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2
(完整版)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新版)
(完整版)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新版)《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3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3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4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4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4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P12) 4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4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一、研究的方法★ 4二、研究的步骤 4三、研究的有效性 5第二章学生心理(重点章) 5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5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5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5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5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5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6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 6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6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6三、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 6第三章教师心理(重点章)7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7一、教师的角色★P77 7二、教师的特征7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7一、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7二、教师的教案与沟通能力7三、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7第三节师生互动7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7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7三、师生的相互作用7第四节教师的成长与培养7一、教师的专业发展7二、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8第五节教师职业倦怠8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8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P101)8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8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8一、学习的界定8二、学习的作用8三、学习的分类8四、学习的相关概念9第二节学习与脑(略)9一、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9二、脑的特异化与学习9三、学习与脑的可塑性9第三节学习理论发展(略)9一、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9二、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取9三、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出现9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9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9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9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9二、华生的行为主义9第二节联结主义理论9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9二、桑代克的学习律9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9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9二、强化理论9三、行为的学习9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9一、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9二、观察学习9三、行为主义新进展9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9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9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9二、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9第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P160 10一、认知表征理论10二、认知结构理论10三、学习和教案的基本原则10四、发现学习10第三节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P165 10一、有意义学习10二、认知同化过程10三、接受学习10第四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10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加涅10二、学习的条件10三、教案事件10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章)10第一节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10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10二、建构主义分类10三、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10第二节个人建构主义理论11一、激进建构主义——冯?格拉塞斯费尔德11二、生成学习理论——维特罗克11三、认知灵活性理论——斯皮罗11第三节社会建构主义理论11一、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列昂节夫11二、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11三、支架式教案11四、建构主义评析11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1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11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11第八章学习动机(重点章)11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11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11二、学习动机的作用12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214 12四、学习动机的分类12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12一、强化论12二、需要层次说——马斯洛★P219 12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12四、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阿特金森12五、控制点理论——罗特12六、归因理论——韦纳★P226 12七、成就目标理论——德维克12八、自我价值理论12九、自我决定理论——德西、瑞安12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2一、教案吸引12二、兴趣激发12三、反馈与评定12四、奖励与惩罚12五、合作与竞争12六、归因指导★12第九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12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12一、知识及其含义12二、知识的分类12三、知识的表征12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13第二节知识的理解13一、知识的理解类型与过程13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13三、概念的学习13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13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13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13三、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条件13四、为概念转变而教13第四节知识学习与迁移13一、迁移及其分类13二、迁移的理论与研究14三、为迁移而教★14第十章技能的学习14第一节技能的概述14一、技能及其特点14二、技能与知识及习惯的关系14三、技能的分类14四、技能的作用14第二节动作技能14一、动作技能的结构与类型14二、动作技能的形成14三、动作技能的培养★P311 14第三节心智技能15一、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15二、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15三、心智技能的培养15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15 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15一、问题及其分类15二、问题解决的界定15第二节问题解决的过程15一、问题解决的模式15二、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15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15第三节问题解决的训练15一、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343 15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15第四节创造性思维16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16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16第十二章学习策略(重点章)16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16一、学习策略的界定16二、学习策略的分类16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16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16第二节认知策略16一、复述策略★P370 16二、精细加工策略★P376 16三、组织策略16第三节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17一、元认知的结构17二、元认知策略17三、资源管理策略17第四节学习策略的促进17一、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17二、常见的学习策略17三、策略促进的方法17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17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17一、品德的基本界定17二、品德的心理结构★17三、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17第二节道德发展的理论17一、道德认知的发展17二、道德情感的发展17三、道德行为的发展17第三节品德的形成与培养18一、品德的内化过程18二、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18三、品德培养的方法18第四节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18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18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18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P436 18第十四章教案设计18第一节设置教案目标18一、设置教案目标的意义18二、教案目标的表述方法★P444 18三、教案目标的分类——布卢姆★P446 18四、教案目标的设计18第二节选择教案模式★P453 18一、直接教案18二、探究学习18三、基于问题学习18四、合作学习★P465 19五、个别化教案19第三节设置教案环境19一、课堂空间19二、教案组织19三、教案媒体19第十五章课堂管理19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19一、课堂管理的相关概念19二、课堂管理的阶段性——布罗菲、伊伏特逊19三、课堂管理的目标19第二节课堂管理过程19一、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设计19二、课堂规则和程序的建立(学年开始几周)★P494 19三、课堂规则和程序的维持和完善19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19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19二、行为矫正原则★P503 20三、实用行为分析程序20第十六章学习评定(重点章)20第一节学习评定概述20一、学习评定的相关概念20二、学习评定的重要性(功能)★20三、学习评定的模式20四、学习评定的方法★20五、教育决策与学习评定20六、良好评定的指标20第二节标准化测验20一、标准化测验的类型20二、标准化测验的优点与劣势★P522 20三、测验的新进展20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20一、教师自编测验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区别20二、设计测验前的计划20三、教师自编测验的具体形式20四、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20五、学习理论的启示20第四节真实性评定与评定结果报告20一、真实性评定★20二、评定结果的报告方式20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2、学习与教案因素教案五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教师—教案中起关键作用(教案过程的主导)* 教案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案大纲、教材、课程* 教案媒体—教案内容的载体、教案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当代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二章1、了解皮亚杰(生物学的原则&方法)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 031-03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sensorimotor stage)出生到2岁⏹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7-11岁⏹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11岁到成年1)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客体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最大特征是去集中化。
4)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本阶段的儿童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2)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皮亚杰反对教师主动地教而学生却处于消极状态的教学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2、维果茨基(历史研究)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040-042最近发展区(ZPD)概念及其意义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总分:171.00,做题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14.00)1.在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分期中具体运算阶段指()。
(分数:1.00)A.0〜2岁B.2〜7岁C.7〜12岁√D.12〜15岁解析:2.不属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的是()。
(分数:1.00)A.感知运动阶段B.自我中心阶段√C.前运演阶段D.具体运演阶段解析:3.提出“发展性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A.奥苏伯尔B.皮亚杰C.维果斯基√D.乌申斯基解析:4.小学儿童的思维的基本特点是()。
(分数:1.00)A.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要形式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D.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解析:5.小学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大约在()。
(分数:1.00)A.三年级上学期B.三年级左右C.四年级上学期D.四年级左右√解析:6.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A.巴甫洛夫B.列昂节夫C.维果斯基√D.鲁利亚解析:7.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
他的气质类型是()。
(分数:1.00)A.多血质B.胆汁质C.抑郁质√D.黏液质解析:8.按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建立自我同一性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段是()。
(分数:1.00)A.6〜12岁B.12〜18岁C.18〜25岁√D.25〜50岁解析:9.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分数:1.00)A.水平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性别差异解析:10.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1.00)A.可逆性B.守恒性C.形象性√D.互反性解析:11.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的书籍推荐,欢迎阅读。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育心理学(第十版)(万千心理)“教育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指定外版教材,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anita woolfolk 代表作本书作者ardivta woolfolk就是美国知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出任美国心理学可以(apa)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的顾问编委。
本书从年第一版至现在年的第十版,一直颇受全球读者热烈欢迎,经久不衰。
在美国,这部《教育心理学》被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将近所高校使用,也就是美国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参照教材。
它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出版发行,其影响力非同一般,在同类教材中独领风骚,可说是第一品牌!李新旺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体系以“学”与“教”的心理学为主线,兼顾心理学基础知识,系统阐述与学校教育有关的心理学知识。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公共课教材,亦可供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者和心理学爱好者阅读。
教育心理学(本科心理/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学(第11版)(高等院校双语教材·心理学系列)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指导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春促销ow~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 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与教育论文文学创作:方法、规则与课堂教学技巧(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普通心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公共基础课系列规划教材)发展心理学(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教育学系列)当代大学生心理学/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心理学教程(21世纪高等对外开放教育系列教材)心理学教程学习指导(21世纪高等开放教育系列教材)冯鸿滔编著的《心理学教程自学指导》的章节排序与主教材对应,可以较好地协调学习者的自学进度。
(完整版)当代教育心理学打印版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7)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7)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7)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7)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7)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P12) (8)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8)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8)一、研究的方法★ (8)二、研究的步骤 (9)三、研究的有效性 (9)第二章学生心理(重点章) (9)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9)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9)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10)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11)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11)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11)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 (12)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12)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12)三、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 (13)第三章教师心理(重点章) (13)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13)一、教师的角色★P77 (13)二、教师的特征 (13)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 (13)一、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 (13)二、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 (14)三、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 (14)第三节师生互动 (14)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14)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 (14)三、师生的相互作用 (14)第四节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14)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14)二、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15)第五节教师职业倦怠 (15)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15)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P101) (16)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 (16)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 (16)一、学习的界定 (16)二、学习的作用 (16)三、学习的分类 (16)四、学习的相关概念 (17)第二节学习与脑(略) (17)一、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 (17)二、脑的特异化与学习 (17)三、学习与脑的可塑性 (17)第三节学习理论发展(略) (17)一、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17)二、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取 (17)三、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出现 (17)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7)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17)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17)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17)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17)第二节联结主义理论 (17)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7)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17)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8)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 (18)二、强化理论 (18)三、行为的学习 (18)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18)一、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 (18)二、观察学习 (18)三、行为主义新进展 (18)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18)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18)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19)二、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 (19)第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P160 (19)一、认知表征理论 (19)二、认知结构理论 (19)三、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19)四、发现学习 (19)第三节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P165 (19)一、有意义学习 (19)二、认知同化过程 (20)三、接受学习 (20)第四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20)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加涅 (20)三、教学事件 (20)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章)20第一节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20)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 (20)二、建构主义分类 (21)三、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21)第二节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21)一、激进建构主义——冯.格拉塞斯费尔德 (21)二、生成学习理论——维特罗克 (21)三、认知灵活性理论——斯皮罗 (22)第三节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22)一、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列昂节夫 (22)二、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 (22)三、支架式教学 (22)四、建构主义评析 (22)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22)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22)第八章学习动机(重点章) (23)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23)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 (23)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23)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214 (23)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23)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23)一、强化论 (23)二、需要层次说——马斯洛★P219 (23)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23)四、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阿特金森23五、控制点理论——罗特 (24)六、归因理论——韦纳★P226 (24)七、成就目标理论——德维克 (24)八、自我价值理论 (24)九、自我决定理论——德西、瑞安 (24)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4)一、教学吸引 (24)二、兴趣激发 (24)三、反馈与评定 (24)四、奖励与惩罚 (24)五、合作与竞争 (24)六、归因指导★ (24)第九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 (24)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24)二、知识的分类 (25)三、知识的表征 (25)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25)第二节知识的理解 (25)一、知识的理解类型与过程 (25)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 (25)三、概念的学习 (26)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 (26)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26)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26)三、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条件 (26)四、为概念转变而教 (27)第四节知识学习与迁移 (27)一、迁移及其分类 (27)二、迁移的理论与研究 (27)三、为迁移而教★ (27)第十章技能的学习 (27)第一节技能的概述 (27)一、技能及其特点 (28)二、技能与知识及习惯的关系 (28)三、技能的分类 (28)四、技能的作用 (28)第二节动作技能 (28)一、动作技能的结构与类型 (28)二、动作技能的形成 (28)三、动作技能的培养★P311 (29)第三节心智技能 (29)一、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29)二、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29)三、心智技能的培养 (30)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30)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 (30)一、问题及其分类 (30)二、问题解决的界定 (30)第二节问题解决的过程 (30)一、问题解决的模式 (30)二、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 (30)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 (31)第三节问题解决的训练 (31)一、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343 (31)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31)第四节创造性思维 (31)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 (31)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32)第十二章学习策略(重点章) (32)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32)一、学习策略的界定 (32)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32)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 (32)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 (32)第二节认知策略 (33)一、复述策略★P370 (33)二、精细加工策略★P376 (33)三、组织策略 (33)第三节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 (33)一、元认知的结构 (33)二、元认知策略 (34)三、资源管理策略 (34)第四节学习策略的促进 (34)一、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 (34)二、常见的学习策略 (34)三、策略促进的方法 (34)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 (34)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 (34)一、品德的基本界定 (34)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34)三、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35)第二节道德发展的理论 (35)一、道德认知的发展 (35)二、道德情感的发展 (35)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35)第三节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35)一、品德的内化过程 (35)二、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 (36)三、品德培养的方法 (36)第四节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36)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 (36)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36)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P436 (37)第十四章教学设计 (37)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 (37)一、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 (37)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P444 (37)三、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P446 (37)四、教学目标的设计 (37)第二节选择教学模式★P453 (37)一、直接教学 (37)二、探究学习 (37)三、基于问题学习 (37)四、合作学习★P465 (37)五、个别化教学 (38)第三节设置教学环境 (38)一、课堂空间 (38)二、教学组织 (38)三、教学媒体 (38)第十五章课堂管理 (39)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 (39)一、课堂管理的相关概念 (39)二、课堂管理的阶段性——布罗菲、伊伏特逊 (39)三、课堂管理的目标 (39)第二节课堂管理过程 (39)一、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设计 (39)二、课堂规则和程序的建立(学年开始几周)★P49439三、课堂规则和程序的维持和完善 (39)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 (40)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40)二、行为矫正原则★P503 (40)三、实用行为分析程序 (40)第十六章学习评定(重点章) (40)第一节学习评定概述 (40)一、学习评定的相关概念 (40)二、学习评定的重要性(功能)★ (40)三、学习评定的模式 (40)四、学习评定的方法★ (40)五、教育决策与学习评定 (40)六、良好评定的指标 (40)第二节标准化测验 (40)一、标准化测验的类型 (41)二、标准化测验的优点与劣势★P522 (41)三、测验的新进展 (41)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 (41)一、教师自编测验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区别 (41)二、设计测验前的计划 (41)三、教师自编测验的具体形式 (41)四、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 (41)五、学习理论的启示 (41)第四节真实性评定与评定结果报告 (41)一、真实性评定★ (41)二、评定结果的报告方式 (42)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2、学习与教学因素教学五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当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P4)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6)(1)理论意义:探索人类心理和意识奥秘的心理学已经成为当今重要的学科之一。
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教育心理学中也同样存在大量的未知领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
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教学实践意义: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四、教育心理学采用的研究方法(P14)(1)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2)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的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3)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五、什么时候成为独立学科 1903年第二章学生心理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P3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二、影响发展的因素(P34)(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平衡化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P38)在他看来,心理发展是人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1.1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1.教学:科学,还是艺术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学与教的过程,熟练地掌握了一些教学技能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既懂科学又讲艺术的教育专家。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意义①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等理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2)教学实践意义①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②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由此教育心理学诞生了。
其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著作的特点是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1)桑代克与《教育心理学》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大纲》。
他将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乌申斯基与《人是教育的对象》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不断地思索和创造.教师成长的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景有关的问题.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
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1920)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二、发展时期(1920~60)弗洛伊德杜威维果斯基三、成熟时期(60~80)布鲁纳罗杰斯四、完善时期(1980~)布鲁纳1994年总结十几年来的成果:1、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只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
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控的学习,过去是讲学习的传递,现在是将知识的建构和获得。
3、合作,共享教——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把个人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
4、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他指出,任何学习的发生都不是在白板上进行,而是在文化背景上建构而产生。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课件 2
1-23
教学艺术论者认为:教学需要天赋、灵感 和创造性,是不可教的。 教学科学论者认为:教学建立在教学科学 的基础上,学要掌握教学规律,是可教的。 现在认为,教学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 需要对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如医生诊断 同样需要直觉。有效教学离不开教育心理 学。
1-24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33
(二)教育心理学的早期著作及其特点
在美国,有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1886),鲍 尔文的《心理学初步与教育》(1887)与《在教育中 的应用心理学》(1892);赫黎斯的《教育心理学的 基础》(1898);亚当斯的《在教育上应用的赫尔巴 特的心理学》(1897);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讲话》 (1899)。 由于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讲话》实际上是在1892年对 大、中、小学教师所作的一系列的讲演的基础上写成 的,因此它的实际影响较早。同时,詹姆斯的机能主 义与生物学化的心理学观点以及对心理实验的提倡, 对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 他与提倡心理测验的卡特尔一起,被认为是对美国教 育心理学的发生影响最大的人物。
1-32
此外,俄罗斯教育家兼心理学家卡普 杰列夫(Л.Ф.Калтерев)的《教育心 理学》一书于1877年出版。这是迄今为止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 来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至此,在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史上,虽有了以“教育 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但并没有一个独立 的学科内容体系。因此,并不意味着教育 心理学的学科分支地位从此确立了。
1-27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一)早期发展 作为一种思想观点,早就散见于 古代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的著述中 。
1-28
“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雍也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先 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完整—第二章ppt课件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重点理 论)
❖ “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 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解决问题的水 平(潜在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 问题的水平(现有水平)之间的差异。
.
❖ 最近发展区
❖ 维果斯基用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说明教学与发展 的关系。
❖ 最近发展区是儿童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但能在 成人的引导或一个更有能力的同伴协作下成功解决 问题的区域。
我评价过高、骄傲自满;小军做事退缩,缺乏自信心,
不善于表现自我;小力由于父母放弃管教,整天在游
戏机房玩耍而不上课。
如何帮助他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
三、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学生 情感和个性发展)
❖ 埃里克森建立了代表新精神分析学派的 人格发展理论。他认为个性的发展受生物、 心理和社会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从情绪、 道德和人际关系的整体发展角度来研究个性。 因此,埃里克森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为心理社 会发展理论。
❖ 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也为 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现实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促进 了发展。教学要考虑儿童已有发展水平,并要先于 儿童发展水平,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儿 童经验内化,不断发展。
.
❖ 心理发展观 ❖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心理在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以各种逐步掌握的心 理工具为中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逐步发展到高级心理机能的过程。而在整个 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影响重大。
.
人物介绍
❖ 埃里克森(Erik
Homb国精
神分析医生,也是当时最有名
望的精神分析学家之一,建立
了代表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
发展理论。他同意弗洛伊德对
人格结构,做本我、自我和超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总结词
多样性、灵活性、创新性
详细描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桥梁。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与手段,注重多样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 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估与反馈
总结词
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
内容分析法
对教育文本、课程、教 材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 析,揭示其内在的心理
结构。
跨文化研究法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教育现象,探讨文化对
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课程设计
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设计符合其认知规律的课程
。
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的心理学素养,使其 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生的心理
社会性发展理论与教育
社会性发展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 人的行为来学习,社会环境对儿童的行为塑造起着重 要作用。
教育应用
根据社会性发展理论,教育者应提供良好的榜样和积 极的社会环境,鼓励儿童参与社会活动和集体生活, 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
性别角色发展与教育
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情感发展理论与教育
情感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 会经历一系列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 的心理社会任务和危机,需要得到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教育应用
根据情感发展理论,教育者应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和情 感表达方式,提供情感支持和引导,帮助儿童建立积极 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调节能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详细描述
当代教育心理学教案
当代教育心理学教案当代教育心理学教案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教育环境中学习和发展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到了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包括学习、记忆、智力、情绪、动机等方面。
在当代社会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理论,并结合实际情境提供一份教育心理学的教案。
二、主体部分1. 学习理论学习是教育的核心目标,而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本节将介绍主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
这些理论将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如何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2. 智力与发展理论教育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发展阶段对于个性化教育至关重要。
本节将介绍几种重要的智力与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多重智能理论。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智力类型和发展特点,来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活动。
3. 情绪与情感管理情绪与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节将介绍情绪与情感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情商,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和情感,提升学习效果。
4. 动机与激励学生的动机与激励是促进学习的关键因素。
本节将介绍动机理论和激励策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动机来源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反馈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并提高学习效果。
5. 教育评估与反馈教育评估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进展的重要手段。
本节将介绍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提供有效的反馈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估和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
三、总结与回顾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学习理论、智力与发展理论、情绪与情感管理、动机与激励以及教育评估与反馈等方面的内容,帮助教师了解当代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教学设计)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教学设计)第14章教学设计⼀、选择题1.按照布卢姆等⼈的认知教育⽬标分类,代表着最⾼⽔平的认知学习⽬标是()。
A.综合B.运⽤C.评价D.领会【答案】C【解析】布卢姆认为,认知⽅⾯的⽬标包括知识、领会、应⽤、分析、综合和评价6级⽔平。
这6级⽬标由简单到复杂,构成⾦字塔式的排列。
所以,代表着最⾼⽔平的认知学习⽬标的是评价。
2.直接教学模式适合于()。
A.事实性知识B.教授论⽂的写作C.结果不良领域知识D.态度学习【答案】A【解析】直接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在教师指导下使⽤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模式。
直接教学模式尤其适合于教授那些学⽣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事实性知识具有良好的结构。
3.⽐较适合新⼿教师采⽤的课堂设计形式是()。
A.特殊的课堂设计B.基本的课堂设计C.暂时的课堂设计D.全班讨论【答案】B【解析】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课程转变成学⽣的活动、作业和任务。
教师⼀旦设置好了⼀个教学计划,就试图把它贯穿在所有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之中。
新⼿教师处于教学经验的积累阶段,在课堂设计上宜采⽤⽐较常规的基本课堂设计,以避免失误。
4.掌握学习模式是由⼼理学家()提出的。
A.斯⾦纳B.布鲁纳C.布卢姆D.斯莱⽂【答案】C【解析】掌握学习是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确保所有的或⼏乎所有的学⽣对某⼀确定技能的学习都达到预定的掌握⽔平。
它由布卢姆1976年最先提出,旨在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
因此答案选C。
5.下列教学模式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
A.程序教学B.合作学习C.适应性教学D.独⽴学习【答案】B【解析】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合个别学⽣的需要、兴趣、能⼒和学习进度⽽设计的教学⽅法。
个别化教学并不意味着独⾃学习。
程序教学、适应性学习、独⽴学习都属于个别学习。
合作学习是⼀种结构化的,系统的教学策略,由2~6名能⼒各异的学⽣组成⼀个⼩组,以合作和互助⽅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组学习⽬标,在促进每个⼈的学习⽔平的前提下,提⾼整体成绩,获取⼩组奖励。
最新当代教育心理学2教学讲义ppt
• (四)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 1.不主张交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 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 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张作用也不大。
• 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从出生到 2岁这一时期 ,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 , 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其认识事物 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 ;而且儿童渐 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 ,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 , 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儿童大约在 9~12个月获 得客体永恒性 ,而在此之前 ,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 就不存在了 ,并且不再去寻找 ,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知活动 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来命名 事物。
(2)前运算阶段 (2~7岁)
•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 ,还 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 ;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 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 命的 ,即所谓的万物有灵论 ;而且认为其他的所有 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 ,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 ,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 性 ,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这一阶段儿童的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即其思维只能前推 ,不能后退 ; 这一阶段儿童在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 维度 ,尚不能同时考虑两个维度。
• 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 学习活动中来。
(完整版)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新版)
(完整版)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新版)亲爱的读者:欢迎来到《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完整版文档。
本教材由陈琦和刘儒德主编,是第二新版,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爱好者提供全面的心理学知识,以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
一、教材概述《当代教育心理学》是一部系统介绍教育心理学的教材,涵盖了教育心理学的各个重要领域。
本教材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详细探讨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
二、章节目录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 学习理论3. 认知发展4. 学习动机5. 学习策略6. 教学方法7. 评价与评估8. 个体差异9. 社会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10. 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三、章节内容概述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本章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重要性,帮助读者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 学习理论本章将介绍各种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帮助读者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认知发展本章将探讨认知发展的理论和研究,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帮助读者了解认知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4. 学习动机本章将介绍学习动机的理论和研究,包括自我决定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目标理论,帮助读者了解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机制。
5. 学习策略本章将探讨学习策略的理论和实践,包括记忆策略、组织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学习和记忆信息。
6. 教学方法本章将介绍各种教学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和合作学习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7. 评价与评估本章将探讨评价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标准化测试、课堂观察和自我评估,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8. 个体差异本章将介绍个体差异的理论和研究,包括智力差异、人格差异和学习风格差异,帮助读者了解个体差异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当代教育心理学案例发展(2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学科,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当代教育心理学案例的发展,分析其特点、趋势以及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一、教育心理学案例的发展特点1. 案例内容的多样化在当代,教育心理学案例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
案例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困难、人际交往等问题,还涉及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班级管理等。
2. 案例研究的深入化随着教育心理学理论的不断丰富,研究者对案例的分析更加深入,不仅关注现象本身,还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例如,研究者通过案例研究,揭示了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发展过程以及干预策略。
3. 案例应用的创新化教育心理学案例的应用不再局限于理论研究,而是逐渐走向实践。
研究者将案例中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中,为教师、家长提供指导,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育心理学案例的发展趋势1. 跨学科研究教育心理学案例研究将与其他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这种跨学科研究有助于从多角度分析教育现象,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 信息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心理学案例研究将越来越多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技术,对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个性化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个性化教育成为教育心理学案例研究的重要方向。
研究者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探究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干预,实现因材施教。
三、教育心理学案例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1. 教师培训教育心理学案例可以用于教师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分析案例,教师可以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家长教育教育心理学案例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家庭教育方法。
家长可以通过案例学习,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当代教育心理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1、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答:是要研究的是教与学,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2、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
答: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年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
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3、当今教育心理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
(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4、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它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
其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
研究者首先明确分析志研究的问题,确定其中的重要变量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相关关系做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研究样本,使用可靠而有效的工具和程序来采集数据,进而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检验所假设的变量关系。
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这种研究一般不使用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而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质性研究不像定量研究那样通过收集事实资料来检验已有的理论假设,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寻找其中的核心维度,“扎要”于经验资料来建立理论。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学设计介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涉及到的心理过程、机制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不仅要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结合教育实践,针对性地研究教育活动中的特定问题。
此次教学设计的主题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应用技巧,提高他们在教育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和教育改革能力。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应用技巧;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教育活动中心理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教育改革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1.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学习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及特点,以及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
–教学形式: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2.教育心理学与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建构理论、情感认知理论、元认知能力等。
–教学形式: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教育心理学与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包括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等方面。
–教学形式: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4.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发展–学习内容:包括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学科学习动机和兴趣等方面。
–教学形式: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方法1.讲授–讲授是教育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讲授将出现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并加深对教育心理学本质的理解。
2.小组讨论–在本次教学设计中,小组讨论将运用到每个教学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案例分析将运用到每个教学环节中,旨在帮助学生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深对整个教育心理学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价本次教学评价分为两个方面:1.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果,写一份教育心理学学习日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 1.不主张交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 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 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张作用也不大。
当代教育心理学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第二部分 学生与教师心理
学生心理
学生的认知发展
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
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内部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 ,这种 变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 ,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 化。皮亚杰认为,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 ,同时 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 • 一方面 ,由于环境的影响 ,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 的变化 ;另一方面 ,这种适应性的变化不是消极被动的过 程 ,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
•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儿童随着词、语言的发展 ,随着 知识经验的增长 ,各种心理机能的概括性和间接性得到发 展 ,最后形成了最高级的意识系统。
• 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 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儿童的心理结构越复杂、越间 接、越简缩 ,心理水平越高。
•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维果斯基强调个性特点对认知发展 的影响 ,认为儿童意识的发展不仅是个别机能由某一年龄 阶段向另一年龄阶段过渡时的增长和提高 ,更主要的是其 个性的发展 ,整个意识的增长与发展。个性的形成是高级 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个性特点对其他机能的发展具 有重要的作用。
(2)前运算阶段 (2~7岁)
•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 ,还 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 ;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 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 命的 ,即所谓的万物有灵论 ;而且认为其他的所有 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 ,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 ,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 性 ,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这一阶段儿童的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即其思维只能前推 ,不能后退 ; 这一阶段儿童在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 维度 ,尚不能同时考虑两个维度。
• 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 ,维果斯基强调了三点 : ①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 ,受 社会规律的制约。
• ②从个体发展来看 ,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 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 ,从 而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 心理机能。
• ③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产生的认知结构。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 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 皮亚杰认为 ,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 , 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 ,从而 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 4个阶段。每一阶 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 ,标志着这一阶段的行为特 征。其中 ,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而不 是一些孤立的行为模式的总和。这 4个阶段依次 为: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
• 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并能发现命题之 间的关系 ;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 问题 ;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 ,能做一定的概括 , 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儿童不再刻板 地恪守规则 ,并且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拒绝规则 或违抗师长。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 ,教师和家长不宜采 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 ,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 作决定 ,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
• 4.维果茨基的理论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 一定的应用。
第二节 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 一、个性与社会化发展
• (一)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
埃里克森认为 ,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 ,整个发
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
1.学习信任的阶段 (从出生到 18个月左右 )
• 埃里克森认为 ,信任感是人对周围世界及社会环境的基本 态度,是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基础。这种信任感是在出生的 头两年发展起来的。一个婴儿出生后最迫切的需要是父母 爱他、照顾他。如果他们能得到合理的照顾、哺育、关切 与爱抚 ,就会感到世界是个安全而可信赖的地方 ,因而发展 起对他人信赖的人格。反之 ,如果父母对婴儿照顾不周 ,环 境多变 ,哺喂习惯欠缺 ,对他态度恶劣等 ,就会使他们对周 围环境产生猜疑 ,因而形成不信赖他人的人格。
• 4.变得勤奋的阶段 (6、7岁~ 12岁)
• 这是儿童进入学校掌握知识、技能的时期。儿童在这个时 期第一次被赋予一些期望他们去完成的社会任务。他们所 追求的是自己的工作获得成就与成绩 ,并因此而得到认可 和赞许。如果儿童能够得到教师的支持 ,并且经常获得成 功的经验与赞许 ,则勤奋感就会加强 ,进而培养起乐观进取 和勤奋的人格。反之 ,如果对儿童教育不当 ,或屡遭败绩 , 或其成绩受到冷漠对待 ,则儿童就会自视不如他人 ,发展自 卑的人格。所以 ,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 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 ,克服自卑感。
• 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 学习活动中来。
• 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
• 新皮亚杰理论是对皮亚杰理论的修订和发展。他们证实了 儿童在特定阶段的操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操作的 具体任务。
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 :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 ,具有了抽 象概念 ,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 恒”的概念,开始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 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 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他们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 ,皮 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 训练。此外 ,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 ,但在实际 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 ,不敢改变。
• 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18个月到3岁)
• 这一阶段的儿童就要学会许多动作 ,如独立地穿衣、吃饭、 走路、开关门窗等。他们开始试探自己的能力 ,许多事情 喜欢自己动手 ,不愿他人干预。如果这种试探能得到成人 允许 ,父母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 ,幼儿会逐渐体会到自 己的能力 ,出现一种自主的感觉,而养成自主发展的人格。 反之 ,如果父母过于溺爱与保护 ,对他们的独立行动表现得 不耐烦 ,横加干涉 ,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 ,而发 展羞怯的人格。
• ①皮亚杰认为 ,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 ;内部图式的改变 ,以适 应现实 ,叫做顺应。 ”②换言之 ,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 刺激情境时 ,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 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 ;而当有机体不 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它时 ,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 影响而发生改变 ,这就是顺应。所谓图式 ,“是指动作的结 构或组织 ,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 起迁移或概括。 ”③它是个体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
(1)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其认 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 作经验 ,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 ,以此来 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
• 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从出生到 2岁这一时期 ,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 , 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其认识事物 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 ;而且儿童渐 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 ,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 , 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儿童大约在 9~12个月获 得客体永恒性 ,而在此之前 ,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 就不存在了 ,并且不再去寻找 ,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知活动 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来命名 事物。
• (三)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 (四)内化学说
•
维果斯基十分强调教学的作用 ,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
掌握了人类的经验 ,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
• (五)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 1.研究者在维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
教学。
• 2.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 3.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3.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3~6、7岁)
•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对发展其想象力与自由地参 与活动感兴趣,儿童日益增多的语言和运动能力使 他有可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家庭以外的范围。 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儿童的问题耐心听取并认真回 答 ,对儿童的建议适当地鼓励与妥善地处理 ,则儿 童的主
• 动性就会得到加强 ,而发展了解是非的良知。反 之 ,父母或教师对儿童提出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不 屑一顾 ,或对儿童的建议不是禁止便是讽刺 ,则儿 童就会形成退缩、压抑与被动而内疚的人格。
• (二)心理发展观
• 在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及其特征进行详细论述的 基础上 ,维果斯基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 他认为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 ,在 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 ,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 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 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的发展有四个主要的表现 :
• 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随意机能是指心理活动的主动性、 有意性 ,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发的。儿童心 理活动的随意性越强 ,心理水平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