生全面思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特点,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同时,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所学习的第一个模型,给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建构模型的方法。
虽然教材提供了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多幅模式图,展示了细胞的各个结构,但学生依然缺乏感性认识。
而亲身体验模拟制作“细胞”的立体结构有助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让细胞变“微观”为“宏观”,“抽象”为“具体”从而更好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具有相对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他们对制作类实验课、汇报课、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学生通过思考、查资料收集素材等,能充分认识理解各个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制作模型把他们表现出来。
【教学方法】实验法、汇报总结、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细胞模型制作的材料如:橡皮泥、卡纸(或其他较硬的纸张)、白纸小刀、胶水、双面胶、水果、蔬菜、绿豆、大米等;预制作的细胞模型等。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模型建构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示范教案
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作者:高学林,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教师。
本文系江苏省新课标教学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教材地位分析在学习了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和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真核细胞模型,使学生全面思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特点,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针对细胞这样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力图让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摆脱出来,通过动手和思考使学生建构细胞模型,全面掌握细胞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新课改把“科学探究”作为基本理念的核心,提倡学生在“做中学”,需要学生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达到“学做统一”,使“活动教学”与“讲授教学”相互融合,彼此促进。
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它的微细结构,因而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亲身体验模拟制作“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有助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让细胞变“微观”为“宏观”,而更好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且能激发它们的求知欲,真正实现在“做中学”。
学习者分析高一学生的特点是具有相对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他们对制作类实验课、汇报课、拼装非常感兴趣,学生通过思考、上网查资料等,充分认识理解各个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制作模型把它们表现出来。
这样,整合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丰富了知识内容,培养了学生思维表达等各方面能力。
三维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细胞的基本结构,阐明细胞器的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细胞结构模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思维、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制作真核细胞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细胞基本结构的模型构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细胞模型制作的材料(如:橡皮泥、水果等);预制作的细胞模型等。
教学设计思路导入时利用学生猎奇心理,利用北京自然博物馆中的“细胞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一《尝试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说课课件(共26张PPT)
(三)交流阶段: 布置班级文化墙
(四)课后拓展交流 学生角色扮演
创设情境:假如我是植物细胞。。。 假如我是动物细胞。。。 假如我是叶绿体等
(一)活动评价:
教书匠——指导者 学习者——策划者 回答问题——问题探索 被动学习——主动学习 青涩、害羞——大方、自信
(二)活动反思:
1.本节课学生设计思路、亲自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细胞模 型,在过程中领悟细胞结构与功能特点、体验成功的快乐,充 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设计表
(二)开展活动: 让我们张开智慧的翅膀,享受动手的快乐!
同学们在制作细胞模型
(二)开展活动: 让我们张开智慧的翅膀,享受动手的快乐!
制作动物细胞模型
制作细菌模型
部分小组成果
动
植
物
物
细
细
胞
胞
动 物 细 胞
植 物 细 胞
部分小组成果
细
菌
植
模
物
型
细
胞
蓝
动
藻
物
模
细
型
胞
(三)交流阶段: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拓展生物课堂 动动手动动脑
——说 课 流 程——
说教学内容和目标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评价与反思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
细胞质
Hale Waihona Puke 细胞核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教学内容分析
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重要 内容之一,而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模 型构建。“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学生在高 中阶段生物学学习中的第1个模型建构活动,课标标准要求 该活动必须做。通过建模的方式以宏观呈现微观结构,有利 于学生将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联系起来,也有利于学生 以后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代谢场所的理解,主要起一个 承上启下的作用。
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实验报告
枣庄优秀教案——实验: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制作.doc
枣庄优秀教案——实验: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制作枣庄市优秀教案一等奖更多优秀生物资源免费下载访问:光照网课时课题: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第 1课时)课型:实验课授课时间: 2014年11月3日,星期一,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细胞的基本结构,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运用实验数据,对所做模型进行各项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2)认同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制作真核细胞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细胞基本结构的模型构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材分析】枣庄市优秀教案一等奖更多优秀生物资源免费下载访问:光照网“制作真核细胞模型” 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三章的重点内容,《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为具体内容标准。
在学习了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和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真核细胞模型,使学生全面思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特点,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同时,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所学习的第一个模型,给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建构模型的方法。
虽然教材提供了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多幅模式图,展示了细胞的各个结构,但学生依然缺乏感性认识。
而亲身体验模拟制作“细胞”的立体结构有助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让细胞变“微观”为“宏观”,“抽象”为“具体”从而更好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具有相对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他们对制作类实验课、汇报课、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学生通过思考、查资料收集素枣庄市优秀教案一等奖更多优秀生物资源免费下载访问:光照网材等,能充分认识理解各个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制作模型把他们表现出来。
开展STEAM融合生物学教学的尝试以实践项目“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为例
2、调查设计: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 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 查,了解他们对“ADI教学模型”的看法和感受。
3、数据收集与分析:我们收集了两个班级的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数据,并 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结果与讨论
二、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对幼儿园的认知和熟悉程度,培养他们的爱校情感。 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在幼儿园内选取一个宽敞的场地,确保幼儿有足够的空间进 行建构。
2、材料准备:准备足够的建构材料,如积木、拼图、彩泥等,以满足幼儿 的需求。
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部分 学生在项目初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随着制作过程的繁琐和困难,他们的热 情逐渐减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 克服困难,保持对生物学的兴趣。
此外,我们也意识到在STEAM融合生物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 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生物学知识,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因此,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未来教学 发展的重要方向。
3、人员准备:由教师担任指导,协助幼儿进行建构游戏。
4、主题准备:提前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各个场所和设施,为建构游戏做好 铺垫。
四、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引导幼儿了解各个场 所和设施的名称和功能。
2、建构主题讨论: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我的幼儿园”这个主题,引导幼 儿思考自己心目中的幼儿园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6、活动总结: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幼儿的成果,鼓励他们 继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同时引导幼儿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1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是必修1第3章的重点内容。
本章前面三节介绍了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和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细胞三维结构模型,使学生全面思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特点,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面对细胞这样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教材力图让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摆脱出来,通过动手和思考使学生建构细胞模型,全面掌握细胞的基本知识,同时教材力求体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因此,本节内容是对整个细胞内容的总结与概括。
高一学生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一定的表演能力。
同时他们对制作类实验课非常感兴趣,学生通过思考、上网查资料等,充分认识理解各个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制作模型把他们表现出来。
这样,既整合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丰富了知识内容,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别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阐明各种细胞器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模型建构过程;认同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形成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制作真核细胞模型2.教学难点:细胞基本结构的模型构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四、实验原理:模型是人们为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本活动是运用物理模型的方法,以实物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对真核细胞三维结构的认识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采用实验法、汇报总结、学生表演法、师生讨论等方法,将学生分成十二组,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准备自己的制作方案、汇报内容。
教学过程如下:分组—材料准备—预实验—导入新课—学生制作模型—学生分组汇报、讨论—教师适时点评—学生表演──结束。
教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自始至终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说课稿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此课题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完毕真核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基础上。
下面我将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课堂准备、教学过程及教师总结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首先是教材分析。
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模型构建。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学习中的第1个模型建构活动,课标标准要求该活动必须做。
通过建模的方式以宏观呈现微观结构,有利于学生将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联系起来,也有利于学生以后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代谢场所的理解,主要起一个总结性作用。
二.学情分析其次是学情分析。
学生对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已经掌握,但在光学显微镜下,大部分细胞结构观察不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地将各部分结构相互联系和协调。
所以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把握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由于学生第1次进行过模型制作活动,对模型及模型方法不清楚,所以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三.重难点分析考虑到本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所以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学生亲自建构模型的过程;又由于学生第1次进行过模型制作活动,不能清除的认识到模型建构的意义,所以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在建模过程中如何体现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课前准备由于建模活动太费时,所以将学生分组到模型制作完成的步骤都放到课前准备中,并通过分小组合作、写实验方案、教师审评等措施实现教学重点的突破。
首先是分组,4-6人一组,选出组长,以自愿组合为前提,教师可以给予帮助和调整。
接着是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可建议每个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①小组想制作的是哪一类真核细胞模型?②该类型细胞中应该有哪些结构?③真核细胞模型中各结构的比例大小如何制作才合理?④细胞中各结构分别用什么材料制作可以使这些结构更突出,便于观察?⑤细胞中各结构的位置如何安排,如何连接才最科学、准确?⑥如何在模型中体现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然后,再制定方案,并记录在小组活动记录表中(表1),并将完成后的方案汇报给老师,由老师审阅修改,确定其可行性之后再返还给学生执行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教学组织摘要模型构建活动是学生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途径。
通过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评价、修正完善、创意模型展示等活动,将抽象的真核细胞结构形象化,并将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实物模型以简单而科学的形式呈现出来。
而真核细胞结构概念图的构建则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将具体化的模型抽象化,实现对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认知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真核细胞模型教学组织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模型构建。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学习中的第1个模型建构活动,课标标准要求该活动必须做,且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安排该活动的教师不多。
经调查,原因主要有:一是认为教学任务太重,模型建构活动太费时;二是认为学生人数太多,活动难以组织开展,且所需材料缺乏;所以即使是安排了模型构建,也是课后由学生自主构建,没有发挥模型构建应有的教育价值。
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解决时间、材料等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组织真核细胞的模型建构活动,充分发挥模型构建活动的价值。
1 准备工作课堂模型构建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而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1.1 学情分析学生对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已有所了解,但在光学显微镜下,大部分细胞结构观察不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地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部分结构相互联系和协调。
本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模型构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模型构建过程中进一步探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把握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学生第1次进行过模型制作活动,对模型及模型方法不清楚,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1.2 制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更好地构建核心概念即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细胞膜作为边界将细胞与外界隔离,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协调配合,使细胞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根据所制作的模型构建真核细胞结构概念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模型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快乐等。
1.3 学生分组,并准备模型构建材料建议4-6人一组,选出组长,以自愿组合为前提,教师可以给予帮助和调整。
在寻找、选择材料时,学生会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深入思考细胞的各结构及其功能特点,还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有效地参与活动。
要求所选择材料要安全、可操作性强,价廉物美。
1.4 明确评价目标,明晰评价标准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模型构建活动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由于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所以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教师可设计“小组活动记录表”(见表1)和“小组活动评分表”(见表2)。
对小组活动的整体评价的信息主要来自对小组活动过程的观察、小组的活动记录表和最终构建的模型。
2 教学设计思路3教学过程3.1原型知识的复习 教师展示上一届学生制作的较为成功的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并提出问题:①你能看出该模型模拟的是哪一种真核细胞吗?判断的依据是什么?②能否识别模型中各细胞的结构?尝试说出它们的名称及其功能。
③该模型制作的比较成功的原因是什么?④该模型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学意图:选择学生制作的比较成功的模型进行细胞相关结构的复习,不仅能使学生回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学生的模型构建活动奠定知识基础,而且能让学生了解模型及模型方法,明确一个成功的物理模型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应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艺术性和成本低廉等。
3.2讨论设制作方案 教师可建议每个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后,再制定方案,并记录在小组活动记录表中(表1)。
①小组想制作的是哪一类真核细胞模型?②该类型细胞中应该有哪些结构?③真核细胞模型中各结构的比例大小如何制作才合理?④细胞中各结构分别用什么材料制作可以使这些结构更突出,便于观察?⑤细胞中各结构的位置如何安排,如何连接才最科学、准确?⑥如何在模型中体现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的活动。
制定教学目标材料准备 新课导入 原型知识复习 小组设计模型制作方案 小组合作制作模型小组间互评 小组构建细胞概念模型小组完善模型 创意模型展示教学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把握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原则,从而使模型方案的设计制作过程有条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以及时了解和解决各小组设计方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学生对问题⑥“如何在模型中体现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产生了疑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过程如下:教师:“要想在模型中体现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首先要分析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细胞中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分工合作,可以体现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生2:“细胞核通过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可以体现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生3:“内质网膜向内和核膜相连,向外和细胞膜相连,可以体现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生4:“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教师:“大家分别从结构和功能方面分析了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哪些可以在细胞模型中体现,如何体现呢?”学生讨论后纷纷提出自己的设想,有的提出可以在细胞模型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放上小的囊泡,以体现这些细胞结构在功能上相互配合;有的提出可以将核膜与内质网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之间连接,以体现这些细胞结构在结构上直接联系;有的提出可以在细胞核上用牙签作出核孔,以体现核质之间的联系。
3.3小组合作构建模型小组成员根据具体分工,分别制作模型所需具备的各部分配件,并将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教师巡视指导、协调。
教学意图: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随时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了解模型建构活动的进展情况;协调个别小组的矛盾,促进小组活动有序进行;及时发现各小组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意见。
如某小组成员在制作液泡时,有同学提出用塑料袋制作比用橡皮泥制作更能体现液泡是单层膜围成的结构,学生间争论后询问教师,教师一方面高度肯定了该同学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提出能否进一步改进液泡结构,让其与功能更加适应。
小组讨论后决定用装上水的小塑料袋作为液泡更适宜。
3.4小组间模型互评、修改完善模型制作完成后,教师展示评分表,每2个小组间根据评分表进行互评、修改,并进一步完善模型。
教学意图:模型的互评放在2个小组间进行,既节约时间,使模型的评价和完善落到实处,还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平台,能进一步检验学生对细胞结构相关知识的掌握。
3.5创意模型展示从全班选择有创意的2个小组派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介绍所用的材料,描述模型的独到之处。
学生的创意作品:植物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柚子皮作细胞壁,塑料薄膜紧贴其内壁当作细胞膜,山楂果实构成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其中山楂果皮上的白点表示核孔,里面的种子代表核仁;核桃作为线粒体,绿色橄榄作为叶绿体,“果然多”CC果卷作为内质网,小米点缀成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核糖体,胡萝卜片堆叠成高尔基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撒上西米充当囊泡,充水的透明小塑料袋作为液泡。
独到之处:用不同颜色的食品作为材料制成细胞的不同结构,形象生动,突出了细胞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且便于观察。
用囊泡点缀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之间能体现这些结构在功能上的联系。
教学意图:创意模型的展示,不仅让学生学会欣赏,开拓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6 构建真核细胞的概念模型教学意图:真核细胞结构模型的构建是学生对已知的细胞结构的概念进行具体化的过程,而概念图的构建则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对具体化的细胞模型进行抽象化,这样的教学组织不仅让学生体验建立模型的过程,领悟模型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巩固了细胞这个核心概念。
4教学体会1)材料选择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从学生准备的材料来看,废弃物如纸盒、包装袋、废纸、树叶等,食品如小米、各种零食、蔬菜、油面筋、水果、方便面等,以及橡皮泥、面团等都可以作为构建细胞模型的材料。
而且学生在选材时能够联系相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材料的准备过程其实也是对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理解的过程。
2)课堂活动比课下活动效果好在课堂上完成和在课下完成相比,有以下优点:一是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模型制作活动中,从而避免模型建构活动只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强、表现欲望较高的学生的活动;二是在制作过程中的疑惑可以随时咨询老师,使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一致;三是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指出;四是及时的交流和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及时修正完善构建的模型,鉴赏其他小组的制作成果,而且还能进一步检验学生对细胞结构相关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主动学习。
3)模型建构活动的意义在课堂中,小组合作完成了真核细胞模型的制作、评价、修正完善、创意模型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将脑中抽象的真核细胞结构形象化,以简单、科学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实物模型形式呈现出来;而真核细胞结构概念图的构建则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将具体化的模型抽象化,实现了对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认知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加深了对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特点的理解。
只有亲自参与活动,学生才能领悟模型方法的要素与关键,提升动手、探究、思维、创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情感的体验也得到了升华,当然最重要的是加深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课堂活动的课下延伸可将各班级课堂活动中评出的创意作品收集后,进一步在全校展示。
通过创意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表1: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制作小组活动记录表班级制作小组成员成员分工模型制作方案独到之处反思与收获交流与评价表2: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制作小组活动评分表班级参赛小组科学性(70%)精美性(10%)创造性(10%)过程记录(10%)总分所做细胞模型能反映该类型细胞的共同特征,没有结构上的错误。
(30%)细胞内各结构大小、比例合适,位置正确。
(20%)细胞中各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0%)1 2 3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122谭永平.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的模型、模型方法及模型建构.生物学教学,2009,34(1):10-12.3崔敏霞. 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建模的能力. 中学生物学, 2010, (10) : 2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