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第一章 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PPT课件.

第二阶段(1957—1978年)。在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后,中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 并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
36
1.4.2改革开放与对外经贸体制改革
思考题1:为什么说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对外开 放的巨大推动力。
(五)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背景下,2014年 中国铁矿砂、大豆和原油进口数量分别增长了13.8%、 12.7%和9.5%,进口价格分别下降22.5%、5.9%和5%。 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在满足国内生产需要的同时, 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进口成本,节约了外汇支出,提高 了进口效益。全年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下降3.3%,而出 口商品价格指数仅下降0.7%,贸易条件连续三年改善。
24
25
26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和经营主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装备制造业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点。2014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3.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6%。装备制造业依靠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开 拓国际市场,电力、通讯、机车车辆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10%以上。 纺织品、服装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851亿美元,增长5%。
第四步:开放沿海地区——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勃 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区。 1988年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1991年上海浦东也成为对外 开放区。
第五步:开放内地——开放 内地和边境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浦东新区
内地各省会 特点:沿海地区由点到线到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以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的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

对外贸易政策1. 引言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调整和促进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通常涵盖关税、非关税壁垒、进出口配额、汇率政策、贸易协定等方面。
本文旨在全面详细地介绍对外贸易政策的相关内容。
2. 关税政策关税是国家对进口和出口商品征收的一种税费。
关税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的关于关税征收和管理的规定和措施。
关税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关税税率、实施特殊优惠措施等方式来影响进口和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关税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出口退税:为了促进出口,中国实行了出口退税政策,即对出口商品按一定比例退还已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这使得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进口关税优惠:中国也通过降低进口商品的关税来鼓励进口,提高国内市场的供给。
中国积极参与各种自由贸易协定,减少进口商品的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3.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之外的其他限制和措施,用于限制或者影响进口和出口商品的交易。
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限制、许可证要求、技术性贸易措施等。
中国对外贸易中存在一些非关税壁垒:•进出口配额:中国对一些特定商品实行配额管理,即规定该商品的进出口数量上限。
这些配额通常会根据国内市场需求、保护国内产业发展等因素来确定。
•许可证要求:某些商品的进出口需要获得许可证才能进行,这也是一种非关税壁垒。
许可证的获得通常需要符合特定条件,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批。
•技术性贸易措施: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安全和消费者利益,中国可能会对某些商品实施技术性要求,如标准、认证等。
这些要求可能会增加进口商的成本和难度。
4. 汇率政策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汇率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的关于汇率管理和调整的规定和措施。
汇率政策对外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因为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进口和出口商品的价格。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管理和调整汇率:•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中国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即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人民币汇率的管理和调整。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贸易作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和对外贸易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和对外贸易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历程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
当时,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引进外资、开展对外贸易、建立特殊经济区等。
这些措施为中国的对外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也逐渐调整了对外开放的策略。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第147个成员。
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加入WTO之后,中国开始逐步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新转型,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建设,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进程,加强与各国经济的互利合作。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列。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的出口总额为2.5万亿美元,进口总额为2.2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0.3万亿美元,全年境外投资总额为1.1万亿美元。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纺织品和服装、化工能源、食品饮料等行业。
其中,机械电子行业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龙头产业,占比近50%。
总的来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体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加剧,加上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战略规划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中的变化,以及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经济转型,中国在对外开放政策上也进行了战略规划。
这个规划被称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指中国提出的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的倡议。
这个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促进沿线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熟悉对外贸易政策及措施

国际贸易规则与对外贸易政策的关系
国际贸易规则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依
据和约束。
国际贸易规则主要涉及关税、非关税 措施、贸易救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 面,是各国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必须遵
守的规则。
对外贸易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 展和实现国家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措 施,包括进出口税收、贸易限制、补 贴等。国际贸易规则与对外贸易政策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律 法规,鼓励创新发展,维护企业合 法权益。
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 推动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全 球贸易和投资增长。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全球经济不稳定和保护主义抬头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压力和 挑战,需要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
企业如何应对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密切关注政策动态
企业应建立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及时了 解外贸政策的最新动态。
调整进出口策略
根据政策变化调整进出口数量、渠道和方 式,以降低潜在损失。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企业应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争取获 得支持和优惠政策。
多元化市场策略
通过多元化市场策略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 赖,从而降低风险。
交叉学科融合
对外贸易政策研究将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更深入 的交叉融合,产生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成果。
对外贸易政策在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贸易保护主义
全球化时代,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给全球贸易带来挑战。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可能面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限制,影响出 口和经济增长。
技术变革
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对外贸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贸易方式和平台如跨境电商的兴起,要求各国制定 相应的政策和监管机制。
中国外贸政策

中国外贸政策
中国外贸政策是指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政策措施和规定。
中国外贸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外贸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和贸易平衡。
中国外贸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对外开放:中国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开放。
中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履行其承诺,
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供更多市场准入机会。
2. 货物贸易政策:中国通过采取措施,促进出口和减少进口。
政府支持出口企业,提供税收减免、融资支持和贸易便利化等政策。
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强监管,保护国内行业和消费者权益。
3. 服务贸易政策:中国鼓励发展服务贸易,特别是高附加值的服务。
政府加大对服务业开放力度,扩大外资准入,促进国内服务业提升竞争力。
4. 外资吸引政策: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这包括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提供税收和融资优惠政策,改善营商环境等。
5. 贸易平衡:中国致力于实现外贸平衡发展,减少贸易顺差。
政府鼓励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企业“走出去”,同时加强贸易谈判,促进多边贸易合作。
6. 贸易便利化政策:中国通过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简化贸易手续,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
总之,中国外贸政策旨在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和贸易平衡。
同时,中国政府也会根据不同时期和经济形势调整和完善外贸政策措施,以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推进,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直在积极推动自身的对外贸易,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对外贸易政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分别为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区域贸易自由化和双边经济合作以及贸易保护主义。
一、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中国一直秉持着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的原则,不断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和制定国际贸易规则,并与多个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2019年,中国签署了多项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与巴基斯坦、新西兰、毛里求斯的自由贸易协定等,这一举措有利于促进中外贸易、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的发展。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以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对外贸易关系,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的发展。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基于互利共赢的合作倡议,加强了中外贸易和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
二、区域贸易自由化和双边经济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和双边经济合作,推动地区内贸易发展。
中国与多个地区组织和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ACFTA)等协议。
这些协议有利于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推动地区内贸易发展和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
例如,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中国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平衡和健康发展。
三、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对于全球贸易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中国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对于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国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对抗。
例如,在中美贸易战中,中国坚决反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反制,包括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国自身的利益,也有助于维护全球贸易秩序和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对外贸易政策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背景、政策目标、主要措施以及对国家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1978年,中国实行了经济改革政策,引入市场经济机制,逐步打破了对外贸易的限制,对外经济贸易逐渐扩大。
自此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
二、政策目标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旨在实现多方面的目标。
首先,通过对外贸易,中国可以获得大量的外汇储备,促进汇率稳定。
其次,对外贸易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国内就业。
此外,对外贸易还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
最后,通过对外贸易,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
三、主要措施为了实现对外贸易政策的目标,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其次,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如降低关税、简化贸易手续等,以促进贸易畅通。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并建设互联互通的贸易通道。
四、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对外贸易经济规模的扩大,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外汇储备,支持国家金融稳定,也为中国的国际支付提供了保障。
其次,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国内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对外贸易还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工的就业转移和城市化进程。
综上所述,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并采取更多的措施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信在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引领下,中国将实现更加可持续、平衡和高质量的发展。
中国历代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历代对外贸易政策中国历代对外贸易政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以“海禁”为主要策略,即限制海上贸易,重视内部自给自足。
唐代以前,中国对外贸易仅限于陆路。
唐朝时期,与海外贸易繁荣的阿拉伯、波斯等国家之间建立了贸易关系,但很快又被废除。
宋朝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以及东非等地的商人建立了贸易关系,但仍禁止民间私人贸易。
明朝时期,曾开放海上贸易,但在崇祯年间恢复海禁政策。
2. 清朝的对外贸易政策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较为保守,逐渐与西方列强建立了贸易关系。
不过,由于西方列强的霸权主义,中国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出口的商品大多是农产品及手工艺品。
同时,清朝政府还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外商在中国内地投资和生产。
3. 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向国外推广出口商品,并采取政策吸引外商到中国投资,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了“国货运动”,鼓励国人购买国货,提高中国自主经济的实力。
同时,民国政府还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兴业,但也出现了外资垄断等问题,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贸易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总体方向是走向开放,先后实施引进外资、开放沿海、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政策。
198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为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逐步实行市场化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1992年,中国提出了建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开放战略。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对外贸易政策因时代背景和国情而有所不同,但均是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目标。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关于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一些重点内容:
1. 开放政策: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主动参与全球贸易体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推动建立自由、开放、公平、有序的国际经贸规则。
2. 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积极推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实施,如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巴拿马自由贸易协定等。
3. 外贸政策的稳定性:中国致力于维护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外商提供长期稳定的营商环境。
4. 出口导向型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重点支持出口,通过积极推动出口,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和调整。
5. 外商投资政策:中国鼓励外商投资,提供投资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
6. 贸易促进政策:中国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展览会、派遣商务团访问外国市场、组织境外参观团来华考察,推动贸易往来。
7. 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多边
贸易谈判和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总体来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开放为基调,鼓励外贸和外资,促进贸易平衡,加强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参与和声誉,并推动贸易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政策

第二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二节 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外贸政策 5、进口的成效
出口导向型战略的主要缺陷: 以出口导向的经济使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运行 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对美国和日本等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产 生了严重的依赖性。 对发达的进口国产生巨大的贸易顺差引起贸易不平衡的摩擦。 大量出口使贸易条件恶化。
第二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二节 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外贸政策
3、出口导向政策评价
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行与实施,对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 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有利影响: 首先,它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飞创造了条件, 并加速了这一重要经济发展阶段的进程 其次,通过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 经济运行被纳入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循环体系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它们 的国际经济地位和国际竞争能力 第三,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第四,扩大了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规模
第二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三节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一 、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迅速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迅速。经过20 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据WTO公布的统计 数据表明,到2001年底,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 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上升到第6位,用外贸总额与GDP比例衡量的中 国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40%。 同时,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也成绩斐然。到2002年底,中国累计 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达到4480亿美元。近年来,中国 一直是亚太地区以及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 2001年,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接受外国直接投资额排列,中国排在 第6位,仅次于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此外, 从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量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净外资吸引国 ,2001年外资净流入量高达451亿美元。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中国政府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所制定的政策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一直秉持着开放、平等、互利和多样化的原则,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扩大开放格局,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体系。
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重要成员,并积极参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
中国秉持着平等对话、协商一致和互利共赢的原则,与各国就贸易争端问题进行磋商和谈判,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大力拓展对外市场。
中国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和双边投资协定(BIT)等,推动自由贸易,降低贸易壁垒,扩大对外开放。
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拓展对外贸易市场。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注重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加强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确保贸易安全和顺畅。
中国还积极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协议,加强环境保护合作,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为对外贸易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具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鼓励企业国际化发展。
中国政府支持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和合作的方式,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合作。
中国政府提供税收、金融和政策支持,促进企业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和开展海外合作项目。
同时,中国政府还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市场竞争,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推动贫困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
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提供技术援助和投资支持,开展务实合作项目,帮助这些国家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中国还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构建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经济合作大格局,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共赢。
总之,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开放、平等、互利和多样化的,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体系,拓展对外市场,注重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国际化发展,推动贫困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与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
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
一、建国后改革开放之前的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1949-1978年)1949年9月通过的政协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
同时,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禁运政策,使得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选择了在资金短缺的经济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使对外贸易成为调剂余缺的手段,对外贸易政策的目标就是换取进口必要机器设备所必须的外汇,基本上忽略了对外贸易的效率原则。
在这个阶段,中国执行的是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
具体而言,在对外贸易体制上建立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独家经营、政企合一”的形式,完全由政府来取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在政府的对外贸易管理手段上,基本以行政计划为主,主要靠计划和数量限制来直接干预进出口,不参与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很少进行双边经济贸易合作(除了早期与苏东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同时对外贸易的目的主要是创汇,为满足必须的进口对外汇的需求,而采取人民币币值高估以及外汇管制的汇率政策(从中国对外贸易的数据来分析,人民币币值高估实际上鼓励了进口,抑制了出口,导致建国后20年中出现进口赢利,出口亏损的局面)。
在对外贸易战略方面,中国此时基本上采取的是“进口替代”战略。
在1960年之前选择的进口替代行业基本上是重工业,这与中国当时的工业化战略是相辅相成的,随后才开始有计划地引进部分基础工业。
但是,与拉美国家的经历相同,完全的进口替代政策也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日益恶化,外汇收不抵支;引进的技术和设备消化吸收不良;企业缺乏发展的动力,即使是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一段时间后,又成为落后。
对外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对外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大,对外贸易日益成为中国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背景下,对外贸易政策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外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对外贸易政策的概述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个国家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关税政策、外汇政策、贸易促进政策、保护主义政策等等。
这些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
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1978年开始,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逐步放开对外贸易的限制,取消对外贸易关系的管制,推出了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包括关税优惠政策、出口退税政策、外贸补贴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积极扩大了对外贸易规模和占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二部分:对外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1.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政策的一个明显的作用是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通过降低关税、扩大贸易领域、推出出口退税等政策,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商进入中国市场,提高对外贸易的活跃度。
这一点在中国的外贸发展中尤为明显。
近年来,在中国推行对外贸易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重要的贸易大国。
2.提高了出口竞争力对外贸易政策的另一个积极影响是提高了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出口退税、外贸金融支持等政策,使中国的出口产品价格更具有竞争力。
这些政策通过优惠待遇、税收减免等方式,减轻了出口企业的负担,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这项政策的影响使中国的出口量大幅增加,出口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为经济增长的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
3.拉动了国内消费和生产对外贸易政策还能够拉动国内的消费和生产,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加速出口导致了国外对中国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进而拉动了国内生产。
另一方面,外贸企业的扩张和发展、以及出口产品价格的下降,使得不少国内消费者能够更好的享受到进口商品的价格优势,让消费变得更加便宜和可承担。
中国对外贸易概述

中国对外贸易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对外贸易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不断增长,贸易伙伴也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只有几十亿美元,而到了2019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已经达到了4.6万亿美元。
这个成就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吸引了大量外资,并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在全球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的贸易伙伴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几个邻国发展到现在的全球范围。
中国与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区的国家都有大量的贸易往来。
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的贸易额都在数千亿美元以上。
这些贸易伙伴对中国的贸易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中国也积极推动自贸区建设,签订了一系列的自由贸易协定,加强了与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关系。
中国的贸易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过去,中国的对外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纺织品、服装、玩具等,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但利润空间有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中国的贸易结构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创新型产品转变。
高技术产品、机电设备、汽车等出口增加,加工贸易逐渐减少,自主品牌的国际化进程在加快。
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品牌价值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然而,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中国的对外贸易存在着一体化程度较低、产品结构较单一、贸易规模过大等问题。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形势不确定性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等,都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形势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积极推进贸易多元化,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拓展贸易伙伴,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的依赖性。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推动自由贸易,捍卫多边贸易体制,维护自身和世界的贸易利益。
第七章 对外贸易政策

第七章对外贸易政策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目的与构成(一)贸易政策的定义: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按时期内对进出口进行打点的原那么、方针和办法手段的总称。
包罗以下几个因素:1.政策主体:即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是指各国当局。
2.政策客体:贸易政策尺度、指导、调整的贸易活动和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机构和个人。
4.政策内容:贸易政策涵盖的方面和内容5.政策手段:实施政策内容时所采用的对外贸易打点办法。
(二)目的1.市场目标:庇护本国的市场;扩大本国产物的出口市场;2.财产目标:庇护国内财产的开展,促进本国财产布局的改善;3资金目标:外贸活动应有助于为本国经济建设堆集成本或资金;4.整体目标:维护本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和利益。
5.其他目的(三)贸易政策的构成1.总贸易政策:它是一国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
比方中国1949-1978年之间实施的是国家管制的内向型的庇护贸易政策;1978中国提出鼎新开放,其贸易政策:开放型的适度的庇护贸易政策;比方20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后有提出科技立国等2.商品和效劳贸易政策:按照总贸易政策、国内经济布局与市场供求状况针对不同商品和效劳别离制定政策。
3.国别、地域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国别政策是按照对外贸易总政策,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制定的国别和地域政策。
如过去西方国家制定的限制或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与军事有关的科技产物就是这种国别政策的表达。
我国过去首先开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尤其是我们已经成功入世,我国的对外贸易国别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方国外对中国的兵器出口的限制等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底子类型国际贸易开展的历史就是自由贸易与庇护贸易政策交替开展与变化的历史,这两种政策既彼此对立又彼此依存和彼此转化。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自由贸易程度与庇护贸易程度也有所不同,纯粹的自由贸易和庇护贸易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是不存在的。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和措施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和措施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政策概述1. 中国贸易发展的背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进出口贸易政策和措施是指国家在贸易领域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贸易平衡、增加出口、控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
2. 政府主导的贸易体制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和措施主要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等部门共同制定和执行。
政府主导的贸易体制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推动贸易发展。
二、出口政策和措施1. 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是指政府对出口企业支付一定比例的税款,以鼓励出口和提升竞争力。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根据不同商品和行业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退税率。
(1)优化退税比例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力,我国不断调整出口退税比例,以适应出口企业的需求。
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进一步提高了退税比例,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
(2)简化退税流程为了方便企业享受退税政策,我国简化了退税申请和审批流程,缩短了退税时间。
采取电子化申报和核验方式,提高了退税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出口信用保险和担保出口信用保险和担保是指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给出口企业的保险和担保服务,以解决出口企业面临的贸易风险,并为出口融资提供支持。
(1)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保障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交付款项和风险对付。
政府对出口信用保险给予了一定的补贴,降低了企业的贸易风险。
(2)银行担保中国进出口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为出口企业提供各类担保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采取信用证、托收、保函等方式,提供融资、担保和结算服务,支持出口企业拓展市场和投标参与。
3. 出口加工贸易政策出口加工贸易是指我国企业采用加工贸易方式进行生产加工,将成品出口,并根据加工内容和金额,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1)加工贸易减免税我国对于加工贸易产品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税,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述

➢1988年海南建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经 济特区对外开放
➢1990年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 实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 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 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 福州、广东、湛江、北海等14个 沿海港口城市。
(二)没收官僚资本 (三)建立国营对外贸易企业 (四)改造私营进出口业
二、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十年动乱”与拨乱反正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50—1952年)
发展背景
➢国内环境—物质基础十分薄弱 ➢国际环境—对我国采取封锁禁运政策
➢开放陆地边境市、镇 ➢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 ➢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对外对内开放
1.开放陆地边境市、镇
1992年3月决定开放珲春、绥 芬河、黑河、满洲里、二连浩特、 伊宁、塔城、博乐、瑞丽、畹町、 河口、凭祥、东兴共十三个陆地边 境市、镇。
2.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
1992年6—7月决定以上海浦东为龙头, 开放重庆、岳阳、武汉、九江、芜湖五个 沿长江港口城市;
(三)“二五”计划和国民经 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
发展背景 国内环境: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国际环境:遭遇中苏关系恶化
1.贸易规模
➢中国对外贸易经过了反复与波折 ➢进出口贸易总额1959年为43.8亿美
元,1962年降为26.63亿美元, 1965年恢复到42.5亿美元
➢ 内地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四个层次。
➢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就是从经济特 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 地逐步推进,把沿海的发展和内地的开发 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 东部、中部、西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由 沿海带动整个内地的发展,促进全国经济 的振兴。
对外经济政策

【实例链接】 比尔·克林顿为什么禁止进口墨西哥西红柿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1993年签署了北美自由贸
易协定(NAFTA),但是1996年克林顿政府却限制墨 西哥西红柿出口到美国。美国西红柿质次价高,墨西哥 西红柿质高价低。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美国让墨西哥 西红柿进入都是有利的。但是,为什么克林顿政府做出 限制价廉物美的墨西哥西红柿进入美国市场?
7
三、对外投资政策
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资本输出比资本输入更为重 要,资本输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通过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和其他政治、经济、甚至军事 手段,为私人对外投资开辟道路; ➢ 利用纳税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私人的对外投资; ➢ 对私人对外投资实行担保和保险,以减少私人对外投资 的风险; ➢ 制定保护海外私人投资利益的法律; ➢ 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对私人对外投资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西方经济学
对外经济政策
一、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不外乎两类,即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 贸易政策。从全球和长期来看,自由贸易有利于实现世 界范围内的资源最优配置,从而达到全世界经济福利最 大化。但是实际上,全世界的经济福利最大化并不一定 意味着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本身经济福 利的最大化。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敲 开了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大门的同时,本国却都采取了 保护贸易政策。际经济关系的协调
(一)国际经济关系的类型
✓ (1)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利益集团); ✓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南北关系); ✓ (3)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南南关系、不同的利益集
团)。
9
(二)国际经济关系协调的主要途径 ✓ 1.建立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以协调各国经济关系 ✓ 2.建立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协调本地区的经济关系 ✓ 3.各国各集团之间进行双边或多边谈判,各方做出相互让
对外贸易的概念和政策

对外贸易的概念和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对外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随着中国不断开放市场,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对外贸易,本文将介绍对外贸易的概念和政策。
一、对外贸易的概念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口货物或服务,同时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输入货物或服务的经济活动。
对外贸易是一种基于国际分工的贸易方式,它能够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和全球物流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的规模和速度都在加快,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二、对外贸易政策为了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各国政府采取了多样化的对外贸易政策。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对外贸易政策。
1. 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是国家为支持出口企业发展而采取的政策。
通过对出口货物或服务的增值税、消费税等各项税收逐步返还,实现对出口企业的资金支持,帮助其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2. 进出口配额管理进出口配额管理是国家为了保障本国产业和市场稳定而采取的政策。
通过对进出口产品的数量、品种、价格等方面实行配额管理,达到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和市场的稳定。
3. 关税及关税配额关税是指进口或出口物品应缴纳的税额,是每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关税配额则是国家为保障本国市场而设定的进口限额,以避免外国产品过多地进入本国市场,对本国产业的稳定产生威胁。
4.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多个国家为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而互相开放市场的贸易区域。
在自由贸易区内,各国可以减少或取消关税、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同时各国可以把关注点放在资源优化、产业升级等具有协同效应的领域中。
5.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国家在对外贸易中采取保护措施的政策,以保护在国内市场上的产业。
这种政策主要体现在对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设置贸易壁垒、对本国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等方面。
三、结语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全球化、带动国际市场以及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一)对外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1.对国际贸易秩序的影响。发达国家的贸易
政策逐渐向规范化、法律化发展,同时贸易政 策也有国际化倾向。这种致力于共同约束的体 制,是国际贸易秩序化的重要保障。 • 2.对国际贸易规模的影响。保护主义盛行势 必抑制国际贸易的发展,而自由化贸易的政策 则必然推动整个世界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 减税协议以及非关税壁垒的削弱,有助于贸易 增长,而“贸易战”则会限制各国的贸易量。 • 3.对国际贸易流向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会 对一国的贸易流向产生直接的影响。特点是区 域经济、贸易集团的贸易政策一体化,对于国 际贸易流向的影响是很显著的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 • 1.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 • 2.国家广泛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
进出口和管理进口。 • 3.国家政府出面参与各种国际贸易、
关税等国际机构与组织,进行国际 贸易、关税的协调与谈判。
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所谓财富,完全由金 银货币来衡量,通过对外贸易可从国外获得金 银货币,因此鼓励商品出口,限制商品进口, 以增加货币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根据晚 期重商主义理论制定的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在金银货币上,允许输出,但要从事海外贸易; 在对外贸易上,增加出口,扩大贸易顺差;在 对外收支上,不必对每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都保 持顺差,只要使本国在一定时期内总的对外贸 易保持顺差即可。晚期重商主义政策的实行, 在生产上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增加了手 工业制品的出口,扩大了贸易顺差,为商业资 产阶级积累了更多的货币资本。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 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大力发展对 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积极引进 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 改造的适用先进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 资;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发展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 作,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 内地开放.
• 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 技术是对外开放政策最主要的内容.
• (二)对外贸易政策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 1.对外贸易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平衡的
重要工具。 • 2.贸易政策是调节一国以国际收支为主
要内容的外部经济平衡的主要手段。 • 3.贸易政策是实现经济目制定 • 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修改是
由国家立法机构进行的。最高立法 机关在制定和修改对外贸易政策及 有关规章制度前,要征询各个经济 集团的意见。最高立法机关所颁布 的对外贸易各项政策,既包括一国 较长时期内对外贸易政策的总方针 和基本原则,又规定某些重要措施 以及给予行政机构和特定权限。
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 李斯特提出的保护政策,不是保护所有 工业,而是保护幼稚工业,选择保持的 对象是:(1)刚刚开始发展并有发展前 途的幼稚工业,经过一段保护时间,到 成熟阶段就不再保护,保护时间以30年 为最高期限;或者在保护期内,被保护 的幼稚工业还扶植不起来,就停止给予 保护。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基本含义: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指在坚持社会主
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在独立自主,平 等互利的前提下,根据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利用国际分 工的好处,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 来,加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 合作,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案例新闻
• 2001年4月23日,日本政府以进口激增对 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为由,对包括鲜 香菇在内的三种主要来自中国的农产品 启动临时保障措施,实施关税配额管理, 对超过限量的进口,香菇高额关税达 266%。6月22日,中国政府宣布对日本汽 车等相关进口产品实施100%特别关税。
对外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第一,对外贸易总政策。它是一国从整个国民 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该 政策是对外贸易发展的总原则。
• 第二,进出口商品政策。它是根据对外贸易总 政策、生产发展状况、国内市场状况等而制定 的商品进出口的原则和规定。
• 第三,对外贸易国别政策。它是根据对外贸易 总政策、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的需要而对不同 的国家或地区制定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 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对外 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 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 策,是各国总的经济政策的组成 部分,是为各国经济基础和对外 政策服务的。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 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一般由以下基本内容构 成:
案例新闻
• 中国明年将依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中国— 智利自由贸易区协定、《亚太贸易协定》、中国—巴 基斯坦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安排,对原产于东盟 十国、智利、韩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巴 基斯坦等国家的部分进口商品实行比最惠国税率更低 的协定税率。 同时还将继续对原产于柬埔寨、缅甸、老挝、孟加拉 国、也门、马尔代夫、萨摩亚、瓦努阿图、阿富汗及 非洲部分国家等30多个不发达国家的部分商品实行 特惠税率。
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 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 • 1.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形成相互有
利的国际分工。
• 2.自由贸易有利于增加国民财富。 • 3.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
进资本积累。
• 4.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 争,提高经济效益。
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 保护贸易理论和政策:李斯特保护贸易 理论的核心是生产力论,认为发展本国 生产力是根本的,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 的目的是发展本国生产力。他指出,为 自由贸易政策服务的“比较成本说”不 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李斯特把国民 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原始未开 化阶段、畜牧业阶段、农业阶段、农工 业阶段、农工商阶段。他认为各国经济 所处的阶段不同,采取的贸易政策也应 不同。德国和美国处于农工业阶段,因 此,德国应实行保护贸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