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再生资源

合集下载

【精品推荐】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措施

【精品推荐】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措施

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措施
小编希望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措施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越用越少,下面带您了解一下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措施。

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措施包括节约利用或尽量不用,合理开发,充分利用,积极保护,促进更新,节约、综合利用以及寻找新的替代品。

矿产是一种常用的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由于人类不断地、越来越大量地开采,储量逐渐减少,有的快要枯竭。

矿产形成的速度根本无法同人类开发的速度相比,因而矿产资源被认为是不能再生的。

矿产资源的储量一般按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能够开发利用的量进行统计的。

随着开采、冶炼和提取技术的提高,一些低品位矿产和矿石中伴生矿物也将被利用起来。

在当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富矿和优质矿产资源是极其有限的。

解决矿产资源短缺问题的一个途径是开展综合利用。

矿石中伴生的矿物和杂质元素,弃之成害,用之成宝。

在勘探和评价某些矿产时,应进行综合评价;在采矿、选矿和冶炼时,应力求综合开发,综合利用。

此外,如果把开采矿产的边界品位放宽,某些矿产储量将成倍增加,例如把开采铜矿的边界品位由现在的0.4%降低到0.2%,全世界的铜矿储量将增加25倍。

随着采矿、选矿和冶炼技术。

不可再生资源有哪些

不可再生资源有哪些

不可再生资源有矿石资源、土壤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

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

可再生资源:
一般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经过使用、消耗、加工、燃烧、废弃等程序后,仍能在一定周期(可预见)内重复形成的、且具有自我更新的、自我复原的特性并且可持续被利用的一类自然资源或非自然资源。

与不可再生资源相对应,是在可持续发展中应该加强建设、推广使用的绿色资源。

如:土壤、太阳能、风能、水能、植物、动物、微生物、地热、潮汐能、沼气等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湿地、草原、水生生物等
采矿、采油、渔业和林业一般被看作获取自然资源的工业,而农业则不是。

自然资源是成为货物的自然财富。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源的总称。

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第九章可再生资源与非再生资源:总论

第九章可再生资源与非再生资源:总论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向另一种非再生资源的转变
总边际成本曲线的特点:
• 转换大体上是平稳的; • 至少在转变开始后一段时间,总边际成本的增长率 下降;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向另一种非再生资源的转变
资源开发量曲线特点:
• 资源开采量的路径取决于两种资源的需求曲线形状。 • 如果两种资源是完全可替代的,需求曲线的形状完 全相同,那么资源的开发量的转换大体上也是平稳 的。 • 资源2的开采量的下降速度在转化初期总边际成本 的增长速度下降了。
一个两期模型
霍特林法则规定,有效的开采项目要求资源净 价格的增长率始终为贴现率。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N时期固定边际开采成本模型:参见课本 129-130页。
假定条件
• 边际开采成本不变,时间延长为n期; • 需求函数是已知,不随时间变动。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N时期固定边际开采成本模型:参见课本 129-130页。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增长的边际开采成本
边际成本随积累的开采量的增加而增加。 假设非再生资源的开采量随总边际成本的变化 而变化,最终转换为可再生替代资源。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增长的边际开采成本
开采量
价格或成本 P(t)
MC(t) o T* 时间 增长的边际开采成本 T* 时间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非再生资源向可再生资源替代资源的转移 (参见课本第132页)
开采量
边际成本 总边际成本 替代资源开采量
非再生资源开采量
时间
边际开采成本
T*
T1
T*
时间
非再生资源转换到可再生替代资源的情况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
水是可再生资源。

水资源由于水循环的存在有一定可再生性,但再生周期比较长,所以人类还是需要节约用水。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经过人类的开发和利用,长时间内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使贮藏量增加或是某一增长率能够保
持的资源,例如土壤、风能、植物、地热等。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比较多,但按照人口和耕地的平均占有水平,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淡水资源问题十分严峻,尽管
有着超高的的河川径流总量,但由于大量的人口,我国的人均淡水资源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不可再生资源介绍

不可再生资源介绍

不可再生资源介绍
不可再生资源指的是人类利用后无法再生或只有极慢的再生速度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矿物资源: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等,如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钾盐、磷矿等。

它们在经过开采、提炼等过程后,会被消耗掉一部分,且开采会带来环境破坏和地质灾害等问题。

2. 土地资源:指人类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和质量,如农田、城市用地、森林、草原等。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化等活动的不断扩张,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受到了严重挑战。

3. 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是生命离不开的重要资源。

但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4. 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等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体。

人类通过经济利用或其他方式,已经导致了大量生物灭绝和生态失衡的情况,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由于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大大超过再生速度,因此它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得以替代,这对人类所依赖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采取节约使用、循环利用等措施,探索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可再生资源短缺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不可再生资源短缺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不可再生资源短缺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资源,它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基础和动力。

然而,其中有一部分资源被称为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金属矿产等。

这些资源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一旦被消耗殆尽,就无法在短时间内自然生成。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与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深远的影响。

不可再生资源短缺首先对经济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现代经济体系高度依赖能源和原材料,而不可再生资源恰恰是能源和许多重要原材料的主要来源。

以石油为例,它不仅是交通运输业的命脉,也是化工产业的重要原料。

当石油供应短缺时,油价会飙升,导致运输成本大幅增加,进而影响到各个行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

这不仅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还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运行。

对于制造业来说,金属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会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

一些依赖特定稀缺金属的高科技产业,如电子、航空航天等,可能会面临生产困境,甚至停滞不前。

同时,资源短缺还可能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因为各国都在争夺有限的资源,从而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破坏全球经济的自由贸易体系。

能源领域受到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短缺,会迫使我们加快发展新能源,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并且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传统能源。

这一过渡时期可能会导致能源供应不足,影响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在一些能源依赖型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工厂停工、居民用电受限等问题,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

不可再生资源短缺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人们往往会采用一些粗放式的开采和生产方式,这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例如,煤炭的开采可能会导致地表塌陷、地下水污染;石油开采可能引发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为了应对资源短缺,人们可能会加大对一些低品位、难开采资源的开发力度,这会产生更多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目前什么行业在使用不可再生资源

目前什么行业在使用不可再生资源

目前什么行业在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当今世界主要使用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燃气、煤、石油气等均属不可再生资源。

氢是一种二次能源,具有下列特点:
1、重量轻,-252.7度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数百个大气压,液氢可变为金属氢。

2、导热性好,比大多数气体导热系数高10倍。

3、储量丰富,据估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主要以化合物形态存于水中。

据估算,如果把海水的氢全部提出来,产生的总热量比所有化石燃料放出来还大9000倍。

4、可以再次回收利用发热量大,是汽油发热量的3倍。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初中地理知识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初中地理知识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知识点的认识】
可再生能源指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可再生)、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后三者是可以循环再现和不断更新的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它生成于漫长的地质年代和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可能再生.
【命题的方向】
例:(2014•厦门)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生物资源D.矿产资源
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解答: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故选:D.
点评: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小窍门?说出来与同学一起分享.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概念以及主要类型.
1/ 1。

不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一、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二、不可再生资源使用情况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

如果不注意保护、任意取用,可再生资源也有可能变成不可再生资源。

比如对某种野生动物来说,一旦它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其物种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后,它就不可能再维持自身的繁衍,只能灭绝,恐龙就是这样从地球上消失的。

据统计,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

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严重。

所以,不管是不可再生资源,还是可再生资源,我们都应该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

三、我们怎样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坚持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矿业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企业利益与群众利益、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经济利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的关系。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对照法律、法规,分类型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处理意见,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各种违法行为依法给予纠正和处理。

要有效规范相关部门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政,解决管理者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工作。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建立长效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加强协调,强化部门对矿山企业的综合管理。

探索新的小矿管理经验和办法,依靠大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开发路子。

不具备开发条件的矿山,坚决不开;严厉打击破坏矿山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三(4)班刘欣洋。

【精品推荐】不可再生资源的缺点

【精品推荐】不可再生资源的缺点

不可再生资源的缺点
小编希望不可再生资源的缺点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在短期内不能再生的资源,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缺点有哪些呢?
非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一天的能源称之为非再生能源。

包括: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它们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点,便少一点,过度开采会导致能源枯竭。

在挖掘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时候也会破坏环境。

例如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都存在废石和尾矿的堆积问题。

废石和尾矿堆积成山,不仅占用农田,而且还容易发生滑坡事故。

美国韦尔斯的阿伯芬曾发生244米高的煤矸石场滑坡事故,造成800多人死亡。

尾矿经风吹雨淋,尾矿粉或其中的有害物质扩散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还造成严重污染。

1964年英国康卫盆地的巴尔克铅锌矿尾矿场经过一次大雨冲刷,毁坏了大片肥沃的低地草原,废物覆盖层厚达半米。

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地下流体的抽出和注入,改变了地下流体静水压力条件,会引起地面沉降,或诱发地震。

矿产资源往往是多种矿石伴生或多种化学元素组合在一起的,因此在矿石的洗选和冶炼过程中往往造成有害物质的扩散。

如1902~1903年间,。

地球上存在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地球上存在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地球上存在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地球上存在广泛的能源资源,其中包括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那些可以不断补充的能源来源,而不可再生能源则是指那些一旦消耗完毕就无法再生的能源来源。

这两类能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再生能源是地球上持续供应的能源,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耗尽。

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的范畴。

太阳能是指利用太阳辐射照射地球表面产生的能量,它可以通过光伏技术转换为电能。

风能是利用风来驱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

水能则是利用水流的动力来推动涡轮机,产生电力。

生物质能源是指利用生物质作为燃料的能源,如木材、植物秸秆、废弃物等。

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供应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不可再生能源是地球上有限的能源资源,它们一旦耗尽就无法再生。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是目前主要的不可再生能源。

石油是一种液态烃类矿物油,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化工等领域。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组成,被广泛应用于供暖、发电和制造等领域。

煤炭是一种含碳的矿石,被用于发电、炼钢和制造化学品。

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速度远快于它们的再生速度,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它们的有限性,并积极寻找替代能源。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太阳能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

太阳能的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光伏发电技术是目前最常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来满足人们的能源需求。

此外,风能也是一种广泛利用的可再生能源。

风能发电是通过风力驱动风轮,进而转动涡轮机发电,具有无污染、不消耗资源的特点。

水能也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水电站可以利用水流的动力发电。

生物质能源主要用于生物质发电、生物燃料和生物质气体等领域。

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我们可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不可再生能源仍然占据着世界能源供应的大部分。

简述自然资源的特征

简述自然资源的特征

简述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是指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并用于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物质财富。

它们存在于自然界中,不是由人类创造出来。

自然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有限性: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其数量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制地增加。

资源的有限性意味着我们必须明智地利用和管理资源,以避免资源耗尽和枯竭。

2.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内可以自然恢复的资源,如水、气候、植被等。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无法自然再生或再生非常缓慢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大于其再生速度,因此必须谨慎使用和保存。

3.空间分布不均衡性: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在地球不同地区的资源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贫乏。

这导致资源的分配不均和资源利用的竞争。

4.可替代性:在满足人类需求的过程中,一些资源可以被替代或通过技术手段复制。

例如,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替代煤炭和石油。

但是,对于某些特定资源来说,替代往往是有限的,或者替代品在成本和效率方面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5.经济价值: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它们可以作为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

资源的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稀缺性、开采成本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利益。

6.生态价值:自然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生态价值。

它们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自然环境和生物生存。

7.公共性:自然资源是公共财产,属于整个社会,而不是个体或特定群体拥有。

因此,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需要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公平性原则。

自然资源的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以保障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和全球合作,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资源的长期供给,并致力于构建生态友好型社会。

【精品推荐】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精品推荐】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小编希望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下面带您了解一下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他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

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

其中,一些资源可重新利用,如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资源,另一些是不能重复利用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尽管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作为原有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已发生变化。

保护不可再生资源,首先应该提高现有的技术水平。

在当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富矿和优质矿产资源是极其有限的。

解决矿产资源短缺问题的一个途径是开展综合利用。

矿石中伴生的矿物和杂质元素,弃之成害,用之成宝。

在勘探和评价某些矿产时,应进行综合评价;在采矿、选矿和冶炼时,应。

自然界哪些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是指

自然界哪些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是指

自然界哪些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这些自然资源按是否能够再生,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天然气、石油、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们用一些就少一些,不可能再重新产生。

以铁矿为例,铁元素聚集成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床是一个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它们多形成于距今26~30亿年的太古时代。

远古时代时期,成矿期均以亿年计算。

与此相反,人类开采、消耗矿物却十分快速,一个矿区开采期仅为百年、数十年,以至几年,因此,从人类历史的角度看,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另外,如果不注意保护、任意取用,可再生资源也有可能变成不可再生资源。

比如对某种野生动物来说,一旦它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其物种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后,它就不可能再维持自身的繁衍,只能灭绝,恐龙就是这样从地球上消失的。

据统计,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

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严重。

所以,不管是不可再生资源,还是可再生资源,我们都应该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

土壤污染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是多样的,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质,特别是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废水中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或其渗出液进入土壤。

其中最主要的是污水灌溉带来的土壤污染。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也是土壤污染的来源之一。

土壤污染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更为严重的是土壤对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发生中毒。

不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措施

不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措施

不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措施(一)节材措施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

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

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二)周转材料1、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

3、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

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提高用水效率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

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7、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

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非传统水源利用1、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2、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5章 不可再生资源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5章 不可再生资源
企业决策所使用的贴现率高于社会决策的贴现率(rp > rs)。企业考虑未来风险性
企业决策一般会忽略原位资源存量的环境价值,因 此其最优目标函数中不包含资源存量的环境价值, 即A (s(t))
企业最优开发决策的基本条件
回忆一下社会最优的条件! 企业最优开采水平必须使资源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开
采成本加边际使用者成本(资源使用费、稀缺租)
因此有必要通过提高煤炭价格遏制煤炭过度需求和粗放利用同时增加省以上政府利润分配比例减少基层政府和矿主的利润空间减少他们的利益驱使动力由省以上政府利用收取的煤炭收益建立必要的煤炭生产安全投资补偿机制与监督机制保障安全生产八税收与资源开采矿山使用费计税基础是自然资源产品的市场价值即以产品总价值为依据不考虑成本maxvt01pxcxbertdth1pxcxbqx1pqxcxb1pqcxb八税收与资源开采矿山使用费净价格减去稀
➢ 什么联系?!
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决策
个人和企业与社会的最优的开采决策 最优开采决策存在差异 社会最优利用考虑资源利用或存在的环境价值(伦理
学/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考虑资源跨世代配置的福利效果 社会最优利用也可以成为一个优化问题
四、社会最优开采决策
最优开采离不开成本效益分析:
自然资源产品生产函数
解释:如果理论不成立,可能是理论本身有问题,也 可能是替代变量不合适。一般而言,某理论仅与 某特定模型相称,所以只要没有逻辑错误,该理论 就可以被认为正确.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将适用 于某特定模型的理论应用到许多实际情况中.
勘探活动决策模型
勘探——新存量的发现——资源的未来预期价格下 跌——刺激现在的开采量——目前价格的下跌。
P/C MC+ME MC P
0 社会最优 企业最优

自然资源的最优开采:局部均衡模型

自然资源的最优开采:局部均衡模型

自然资源的最优开采:局部均衡模型
自然资源一般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两类,分别遵循不同的自然和经济规律。

不可再生资源,或称可耗竭资源(Exhaustible Resources),是指在任何一个对人类有意义的有限时间内,资源质量不变,数量会随着人类的开采而减少的资源,例如大多数的矿物类资源。

可再生资源则具有一定再生能力,在适当的开采计划下可以永不枯竭,如渔业、森林资源等等。

以下分别加以论述。

1.不可再生资源
霍特林模型(Hotelling Model)是最早的模型。

该模型基本结构如下:假定一个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他具有完全的信息——对开采技术和未来资源价格都是知道的。

一般来讲,矿物类资源1的开采成本与剩余储量有关,剩余储量越低,开采成本就越高。

然而这一理论结果与实际情况却相差很远。

例如从1973年到1993年,世界商业能源(主要为石油、煤炭等)产量增加了40%,而价格基本上却是下降的2。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开采成本的不断下降,新储藏的发现以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等。

实际上,资源价格的变化很不规律,它受到许多长期和短期、市场和非市场、确定性和非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很难用简单的模型来说明。

2.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具有普遍的特性,因此模型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可再生资源不同于可耗竭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它是可以更新(再生产)的,其更新能力与现期存量有密切关系。

1注:开采成本与储量无关的资源一般为非矿物类资源。

2参见WRI(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和WB(The World Bank)相关数据资料。

自然资源资产分类标准

自然资源资产分类标准

自然资源资产分类标准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并能够被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所必需的重要基础。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自然资源,对其进行分类是必要的。

自然资源资产分类标准是根据自然资源的特性和用途,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和保护。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自然资源分类标准。

一、按来源分类按照资源的来源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两大类: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1. 再生资源:再生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不断再生或通过人类合理利用后能够恢复的资源,如森林、水资源、太阳能等。

这些资源具有可再生性,能够持续供应人类需求。

2. 非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无法再生或再生速度远远低于人类利用速度的资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这些资源一旦耗尽,就无法再生,因此需要谨慎管理和利用。

二、按用途分类按照资源的不同用途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几类,如下所示:1.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指能够供给人类社会各种能量形式的资源,如化石能源、核能、风能、水能等。

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至关重要。

2.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存在于地壳中的各种矿物质和矿石,如金、银、铜、铁等。

矿产资源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冶金、建筑、化工等领域。

3. 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水体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脉等。

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是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4.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包括农田、林地、草地等。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基础,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及微生物等生物体。

生物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药物研发、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依托。

三、按可持续性分类按照资源的可持续性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久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价格与投资机会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掠夺式开采的日益严重,全球不可再生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在急剧减少,例如石油39年、天然气60年、煤211年都将与人类永远告别。

对中国而言,GDP的增长离不开碳经济体系的支撑,即所谓的不可再生能源的高强度消耗,特别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的束缚日益突显。

一方面,我国不可再生能源开采、加工效率低下,大量原煤、原油因加工技术落后,导致可供终端消耗利用的总量较少;另一方面,在终端利用领域,不可再生能源实际利用效率较低,单位能源投入获取的经济价值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时期,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体的不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由此可见,提高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往学者单纯强调能源投入与经济产出的粗放式效率评价研究,缺乏将不可再生能源整个生命周期链条与传统模型进行修正和融合的统一评价框架,无法从根本上明确不可再生能源自源头开采直至终端利用的全过程效率问题.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最初是从环境资源角度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中的“可持续”(英语Sustainable)一词来自拉丁语Sustenere,意思是“可维持”、“可持(继)续”和“可供养”等,它是针对于资源、环境与生态为人类永久利用,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完整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模式是技术型发展模式。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以为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环境是只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无限的,但人们以后日益认识到,人类的活动已给地球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有限的资源在减少,生态环境在恶化,这些又反过来使人类陷入困境。

可持续发展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但资源问题是其中心问题。

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基础,而许多非持续现象正是源于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引起的资源生态系统衰退。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生产和消费迅速随之增加,对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产生了严重的资源问题。

资源问题可以说是资源供需方面的两个不平衡造成的,第一种不平衡是人类自身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和地球能够提供的现实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这种需求不仅是单纯的数量增加,而且对资源品种的需求也愈来愈高。

在人类生产技术没有产生实质性改变的特定时空尺度内,一些已知的自然资源数量不断减少,开采难度增大。

第二种不平衡是自然资源生产和消费空间分布的不平衡,即资源供需之间的不平衡。

例如工业资源,由于发达国家对工业资源的消费程度很高,造成资源的自给率低,不得不求助于发展中国家。

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质源泉。

同时,自然资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劳动资料,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营养库和能量来源。

无论是作为活动场所、环境、劳动对象,还是从中制造劳动对象,都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既包括当代及后代的区际间协调,也包括全面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基本需求的这种代际人之间的协调。

这就必须解决好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既要保证当代人的合理需求,又要为后代人留下较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

应重视资源在各地区、各部门和每个人之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

但可持续发展更要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良性循环下的经济发展,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对资源加以保护。

而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与资源的类型有关,对可更新资源利用时,要限制在其承载力的限度内,同时采用人工措施促进可更新资源的再生产;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要提高其利用率,并积极开辟新的资源途径尽量采用替代资源,以减少稀缺资源的消耗,以确保当代间、代际间的人与自然处于协调状态。

可耗竭资源按其能否重复使用,又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对于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是指资源产品的效用丧失后,大部分物质还能够回收利用的可耗竭资源,这主要是指金属等矿产资源。

如汽车报废后汽车上的废铁可以回收利用。

不过,资源的可回收利用程度是由经济条件所决定的。

只有当资源的回收利用成本低于新资源的开采成本时,回收利用才有可能。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的开采储量能够通过一些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增加。

这些经济条件的变化虽然可能具有多种形式,但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使得以前不具有开采价值的资源变得有开采价值。

矿产资源的市场价格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当价格上升时,会刺激生产者去勘探潜在的资源,或者开采低品位的资源。

此外,高价格还会刺激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或是发现新的可替代资源。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最终仍然会耗竭,但是耗竭的速率是可变的,它取决于市场需求、资源产品的耐用性和回收利用该产品的程度。

除了需求缺乏弹性的情况外,一般来说价格增高会使需求量减少;资源产品的使用寿命越长,对资源的需求就越少。

回收利用或是通过提高产品使用率(例如重复使用的饮料瓶),也可以减少对资源的需求。

回收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但不可能100%循环利用。

只要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小于100%,资源蕴藏量最后就一定会降低到零。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是指使用过程不可逆,且使用之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可耗竭资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这类资源被使用后就被消耗掉了,如煤燃烧变成热能,热便消散到大气中,变得不可恢复了。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耗竭速度必然快于其他资源。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力,一个国家利用和获得能源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地位。

当代社会对能源资源迅速增加的巨大需求,更加剧了这种资源的耗竭速率。

减缓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耗竭速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资源利用率。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例如,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土壤(砖红壤和赤红壤)、水和生物资源。

反过来,这样的土壤条件是保证这些植被正常生长的因素,而这样的植被环境,又是降雨量多,气候湿润的保证。

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

完整环境中任何资源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整体效应的降低。

又如,在西北干旱地区,气候的干旱使空气湿度小,热容量相应比较小,所以空气的温差大,温差大则风大风多,进而造成了植被的破坏,植被的破坏使得对风的阻挡能力减弱,气候会更干旱。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任何一个大于零的指数增长,其长期结果却是无限大的。

有人形象地指出,在耶酥诞生的那一年,以每年5%或更低的复利存入1盎司黄金,那么现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分到数十亿个纯金的地球。

而这两千年从历史长河看只不过是地球历史的一瞬间。

西方发达国家对工业革命以来平均每年3%的增长率都不满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则难以接受低于7%的增长率。

这样的增长要求是有限资源与环境难以承受的。

正是在这种追求更高的增长速度的驱使下,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的绝大部分被我们在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年中消耗掉了,而其中的绝大部分又是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消耗掉的,可再生资源的生产量也因生态环境的被破坏而大量减少。

在这样的基础上,不要说增长,即使维持现有的水平,现有的资源也难以长期支撑。

而要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消费水平达到现有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持不变,地球上的资源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耗殆尽。

所以说,可持续性是与增长难以兼容的,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却正是增长,因此存在两者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说明,只要人类不改变追求经济增长的做法,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由此可见,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必须改变经济的发展模式。

经济的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即经济的增长是依靠大量生产资源的追加,包括劳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以牺牲大量资源前提下来发展经济的。

前一代人消耗资源过多(特别是多数非再生性资源),那么留给后一代人的资源就少,这种方式不可取;另外一种模式是集约型(又称内含式)发展模式,即经济的发展不单纯依靠各种生产要素的追加,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管理科学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显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采用能耗少和物耗小的新技术;开发新的可替代资源;实现废物的回收利用,推行资源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这一切都要求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都是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利用的含义不同。

对于可再生资源来说,主要是合理调控资源的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而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则主要是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最优利用。

水、土地、生物、森林、海洋和矿产等几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们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也是各个国家都十分关注的五种自然资源。

(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球表面有70%的面积被水所覆盖。

由于开发困难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地球上的水资源只有1%可供人类使用,称之为“可用水资源”。

根据有关部门90年代统计,世界人均水资源量为7342 m3。

人口越多,人均水资源量越少,1995年世界总人口为57亿人,2000年发展到61亿人。

上个世纪里,农业用水量已增长了5倍,工业用水量增长了26倍,市政用水量增长了18倍。

1.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总资源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按1998年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 m3,在世界132个国家中,资源量居第4位,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次于加拿大、巴西和俄罗斯,略多于美国;但人均水资源量排第82位,人均水资源量是世界的3/10。

也就是说中国以世界上7%的水养活了21%的人口。

202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到1760 m3。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我国降水的70%~80%集中在6~9月份,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使我国供水和储水成本提高。

黄、淮、海流域片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5%,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9%,而水资源量却仅占7.5%。

从南北组合看也有很大不同。

长江以北平原广,耕地多,耕地资源占全国63.9%,但水资源贫乏,只占全国水资源的17.2%,长江以南山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少,只占全国耕地的36.1%,但水资源充沛,占全国水资源的82.6%。

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全面告急,北京、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的城市供水均在挤占农业用水,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名泉枯竭、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的干涸、土壤沙化等一系列由于缺水带来的生态失衡在不断恶化。

我国1997年比1980年用水增加1129亿m3,其中80%的水量增长是城市化发展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