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全套优质教案(表格式)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这单元内容是在学生上学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几种常见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2、通过找、画、拼、摆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课时安排: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1课时拼一拼1课时认识图形练习课1课时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教学要求: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利用操作、探讨、比较等多种形式训练的方法学习,培养熟练的计算能力。
4、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课时安排十几减9……………………………2课时十几减8、7、6……………………2课进十几减5、4、3、2………………2课时解决问题………………………2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 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00 以内数的概念,包括数的顺序、大小、组成等。
2. 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100 以内数的读写。
3. 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能正确数出100 以内物体的个数。
4. 能进行简单的100 以内数的运算,如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理解100 以内数的概念,包括数的顺序、大小、组成等。
(2) 熟练掌握100 以内数的读写。
2. 教学难点(1) 理解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
(2) 能准确进行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使用数字卡片、计数器等教具,直观地展示数的概念和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字游戏,如猜数字、数字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字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咱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数字,比如我们的年龄、班级的人数等等。
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走进数字的世界,学习100 以内的数字。
(二)新授1. 认识数字1 - 20(1) 老师拿出数字卡片1 - 10,一张一张地展示给同学们,让大家一起读一读。
“1、2、3、4、5、6、7、8、9、10”。
(2) 接着,老师再拿出11 -20 的数字卡片,边展示边说:“这是11,1 个十和1 个一组成11。
这是12,1 个十和 2 个一组成12……”(3) 让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11 - 20 的数字。
2. 认识21 - 100 的数字(1)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21 -30 的数字,让同学们观察这些数字和11 -20 的数字有什么不同。
(2) 引导同学们发现:“个位上的数字在变化,十位上的数字是2 不变。
”(3) 同样的方法,老师依次写出31 - 40、41 - 50……91 - 100 的数字,让同学们观察并读一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电化手段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二、设问导读: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三、合作探究: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 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 有三条边三个角四、自我检测: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五、巩固训练: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六、拓展延伸: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七、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三角形:有3个角 3条边课后反思:(一)通过复习指名说一说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把平平的面画下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与位置相关的基本概念,如前后、左右、上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前后、左右、上下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教科书、白板、彩色粘土、小动物模型等。
2.教学环境:课堂布置整洁,有助于学生专注。
3.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内容和例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小动物模型或教具让学生观察动物的位置,并谈论动物的前后、左右、上下。
•引导学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事物。
2. 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讨各种位置概念,如离开学校门有多远、离黑板的距离等。
•让学生在纸上绘制简单位置图,并标注符号。
3. 讲解(15分钟)•结合实际场景和教具,向学生详细解释前后、左右、上下的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书桌在床的左边”。
4. 练习(20分钟)•让学生在课桌上放置物品,描述物品的位置,并互相核对。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巩固掌握的知识。
•结合学生练习情况,总结并强调重点。
五、课堂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混淆的情况,需要多加训练。
•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生活场景,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科书相关练习。
2.在家中观察不同物品的位置,并描述出来。
3.自行制作一个玩具场景,描述其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关系。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对位置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认识(二)》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分这些图形。
1.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需要经历从某一图形的众多形象中抽象出这个图形的一般图形。
学生需要从这一图形的众多表象中,剔除这一类图形非本质的特征,才能真正的认识图形。
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图形的众多形象: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正方形和圆,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首先让学生将这些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接着教师提问“这些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怎么都是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类图形的本质特征。
2.让学生分类计数不同平面图形所组成图案的图形数量。
这一过程是学生由自己所形成的图形的认识去辨认具体的图形,这一过程既可以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也可以衡量学生的认识是否正确。
如:练习题一的第3题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共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
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3.师: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
师生小结: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而且三角形的角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弄明白“对边”这个概念。
学生汇报时如果用其他词代替,如长的边,短的边,上面的边,下面的边,左面的边,右面的边,甚至说不出来,但能够指出来都应予以肯定,最后老师再做统一揭示。
](二)动手操作,构建模型1.我们已经进一步的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玩一玩吧!操作之前请听老师的要求: (1)请用你手中的一号学具,摆一摆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请用你手中的二号学具,摆一摆同样两个相同的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3)请用你手中的三号学具,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你又能拼成什么图形?用四个呢?六个呢?2.四人小组合作。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11.1 学习目标:了解数字1的意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1。
1.2 教学内容:讲解数字1的含义,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引入等方式让学生感知数字1。
1.3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唱歌、做手指操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数字1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数字1的意义。
步骤2:讲解数字1的书写方法,让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数字1。
步骤3:进行数字1的认知练习,让学生在图中找出数字1。
步骤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认识数字22.1 学习目标:了解数字2的意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2。
2.2 教学内容:讲解数字2的含义,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引入等方式让学生感知数字2。
2.3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唱歌、做手指操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数字2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数字2的意义。
步骤2:讲解数字2的书写方法,让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数字2。
步骤3:进行数字2的认知练习,让学生在图中找出数字2。
步骤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认识数字33.1 学习目标:了解数字3的意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3。
3.2 教学内容:讲解数字3的含义,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引入等方式让学生感知数字3。
3.3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唱歌、做手指操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数字3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数字3的意义。
步骤2:讲解数字3的书写方法,让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数字3。
步骤3:进行数字3的认知练习,让学生在图中找出数字3。
步骤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章:认识数字44.1 学习目标:了解数字4的意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4。
4.2 教学内容:讲解数字4的含义,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引入等方式让学生感知数字4。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数学下《第一单元 位置》教学设计-A-教学教案

一年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A-教学教案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生疏,以及在此根底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同学生疏“上、下〞、“前、后〞、“左、右〞的根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同学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同学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依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正确区分“上、下〞、“前、后〞、“左、右〞。
四、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左、右〞的相对性。
五、教材分析: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阅历,但不肯定能精确地加以推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1、供应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挂念儿音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挨次进行编排。
六、教学建议:1、留意依据同学生疏空间方位的特点支配教学。
一般同学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区分“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区分尚未开展完善。
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同学独立区分,而“左、右〞那么要引导同学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区分。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拟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玩耍来挂念同学区分。
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教材供应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同学充分地体验,应防止抽象地让同学推断。
七、教学支配:1、上、下…………1课时2、前、后…………1课时3、左、右…………1课时4、位置……………1课时课题一上、下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教学目标:1、同学初步了解上、下的根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同学形成区分肯定的空间方位的力量。
3、培育同学观看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4、使同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使同学初步了解上、下的根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2页)第一单元:单元教学打算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亮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日子空间,并举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日子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事情,使学生能采纳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依照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根据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举行编排。
也算是从学生最熟悉的日子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究的活动中,观看、感知、推测、感受“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记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日子,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进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1、经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可以在具体情景中,依照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NO:1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个儿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举行观看的适应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咨询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个儿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预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教学过程:一、从日子经验动身,初步体味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觉了啥?2、再看,你的上面有啥?3、想像:假如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啥?4、再看,你的下面是啥?接着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啥呢?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觉“上、下“二、创设情境,明白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
下面是对每段话的小幅度改写:本单元的教材是在学生已经研究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本单元的目标是使学生直观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操作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通过找、画、拼、摆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希望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
同时,也希望能够让学生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是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学难点是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需要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形状的教具,多媒体课件,以及五种平面图形若干、尺子、绳子、剪刀等学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各种面的形状。
然后,通过摸、画、分析等互动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够正确地识别它们的名称。
最后,教师组织展示学生画的面,并标注上各个平面图形的名称,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无明显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以下是小幅度改写: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使用学具图形进行分类活动,并解释他们的分类理由。
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尺子、绳子、剪刀等工具,测量、比较和折叠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以便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学生小组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并指导。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1-5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数字1-5。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字1-5的认识。
教学难点:1. 数字1-5的写法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画有数字1-5的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数一数周围的事物,如桌子、椅子、窗户等,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
2. 教学数字1: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1,学会读写数字1。
3. 教学数字2: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2,学会读写数字2。
4. 教学数字3: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3,学会读写数字3。
5. 教学数字4: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4,学会读写数字4。
6. 教学数字5: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5,学会读写数字5。
7.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数字1-5的图片,并读出来。
第二章:认识数字6-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数字6-10。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字6-10的认识。
教学难点:1. 数字6-10的写法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画有数字6-10的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数一数周围的事物,如桌子、椅子、窗户等,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
2. 教学数字6: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6,学会读写数字6。
3. 教学数字7: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7,学会读写数字7。
4. 教学数字8: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8,学会读写数字8。
5. 教学数字9: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9,学会读写数字9。
6. 教学数字10: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10,学会读写数字10。
7.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数字6-10的图片,并读出来。
第三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1-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1-1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总结提升:
1. 我来选一选
① ② ③ ④ ⑤
⑾ ⑿
是长方形,是正方形,是圆,
是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
2. 我来涂一涂。(给正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自主反思】
课题: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 2 课时
授课时间:
课题: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 1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重点难点】
1、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2、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展示交流: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总结提升:
数一数下图有( )个
课题: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3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动手,汇报。
■展示交流:
(2023新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3新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通过本教材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数字
- 数字0-9的认识和书写
- 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 数字的分解和组合
第二单元:加法运算
- 加法运算的概念和符号的认识
- 加法口诀的研究和运用
- 加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第三单元:减法运算
- 减法运算的概念和符号的认识- 减法口诀的研究和运用
- 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第四单元:长度与重量
-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 重量的认识和比较
- 衡量工具的使用和应用
第五单元:时间与日历
- 时间的认识和读写
- 一天的时间顺序和时间段的比较- 使用日历表达时间和日期
第六单元:图形与空间
-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图形的绘制和计数
- 空间位置与方向的理解和描述
第七单元:数据统计
- 数量的认识和比较
- 数据的统计和图表的绘制
- 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教学方法
- 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多种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如课堂讲解、示范演示、小组合作、游戏活动等
-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教学评价
-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定期进行测验和作业
- 通过观察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研究态度和主动性
- 定期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案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2、位置(2))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2、位置(2))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数字2的读音和写法,并能正确书写数字2。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数字2的认知和理
解。
3.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材:教科书、练习册。
2.教具:数字卡片、故事卡片、游戏道具等。
3.环境:整洁、宽敞的教室以及足够的教学材料。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数字1的学习内容,以复习为过渡,引入数字2的学习内容。
2. 学习数字2(15分钟)
1.呈现数字2的卡片,让学生观察、读出并模仿写出数字2。
2.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数字2的意义和特点。
3. 数字2的应用(20分钟)
1.给学生出示一些物品,引导他们用数字2来进行分类和计数。
2.让学生运用数字2,组成简单的加减法题目,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4. 总结(5分钟)
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化数字2的认知。
四、教学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能够贯穿故事、游戏等活动,使学生对数字2有
全面的认知?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何,是否需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个
性化的辅导计划?
3.教学环节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
动力?
五、展望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将对数字2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为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继续引课的故事、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2009-02-13 12:59:06)标签:分类:小学数学教案教育教学内容:上、下(P1——2)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具准备:上、下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上、下这两个字认识吗?齐读二、探究新知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互相讨论(在我们的教室?身体?)可能说:课桌上面有什么,黑板上面有什么。
师: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有很多,你们说得都很好。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1)同学们说的这么好,有几只小动物也参加我们的活动。
请看。
出示小鸟,小兔,松鼠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呢?(2)填空题小鸟在小兔的()面,小兔在小鸟的()面松鼠在小兔的()面,松鼠在小鸟的()面小鸟的下面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三、活动1、拍手游戏(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
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3、出示6种物品放3层,说谁在谁的()面4、出示小桥流水图,说()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5、3个人,笑笑、淘气、IQ博士提示:笑笑住淘气楼上,淘气住在IQ博士楼上。
安排他们的楼层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上、下的知识?教学内容:前、后(P2)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4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4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4。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数字4的写法和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教学难点:1. 数字4的写法。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画有数字4的图片。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1、2、3,巩固记忆。
2. 向学生介绍数字4,让学生观察数字4的形状,理解数字4的含义。
3. 让学生试着书写数字4,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
4. 进行数字4的认知练习,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数字4。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书写数字4的正确性。
2.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能否正确识别数字4。
第二章:认识数字5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5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5。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数字5的写法和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教学难点:1. 数字5的写法。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画有数字5的图片。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1、2、3、4,巩固记忆。
2. 向学生介绍数字5,让学生观察数字5的形状,理解数字5的含义。
3. 让学生试着书写数字5,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
4. 进行数字5的认知练习,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数字5。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书写数字5的正确性。
2.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能否正确识别数字5。
第三章:数字4和5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4和5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数字4和5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教学难点:1. 数字4和5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加减法运算图片。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1、2、3、4,巩固记忆。
2. 向学生介绍数字5,让学生观察数字5的形状,理解数字5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电化手段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二、设问导读:
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三、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三个角
四、自我检测: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五、巩固训练: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六、拓展延伸: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七、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个角 3条边
课后反思:
(一)通过复习指名说一说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把平平的面画下来。
(二)合作探究环节设计较好,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再总结各种图形的特点。
小组合作反馈展示,涂色,直观展示
(三)自我检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同桌比一比,交流展示,提高学生的展示能力。
(四)板书设计简单,整洁,漂亮。
整节课学生都在乐学的氛围中轻松的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生在说和展示的时候,不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表达的能力不够强,在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局限于房子图。
第二课时拼一拼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通过拼一拼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些平面图形,并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描述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描述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电化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
导学过程教师个性化意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边的特点。
二、互动新授
1、用长方形进行拼组。
教师出示:用这样的2个长方形(宽的长度是长的长度的一半)拼在一起,你认为会拼出什么图形?
师:动手试一试,验证你的猜想。
动手操作,拼组。
学生汇报:这样的2个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出一个长方形。
教师出示图:
2.用三角形进行拼组。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用三角形拼成什么图案了?动手试试看。
学生小组内动手操作,互动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汇报:你用了几个三角形?拼出的是什么图案?
学生上台展示:
(1)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3)6个同样的三角形(三条边一样长)可以拼成一个六边形。
(4)4个同样的三角形(三条边一样长)可以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
3.用正方形进行拼组。
教师提出要求:你用正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动手试试看。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三页下方的做一做。
2.欣赏课本第4页的“你知道吗?”
(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
(2)师:你还用七巧板拼成其他好玩的图案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操作、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第三课时七巧板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描述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一套七巧板、课件;学具:一套七巧板。
电化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
导学过程教师个性化意见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一)看图激趣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
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2.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
美丽图案,我们也试试,好吗?(一)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
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
(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
先想一想,用哪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三)用四、五、六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
2.要求:(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别用4、5、6、7个图形拼(3)先想想用哪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
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三、发挥想象,自主创新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一)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
(二)游戏:
1.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
3.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
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
(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起做。
)
(三)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
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代表中国。
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板书设计:七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