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式定理》教案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二项式定理的概念;
2、掌握二项式定理的证明方法;
3、熟练运用二项式定理计算阶乘。
二、课前准备
1、准备教学案例:“抛掷次数为n的骰子,其中点数之和为k,求出满足条件的概率”;
2、准备课堂活动:利用抽签游戏,引导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
3、准备实物:骰子;
4、准备实践活动:利用抛掷骰子实验验证二项式定理。
三、课堂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1、介绍课题:二项式定理(一);
2、简单介绍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其是指当抛掷次数为n的骰子时,点数之和为k的概率,可以表示为n个“1”和“0”的排列组合,其中“1”代表抛掷出的点数为6,“0”代表抛掷出的点数不为6第二步、活动
1、布置抽签游戏:将班上学生分成2组,每组各抽取一张纸片,纸
片上分别写有“1”和“0”,由学生们举手抽签,当每组中有n个学生均
抽出“1”或“0”时,分数比较高的组即为胜利组;
2、进行讨论:根据抽签游戏,引导学生们讨论,抛掷次数为n的骰子,其中点数之和为k,求出满足条件的概率;
第三步、演示
1、讲解二项式定理:说明抛掷次数为n的骰子,其中点数之和为k。
二项式定理教学教案(详案)
课时
2
课题
二项式定理
教学目的 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知识目标:理解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求二项展开式。理解 和掌握二项展开式的规律,利用它能对二项式展开,进行相应的计算。
能力目标:会区别“系数”、“二项式系数”等概念,灵活正用和逆 用展开式。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内在的和谐,对称美及数学符号应用的 简洁美,进一步结合“杨辉三角”,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为国富民强而勤奋学习的热情。
C40; 含 a3b 的项只能由 3 个括号取 a,余下的 1 个括号取 b 而得,即 C41a3b,系数为:
C41; 含 a2b2 的项只能由 2 个括号取 a,余下的 2 个括号取 b 而得,即 C42a2b2,系数为:
C42; 含的 ab3 的项只能由 1 个括号取 a,余下的 3 个括号取 b 而得,即 C43a3b,系数为:
x
注意:展开式中第
r+1
项的二项式系数
C
r n
与第
r+1
项的系数含义不同。
五、课堂小结(引导提问,10 分钟)
1、二项式定理
(a +b)n =C 0 an +C1 an-1b+…+C r a b n-r r +…+C n bn,其中各项系数就是组合数 C r ,
n
n
n
n
n
展开式共有 n+1 项,第 r+1 项是 Tr+1
C43; 含 b4 的项只能由 4 个括号都取 b 而得,即 C44b4,系数为 C44; 从而可得:
(a+b)4=a4+4a3b+6a2b2+4ab3+b4
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教案
二项式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二项式定理①能根据组合思想及不完全归纳,得出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通项。
②能正确区分二项式系数和某一项的系数。
③能正确利用二项式定理对任意给定的一个二项式进行展开,并求出它的特定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定理的发现推导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理解和初步应用。
难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
(三)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师生互动
(四)教学过程。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二项式定理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二项式定理的概念,解释其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完全平方公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一般规律。
1.3 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完全平方公式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二项式定理的表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的表述和公式。
引导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过程。
2.2 教学内容给出二项式定理的表述和公式,解释各项的系数和指数的含义。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过程。
2.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熟悉二项式定理的表述和公式。
引导学生参与推导过程,加深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
2.4 教学评价通过练习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应用二项式定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二项式定理进行组合计数和概率计算。
3.2 教学内容解释二项式定理在组合计数和概率计算中的应用。
提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问题。
3.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在组合计数和概率计算中的应用。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拓展与深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二项式定理的拓展和深化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二项式定理在数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意义。
4.2 教学内容介绍二项式定理的拓展内容,如多项式定理和整数定理。
探讨二项式定理在数学中的广泛应用,如组合数学、概率论等领域。
4.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二项式定理的拓展内容。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二项式定理在数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部编《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
部编《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2.掌握使用二项式定理计算二项式展开的方法;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2.二项式展开的方法。
教学难点:1.二项式展开的运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视频、习题等教学资源;2.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教师挂出“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并解释其意义;2.利用教学视频或课件展示一些二项式展开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讲解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15分钟)1.教师详细解释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2.利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意义和应用。
步骤三:讲解二项式展开的方法(15分钟)1.教师介绍二项式展开的方法:使用二项式定理来展开;2.通过示范一些具体的二项式展开计算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步骤四:课堂练习(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基础的二项式展开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2.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练习题;3.教师批改答案并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步骤五:综合应用(15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项式展开的方法进行计算和推理;2.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应用题;3.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进行讨论和总结。
步骤六:拓展练习(15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较为复杂的二项式展开题目,让学生挑战自己;2.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拓展练习;3.教师批改答案并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步骤七: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归纳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并强调重点;2.学生回答总结问题,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3.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二项式定理来进行二项式展开的计算。
此外,通过拓展练习和综合应用的环节,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高三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高三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掌握二项式定理的运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的证明过程。
2.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述引导学生回顾高中阶段已学习的数学知识,如排列组合、多项式等内容。
然后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二项式定理。
2. 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向学生阐述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帮助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是将两个数相加或相乘的展开式。
3. 二项式定理的展开(15分钟)教师通过板书和示范展示如何将二项式展开。
先给出一个简单的二项式,并指导学生按照二项式定理的公式进行展开。
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逐步掌握二项式定理展开的方法和技巧。
4.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2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和应用题,引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领域。
如组合数学、概率统计等。
通过解答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二项式定理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5. 二项式定理的证明(20分钟)教师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带领学生理解和证明二项式定理。
可以使用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证明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6. 练习和巩固(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学生的练习,检验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掌握程度和运算能力。
7. 总结和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延伸阅读和学习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练习和问题解答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二项式定理教案完整版
二项式定理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和基本公式;- 掌握计算二项式的展开式;- 掌握二项式系数的计算方法;- 能够应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二项式的展开式计算方法;- 二项式系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材:《数学教材》第X册;-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学具:练册、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 向学生介绍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并与生活实际进行关联,引发学生的兴趣;2.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计算(2x + 3y)^2,应该怎么做?”步骤二:讲解二项式的展开式1. 分析并解答问题,引出二项式展开式的概念;2. 介绍二项式定理的基本公式:(a + b)^n = C(n,0)·a^n·b^0 +C(n,1)·a^(n-1)·b^1 + ... + C(n,r)·a^(n-r)·b^r + ... + C(n,n)·a^0·b^n;3. 解释二项式系数C(n,r)的含义,并介绍其计算方法:C(n,r) = n! / (r!·(n-r)!);4. 给出示例,讲解二项式展开式的具体计算过程。
步骤三:练与巩固1. 给学生发放练册,并分发相关练题;2. 让学生自主完成练,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3. 监督学生的练过程,及时纠正错误并解答疑惑。
步骤四:应用与拓展1. 提出一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二项式展开式计算问题,并让学生尝试解决;2. 引导学生理解二项式展开式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3. 鼓励学生拓展思维,探索其他与二项式展开式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二项式定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了二项式的展开式计算方法,并通过练和应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研究,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6.3.1 二项式定理 教案 人教高中数学选修第三册
典例分析,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师:强调规范作答步骤引导学生完成例题。
【例1】求 的展开式.
【例2】(1)求 的展开式的第4项系数;
教师: 展开式的第4项是什么?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是多少?第4项的系数是多少?
(2)求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
学生: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完成问题。
媒体作用:
学生讲: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学习的知识和数学方法。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引领学生感悟数学认知的过程,体会数学核心素养,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的认识,掌握基本数学思维方法.
布置作业
巩固定理,预习新知
学生课后完成分层作业和预习作业。
设计意图:课后练习是对定理的巩固,预习作业为下节内容做好铺垫
学生:
设计意图:
创设有效的数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个问题将“多项式展开有哪些项”包含其中,为后面的研究做好铺垫.
新知探究
设置问题,验证猜想
教师:观察 的展开式,思考展开式中的这几种类型的项是如何得到的?
你能推导 , 的展开式是如何得到的吗?
展开式中的各项的系数是如何确定的?
6.3.1二项式定理
第一课时
一、基本信息
教材、学科
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数学
章节
第六章第3节二项式定理
学时
1课时
年级
高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教具、学具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借助二项式定理的证明,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树立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及推导方法,二项式展开式、通项公式的特点,并能利用二项式定理计算或证明一些简单问题。
高三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四篇
高三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四篇教学过程篇一1.情景设置问题1: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3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怎么算?预期回答:星期四,将问题转化为求“30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问题2: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81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问题3: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预期回答:将问题转化为求“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a+b)2=a2+2ab+b2(a+b)3=(a+b)2(a+b)=a3+3a2b+3ab2+b3(提问):对于(a+b)4,(a+b)5如何展开?(利用多项式乘法)(再提问):(a+b)100又怎么办?(a+b)n(n?N+)呢?我们知道,事物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规律。
也就是研究(a+b)n(n?N+)的展开式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a+b)n的二项展开式的规律性。
学完本课后,此题就不难求解了。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用悬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奥苏贝尔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认知驱力,即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正确陈述问题、顺利解决问题的倾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
)2.新授第一步:让学生展开;问题1:以的展开式为例,说出各项字母排列的规律;项数与乘方指数的关系;展开式第二项的系数与乘方指数的关系。
预期回答:①展开式每一项的次数按某一字母降幂、另一字母升幂排列,且两个字母幂指数的和等于乘方指数;②展开式的项数比乘方指数多1;③展开式中第二项的系数等于乘方指数。
第二步:继续设疑如何展开以及呢?(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到仅掌握杨辉三角形是不够的,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新的更简捷的方法的欲望。
)继续新授师:为了寻找规律,我们以中为例问题1:以项为例,有几种情况相乘均可得到项?这里的字母各来自哪个括号?问题2:既然以上的字母分别来自4个不同的括号,项的系数你能用组合数来表示吗?问题3:你能将问题2所述的意思改编成一个排列组合的命题吗?(预期答案:有4个括号,每个括号中有两个字母,一个是、一个是。
高三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优秀3篇
高三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优秀3篇1. 介绍本文档将介绍三篇优秀的高三数学教案,主题为《二项式定理》。
这些教案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讲解了二项式定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定理,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2. 教案一:《二项式定理初步认识》2.1 教学目标•了解二项式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二项式展开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应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1.二项式的定义和性质–介绍二项式的概念和表达形式–讲解二项式的性质,如二项式系数的对称性等2.二项式展开的基本方法–介绍二项式在展开时的基本方法–给出一些例题进行演示和练习3.实际问题的应用–利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排列组合问题等–给出一些实际问题的例题和练习2.3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通过讲解二项式的定义和性质,并用例题演示二项式展开的基本方法,加深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与巩固:给学生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4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观察、学生的表现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价•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指导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3. 教案二:《二项式定理的证明与应用》3.1 教学目标•掌握二项式定理的证明方法•理解二项式定理的应用领域•提高数学推理和证明能力3.2 教学内容1.二项式定理的证明方法–讲解二项式定理的组合证明方法,如二项式系数的递推关系等–通过数学推理,证明二项式定理的正确性2.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介绍二项式定理在组合数学、概率论等领域的应用–给出一些应用题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数学推理与证明–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证明能力,通过解答证明题加深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3.3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通过讲解二项式定理的证明方法,并演示具体的证明过程,加强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证明题的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练习与应用:给学生一些练习题,加深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应用理解3.4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上的表现、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4. 教案三:《二项式定理与三角恒等式》4.1 教学目标•掌握二项式定理与三角恒等式的联系和应用•理解二项式定理与三角恒等式在数学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4.2 教学内容1.二项式定理与三角恒等式的联系和应用–介绍二项式定理与三角恒等式之间的联系和应用–分析二项式展开式的三角形式及其与三角恒等式的关系2.二项式定理与三角恒等式的具体应用–给出一些具体的二项式展开题目,引导学生将其化简成三角恒等式形式–通过练习题,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4.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例演示:通过讲解二项式定理与三角恒等式的联系,并给出具体的例题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和三角恒等式的理解•练习与应用:给学生一些练习题,锻炼学生将二项式展开式化简成三角恒等式形式的能力•问题探究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二项式定理与三角恒等式之间的更多联系4.4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的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指导学生改进问题解决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5.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三篇优秀的高三数学教案,主题为《二项式定理》。
高中高三数学《二项式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详细讲解二项式定理的基本形式,让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构成要素。
2.通过几何图形和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强调组合数公式的运用。
-例如:请简述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过程,以及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
5.课外阅读题:推荐学生阅读与二项式定理相关的数学历史资料,了解数学家们在二项式定理研究过程中的贡献。
-例如:阅读《数学家与二项式定理》的相关文章,了解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发展过程。
3.二项式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二项式定理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在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章节的知识点,我设计了以下几类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题: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二项式定理的基本形式进行计算,巩固二项式系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计算(x+y)^5展开式中x^3y^2的系数。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和5个蓝球,随机取出3个球,求取出2个红球和1个蓝球的概率。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教学策略: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二项式定理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的证明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数学公式和定理的记忆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及公式。
2. 二项式定理的证明。
3.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二项式定理的证明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公式及证明。
2. 通过例题演示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求解特定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2. 讲解二项式定理:介绍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公式及背景,讲解公式中的各项系数和指数的含义。
3. 证明二项式定理:引导学生跟随证明过程,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过程。
4. 应用二项式定理:通过例题展示二项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批改:及时批改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合作能力和思维过程。
七、课后作业1. 复习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公式及证明过程。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题。
3. 收集有关二项式定理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拓展学习。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九、课程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二项式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概率计算、数据处理等。
高三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
高三数学教案《二项式定理》教案标题:二项式定理教案目标:1. 了解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能够应用二项式定理计算特定的二项式表达式3. 了解二项式定理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1. 二项式定理的实际应用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2.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如:「已知(a+b)^2=a^2+2ab+b^2,求(a+b)^3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Step 2:理论讲解1. 引导学生回顾二项式展开式的定义:对于任意非负整数n,二项式展开式的形式为(a+b)^n=a^n+C(n,1)a^(n-1)b+...+C(n,n-1)ab^(n-1)+b^n。
2. 解释二项式展开式中的C(n,k)代表组合数,即从n个元素中取k个元素的组合数。
3. 引导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的基本性质:当n为非负整数时,有(a+b)^n=C(n,0)a^n+C(n,1)a^(n-1)b+...+C(n,n-1)ab^(n-1)+C(n,n)b^n。
Step 3:例题演练1. 通过简单的例子演示如何应用二项式定理,如计算(a+b)^4。
2.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进行计算,如计算(a+b)^5。
Step 4: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二项式定理在数学中的应用,如求整系数多项式的平方。
2. 引导学生思考二项式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概率论中的二项分布。
Step 5:小结归纳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对二项式定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Step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Step 7: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提问和解答疑惑。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二项式定理的推广和应用。
2. 提供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二项式定理。
完整版)二项式定理教案
完整版)二项式定理教案1.3.1 二项式定理(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项式定理,并能简单应用。
2)能够区分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和探究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转化化归的意识与知识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问题,归纳假设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好惯,在自主研究中体验成功,在思索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中找到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二项式定理及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二项式定理中单项式的系数。
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新课讲授引入:让学生回顾多项式乘法法则,利用排列、组合理解,写展开式,设计意图是师生活动展开(a+b)²、(a+b)³。
学生完成:a+b)² = a²+2ab+b²a+b)³ = a³+3a²b+3ab²+b³分析(a+b)的展开式:展开式有3项,a、b的指数分别为2、1、0,各项系数分别为1、2、1.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是师生活动恰有1个因式选b的情况有C₂¹种,所以ab的系数是C₂¹;2个因式选b的情况有C₂²种,所以b的系数是C₂²;每个因式都不选b的情况有C₂⁰种,所以a的系数是C₂⁰。
思考3个问题:1.项数2.每一项a、b的指数和3.各项的系数是什么?a+b) = C₁aCb类比展开(a+b)³:a+b)³ = C₃¹a²b+C₃²ab²+C₃³b³归纳、类比(a+b)的展开式。
二、二项式定理:a+b)ⁿ = C₀aⁿ+C₁aⁿ⁻¹b+。
+Cₙbⁿ学生完成:按照a的降幂排列,解释ab的系数。
二项式定理教案
二项式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二项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2. 掌握使用二项式定理计算组合数。
3. 能够应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二项式定理的概念。
2. 掌握使用二项式定理求解组合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深入理解二项式定理的证明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习题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约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入,复习组合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如:某班有10位学生,要从中选出3位代表参加活动,共有多少种选法?第二步:二项式定理的概念(约10分钟)1. 打开多媒体设备,展示二项式定理的公式。
2. 解释二项式定理的含义:表示一个二项式的n次方的展开式中,每一项的系数就是组合数。
3. 引导学生思考二项式定理的应用场景,与之前复习的组合数有何关联。
第三步:二项式定理的计算方法(约20分钟)1. 以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二项式定理的计算方法。
例如:计算 (a + b)^3 和 (a - b)^4。
2. 通过展示计算步骤,引导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计算方法。
第四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约25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问题。
例如:某公司有10个岗位需要安排员工,其中3个岗位需要安排女性,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式?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步:二项式定理的证明(约15分钟)介绍二项式定理的证明过程,以培养学生对数学思维的训练和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推导和演算的方式,以简单的情形为例,向学生阐述证明的思路和方法。
第六步:归纳总结(约5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总结二项式定理的关键点和计算步骤。
2. 提醒学生复习并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应用和证明过程。
六、作业布置1.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学习二项式定理的扩展应用。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计算方法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二项式定理。
二项式定理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复述二项式定理的定义;(2)学生能够运用二项式定理准确展开式子;(3)学生能够猜想并证明二项式定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二项式定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2)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地认识事物的规律;(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发现规律的积极性,鼓励勇于探索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二项式定理的证明;(2)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发现二项式定理的关系;(2)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完全平方公式是如何展开的?在展开过程中,我们能否发现什么运算规律?师生活动:复习回顾完全平方公式的展开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猜想二项式定理;(2)通过列举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二项式定理的应用;(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二项式定理的证明方法。
3. 课堂练习(1)布置一些基础题,巩固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2)布置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二项式定理的证明过程;(2)让学生谈谈在学习二项式定理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2)学生的合作意识;(3)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1)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率;(2)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能力。
3. 定期测试评价:(1)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掌握程度;(2)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2. 多媒体课件:二项式定理的相关知识、证明过程、应用实例等3. 辅助材料:二项式定理的练习题、拓展题等。
二项式定理教案模板初中
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历史初一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历史时期被称为“史前时期”?A、夏商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原始社会2、下列哪位人物被称为“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3、题干:关于夏朝的建立,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
B.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从封建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
C.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D.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原始社会。
4、题干:在春秋战国时期,以下哪项不是百家争鸣的代表学派?B. 道家C. 法家D. 神秘学派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建立的?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6、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仁”的学说,并且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7、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时期D. 唐太宗时期8、题干:以下哪个发明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A. 火药B. 指南针D. 活字印刷术9、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蒸汽机11、下列哪位君主在位期间进行了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A. 秦穆公B. 秦孝公C. 秦始皇D. 秦惠文王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
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英雄人物的故事。
其中,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桃园结义,曹操的雄才大略,诸葛亮的智谋,周瑜的英勇,孙权的果断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以下是对《三国演义》中一些重要事件的描述:(1)赤壁之战: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江南,与周瑜、诸葛亮联军在赤壁一带展开激战,最终联军以火攻大败曹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项式定理》教案
(第一教时)
执教人: 时间: 年 月 日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理解杨辉三角形。
其行为样例是:(1)能用不完全归纳法写出杨辉三角形;(2)能根据杨辉三角形对)6()(≤+n b a n
的二项式进行展开。
2、掌握二项式定理。
其行为样例是:(1)能根据组合思想及不完全归纳法猜出二项展开
式的系数),,,2,1,0(*∈=N n n r C r n 以及二项展开式的通项r r n r n r b a C T -+=1;(2)能正确区分二项式系数和某一项的系数;(3)能应用定理对任意给定的一个二项式进行展开、并求出它特定的项或系数。
➢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发现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合作精神;体验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严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项式定理。
2、难点:二项式定理的推导,定理大致按“设想→突破→建构→论证”四个层次得到的。
(定理的证明本课不做要求)
(教具:PPT 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问题1:若今天是星期一,再过30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星期三,将问题转化为求“30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
问题2:若今天是星期一,再过)(8*
∈N n n 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将问题转化为求“n n )17(8+=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也就是研究)()(*∈+N n b a n 的展开式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学完本课后,此题就不难求解了。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用悬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奥苏
贝尔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认知驱力,即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正确陈述问题、顺利解决问题的倾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
)
2、新授(探究 归纳)
第一步:让学生展开
b a b a +=+1)(
2222)(b ab a b a ++=+;
32232333)()()(b ab b a a b a b a b a +++=++=+;
43223434464)()()(b ab b a b a a b a b a b a ++++=++=+
5432234555510105)()()(b ab b a b a b a a b a b a b a +++++=++=+
教师将以上各展开式的系数整理成如下模型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问题1:请你找出以上数据上下行之间的规律。
预期回答:下一行中间的各个数分别等于上一行对应位置的相邻两数之和。
问题2:以5
)(b a +的展开式为例,说出各项字母排列的规律;项数与乘方指数的关系;展开式第二项的系数与乘方指数的关系。
预期回答:①展开式每一项的次数按某一字母降幂排列、另一字母升幂排列,且两个字母的和等于乘方指数;②展开式的项数比乘方指数多1项;③展开式中第二项的系数等于乘方指数。
初步归纳出下式: ()()()()()n n n n n n b b a b a b a a b a +++++=+--- 33221)( (※)
(设计意图:以上呈现给学生的由系数排成的“三角形”,起到了“先行组织者”的作用,虽然,教师将此“三角形”模型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但是,它毕竟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一种寻找系数规律的有效工具,便于学生将新的学习材料同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并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而出现意义。
这样的学习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死记的心理过程。
)
练习:展开7
)(b a +
教师作阶段性评价,告诉学生以上的系数表是我国宋代数学家杨辉的杰作,称为杨辉三角形,这项发明比欧洲人帕斯卡三角早400多年。
你们今天做了与杨辉同样的探索,以鼓励学生探究的热情,并激发作为一名文明古国的后代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第二步:继续设疑
如何展开100)(b a +以及)()(*
∈+N n b a n 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到仅掌握杨辉三角形是不够的,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新的更简捷的方法的欲望。
)
继续新授
师:为了寻找规律,我们将))()()(()(4
b a b a b a b a b a ++++=+中第一个括号中的字母分别记成11,b a ;第二个括号中的字母分别记成22,b a ;依次类推。
请再次用多项式乘法运算法则计算: ))()()(()(443322114b a b a b a b a b a ++++=+
4321a a a a = ………4a 1432243134214321b a a a b a a a b a a a b a a a +++= ………b a 3 214331424132324142314321b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a a +++++= ………22b a 3214421343124321b b b a b b b a b b b a b b b a +++= ………3ab 4321b b b b = ………4b (设计意图:上述呈现内容是为了搭建“认知桥梁”,用以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便于学生进行类比学习,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并迁移到陌生的情境之中。
)
问题1:以22b a 项为例,有几种情况相乘均可得到2
2b a 项?这里的字母b a ,各来自哪个括号?
问题2:既然以上的字母b a ,分别来自4个不同的括号,22b a 项的系数你能用组合数来表示吗?
问题3:你能将问题2所述的意思改编成一个排列组合的命题吗?
(预期答案: 有4个括号,每个括号中有两个字母,一个是a 、一个是b 。
每个括号只能取一个字母,任取两个a 、两个b ,然后相乘,问不同的取法有几种?)
问题4:请用类比的方法,求出二项展开式中的其它各项系数,并将式子: ()()()()()4322344))()()(()(b ab b a b a a b a b a b a b a b a ++++=++++=+ 括号中的系数全部用组合数的形式进行填写。
呈现二项式定理——板书课题:
)()(222110*---∈++++++=+N n b C b a C b a C b a C a C b a n n n r r n r n n n n n n n n
3、深化认识
请学生总结:
①二项式定理展开式的系数、指数、项数的特点是什么?
②二项式定理展开式的结构特征是什么?哪一项最具有代表性?
由此,学生得出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二项式系数、项的系数、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等概念,这是本课的重点。
(设计意图:教师用边讲边问的形式,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挖掘学习材料潜在的意义,从而使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
)
4、例题应用
【例1】展开①4)11(x + ②6)12(x
x - 【例2】①求7)21(x +的展开式的第4项的系数及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
②求9)1
(x x -的展开式中含3
x 项的系数。
【变式】在二项式定理中,令x b a ==,1,得到怎样的公式?
n n n r r n n n n x C x C x C x C x ++++++=+ 2211)1(
思考:?210=++++++n n r n n n n C C C C C 为什么?
?21=+++++n n r n n n C C C C
【例3】解决起始问题:n n n n n n n n n n C C C C ++++=+=--777)17(81110 ,
前面是7的倍数,因此余数为1=n n C ,故应该为星期二。
说明:解决某些整除性问题是二项式定理又一方面应用。
四、课堂小结
①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二项式的展开,有两种方法,一是杨辉三角形,二是二项式定理,两种方法各有千秋。
②二项式定理的表达式以及展开式的通项,
③要正确区别“项的系数”和“二项式系数”,
④将二项式定理中的字母赋上适当的值,就可以求一些特殊的组合多项式的值。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