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作品有《白氏长庆集》。

(2)创作背景:这首观赏西湖风景的诗,是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钱塘湖,即今杭州西湖,因地处秦代钱唐县(唐代以“唐”为国号,因加“土”为钱塘)而得名。春行,春天绕湖而行,观赏风景。诗中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活动方案:

导入语:夏日炎炎,骄阳似火。这不禁让我怀念起春天的温暖。春游踏青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白居易之笔去漫游钱塘湖,也就是西湖,去领略一下西湖美丽的春色之景。听诗歌朗读录音,听准字音、节奏、停顿,并模仿朗读。

过渡:小组自选方式操练朗读。

活动一、读一读

准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活动步骤:小组自选方式朗读→班级展示、交流)

过渡:“读书是种幸福”,在聆听你们的朗读过程中,我仿佛已经置身于西湖边,饱览春色美景。文中作者以“行”为线索,在游湖过程中,究竟看到了西湖哪些美景呢?再读诗歌,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想一想

(活动步骤:自主思考→小组交流→推荐代表展示)

思考:1.诗人是按怎样的线路春游钱塘湖的?

2、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从所写景物来看,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

什么时节的景色?(结合答案板书设计春景图)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课文哪句诗中直接表现出来?

过渡:苏轼曾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我们用我们自己美丽的画笔也来描绘这多姿多彩的西湖的春天吧

活动三、说一说

用你最丰富的语言来描写这首诗歌内容。

(活动步骤:自主展示→班级交流)

反馈练习:1.准确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2. 请以“我眼中的春”为话题,写200字的小作文。

附:教学反思

1.从“听《钱塘湖春行》”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其实,这个“听”字,不仅仅是听觉方面的活动,而且是心灵感官的互动。这个“听”是回忆的过程,是叙述的过程,是想像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是一个“想诗”的过程。

2.“说”画面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内容、体会其中的情趣的过程。本课中我借创设问题情境来撞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心中迸发出一个个火花,引人入胜,耐人深思。在处理本课教材中,我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中提倡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关系。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这样互动的局面,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文体地位,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见解或教参的解读强加到学生身上,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在这堂课中,我只有设计两三个大的问题,当问题的设计是贴近学生的,让他们每个人有话可说,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化,还提倡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

3.在这堂课中,我.提倡的是返朴归真的阅读文本,从头至尾我没有将个人的阅读体验强加到教学中,生怕这些会左右了学生的思考与体验,于是才有了想象思维的存在。这正是课标中所提倡的阅读是一个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而没有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解读,真正体现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