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文化异同比较
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1.主食:东方饮食文化以米饭为主,如中国、日本、韩国等,而西方
饮食则主要以面包、面条、马铃薯等为主。
这主要是由于东方地区适合种
植水稻,而西方则更适合种植小麦和马铃薯。
2.蔬菜与肉类的比例:东方饮食文化中,蔬菜占有很大比重,如中国
的青菜、豆腐、海带等,而肉类则相对较少。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偏向于肉类,如牛肉、猪肉、鸡肉等,蔬菜则较少。
这与东方注重平衡饮食以及佛教、道教等推崇素食的信仰有关。
3.烹饪方法:东方烹饪注重火候掌握,讲究清蒸、煮、煎等烹饪方式
一般较为简单,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多地采用烤、炸、炖等复杂的烹饪方式,以及使用较多的调味品和香料,追求口感和味
道的多样性。
4.用餐方式:东方饮食文化中,人们习惯使用筷子进食,将各种菜肴
摆在一个共享的桌面上,大家一起用餐。
而西方则主要使用刀、叉、勺等
餐具,每个人有自己的盘子,食物则在盘子中摆放好,个人独自享受。
5.社交功能:东方饮食文化中,餐桌通常被视为团结亲情、友情的场所,亲朋好友一起分享食物,增进感情。
而在西方,用餐往往更侧重于个
人享受和品味,用餐通常被视作满足个人需求的过程。
6.餐食时间:东方人一天通常有三餐,早午晚各一,较为规律。
而在
西方,早餐较简单,午餐则较为重要,晚餐时间较晚,有时还有夜宵。
总体而言,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主食、肉菜比例、烹饪
方式、用餐方式、社交功能和餐食时间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各自地理、
历史和宗教文化的独特性。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饮食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在不断加深。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与相似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与相似饮食文化是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承,也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独特魅力。
在世界范围内,中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饮食文化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习惯、餐桌礼仪和食材搭配上。
1. 饮食习惯不同中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有着显著的差异,比如西方人习惯在早晨吃甜食或蛋糕,而中国人则大都喜欢早餐吃面食或米饭。
此外,西方人会吃生的生牛肉、生蚝甚至生鱼片等生冷食品,而中国人则讲究熟食。
在煮汤的时候,西方人往往是把所有食材在一起煮熟,而中国人则十分注重煮汤技法,用不同的火候、时间和食材搭配,以做出口感鲜美的汤品。
2. 餐桌礼仪不同除了习惯上的差异,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如用具的使用,中国人用筷子而不是西餐用具;餐桌上的言行举止,中国人不习惯说笑打闹,而西方人则不禁开玩笑、讲故事;倒酒的方式,中国人注重沟通,要想尊重客人,常常轻轻敲碗,以示请客人喝酒,而西方人则直接倒酒,往往直接与客人碰杯。
3. 食材搭配不同中西方食材的搭配也有着显著的不同,特别是对于各类肉类的搭配方法。
中方烹调部分会选择对荤素搭配,鱼肉则精选好鲜活的食材为宜以普及家宴,而在西方的传统烹饪中,肉类搭配往往重口味,讲究用豆酱等调料去除腥味。
在食材的选择上,中国人以天然的绿色蔬菜、鲜奶、豆腐、果汁等为主,西方人则以养分高,色香味美的葡萄、芒果、水果、蔬菜、果汁等为主。
二、饮食文化相似虽然中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在一些方面,它们又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似之处。
1. 对食物的追求与珍惜中西方人都有一种对食物的追求和珍惜之心。
中国菜在选料和烤制炒炖加以精致,而西方人则热衷于寻找新的口味和美食;中方以健康与营养为重,西方则更头重脚轻,食材挑选更注重从生活体验感出发;不过无论是中西方,都非常珍惜食材,尤其对于粮食与肉类的重视。
2. 文化交融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明显。
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
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西饮食文化因为地域和历史的不同,在烹饪方式、口味和习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食材、食品制作和饮食习惯等方面,探讨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
一、食材中西饮食文化在食材的选择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餐中以粮食类为主要食材,包括米、面、豆类等,这与中国是粮食大国的事实相关。
同时,中餐中蔬菜、水果、海鲜、肉类等也被广泛应用。
相比之下,西餐食材中以肉类、奶酪、面包、蔬菜等为主要食材。
西方人更加注重肉类和奶制品的摄入,这与西方国家的牧业经济和文化传统有关。
二、食品制作中西饮食文化在食品制作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烹饪方法和调味品的使用上。
中餐中常用的烹饪方式包括炒、煮、煎、炸等,通过火候和油盐酱醋等调味品的使用,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
西餐则常用烘烤、烤、烤箱烹饪等方法,同时也有蒸、煮等传统烹饪方式。
在调味方面,西餐中盐、胡椒、醋等调料是常用的。
此外,西方餐点中也常使用奶油、芝士、甜点等,以提高食品的口感和质感。
三、饮食习惯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也表现在饮食习惯方面。
中餐中,人们习惯用筷子进食,将主食、菜品、汤水分别盛在碗和交互口盆中,强调合理搭配。
西餐中则常用刀叉、勺子等工具,西式餐桌上则也有用来放餐巾、葡萄酒杯和餐具的厚重餐托等。
中餐讲究的是整体配合,例如常见的“四菜一汤”餐桌,将荤素搭配、咸淡平衡的理念得到了很好体现;而西餐中,人们通过分菜和调味品,以达到不同口味需求。
总体来说,中西饮食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但在当今世界化的背景下,两种文化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融合与交流。
在国际美食节日、全球化餐饮业等领域,中西饮食文化也为人们带来了新的观念和享受。
希望各种饮食文化在融合中得以发扬光大,人们也能够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交流文化、建立友谊。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一、食材选择与烹饪方式:西方饮食注重肉类和奶制品的摄入,尤其是牛肉、猪肉和鸡肉等。
西方餐桌上经常能看到烤肉、炸鸡和汉堡等快餐食品。
而中国饮食文化注重五谷杂粮和蔬果的摄入,以大米、小麦、豆类和蔬菜为主要食材。
中国菜肴烹饪方式丰富多样,如炒、炸、蒸、煮等,注重将食材的原汁原味保留下来。
二、餐桌礼仪与用餐方式:西方人用餐注重个体主义,一般用刀叉和盘子,用餐时主食独立摆放,每个人有自己的食物,注重个人私有权利。
而中国人用餐时通常采用共同进餐的方式,将主食放在共同的大碗里让所有人一起分享。
中国人传统上使用筷子,将食物夹到自己碗中,注重团体主义和集体意识。
三、饮食习惯与饮品选择:西方人饮食习惯午餐较重,晚餐较轻,一般不喜欢吃米饭,偏好吃面包等主食。
西方人饮食中常见的饮品有咖啡、红茶、果汁和饮料等。
而中国人则注重早餐的丰富,喜欢米饭和面食,晚餐一般较为丰盛。
中国人也喜欢喝茶,特别是绿茶,它有清热解毒、降脂减肥的作用。
四、礼仪与礼节:西方人在用餐时注重礼仪,如不用手抓取食物,避免发出声音等。
吃饭时西方人通常不谈论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
而中国人在用餐时注重家庭和睦,习惯一家人团聚共进餐,用餐时会有较多的交谈和互动。
五、餐饮文化氛围:西方人习惯在餐厅用餐,注重用餐环境和服务质量。
西方餐厅通常会附带音乐和装饰,让顾客有舒适的用餐体验。
而中国人则更喜欢在家中吃饭,有的家庭还会摆上几道精心准备的菜肴,表现主人的热情款待。
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食材选择、烹饪方式、用餐礼仪、饮品选择、礼仪与礼节以及餐饮文化氛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食物的看法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
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两大类别。
虽然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在食品选择、食用方式、餐桌礼仪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两种不同的食物文化。
一、食品选择在食品选择方面,中西方饮食文化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中国饮食注重的是五谷杂粮的搭配,如大米、小麦、玉米等。
同时,中国菜肴以蔬菜、豆类和鱼肉为主要食材,倡导食物的多样性和均衡饮食。
相比之下,西方饮食更加注重肉类和乳制品,其菜肴以牛肉、猪肉、家禽和奶酪等食材为主。
此外,西方饮食中也经常使用面包、面条、土豆等主食。
二、食用方式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食用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人习惯以碗和筷子作为主要餐具,注重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共享餐食。
传统的中式用餐方式是将几个菜盛在一起,大家围坐在餐桌旁,自由取用。
西方饮食文化则习惯使用刀叉,餐桌上摆放各种盘子和碟子,菜肴一道道上桌。
西方人通常会分开用餐,强调个人空间和私密性。
三、餐桌礼仪餐桌礼仪也是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的差异之一。
中国人在餐桌上注重十分庄重的礼仪,例如使用筷子时要避免戳取食物、不直接将筷子插入米饭中等等。
这些礼仪的内涵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而西方餐桌礼仪注重的是文雅、得体的用餐姿势,例如正确使用刀叉,不发出嘈杂的声音等。
此外,西方人在餐桌上也比较注重个人的用餐时间和速度。
四、烹饪方法中西方的烹饪方法也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菜以烩、炖、蒸、煎等方法为主,追求原汁原味,讲究食物的色香味。
而西方烹饪则较多使用烤、炸、炒等方式,注重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此外,西餐中还常常使用调料和酱料来提升食物的味道。
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食品选择、食用方式、餐桌礼仪以及烹饪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背景、历史和地理环境的不同。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差异正在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尝试融合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享受各种美食的多样性。
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美国人喜欢一日多餐,每餐适量;而中国人传统习惯一日三餐,每餐食量都较大!为了大家能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店铺就和大家分享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方式1.用餐工具的差异中国人用餐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用碗盛;而西方人则是用盘子盛食物,用刀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
2.就餐方式的差异在中国的宴席,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营造了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
虽然从卫生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中华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
西式饮宴上,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西方实行分餐,流行自助餐。
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各吃各的,互不相扰,且付钱也往往采取AA制,这种方式虽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但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西方人认为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这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自我的尊重。
无论哪种就餐方式都深受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深深地影响着本土文化。
中西方不同的饮食观念1.中国传统饮食主要特点中国饮食多以植物性食物、热食和熟食为主。
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
”说明国人把吃看得十分重,中国的饮食注重各种食物的搭配及食物的味道,讲究“色、香、味、型”,中国人常用“好吃”、“不好吃”评价一道菜,其实其内在意思就是指这道菜的味道好还是不好,重味这一特点正是中国饮食最主要的特点。
但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中国的饮食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2.西方饮食的特点相较于中国,西方饮食以生食、冷食、甜食、肉食为主,追求方便快捷,最重要的是西方饮食非常注重营养,西方人对“营养”的追求往往大于对“味”的追求,饮食的理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美性,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分析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分析饮食文化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之一,而中西方饮食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西方饮食文化体现为西餐文化,而中国饮食文化则体现在中餐文化里。
本文将对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一些对比分析,探讨其差异和相似之处。
一、饮食习惯中西方饮食习惯迥然不同。
在西方,蔬菜和水果和牛肉、羊肉是荤菜的主角;而在中国,以米饭、面条、饺子等主食和鸡、鸭、猪、牛肉等荤菜为主。
西方人较为崇尚快餐、便利食品等;而中国人更偏向于自制饮食,重视四季养生和节令养生。
二、食品口味中西方口味也有很大的差别。
比如,西餐多以奶油、黄油等脂肪类食材为主,味道较为浓郁;而中餐则有多种口味,如麻辣、酸甜、鲜香、清淡等。
此外,在中国人的食品制作中,配方、器皿、食材都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三、餐桌礼仪中西方餐桌礼仪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西方,可能会出现直接用手食用食物、过度讲话的行为;而在中餐里,会有抢菜、抢碗等行为。
此外,中国和西方也有着不同的用餐器物,如西餐使用刀叉,而中国则是使用筷子和汤匙等。
四、饮食文化的历史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历史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汉朝时期就有了很多的菜式。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语言等因素,导致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五、餐厅服务中西餐厅服务也有不同的特点。
在西方,服务员会尊重客人的时间和空间,为客人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在中餐里,餐具和饮料就摆在桌子上,客人可以自己拿用,服务员则以注重和客人的沟通和体贴为主。
六、过节食品中西方过节食品也存在区别。
在中国,春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准备饺子、年糕、鱼等食品来表示祝福和庆贺。
而在西方,圣诞节是一个生活在西方国家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喜欢用火鸡、糖果等食品来庆祝。
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有些方面也存在相似之处。
而对于跨文化,应该尊重差异并且取长补短,抱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同时更加美好地传承并发展我们的饮食文化。
中西饮食文化
中西饮食文化饮食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
中西方是世界上两大重要文化体系,它们的饮食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西饮食文化的异同点,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首先,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食材选择上存在差异。
中国的饮食文化注重五味调和,追求食物的鲜美和咀嚼口感。
中国菜以米饭、面食和大量蔬菜为主食,适量摄入肉类和豆制品。
而西方饮食文化更偏向于肉类食物,主食以面包、马铃薯为主,蔬菜和水果的摄入相对较少。
其次,中西方饮食文化在烹饪方法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炒、蒸、煮,强调食物的原汁原味,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
而西方饮食文化更注重烘烤、烤制,追求食物的香气和外观,强调美食的呈现。
此外,中西方饮食文化在进餐习惯上也存在一些区别。
中国人喜欢将餐桌上的菜肴摆得丰盈美观,喜欢家庭聚餐,追求团圆和感情交流。
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在进餐时往往分餐盘就餐,强调个人口味和健康饮食的选择。
这种差异的形成有其历史和地理的原因。
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使得中国人养成注重主食和蔬菜的饮食习惯。
而西方国家则发展出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因此偏向于肉食。
此外,地理环境的差异也导致了对食材的选择上的差异,例如中国南方气候湿润,适合种植水稻和蔬菜,而西方气候干燥,适宜发展畜牧业。
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在今天的世界上也变得越来越常见,人们开始尝试将中西饮食元素结合,创造出新的美食。
这种融合既丰富了饮食的选择,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总之,中西饮食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食材的选择、烹饪方法和进餐习惯上,还受到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饮食文化的差异既体现了人类多样化的需求和审美,也丰富了世界的文化遗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将会越来越多,成为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方美食文化的异同与交流
中西方美食文化的异同与交流美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食物的认知、态度和审美,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由于历史、地理、民族和宗教等原因,中西方美食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和特点,但同时也在不断地交流与融合中产生着新的创意和火花。
一、饮食文化的差异1. 菜品组合中餐食品通常按照五味、五色、五香、五形、五热的标准进行搭配,追求健康、营养和美味的平衡。
而西餐则讲究主食、汤品、甜点、酒水的搭配,因为其文化背景的不同,西餐以肉类和面包为主打,蔬菜水果等则是陪衬。
2. 食用方式中餐通常以家庭或者团体聚餐为主,无论是点菜还是共享,都强调着“人情味”的重要性。
对于用餐礼仪也是十分注重的,如筷子的使用、餐桌上的行为等。
而西餐则偏向于单独用餐,强调的是独立自主的个人意识和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和责任,用餐礼仪则相对简洁。
3. 食材选择中餐通常以天然材料为主打,新鲜、趣味性、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为家常菜,比如川菜、粤菜等地方性口味。
而西餐则更加注重材料的稳定性和耐储存性,稀缺性的材质常常被加上高昂的价值,比如:法国鹅肝或是意大利干酪。
二、美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1. 中餐出海近些年来,中国美食在世界范围内的好评不断,如京酱肉丝、麻婆豆腐、火锅、炸酱面等等,成为了广受欢迎的全球美食文化icon,美国、英国、法国都已开了许多中国餐馆,开放式的烹饪流程和口感的变化让更多不同的人群了解和喜欢上了它。
2. 西餐适应中国西餐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呈井喷式的,咖啡厅、西餐厅、快餐店等等多种类型的餐厅在中国大陆铺天盖地的涌现,提出着创新和独特的餐饮理念。
比如:意式披萨、美式汉堡、法式酥饼等等,都已经被中国的消费者接受和喜爱,并且已慢慢地与以往的中西餐方式相融合。
3. 中西混搭中西混搭的菜品在现代餐饮业中也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西餐厅开发了一些中西合并的菜肴,比如:中式火锅披萨、法式甜品上海黄鱼、香草茶味义大利面、双菇奶汁炖鱼羹等等,这些推陈出新的创意体现了中西方美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新意。
中西饮食文化异同点(整理版)
中西饮食文化异同点(整理版)中西饮食文化异同点
相似点
1. 尊重饮食文化:中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饮食,餐桌礼仪在两者中都有一定的规范。
2. 社交场合:中西方饮食文化中都有讲究社交,人们喜欢在餐桌上与朋友、家人共享美食,增进感情。
3. 高度重视食材: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都强调用新鲜、高质量的食材制作美食。
异同点
1. 食物组成:中餐以主食(如米饭、面条)为基础,主要搭配蔬菜、肉类;而西餐以肉类、奶制品为主,搭配面包、土豆等。
2. 烹调方法:中餐注重炒、煮、炖等传统烹饪技巧;而西餐更强调烤、煎、炸等烹饪方式。
3. 饮食惯:中餐以碗、筷子为主要餐具,人们多数情况下共同分享同一桌菜;而西餐则使用刀、叉、勺等,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子。
4. 餐点顺序:中餐通常是先吃主食,然后再吃菜肴;而西餐则按照菜单上显示的顺序,先吃前菜(appetizer)、主菜(main course)再吃甜点(dessert)。
5. 调味品使用:中餐常用的调味品包括酱油、醋、盐等;而西餐则使用较多的奶油、黄油、蛋黄酱等。
结论
中西饮食文化虽然有一些不同点,但都体现了人们对美食的热爱和文化的传承。
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重要的是尊重和欣赏两种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中西饮食文化异同(整理版)
中西饮食文化异同(整理版)引言中西饮食文化是世界上两种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饮食文化之一。
虽然中西饮食文化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它们在许多方面也有显著的异同。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西饮食文化的异同点。
饮食惯中饮食文化中饮食文化注重平衡和谐,追求五味调和。
中餐通常由主食、菜肴、汤类和点心组成。
米饭是主食的核心,配以各种蔬菜和荤素搭配,同时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原汁原味。
西饮食文化西饮食文化强调个人口味的满足和享受,追求多样性和创意。
西餐通常分为前菜、主菜和甜点三个环节。
牛排、意大利面和比萨等都是西餐的代表菜肴,注重调味和烹饪技巧的运用。
食材选择中饮食文化中饮食文化注重食材的季节性选择和注意身体健康。
例如,夏季喜欢清淡爽口的食材,冬季则喜欢温补性食材,如姜和炖汤。
另外,中餐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原汁原味。
西饮食文化西饮食文化通常不受季节的限制,可以使用各种食材。
西餐注重烹饪技巧的运用和调味的多样性。
此外,西餐也注重菜肴的美观性和色彩的搭配。
用餐礼仪中饮食文化中饮食文化注重社交和尊重他人。
用餐时,人们通常坐在圆桌周围共享食物,相互交流。
在中餐礼仪中,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如尊重长辈、不露齿咀嚼等。
西饮食文化西饮食文化更注重个人的用餐体验和私人空间。
在西餐中,每个人通常有自己的座位和刀叉,享受独立的用餐体验。
西方用餐礼仪较为正式,要求用餐时保持优雅和仪态。
结论中西饮食文化在饮食惯、食材选择和用餐礼仪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异同。
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异同,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还可以丰富我们的饮食体验和生活方式。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确认引用内容的准确性。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对比饮食文化是不同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饮食习惯不仅反应了不同地区、国家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还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
中西方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文化,也对饮食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从食材、烹饪、餐食礼仪和生活方式四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和对比。
食材中西方饮食的食材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和地理环境的不同。
中式饮食偏向于以米饭、面食、豆腐、肉类、海鲜等为主要原材料,强调口感、香味、色泽,而且讲究色香味形,对食材的选择十分讲究,也较为注重淀粉含量以及蛋白质的摄入。
相比于中式饮食,西方饮食更加注重蛋白质和脂肪的以及蔬菜类的摄入,西式的餐点经常有红肉、禽肉、鱼肉、奶制品等作主食、主菜或配菜。
同时,西餐也更加注重甜味、酸味等口味,喜欢把蔬菜和肉类搭配在一起烤、炒、煮。
这也代表了两种饮食风格对营养需求的不同,西式食材更容易获取脂肪等腐败物质,因此不如中式食材适合长期食用。
烹饪在烹饪方面,中西方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式烹饪比较注重刀功的技巧,以及调味品的搭配,讲究火候和口感的兼顾。
如清蒸、煮沸、煮炖、蒸、爆炒等烹饪方式。
而西餐则追求时间短、火力大、瞬间烤制出口感好的餐点。
如炸、烤、焗、煮等较为注重食材味道的基础烹饪方式。
其实,中西烹饪有相似之处。
例如红色和绿色的食材,煎、炒、炸等均会产生酰胺和丙烯酰胺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两种风格的饮食文化,对于均衡饮食的概念是有共同的。
餐食礼仪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不同,餐食礼仪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式餐食礼仪非常讲究餐桌礼仪,比如用筷子的技巧和品尝顺序,通常以主食为主,其他小菜为补充,如鸭脖、鸡爪、辣条等是休闲食品,不如西餐那般美化食品颜色。
西餐食用时则需要选用合适的餐具餐瓷,如叉子、刀、勺等,杯子能区分不同的饮料类型,在西方餐桌上,也常出现咖啡、奶茶、各种酒等饮料搭配。
中西方饮食文化异同比较
中西方饮食文化异同比较饮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饮食方式和食物选择各不相同。
中西方饮食文化有许多异同之处,下面将对其进行比较。
一、饮食习惯中西方在饮食习惯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中餐一般以米饭、面条为主食,注重口感的软硬和配料的混搭。
而西餐则以面包、马铃薯为主,一餐中会提供肉类、蔬菜和主食等多个食物。
此外,中餐中常见的传统饮品有茶和粥,而西餐中喝的多是咖啡和果汁。
二、用餐礼仪中西方的用餐礼仪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在中餐中,人们一般习惯使用筷子,并多人一起分享一道菜,表达团结和融洽的象征;而西餐中常用刀叉进行进餐,一锅一客,强调个体独立和私人空间的尊重。
三、菜肴特点中西方菜肴在调味品、口味和烹饪方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餐以大量使用酱油、盐、味精等调味品,口味偏重,多采用炒、煎、炸等炒制方法,突出原料的鲜嫩和香味。
而西餐则注重原料的原汁原味,大量使用黄油、橄榄油等天然调味品,多采用烤、煮、焯等健康烹饪方法,强调食物的营养和口感。
四、饮食结构中西方在饮食结构上也有一些差异。
中餐以米饭或面食为主食,并会配上蔬菜、汤和一些肉类,形成四菜一汤的搭配;西餐则以荤素搭配为主,主食和配菜相对独立。
五、餐前餐后中西方在餐前和餐后的习惯也有不同。
中餐中常见的餐前小菜是提供茶或汤水;而西餐则以面包或沙拉作为开胃小菜。
在餐后,中餐一般会提供水果作为甜点,而西餐则有更多选择,如巧克力、蛋糕等。
六、饮食文化节日中西方的饮食文化节日也有不同。
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人会一起围坐在餐桌前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而西方的圣诞节和感恩节则是重要的饮食文化节庆日,人们会准备丰盛的节日大餐,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庆祝。
总体上,在不同的饮食文化中,人们的口味、喜好和习惯都有所不同。
中餐注重的是调和各种食材的口感和香气,追求齐心协力的氛围;而西餐则更注重食物原汁原味的体验和个体的独立性。
饮食文化的差异不仅只是在于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方法,还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社交关系、人际交往、个人健康等方面的关注和价值观。
中西方菜肴文化的异同与交流
中西方菜肴文化的异同与交流菜肴文化是一种非常深入人心的文化,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精神追求。
中西方菜肴文化的异同是非常显然的,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之后,两种文化互相吸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菜肴文化的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交流与渗透。
一、中西方菜肴文化的异同1. 食材的使用中西方的食材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饮食文化注重使用大量的蔬菜,而西餐较少使用蔬菜,更多的是肉类和奶制品。
西餐的奶制品和面粉也为西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而中国则有豆腐、酱油等特色食材。
2. 烹饪方式中西方的烹饪方式也不同。
中国菜肴强调的是火候的把握和调味的均衡,而西餐则注重烹饪的时间和温度的掌握。
中国菜肴还采用刀工艺术和炒菜等技巧,而西餐则注重使用烤、煮、蒸等食材处理方式。
3. 饮食习惯饮食习惯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中国文化中,人们喜欢家庭聚餐,较为注重菜肴的色、香和味,饮食方式也注重多样性。
而西餐则更注重单一的菜谱及定时用餐方式。
4. 社交方式在社交方式方面,中西方的差异依然明显。
中国人较为注重社交活动,家庭聚餐则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而西方更多地采用独立就餐与聚会的方式,体现了他们自由、开放、个性化的特点。
二、中西方菜肴文化的交流与渗透虽然中西方的菜肴文化存在很大不同,但两种文化也有很多方面的交流与渗透。
一方面,中国许多菜肴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些菜肴包括春卷、炒饭、烤鸭等;同时,中国的火锅和热干面等菜肴也在西方得到了许多追随者。
另外,中国菜肴也在西方得到了很多的改进,西方人在烹饪手法上采用中国传统烹饪的火候、汤的使用以及刀工艺术。
例如:糜夫特(Mi Fengt)的白切鸡蘸油酱(有它独特的胡椒味),就是中国白切鸡与英式鸡肉抽象辩证的结晶。
再者,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许多国际厨师也开始试图融合中、西方的食物文化,并尝试用新的方式来呈现美食。
这时中西方文化渗透的私家菜肴、各家口味等点滴,也在这种趋势下被广泛传达、传播。
中西方饮食文化异同比较
摘要一.引言二.中西饮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2.1 中国饮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2.2 西方饮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三.中西饮食文化差异3.1饮食观念的不同3.1.1 美味与营养的观念不同3.1.2 铺张与节俭观念不同3.1.3 赴宴的时间与着装观念不同3.2 饮食方式的不同3.2.1 共餐制与分餐制3.2.2 餐具3.3 饮食内容的不同3.4餐桌礼仪的不同3.4.1餐桌的不同3.4.2 用餐时的氛围不同3.4.3 用餐时礼仪不同3.5菜名的差异四.饮食文化产生的原因4.1农业结构的差异4.2价值观念的差异4.3哲学观念的差异五.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化结语参考资料摘要: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在世界文化这一大环境中,饮食文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本文主要通过中西方文化在饮食观念、饮食方式、饮食内容三个方面来分析差异。
再通过阐述中西方农业结构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和哲学观念的差异来分析造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
随着国际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中西饮食文化将会在交流中共同发展,这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将起到促进的作用,对我们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饮食观念一、引言人类生存和提高身体素质的首要物质基础是饮食,同时饮食也是社会发展的条件。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一句谚语,中国文化底蕴深厚。
在中国文化中,饮食文化占有很大的比重。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发展的加速还有世界各国的联系愈来愈紧密,中西饮食文化不断发生碰撞与融合。
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共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此期间必然会出现彼此不相适应的情况,也会出现彼此发生冲突的状况。
比如,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文化误解。
举个例子,在很多中国人眼中,肯德基,麦当劳,炸鸡腿,汉堡就是很典型的美国食品。
而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的食物很繁杂。
美国人一般而言吃墨西哥,中国,泰国和印度等亚洲食物。
因此,本文主要从双方的饮食观念、饮食方式、饮食内容方面来具体研究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饮食文化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主题,尤其在中西文化之间,差异尤为显著。
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对比和解析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性,以期更好地理解两者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1. 餐具差异: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餐具主要使用筷子和勺子,而西方则以刀叉为主。
这种餐具的差异反映了食物处理方式的区别。
2. 烹饪方法的差异:中国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炒、炖、煮、炸等。
而西方烹饪则侧重于烤、煮、煎、炸等。
这种差异使得中餐更注重口味和口感,而西餐更强调食材的原味。
3. 食物烹饪火候的区别:中餐中,对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
而西方烹饪中,火候的控制相对简单,强调的是食材的熟度。
4. 菜肴色香味的要求差异:中餐非常注重菜肴的色、香、味。
颜色要鲜艳,香味要浓郁,味道要丰富。
西方菜肴也追求味道,但对视觉上的要求相对较低。
5. 饮食方式的区别:中国人习惯围桌共同进餐,强调的是团聚和分享。
而西方则多采用分餐制,各自取食。
6. 饮食哲学的差异:中国饮食文化中强调的是"五味调和",即各种味道要和谐统一。
而西方则更多地追求个性的突出,强调的是食材的原汁原味。
7. 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与农耕文化紧密相连。
而西方的饮食文化则与欧洲的历史紧密相关,尤其是其游牧和工业化历史。
8. 食物制作和饮食理念的区别:中国菜肴制作讲究的是"用心",每一道菜都是对食材的尊重和厨师技艺的展现。
而西方则更注重科学和效率,很多食材都是工业化生产。
9. 对待饮食的态度:中国人非常重视饮食,认为饮食与健康、文化、情感都有关。
而西方人虽然也把饮食看作是重要的生活部分,但并没有像中国人那样将其提升到哲学和文化的层面。
10. 餐桌礼仪的差异:中国的餐桌礼仪非常丰富和细致,比如不能插筷子直立在饭中,不能用筷子指向别人等。
而在西方,礼仪更为简化,没有太多的食物相关禁忌。
综上所述,中西饮食文化存在多个方面的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既是各自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双方对食物和生活的不同理解和追求的体现。
中西饮食文化的异同
中西饮食文化的异同首先,在食材方面,中西饮食文化有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主食以米饭为主,主要以大米、小麦等为原料;而在西方,主食多以面包为主,以小麦为原料。
此外,中餐讲究五谷杂粮的均衡搭配,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季节性,鱼肉、海鲜、蔬菜等都是常见的食材;而西餐更注重荤素搭配,喜欢使用牛肉、猪肉、鸡肉等肉类食材,同时也有利用奶制品和面粉制作的甜点。
其次,在烹饪方法方面,中西饮食文化也有所区别。
中餐注重的是熟食,讲究火候的掌握,多使用炒、煮、蒸、红烧等烹调方式;西餐以生食为主,蔬菜、鱼类等可以生吃,同时也注重炸、烤、烧烤等烹调方式。
中餐烹调时间较长,强调味道的鲜美和食材的原汁原味;而西餐烹调时间相对较短,强调食物的口感和颜色。
再者,在餐桌礼仪方面,中西饮食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餐餐桌多是圆桌或方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一份菜肴;西餐餐桌则多是长桌,个人用餐,每个人有着自己的一份菜肴。
中餐注重筷子的使用,讲究用筷子夹菜;而西餐则主要使用刀叉,注重用刀切割食物。
此外,中餐重视吃饭时的交流和互动,家人朋友之间可以随意地互相夹菜;西餐则更注重个人的私密空间,食物是个人的,不太容易互相分享。
最后,中西饮食文化也有一些共同点。
首先,中西饮食文化都注重饮食的美味和营养。
无论中餐还是西餐,都追求食材的鲜美、口感的丰富,希望通过食物的美味来满足口腹之欲。
其次,中西饮食文化都注重饮食的卫生和健康。
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都强调食材的新鲜和烹饪的卫生,以保证食物的安全和健康。
最后,中西饮食文化都有着丰富多样的菜肴和烹调方法。
中餐以其独特的中华菜系和多种多样的烹调方法而闻名于世;西餐则以多种不同的国际菜系和创意的烹调方式而著称。
总的来说,中西饮食文化在食材、烹饪方法、餐桌礼仪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但同时也有一些共同点。
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地理环境和历史传承等种种原因所导致的。
通过了解和学习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可以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食品文化和饮食习惯有何不同?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食品文化和饮食习惯有何不同?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道出两者的不同,追溯源头,汉唐时期的饮食习惯逐渐形成了现代中国饮食文化,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体现在食品制作方式、餐饮方式以及食材选用上。
1. 饮食文化背景不同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菜肴繁多,中国饮食文化讲究“形神兼备、色香味俱佳”,在餐桌上,“食在中国”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而西方饮食文化不一样,西方的饮食文化受到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以及基督教的影响,讲究欧洲文化的精致和雅致,西餐更讲究餐具、色调、摆盘等方面。
2. 食品制作方式不同中国食品制作方式强调保留食材的天然味道,以及糖、醋、酱、酒等调料的搭配使用,追求原汁原味的口感。
而西方食品制作方式注重在「烹饪」过程中加入特殊调料和调味品,使得菜肴口感更为多样化。
同时,西方饮食注重食材的消毒处理,以保证菜肴卫生安全。
3. 餐饮方式不同中国人讲究一菜一汤,色、香、味俱佳;而西方人更倾向于在用餐中享受谈话和松懈。
西餐推荐上菜顺序为:前沙拉、主菜和面包、甜点。
而中餐则是先上凉菜,再上热菜和主食及汤菜,最后吃饭。
此外,中餐还喜欢“大锅饭”之类的团队餐饮,而西方的餐饮文化则注重“个体”经验。
中餐食材备得越多、夹杂着的香气越丰富,呈现出的就是文化和外延的丰富性,体实大众饮食的习惯和底蕴,而西餐则更强调菜品的品质和“独立性”。
4. 食材选用上不同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以家常菜为基础,讲究营养与健康。
中国人喜欢食用豆类、鱼、肉、蔬菜、水果等,而在西方的饮食文化中,蔬菜和肉类得到更多的推崇,以肉类为主的菜肴味道丰盈、口感鲜美,但也相对更油腻。
此外,在南欧、地中海等国家,橄榄油等健康油脂和葡萄酒等美酒也被广泛使用,而中国则常用压榨菜籽油等油类。
总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在于文化历史背景、食品制作方式、餐饮方式和食材选用四个方面。
作为海内外互动日益频繁的社会,尤其是时下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化进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以及新意的追求将助推饮食文化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饮食我文化异同比较[摘要]: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论文通过主要介绍中西方各自不同的风俗,地理,材料,观念,习惯的差异而造成的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关键词]:饮食文化中国饮食西方饮食差异融合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一)中西方饮食结构的差异中国人的主食以谷类及其制品如面食为主,副食则以蔬菜为主,辅以肉类。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
西方人的主食以肉类、奶类为主。
故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中国人每天进食的蔬菜比西方人多得多,而西方人虽每天进食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中国人喜爱粗粮,而西方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
而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西方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天还摄入大量黄油。
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中国城乡居民都喜爱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西方人却往往“敬而远之”其中一个最大的差异就是西方人不吃动物内脏,不吃动物头尾与皮,这在中国是难以理解的;而在中国,鸡脚则为鸡身上相当贵重的部位,可以做“泡椒凤爪”;鸭掌可以做“金鱼鸭掌”;用鱼头可以做“砂锅炖鱼头”;用猪肠可以做“九转大肠”;用猪脚可以做“白云猪手”,连猪心上的血管,也可做“烩管廷”。
(二)中西方烹饪方式的差异中国饮食“蒸、煮、焖、炖、煨、烧、爆、烤、煎、炒、烹、炸、拌”等样样精妙。
不同的厨师有自己的做菜风格,就是同一个厨师做同一个菜也会因自身情绪的变化或者其时间场合不同,即兴发挥,做出来的菜的品味也会不一样。
对厨师来说,烹调是一种艺术,千变万化中却符合科学,体现着严密性与即兴性的统一。
而西方烹调讲究规范,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
在实践操作中按科学要求或菜谱对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
《海外文摘》曾刊登的《吃在荷兰》一文,文中仔细描述了荷兰人的家中厨房有天平秤、液体量杯、定时器、刻度锅,调料架上排着整齐大小不一的几十种调料瓶,就像一个化学实验室。
从烹饪过程来看,中国人爱加醋、姜、蒜、葱辣椒等佐料,可以杀菌、消脂、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作用。
西方人虽佐料单调,可也不乏优点,他们烹饪时不爱放味精,因为味精含钠,摄入过量有损健康;许多中国人习惯每日购买新鲜食品烹饪;西方人往往一次性购买一周的食品贮存在冰箱里,每日食用冷冻食品,且食用的罐头和腌制品分别为中国人的八倍和六倍,要知道它们含较多的防腐剂和色素等化学品,均对身体不利。
中国人炒菜时多用大火,因而油烟多,加上多不注意厨房的通风设备;而西方人不爱用大火炝锅,且厨房通风条件相当注意。
因而烹饪人员及家庭主妇中患肺癌率中国人明显高于西方人。
(三)中西方用餐方式的差异在中国,只要一有宴席,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筵席桌是圆,中间放着美味佳肴,用餐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用碗盛,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
而西方流行自助餐,即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
还有一种聚会,称之为“Party”,主人只提供饮料、酒和一些简单的食物,如奶酪、炸薯条、三明治等,并不提供饭菜。
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这种方式缺少了中国人联欢共乐的情调。
(四) 饮食观念的差异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西方人喜好小而精。
对于烹饪食物,营养性和美味性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他们全力开发和研究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差异,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而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从餐桌上各式各样的菜色中就不难看出。
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过分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而西方人则自始至终坚持着从营养角度出发,轻视饭菜的其他功能。
(五) 用餐礼仪:在礼仪方面,中西两者更显不同。
在中国古代,在用餐过程中,就有一套繁文缛节。
《礼记·曲记》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放饭,……毋固获,毋扬饭,……卒食,客自前跪,撒饭齐以授相者,主人辞于客,然后客坐。
”这段话大意主要是: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以只顾自己吃饭。
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必须检查手的清洁。
不要把多余的饭放回锅里,不要专占着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
吃完饭后,客人应该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盘碟,交给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
这些礼仪有的在现代也是必要的礼貌。
在西方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若客人不要,也不便硬让人家再吃,也不要按中国人的习惯频频给客人劝酒,夹菜。
吃东西时,也不要发出响声,但客人要注意赞赏主人准备的饭菜。
若与人谈话,只能与邻座的交谈,不要与距离远的交谈。
(六)各宗教的饮食差别1.基督教基督都创新于公元1世纪,创始人是耶酥,地点在当时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基督教在饮食上没有太多禁忌,只是在节日时对饮食有一些规定。
2.犹太教犹太教是古老的宗教,公元前2000年中叶,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1世纪形成以色列和犹太两个国家。
开始他们信仰氏族祖先和自然精灵,到公元7世纪由魔西创立了犹太教,并成为他们的国教,奉主神耶和华为万能的上帝。
3.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是阿拉伯语译音,原意为“顺服”,指顺服唯一的神安拉。
我国习惯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公元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创立于阿拉件半岛,以后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伊斯兰教的饮食禁忌较多,主要是不食不洁之物,这包括猪肉、狗肉、驴肉、马肉、兔肉、无鳞鱼及动物的血和非阿訇宰杀的动物和自死的动物,同时还禁止饮酒。
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有:4.佛教佛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
从公元前3世纪始不断向境外传播,我国佛教是在公元1世纪时传入的,以后逐渐形成了饮食禁忌;一是不吃荤,“荤”包括一切动物性食品和葱、蒜、韭等辛香味食物;二是不饮酒。
而南传佛教和西传佛教饮食禁忌较少。
小结与展望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的差异,尽管不同的哲学理念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成这样的饮食文化背景,但从本质上讲,“吃”的内涵并不会因为这些差异而改变,这种差异似乎正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模糊。
就当前国际饮食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中西方都在扬长避短,逐步走上互补的道路。
讲究品种多样、搭配合理、营养平衡、重视健康已成为中西方饮食科学的共识,这是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础。
只有通过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才可能在文化碰撞中不断的发展、融合,这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讲,都是关键的一步,尤其是中国入世之后,将迎来有史以来中西方饮食文化最大程度的交融,并将在中国乃至东方引发一场“吃”的革命。
这是因为,入世必使国际经贸来往更加频繁,外国食品将大量倾销到中国市场而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这就把严峻的挑战摆在中国食品企业面前。
同时,把握国际食品发展趋势,把中国美食推向全球,让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促进中国食品和世界食品的共同发展,二、中西方饮食的跨文化融合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世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西方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不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地理标志,而成为“共住地球村”的一员。
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沟通、交流不断增多,中西方饮食文化呈现出跨文化融合的趋势。
这一趋势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变化发展中,主要表现为:(一)饮食搭配更加合理。
传统中国饮食往往忽略食物的搭配,不注意营养搭配的具体比例,往往是几种食材经验性的放在一起烹饪,看似荤素结合,搭配较为合理,但却没有具体的营养分析。
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现代中国饮食越来越注重食材之间的科学搭配,越来越重视饮食的营养和安全,只要营养充足,也不会太在意食物的单一、味道的贫乏。
此外,具有微观具体、定量监测等特点的西方现代营养学也被引进中国,与传统的食疗养生学说并存,为菜点的营养健康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二)烹饪过程更加简化。
西方饮食强调效率,这与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实需求不谋而合。
受其影响,中餐也更加强调效率要求,主要体现为快餐文化的蓬勃发展以及烹饪过程的不断简化。
西方烹饪方式崇尚材料简便,制作简便,携带简便,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弱化了烹饪带来的乐趣,烹饪方法常以煎、炒、蒸、冷拼为主,蔬菜通常切成大块大块的,然后生吃。
(三)饮食标准更加科学。
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
烹调之前,有详细的菜谱可供指导,无论食材的选择、配比、烹调的程序都有较为严格和明确的要求,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备、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
现在有很多中国家庭受其影响,厨房日益变成“化学实验室”,当然,这也反应了现代人对食物营养的重视。
(四)餐桌礼仪更加自由。
传统中国的餐桌上,虽然觥筹交错、相互劝酒让菜,但实际上却有尊卑之分,座位的排序体现了身份和等级区别,而西方的餐桌上,虽也有位次排序,但更多的反映的是主人和宾客之别,而非显著的身份之别。
随着国人平等意识的逐渐增强,餐桌礼仪更加倾向于西化,更加崇尚自由、平等和个人独立。
参考文献:[1]蔡华.《试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2]张大超.论中西文化传统与社会生态的差异与整合[J].莆田学院学报,2003. [3]蒋艳.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D].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4]蒋艳,2007,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湖北教育学院学报》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