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特征

合集下载

探究融化和凝固的特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

探究融化和凝固的特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

C.冰、塑料
D.铁、铜
巩固练习
2、海波的熔点时4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温度为48℃时海波一定是固态 B、温度为48℃时海波一定是液态 C、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D、海波的凝固点不是48℃
巩固练习
3、在寒冷的冬天,人们为了让道路上积雪熔化,经 常往积雪上撒盐,这样做是为( B ) A、提高雪的熔点 B、降低雪的熔点 C、盐会放出热量 D、盐会吸收热量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
t温/℃ D
B
C
A
t/min
海波的熔化图像
t温/℃
石蜡的熔化图像
晶体和非晶体
1、像海波那样,熔化或凝固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固体叫做晶体。 2、像石蜡那样,熔化或凝固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信息浏览
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D )
A.橡胶、玻璃
B.铝、石蜡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2、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了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并能解析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 现象。
知识回顾
汽化
(水) (水蒸气)
液化
熔化和凝固
冰熔化成水
把物质由固态变为波开始熔化的温度是 48℃;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 ,温度保持不变;海波全部熔化为液 体时,继续加热,温度上升。
二、探究石蜡熔化的特点
1、实验器材:
铁架台、水、石棉网、烧杯 、酒精灯、石蜡、试管、温 度计、玻璃棒等
探究熔化的特点
2、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石蜡完全熔化后, 再观察几分钟
数据分析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3物态变化实验(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3物态变化实验(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3 物态变化实验(解析版)类型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技巧】1.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为自下而上。

2.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是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高。

3.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固体颗粒受热均匀4.温度计放置时玻璃泡完全浸没且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5.根据实验数据或图像分析得出结论:晶体熔化持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持续吸热,温度上升。

6.判断是不是晶体及其熔点:图像中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则为晶体,对应的温度即为熔点。

7.用固体小颗粒是为了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并受热均匀。

8.烧杯口出现"白气”是水蒸气液化。

【专项训练】1.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甲所示的图象。

(1)实验时,组装器材要________(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不直接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而是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min,此过程中海波处于________态,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填“吸”或“放”)热。

(3)图甲中,海波在E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均填“固”或“液”)态。

(4)由该图象知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

【答案】(1)从下到上使海波受热均匀(2)BC3固液共存吸(3)液固(4)相同【解析】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到海波中,试管不能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试管壁和试管底,所以要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与凝固的特点》导学案(含答案)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与凝固的特点》导学案(含答案)

4.3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特点一、情景引入上物理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请同学们认真体会对联的意思,水结冰时冰的温度真的没有下降?冰化水时水温不会升高吗?你信吗?让我们来实验探究吧。

二、教材研究问题1——冰熔化时有什么特点?参照课本图4-27,把装有一些小冰块的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慢慢的给小冰块加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和冰的状态的变化。

结果表明: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 ℃;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 ;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 。

问题2——水的凝固时温度会变吗? 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水的温度,并观察水会不会结冰?水结冰是什么过程,想想水要结成冰要达到什么条件?结果表明:水放入冷冻室后,温度渐渐 ;到达 ℃时开始结冰;结冰过程中温度保持 ;当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温度 。

三、典例分析如图4.3.1为某物质受热熔化的曲线,这种物质是 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为 ℃,计时初温为 ℃,熔化过程一共用了 min ,AB 段物质处于 态,BC 段处于 态,CD 段处于 态。

解析:我们从冰熔化中知道: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

答案:晶体;40;10;8;固;固液共存;液。

四、达标训练1、无线电维修人员,经常用电烙铁对断开的电路用焊锡进行焊接,在焊接过程中,焊锡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锡的熔化过程需要 热;凝固过程需要 热。

2、小明在做一种物质凝固的实验时,数据记录如下表: (1)据实验数据在如图4.3.3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该物体凝固过程不断放热,温度 ,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

(3)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时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B 、“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4、甲、乙两盆水中都有冰块,甲在太阳下,乙在房间内,一会儿后两盆水中都有未熔化的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盆中的水温比乙盆中高B、两盆水温相同C、乙盆中的水温比甲盆中高D、无法确定5、保温瓶内,有一定量0℃的水,现向瓶内放一小块—2℃的冰后,盖好瓶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B、有少量的水结成冰C、冰和水数量都不变D、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6、如图4.3.4所示表示某固体熔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只吸热,不升温B、BC段只吸热,不升温C、CD段只升温,不吸热D、BC段不升温也不吸热7、如图4.3.5所示,一烧杯中有大量冰块,试管中也有冰块,现把试管放在烧杯中,不接触烧杯底,用火给烧杯中冰块缓慢加热,烧杯中冰块熔化了一半后,则试管中的冰块()A、不会熔化B、全部熔化C、一半熔化D、一小半熔化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0℃,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熔点:酒精-117℃,水银-39℃,煤油-30℃)()A、体温计B、煤油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9、我国民间有句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北方的冬天,人们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 水,这是为什么?
凝固放热
物质熔化和 凝固有什么 特点呢
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在海波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读数。 2、用酒精灯加热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同时 注意观察试管中海波的状态变化,直至海波全部熔化后 再观察2min为止。 3、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仿照研究水的沸腾那 样画出冰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259
-218 -210 -117
海波
萘 锡 铅
48
80 232 327

灰铸铁 钢 铁
1083
1100~1300 1300~1400 1525
-39

420

1769
冰 铯
0 28
铝 金
660 1064

3410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图像
温度/°C
海波
D
液态
温度/°C 凝固过程
松香
熔化过程
C B 熔点 凝固点 固态 A (固液共存)
时间/min 温度/℃

分析和论证: 1、松香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2、没有固液共存状态(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海波和松香熔化特点的比较
温 度 /℃ 温 度 /℃
D
B
A
C
时间 /min 时 间 /min
相同点: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 ☆硫代硫酸钠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 存状态(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松香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液共存状 态(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时间/min 温度/℃

分析和论证:
海波开始熔化的温度是 47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下图所示是-10℃的冰块受热后,冰块在溶 解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开始加热的最初5分钟内冰块是 固 态。 (2)5—15分钟内冰块逐渐 熔化 ,是 固态 与 液态 共存。 (3)到20分钟时,冰全部变成 5 ℃的水了.

4、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
度 ℃
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
变稠
变稀
0
时间t/
min
海波凝固过程
活动1实验中当海波晶粒全部熔化为液体后, 让它慢慢冷却,每隔一分钟记下海波的温度,
画出海波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温度t/ ℃
D
C
B
凝固点48℃
A
0
时间t/min
石蜡凝固过程
活动2实验中当石蜡全部熔化为蜡水时,把实验装 置中的烧杯和酒精灯移去,仔细观察可见,试管中 的石蜡会慢慢地从液态变固态画出石蜡凝固过程温
固态氦
熔点
0 -39 -117 -210 -259 -272
从表格中你可以获得哪些知识?
熔化、凝固的应用
• 熔化吸热降温的应用:
冷冻食品保鲜
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
将固体工业原料制成生活、生产所需成品:
把塑料颗粒做成塑料盆
把原料二氧化硅颗粒作成玻璃板
练习:
1、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快,甲盆的冰快多些,
熔点相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 程中则要放热。
几种常见晶体
几种常见非晶体
几种晶体的熔点 ℃
物质
金刚石
熔点
3550
物质

熔点
1064
物质


3410

962 固态水银
纯铁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沪粤版2017)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沪粤版2017)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下变成液态玻璃。 4.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一起升高; D、冰在熔化成水时,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5、物体在吸收热后,它的温度将 A.一定上升 B.一定不变 C.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不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0
70
60
50 40 t/min 15 t/min 15 20 25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①石蜡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液共存状态(没有固定 的熔化温度),是个逐渐软化的过程; ②石蜡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液共存状态(没有固定 的凝固温度),是个逐渐硬化的过程。
海波、石蜡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比较
固态
固液共存 t/℃ 吸热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
液态
仿照实验“探 55 究水沸腾时温度变 化的特点”,以时 熔点 间为横轴,温度为 50 纵轴,根据记录的 数据作出海波熔化 45 时的图像。
吸热升温 (液态)
吸热升温 (固态) t/min 1 2 3 4 5 6 7
在液态海波的基础上, 让它慢慢冷却,每隔0.5min 记下海波的温度,画出海波 凝固时的图像。
一、
汽化(吸热) 液态 固态 气态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非晶体
(吸热) 熔化 晶体
二、晶体熔化(或凝固)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熔点(或凝固点); ②继续吸热(或放热)。 三、晶体熔化(或凝固)的特点: 熔化(或凝固)时吸热(或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四、非晶体熔化(或凝固)的特点: 熔化(或凝固)时,吸热(或放热)温度不断上升(或 降低),没有固液共存状态,是个逐渐软化(或逐渐硬化) 的过程。

探究海波和烛蜡的熔化试验

探究海波和烛蜡的熔化试验
将塑料颗粒熔化后,注入钢模中,冷却后便 凝固成塑料盆。
初 中 物 理
八 上
初 中 物 理
八 上
3.利用熔点或凝固点。
(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 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 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2)以下是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金属的熔点。
48 48 48 48 48 上部为液体 下部为固体
12 13 14
48.5 49 50 液体
(有残留)
初 中 物 理
八 上
对照表格中的数据做出的海波熔化时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初 中 物 理
八 上
(实验小结)海波熔化时的特点 1.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 2.温度特点:熔化时温度不变。
初 中 物 理
0
1
2 34
5
6
温度
/ ℃ 43 44 45 46 47 47.8
48
状态
固态
明显出 现液体
初 中 物 理
八 上
参考数据:初始水温为50℃,环境温度为 27℃时所测得的海波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数据(时 间单位为min;温度单位为℃,整个试验过程耗 时约17min)
时间 /min 温度 /℃
状态
7 8 9 10 11
初 中 物 理
八 上
步骤三:
在烧杯中倒入50℃左右的水,按照如 图所示的方式组装好器材,(水面应该超过 海波所在面)。图中的另一温度计的作用是 测量水的温度。
初 中 物 理
八 上
步骤四:
用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轻轻转动试管塞, 搅拌海波。待管内温度计的示数达到43℃左右开 始记录。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 海波完全熔化再读3~4组数据。将读数填入表格 中。(实验中控制水的温度在“50℃~55℃”)

研究海波的熔化和凝固

研究海波的熔化和凝固

研究海波的熔化和凝固研究海波的熔化和凝固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认识、理解晶体在熔解和凝固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的特性。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4.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二)教具学生分组实验,二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一支、海波、直径25cm试管一支、开水、火柴/打火机、500ml烧杯一只。

(三)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师: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生: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师: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生: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师: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师: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知识介绍:海波(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是一种熔点为480C的无机盐晶体,由于海波的熔点随含水量略有变化,为了使熔点随含水量略有变化,为了使熔点和凝固点重合较好,最好使用受潮的海波。

实验结果表明,用海波代替萘做晶体熔解和凝固实验有如下优点:1、海波的熔点较低,加热容易,节省了完成实验的时间。

2、实验过程中没有刺激性气味。

3、实验和清洗都方便,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4、节省了实验经费的开支,因为凝固后的海波稍一加热,很容易倒出,可供下次实验再用。

实验步骤:(1)用海波25克装在大号试管里,在试管内一侧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应尽量靠近试管壁但不与试管接触。

(2)用一只烧杯装入温度约400C的热水400cc。

(3)将上述部件照图1-1组装在铁支架上,再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海波的熔化过程

观察海波的熔化过程

47℃
继 续 ,加 底热 部, 少此 量时 海海 波波 变的 为温 液度 态约 为
48℃
继 续 ,加 海热 波, 变此 为时 固海 液波 共的 存温 态度 约 为
49℃
继 续 ,加 海热 波, 变此 为时 固海 液波 共的 存温 态度 约 为
49℃
继 续 ,加 海热 波, 仍此 为时 固海 液波 共的 存温 态度 仍 为
实验探究
时间/min 温度/℃ 0 40
数据记录表格
1 43 2 46 3 48 4 49 5 49 6 49 7 53 8 55
海波状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数据处理
海波的熔化图像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 据,作出温度-时间 图像,图像法是物 理学中常用的重要 研究方法。
再见!
观察海波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江苏高邮市城北中学 新疆新源县第六中学
沈进
2017年9月
海 波 晶 体 颗 粒
1. 在 小 试 管 中 装 入 适 量 海 波 粉 末
末 中将 并温 固度 定计 和 搅 拌 器 插 入 海 波 粉
2.
水 位在 高大 于烧 海杯 波中 表装 面入 适 量 的 温 水 ,
3.
此 时 小 试 管 中 的 海 波 温 度 约 为
40℃
半 分点 燃 记酒 录精 一灯 次开 温始 度加 热 , 并 每 隔
4.
上加 升热 ,时 海不 波断 的搅 状拌 态, 还海 是波 固的 态温 度 不 断
继 续 ,加 状热 态, 还此 是时 固海 态波 的 温 度 约 为
47℃
继 续 ,加 状热 态, 还此 是时 固海 态波 的 温 度 约 为

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数据

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数据

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数据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海波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以下是一个潜在的写作方向:海波(也可称为海冰)是极地地区冰层和冰山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于了解地球气候变化和极地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海波的熔化速度显著加快,导致了海平面上升和极地动植物栖息地的丧失。

因此,研究海波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以及相关的实验数据,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海冰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系统地研究海波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通过实验条件的设定和实验结果的观察,我们可以探索影响海波熔化和凝固的关键因素,如温度、盐度、压力等。

了解这些因素对海波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实验数据,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海波熔化和凝固的机理,并提供科学依据来应对全球变暖等环境挑战。

本文在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海波的熔化实验数据和凝固实验数据,以及相应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熔化实验和凝固实验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的详细描述。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熔化实验和凝固实验的结果,提出相关的结论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对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数据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对海波熔化和凝固过程的了解,为保护极地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提供科学支撑,为气候科学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可能的内容: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了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数据,结论部分总结了实验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结论。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旨在介绍文章的主题和研究的意义。

首先,文章会概述海波的特性以及研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的目的。

其次,将简要阐明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正文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包括了海波的熔化实验数据和凝固实验数据。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1课时)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1课时)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第1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2、知道海波、石蜡的熔化和凝固的变化规律及特点。

3、利用图像表示物理量的变化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导学重、难点】:“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教具】:铁架台、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海波、松香、温度计、蜡烛、冰棒、秒表【导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回答汽化、液化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2、回答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二、导学设问(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三、新课导学:(一)聚焦目标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列举生活中的现象例子,提问: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_____态变成_____态的现象。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_____态变成_____态的现象。

2、总结得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广东省汕尾市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与凝固的特点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广东省汕尾市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与凝固的特点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晶体处于固态的是 AB和FG 段 度
D

处于液态的是 CD和DE 段,
处于固液共存的是 BC和EF 段, 温度升高的是 AB和CD 段,
温度降低的是 DE和FG 段, 温度不变的是 BC和EF 段,
BC EF
吸热的是
AD
段,
放热的是
DG
段,
A
G
时间/分
第二十三页,共23页。
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240
(1)由图判断出___乙_ 图线是 220
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
B
熔的21化物0℃时质间(w是ùz_h_ì)_可分能钟是,_另3__一__图_线_ 200
。非晶体
180A 1 2
C
34 5

D乙
时间/分
67
(2)温度升高的是 AB、CD段,温度不变的是 段BC,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持续上升。
时间/mi
第八页,共23页。
3.固体分类: (1)晶体:有固定的_____(分子排列规则.)
例:冰,石盐、明矾、金属、萘……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____(分子排列不规则)
例:石蜡、松香、玻璃、沥青…… 4.熔点:晶体的________。 (1)找规律: (2)思考:
①铝锅可化锡,而不能化铁? ②灯丝(dēnɡ sī)用钨丝做?
第九页,共23页。
5.熔化条件:
(1)达到______ (2)继续______ (缺一不可)。
6.凝固图像: 水
① EF段:____态,____热,温______;
② FG段:____过程,放热,温______;
③ GH段: ____态,____热,温_______。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研究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研究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研究一、实验简述1、实验器材温度计(100℃)、烧杯(400~500ml)、试管、酒精灯、石棉网、支架、秒表、晶体(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等2、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水浴法”观察并测量海波在加热及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从而绘制出海波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并用曲线确定其熔点。

1左右。

(1)、在试管内放入温度计和海波,海波约占试管3(2)、在烧杯中倒入预先加热温度为40℃的热水,水量以能浸没试管中的海波为准。

(3)、按图1所示装置仪器,点燃酒精灯待海波的温度稳定上升43℃时开始记录,每隔20秒记录一次温度直至55℃为止。

(4)、将酒精灯盖灭撤去,使熔化的海波和烧杯中的水一起在空气中冷却,在降温的同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变化,读到40℃左右。

(5)、当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搅拌,尤其在其凝固过程中当看到有闪闪发光的海波晶体析出时更需不断搅拌直到海波全部凝固。

(6)、整理仪器用品,根据记录数据在方格坐标纸上绘图1 制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熔化和凝固的曲线,并从中确定海波的熔点。

3、实验数据(1)、熔化(2)、凝固(3)、硫代硫酸钠熔化和凝固曲线如图2所示图2二、实验现象分析1、熔化过程从硫代硫酸钠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在水浴加热过程中,晶体温度升高,晶体熔化过程继续加热但是晶体温度保持不变。

2、凝固过程从硫代硫酸钠凝固曲线可以看出,在冷却过程中,晶体温度降低,晶体凝固过程持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三、误差分析1、测量硫代硫酸钠熔点为48.1℃,其标准熔点为48℃。

原因分析如下:(1)、由于误差较小,可能是温度计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线平齐,导致读数不准。

(2)、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硫代硫酸钠样品中掺入了杂质,导致熔点升高。

2、凝固过程曲线,在冷却过程中,温度下降后却在第一个47℃时出现升温现象。

在过凝固点之后,曲线下降过快,原因是,在晶体凝固过程中没有搅拌充分,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没有插入晶体中而是暴露在空气中,因此测得的是空气的温度而不是晶体的温度。

海波凝固特性的研究

海波凝固特性的研究

海波凝固特性的研究晶体熔化和凝固的一般特性曲线,如图(一)3.50所示,这是大家都熟知的理想化的曲线,实验中是否都如此呢?如果不一样,就需要我们去发现问题和探索原因,本实验将教给我们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的方法。

取试管(直径15-20毫米),烧杯(300-400毫升),温度计(0-100℃),搅棒,海波(硫代硫酸钠),热水,冷水等备用。

实验时在烧杯里放3/4的热水(温度80℃左右),在试管内放入适量海波,插入温度计,再把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至海波熔化时记下熔化的温度t熔(约48℃左右)。

待完全熔化后,温度上升至54℃左右时,把试管从热水中取出,让其在空气中冷却,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至海波完全凝固,温度下降到40℃左右为止。

重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实验,在海波完全熔化后,撒入一些小颗粒状的海波晶体,或是粉笔灰之类的杂质,并不断搅拌冷却,仔细观察,比较各次实验的差别。

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在曲线上标出海波相应的状态。

实验后思考下列问题:1.在实验中,你发现了哪些你认为是值得研究的现象?2.在海波冷却过程中,初始液态降温的速率(反映在曲线的斜率上)与完全凝固后固态降温的速率有什么区别?原因有哪些?3.在海波从液态冷却至开始凝固的阶段,有什么“异常现象”,你认为原因可能是什么?4.海波凝固的温度与熔化的温度是否相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提示与答案】图(二)3.50为一次实验所描绘的图象,围绕这一图象,讨论如下几个问题:(1)液态的海波随着向外散热而不断冷却,冷却至熔点时(48℃),按一般的晶体特性,应当开始凝固,可它并不凝固,仍然维持液态,甚至冷却到20℃以下,还不凝固,当冷却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现温度突然上升,同时液体中开始出现晶体颗粒,并从这些颗粒心生长出新的晶体而使颗粒不断变大、扩展,在此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至完全凝固以后,温度才继续下降。

这种低于凝固点而不凝结的现象称为液体的过冷却现象。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课件 优质课件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课件 优质课件
3、图像(凝固放热)
晶体凝固图像
非晶体熔化图像
解释现象
把正在熔化 的冰拿到温度为 0℃的房间里,冰 能不能继续熔化?
冰不能继续熔化。因为冰是晶体,在熔化 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热量,正在熔化 的冰的温度是0度,而房间的温度也是0度,因 此正在熔化的冰吸收不到热量,所以不能继续 熔化。
练习:夏天用0℃的冰或质量相等的0℃
三、凝固: 凝固放热
1、分析海波的凝固曲线
(1)DE 段表示海波 是__液___态,放__出___热量 (选填“吸”或“放”), 温度_降__低_____。
(2)EF 段表示海波的物态是_固__液__共__存___, _放__出__热量,温度__不__变____。
(3)FG 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__固__态_,_放___热, 温度___降__低___。
石膏 水晶 金属
玻璃
蜂蜡
非晶体
橡胶
塑料
五、熔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3、图像(熔化吸热)
晶体熔化图像
非晶体熔化图像
六、凝固点
1、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 = 熔点。
2、晶体凝固条件: (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记、画P99)
6789
海波的温度 35 46 48 48 48 52 56 状态 (固态)(固液共存() 液态)
温度/℃ 海波熔化的图象
60
D
50
BC
40
30 A
时间/分
20 0 2 4 6 8 10
(4)海波与熔化曲线分析:
① AB 段曲线对应的一
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 状态?是否吸热?温度 怎样变化?

海波的熔化与凝固实验问题与分析

海波的熔化与凝固实验问题与分析

海波的熔化与凝固实验问题与分析马敏超(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浙江·杭州310018)摘要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发现海波的熔化与凝固实验成功率不高,很容易失败,要么进行了改进,要么干脆不做实验,事实上,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过程,完全不需要改进就能成功,关键在于一些细节的把握。

关键词海波熔化与凝固实验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1问题的提出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第五节《熔化与凝固》中为研究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安排了一个关于海波的熔化与凝固的实验。

教材上的实验药品和实验装置究竟存在什么问题?笔者通过实验进行反复研究后发现教材实验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并不需要改进。

这里将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建议整理如下:实验名称:海波的熔化与凝固实验器材:铁架台、试管、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天平。

药品:海波(五水硫代硫酸钠)。

2问题分析与建议2.1熔化过程持续时间短学生在利用教材所示的装置进行海波熔化实验时发现海波从固态到固液共存再到液态温度几乎一直在上升,熔化时间只有短短几十秒,而教材中要求当海波温度达到40℃以上之后每隔半分钟就记录一次温度,无法得出真正的海拔熔化特点。

原因1:海波变质海波的化学式为Na2S2O3·5H2O,常温常压下为白色晶体,易潮解,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分解生成二氧化硫与硫单质。

而学校实验室中的海波很有可能是上年没用完,第二年继续用,或将海波放在玻璃试剂瓶中,造成海波变质,影响实验效果。

建议:使用新鲜海波。

原因2:海波量太少由于缺乏该实验的相关经验,学生(包括部分老师)无法估测所加海波的量多少比较合适。

若所加海波量偏少,会导致海波吸热后在较短时间内熔化,则观察熔化时间自然变短。

建议:所加海波的量大约为试管总长度的1/4左右比较合适。

原因3:烧杯内水太少若进行水浴加热的烧杯中水量太少,在加热的过程中水温升高过快,从而海波较快吸热,加速熔化过程,导致海波熔化时间缩短。

建议:使用250ml规格的烧杯并加入200ml左右的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海波熔化与凝固过程特征”的实验创新
金华市第十五中学倪芳娟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不仅是这本科学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建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知识。

其中第5节“熔化与凝固”要学习固体的晶体与非晶体之分,晶体与非晶体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等等。

课本中晶体以海波为例,非晶体以松香为例,分别通过实验来探究它们熔化与凝固的特征,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引入科学知识。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发现,探究松香的熔化与凝固特征的实验容易成功,而探究海波的实验,用一般的实验室仪器来做,不容易成功,即使稍微实验现象好一点,但从直观性,可见性,可重复性上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可信度不高,不能强烈地刺激学生的眼球,也就不能强烈地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

要解决这个实验难题,要让实验取得不同凡响,耳目一新的现象和效果,就要借助高科技仪器和设备。

让高科技在我们的新课改教育教学实践中大放异彩。

常规实验仪器:铁架台、酒精灯、大烧杯,试管、温度计、水、铁圈、铁夹、石棉网、火柴等。

特殊实验仪器:温度传感器、数字采集器、计算机(带TriE iLab V8.0软件)
实验装置:如图1
说明:TriE iLab V8.0软件设有数据导入向导,可以将TriE Smart等具备存储功能的数据采集器上存储的数据导入并分析计算。

温度传感器具有检测速度快,自动将温度信息与数字信息进行转换,通过软件处理即刻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温度数值,温度变化曲线,极具直观性,可见性。

整个过程可以回放,具有可重复性,可探究性。

实验信息可以保存。

海波熔化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
海波熔化过程温度变化数据(部分):如图3
海波凝固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如图4
海波凝固过程温度变化数据(部分):如图5
如图1
如图2
如图3
如图4
实验现象说明:海波所表现的晶体熔化特征明显,开始是吸收热量温
度呈线性上升,固态,至48.3℃继续吸热呈线性稳定,固液并存,全
部熔化后温度再呈线性上升。

海波熔液冷却凝固的实验过程令人震
撼:移去酒精灯,倒掉大烧杯里的热水,让试管里的海波熔液冷却,降温很快,温度降到48℃以下,在43℃左右往海波熔液里放入几粒海波晶体,搅拌,奇迹发生了,在没有任何加热的情况下,温度瞬间上升到48.3℃,计算机屏幕上温度值一直保持48.3℃不变达11分钟之久,不断搅拌,海波熔液逐渐凝固结晶后温度开始下降。

实验感悟:借助高科技实验仪器完成了海波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探究,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直观性极强,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学生彻底信服,牢固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