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工序检验规程
连接插销关键工序检验规程

连接插销关键工序检验规程
连接插销关键工序检验规程包括以下内容:
1. 检验前准备:将待检插销按照规格、材质、型号等分类,并检查是否有明显的质量问题。
2. 外观检验:检查插销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有无划痕、凹陷等表面问题。
3. 尺寸检验: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检测插销的长度、直径、孔径等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4. 材质检验:通过化学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检验插销的材质是否符合要求,如硬度、拉伸、磨损等特性。
5. 功能检验:将插销安装于相应的设备中,测试其连接是否牢固、灵活,能否满足使用要求。
6. 耐久性检验:模拟实际使用环境,进行长时间使用测试,检验插销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7. 包装检验:检查插销的包装是否完好,包装标识是否正确,并核对实际数量与包装数量是否一致。
8. 记录和报告:对每一个待检插销进行全面的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制作检验报告。
以上是连接插销关键工序检验规程的一般要求,具体规程可能还会根据不同的产品和生产工艺进行适当调整。
建筑工程工序检查制度

建筑工程工序检查制度一、前言建筑工程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工序和环节,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工程安全。
因此,建立完善的工程工序检查制度,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和节约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建筑工程工序检查制度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建筑工程工序检查制度的基本内容1. 工序检查的范围:(1) 施工前的工序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勘查、隐蔽工程验收准备、材料验收等。
(2) 施工中的各个施工工序,包括混凝土浇筑、钢筋安装、砌体砌筑、屋面施工等。
(3) 施工后的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
2. 检查方式和方法:(1) 定期检查:对工程进度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按照施工计划有序进行,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调整。
(2) 随机抽查: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施工工序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 集中检查:在关键节点或重要工序完成后,进行集中检查,核实工程质量和进度。
3. 检查内容:(1) 材料质量: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 施工质量:对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3) 安全管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无安全事故发生。
(4) 环保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环保措施进行检查,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5) 工程资料管理:对工程资料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资料准确完整。
4. 检查记录和报告:(1) 检查记录:对每次检查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查的时间、地点、检查内容、存在问题和整改情况等。
(2) 检查报告:对每次检查的情况进行整理并形成检查报告,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汇报。
5. 整改措施:(1)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责令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整改。
(2) 进行整改后,需进行复查确认,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6. 工程质量管理:通过工序检查,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工程质量。
过程检验规程

过程检验规程1.目的:规定过程检验的方式、标准,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能够及时控制,防止不合格产品转入下道工序。
2.范围:.即对前面所有的检验数据进行复核。
5. 运行程序:5.1操作工首检:5.1.1首次加工按图纸要求自检合格。
5.1.2向过程检验员报首检结果,提交样件最少2件。
5.1.3首件未经检验合格不得继续加工或作业。
5.3检验员首检:5.3.1过程检验员对首次加工样件,按《工序检验标准》要求作首件检验。
5.3.2首件判定后,过程检验员应对首件合格件打上确认标识,以便作业参照,并保留到该批产品完工.5.3.3首检记录:首检过程如实记录于【生产过程首检、巡检质量记录表】中.5.45.55.6趟,每良的改善效果不佳时,应适当调整增加巡查的频次.5.6.3巡检记录:检验员每2个小时在【生产过程首检、巡检质量记录表】中如实填写记录,每日上班首检时必须把前一天已填满的【生产过程首检、巡检质量记录表】收回。
巡检员必须认真收集、整理并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5.6.4巡回检验要抽检产品还需检查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因素,从人、机、料、测几个方面去监督和控制,发现问题时及时指导操作工或联络有关人员加以纠正,问题严重时要适时开具【不合格评审单】,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5.7工序检验标准:5.8半成品检:5.8.1 车间全部加工完工的零件要进行半成品完工检,由物流仓库开具【报检单】向半成品完工检员进行报检,完工检标准依5.7执行.5.8.2 半成品检发现的不良应当时反馈到工序责任车间及对应工序巡检员.5.8.3 球壳车间所有半成品检工作完成后,如有必要,可对半成品检产品由挑选工进行全检, 挑出的缺陷件由半成品检验员依【不合格品控制支持程序】处理.5.8.4 半成品检记录:半成品检结果记录于【产品检验记录表】中。
6.1 过程检验后的状态标识6.1.1合格品: 检验员签认绿色标签6.1.2不合格品:检验员签认红色标签6.1.3待检/返工品:检验员签认黄色标签7. 记录:生产过程首检、巡检质量记录单检验记录表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关键工序检验规程

关键工序检验规程关键工序检验规程一、目的保证整个产品主要性能,达到有关技术标准和用户规定的要求。
防止出现不合格品及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二、范围:适用于指导公司生产的喷射机产品的关键工序检验工作。
3.职责:3.1 车间质检员是关键工序检验的管理人员,负责检验工作的具体实施。
3.2 关键工序所在车间负责工序检验的协助工作。
4.工作程序:4.1关键工序的确定:制带、编制粘接4.2检验制度:4.2.1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操作工人实行自检,班组长或质员进行复检,检验员进行专检。
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检验人员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为止。
4.2.2巡回检验就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和路线,依次到工作地或生产现场,用抽查的形式,检查刚加工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图纸、工艺或检验指导书中所规定的要求。
当巡回检验发现工序有问题时,应进行两项工作: a、是寻找工序不正常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恢复其正常状态;是对上次巡检后到本次巡检前所生产的产品,全部进行重检和筛选,以防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4.2.3末件检验全面检查最后一个加工产品如果发现有缺陷,可在下批投产前把模具或装置修理好,以免下批投产后需修理模具而影响生产。
5 试验方法(制带)5.1 外观质量用肉眼直接观察。
假顶网带外观应质地均匀,不得有开裂损伤、钢丝外露5.2 规格尺寸5.2.1 单根网带宽度和厚度裁取1 m长的假顶网带1条,用精度为0.02 mm 的游标卡尺在平行方向上任测5个点的宽度,然后取算术平均值,取小数点后2位,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用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任测5个点的厚度,然后取它们的算术平均值,取小数点后2位,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
6试验方法(粘结)6.1.网孔边长取长度不小于1 m的假顶网作为试件,用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测量任意5个网孔的纵向边长和横向边长,分别取它们的算术平均值,取小数点后1位,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范本(二篇)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和工序的质量安全,减少事故和质量问题的发生,制定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环节涉及的关键部位和工序。
二、定义1. 关键部位: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接收、加工、生产、检验等环节。
2. 工序: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连续操作步骤,包括但不限于加工、组装、检验等步骤。
三、内容1. 关键部位和工序的确定1.1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工艺,确定关键部位和工序。
1.2 制定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确认方法和标准。
2. 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确认要求2.1 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是否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要求;- 是否存在缺陷或异常情况;- 是否存在操作不当或违规行为。
2.2 检查确认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抽样检查:根据一定的抽样规则,对关键部位和工序进行抽样检查;- 全面检查:对所有关键部位和工序进行全面检查;- 现场观察:通过观察生产现场,判断关键部位和工序是否存在问题。
2.3 检查确认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 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要求;- 公司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工艺要求;- 客户的要求和合同约定。
3. 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确认流程3.1 关键部位和工序的责任人负责组织和实施检查确认工作。
3.2 根据生产计划和需要,制定检查确认计划。
3.3 进行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确认,并记录相关的检查结果。
3.4 根据检查结果,对存在问题的关键部位和工序进行整改和改进措施。
3.5 完成整改和改进措施后,进行再次的检查确认。
3.6 检查确认记录和整改改进记录的归档和保存。
四、责任和监督1. 关键部位和工序的责任人负责组织和实施检查确认工作,并对检查结果负责。
2. 生产经理负责监督和指导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确认工作的实施。
3. 质量部门负责对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确认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工序检验规程

关键工序检验规程受控状态:编制审核批准******公司关键工序操作规程一、隔爆外壳入库验收质量控制点1、水压试验检查:隔爆外壳应台台进行水压试验检验,试验压力1.0MPa,持续时间1分钟,打压后壳体应无明显变形,所有焊缝处应不连续滴水(每间隔大于10S滴水一滴为不连续滴水)为合格,不合格的隔爆外壳做返厂处理;2、隔爆面检查:用游标卡尺测量隔爆面宽度:L=36±1(mm)\l=18±1(mm) ; 采用塞尺测量隔爆间隙:ic≤0.35mm ;用粗糙度样块检测隔爆面光洁度Ra≤6.3 ,以上标准均符合标准要求的为合格,不合格的隔爆外壳做返厂处理;二、电气零部件的电气性能调试质量控制点1、变压器检验项目:变比、耐压1)、变比:在检测台上测试,初级一端接入660V或127V,次极接电压表,变比在660V/133V±5%或127V/133V±5%视为合格;2)、耐压:用耐压仪测试,初/次耐压2640V/min;初/壳耐压1500V/min ; 次/壳耐压1500V/ min ; 无闪络、无击穿;2、开关电源检验1)、变比:在检测台上测试,初级一端接入127V,次极接电压表,变比在127V/24V±5%视为合格;2)、耐压:用耐压仪测试,初/次耐压1500V/min;无闪络、无击穿;3、工业以太网交换机(5010G)检测;1)、将5010G用网线连接到电脑了,打开网络配置界面(默认192.168.10.1),观察各种配置是否齐全.2)、用光功率计测量光口发射功率≤-3dbm合格.3)、用光衰减器测量光口接收功率≥-35dbm合格4、工业以太网交换机(4510)检测;1)、将4510用网线连接到电脑了,打开网络配置界面(默认192.168.10.1),观察各种配置是否齐全.2)、用光功率计测量光口发射功率≤-10dbm合格.3)、用光衰减器测量光口接收功率≥-42dbm合格5、工业级信号转换器(1301-s)检测;1)、用光功率计测量光口发射功率≤-3dbm合格.2)、用光衰减器测量光口接收功率≥-35dbm合格6、485转以太网设备(NETCOM-400ME)检测1)、将NETCOM-400ME用网线连接到电脑了,打开网络配置界面(默认192.168.0.178),观察各种配置是否齐全.2)、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输出开路电压,2V~10V合格3)、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输出短路电流,≤50mA合格7、CAN转以太网设备(CANET-200T)检测1)、将CANET-200T用网线连接到电脑了,打开网络配置界面(默认192.168.0.178),观察各种配置是否齐全.2)、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输出开路电压,2V~10V合格3)、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输出短路电流,≤50mA合格8、ONU光网络单元检测1)、将ONU连接到GEPON实验平台上,打开网络配置界面,观察各种配置是否齐全.9、蓄电池检测1)、用开关电源给蓄电池充电,充电时间12-14h.2)、连接一台样机放电,放电时间≥2h合格,放电截止电压≥19.5V。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本管理办法规定了制造中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进行质量控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控制内容。
1.2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制造企业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
2.相关定义2.1 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
它是主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也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严密控制、顾客经常抱怨、废品率高、与配合尺寸较密切的工序。
2.2 特殊工序工序的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这种工序属于特殊工序。
例如:SMT,焊接等。
3.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指导原则3.1 工序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应视产品的类型、用途、用户的要求、生产条件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允许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3.2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查,检查人员与质量保证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
3.3 应从工序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或分工序)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控制方法,配备适当手段,进行工序过程的系统控制。
特别工序应遵循“点结合”的原则,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3.4 应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
制定明确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3.5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
3.6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料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
3.7 必须使用经确认合格的模具、工装、设备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调整,力争实现自动控制,以减少人的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
3.8 应对工作环境(尘埃、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应加以验证。
4.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4.1 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4.1.1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关键工序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有效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顾客及法律法规的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公司所有改装车产品。
3 职责3.1 工艺部门负责关键工序的确定及其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3.2 质量部门负责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检验。
3.3 工艺部门负责关键工序工艺纪律检查。
4 程序4.1 关键控制点的确定4.1.1 工艺部门根据设计文件【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表】编制【产品质量控制图】,【产品质量控制图】上应标明关键过程和控制内容指标。
4.1.2 【产品质量控制图】编制应考虑到产品适用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以及本公司的工艺条件和顾客对以往产品的质量反馈。
4.1.3 【产品质量控制图】审批前,工艺部门应会同设计部门和质量部门进行会议评审。
4.1.4 质量部门根据【产品质量控制图】指定的关键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点,确定其检查项目、指标、偏差和检验频次。
4.2 工艺文件4.2.1 工艺部门应编制关键过程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应内容完整并能指导作业人员进行正确操作。
4.2.2 作业指导书发布前应进行审批,必要时经组织专家审查。
4.3 过程控制4.3.1 材料关键工序所用原辅材料、配件和半成品应经质量部门检验接收,流入本工序加工前操作人员应予复验,确保其适用性。
复验发现不适用及时标识并通知检验人员。
4.3.2 设备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工艺要求,配置适宜的设备,确保其精度和加工能力;制造工程部根据工艺要求制造工艺工装。
设备管理部门应编制设备工装安全操作规程、检修计划和维护保养细则。
操作人员按【设备维护保养细则】的要求,对设备工装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设备维修人员应【设备年度检修计划】的要求,对设备工装的功能、精度和安全防护进行周期检修。
4.3.3 人员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法律法规对岗位有要求的按其要求执行。
操作人员应能看懂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应能正确操作设备工装,应知晓质量控制点验收标准。
关键工序检验规程

探伤
接盘探伤:纵波垂直反射法 焊缝探伤:横波斜探头反射法 轴 探伤:纵波直探头径向和 端面轴向探伤、斜探头径向和 轴向辅助探伤。
全检
合格接受
组装
目测、外圆跳动试验、 静阻力系数试验
全检
合格接受
质 检 员
《 工 序 检 验 记 录 表 》
返 修
外观
目测 哑铃状标准试样法 哑铃状标准试样法 邵氏硬度计、袖珍型国际橡胶 硬度计 旋转滚筒式磨耗机法
全检
合格接受
全检
合格接受
全检
合格接受
酒精喷灯燃烧试验方法、 酒精灯燃烧试验方法
全检
合格接受
焊接 机头传 动装置 架
2
(a) 由焊接质量检查员和分厂主管焊接的工程师、分厂主管 质量的工程师进行焊接质量联合检验; (b) 要求焊缝不得有裂纹、烧穿、未焊透等严重影响焊接质 焊缝检验尺与钢板尺配合常规 量的焊接缺陷,也不得有影响焊缝强度和焊缝使用性能的超 检验量具,要求量具均在效验 标缺陷; 期内。 (c) 对于外露气孔,要求每条焊缝上不得超过3个,直径不 得超过2mm,累计咬边不得超过该条焊缝总长的10%; (d) 焊缝表面要求均匀平整。
西安重装铜川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带 式 输 送 机 产 品 生 产 过 程
关键工序检验规程
序号 部件 名称 检验项目 检验要求 (a) 焊缝表面要求均匀平整; (b) 允许出现单个缺陷最大长度200mm; (c) 单个缺陷的间距大于100mm。如果小于100mm,则两个缺 陷长度与间距之和应小于400mm;在同一截面内,单个缺陷不 的超过3个。 (d) 不允许有裂纹和白点。 (a) 钢板滚筒加工后,筒壁最小壁厚b1≥(b-1)mm(b筒皮名 义壁厚); (b) 轴承和轴承座油腔中应充以锂基润滑油; (c) 轴承充油量为轴承间隙的2/3,轴承座油脂腔应充满; (d) 滚筒内壁应涂防腐剂 ; (e) 滚筒装配后能灵活转动,所测的静阻力系数值不大于 0.02; (f) 滚筒外圆跳动量取最大值. 橡胶包覆层表面应平整,无影响使用的明疤、起泡、缺胶和 裂纹。 橡胶包覆层的拉伸强度应不小于15.0MPa ; 1 滚筒 物理 机械 性能 橡胶包覆层的拉断伸长率应不小于250%; 橡胶包覆层的硬度应为60-75SHA; 橡胶包覆层的磨耗量应不大于160mm³。 包胶 检验方法 抽样 比例 不合 检验 格处 判定方法 检验 记录 理情 况
关键工序检验规程

关键工序检验规程保证整个产品主要性能,达到有关技术标准和用户规定的要求。
防止出现不合格品及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二、范围:适用于指导公司生产的喷射机产品的关键工序检验工作。
3.职责:3.1车间质检员是关键工序检验的管理人员,负责检验工作的具体实施。
3.2关键工序所在车间负责工序检验的协助工作。
4.工作程序:4.1关键工序的确定:制带、编制粘接4.2检验制度:4.2.1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操作工人实行自检,班组长或质员进行复检,检验员进行专检。
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检验人员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为止4.2.2巡回检验就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和路线,依次到工作地或生产现场,用抽查的形式,检查刚加工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图纸、工艺或检验指导书中所规定的要求。
当巡回检验发现工序有问题时,应进行两项工作:a、是寻找工序不正常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恢复其正常状态;是对上次巡检后到本次巡检前所生产的产品,全部进行重检和筛选,以防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4.2.3末件检验全面检查最后一个加工产品如果发现有缺陷,可在下批投产前把模具或装置修理好,以免下批投产后需修理模具而影响生产5试验方法(制带)5.1外观质量用肉眼直接观察。
假顶网带外观应质地均匀,不得有开裂损伤、钢丝外露5.2规格尺寸5.2.1单根网带宽度和厚度裁取1m长的假顶网带1条,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在平行方向上任测5个点的宽度,然后取算术平均值,取小数点后2位,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任测5个点的厚度,然后取它们的算术平均值,取小数点后2位,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
6试验方法(粘结)6.1.网孔边长取长度不小于1m的假顶网作为试件,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任意5个网孔的纵向边长和横向边长,分别取它们的算术平均值,取小数点后1位,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
关键工序检查要点

项目关键工序检查要点
一、编制依据:
依据公司相关流程、国家规范及本项目一期、二期《关键工序检查要点》编制本文件。
二、关键工序检查程序:
1、检查级别设置:按公司《施工过程关键工序检查管理作业指引》第2条执行,详见后表。
2、级别设置标准:
一级:非常重要,对工程质量影响很大,影响公司产品标准、客户使用功能,监理100%检查,制作现场施工样板的专业负责人100%复查,其他部位20%复查。
二级:重要,隐患较多对工程总体质量有一定影响,监理100%检查,专业负责人10%复查。
三级:常规,已发生质量通病的关键工序,监理100%检查,专业负责人抽查。
3、检查组织形式:按公司《施工过程关键工序检查管理作业指引》第4条执行,由监理单
位负责日常检查的组织工作,我方专业负责人负责按制度要求比率参加,并填写相关表格。
如遇特殊、重点和重复出现的质量问题,由专业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查。
4、资料管理要求:按公司《施工过程关键工序检查管理作业指引》第6条执行,生成资料
由专业负责人提交资料员统一存档。
5、培训及检查计划:按公司《施工过程关键工序检查管理作业指引》第3条执行,详见下
表:
三、关键工序检查要点:
关键工序检查要点
关键工序检查记录单
工程名称楼座号关键工序
名称
施工单位
序号检查内容施工部位检查质量
状况质量整改状
况
监理签
字
日期甲方抽查
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工序检验规程

工序检验规程1. 目的:对产品工序过程实施控制,以保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工艺,保证工序产品的质量2. 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工艺规定的所有工序的质量检验,尤其在设定的质控点和关键工序应加强检验。
3. 检验依据:检验依照图纸文件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4. 职责:4 .1 各道工序生产操作者自检。
4.2 互检,操作者对上道工序检验。
4.3 质控点或关键工序由质检部派设专职检验员。
5. 工作要求:5.1 工序产品检验,按图纸工艺技术要求,操作者采用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5.2 各生产工序生产操作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都应按图纸标准,按工艺进行检查后,然后再有质控点上的专职检验员对工艺规定的前几道工序质量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转下道工序。
5.3 生产过程的首检,必须经专职质检员检验,首件产品必须有业务熟练的技工操作。
检验项目:产品与图纸的符合性;产品与设备的适宜性;工装与产品的适宜性;单个产品与部件和整机的符合性,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5.4 生产过程的巡检次数:关键工序检3 次;一般工序检2 次;当使用设备和操作者发生变动时,执行首检,巡检3 次。
5.5 生产过程的终检:10 件以下(包含10 件)进行逐检;10~30 件抽检50%;30~60 件抽检30%;60 件以上抽检20%。
5.6 质检员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件产品作好首件检查、巡检、完工检,对每道工序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
记录应详实清楚。
5.7当发现严重不合格品时用红色油漆笔点圆点,做检验状态标识,检查员可直接开具《废品单》作好隔离。
对返修产品开具《返工返修单》做绿色油漆笔点圆点,不能决定时,应通知责任单位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进行评审。
评审结论确定为返工、返修的产品,由责任单位及时进行返工、返修。
5.8 返工、返修的产品由操作者自检后进行交检。
检查员根据《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复检后,确认为合格品的,由检查员用黄色油漆覆盖原检验标识。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通用安全、交通运输、矿山安全、石油化工、建筑安全、机械安全、电力安全、其他安全等等制度,想了解不同制度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general safety, transportation, mine safety,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safety, machinery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 other safety, etc. systems, I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ystems ,stay tuned!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1目的制订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华电青岛发电厂三期工程建设质量,尤其是关键部位和工序的工程建设质量。
过程检验规程

过程检验规程过程检验规程本规程旨在规定过程检验的方式和标准,以确保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控制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产品转入下道工序。
适用于本公司过程加工的产品。
职责分工如下:工序操作工:在加工过程中进行自检。
过程检验员:按照本规程的要求对加工过程进行首检、巡检和产品完工后的成品检。
定义如下:首件检验:在生产开始时上班或换班或工序因素调整后,对制造的第1件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包括操作工自检、操作工互检和检验员首件确认。
巡回检验:检验员在生产现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有关工序的产品和生产条件进行监督检验。
半成品检:对全部加工活动结束的半成品零件进行的检验,包括验证前面各工序的检验是否已完成,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即对前面所有的检验数据进行复核。
运行程序如下:操作工首检:1.首次加工按图纸要求进行自检,确保合格。
2.向过程检验员报首检结果,并提交至少2件样件。
3.未经检验合格的首件不得继续加工或作业。
检验员首检:1.过程检验员对首次加工样件,按照《工序检验标准》要求进行首件检验。
2.首件检验合格后,过程检验员应对首件合格件打上确认标识,并保留到该批产品完工。
3.首检过程如实记录于【生产过程首检、巡检质量记录表】中。
操作工自检:1.首检合格后,过程加工可正式量产作业,操作工应在量产中保持一定频次的自检(每0.5小时一次自检),以保证质量的稳定。
2.个别装配难度大的零件或测量难度大的零件,首检按照操作工→车间管理人员→检验员,三方确认原则执行。
巡检:1.过程检验员应对量产过程进行巡检作业。
2.检验频次:2小时至少巡检1趟,每个机位产品最少抽样3-5件。
3.检验标准参见《工序检验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对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工艺上有特殊要求对下道工序的加工装配有重大影响的和内外部质量信息反馈中出现质量问题多的薄弱环节加强巡检频次。
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半成品的检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半成品的检验中,需要根据检验项目的标准要求进行检查,包括加工面是否有毛刺、砂眼、气孔、裂纹、塌陷、搭层、拉丝、伤痕等。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验证管理规定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验证管理规定1.0 目的当产品实现过程中某些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证实时,公司应提供能证实达到预期结果的证明文件,并且具有重现性。
2.0 与验证和确认有关的定义验证:验证是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的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关键工序:指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如通过加工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的工序。
特殊过程:指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难以通过其后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
3.0 验证和确认的范围:1)6301辐照灭菌过程及剂量确认(见灭菌确认程序);2)特殊条件和受控条件下的作业的过程和参数的验证,它们是:植入物产品的锻压、热处理、钝化、电解;3) 《细则》要求验证的项目,见Q/ID.QP7.5.2.1(B)。
4.0 验证的方式常用见的有下面四种:任何一种验证方式均应按本文件6.0节验证工作基本程序的规定进行。
4.1 产前和产后验证4.1.1 产前验证是指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和特殊过程正式投产前的质量活动,必须完成和达到设定的要求。
4.1.2产前验证方式适用于:1)有特殊技术要求的产品;2)靠常规生产控制和成品检验的方法,不足以确保质量的重现性;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4)同类产品的历史资料不足,难以对工艺过程或参数进行回顾性的验证。
4.1.3产前验证必须具备的条件1) 技术资料必须完整、正确;2)产品试产时的资料,设计转换充分;3)验证要达到的要求是明确和定量化的。
4.1.4 产后验证:留样观察为产后验证的一种型式,对产品稳定性和货架实时期进行考察:动态观察:产品的磨损试验和疲劳试验静态观察:每隔一定观察期对产品实施检验和试验。
4.2 回顾性验证4.2.1回顾性验证是指以同类产品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基础,旨在证实正常生产工艺规程的适用性验证;4.2.2 验证方式适用的场合:同类产品的工艺验证;4.2.3验证必须具备的条件:1)有同类产品连续的批生记录;2)记录的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的;3)原检验方法和检验器具是通过确认的;4.3 同步验证4.3.1同步验证是指生产和验证同时进行的一种验证方式,用实际运行获得的数据作为文件依据,以此来证明达到预期的要求。
关键工序标准gjb

关键工序标准gjb关键工序标准(GJB)是一种用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方法。
它详细描述了每个关键工序的步骤和要求,以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错误或缺陷。
下面是一篇按照步骤思考的文章,介绍了如何使用GJB进行关键工序管理。
第一步:了解关键工序标准(GJB)关键工序标准(GJB)是一套规定了关键工序执行要求的文件。
首先,需要详细了解GJB的内容,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工序的定义、要求和操作步骤等。
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正确地应用GJB来管理关键工序。
第二步:确定关键工序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有很多步骤,但只有其中一些是关键工序。
关键工序对产品性能和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特别关注。
通过仔细分析生产过程,可以确定哪些步骤是关键工序,在GJB中进行详细描述。
第三步:制定操作规程根据GJB的要求,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应包括详细的步骤、操作方法、操作顺序和所需的工具、设备等。
同时,还要确保操作规程易于理解和执行,以避免操作人员出现误解或错误。
第四步:培训操作人员对于关键工序,必须确保操作人员具备足够的技能和知识来执行操作规程。
因此,在实施关键工序之前,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操作规程的要求、关键工序的重要性、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第五步:执行关键工序根据GJB和操作规程的要求,执行关键工序。
在执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遵循操作规程的所有步骤,确保每个步骤都按照要求进行。
同时,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操作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事故或伤害。
第六步:监控和记录关键工序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控和记录。
监控可以通过实时观察、检测设备和抽样检验等方法进行。
记录应包括关键工序的执行时间、操作人员、监控结果和发现的问题等信息。
这些记录可以用于后续的分析和改进。
第七步:验证和审核关键工序执行完毕后,需要对执行结果进行验证和审核。
验证是通过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要求来确认关键工序的执行效果。
审核是对关键工序的执行过程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任何改进的机会。
关键工序检查方案

关键工序检查方案二零一五年七月一、编制说明为规范…项目关键工序检查流程,确保。
项目达到工程管理规划设定的质量目标,特制订本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
项目所有关键工序的检查。
本方案制订依据以下文件:《。
住宅工程关键工序检查点实施细则》《。
项目工程管理实施规划》《。
项目总进度计划》二、适用对象适用于。
项目所有关键工序检查与验收。
三、术语介绍(1)关键工序:对质量有较大影响和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工序。
(2)工序质量控制点:施工现场在一定的时期和条件下,为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保证其达到规定质量要求,必须重点控制的质量特征、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
四、项目部职责(1)组织对监理、承包商及分包商进行关键工序检查方案交底;(2)根据关键工序检查方案进行检查、验收;(3)负责建立关键工序检查记录,进行数据分析,编制改进方案;五、关键工序检查流程5.1关键工序检查方案交底由项目部组织监理、总包、分包商,对关键工序检查方案进行交底,形成书面交底记录各方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案。
如施工过程中总承包商或分包商更换或有新单位进场,均需重做关键工序检查方案交底,并形成交底记录备案;5.2关键工序检查流程(1)检查准备工作项目部根据检查计划及现场进度情况提前准备好检查表格,并提前一天通知监理、施工单位检查内容。
由施工单位根据项目部通知提前一天准备好检查所需的检查仪器及检查工具,并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检测报告、监控记录等书面资料备查。
(2)检查安排项目部组织监理、总包、分包商共同确定并固化成立检查小组及质检队,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总分包商质量负责人必须参加。
小组成立后在小组内部确定具体检查部位,检查时间安排;检查记录由项目部负责填写,检查记录需真实、完整,有追溯性;检查数据必须当天完成检查数据填写,且各方签字确认。
(3)检查结果处理项目部工程师每周对检查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质量标准及国家规范,对质量情况进行评判,并根据评判质量状况的严重程度决定对施工单位进行约谈、召开专题质量会、处罚,发函至施工单位公司等形式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完成质量提升方案或改进措施。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本管理办法规定了制造中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进行质量控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控制内容。
1.2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制造企业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
2.相关定义2.1 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
它是主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也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严密控制、顾客经常抱怨、废品率高、与配合尺寸较密切的工序。
2.2 特殊工序工序的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这种工序属于特殊工序。
例如:SMT,焊接等。
3.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指导原则3.1 工序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应视产品的类型、用途、用户的要求、生产条件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允许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3.2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查,检查人员与质量保证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
3.3 应从工序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或分工序)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控制方法,配备适当手段,进行工序过程的系统控制。
特别工序应遵循“点结合”的原则,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3.4 应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
制定明确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3.5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
3.6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料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
3.7 必须使用经确认合格的模具、工装、设备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调整,力争实现自动控制,以减少人的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
3.8 应对工作环境(尘埃、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应加以验证。
4.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4.1 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4.1.1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工序检验规程
一、目的
保证整个产品主要性能,达到有关技术标准和用户规定的要求。
防止出现不合格品及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二、范围:
适用于指导公司生产的喷射机产品的关键工序检验工作。
3.职责:
3.1 车间质检员是关键工序检验的管理人员,负责检验工作的具体实施。
3.2 关键工序所在车间负责工序检验的协助工作。
4.工作程序:
4.1关键工序的确定:制带、编制粘接
4.2检验制度:
4.2.1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操作工人实行自检,班组长或质员进行复检,检验员进行专检。
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检验人员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为止。
4.2.2巡回检验就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和路线,依次到工作地或生产现场,用抽查的形式,检查刚加工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图纸、工艺或检验指导书中所规定的要求。
当巡回检验发现工序有问题时,应进行两项工作: a、是寻找工序不正常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恢复其正常状态;是对上次巡检后到本次巡检前所生产的产品,全部进行重检和筛选,以防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4.2.3末件检验全面检查最后一个加工产品如果发现有缺陷,可在下批投产前把模具或装置修理好,以免下批投产后需修理模具而影响生产。
5 试验方法(制带)
5.1 外观质量
用肉眼直接观察。
假顶网带外观应质地均匀,不得有开裂损伤、钢丝外露
5.2 规格尺寸
5.2.1 单根网带宽度和厚度
裁取1 m长的假顶网带1条,用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在平行方向上任测5个点的宽度,然后取算术平均值,取小数点后2位,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用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任测5个点的厚度,然后取它们的算术平均值,取小数点后2位,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
6试验方法(粘结)
6.1.网孔边长
取长度不小于1 m的假顶网作为试件,用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测量任意5个网孔的纵向边长和横向边长,分别取它们的算术平均值,取小数点后1位,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
6.2 长度和宽度
取成品一卷为试件,用精度为1mm的直尺,在其宽度方向任选3个位置测量假顶网的宽度,取它们的算术平均值,结果修约至修约至小数点后2位;在其长度方向任选3个位置测量假顶网的长度,取它们的算术平均值,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2位。
6.3 拉断力
6.3.1 试样制备
裁取5条不小于300 mm长的假顶网带作为试样,将试样在(25 ±5)℃的测试温度下放置4 h。
6.3.2 仪器设备
6.3.2.1 拉力试验机的准确度为1 %,其测量范围应满足所测试样极限值的要求。
6.3.2.2 夹持器:拉伸速度为(10 ±5)mm/min,在拉伸过程中,试样夹持良好,既无打滑,又无剪断现象。
6.3.3 试验步骤
6.3.3.1 试验时试验室温度为(25 ±5)℃,相对湿度为45 %~75 %。
6.3.3.2 将试样两端分别夹于拉力机的两个夹持器上,试样纵向中心线应与施力线方向一致。
6.3.3.3 以(10 ±5)mm/min 的速度进行拉伸试验,读出试样断裂时最大的拉力值即为单根拉断力。
6.3.3.4 若试样发生打滑或剪断,则该试样作废,另取试样重做试验。
6.3.4 结果表达
试验结果用牛顿(N )来表示。
计算 5 条试样的单根拉断力的算术平均值即为网带的拉断力,取整数。
6.6.1 试样制备
裁取经焊接的假顶网纵、横方向各5 件作为一组试样,将试样在(25 ±5)℃的测试温度下放置4 h 。
6.6.2 仪器设备
6.6.2.1 拉力试验机的准确度为1 %,其测量范围应满足所测试样极限值的要求。
6.6.2.2 夹持器:拉伸速度为(10 ±5)mm/min ,在拉伸过程中,试样夹持良好,既无打滑,又无剪断现象。
剥离方向
400mm
图1 剥离试样示意图
6.6.3 试验步骤
6.6.3.1 试验时试验室温度为(25 ±5)℃,相对湿度为45 %~75 % 。
6.6.3.2 将试样夹持面向上水平安装在拉力机上,将试样横向带夹持在夹具中,使夹具水平夹住试样结点横向带的两端(靠近纵向带处),夹持长度不小于50 mm,并使两夹持面和剥离轴线处在同一平面上,保
证剥离时试样不发生扭曲,并使剥开面向着操作者。
见图 1 。
6.6.3.3 将试样纵带夹于拉力机的另一个夹持器上,试样纵向中心线应与施力线方向一致。
6.6.3.4 启动拉力试验机进行剥离拉力试验,直到试样结点剥离断裂时方可停机,并记录最大剥离力。
6.6.3.5 若试样发生滑动和夹坏试样,则该试样作废,另取试样重做试验。
6.6.4 结果表达
试验结果用牛顿(N)来表示。
应记录和计算下列测定结果:
a)横向各5 个结点剥离力,并计算出它的算术平均值,取整数;
b)纵向各5 个结点剥离力,并计算出它的算术平均值,取整数;
c)计算纵、横向结点剥离力的算术平均值为假顶网结点剥离力。
5.检验依据
MT141-2005、Q / XDT 001-2007
6.检验工具
游标卡尺、拉力机、酒精灯、酒精喷灯等。
7.检验报告的填写
7.1检验时由仪器显示的直接读数,填写在原始记录上;
7.2按检验方法中的要求,将读数进行计算整理,填写在检验报告表上;7.3检验报告备注中应注明所检验项目的规格型号;
7.4报告填写完毕后,由检验员、审批人员签字,并盖上检验专用章或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