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措施
麻醉恢复室病人院内转运安全的护理及预防措施
![麻醉恢复室病人院内转运安全的护理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5453ff743323968001c927f.png)
麻醉恢复室病人院内转运安全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对麻醉恢复室病人院内转运安全的护理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确保提升护理人员对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意识。
方法:对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400例麻醉恢复室病人转院途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交接流程。
结果:意识不清、坠床、管道脱落以及呼吸道梗阻是麻醉恢复室病人院内转运常见的风险因素。
结论:针对麻醉恢复室病人院内转运途中易出现的风险因素,需要提升医务人员转运安全责任意识,需要仔细评估病人转运途中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预防。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院内转运;护理措施;风险因素术后病人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健康和术后康复效果,尤其是麻醉恢复室病人的院内转运问题被医护人员尤为重视,在转运过程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转运途中的风险,确保病人可以顺利度过手术期。
因此麻醉恢复室病人在转运前需要医护人员对其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仔细评估,提高转运的安全性。
本文对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400例麻醉恢复室病人转院途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400例麻醉恢复室病人转院途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所有患者中有269例气管带管患者,年龄在18-86岁,平均年龄为(56.2±1.6)岁,静脉复合式麻醉是患者采用的麻醉方法。
1.2方法回顾调分析研究对象,转运前的风险因素做转运准备,并在转运途中制定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风险因素,做好转院后的交接班。
2转运途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原因分析2.1管道脱落手术后患者长带有多种管路,术后患者从手术床到转运床再到病区,会发生管路脱落、扭曲的危险,如胸腔引流管脱落、胃管脱落、输液管路脱落等。
2.2病情变化意识不清是麻醉复苏后病人长存在的问题,麻醉药物抑制呼吸容易出现喉头水肿、舌后坠、分泌物过多阻塞气道的问题。
手术患者的转运安全管理
![手术患者的转运安全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c497e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b.png)
发生手术护理意外伤的患者数量
患者护理意外伤发生率 % =
手术患者的总人数
100%
建立与应用
❖ 根据患者护理意外伤的种类与范围制定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 与指引,以流程指引为依据判断是否发生手术患者护理意外伤, 并客观记录,计算出患者护理意外伤发生率 % 质量评价指标,
并与科室患者护理意外伤发生率 % 质量评价 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采用FMEA失效管理模式 找出目前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高危因素,然后对 高危因素提出整改,并修改操作流程与指引, 按质量持续改进的下一阶段工作继续进行数 据的收集,通过数据的变化,提供动态的、科 学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平台,护理管理 者要准确分析判断各阶段、各环节护理管理 重点和目标,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及时采取
危急重:
运送的推车上配备便携式氧气瓶和多功能监护仪, 以便及时观察病情,及时处理,一般缺氧者转送 途中可用氧气袋,用时轻压氧气袋,以保证氧气一 定的流量;对于严重缺氧、病情危重特别是呼吸 功能不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可携带氧气 袋及简易呼吸气囊,通过接在患者身上的气管插 管或面罩供氧,呼吸道梗阻患者取半卧位,转送 前应为患者吸净痰液,而且加压给氧,转送时保持 头部在前;对于恶心呕吐的患者头转向一侧,及 时清除呕吐物以防窒息,
注意搬运过程中的职业防护;
运送时将患者双手交叉置于胸前,避免撞伤,保证患者安全和 舒适;
运送途中注意观察病情,防范意外的发生
转运流程
脊柱 颈椎损伤
外伤 出血
骨折
神志不清 躁动
婴幼儿
急危重
全麻未 醒
脊柱、颈椎损伤:
❖ 脊柱损伤患者,用硬板平卧搬运,3人以上同时统一操
作,专人保护损伤部位,保持患者身体直线,防止移位、 扭曲和震动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措施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7a288bb65ce0508763213e2.png)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措施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妥善的医疗和护理,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医院工作的核心,是每位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
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关,是我们医护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进行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在全身麻醉还未完全清醒的转运过程中,手术护士如何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手术成败最后的关键。
根据我院近年来临床的实际情况,我总结了患者在术后转运过程中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分析其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和规范。
1 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1.1 呼吸系统常见有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等。
呼吸抑制是麻醉剂残余作用对呼吸的影响而致,主要表现在:肌松剂的残余作用,可致患者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幅度减小,甚至出现胸腹交替运动的呼吸;芬太尼麻醉后,虽患者意识状态逐渐好转,但呼吸中枢还处于抑制状态,呼吸极不规则,或无自主呼吸,表现为呼吸遗忘。
呼吸道梗阻常见原因有:气管插管拔管后出现急性喉头水肿;术后意识尚未完全复苏,舌肌松弛易致舌后坠;颈部敷料包扎过紧也易致呼吸困难,导致呼吸道梗阻。
1.2 循环系统患者术后从手术间被搬运到病房需经过一段路程,搬运时体位的变动可导致循环系统功能改变,正常人通过机体自身调节可以代偿,但麻醉后患者由于骨骼肌张力、心肌收缩力以及血管舒缩等代偿功能被抑制,因而改变体位所致的心脏功能变化更明显。
突然改变体位,使血液在脑、心脏、动静脉及肺血管床异常分布,重要脏器短时间内得不到供氧,极易诱发循环虚脱,甚至循环停止,尤其易发生于手术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
1.3 坠床麻醉药物中枢性抑制作用消失后,患者意识虽已恢复,但部分麻醉药物的作用致使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全复原,任何不良刺激均可引起躁动,尤其是使用了拮抗剂与催醒剂的患者可迅速引起躁动,或因其他不适而挣扎,在返回病房途中未将床档立起,对患者照顾不周极易造成患者坠床。
1.4 意外伤害较大手术后患者往往带较多的管路(胸管以及各种引流管),手术后从手术床转到手术转运车上或转运车转到病区床位可能造成脱管的意外伤害,如移动患者时不能协调一致,致使引流管牵拉造成脱落,最严重的是胸管脱落,许多时候需要重新手术方可解决问题。
《麻醉后病人的转运》PPT课件
![《麻醉后病人的转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be813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a.png)
03
CHAPTER
转运过程中的护理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以使用约束带或其他固定装置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对于需要特别注意的部位,如颈部、腰部等,应采取适当的垫护措施,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病人应保持平卧位,头部稍微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入气道。
对于其他突发情况,如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04
CHAPTER
特殊病人的转运
总结词
需特别关注
详细描述
高龄病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较差,转运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循环系统的并发症,需密切监测,确保安全。
总结词
需谨慎处理
详细描述
危重病人病情复杂、严重,转运过程中需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确保生命体征的稳定,同时要避免剧烈搬动和突然的体位改变。
《麻醉后病人的转运》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麻醉后病人的状态与评估转运前的准备转运过程中的护理特殊病人的转运转运后的交接与注意事项
01
CHAPTER
麻醉后病人的状态与评估
病人的基本情况
了解病人的年龄、体重、身高、药物过敏史等基本信息,为转运做好准备。
在转运过程中,确保病人的呼吸道畅通,避免因呕吐物或分泌物导致的窒息风险。
在转运过程中,应持续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可以评估病人的病情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若病人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并及时联系医生。
麻醉患者转运安全措施
![麻醉患者转运安全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5265dd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a.png)
麻醉患者转运安全措施在医疗过程中,麻醉患者的转运是一个关键环节,需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由于麻醉后的患者身体机能处于特殊状态,对环境变化和外界刺激的应对能力下降,因此,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以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一、转运前的准备工作1、患者评估在转运前,麻醉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功能、循环功能、伤口情况等。
重点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有无潜在的风险因素。
例如,对于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的患者,要确保其氧气供应充足;对于循环不稳定的患者,要调整好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
2、设备和药物准备准备好必要的转运设备,如便携式监护仪、氧气筒或氧气袋、简易呼吸囊等。
同时,配备好可能需要用到的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
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药物齐全且在有效期内。
3、与接收科室沟通提前与接收科室取得联系,告知患者的基本情况、麻醉方式、目前的生命体征以及预计到达的时间。
让接收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准备好床位、相关的医疗设备等。
4、患者的固定和保护将患者妥善固定在转运床上,防止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滑落或碰撞。
对于头部、颈部等容易受伤的部位,要给予适当的保护和支撑。
5、管道管理仔细检查并妥善固定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如气管插管、静脉输液管、导尿管等。
确保管道通畅,避免扭曲、脱落或堵塞。
二、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措施1、人员配备转运过程中至少要有一名麻醉医生和一名护士陪同,以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处理突发状况。
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持续使用便携式监护仪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数据,一旦发现生命体征异常,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3、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要确保插管位置正确,固定牢固。
随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发生气道梗阻。
4、氧气供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调节氧气流量,确保患者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手术病人的安全转运
![手术病人的安全转运](https://img.taocdn.com/s3/m/be0b5f055901020207409cea.png)
手术病人的安全转运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为生命保驾护航,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治疗和抢救场所,也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安全隐患贯穿在每个环节。
通常我们主要把目光集中在手术室内,而忽视了手术患者转运中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加强手术患者转运的风险管理,确保患者转运安全。
一转运中的风险因素(1)运载工具问题平车刹车失灵、交换车脚轮滑脱、交换操作流程生疏等。
(2)转运途中病情变化严重的复合伤、多发性骨折、大出血(脏器破裂、宫外孕)、颅内出血等患者由急诊科转运至手术室途中及全麻术后转移至ICU或病房途中,由于病情危重、血容量不足、剧烈疼痛、呕吐物反流窒息、喉痉挛、喉头水肿阻塞呼吸道等,发生呼吸循环异常,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3)与接收科室沟通协调不够转运前未与接收科室沟通,,使接受科室未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开颅术后行急诊头颅CT检查前未通知电梯专梯接送,未与CT室联系,造成不必要的等待,增加转运风险。
送ICU前未告知需呼吸机支持或病房未准备吸氧装置、床边监护仪等,由于物品准备不齐全,延误接待时间,患者不能顺利接受治疗和护理,增加安全隐患。
(4)坠床麻醉药物中枢性抑制作用消失后,患者意识虽已恢,但部分麻醉药物的作用致使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全复原,任何不良刺激均可引起躁动,尤其是使用拮抗剂与催醒剂的患者可迅速引起躁动,或俯卧、侧卧手术时间过长,尿管刺激等不适而挣扎,再返回病区途中,未将床档立起,对患者照顾不周极易造成坠床。
(5)管道管理不到位引流管在手术室未做标识、引流管出口未做标记、导管是否夹闭交代不全、过床时未先整理好管道或病人躁动不慎将导管脱出或移位,或搬运时将输液皮条拉脱或留置针拉脱。
二安全转运措施(1)强化安全评估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完善检查、清洁、维护及维修制度,术晨工人检查交换车,注意刹车、护栏性能是否安全、可靠,定期清除车轮轴的线头,发现磨损或损坏等不安全因素,及时联系进行修理。
胸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后转运途中安全管理探讨
![胸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后转运途中安全管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48f22076bd97f192279e9a6.png)
世界中医药2015 年 11 月第 10 卷·239·图 3 柏拉图 2.4 对策拟定 针对这 3 个主要问题, 将圈成员头脑风暴所想到的 22 个对策设 计成评价表,按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上级政策四个维度进行打分并汇总,按 80/20 法则,114 分当选,最终将被采纳的对策按 5W1H 原则进行对策拟定。
2.5 对策实施与检讨 我们全部对策都运用了 PDCA 2.5.1 问题点:宣教不到位 实施措施: (1)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胰岛素安装知识讲解。
(2)每次注射时边 注射边讲解。
(3)每周周四下午看图对话《与胰岛素同行》 。
(4)出院前一天进行胰 岛素注射技能评定考核。
(5)护士长进行质控与绩效挂钩。
2.5.2 问题点:患者记不住 实施措施: (1)拍摄胰岛素规范注射视频循环播放。
(2)发放胰岛素规范注射 流程图并讲解。
(3)温馨提示标识的应用,如针头一次性使用标识,注射早晚剂量 写在注射笔盒上,胰岛素注射餐桌提示席卡摆放等。
(4)示教工具应用,让患者触 摸胰岛素不规范注射引起的皮下脂肪增生及结节等,引起患者思想上的重视。
2.5.3 问题点:知识缺乏 实施措施: (1)进行《2011 版胰岛素注射指南》培训并发放资料。
(2)由专职 教育护士进行沟通技巧讲解。
(3) “心型”注射手法演示。
(4)对护士进行考核。
2.6 效果确认 2.6.1 有形成果 活动结束后,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 / (目标值-改善前) ×100%= (91%-63.86%) / (83.94%-63.86%) ×100%=135%, 进步率=[ (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 (91%-63.86%)/63.86%]× 100%=42%。
2.6.2 无形成果 通过雷达图(见图 4)显示,圈成员的能力明显提升。
手术前后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安全
![手术前后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3c08810008a1284ac95043a3.png)
手术前后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安全手术室是实施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患者的安全防护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之一,而接送患者的安全是其重要环节,为加强手术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护理, 我们对手术患者在院内转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 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1 手术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1.1危及生命的安全隐患1.1.1窒息脑部创伤、醉酒、胃肠道大出血患者在送往手术室途中,大量胃内容物涌出,如未及时清理呼吸道,可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
1.1.2供氧不当氧气枕的氧流量比较难以调节,部分躁动患者吸氧管脱落却未能及时发现,导致患者供氧中断。
1.1.3血压的波动多发伤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搬运过程中由于体位不当,引起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孕妇搬运不当会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胎儿宫内窘迫等症状。
1.1.4麻醉、手术对患者生理功能造成的影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的麻痹,突然的体位变化可诱发循环虚脱,甚至猝死,搬运过程的低血压、低氧血症还可加重心肌缺血,削弱心功能。
1.2坠床1.2.1手术室疏于对交换车的保养,零件损坏或脱落,使用不当、导致患者坠床。
1.2.2手术患者运送途中烦躁不安,如未予以妥善固定,极易坠床。
1.2.3全麻术后患者未完全清醒,疼痛、各种导管引起的不适等均可使患者躁动,照顾不周则容易造成患者坠床。
1.3管道脱落1.3.1由于搬运不当、患者躁动、输液压力不足等原因,使静脉血回流造成输液针头堵塞;输液留置针固定不妥而使穿刺针头滑出血管导致液体外渗;输液器连接不牢而脱开,导致静脉血外渗;由于液体量不足致使输液中断[1]。
1.3.2手术结束搬移患者前未理顺各种引流管,可导致引流管牵拉造成脱落。
当胸腔引流管或脑室引流管等被拔出时引起严重后果。
1.3.3运送途中镇痛泵脱开被摔至损坏,引起赔偿纠纷。
1.4骨科手术患者转运风险1.4.1骨折患者由于搬运时未进行正确牵引或动作未协调一致,引起疼痛性休克。
手术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手术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0b5dda5d1f34693daef3e6f.png)
手术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关键词】转运;安全;防范措施我们通过二十余年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出手术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如下:1 接错患者于患者床位变动或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未经认真核对或患者到达手术室外大厅后,由于多个患者同时等候,易造成接错患者的差错发生。
防范措施:接患者时,应凭手术患者电脑打印单或手术通知单认真查对科室、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名称、手术时间及术前用药等逐项核实,防止差错。
使用简明易行的身份识别标志,如胸牌、腕带等,清楚记录患者基本资料信息,于术前1 d访视时交于患者佩戴,术日接患者时向患者及家属确认后方可将患者接走。
2 坠床意外、撞伤搬运患者过程中动作不协调,平车未固定或平车疏于保养,固定部件有损害,车轱辘内线头等杂物未及时清理以及失灵,致使运行过程中方向不易把握,突然转弯,患者未加防护出现撞伤,坠床事故。
另外,现代化手术室交换车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技术不熟练或用力过猛,使担架脱轨,将患者甩出。
防范措施:应经常检查平车各部件性能是否良好,及时维护。
交换车使用熟练,确认轨道对接无误并固定好,方可缓慢交接,搬运时车闸制动如平车一端为大轮,一端为小轮,则以大轮为头端,减轻运送途中的颠簸。
搬运患者时宜轻、稳、动作协调平车运送患者常见方法有挪动法,单人、二人、三人、四人搬运法,应根据患者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
如:挪动法适用于病情许可,能在床上配合的患者;单人搬运法适用于体重较轻且病情允许的患者;二人、三人搬运法适用于病情较轻,但自己不能活动且体重又较重的患者;四人搬运法适用于颈、腰椎骨折或病情较重的患者。
运送过程中车速适宜,上下坡时,始终保持患者头部位于高位一端,且注意控制速度。
竖起床挡、患者用束缚带,但不能强行制动。
清醒患者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3 过分暴露导致患者受凉由于术中麻醉药可引起血管扩张。
手术野大面积消毒剂的使用,术野长时间暴露、大量液体冲洗以及静脉输入大量低于体温的液体,现代化洁净手术室温的控制,术后麻醉未清醒患者躁动,覆盖不严等原因均导致机体热量散失,使患者体温偏低,后期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影响患者康复。
麻醉病人的苏醒及转运
![麻醉病人的苏醒及转运](https://img.taocdn.com/s3/m/4760cb5850e2524de4187e05.png)
三.设备药物人员准备之一
1.呼吸支持设备 2.循环支持设备 3.其他设备 4.药物 5.人员
设备药物人员准备之二
1.至少两名合格的医务人员需要陪同 2.通常是一位医生和一位护士及一位工友 3.两位都应是接受过气道管理和急危重病人
管理培训和具备此方面经验。 4.不稳定的病人需要在运送团队中有一个更
麻醉病人的苏醒及转运
全麻病人的苏醒
全麻的苏醒是指麻醉手术结束至病人苏醒, 是病人从无意识状态向清醒转变并恢复完 整的保护性反射的过程。一般需要30-50分 钟,超过3小时则为苏醒延长。应注意以下 几项:
(一)苏醒病人应注意以下事项
1.加强呼吸管理:苏醒期呼吸逐渐恢复,管 理不当极易发生缺氧。对残余的肌松药进 行拮抗,使其自主呼吸恢复,判断自主呼 吸功能恢复是否满意的标准,是指安静状 态下脱氧15分钟以上,病人的脉搏血氧饱 和度维持在95%以上(老年人或特殊病人应 达到麻醉前水平)。全麻后气管导管拔除 是苏醒的一个关键时刻,应在自主呼吸恢 复满意后拔除。
转运过程的观察之二
1.密切观察病情:护士站在病人头侧 2.防范意外:上好护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控制车 速 3.保持病人舒适
六.记录
1.病人在运送前的评估情况 2.病人在运送中的病情情况 3.病人在运送后的评估情况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4.有些拮抗药对逆转麻醉药的抑制作用有一 定效果,由于拮抗药也有副作用,不提倡常 规应用。
病人转运前麻醉医生应确信
风险管理在全麻患者术后转运中的运用
![风险管理在全麻患者术后转运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7e79d02a192e45361066f562.png)
组经 过对 局 部 皮肤 准备 , 1例 伤 口感 染 的发 生 。 无
由于针对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采取的较好的护理措
施 , 手术过程顺 利 , 患者 术后获得 满意效果 。
2k / 和 2 k / 分 别作 为 中国人 群 超 重 和 肥 4 g m 8 gm2
胖 的诊 断 标 准 [ 。本 组 5 6例 B ≥ 2 k / , MI 8 g m 肥
侧, 禁食 、 禁饮 ,h后取半卧质 、 高维 生 素 、 消化 半流 质 易
饮食 , 少量 多 餐 , 励 患 者 多饮 水 , 食 蔬 菜 、 果 鼓 多 水
等 。同时 , 励 患 者 早 期 适 度 活 动 , 促 进 早 日 鼓 以
作者单位 :3 0 1 安徽省合肥市第 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203
罗俊 , ,9 1年 出 生 , 女 17 本科 , 管 护 师 主
临床护理杂 志 2 1 年 8月第 1 01 O卷第 4 期
・
5 ・ 5
风 险管 理 是 指对 患 者 、 作 人 员 ( 他 相 关 人 工 其 员) 及探视 者可 能会 产 生伤 害 的潜 在危 险 因素 去 收
各种意外情况和危 险因素 。结论 关键词
对全麻手术患者需重视转运 中的风险因素 , 加强风险 防范能力 。
中图分类号 R6 4 1R1 7 3 3 1 . ; 9 . 2
麻醉 , 全身 ; 病人转送
合 肥
Ke r s a e t e i . e ea ; r n p ra in d ain s y wo d n sh sa g n r l ta s o t t p t t o e
风 险管理在全麻 患者 术后转运中的运 用
手术病人安全转运制度
![手术病人安全转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eb7e34d77232f60ddcca1ff.png)
即墨区中医医院护理工作制度 HLGZ---ZD 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手术室
手术病人安全转运制度
一.建立手术病人安全运送工作指引,择期手术、病情稳定的病人由手术室工人或护士接至手术室,急、危、重病人必须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共同护送。
二. 病人进出手术室必须使用专车接送,注意安全,防止撞伤、坠床,保持输液管道及各种引流管通畅,防止脱落。
三.病人(特别是小儿、老年人、烦躁不安者)在手术室内等待手术或手术完毕等待送回病房期间,手术室应专人照看,使用床挡或约束带等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床摔伤。
四. 手术完毕,病人由巡回护士将病人送回病房,确保输注液体的剩余量可维持至病房,与病房护士交班。
五.危重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病人、高龄、婴幼儿患者术后由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共同送至ICU或病房,详细交接相关事项及携带物品,在病人交接单上核对并签字。
六.转运设备保持清洁,定期维护保养,转运被单应一人一换。
麻醉后病人的转运
![麻醉后病人的转运](https://img.taocdn.com/s3/m/17295a0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c.png)
定期检查设备
在转运前,应对医疗设备进行全面 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及时维修
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联系专 业人员进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 使用。
应对医护人员不足的措施
合理分工
在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合理 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确保病
人转运的安全。
培训与演练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 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
参与转运的医护人员应具 备相关资质和培训,熟悉 转运流程和应急处理措施。
交接记录
在转运前,医护人员应详 细了解病人的病情和手术 情况,并做好相关交接记 录。
病人家属的沟通
信息告知
在转运前应向病人家属说 明病人的状况、转运的必 要性和可能的风险,以便 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签署同意书
如病人病情允许,家属应 在转运前签署同意书,表 示同意进行转运。
呼吸
麻醉后病人的呼吸功 能可能会受到不同程 度的影响,需确保呼 吸通畅,必要时使用 呼吸机辅助。
体温
麻醉后病人可能会出 现体温下降的现象, 应注意保暖,维持正 常体温。
病人的意识状态
01 清醒程度
麻醉后病人意识状态逐渐恢复,应关注病人是否 能够唤醒并对指令作出反应。
02 定向力
病人应能正确判断时间、地点和人物等基本定向 信息。
对于轻度疼痛的病人,可 采取非药物止痛方法,如 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等。
对于中重度疼痛的病人, 可采取药物止痛方法,如 使用镇痛药、局部麻醉药 等。
密切观察病人疼痛变化情 况,及时调整止痛措施。
05
病人转运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应对病人突发状况的措施
准备急救药品和设备
在转运过程中,应随时准备急救药品和设备,如氧气、呼吸机、 心电监护仪等,以应对病人突发状况。
全麻患儿术后安全转运的护理
![全麻患儿术后安全转运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a0d3c13aa00b52acec7ca92.png)
全麻患儿术后安全转运的护理目的确保全麻患儿术后安全转运到达麻醉恢复室或重症监护室。
方法选择70例全麻术后患儿进行转运中潜在风险评估及制定安全護理防范措施。
结果70例全麻患儿术后安全度过转运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患儿安全到达麻醉恢复室。
结论转运前对病情综合评估的准确性是安全转运的基础,护士耐心、细致、专业的护理熟练的抢救技术是患儿安全转运的关键。
标签:全身麻醉;小儿;转运;安全;护理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儿手术的复杂性越来越大,年龄的低龄化,而小儿心理、语言、行为发育的不完善,手术过程不能配合,因此患儿的外科手术均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完成,医护人员对患儿手术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视,而忽略了术后患儿转运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存在,因此护送患儿回麻醉恢复室或重症监护室为重要的工作,保证患儿安全度过手术全程。
1临床资料2013年6月~2014年6月,70例典型病例。
年龄0.3~6岁,泌尿外科31例,耳鼻喉科24例,心胸外科6例,普外科9例。
麻醉方法:不插管单纯静脉全麻,静脉复合加气管插管。
2 转运中的潜在风险因素2.1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小儿全身麻醉术后最凶险的,全麻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 [1],全麻术后机体的各种保护反射尚未恢复时,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几率较高,主要表现为不同形式的气道梗阻,年龄越小,生理代偿能力约有限[2],全麻药和肌松药作用所致的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引起的自行拔管,出现喉头水肿,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气管均可致低氧血症而危及患儿的生命。
2.2 循环系统因全身麻醉药、镇静药、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患儿的条件反射变得迟钝,全麻结束后引发一种意外的心血管威胁[3],静脉通路不畅,在紧急情况下无法从静脉内用药影响治疗或抢救。
搬运时体位的改变导致循环系统功能的改变。
2.3安全因素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率为38.7%[4],总的发生率较高,全麻后患儿意识不清,任何不良刺激均可引起患儿躁动,如气管插管、导尿管,各种不适等对患儿的刺激,医护人员对患儿固定不到位或观察不严密,易造成坠床以及非计划性拔管[5]。
手术患者转运交接注意事项
![手术患者转运交接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843b40659eef8c75fbfb33e.png)
手术患者转运交接注意事项
1. 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的方法确认患者身份,确保患者正确。
2.确保手术患者安全
3.根据手术患者病情,确定转运人员、适宜时间、目的地、医疗设备、药物及物品等。
4.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如坠床、非计划性拔管、肢体挤压等。
5.转运前确保输注液体的剩余量可维持至目的地。
6.交接双方应共同确认患者信息、病情和携带用物无误后签字,完成交接。
7.转运设备应保持清洁,定期维护保养。
转运被单应一人一换o
8.特殊感染手术患者转运应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做好各项防护。
9.做好突发应急预案的相应措施。
如突遇设备意外故障、电梯故障,备好相应的急救用物和紧急呼叫措施。
手术安全转运与安全护理教案及反思
![手术安全转运与安全护理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61b29c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0.png)
手术安全转运与安全护理教案及反思【原创实用版2篇】目录(篇1)1.教案概述2.教案目标3.教案内容4.教案实施5.教案反思正文(篇1)一、教案概述本教案的主题为手术安全转运与安全护理,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掌握手术患者的安全转运流程及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二、教案目标1.让护理人员了解手术安全转运的重要性。
2.掌握手术患者的安全转运流程。
3.学会手术患者的安全护理方法。
4.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三、教案内容1.手术安全转运的重要性:分析手术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强调安全转运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影响。
2.手术患者的安全转运流程:详细介绍手术患者的转运流程,包括转运前的准备、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转运后的交接等。
3.手术患者的安全护理方法:教授护理人员如何进行手术患者的安全护理,包括正确的体位摆放、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突发状况等。
四、教案实施1.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手术安全转运与安全护理的知识点。
2.组织实地操作演练,让护理人员亲自参与手术患者的安全转运与护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进行考核,检验护理人员对手术安全转运与安全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案反思1.本次教案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手术安全转运与安全护理的方法。
2.实际操作演练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仍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
3.针对护理人员的个体差异,应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效果。
目录(篇2)1.教案概述2.手术安全转运3.安全护理4.教案反思正文(篇2)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意识,确保患者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通过讲解手术安全转运和安全护理的知识,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操作。
二、手术安全转运1.患者信息的准确传递:在患者转运过程中,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传递,避免因信息误差导致的手术错误。
麻醉后病人的转运
![麻醉后病人的转运](https://img.taocdn.com/s3/m/180310c17375a417876f8f27.png)
• 年8月24日深夜10时许,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突发 火灾,一名正在接受截肢 手术的全身麻醉病人不幸 身亡。事发时,手术室内 有至少6名医护人员在场, 发现隔壁房间起火后相继 撤离,手术台上的病人则 无法逃离,最终不幸身亡, 死因可能是窒息。(新民 网8月25日)
护送前护理评估
全身麻醉患者转出标准 全麻者需完全清醒,能 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 SpO2 不低于术前 3-5%。
椎管内麻醉转出标准 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 在 T6 以下,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 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需用 升压药。
护送前护理评估
• 在转运患者前,要求为患者做到一查二看 三整理四搬运
麻醉病人手术后的安全护送
➢麻醉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 ➢护送前护理评估 ➢护送途中紧急情况处理 ➢病房、ICU交接 ➢安全转运的注意事项
麻醉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
全身麻醉
• 呼吸系统 呼吸道梗阻 ①上呼吸道梗阻:以舌后坠及咽喉部分泌物积聚为最常
见原因 ②下呼吸道梗阻:常见原因为气管、支气管分泌物积聚 引 起 呼吸暂停、急性支气管痉挛、肺不张、肺梗死
• 循环系统 :高血压、低血压、室性心律失常、心搏停止 • 术后恶心、呕吐 • 术后苏醒延迟与躁动
麻醉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
• 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麻醉区域交感神经阻滞迷走神经兴 奋,内脏牵拉
• 呼吸抑制:麻醉平面过高,抑制呼吸肌,常表现为胸闷气 短,咳嗽、说话无力。
•பைடு நூலகம்恶心呕吐:内脏牵拉、呕吐中枢缺氧、 迷走神经兴奋
事发时,手术室内有至少6名医护人员在场,发现隔壁房间起火后相继撤离,手术台上的病人则无法逃离,最终不幸身亡,死因可能是 窒息。 ②下呼吸道梗阻:常见原因为气管、支气管分泌物积聚引 起 呼吸暂停、急性支气管痉挛、肺不张、肺梗死 四搬运:
患者转运安全管理(全文)
![患者转运安全管理(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d404730b8f67c1cfbd6b881.png)
患者转运安全管理(全文)
通过系统评估,明确手术患者转运的适应症、禁忌症及转运工具,确保将手术患者正确、安全转运到目的地。
一.转运前的评估
(一)手术患者的评估
1.行介入诊疗的患者,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自理能力、病情、年龄、体重、用药、皮肤、置管、心理等情况,确定转运方式、需要的物品及护送人员。
2.对全麻术后未清醒或实施抢救后的患者,转运前应进行充分评估。
只有正确、系统的评估,才能预计途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性安全隐患,避免发生险情时,毫无准备而无法实施有效救治。
(二)设备的评估
1.选择正确的设备:当运送不能行走但能坐起的患者时选择轮椅;不能坐起的患者选择平车;病情危重者可直接用病床转送,以减少搬动。
2.其他设备:氧气、呼吸球囊、便携式吸引器、便携式心电图监护仪/除颤仪,听诊器。
3.检查轮椅、平车各部件的性能,氧气是否充足,简易呼吸器、吸引器、心电图监护仪、除颤仪性能是否良好。
(三)护送人员的评估
1.护送员:熟悉介入诊疗手术患者转运和交接流程、转运设备的使用和故障排除,掌握输液管道、管道固定不妥的后果及患者的转运安全看护。
2.护送医护人员:应熟悉病人的病情、各种治疗,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和管道固定,并能处理应急发生的问题。
3.全麻术后未清醒及术中实施抢救等病情危重的患者,应由麻醉师及手术医师、护士、接送员护送返回病房,备齐转运过程中所需的急救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措施
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妥善的医疗和护理,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医院工作的核心,是每位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
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关,是我们医护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进行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在全身麻醉还未完全清醒的转运过程中,手术护士如何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手术成败最后的关键。
根据我院近年来临床的实际情况,我总结了患者在术后转运过程中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分析其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和规范。
1 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1.1 呼吸系统
常见有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等。
呼吸抑制是麻醉剂残余作用对呼吸的影响而致,主要表现在:肌松剂的残余作用,可致患者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幅度减小,甚至出现胸腹交替运动的呼吸;芬太尼麻醉后,虽患者意识状态逐渐好转,但呼吸中枢还处于抑制状态,呼吸极不规则,或无自主呼吸,表现为呼吸遗忘。
呼吸道梗阻常见原因有:气管插管拔管后出现急性喉头水肿;术后意识尚未完全复苏,舌肌松弛易致舌后坠;颈部敷料包扎过紧也易致呼吸困难,导致呼吸道梗阻。
1.2 循环系统
患者术后从手术间被搬运到病房需经过一段路程,搬运时体位的变动可导致循环系统功能改变,正常人通过机体自身调节可以代偿,但麻醉后患者由于骨骼肌张力、心肌收缩力以及血管舒缩等代偿功能被抑制,因而改变体位所致的心脏功能变化更明显。
突然改变体位,使血液在脑、心脏、动静脉及肺血管床异常分布,重要脏器短时间内得不到供氧,极易诱发循环虚脱,甚至循环停止,尤其易发生于手术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
1.3 坠床
麻醉药物中枢性抑制作用消失后,患者意识虽已恢复,但部分麻醉药物的作用致使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全复原,任何不良刺激均可引起躁动,尤其是使用了拮抗剂与催醒剂的患者可迅速引起躁动,或因其他不适而挣扎,在返回病房途中未将床档立起,对患者照顾不周极易造成患者坠床。
1.4 意外伤害
较大手术后患者往往带较多的管路(胸管以及各种引流管),手术后从手术床转到手术转运车上或转运车转到病区床位可能造成脱管的意外伤害,如移动患者时不能协调一致,致使引流管牵拉造成脱落,最严重的是胸管脱落,许多时候需要重新手术方可解决问题。
2 护理对策及交接流程
2.1 防止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的护理对策
术毕应延长观察时间,待患者呼吸频率、幅度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稳定后再转送至病房,转运途中备简易呼吸器以备急用。
全身麻醉及危重患者均应有护理人员同麻醉师一起陪同送回病房,运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若为颈部手术应常规观察敷料松紧度,预防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或呼吸道梗阻,转运途中备50ml大空针1副并接上吸痰管以备急用,对舌后坠患者用舌钳将舌体拉出。
2.2 防止循环系统功能改变的护理对策
保持转运床平稳,避免颠簸振荡或急剧体位改变,以免引起血液动力学变化,保持有
效的静脉通道,要求手术患者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转送患者前检查留置针是否通畅,有无堵塞或渗出,确保转送途中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
2.3 防止坠床的护理对策
每日术晨担架员彻底检查转换车是否安全可靠适用,发现磨损等不安全因素应及时与设备维修人员联系进行维修。
术毕患者移至转运床后应及时立起床档,陪伴在患者身旁,尽可能周全的进行照顾,仔细检查,精确评估引起患者躁动的原因,如果原因明确应尽快予以消除,原因未明确之前要特别注意防护,不易强制制动以免引起逆反心理挣扎更加剧烈而造成坠床,此时应适当安抚患者,放松强制制动或约束带,患者会趋于安静。
2.4 防止意外伤害的护理对策
意外伤害最主要的是各种管路的脱落,我们要求搬运手术患者之前要做到一查二看三整理四搬运,从而有效防止了意外伤害的发生。
2.5 与病区交接流程规范、严谨
离开手术室前15min由巡回护士通知患者所要返回的病区,由病房护士为手术后患者准备床位、氧气、负压吸引装置、床边监护仪等,调整病房环境温度,防止患者回到病房更换一个较冷的床位,而加重患者低体温的状况。
患者被安全护送回到病区并安置妥当、生命体征检测后,巡回护士与病房护士进行床边交接,包括手术情况介绍、有无皮肤压伤情况、病历、CT片等物品的交接,并请病房护士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签字,但要注意床边交接时,交接的内容对患者有无不良心理影响,注意交接转运前已输入药物或已执行的治疗措施。
3 小结
手术患者的风险,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做好预见性的应对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患者术后的转运时间虽然很短,但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安危,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而交接流程的安全、规范是医院护理安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手术室护士要始终关心患者,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达到持续维持患者手术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