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试卷

合集下载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古文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古代医学文献的阅读与理解,是中医专业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提供一份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以供学习者参考和练习。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针灸治疗法D. 外科手术技术答案:D2. 下列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珍答案:A3.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王叔和D. 皇甫谧答案:A4. “四诊法”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声、色C. 望、闻、问、药D. 望、闻、切、药答案:A5. 《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是?A. 系统总结了中药的性能和用途B. 创立了辨证施治原则C. 完善了针灸理论D. 阐述了内伤外感的病因学说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中的“________”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气的升降出入有关。

答案:气一元论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__”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而“________”则指体外的器官。

答案:脏;腑3.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寒、热、温、________。

答案:凉4. “________”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等来了解病情。

答案:望诊5.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________”是指无毒,可以长期服用的药物。

答案:上品三、简答题1. 简述《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

答:《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它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持依赖于阴阳平衡和气血流畅。

此外,它还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念,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医古文》试卷

《医古文》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在“以上池之水饮之”中,“上池之水”之义为A.天池之水B.上面的池水C.未沾地的水D.倒入池中的水2、“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中,“由”之义为A.听随B.任从C.遵从D.盲从3、在“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中的“条”之义为A.条理B.条目C.分条 D、分条列出4、在“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中,“褊”之义为()A、衣服狭小B、心胸狭小C、心胸不正D、偏心眼儿5、以下除……之外,都有病愈之义()A、差B、起C、閒D、甦6、“夫病多而方少,未有甚于温病者矣”中的“于”是A.介词,在B.介词,对于C.介词,被D.介词,比7、“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中的“发明”义为A、阐发说明B、创造C、明显D、解释8、在“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物之滋”中,“假”之义为()A、伪劣B、凭借C、假冒D、使用9、在“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中,“壮”之义为A.动词,刺B.量词,灸的次数C.名词,艾灸名D.指壮年人的体质。

10、“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詁训”意在强调A、天资之聪明B、知识之完备C、方法之得当D、训诂之重要11、“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之义为A、稍微B、逐渐C、缓慢D、大略12、“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中,表示“身体”的一组词是A、末、内、皮B、本、外、毛C、末、外、毛D、本、内、皮13、“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中,“咳婴”之义是A.刚会笑的婴儿 B、咳嗽的婴儿C、男孩和女孩D、会咳嗽的女孩14、在“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端”之义为()A、开头B、防备C、原因D、道理15、在“壮士之怒,赫然殊观”中,“赫然”之义为A、显赫的样子B、盛怒的样子C、可怕的样子D、脸红的样子16、“使必待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中,“兵”之义为A、士兵B、军队C、武器D、战争17、“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中的“趣”的意思是A、趣味B、旨意C、兴趣D、趋向18、在“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中,“经权”之义为A、常规和变化B、义偏于“经”,常法C、经常和权变D、义偏于“权”,变化19、以下喻废物利用的典故是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B、断流之水可以鉴形C、壁影螢光,能资志士D、竹头木屑,曾利兵家20、“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中,“逆”之义为A、迎面B、背面C、转身D、不顺21、“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中,“没”之义为A、没有B、埋没C、去世D、停止22、“姓秦氏,名越人。

医古文模拟试题

医古文模拟试题

医古文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在“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中,“一”的意义是:A.一概B.一律C.专一D.全部E.一时2.在“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中,“物”的意义是:A.器物B.外物C.万物D.大家E.物质3.在“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中,“叩”的意义是:A.敲出B.叩首C.讨教D.查核E.学习4.在“先生过小国,幸亏举之”中,“举”的意义是:A.救治B.举起C.翘起D.抬起E.尊崇5.在“擅自虞,与二子诀,二子哭,道路相传谓予死矣”中,“虞”的意义是:A.顾忌B.忧愁C.思虑D.考虑E.欺诈6.在“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中,“则”的意义是:A.而B.却C.皆D.乃是E.方法7.在“实行不易,披会亦难”中,“披”的意义是:A.批阅B.翻阅C.检阅D.阅览E.研阅8.在“驰骋常人之域,故有全部之寿”中,“全部”的意义是:优选文库A.一概B.同样C.所有D.一般E.永远9.在“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中,“转”的意义是:A.反而B.转变C.返回D.旋转E.颠倒10.在“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于《补论》条下”中,“具”的意义是:A.具备B.陈说C.摆列D.写作E.全都11.在“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以”的意义是:A.所以B.通“已”,已经C.因此D.并且E.以致于12.在“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中,“谋”的意义是:A.商议B.策划C.商讨D.合E.联系13.在“新秋月华露湛,星润渊澄”中,“湛”的意义是:A.浓重B.深邃C.浸润D.淹没E.澄清14.在“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中,“定分”的意义是:A.固定的寿限B.必定的比率C.限制的重量D.固定的年分E.确立的比率15.在“或尊贵执言难抗”中,“执言”的意义是:A.持论B.偏执之言C.执拗之言D.提出的建议优选文库E.所说的话16.在“航千仞之渊”中,“仞”的意义是:A.通“韧”B.通“刃”C.邪恶D.周制七尺E.古长度单位,周制八尺17.在“皆能够胜百钧,驰千里”中,“胜”的意义是:A.尽B.负担C.严禁D.战胜E.经受得住18.在“时惟伯嘉纳公持部使者节来蒞浙东,慎简群材”中,“简”的意义是:A.取用B.选择C.朴实D.简略E.简化19.在“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究于焦烂,必一溉者后枯”中,“偏”的意义是:A.不全B.不正C.独D.仅E.止20.以下句中划线的词中哪个词义与“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中“怀抱”的意义靠近:A.厥身已斃,神明消灭B.精神不可以止邪气C.存心气之私厚而荐者D.意多忧者,慰安云伪E.性好吉者,危言见非多项选择题21.下边各组是通假字的是:A.涂——途B.以——已C.睫——瞬D.文——纹E.偏——遍22.下边含有“偏义复词”的是:A.询谋得失,深遂夙心B.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C.沾濡汗出,因上著粉D.阳若齐心,阴为浸润E.以推及物之仁23.下边的字在《康熙词典》中查“门”这个部首的是:A .闻B.问优选文库C.D.E.24.下边可表示“到⋯⋯去”之的是:A.之B.止C.D.造E.适25.下边画部分“名作状”的是:A.令人手摸知所在B.留淫日深,著于骨髓C.若人无病,粱肉而已D.病之去也,粱肉之E.但是其面不衣何也二、填空1.《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①,《雅》是我国最早的②。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一、古文试题
古代医学文献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中医药知识和理论、深入了解中医医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道中医医古文试题,请认真阅读文本,回答相应的问题。

文本一:《黄帝内经》
初岁,春始生,夏长,秋收,冬藏。

是故春治生,夏治长,秋治收,冬治藏,此四时者,万物之盛衰也,所以养生者精神专一,无怒色,
以使志意和调以适四时之气也。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哪几个季节?分别表征什么?
问题二:文中提到的四时养生原则是什么?
文本二:《伤寒杂病论》
夫一阳经者前人所禁断,非少无病也,岂有独夫子乎!尺中受理,
太阳更有三阳,阳明又有三阳,少阳有三阳,厥阴也復有三阳。

今夫
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哪些经脉及其阳阳关系?
问题二:文中的“夫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是什么意思?
二、古文答案
文本一答案: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表征了生长、盛衰、收藏的阶段。

问题二:文中提到的四时养生原则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调整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达到养生健康的目的。

文本二答案: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厥阴经的各个阳阳关系。

问题二:文中的“夫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意指如果一阳经脉不通则会对其他经脉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医书中常提到的“四诊”是指望、闻、问、______。

2. “医圣”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是《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指的是外感热病,而“杂病”则是指除伤寒以外的其他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3.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其中“脾”主要负责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其中“气”主要是指人体内的一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血”则是指______。

5.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针刺,而“灸”则是指使用______进行治疗。

答案:1. 切2. 杂病3. 运化水湿4. 血液5. 艾叶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气”之一?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C2. 以下哪项是中医的“五味”之一?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D3. 中医认为,人体的哪个脏腑与情绪“怒”相对应?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4. 在中医理论中,哪个脏腑被认为是“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六淫”邪气之一?A. 风B. 寒C. 湿D. 火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的“五行学说”。

答案: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以此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3. 简述中医对“阴阳”的理解。

答案:中医中的“阴阳”是描述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是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的基础。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字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A. 《黄帝内经》B. 《山海经》C. 《说文解字》D. 《礼记》答案:C2.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诊法,其中“切”指的是?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脉答案:D3. 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医家之祖”?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B4. “金匮要略”是哪位医家的主要著作?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5. “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五运”指的是?A. 五行B. 五脏C. 五味D. 五色答案:A6.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其中“五行”包括以下哪些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青、赤、黄、白、黑答案:A7. “四气五味”是中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金、木、水、火D. 心、肝、脾、肺答案:A8.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中“八纲”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B. 五脏、六腑、经络、气血C. 风、寒、暑、湿、燥、火D. 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答案:A9. “脏腑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脏腑”指的是?A. 五脏六腑B. 十二经络C. 奇经八脉D. 任督二脉答案:A10.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A. 银针B. 钢针C. 金针D. 铜针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著作属于中医经典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ABCD12. 中医的“四诊”包括以下哪些?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BCD13. “五行”与“五脏”相对应,下列哪些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木-肝B. 火-心C. 土-脾D. 水-肾答案:ABCD14. “六淫”是中医病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D15. “七情”是中医情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喜B. 怒C. 忧D. 思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以________为中心的整体。

医古文选择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选择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选择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答案:C2. “不治已病治未病”出自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温病条辨》答案:A3. “医者意也”这句话出自哪位古代医家?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C4.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方法?A. 上品B. 中品C. 下品D. 杂品答案:D6.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出自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温病条辨》答案:C7. “药食同源”这一理念最早见于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本草纲目》答案:A8. “四气五味”是中药学中的重要理论,其中“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风、寒、暑、湿D. 金、木、水、火答案:A9. “五运六气”理论最早见于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温病条辨》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本草纲目》的特点?A. 系统分类B. 图文并茂C. 药物功效D. 药物价格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A. 经络学说B. 脏腑学说C. 五行学说D. 针灸学说答案:ABCD2. 《伤寒论》中所论述的“六经”包括哪些?A. 太阳经B. 阳明经C. 少阳经D. 少阴经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方法?A. 上品B. 中品C. 下品D. 杂品答案:ABC4.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三焦”包括哪些?A. 上焦B. 中焦C. 下焦D. 外焦答案:ABC5. 下列哪些是《本草纲目》的特点?A. 系统分类B. 图文并茂C. 药物功效D. 药物价格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

医古文等级考试

医古文等级考试

选择题:在医古文等级考试中,下列哪部作品通常被视为必读经典?A. 《史记》B. 《黄帝内经》(正确答案)C. 《资治通鉴》D. 《红楼梦》下列哪项是医古文等级考试中可能考查的古代医学家?A. 李白B. 张仲景(正确答案)C. 杜甫D. 王羲之医古文等级考试中,对古代医学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下列哪项不属于此类考查内容?A. 理解古代医学术语的含义B. 掌握古代医学文献的写作风格C. 分析古代医学文献的学术价值(正确答案)D. 识别古代医学文献中的修辞手法下列哪部作品在医古文等级考试中可能会作为阅读理解的材料?A. 《伤寒杂病论》(正确答案)B. 《三国演义》C. 《水浒传》D. 《西游记》医古文等级考试中,对古代医学典籍的熟悉程度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下列哪项不属于此类考查范围?A. 《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和特点B. 《千金方》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正确答案)C. 《难经》的学术地位和影响D. 《神农本草经》的成书背景和价值下列哪项是医古文等级考试中可能考查的古代医学教育思想?A.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正确答案)B.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C.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D. “博学多才”的培养目标在医古文等级考试中,下列哪项是关于古代医学文献翻译能力的考查点?A. 将古代医学文献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答案)B. 将现代医学文献翻译成古代汉语C. 将古代医学文献翻译成英语D. 将英语医学文献翻译成古代汉语下列哪项是医古文等级考试中可能涉及的古代医学伦理思想?A. “医者仁心”的职业道德(正确答案)B.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C. “格物致知”的求知精神D. “兼爱非攻”的政治主张医古文等级考试中,对古代医学文献的注释和解读能力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下列哪项不属于此类考查内容?A. 对古代医学术语进行准确注释B. 对古代医学文献中的疑难字句进行解读C. 对古代医学文献的整体结构和思想进行阐述(正确答案)D. 对古代医学文献中的典故和引文进行解释。

医古文试题

医古文试题

医古文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以下属指事字的是( ) A.女B.禾C.亦D.页2.“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中“重”意思是( ) A.加重B.重复C.重视D.很3.“太尉黄琬辟,皆不就”中“辟”义为( ) A.排除B.征召C.躲避D.邪僻4.“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中的“由”义为( ) A.遵循B.由于C.从D.仍然5.“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中的“宗室”指( ) A.望族B.皇族C.先族D.家族6.“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意思是( ) A.接续B.属于C.种类D.嘱托7.“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中的”思过半”意思是( ) A.收益很多B.思考很多C.发现很多D.担忧很多8.“凡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中的“体”义为( ) A.身体B.外表C.风度D.体会9.“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中的“三分有二”为( ) A.虚数B.实数C.约数D.分数10.下列句中的“其”不能用作语气副词的是( ) A.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廖矣乎!”B.诊其脉至而不定,如火薪然。

C.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D.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11.“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中的“自”意思是( ) A.从B.假使C.即使D.由于12.下列各字能替代“血脉治也,而何怪”中“而”的是( ) A.尔B.则C.但D.以13.“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中“遇”义为( )A. 欢迎B. 接待C. 相逢D. 遇到14.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

“故”义为()A通固,一定 B 特地 C 故意 D 所以15.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向”义是()A向着B从来C刚才D先前二1.具有“病愈”义的词是( )A.瘵B.瘳C.疢D.疴2.“息”的本义是 ( )A.呼吸 B.休息 C.停止 D.熄灭3.“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中的“遇”义为()A 迎合B 遇到C 对付D 接待4.以下形符类属不能相通的是 ( )A.攴与文 B.冫与氵 C.禾与米 D.骨与肉5.“巨细通融,歧贰毕彻”中“毕”的同义词是 ( )A.巨 B.细 C.通 D.融6.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是 ( )A.《尔雅》 B.《康熙字典》 C.《说文解字》 D.《中华大字典》7.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 ( )A.《七略》 B.《汉书·艺文志》 C.《说文解字》 D.《中国医籍考》8.“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中“命世”的意思是()A命名于世B闻名于世 C 命世人闻名D使世人闻名9.“颇”的本义是 ( )A.不正 B.稍微 C.相当 D.头偏10.以下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 )A.支,肢 B.匡,眶 C.苔,胎 D.然,燃11.“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中“盍”的意思为 ( )A.通"何" B.何不 C.为何 D.通"合"12.“汉兴,改秦之败”中的“败”义为: ( )A.衰败 B.失败 C.败坏 D.弊政13.“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A浸润B久远C逐渐D虽然14.“木敷者,其叶发”中“发”字含义为: ( )A.凋枯 B.萌芽 C.生长 D.发现15.“至于败坏,嫁谤自文”一句中,“谤”是 ( )A.指责 B.毁谤 C.夸奖 D.讥讽16.“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治”的意思是( )A.举行 B.治理 C.研究 D.正常17.“多所全济”一句中,主语是 ( )A.多 B.所全济 C.全济 D.多所18.“必先诊侯以审之”中“候”义为 ( )A.等侯 B.诊察 C.问侯 D.脉象19.“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中“怵惕”义为 ( )A.忧虑 B警惕 C.恐惧 D.痛苦20.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中的“痛痒”是 ( )A.又痛又痒 B.义偏在“痒” C.义偏在“痛” D.非常痒21.在下列各词的演变中,属于词义转移的一组是 ( )A.脚、走 B.牙、菜 C.删、瓦 D.金、祥22.“假若天机迅发”中“天机迅发”意指 ( )A.天机发展 B.上天资助 C.天资聪慧 D.灵感忽来23.“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中“经略”义为()A 经营策略 B谋取 C经济谋略 D 计算24.“明堂阙庭,尽不见察”中的“见”义为( )A.看见 B.相当于“被” C.见解 D.同“现”,显示25.“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 ( )A.表谦副词 B.大德 C.洪大 D.语首助词26.“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此句意谓( )A.医方难精B.医方易学C.古今方不同D.治病应灵活27.“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一句中,“经权”是()A.权变,变通 B.经营权术 C.追求权力 D.钱财和权力28.在“颈处险而瘿”中,“险”是 ( )A.通假字 B.古字 C.异体字 D.繁体字29.“既或衰年无俚,有此附会”中的“衰年无俚”指 ( )A.老年无家 B.老年无聊 C.老年不俗 D.老年无伴30.以下句中治为“学习”、“研究”义的是()A.稍长,从乡先生治经。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四要?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内守D. 劳逸结合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医学家的主张?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孙思邈3.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望”指的是?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闻病人的气味C. 询问病人的病史D. 切诊,即诊脉4. “五味”指的是?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涩C. 酸、甜、苦、咸、淡D. 酸、甜、苦、辣、淡5. 下列哪项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A. 创立了中医基础理论B. 系统论述了伤寒病的治疗C. 首次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D. 制定了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6.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其中“四气”指的是?A. 春、夏、秋、冬B. 风、寒、暑、湿C. 喜、怒、忧、思D. 酸、苦、甘、辛7.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A. 人体的三个主要脏器B. 人体的三个主要能量系统C. 人体的三个主要排泄系统D. 人体的三个主要防御系统8.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作用是?A.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 描述人体结构C. 指导药物的配伍D. 描述人体的生理功能9. “六淫”指的是?A. 风、寒、暑、湿、燥、火B. 酸、甜、苦、辣、咸、淡C. 喜、怒、忧、思、悲、恐D. 春、夏、秋、冬、长夏、短夏10. “七情”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A. 七种基本情绪B. 七种基本病因C. 七种基本治疗方法D. 七种基本药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两部分。

2.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木生______,火克金。

3.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正气”和“邪气”的平衡有关,其中“正气”指的是______。

医古文练习题(打印版)

医古文练习题(打印版)

医古文练习题(打印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中,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与______密切相关。

2.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辨证施治。

3.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药物的分类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三级分类法。

4.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5. 王叔和在《脉经》中详细论述了______种脉象,为后世脉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调和阴阳,平衡脏腑。

7.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辨证论治,因时制宜。

8.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

9.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补肾为本,调和阴阳。

10. 清代医家叶天士在《温热经纬》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清热解毒,凉血养阴。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及其对现代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2. 试述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六经辨证”体系及其临床应用。

3.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药物分类的方法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4.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的“治未病”原则有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现代中医临床实践进行分析。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王叔和在《脉经》中对脉诊的贡献及其对后世中医脉诊的影响。

2. 论述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的“阴阳平衡”治疗原则及其在现代中医临床的应用。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五行学说2. 辨证论治3. 草部、木部、金石部4. 治未病5. 二十四6. 调和阴阳7. 辨证论治8. 脾胃为后天之本9. 补肾为本10. 清热解毒二、简答题1.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主张通过调养身体,增强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

医古文期末考试试题

医古文期末考试试题

医古文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中“知道”的意思是()A 知晓道理B 懂得养生之道C 明白事理D 了解知识2、“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中“黎元”指的是()A 百姓B 老人C 病人D 儿童3、以下哪个词不是“病愈”的意思()A 瘳B 差C 已D 卒4、“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居二日半,简子寤”中“间”的意思是()A 间隔B 病愈C 离间D 房间5、“翁在婺得道学之源委,而混迹于医”中“源委”的意思是()A 水源和支流B 事情的本末C 原因和结果D 源头和末尾6、下列句子中,“以”字用作介词,表凭借的是()A 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B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C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D 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7、“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中“响”的意思是()A 声响B 回声C 影响D 响应8、“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中“了”的意思是()A 结束B 明白C 了解D 完成9、“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中“鲜”的意思是()A 新鲜B 少C 鲜艳D 美味10、“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中“孟浪”的意思是()A 鲁莽B 浪漫C 汹涌D 随意11、“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这段话出自()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扁鹊仓公列传》D 《千金要方》12、“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中“下”的意思是()A 攻下B 下面C 下去D 落下13、“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中“殆”的意思是()A 危险B 大概C 几乎D 疑惑14、“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中“稽”的意思是()A 考核B 滑稽C 延迟D 停留15、“又若荐医,动关生死。

医古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一

医古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一

医古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一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是______时期的经典医学著作。

2.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其代表作是______。

3.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______。

4. 在《神农本草经》中,药物被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5. 李时珍是明代的医学家,其著作《本草纲目》对后世影响深远。

6.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诊法,其中“望”指的是______。

7. “五行”理论中,木对应的是______。

8. 在中医理论中,心主______。

9. 针灸治疗中,常用的针法有______和______。

10. 《金匮要略》是东汉时期医学家______的著作。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是:A. 战国时期B. 东汉时期C. 秦朝时期D. 唐朝时期答案:A2.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主要论述了:A. 外科疾病B. 内科疾病C. 儿科疾病D. 妇科疾病答案:B3. 《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A. 李时珍B. 张仲景C. 孙思邈D. 神农答案:D4. “五行”理论中,火对应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A5.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药物数量是:A. 1000种B. 1500种C. 2000种D. 2500种答案:C6. “望闻问切”中的“闻”指的是:A. 闻气味B. 闻声音C. 闻问诊D. 闻脉象答案:B7. 五行理论中,金对应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D8. 心在中医理论中主:A. 血B. 气C. 津D. 液答案:A9. 针灸治疗中,常用的针法有:A. 刺络法B. 灸法C. 拔罐法D. 刮痧法答案:A10. 《金匮要略》的作者是:A. 李时珍B. 张仲景C. 孙思邈D. 王叔和答案: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答案:《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国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预防保健等内容。

医古文考试试题

医古文考试试题

医古文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其成书时间大约是: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2. 下列哪项不是《伤寒杂病论》中提到的“六经”?A. 太阳经B. 少阳经C. 阳明经D. 厥阴经3.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其中“切”指的是:A. 观察病人面色B. 听诊病人声音C. 询问病人病情D. 把脉4.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风、寒、暑、湿、燥5.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原则,其中不包括: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诊E. 摸诊6.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分类是:A. 上中下三品A. 君臣佐使四品B. 金石草木四品C. 寒热温凉四性7.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八法”之一?A. 汗B. 下C. 和D. 吐E. 温8. “治未病”是中医的重要治疗原则,其主要目的是:A. 治疗已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的发生C. 加速疾病的康复D. 减轻疾病的症状9. “医圣”是指: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李时珍10. 下列哪项不是《本草纲目》的特点?A. 图文并茂B. 分类详尽C. 实用性强D. 重视理论阐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中医理论中的“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________。

12.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其中“证”指的是________。

13. 《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强调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结合。

14. 中医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________。

15. “君臣佐使”是中药配伍的原则,其中“君药”指的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的基本内涵。

17. 描述“望闻问切”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学古文作为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考试。

下面是一些医学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考试题一:阅读下面这段医学古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帝内经》曰:“十二经脉者,盖诸精气之枢。

”请简要解释这段话的含义。

答案:这段文字出自《黄帝内经》,其中描绘了人体的十二经脉是精气运行的关键部位。

经脉是人体内部的网络系统,精气通过经脉的运行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十二经脉是连接人体各个部位的重要通道,精气通过这些经脉来调节身体的机能。

考试题二:请根据下面的古文,简要概括其内容。

《伤寒论》曰:“寒热熟而烦躁者,是阳明也。

”请简要概括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答案:这段文字出自《伤寒论》,它提到了一种“寒热熟而烦躁”的症状,指出这是阳明经出现问题的表现。

阳明经是人体脉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当这条经脉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人们出现寒热交替以及情绪烦躁的症状。

考试题三:请根据下面的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帝内经》曰:“身有十二节,脾为之使。

”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并简要说明脾的作用。

答案: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它描述了人体身体的结构由十二个节构成,其中脾脏起到调节这些节的作用。

脾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脾脏的作用包括转化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调节体液的代谢,以及维持血液的正常循环等。

考试题四: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五脏对应五行,分别是什么?答案: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五脏对应五行的关系如下:1. 心对应火元素;2. 肺对应金元素;3. 肝对应木元素;4. 脾对应土元素;5. 肾对应水元素。

考试题五:请简要说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

答案: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是指宇宙万事万物中的两种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力量。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理念之一,无论是人体内部的生理过程还是自然界的变化,都可以归纳为阴阳的相互作用。

医古文试题

医古文试题

1. “和鹊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中“犹或”义为 ( )A.如果B.如同C.尚且D.有时2. “今之处药,或有恶火者,必日之而后咀”中“日”义为 ( )A.天天B.晒C.每日照晒D.悉心3. “盖前人作法,后人因焉”中“因”义为 ( )A.因此B.因为C.理由D. 因袭4. “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中“已”义为 ( )A.停止B.治愈C.诊断明确D.语气助词,矣5. “当凌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中“如”义为 ( )A.词尾,无义B.停泊C.前往D.如何6.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中“张”义为 ( )A.张开B.扩张C.建立D.具有7.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二句出自 ( )A. 《进学解》B. 《兰亭集序》C.《前赤壁赋》D. 《陈情表》8. “父以授子,师以传弟”中“以”义为 ( )A.因而B.因此C.把D.借助9. “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的“焉”字义为 ( )A.哪里B.于之C.于此D.怎么10. 《史记》的作者为( )A.东汉的司马迁B.西汉的司马光C.西汉的司马迁D.东汉的司马光11.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的“信”字义为 ( )A.确实B.相信C.可能D.严重12. “比按《仓公传》,其学皆出于《素问》,论病精微”中“比”义为 ( )A.等同B.等到C.类比D.一起13.指出下列句中的“顾”字作范围副词“只是”义的句子 ( )A.熊经鸱顾,引輓腰体B.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C.顾无以报,愿惠一言,识区区之感焉D.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D B D A C A D C A C A D C。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者仁心”最早出自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答案:C2.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大方法,其中“望”指的是什么?A. 听诊B. 问诊C. 观察D. 切脉答案:C3.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古代名医的主张?A. 华佗B. 张仲景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C4. “药食同源”这一理念最早见于哪部典籍?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本草纲目》D.《千金方》答案:B5. “五味入五脏”中的“五味”指的是哪五种味道?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甘、咸C. 酸、甜、苦、辛、咸D. 酸、甜、苦、辛、辣答案:C6. “心主血脉”这一说法出自哪部古籍?A.《难经》B.《素问》C.《灵枢》D.《伤寒杂病论》答案:B7. “肾藏精”这一理论在中医中有何意义?A. 肾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B. 肾是人体储存精气的地方C. 肾是人体排泄废物的器官D. 肾是人体调节水液的器官答案:B8. “肝主疏泄”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肝脏负责排除体内毒素B. 肝脏负责调节情绪C. 肝脏负责调节血液D. 肝脏负责消化食物答案:B9. “脾主运化”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脾脏负责消化食物B. 脾脏负责调节情绪C. 脾脏负责调节血液D. 脾脏负责排泄废物答案:A10. “肺主皮毛”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肺脏负责皮肤和毛发的生长B. 肺脏负责调节呼吸C. 肺脏负责调节情绪D. 肺脏负责调节血液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诊断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治病原则?A. 调和阴阳B. 治病求本C. 预防为主D. 对症下药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养生方法?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调摄D. 劳逸结合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常用药材?A. 人参B. 黄芪C. 甘草D. 茯苓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常用治疗方法?A. 针灸B. 拔罐C. 按摩D. 草药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古文”是指:A. 古代医学文献B. 古代医学论文C. 古代医学经典D.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和文体答案:D2. 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医家之祖”?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答案:A3. “医古文”中“医”的含义是:A. 医学B. 医生C. 医术D. 医药答案:A4. “医古文”中“古文”的含义是:A. 古代文献B. 古代文体C. 古代语言D. 古代文化答案:B5. “医古文”的研究对象是:A. 古代医学文献B. 古代医学论文C. 古代医学经典D.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和文体答案:D6. “医古文”的研究方法包括:A. 文本分析B. 历史研究C. 语言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医古文”的研究目的不包括:A. 理解古代医学文献B. 传承古代医学知识C. 创新现代医学理论D. 研究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和文体答案:C8. “医古文”中“医”字的本义是:A. 治病B. 医生C. 医术D. 医药答案:A9. “医古文”中“古文”的“古”字指的是:A. 古代B. 古代文献C. 古代文体D. 古代语言答案:A10. “医古文”的研究内容不包括:A.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特点B.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体特点C.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化内涵D. 现代医学文献的翻译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医古文”的研究意义包括:A. 传承古代医学知识B. 理解古代医学文献C. 促进现代医学发展D. 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答案:ABCD12. “医古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特点B.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体特点C.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化内涵D. 古代医学文献的翻译技巧答案:ABC13. “医古文”的研究方法不包括:A. 文本分析B. 历史研究C. 语言分析D. 数学建模答案:D14. “医古文”中“医”字的引申义包括:A. 医生B. 医术C. 医药D. 医疗答案:ABCD15. “医古文”中“古文”的“古”字的含义包括:A. 古代B. 古代文献C. 古代文体D. 古代语言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免费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免费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免费医古文,即医学古文献,是研究古代医学文献的学科,它涵盖了古代医学理论、诊疗方法、药物学等多方面内容。

学习医古文对于理解中医的发展历程和深化医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医古文试题及答案的样例,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医学著作被誉为“医家之圣”,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答案:A2.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A. 四季养生B. 五脏六腑C. 经络学说D. 病因病机答案:A3.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风、寒、暑、湿、燥D. 酸、苦、甘、辛、咸答案:A4.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思想,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神农本草经》答案:A5. 以下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黄帝内经》中的“三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焦、中焦、下焦7.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答案:切8. “五味”在中医中指的是酸、苦、甘、辛、______。

答案:咸9. 中医认为,人体的基本体质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痰湿。

答案:气虚、阳虚、阴虚、湿热10.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包括表里、寒热、虚实、______。

答案:阴阳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它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预防医学理念。

12. 解释“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妄谓人愚我明,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______
20.见几者宁袖手自珍,其为害岂小哉!______
四、词义辨析
[治]
1.遂治装出游。______
2.血脉治也,而何怪?______
[顾]
1.熊颈鸱顾,引挽腰体。______
2.顾其方旁涉玄禁,琐及游戏。______
[多]
1.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______
3.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______
4.索隐于傅岩,收钓于渭滨,无令泥滓久浊清流。______
5.缀于枝叶,宛若结成。______
6.即操医师之术者,亦跋前疐后之时也。______
7.是谓冥冥,莫知其形。______
8.询知患咳经月,行动气喘。______
9.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______
10.趋世之士,驰竞浮华。______
要求:
1.给上文断句
2.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
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5.在“私自虞,与二子诀,二子哭,道路相传谓予死矣”中,“虞”的意义是:
A.顾虑B.忧虑C.思虑D.考虑E.欺骗
6.在“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中,“则”的意义是:
A.而B.却C.皆D.乃是E.方法
7.在“施行不易,披会亦难”中,“披”的意义是:
A.批阅B.翻阅C.检阅D.阅览E.研阅
8.在“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中,“一切”的意义是:
A.因此B.通“已”,已经C.因而D.而且E.以至于
12.在“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中,“谋”的意义是:
A.商量B.谋划C.探讨D.合E.联系
13.在“新秋月华露湛,星润渊澄”中,“湛”的意义是:
A.浓厚B.深沉C.浸润D.沉没E.澄清
14.在“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中,“定分”的意义是:
二、填空题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①,《尔雅》是我国最早的②。
2.涕的古义是①,今义是②,属于词义演变中的③。
3.古书文字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讹、衍、夺、①、②。
4.用汉语拼音表示“佯:于良切”①。
5.“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出自①,意为②。
三、词语注释
1.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凑于道。______
2.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______
A.固定的寿限B.一定的比例C.限定的分量D.固定的年分
E.确定的比例
15.在“或尊贵执言难抗”中,“执言”的意义是:
A.持论B.偏执之言C.固执之言D.提出的意见E.所说的话
16.在“航千仞之渊”中,“仞”的意义是:
A.通“韧”B.通“刃”C.险恶D.周制七尺E.古长度单位,周制八尺
17.在“皆可以胜百钧,驰千里”中,“胜”的意义是:
2.子幸赐之一言,多贾君之善。______
[少]
1.纵少觉悟,咸叹恨于所遇之初。
2.又可以医师少之哉!______
[然]
1.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______
2.大率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
五、今译下文
1.臣以尪弊,迷于道趣,因疾抽簪,散发林阜,人纲不闲,鸟兽为群。
2.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3.好学之士,咸知向方;而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其粗工则又略知疏节,未达精旨,施之于用,罕得十全。
六、阅读
圣人设医道以济夭枉俾①天下万世人尽天年博世济众仁不可加②矣基后继圣开学造极经
汉长沙太守张仲景以颖特之资径造阃奥③于是采摭群书作伤寒杂病论方合十六卷以淑④后学遵而用之困甦废起⑤莫不应效若神跡其功在天下犹水火谷粟然是其书可有而不可无者也惜乎后之传者止得十卷而六卷则亡之宋翰林学士王洙偶得杂病三卷于蠧简⑥中名曰金匮方论即其书也丰城之剑不终埋没何其幸耶林亿等奉旨校正并板行于世今之传者复失三卷岂非世无和氏而至宝妄伦⑦于荆石欤仆幼嗜医书旁索群隐乃获于旴之丘氏遂得与前十卷表里相资学之者动免掣肘⑧呜乎张茂先尝言神物终当有合是书也安知不有所待而合显于今也故不敢秘特勒诸⑨梓与四方共之由是张氏学不遗轩岐之道昭著林林总总寿域同跻⑩岂曰小补之哉后至元庚辰岁七夕日樵川玉佩邓珍敬序(《金匮要略方论》元·邓珍序)
A.一概B.一律C.专一D.一切E.一时
2.在“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中,“物”的意义是:
A.器物B.外物C.万物D.众人E.物质
3.在“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中,“叩”的意义是:
A.敲出B.叩头C.请教D.考核E.学习
4.在“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中,“举”的意义是:
A.救治B.举起C.翘起D.抬起E.推崇
A.尽B.负担C.禁止D.战胜E.经受得住
18.在“时惟伯嘉纳公持部使者节来蒞浙东,慎简群材”中,“简”的意义是:
A.取用B.选择C.简朴D.简易E.简化
19.在“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焦烂,必一溉者后枯”中,“偏”的意义是:
A.不全B.不正C.独D.仅E.止
20.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中哪个词义与“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中“怀抱”的意义接近:
A.一概B.一样C.全部D.普通E.永久
9.在“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中,“转”的意义是:
A.反而B.转变C.返回D.旋转E.颠倒
10.在“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于《补论》条下”中,“具”的意义是:
A.具备B.陈述C.排列D.写作E.全都
11.在“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以”的意义是:
D.阳若同心,阴为浸润E.以推及物之仁
23.下面的字在《康熙字典》中查“门”这个部首的是:
A.闻B.问C.闺D.阁E.扪
24.下面可表示“到……去”之义的词是:
A.之B.止C.诣D.造E.适
25.下面画线部分为“名词作状语”的是:
A.使人手摸知所在B.留淫日深,著于骨髓C.若人无病,粱肉而已
D.病之去也,粱肉补之E.然而其面不衣何也
11.与桐雷众记,颇或踳驳。______
12.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______
13.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______
14.病斯世之贸贸也,述先贤之格言。______
15.从老得终,闷若无端。______
16.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______
17.失时之序,天道不几顿乎?______
18.盖人之生也,顾夏虫而却笑。______
A.厥身已斃,神明消灭B.精神不能止邪气C.有意气之私厚而荐者
D.意多忧者,慰安云伪E.性好吉者,危言见非
多项选择题
21.下面各组是通假字的是:
A.涂——途B.以——已C.睫——瞬D.文——纹E.偏——遍
22.下面含有“偏义复词”的是:
A.询谋得失,深遂夙心B.昧经Fra bibliotek之妙者,无格致之明C.沾濡汗出,因上著粉
湖北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2015年上学期
《医古文》课程考试试卷(A卷)
专业命题教师
年级层次学号姓名
注 意:1、本试卷共 3页; 2、考试时间: 120 分钟;
3、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
大题










总成绩
成绩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在“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中,“一”的意义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