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 名词解释 简答 期末
知识产权法名词解释及简答

1、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和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知识产权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确认、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3、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4、知识产权法的渊源,指的是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
5、智力成果,是人类智力劳动完成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6、服务商标,是指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在其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于区别于其他服务者所提供的服务项目的显著性标志。
7,商标注册,是指商标的使用人为了取得商标专用权,将其使用或准备使用的商标,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商标主管机关提出注册申,经商标主管机关审核,予以注册的制度。
8、商品商标,是指使用于商品之上的商标。
9商标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显著的可视性标志。
10、商标专用权:也称商标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权利。
11、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12、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13、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14、商标权的取得,是指根据什么原则和采取什么方法来获得商标权。
15、商标权的原始取得,也称为商标权的直接取得,是指商标权由创设而来,其产生并非基于他人既存之商标权,也不以他人的意志为根据。
16、商标权的继受取得,也称为商标权的传来取得,是指以他人既存的商标权及他人意志为基础而取得商标权。
17、商品装潢指在商品或其包装、容器以及其他附着物上所进行的装饰。
知识产权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编总论一、知识产权概念1、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2、知识产权主要指:着作权和工业产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③②口述作品(即兴的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③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④美术、建筑作品(不包括平面设计图和建筑模型)⑤摄影作品⑥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⑦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⑧计算机软件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三、不受着作法保护的对象(F5)(1)思想;(2)事实以及对事实无独创性的汇编,如时事新闻;(3)表演权:公开活表演、公开机械表演(4)广播权:着作权人、表演者半个广播权、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对节目信号(5)信息网络传播权: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②主体:着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③与发行权区别:无载体的互联网传播;④与广播权区别:受众可自由选择时间地点来获得作品,作品被储存六、着作权的归属1、职务作品: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
普通职务作品:着作权归作者享有,但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在业务范围内优先适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
特殊职务作品:着作权归单位所有(①主要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并由单位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②作者享有1、署名权2、获得奖励权3、获得报酬权) 2、合作作品:两人以上的作者共同创作所形成的作品。
最后死亡的合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2保护表演者形象不受歪曲权3半个广播权4首次固定权5复制发行权6信息网络传播权),表演权为财产权4、广播电视组织权:①主体:广播电台、电视台;②节目信号;③1转播权2录制、复制权④广播组织者义务:A对未发表作品,取得着作权人同意并支付报酬;B不侵犯人身权(除发表权)和获得报酬权;C法定许可的例外:对已发表的电影、类似电影、录像制品,获得许可并支付报酬八、着作权的权利限制1、合理使用的情形:(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二)适当引用;(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四)时事性文章;(五)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六)供教学、科研;(七)执行公务;(八)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九)免费表演;(十)对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十一)将中国公民发表的汉语言文字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十二)改成盲文出版。
名词解释简答

知识产权期末复习名词解释、1、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2、出租权:是指著作权人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但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必要标的的除外。
3、汇编组品:是指将已有的文学艺术作品、科学作品或者其他材料等作为素材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取舍、设计、组合编排形成的作品。
4、邻接权:也称作品传播权,指作品的传播者享有的专有权利。
5、著作权的转让:是指著作权作为一项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公开表演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整理权和注释权等,其中的任何一项或几项权能或全部著作财产权,从一个民事主体合法地转移到另一个民事主体支配下的行为。
6、著作人身权:是作者基于作品依法享有的以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是著作财产权相对应的人身权。
7、专利权:是指专利权人通过依法申请而原始取得或通过依法受让、继承等方式而继受取得的在一定期限内垄断实施一项发明创造的权利。
8、职务发明: 是指职工在履行职务中所完成的新发明、新设计,或者是在执行所在单位的指令中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9、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10、抵触申请:是指在申请日以前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技术已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布的专利文件中。
11、地理标志:是指标明货物来源的成员的领土或该领土的一个区域或一个地方的标志。
12、联合商标:是指商标所有人在同一种商标或类似商品上注册的与主商标相近似的一系列商标。
13、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使用的商标所享有的权利,商标权是商标法的核心。
14、反向假冒:行为人在未经注册商标人同意的前提下,实施了更换其商品上的注册商标,然后将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
15、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以假冒、虚伪表示、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行为。
知识产权的名词解释

知识产权的名词解释知识产权是指个人或组织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它包含了各种形式的知识和创造,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商业标识、机密信息等。
知识产权的核心观念是保护创造者对其作品的独立性和利益,鼓励创新和创造力,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知识产权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版权:版权是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独占权,包括文字、音乐、电影、艺术品、软件等。
版权保护的是具体的作品表达形式,而不是创意或思想本身。
2. 专利权:专利是指对新的发明、创造性的技术或产品的独占权。
专利保护的是技术创新,确保发明者能够在一定时期内独占利益,以鼓励创新和投资风险。
3. 商标权:商标是一个标识,用于区别商家的产品和服务。
商标权保护商标的独占使用权,并防止他人误导消费者或抄袭商标。
商标可以是文字、图像、图案或声音等。
4. 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指企业拥有的机密信息,如客户名单、营销计划、技术数据等。
商业秘密权保护企业的机密信息,确保其保持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的作用很多。
首先,知识产权鼓励发明创新。
通过保护创造者的利益,他们可以获得回报,激励他们继续创新和探索。
其次,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保护创新和创造力,知识产权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和创业,并带动经济增长。
另外,知识产权也有益于社会福利。
知识产权可以促进技术交流和转让,使得新的技术和知识能够广泛传播,造福更多人。
然而,知识产权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知识产权限制了知识和文化的共享,阻碍了创新和进步。
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过于倾向于发达国家,使他们难以获取和使用必要的技术和知识。
因此,建立公平、均衡的知识产权体系,既需要鼓励创新和保护创造者的利益,又要平衡社会和公众的利益。
这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制定适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政策和机制来实现。
知识产权法大学期末重点汇总 名词解释题简答题

知识产权法期末重点名词解释:1、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与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称。
2、商业秘密P356: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3、善意侵权p20:是指在不知情的状态下销售或者使用了侵害他人专利权的产品的行为,可不承担侵权责任。
4、作品p55: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5、驰名商标P307:通常是指那些在市场享有较高声誉、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且有较强竞争力的商标。
6、著作人身权P72:是指作者基于作品依法享有的以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与著作财产权相对应。
7、职务发明创造P217: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8、邻接权:邻接权,也称作品传播权,指作品传播者对在传播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9、地理标志P249:是指标示某种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10、著作权P42:是指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作品所依法产生的权利。
11、商标异议程序:商标异议是《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的对初步审定商标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法律程序,其目的在于监督商标局公正、公开地进行商标确权。
任何人对初步审定的商标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在初步审定公告之日起3个月异议期内向商标局提出异议。
12、专利国际优先权:专利优先权是指专利申请人就其发明创造第一次在某国提出专利申请后,在法定期限内,又就相同主题的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的,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其在后申请以第一次专利申请的日期作为其申请日,专利申请人依法享有的这种权利。
知识产权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演绎作品2、防御商标4、商标5、国际优先权6、专利权穷竭-专利权用尽7、知识产权法8、专利(专利权)9、作品10、商业秘密11、专利侵权12、发明13、先用权14、驰名商标15、地理标志16、服务商标17、实用新型18、发表权19、知识产权专有性20、职务作品21、垄断22、技术创新23、邻接权、版权的邻接权24、版权(著作权)25、“盗版”26、法定许可27、合法竞争28、复制权二、简答题1、简述申请对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条件。
2、简述著作权人享有哪些著作人身权利3、简述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措施。
4、简述专利法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丧失新颖性的例外”的规定。
5、知识产权的基本性质有哪些6、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条件是什么7、简述认定驰名商标应考虑的因素8、版权的经济权利有哪些(简述版权的经济权利所包括的内容)9、简述知识产权的特征。
10、简述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区别。
、11、试述我国专利制度中的先申请原则。
12、我国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实质条件是什么13、版权与版权邻接权的关系14、我国在《著作权法》中规定了5种法定许可。
15、专利权人的义务16、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17、表演者对其表演依法享有哪些权利18、简述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区别。
19、简述发明与实用新型的区别。
20、简述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所确定的知识产权的范围。
21、我国商标法规定的商标侵权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22、专利权的客体(包含什么)23、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权利24、商标的基本功能25、列举不正当竞争行为26、合法垄断行为27、秘密的信息必须符合条件28、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29 、专利法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30、授予专利权的形式条件:31、列举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32、简述发明和实用新型具有的新颖性含义。
33、如何判定专利侵权行为的成立34、简述版权的精神权利。
'一、名词解释1、演绎作品,根据一件已有的作品,利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演绎方式而创作的派生作品称之为演绎作品。
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总论1知识产权:关于科学技术.文学创作成果和工商业活动中识别标记.信誉的权利。
2业产权:指工业.商业.农业.林业和其他产业中具有实用经济意义的一种无形财产权。
3识产权法:调整因智力成果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知识产权法的法律制度:(1)著作权(2)专利权(3)工业版权(4)商标权(5)商号权(6)产地标记权(7)商业秘密(8)反不正当竞争2.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客体的非物质性(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3)不发生消灭知识产权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3.知识产权的专有性表现:(1)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权利人垄断这种专有权利并受到严格保护,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的知识产品(2)对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产权存在知识产权的特性:(1)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性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2)知识产权的法定性(3)知识产权的非密封性(4)知识产权的人格性和财产权的融合性(5)知识产权的专有性(6)知识产权的有限性,包括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具有严格的领土性,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还有知识产权的时间性,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子自行消失,相关知识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共同使用知识产权的地位:指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即它是否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或者是归类于何种法律部门。
在我国,其属于民法的范畴,∫膊扇∶袷绿乇鸱ǖ牧⒎ㄌ謇,不必归于民法典第二编著作权第一章著作权概述著作权:作何或者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生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1. 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1)标的不同。
前者的标的是无形的人类精神和智力活动的成果,同一作品可以同时被多数人使用;后者的标的是动产和不动产等有体物,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不能同时为许多人使用(2)权利的完整性不同。
知识产权名词解释

知识产权法期末名词解释重点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创造成果和经营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着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着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的总称。
作品:是指文学、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在一国国土上,由该国的民族或者种族集体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构成的作品。
着作权主体:也称着作权人,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享有着作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职务作品:是指员工在受雇期间和受雇范围内所创作的作品。
委托作品:是指委托人向作者支付约定的创作报酬,由作者按照他人的意志和具体要求而创作的特定作品。
合作作品:是指两个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
演绎作品:是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
汇编作品:是指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
匿名作品:是指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着作人身权:指的是作者基于作品创作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
发表权:指作者决定是否公之于众,何时、何地以及以何种方式公之于众的权利。
署名权: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修改权:修改或者授权他们修改作品的权利。
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内容完整,使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着作财产权:是指着作权人自己使用或者授权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而获取物质利益的权利。
复制权:指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译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它是着作财产权中最基本的权能。
表演权:是指着作权人公开表演自己创作的作品或者许可他人表演其创作的作品的权利。
广播权:是指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
展览权:是指公开陈列展出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
发行权:以出售或者赠与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知识产权法(名词解释与简答)

知识产权法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工业产权:是指工业、商业、农业、和其它产业中具有实用经济意义的一种无形财产权,确切的说,工业产权应称为“产业产权”。
工业产权可分为创造性成果权和识别性标记权。
2、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3、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国际上通行的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法律制度。
4、文学产权:是关于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它将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及传播这种作品的媒介纳入其保护范围,从而在创造者“思想表达形式”的领域内构造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独特领域。
5、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或者说,是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6、影视作品:是指摄制在一定物体上,由一系列伴音或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播放的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和录像作品等,亦称视听作品。
7、著作权主体:或称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国家也可能成为著作权主体。
8、其他著作权人:是指除作者之外,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非法人单位或国家。
9、职务作品: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
职务作品与公民所担任的职务紧紧的连在一起,它是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安排其雇员或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和任务而创造的成果。
职务作品即非公民个人的作品,也非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委托的作品。
10、原始主体:是指在作品创作完成后,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在不存在其他基础性权利的前提下对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一般情况下,著作权的原始主体为作者。
但在特殊情况下,作者以外的自然人或组织也可能成为著作权的原始主体,如职务作品、委托作品中的雇主、出资人等。
知识产权考试名词解释

知识产权考试名词解释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对自然人通过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确认并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的基本性质: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可复制性。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人类在智力创造活动中因智力成果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通俗地说,知识产权法是规范知识产权产生、获得、使用和维护的法律。
知识产权法主要包括专利法、商标法、版权(著作权)法等及相关的法规。
专利权(专利):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创造者或者其权利继受者独占使用其发明创造的权利。
专利权是一种知识产权。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专利分为两大类,即产品发明专利和方法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专利只保护产品。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抵触申请:是指在一项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以前由任何单位或个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公告的专利文件中的专利申请,既不是现有技术也没有抵触申请。
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商标:是指法律实体或自然人将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法律实体或自然人的商品或服务加以区别的可识别的标记。
集体商标:由不同的企业依共同利益自愿组成的、具有法律实体资格的工商业或行业性组织共同申请注册、各自使用的商标。
商标构成分类:文字商标、图形商标、记号商标、组合商标、立体商标、全息商标、音响商标、气味商标。
立体商标:以占据一定的空间的立体实物,如产品的造型、产品的实体包装物等组成的商标。
商标法:是指调整因商标注册、使用、管理和保护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最新知识产权期末考试题(最全)

《知识产权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早确认、保护和形式治理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商品装潢:是指在商品或其包装、容器以及其他附着物上所进行的装饰。
3、商品商标:指使用于商品之上的商标,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分为制造商标和销售商标。
4、证明商标:也称保证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用以证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其他特定品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
5、注册商标:经国家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请按你的理解给知识产权概念下个定义。
答:知识产权是治理成果所有人和使用人给予自己所拥有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各项民事权利的总和,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阀线圈、发明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
知识产权是一个随着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深化的概念2、请试述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这就是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3、请试述知识产权的范围。
知识产权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知识产权范围,为两个主要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所界定。
第一:1967年签订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指出,知识产权应包括下列权利:1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2关于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录音和广播的权利;3关于人类在一切领域内的发明的权利;4关于科学发现享有的权利;5关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利;6 关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的权利;7关于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8其他一切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
第二:1995年1月1日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的范围,包括: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观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未公开的信息专有权,主要是商业秘密权.目前基本上国际上都是以这两个协议所界定的范围为知识产权的范围。
知识产权期末试题及答案

知识产权期末试题及答案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和创新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某种权利。
它包括了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下面是一份知识产权期末试题以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试题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种类(20分)1.请简要解释知识产权的概念。
(5分)答:知识产权是指在人们创造和创新的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权利,包括了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
2.列举并简要解释知识产权的主要种类。
(15分)答:主要的知识产权种类包括:(1)专利权:专利权是指对于发明者或创造者在特定领域内所做的发明或创造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它可以保护发明人的独特技术或产品。
(2)商标权:商标权是指对于某个商标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商标可以用于标识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保护商标可以防止他人在同类商品或服务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标识。
(3)著作权:著作权是指对于某一文学、艺术、科学或教育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它可以保护作者的创作成果,防止他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作品的复制、传播等行为。
(4)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一种知识或信息的所有权。
它可以包括对于某种技术、方法、商业模式等的专有权利,可以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创新成果。
试题二: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30分)1.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什么作用?(10分)答: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鼓励创新和创造:保护知识产权可以激励人们进行创新和创造,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和成果会得到保护和回报。
(2)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促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经济的发展。
(3)促进文化和艺术的繁荣:著作权的保护可以鼓励作家和艺术家进行创作,促进文化和艺术的繁荣。
2.请列举并简要解释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
(20分)答: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包括:(1)法律保护:通过法律的形式保护知识产权,例如通过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来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知识产权的名词解释

知识产权的名词解释知识产权是指在法律范围内保护个人或组织在工商业活动中创造或取得的某种可享有专有权益的经济财产。
它是对知识和创新的保护,旨在鼓励创新并保护创新者的权益,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知识产权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专利权专利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或在产品、工艺上的改进进行保护的一种独占权利。
专利权的取得需要进行专利申请,并在被授予专利权后,享有在一定的有效期内对发明进行独占使用、制造、销售等一系列权利。
专利制度的存在激励了科技创新,并促使创新成果得到更好的保护和运用。
二、商标权商标是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识,具有独立性、显著性、可识别性等特点。
商标权即对商标的独占性使用权或控制权。
商标权的获取需要进行商标注册,并在注册成功后,享有对商标的独占使用、许可或转让等权利。
商标权的保护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并促进企业品牌建设和市场竞争。
三、著作权著作权是对原创文学、艺术、科学等作品的法律保护,包括文字、音乐、美术、摄影、电影、软件等多种表现形式。
著作权的存在鼓励了创作活动,并赋予作者对其作品享有一定的经济利益和精神权益。
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包括作品的复制、发行、展示、表演、放映等权利,以及保护作品的完整性和作者的姓名权。
四、专有技术秘密专有技术秘密是指企业在研发和经营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技术信息,对其进行保密并限制他人获取或使用。
专有技术秘密的保护包括技术资料、设计方案、商业计划、客户信息等。
保护专有技术秘密旨在维护创新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并促进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
总结:知识产权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创新者、企业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确立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和保护机制,可以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成果,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繁荣。
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营造创新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资料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资料(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资料(陈书华)一、名词解释1.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指的是知识产权只在授予其权利的国家或者确认其权利的国家产生,并且只能在该国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
2.商标权:也可称为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权利。
3.专利权的客体:即专利保护的对象,是指专利法规定的可以获得专利权的科学技术成果。
4.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权利。
5.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是指为了竞争或个人目的,通过不正当方法获取、披露或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
6.商标: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显著的可视性标志。
(可按照教材答)7.专利制度:是依照专利法的规定,通过授予发明创造专利权来保护专利权人的独占使用权,并以此换取专利权人将发明创造的内容公之于众,以促进发明创造的推广使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法律制度,8.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9.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是指使用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同意,但须向其支付报酬而使用著作权人已经发表的作品‘10.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11.独占实施权:是指专利权人排他的利用和最终处分其专利权的权利。
12.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和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3.商标注册:是指商标的使用人为了取得商际专用权,将其使用或准备使用的商标,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商标主管机关提出注册申请,经商标主管机关审核,予以注册的制度。
知识产权法(名词解释与简答)

知识产权法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工业产权:是指工业、商业、农业、和其它产业中具有实用经济意义的一种无形财产权,确切的说,工业产权应称为“产业产权”。
工业产权可分为创造性成果权和识别性标记权。
2、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3、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国际上通行的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法律制度。
4、文学产权:是关于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它将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及传播这种作品的媒介纳入其保护范围,从而在创造者“思想表达形式”的领域内构造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独特领域。
5、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或者说,是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6、影视作品:是指摄制在一定物体上,由一系列伴音或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播放的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和录像作品等,亦称视听作品。
7、著作权主体:或称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国家也可能成为著作权主体。
8、其他著作权人:是指除作者之外,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非法人单位或国家。
9、职务作品: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
职务作品与公民所担任的职务紧紧的连在一起,它是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安排其雇员或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和任务而创造的成果。
职务作品即非公民个人的作品,也非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委托的作品。
10、原始主体:是指在作品创作完成后,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在不存在其他基础性权利的前提下对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一般情况下,著作权的原始主体为作者。
但在特殊情况下,作者以外的自然人或组织也可能成为著作权的原始主体,如职务作品、委托作品中的雇主、出资人等。
【独家整理】知识产权名词解释

知识产权名词解释1.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对自然人通过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确认并享有的权利。
2.版权:又称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3.版权的邻接权:又称与版权相关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称之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是指作品的传播者对其传播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4.专利权:国际上所讲的专利,一般指的是发明专利,从广义上理解,也可以包括实用新型。
专利权是指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者独占试用其发明创造的权利。
5.科学发现权:发现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真实存在的自然现象、特征或规律等所作的前所未有的阐释。
6.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7.商业标记:是指用于商业活动的特殊符号、记号、文字、图案等,包括商标、商号、原产地名称、货源标记、地理标志等。
8.反不正当竞争:那种在工商事务中,违反诚实惯例、直接侵害竞争对手各种类型知识产权、特别是标识类标注权的竞争行为。
9.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世界经济大市场中通过国际分工,不断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和信息在国际间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各国间的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程度呈现日益加深的趋势。
10.知识产权法:是调整人类在智力创造活动中因智力成果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1.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即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创造者或者其权利继受者独占使用其发明创造的权利。
12.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13.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14.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15.新颖性:指发明创造既不是现有技术也没用。
16.现有技术:指申请日以前为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知识产权法期末试题及答案

B.技术标准中涉及的专利等知识产权都是可以免费使用的
C.“专利池”的模式使专利技术与相关的技术标准自然地捆绑在一起
D.技术标准可以为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产权权利人带来收益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第3章)商标有何功能?
答:(1)区别功能。将不同法律实体或自然人的商品或服务区分开,以便于消费者进行选择,择优汰劣,促进竞争。
A.在展览会上首次展出 B.录制在磁带上出版
C.在报纸上刊登销售产品的广告D.在规定的学术会议上首次发表
5、(第3章)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构成的要素有(C )
A.文字、图形、字母、数字、气味、三维标志
B.文字、图形、字母、数字、音乐、三维标志
C.文字、图形、字母、数字、颜色组合、三维标志
D.文字、图形、字母、数字、声响组合、三维标志
(4)广告宣传功能。商标是进行商品或服务广告宣传的主要内容,往往是通过商标的广告宣传,使消费者把特定的商品或服务与特定的商标联为一体。因此商标与广告关系密切。
2、(第5章)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列举了哪几项传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答案: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列举了6项传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乙公司制作的包装盒上未经丙许可使用了其画《翠竹》作为背景图案,乙的该行为侵害了丙的复制权(2分)。根据《着作权法》第10条的规定,复制权是指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3分)
(2)表明来源功能。商标应该真实地、准确地表明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使消费者应该能依据商标找到商品或服务的原始提供者。
(3)标示质量功能。某个法律实体或自然人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应该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并保持其质量的一致性,这应具体体现在采用其商标的商品或服务上。因此,商品或服务的商标就与其质量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也成为其质量的一种表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知识产权是一种民事权利,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总称.2.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著作权即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4作者权作者的概念:所谓作者就是指设计并完成即创作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人。
客观上,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事实上的作者。
5.著作权法指调整因著作权的产生、控制、利用和支配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指为权利人的利益依法设立,根据权利人授权、对权利人的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进行集体管理的社会团体。
7署名权,指作者在创作的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
8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9.专利法,是调整因发明创造的开放、利用、保护等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0.专利权是指由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专利申请人或其权利继承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其发明创造所拥有的专有权利。
11.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12.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13.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在自己的商品上使用的用于区别其他商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商品的一种专用标志。
14许诺销售权(offering for sale):禁止他人进行销售前的推销或促销的权利。
15驰名商标是指知名度较高,众所周知的商标。
按国际条约规定,驰名商标需经国家商标主管机关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届认定的驰名商标有“霞飞”、“凤凰”等10个16.著作权的主体也叫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及国家。
17.法人作品,是指特定条件下,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而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即为法人作品。
——特定条件指:①该作品的创作由单位主持;②该作品的创作代表了单位的意志;③该作品的创作由单位承担责任。
18.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在自己的商品上使用的用于区别其他商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商品的一种专用标志。
19.文字商标,是指仅用文字构成的商标,包括中国汉字和少数民族字、外国文字和阿拉伯数字或以各种不同字组合的商标。
20.图形商标是指仅用图形构成的商标。
这种商标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可采用各种动物、植物以及几何图形等图形构成。
21.等级商标是指在商品质量、规格、等级不同的一种商品上使用的同一商标或者不同的商标。
22.防御商标是商标所有人在非类似商品上将其商标分别注册,以扩大其保护范围,一般较驰名的商标采取这种方法。
23.联合商标是指某一个商标所有者,在相同的商品上注册几个近似的商标,或在同一类别的不同商品上注册几个相同或近似的商。
24.集体商标是指由工商业团体、协会或其他集体组织的成员所使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
法定许可使用是各国著作权法普遍采用的一项制度,有称法定许可证制度。
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学科,但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并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各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制度。
各国适用法定许可使用的作品的范围有所区别。
我国规定主要有1、著作权法第32条第2款:凡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声明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的,应当在报纸、期刊刊登该作品时附带声明。
2、著作权法第39条第3款规定,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
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第三十九条第三款声明不得对其作品制作录音制品的,应当在该作品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时声明。
3、著作权法第42条第2款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第43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4、著作权法第23条规定,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必须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同意,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上述规定适用于对邻接权人的限制。
专利权的内容广义:自专利申请提交后所享有的一切权利申请阶段的权利:申请权的转让、放弃、优先权临时保护的权利授权后享有的权利1、独占权:2、许可实施权3、转让权4、标志权5、放弃权知识产权的性质:a、知识产权从种类上讲属于民事权利--私权。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从本质上讲是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它所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具备了民事权利的本质特征。
b、知识产权从内容上讲是主要一种财产权,现代社会中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日益凸现,发达国家更希望通过知识产权攫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除著作权与商号权外,其他知识产权基本上不具备人身权的特征。
c、知识产权从对象的存在形态上讲是一种无体财产权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是不具有具体的实在的物质形态的智力成果,对知识产权的使用不会发生有形的损耗,知识产权的转让不发生有形的交付,这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
知识产权特点:a、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b、专有性1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与所有权的专有性不同:所有权的独占性是绝对的。
二者的排他性表现不同,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决定了其排他性受到限制,并不是绝对的。
2对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知识产权并存。
c、时间性——事实不能与法律不能d、地域性——作品A、《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五、摄影作品;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8计算机软件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10另外还包括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11几种特殊作品:1教材;教学录像; 2数据库3科技论文; 4电视节目预告表5辞书作品 6、对联作品7、FLASH动画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一、《著作权法》第四条: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国家对作品的出版、传播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即非法作品不受保护及著作权限制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2根据时事新闻创作的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3人们根据历法所绘制的挂历、台历和日历受《著作权法》的保护,非通用数表(如作者创作的五代以内血亲表)受《著作权法》保护。
著作权的人身权1发表权2署名权3修改4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权的财产权一、使用权1复制权2发行权3出租权4展览权5表演权6放映权7广播权8信息网络传播权9摄制权10改编权11翻译权12汇编权13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14追续权2、合理使用第六条通过信息网络提供他人作品,属于下列情形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一)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报道时事新闻,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三)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四)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向公众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五)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向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提供;六)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盲人能够感知的独特方式向盲人提供已经发表的文字作品;向公众提供在信息网络上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时事性文章;向公众提供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
)出版者权A出版者的板式装贞设计权版式设计是指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面和外观装饰所作的设计。
版式设计是出版者,包括图书出版者和报纸、期刊出版者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出版者依法享有专有使用权,即有权许可或者禁止他人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B报刊转载/摘编的权利有声明不准的除外;2)同类型转载/摘编3)不能转载内部刊物的;4)支付报酬C删改权我国《著作权法》第33条规定:“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可以对作品修改、删节。
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
对内容的修改应当经作者许可。
”出版者的主要义务(1)按合同约定或国家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2)按照合同约定的出版质量、期限出版图书;3)重版、再版作品的,应当通知著作权人,并支付报酬;图书脱销后,图书出版者拒绝重印、再版的,著作权人有权终止合同。
4)出版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5)对出版行为的授权、稿件来源的署名、所编辑出版物的内容等尽合理的注意义务,避免出版行为侵犯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民事权利。
一稿多投怎么办?1、一稿多投只是要约邀请而已,没有法律约束力。
2、根据合同法的理论,著作权人投稿的行为属于要约,出版单位有权决定是否与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3、法律对投稿者的要求极为严格,即对投稿者在一定期限内规定不得投往其他报刊,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先合同义务,也是诚信原则对投稿者的要求。
从这个角度而言,投稿者与报社之间实际上系一类排他性使用许可合同。
4、认识一稿多设问题,应该从著作权法和合同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著作权法方面来看,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发表权,作者有权决定自己的作品由谁来发表、以何种方式发表以及在什么地方发表;从合同法方面来看,如果报刊社在法定期间内通知了作者,著作权使用合同即告成立。
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该稿件是否“专有使用“。
如果双方对采用的稿件未约定“专有使用“,则作者一稿多投不应当认为是违反著作权使用合同的义务。
5、一稿多投,对读者不公平,也会造成出版者之间恶性竞争表演者的人身权(一)表明表演者身份;与WPPT一致(二)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表演者的财产权(三)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四)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五)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六)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