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口语交际教案(全)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口语交际教案(全)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口语交际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科学上册中所学知识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口语表达:根据科学上册的内容,学生进行相关的口语表达练。

2. 观察与实践: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巩固科学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备好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 熟悉科学上册的内容和口语表达要点。

2. 学生准备:- 打印好相关的研究资料。

- 准备好研究用品,如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通过展示科学上册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学生对于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口语表达练(15分钟)教师根据科学上册的内容,设计口语表达练活动。

可以采用问答、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巩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3. 观察与实践活动(3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并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观察和实践任务,培养合作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4. 反馈与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一次简短的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践结果,并对活动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和总结。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作业可以是书面练、小实验等形式。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在观察与实践活动中表现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应更加细致地设计互动环节,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二年级(上)表格式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完美版

部编版二年级(上)表格式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完美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提问和动脑筋来学习课文。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体验学习这篇课文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要学会观察事物。

2.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动物。

3.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学生能理解本课的生词。

1、师:出示谜语,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后是庄稼的好朋友。

(小蝌蚪)2、教师出示小蝌蚪的图片。

3、引出课题:今天啊,小蝌蚪的妈妈不见了,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找妈妈,好吗?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到相关句子。

2、齐读本课生字词。

3、说说你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检测生字词掌握情况。

5、指名读描写小蝌蚪外貌的句子。

三、合作互助出示合作学习目标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途中遇见了谁?他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2、小组汇报。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4、小组内分角色演一演四、精讲实练1、小蝌蚪从鲤鱼和乌龟哪里知道了关于妈妈的哪些特点?找一找,读一读2、指名生读,师板书。

3、出示本课生字,示范写,生书空。

五、测评达标填一填:“()的脑袋,()的身子,甩着()的尾巴”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出示合作学习目标1、小蝌蚪再找妈妈的过程中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同桌一起找一找吧!2、同桌汇报3、师讲解1、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讲述动物作为宠物对人类情感陪伴的 重要性,以及动物在心理治疗等方面 的作用。
04 物质变化及实验探究
物质状态变化原理讲解
1 2
物质的三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条件和 过程。
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通过加热和冷却实验,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
3
物质状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雪、雨、雾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理。
实验三
观察水生动物的呼吸方式。在鱼缸中放入金鱼等水生动 物,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呼吸方式,并与陆生动物的呼吸 方式进行对比。
动物与人类关系探讨
动物对人类的贡献
介绍动物在食品、衣物、交通等方面 的贡献,如提供肉类食品、制作皮革 制品、作为交通工具等。
动物对人类的情感陪伴
人类对动物的责任与保护
强调人类应该尊重动物生命、保护生 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采取积极措施 保护动物栖息地和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
化学反应类型
通过演示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 的特点和过程。
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燃烧、腐蚀等现象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05 天气现象及观察记录
天气类型及特征描述
晴天
阳光明媚,天空湛蓝,无云或少云。
多云
天空被大量云层覆盖,但仍可透过云层看到太阳。
阴天
天空被云层完全遮盖,看不到太阳。
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观 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 的变化和规律。
03
动物习性及观察
动物分类及特点介绍
哺乳动物
介绍哺乳动物的特点,如哺乳 、有毛发等,并举例说明,如
猫、狗等。
鸟类
介绍鸟类的特点,如有羽毛、 能飞翔等,并举例说明,如鹦 鹉、鸽子等。

2024年新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表格式

2024年新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表格式

2024年新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表格式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走进科学(第13节)第1节:科学在哪里第2节:科学家的观察第3节:科学问题与探究2. 第二章:植物与动物(第47节)第4节:认识植物第5节:认识动物第6节:植物与动物的关系第7节:保护动植物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提问和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提问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美丽的植物和动物图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动植物?2. 例题讲解以第4节“认识植物”为例,讲解如何观察植物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问的方法学习植物知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填写观察记录表。

学生展示观察结果,进行交流分享。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保护动植物,进行实践活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走进科学,关爱动植物2. 内容:科学在哪里科学家的观察植物与动物的关系保护动植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学生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动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参加环保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6. 板书设计。

7.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关注各章节的核心概念和探究活动。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1 《认识物体》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

2. 能够通过触摸、观察和比较,区分不同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固体物体,如木块、金属片、气球等。

2.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讲解和示范:讲解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并示范如何观察和描述。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互相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4. 总结和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描述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描述物体的特性。

2. 观察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1.2 《比较物体》教学目标:1.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 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2. 学习如何测量和比较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讲解和示范:讲解如何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并示范操作。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使用工具测量和比较不同的物体。

4. 总结和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和比较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 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比较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2.1 《水的奇妙》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学习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和特点,如透明、无色、流动性等。

2. 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以及相关实验。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水的性质和特点。

2. 讲解和示范:讲解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并示范相关实验。

最新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带特殊条款)

最新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带特殊条款)

最新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命科学:动植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物质科学:物质的基本性质,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3.地球与宇宙科学:地球的基本结构,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4.技术与工程:简单的机械原理,能源的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探究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安排1.生命科学:4课时2.物质科学:4课时3.地球与宇宙科学:4课时4.技术与工程:4课时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

2.结果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实验操作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教材: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2.教学用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3.网络资源:科学教育网站、科普视频等七、教学建议1.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

3.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4.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5.教师应注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1.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课程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课程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背景- 目标学生:小学二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课程大纲第一课:观察天空-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和太阳,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绘画。

- 教学内容:- 云朵的形状和颜色。

- 太阳的位置和变化。

- 教学活动:- 学生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云朵,并进行绘画。

- 学生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了解太阳的变化。

第二课:植物的生长-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

-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合作、讨论。

- 教学内容:- 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 植物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

- 教学活动:- 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比较它们的差异。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植物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

第三课:动物的特征-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 教学方法:图像展示、小组合作、讨论。

- 教学内容:- 动物的不同特征和习性。

- 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

- 教学活动:- 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图片,讨论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不同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

第四课:物体的浮沉-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并了解浮力的概念。

-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合作、讨论。

- 教学内容:-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 浮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 教学活动:-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浮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课程评估- 评估方式:课堂观察、小组展示、作品评价。

- 评估内容:- 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 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 学生的作品质量和创造力。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1500字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1500字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1500字一、教材分析《语文》(部编版)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全册分为六个单元,共计12课时。

每一课时内容具体包括“开学才见到的新面孔”、“家在哪里?”、“长长的假期”、“我的新老师”、“爸爸的爱好”等等。

教材在内容上涵盖了识字、读写、欣赏等方面,同时融入了情感、思维、生活等多个方面。

二、教学目标1.能认读单个汉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朗读课文。

3.能通过听讲和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给出简单的概括归纳。

4.能在初步认读与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口语表达、听说训练。

5.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主动学习,遇到问题能够积极向老师请教。

三、教学重难点1.认读生字词。

2.认真听讲,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到一些生活常识和相关知识。

4.开展口语表达、听说训练。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学生跟读;2.小组讨论、交流;3.图画辅助教学;4.阅读辅助教学;5.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1.教师为学生介绍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讲解新出生字和重点词语的意思;3.教师出示课文,提供背景知识,辅助学生理解课文;4.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理解课文;5.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常识和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6.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模板练习写作;7.学生分小组进行口语表达、听说训练;8.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克服胆怯心理。

六、教学评价1.通过个案评价,看每个学生识字、读写的情况。

2.通过小组评价,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3.通过写作评价,看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4.通过口语表达评价,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整体评价,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

七、总结《语文》(部编版)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识字、读写、欣赏等语文基本技能,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及生活常识。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全册)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全册)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全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水
课时一:水的来源和用途
教学目标:
- 了解水的来源和用途;
- 能够列举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的场景;
- 培养环保用水的意识。

教学内容:
1. 水的来源
- 自然界的水源
- 人工储存的水源
2. 水的用途
- 生活用水
- 农业用水
- 工业用水
3. 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的场景
- 洗手
- 洗脸
- 洗衣服
- 做饭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水的来源和用途,培养他们环保用水的意识。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积累了关于水的知识。

但在下节课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互动游戏,以更加生动活泼地巩固所学内容。

课时二:水的性质和变态
教学目标:
- 掌握水的性质和变态;
- 能够观察和描述水的变态现象;
- 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水的性质
- 透明性
- 流动性
- 溶解性
2. 水的变态现象
- 蒸发
- 沸腾
- 冻结
3. 观察和实验
- 用放大镜观察水的特性
- 进行简单的水的变态实验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水的性质和变态现象。

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发言,观察认真。

但在实验环节中,应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实验工具。

(以下类似编写其他课时教案及反思)。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科学和我们第一课科学和生活教学目标- 认识科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理解科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教学内容- 什么是科学?- 科学与生活- 科学的方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 老师:大家知道科学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交流回答。

- 老师:举个例子,我们每天都要使用电,电是怎么产生的呢?- 学生交流回答。

2. 引入:介绍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 老师:科学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让生活更方便更美好。

比如,科学家们发明了电灯,方便我们在晚上照明。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科学和生活的关系。

3. 研究:讲解科学的概念和科学的方法。

- 老师:科学是研究自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了解世界。

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呢?- 学生交流回答。

4. 总结:复科学的重要性和科学的方法。

- 老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科学和生活的关系,以及科学的方法。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问并回答。

5. 小结:让学生进行小结并回答问题。

- 老师:请你们尝试回答一下,为什么科学对我们生活很重要?- 学生回答。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价研究效果。

可以观察学生对科学和生活关系以及科学方法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延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可以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和活动,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知识。

2024年新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表格式

2024年新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表格式

2024年新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表格式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感知世界1.2 观察与发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分析身边的科学现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观察方法、分析过程和解决策略。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1.1 感知世界1.2 观察与发现3. 关键词:观察、思考、分析、创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观察家里的植物,用画笔记录下来。

写一写:描述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2. 答案:画一画:学生作品,展示观察到的植物。

写一写: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的文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开展科学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应用5.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6. 板书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反馈机制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深度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的章节内容,同时要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

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

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

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预设20分钟)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部编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表格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表格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表格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单元:磁铁课题:磁铁能吸引什么科学概念:磁性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教学资源:铁钉、回形针、磁铁、铜钥匙、弹珠、纸片、铁钥匙、铝片、布条、木片、塑料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和一张纸,让学生试着让乒乓球定在纸上,引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2.揭题、板书:磁铁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1.提问: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研究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活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3.补充课题:有磁性三)活动二:哪些物体是铁做的?1.出示一堆硬币,让学生猜测哪个是铁制成的。

2.介绍用磁铁来检验铁制品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

3.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让学生认真阅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收获。

2.提出难题:如何将回形针从装满水的塑料杯子里取出,引导学生用磁铁紧贴着杯壁往上移动,演示解决方法。

3.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究磁铁的秘密。

教学准备:教案、教具、实验器材等。

实验一:磁铁吸引物体的记录表磁铁能够吸引哪些物体?以下是实验记录表:吸铁石: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硬币:不能被磁铁吸引。

书:不能被磁铁吸引。

塑料片:不能被磁铁吸引。

布:不能被磁铁吸引。

木片:不能被磁铁吸引。

玻璃:不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二:磁铁隔着物体吸铁教学单元:第一单元磁铁科学概念:磁力可以使物体移动,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

科学探究: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

研究目标:体验研究科学的乐趣,在科学研究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性质。

教师备课利器: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备课利器: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备课是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好的备课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而教案就是备课的一部分,是一份对本节课程有效组织的计划和指导。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科学教师来说,准备一份全册教案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实现对本学期教学的有效组织和管理。

一份好的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教师制定教案的首要任务是界定教学目标,对于小学二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应该在教案中列出下列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具体描述要教授哪些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目标的指导。

(2)能力目标:明确将要让学生达到哪些能力和技能。

例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教会他们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并让他们学会运用这些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描述样本学生应在教学中获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培养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关注与热情。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案的核心,它是建立在教学目标基础上,对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进行的具体指导。

在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中,这个部分可以按照课时次序逐个进行设计,每个课时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WARM-UP:打破僵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任务:这一部分描述了学生将要完成的任务,指导他们如何启动学习、处理信息并思考问题。

学习任务包括理论知识,实验,观察等多种形式,动手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和探究科学知识。

(3)课堂讲解:这一部分内容需要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和概念,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来讲述,生动有趣。

(4)总结与评价:在每个课时的教师应该进行总结性概括和评价,导引学生回顾和整理当日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成果。

第三部分:教学工具和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教学工具和资料的使用。

在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中,这个部分应当包括下列两个方面:(1)教学工具: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悬挂海报、使用小黑板、放映多媒体教具等。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带反思(自用表格式)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带反思(自用表格式)

数学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XX小学(四)统一长度单位。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二、实践中认识厘米(一)认识尺子。

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结合教师手中清晰的尺子来说明。

1.刻度线。

2.数字。

(1)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2)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

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

(板书:厘米cm)(二)认识厘米。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

(2)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4)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1.测量纸条的长度。

2.教师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学生汇报找法。

(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

)学生想象用手来比划1厘米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提问。

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数据用什么作单位?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

教师演示:(二)引入新课。

1.比赛测量速度。

(1)找一生和教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

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学生测量黑板下沿长度,老师测量上沿长度。

)(2)你们认为这样的测量比赛公平吗?为什么?(老师的尺子长,方便测量。

)2.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最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可打印

最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可打印
、筑巢等。
迁徙行为
动物为寻找更适宜的生 存环境而进行的周期性
移动。
动物习性观察实验设计
01
02
03
04
选择观察对象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进行观 察,如蚂蚁、蝴蝶等。
制定观察计划
确定观察时间、地点、方法等 ,并做好记录准备。
进行实地观察
按照计划进行实地观察,记录 动物的行为表现。
分析观察结果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归 纳动物的行为习性规律。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思考和讨论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课程安排与时间规划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时,每个课时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 学。
时间规划
建议每周安排2-3课时进行科学课的教学,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实 践。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安排和时间规划。
物质变化类型及实例分析
物理变化
物质形态或状态的变化,如水的 三态变化;
化学变化
物质组成或性质的变化,如燃烧 、生锈等;
实例分析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物质变 化类型及其原因。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
实验前准备
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 项;
实验操作规范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按照实验 步骤进行操作;
安全注意事项
信息技术革命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方式和工作方式。
环保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节约用水
洗脸、刷牙时关闭水龙头,用洗菜水 浇花等。
垃圾分类
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 等进行分类投放。
绿色出行

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教学设计教科版

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教学设计教科版

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教学设计-教科版一、第一单元:认识数字1-10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含义。

b.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c. 引导学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 教学内容a. 数字1-10的读写。

b. 数字1-10的排序。

c. 数字1-10的比较。

3. 教学方法a.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来学习数字的读写。

b. 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数字的排序和比较。

4. 教学步骤a. 数字1-10的读写教学:i.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读写数字1-10。

ii.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书写。

iii. 学生自主练习读写数字1-10。

b. 数字1-10的排序教学:i.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进行数字排序。

ii.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排序。

iii.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排序比赛。

c. 数字1-10的比较教学:i.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进行数字比较。

ii.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比较。

iii.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比较比赛。

5. 作业布置a. 学生回家后,练习读写数字1-10。

b. 学生回家后,进行数字排序和比较的练习。

二、第二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物体和图形。

b.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物体和图形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常见物体的识别和命名。

b. 常见图形的识别和命名。

3. 教学方法a. 采用实物展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来学习物体和图形的识别。

b.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描述物体和图形的特点。

4. 教学步骤a. 常见物体的识别和命名教学:i. 教师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识别和命名。

ii.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和练习。

iii. 学生分组进行实物识别和命名的比赛。

b. 常见图形的识别和命名教学:i. 教师出示图形,引导学生识别和命名。

ii.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和练习。

iii. 学生分组进行图形识别和命名的比赛。

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1)

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1)

新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的身体1.1 认识我们的身体1.2 身体的信号1.3 健康的生活2. 第2章:身边的物质2.1 物质的状态2.2 物质的性质2.3 物质的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2. 培养学生对物质状态、性质和变化的认识,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和协调作用。

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爱护身体、关注健康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器官模型物质状态变化实验器材2. 学具:填图册画笔、彩纸等创作材料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和协调作用。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状态变化的现象。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身体器官的功能,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

通过讲解物质性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身体器官图,加深对身体的了解。

进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拓展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身体器官及其功能物质状态、性质和变化2. 设计要点: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结合图表和示例,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身体器官图,标注各器官的功能。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2. 答案:身体器官图:包括心脏、肺、肝脏、胃等器官,标注各自功能。

物质变化现象:如冰融化、水沸腾等,分析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身体和物质知识的掌握程度。

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开展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 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确保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全册(表格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全册(表格式)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二年级
科目:数学
教师:
学期:2011年下期
2011年9月6日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共4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共13课时)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第八课时
第九课时
第十课时
第十一课时
第十二课时
第十三课时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共3课时)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共13课时)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有蝉、蜻蜓、蚂蚁、金鱼、蝴蝶,你能选择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动物画出来吗?试一试!
1、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认识动物,把他们表现在画面上?(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动物,才能更好的认识它们)
2、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物,了解他们的结构以后开始动手画,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请同学和老师评价他们的画。
校园动物观察记录
看到的动物
名称
哪里发现的
怎样活动
还发现
知了
树上
会飞
会唱歌
蜘蛛
墙角
在网上爬
有8条腿
蚂蚁
树干上

六条腿
蝗虫
草丛中

有触角
通过交流,同学们更清楚地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动物,大家收获都很大,但是细心的xxx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你们听听他的问题是什么?
3、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这么多动物,蚂蚁、蜘蛛、蝗虫,我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它们的腿的数量不同,而且有的有触角,有的触角还不同。(他们说得非常好,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么你们其他小组发现了这个秘密了吗?)
一、导入:1、提问:“这个图中有多少种动物,你认识其中的哪些动物?
2、它们叫什么名字?”“你喜欢其中的哪些小动物,为什么?”
3、“你家的周围有哪些小动物”。“你知道关于这些小动物的什么事情吗?”“除了这些小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请同学们思考,想想看看谁了解得最多,最全面。
二、新授:观察一个你身边的动物
2、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
(1)、放大镜有什么用途?
(2)、放大镜有哪些使用要领?
(1)(3)在观察过程中既能让蚂蚁不乱跑,又不能伤害它,你有什么办法?
3、观察蚂蚁:
科目:科学备课笔记2019年9月
课题
身边的动物
第(1)课第(1)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激发学生对探究身边动物的科学兴趣,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2、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制作简单动物模型的动手能力。
3、指导学生认识身边的常见动物。初步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进行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思想教育。
2、它们喜欢什么食物?”“喜欢在什么时候活动?生活在哪里?
3、出示“动物生活环境”图片,并提问:“图中有哪些自然环境?你能不能给小动物们找到自己生活的地方?”通过学生小组研究、合作,完成粘贴活动。
4、学生动手给动物找到自己的家。
四、动物和我们的关系这么密切,我们因该怎样做?
(保护它们,帮助它们,并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在社会上做一些爱护珍稀动物的宣传活动)
1、教师提供动物图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观察。
2、你发现了什么?你观察的动物有哪些特征?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观察的结果,把你了解的介绍给大家。
3、游戏:分组做游戏,模仿动物的生活习性或者是动物的叫声,两个同学表演龟兔赛跑。
三、练习:帮助动物找到自己的家
1、教师出示熊猫、猴子、大象、狮子、老虎、蜥蜴、海豚等动物图片,提问:“你们认识它们吗?你知道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吗?
二、新授:到校园里观察动物
1、我们刚才画了动物,但是同学们画得不太完美,因为我们对动物观察得不太仔细,那么,现在老师给你们充分的时间到校园里来观察动物,希望你们仔细认真地对待,并做好观察记录。
2、展示小组观察记录,请你用比较完整、准确的语言,描述你发现了什么?他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我在地上找到了蚂蚁。我看清楚了,蚂蚁有六条腿,头上还有两个触角呢。)
科目:科学备课笔记2019年9月
课题
观察蚂蚁
第(3)课第(1)单元第(3)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蚂蚁的的研究活动,使学生具体了解身边的一种小动物,培养学生从整体到局部观察的科学方法。
2、养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独立观察、研究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实验的动手能力。
大小
形状
颜色
蚂蚁
小结
通过你的亲手捕捉和观察,你对蚂蚁有了哪些新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大量的有关蚂蚁的资料,对蚂蚁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实地的观察进一步了解蚂蚁秘密,你们愿意吗?
二、新授:
1、捕捉蚂蚁:
提问:(1)蚂蚁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
(2)捕捉蚂蚁因该注意那些问题?
(3)捕捉到蚂蚁因该将蚂蚁放在哪里?我们因该怎样对待它?
五、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
1、出示图片: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
2、它们都是濒临灭绝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它们!
科目:科学备课笔记2019年9月
课题
校园里的动物
第(2)课第(1)单元第(2)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4、激发学生对探究身边动物的科学兴趣,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4、仔细观察你们捉到的小动物,数一数,它们都有几条腿?按照腿的数量给这些动物分组,哪个组的动物最多?仔细观察长有六条腿的动物的身体结构。
(1)、蚂蚁:有六条腿,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2)、蝗虫:有六条腿,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5、以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两种动物,有六条腿和触角的叫昆虫
三、通过今天的学习观察,你们有什么收获?你们知道了什么?你们还想了解有关小动物的那些知识?
5、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制作简单动物模型的动手能力。
6、指导学生认识身边的常见动物。初步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进行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校园里的动物,并做好观察记录,注意学生安全。
电教用具
观察记录表
板书设计
3、使学生初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的身体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1、捉蚂蚁。由于学生年龄小,无法调整好力度,很容易使蚂蚁受伤或死亡。
2、观察蚂蚁。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的指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
电教用具
观察工具——昆虫观察盒、放大镜、小玻璃瓶
观察材料——蚂蚁
板书设计
观察蚂蚁
名称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所研究的动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知道这些动物的简单的外形特征,并能够比较准确的知道它的名称。
电教用具
观察材料——常见的动物图片。
粘贴材料、制作材料——动物的粘贴图片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动物
帮动物找到自己的家(挂图)
课后小结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因该怎样做?(保护爱护他们)
教学过程活动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