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美术第4课 雕与刻的乐趣

合集下载

人教 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 雕与刻的乐趣》教学设计

人教 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 雕与刻的乐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为六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雕与刻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创作方法,培养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雕与刻的基本知识、技巧讲解、创作指导以及作品欣赏。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与刻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创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雕与刻的技巧掌握,如刀法的运用、深浅的把握等。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想象和创意融入作品。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激发创作灵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示范作品等。

2. 学具:雕刻刀、木板、橡皮泥、绘画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优秀的雕与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雕与刻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创作方法,让学生对雕与刻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技巧演示:通过示范,展示雕与刻的刀法运用、深浅把握等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4. 创作指导: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激发创作灵感,进行雕与刻创作。

5.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雕与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1. 《雕与刻的乐趣》2. 教学内容:雕与刻的基本概念、技巧、创作方法3. 教学目标:了解雕与刻,培养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发现生活美,培养创新精神4. 教学难点:技巧掌握,创意融入,发现生活美5. 教学过程:导入,知识讲解,技巧演示,创作指导,学生练习,作品展示与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雕与刻作品。

第4课 雕与刻的乐趣-人教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4课 雕与刻的乐趣-人教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人教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雕刻的概念、种类及常见工具。

2.能力目标通过手工实践,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雕刻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雕刻艺术,掌握雕刻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雕刻的过程中,注重细节和效果,加强对造型和材料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雕刻艺术品的图片或雕塑家的代表性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介绍雕刻艺术的发展历史以及雕刻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

2.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雕刻的种类,如浮雕、高浮雕、低浮雕、镂空等,以及常见的雕刻工具和材料。

并表示在接下来的手工实践中,要注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实践(35分钟)1.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的雕刻材料,如泥塑、石膏、鲜橙、木板、炭笔等,并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工具。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创作,并注重细节和效果,讲解如何在造型过程中灵活应用手法,使创作更加有个性。

3.在实际创作中,老师可以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如何更好的利用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如何让创作作品更加精致。

4.当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请一些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评论。

4.总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复习雕刻的概念、种类及常见工具。

2.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表现,并与学生探讨如何提高创作能力和表现水平。

让学生养成欣赏艺术及努力创作的习惯。

四、作业布置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文化馆等场所,寻找身边的雕塑艺术品并拍照。

回学校以小组形式,针对某一作品展开不少于500字的评论,内容包括:作品名称、作者、表现形式、所表达的思想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

五、板书设计•电脑PPT,介绍雕刻的种类和工具;•学生手工实践,学习雕刻工具的使用方法;•展示学生创作后的作品;•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的方式。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雕与刻的基本概念、技法,掌握简单的雕与刻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内容1. 雕与刻的基本概念:雕刻、刻画、版画等。

2. 雕与刻的技法:刻、削、挖、凿等。

3. 雕与刻的材料:木、竹、石、泥等。

4. 雕与刻的创作步骤:构思、选材、绘图、雕刻、修整、完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雕与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步骤,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技法表现出作品的美感和立体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教学视频、示范作品等。

2. 学具:木、竹、石、泥等材料,刻刀、凿子、锤子等工具,绘画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的雕与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知识讲解:介绍雕与刻的基本概念、技法、材料和创作步骤。

3. 示范与指导:教师示范雕刻过程,讲解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实践。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雕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2. 课题:雕与刻的乐趣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板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雕与刻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技法。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作品具有一定的美感。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3. 改进措施:增加课堂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雕与刻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 雕与刻的乐趣》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 雕与刻的乐趣》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雕刻的技法,让学生了解雕刻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雕刻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2.掌握雕刻的基本技法;3.能够通过雕刻表达自己的意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雕刻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2.雕刻的基本技法。

2. 难点1.如何通过雕刻表达自己的意图;2.如何将雕刻技法运用到实际艺术创作中。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雕刻的基本概念、表现形式和技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雕刻的基本技法,并创作出自己的作品;3.互动法:采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雕塑和雕刻品,并说明它们都是通过雕刻技法制作而成的。

2. 知识讲解(20分钟)1.雕刻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雕刻是通过在物体表面上切削或刻划,使其产生图案、图像或文字等的艺术表达方式;–雕刻可以是立体,也可以是平面的,可以用于制作雕塑、浮雕、印章等艺术作品。

2.雕刻的基本技法–切削:用利器切削物体表面,使其呈现出立体的效果;–刻划:用刻刀将图案、图像、文字等刻在物体表面上;–雕凿:用锤子和凿子将物体表面雕刻成想要的形状。

3. 实践操作(3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授雕刻的基本技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掌握雕刻的基本技能。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雕刻,例如木板、石头、泡沫板等。

4. 创作作品(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技巧,创作出一件自己的雕刻作品,并向全班展示。

5. 分享交流(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就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分享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雕刻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法。

2.学生互动:学生之间分组合作,互相交流雕刻技法,共同完成创作作品。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雕与刻的乐趣》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雕与刻的乐趣》精品教案

《雕与刻的乐趣》精品教案一、教材分析《雕与刻的乐趣》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

雕刻是一种通过工具(锤、凿、刀等)将原材料由外向内切削至预期形状的成型方法。

教材中展示了不同形式及材质的雕刻作品,按形式划分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等;按材质划分可分为木雕、石雕、植物雕等。

由此可见,雕刻的表现形式众多、使用材料广范、操作技艺复杂,照本宣科式的讲解与示范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因此教师需通过由简到难、由平面到立体、由生活到课本的多元化渐近式教学来启发、引导学生,使其充分挖掘生活中可雕刻的材料,并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形状、质地、颜色)使用相应的雕刻方法进行创作,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雕刻工艺的独特美感并激发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了解雕刻工艺的材料、工具、程序以及艺术特点,感受雕刻工艺的独特美感。

2.在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雕刻尝试和练习的过程中,懂得因材料设计造型,掌握雕刻基本技法和要领。

3.提高学生手指灵巧程度与协调能力,体验雕与刻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雕与刻的基本技法与要领,选择一种材料进行雕刻。

2.教学难点:懂得因材造型,设计制作出富有生活情趣的雕刻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播放视频教师语言:同学们你们好,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自制视频)教师语言:这段视频里面的人在做什么?你们觉得有趣吗?2.出示课题教师语言: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感受雕与刻的乐趣。

(出示图片)出示课题:《雕与刻的乐趣》(二)探究新知1.雕刻从哪来教师语言:你了解雕刻吗?见过哪些雕刻作品?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播放雕刻历史视频)过渡语:雕刻是一门表现形式众多、使用材料广范、操作技艺复杂的传统工艺,它凝聚着一代代工匠艺人的智慧和辛劳。

2.雕刻是什么教师语言:那什么是雕刻?(播放音频)总结: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作方法的总称。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课件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课件
亲爱的同学们,从小到大,都是父母辛辛苦苦照顾我 们,爸爸妈妈们更是一日三餐,悉心照料,我们又为父母 做过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为爸爸妈妈做一个美观、好吃、 充满爱意的水果拼盘吧。
多一点爱
方法
挖抠 切刻 雕
香皂雕刻作品展示
大 师 作 品 与 真 实 照 作 品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尝试了······理解 了·····在今后的生活中打算用学到的雕刻知识······
雕刻的工具
找区别
圆 雕
浮 雕
透 雕
创作要求:
1.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画像砖作品,用阳刻法或阴刻 法在泥板上雕刻,可选取一部分也可选取整幅雕刻。
2.根据雕刻内容适当上色,尽量保持泥板本身古朴 的色调。
3.注意作品的完整性和细节的处理。 4.雕刻时切忌用力过猛,注意用刀的安全。
感倡恩议父母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
雕与刻的乐趣
中国的雕刻艺术
雕刻文化博大精深,从宫殿到民间,从象征权利富贵到民间技艺的根 生蒂固,雕刻艺术在民间生根,茁壮成熟,成为中国文化的名片,不仅 表达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什么是雕刻?
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 方法的总称。 雕刻内容可以反映社会文化、 表达审美感受。
雕刻制作步骤
创作要求
以植物或动物为主题,用香皂、肥皂等材料 进行小型雕塑。鼓励小组合作进行系列雕塑创 作。
1.灵活运用挖、抠、刻、塑等方法雕刻,用上 不同的刻刀。
2.能根据香皂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创意表 现,大胆尝试,并注意用刀安全和保持卫生。
评价任务单
1.介绍自己的雕刻作品,谈谈最得意的地方? 2.最喜欢谁的雕刻作品,为什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雕刻艺术的基本概念、技法和历史,掌握简单的雕刻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件简单的雕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雕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1. 雕刻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2. 雕刻的基本技法和工具使用方法3. 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雕刻作品4. 实践操作:制作简单的雕刻作品5. 作品展示和评价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雕刻的基本技法和工具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件简单的雕刻作品。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雕刻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电脑、PPT课件、示范视频等。

2. 学具:雕刻刀、橡皮泥、木板、砂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雕刻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雕刻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3. 技法讲解:讲解雕刻的基本技法和工具使用方法,展示示范视频。

4. 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雕刻作品,讨论其特点和美感。

5.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雕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制作一件简单的雕刻作品。

2. 课后作业:收集不同类型的雕刻作品图片,分析其特点和美感。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雕刻的基本技法和工具使用方法,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一件简单的雕刻作品。

2. 教学改进: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课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四课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四课雕与刻的乐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雕与刻的定义、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同材质对雕和刻的影响;•学习使用雕刻刀、锉等工具进行初步雕刻和刻划。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锤炼学生良好的品质;•督促学生尽量调整好姿势,保护好手指等部位,注意安全。

3. 情感和态度•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心怀感恩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雕与刻的定义雕和刻是两种常用于雕塑、装饰品等艺术创作中的手法。

雕:是在硬质材料上通过刻划或雕琢刻出立体物或图案。

刻:是在硬质材料表面上通过用刀、钢笔等工具来刻划出各种线条或图案。

2. 雕和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雕和刻的基础是选对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木头、石头、陶瓷等,不同材料对雕和刻的难易程度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在雕和刻的过程中,应该选用适当的工具来完成作品。

工具通常包括刻刀、木铲、凿子、锤子、钢笔等。

同时,需要注意自己的姿势和工具的用法。

手握刻刀或雕琢工具时,除如实情况外,那个手应该要稳固.3. 雕刻作品示范老师可以为学生示范一些雕刻作品。

老师可以分别从材料的选择、构思、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技巧等方面进行讲解。

同时要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4. 学生雕刻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可供学生雕刻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并完成作品。

老师要仔细看着学生,除了指导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雕刻,还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

5. 展示和评价学生们可以向其他人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介绍他们的构思、使用的材料以及技巧。

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指出优缺点,提供一些改进的意见。

三、教学过程1. 介绍雕与刻基本概念首先,向学生介绍雕和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艺术创作方式的不同之处。

2. 展示一些雕刻作品老师可以展示一些雕刻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介绍、分析,让学生了解雕与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指导学生进行雕刻老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自己的作品,并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刻画、雕琢等基本步骤。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 雕与刻的乐趣》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 雕与刻的乐趣》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雕刻的历史和发展。

2.掌握基本的雕刻知识和技能。

3.理解雕刻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4.提高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雕刻的历史和发展,掌握基本的雕刻知识和技能。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雕刻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集体活动(10分钟)教师出示雕刻作品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不同风格、形象和构图。

2. 教师讲解(20分钟)1.介绍雕刻的历史和发展。

2.讲解“刻”和“雕”的基本区别。

3.演示如何使用雕刻刀。

4.带领学生观察和分析雕刻作品,引导学生研究创作思路,提高审美能力。

3. 小组活动(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老师布置的题目,合作完成创作。

2.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协助、分享,锻炼团队合作意识。

4. 个人活动(2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想象中的作品。

5. 教师点评(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点评其中优秀之处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提供进一步帮助。

四、教学要求1.突出学生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2.学以致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节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五、课堂评价1.学生能够基本了解雕刻的历史和发展,掌握基本的雕刻知识和技能。

2.学生能够理解雕刻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学生能够合作完成创作任务,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4.学生能够自主创作,发挥个人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5.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点评和建议,发扬优点,积极改进不足。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教学目标:1、知道雕刻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了解雕刻的表现形式和与基本方法,初步掌握刻直线、弧线、阴阳线的基本技能,雕刻的简单物品。

2: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不同材质不同种类雕刻的形式美和表现方法,运用铲、削、刻等简单的方法,选择一种合适的材料,完成一件雕刻作品。

3:显性:感受中国秦砖汉瓦、木雕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体会雕刻艺术和生活的密切,体验雕刻的乐趣,激发对雕刻的喜爱。

隐性: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民族自豪感,尊重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学会从内容、形式、表现手段的雕刻。

教学难点:掌握刻直线、弧线、阴阳线的基本技能;雕刻作品的构思设计和表现语言。

教学准备:各种雕刻作品、雕刻材料(南瓜、橡皮、肥皂、萝卜、石头等)、刻刀、画笔、图案资料等等。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石雕作品,很多人称中国是石头文化,石雕石刻艺术折射出中国独特的文化。

教师出示各种雕刻作品或是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出示不同的材质的雕刻,让学生欣赏后了解雕刻材料的多样性。

如果你来雕刻会选择什么材料?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我们能作什么样的雕刻品二、新授1、浮雕与圆雕展示浮雕和圆雕作品图片,让学生知道雕刻的种类,试着找出雕刻的特点?圆雕:强调立体造型,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

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

2、阴刻与阳刻阴刻为凹形状。

阳刻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

——分类:平面雕刻称浮雕,立体雕刻称圆雕——以刀代笔、凹凸感、纹理感、层次分明3、播放雕刻作品小视频:雕刻品是如何作出来的。

演示过程:a、选择素材b、在规定的形状中描绘图形c、先雕大形的再刻小形,先整体,再局部d、修改完成三、练习1、首先要选择一块雕刻材料,根据其形状设计出一个动物形象,画好之后用刀将墨线以外的部分刻去,再由大到小修正其形象同时注意它的完整性,最后作细节部分的雕刻,完成作品。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4课《雕与刻的乐趣》-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4课《雕与刻的乐趣》-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4课《雕与刻的乐趣》-人教新课标一、教材分析《雕与刻的乐趣》是六年级下册美术课的第四课。

本课是以雕刻这一艺术形式为主要讲解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雕、刻在造型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雕刻艺术,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雕刻技法和工具,感受雕刻艺术的魅力。

2.学习掌握用铅笔、简易刀具进行基础雕刻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造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3.1 教学内容1.雕、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雕刻技法和工具3.雕刻造型实践3.2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幻灯片、图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雕、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雕刻技法和工具等相关知识。

2.指导实践: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利用铅笔、简易刀具进行基本的雕刻造型实践。

3.互动探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和互相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1.了解雕、刻在造型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2.学习掌握用铅笔、简易刀具进行基础雕刻的方法。

4.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创作中的雕刻艺术魅力。

2.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独立思考和艺术表现。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教师放映一组以雕刻为主题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出这些图片中都有哪些雕刻的元素,并简单介绍雕刻在艺术中的作用。

5.2 讲授(25分钟)1.雕、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雕的基本意义是“雕琢、颜色多”的雕刻造型艺术,它以石雕为代表。

刻是指直线、装饰线等的切割工作。

讲解时建议用图片进行辅助说明。

2.雕刻技法和工具主张采用优质的石雕材料和好的柳木材料。

具体的刻铅笔,刻刀等工具制作方法。

详细讲解雕刻的技法和工具的分类及用途。

5.3 实践(30分钟)教师示范利用铅笔、简易刀具进行基础的雕刻实践,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

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雕刻技法和方法,提高造型能力。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

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一、教学目标:雕刻艺术初探,欢乐创作之旅!1. 情感与态度:了解雕刻艺术的魅力,探索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雕刻过程的乐趣。

2. 知识与技能:挑选心仪材料,动手创作雕刻作品,培养独特的手工艺技能。

3. 过程与方法:欣赏各类雕刻佳作,发掘身边创意材料,发挥想象,将平面图案转化为立体雕刻。

二、重点难点一网打尽!雕刻作品设计独领风骚,刻制技艺挑战无限!三、教学准备小建议:教具:雕刻作品大观园(各种材质)、雕刻利器(刻刀、画笔)、图案宝典。

学具:创意材料库(橡皮、肥皂、萝卜等)及雕刻神器(刻刀)。

四、教学建议:创意导入,激发热情!1. 课前寻宝:学生搜寻雕刻艺术宝藏,分享知识果实。

2. 猜猜看:教师展示雕刻作品,学生竞猜材质,点燃好奇心。

3. 头脑风暴:探讨更多雕刻材料,激发无限创意。

— 1 —4. 艺术盛宴:欣赏图片或实物,感受雕刻艺术的魅力。

新授环节,步步为营!1. 雕刻分类大解密:浮雕、圆雕,让你一目了然!2. 制作过程大揭秘:选材、设计、刻制、修正、细节雕刻,轻松掌握!3. 创意无限: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外形,设计独特花纹,挑战浮雕作品。

4. 学生动手,教师护航:展示佳作,及时指导,助力学生成长。

教学评价,多元互动!1. 小组评议,整体完整,共赏雕刻之美。

2. 学生分享设计思路,碰撞创意火花。

3. 佳作展示,教师小结,共同成长。

拓展活动,创意无限!1. 《我设计的新形肥皂》大比拼:将普通肥皂变身为动物、汽车、房屋等创意造型,吸引眼球,挑战无限!背景材料大揭秘:雕刻作品材料繁多,根雕、角雕、牙雕、玉雕、竹雕、木雕、米雕、粉笔雕刻等,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 2 —。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四课《雕与刻的乐趣》课件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四课《雕与刻的乐趣》课件

亥(猪)
子(鼠)
戌(xū)(狗) 酉(yǒu)(鸡)
申(猴)
十二生肖
未(wèi)(羊) 精选午教育(马课件)
丑(牛) 寅(虎)
卯(mǎo)(兔) 辰(龙)
巳(sì)(蛇)
1
目前,牛、虎、猴、猪、马5件 青铜兽首已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和 2007年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 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现已8
精选教育课件
9
石雕
精选教育课件
10
精选教育课件
11
精选教育课件
12
精选教育课件
13
精选教育课件
14
所谓水果雕刻艺术指的 是雕刻以水果为原料进行雕 刻,雕刻出各种形态的动物、 形状的造型艺术。
精选教育课件
15
精选教育课件
16
传统雕刻即以手工的方式运用
刀、斧等工具在木材、石材等基料上进行
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一 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分为阴刻和阳刻,阴刻为凹形状, 阳刻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
三、透雕。
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形式,也称凹雕,镂
空雕,或者浮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
精选教育课件
5
精选教育课件
6
精选教育课件
精选教育课件
4
雕刻的种类
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 、浮雕和透雕。
一、圆雕。 圆雕作品又称立体雕,欣赏的三维立体圆雕 。圆雕:强
调立体造型,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 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 刻。
二、浮雕 。 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 教案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
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课时设计
评价任务评价标准学习活动
问。

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在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示已做成的各式各样的浮雕图片及敲印纹样,为学生作业提供及时参考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求异意识。

作业要求建议:教师在学生正式动手前要讲明作业总体要求和个性选择指向,包括作业方法、呈现方式、表现工具、主题和完成时间,注意事项等等。

学生也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完成难道较高的作品,或自己独立完成简单的浮雕作品。

参考范例,用合适工具材料并采用正确的雕刻方法完成浮雕造型后敲印纹样.
1呈现评价任务、评价标准
2 .教师读评价任务、评价标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评价任务是什么?最好的作品是什么样的?
3 .学生自由创作
4 .组织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依据评价标准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在互评时,需根据评价标准讲出好在何处。

如果得不到三颗星,作品如何改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中取长补短,以促进今后的学造、细致雕刻。

选择身边的材料,根据
材料的特点来设计制作
作品。

能使用适合的工
具进行雕刻,表现自己
的设计构思。

创造要求:
1、合理的利用手中的材
料进行设计作品。

2、雕刻的形象要完整,
有自己的设计意
能体现一定的雕刻技
法(★★)
(3)雕刻的形象细致
完整,细节雕刻到位,作
品整体构图完整。

(★★★)。

4 雕与刻的乐趣 (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4 雕与刻的乐趣 (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4 雕与刻的乐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与刻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观念,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雕与刻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 雕与刻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3. 雕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4. 雕与刻的基本技法5. 雕与刻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雕与刻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雕与刻技法的掌握和创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雕与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了解雕与刻吗?2. 新课讲解(1)讲解雕与刻的基本概念及特点雕:在立体材料上削减、刻画,形成一定的形象。

刻:在平面材料上刻画,形成一定的形象。

雕与刻的特点: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2)讲解雕与刻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雕与刻在美术创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雕塑、版画、工艺品等。

3. 雕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讲解雕刻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的历史地位,让学生了解雕刻艺术的价值。

4. 雕与刻的基本技法(1)讲解雕与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雕刻刀、木刻刀、锤子、凿子、砂纸等。

木头、石头、金属、石膏等。

(2)示范雕与刻的基本技法雕:圆雕、浮雕、透雕等。

刻:阳刻、阴刻、综合刻等。

5.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雕与刻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总结雕与刻的乐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雕与刻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观念。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雕与刻技法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雕与刻的基本技法的讲解与示范在《4 雕与刻的乐趣》这一课中,雕与刻的基本技法是学生能否成功创作出满意作品的关键。

4 雕与刻的乐趣--藏书印(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4 雕与刻的乐趣--藏书印(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4 雕与刻的乐趣–藏书印(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印章和印刷的基本知识;2.了解注重艺术和实用性的印章;3.学习制作藏书印的步骤;4.发挥学生的创意,探索不同的印章材料和形式。

二、情感目标1.感受传统文化中雕刻与刻印的艺术魅力;2.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4.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制作藏书印的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增加。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印章的创新设计,如何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印章制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教师简短的介绍,了解藏书印的定义、功能、分类和历史渊源,激发学生对这种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2.学习印章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教材,了解印章和印刷的基本知识,包括印章的概念、种类、材质、结构和印章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3.探索印章的艺术魅力针对具有注重艺术和实用性的印章,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深刻认识印章的工艺美术价值,并从多方面展示印章的欣赏要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4.制作藏书印的具体步骤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解刻制藏书印的过程,包括准备工具和材料、设计印文、刻划图案、刀法等具体步骤和技巧。

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练习刻制。

5.探索不同的印章材料和形式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印章材料和形式,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进行印章制作,同时选出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6.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讲解教材、课堂习作和展示等多种方式,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梳理知识点和要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1.学生将今天制作的藏书印带回家,和家人一起欣赏和听故事,增进亲子交流。

2.学生自主寻找不同的印章形式和材料,进行拓展性练习。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上、课后习作和展示,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别教学计划,协助学生提升学习水平。

七、板书设计刻制藏书印的步骤准备工具和材料设计印文刻划图案刀法探索不同的形式和材料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例如讲解、示范、练习、展示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人教版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勇于尝试新方法。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和解决问题。
4.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使他们在雕刻艺术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雕与刻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基本技法,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雕与刻的基本概念:如浮雕、透雕、阴刻、阳刻等。
-分类:如木雕、石雕、泥雕、肥皂雕等。
-基本技法:如切割、打磨、刻画等。
-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具、建筑装饰、工艺品等。
(2)运用简单工具和材料进行创意雕刻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雕与刻的基本概念、分类、基本技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雕与刻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授雕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时,部分学生对某些专业术语的理解还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比我预期的要顺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共同完成作品。但在成果展示环节,有些小组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个专门的“表达能力训练”环节,帮助他们在展示时更加自信和流畅。
五、教学反思
在《雕与刻的乐趣》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雕刻艺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人教 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 雕与刻的乐趣》教学设计

人教 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 雕与刻的乐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雕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掌握基础雕刻工具的使用方法;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4.培养学生对雕刻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讲解雕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雕刻工具;3.引导学生进行雕刻创作。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1.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雕刻工具的使用方法;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提高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实践。

四、教学过程4.1 活动1:导入通过展示雕刻作品,激发学生对雕刻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发挥,推荐学生观察盘龙花鸟纹鼻烟壶,来发觉雕刻的美感。

引导学生思考雕刻作品背后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4.2 活动2:讲解雕刻的基础知识•讲解雕刻的基本概念、种类以及工具;•展示不同类型的雕刻作品,并解析其制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体验雕刻过程,了解雕刻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4.3 活动3:指导学生使用雕刻工具•展示雕刻刀、雕针、钢锤等基础雕刻工具,并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的操作技巧;•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使用这些工具。

4.4 活动4:引导学生进行雕刻创作•提供一些雕刻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进行雕刻创作;•引导学生根据感性理解表现雕刻创作主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学生多进行尝试,激发学生热爱雕刻的兴趣。

4.5 活动5:展示作品并评价•让学生节前完成作品并准备展示;•在讲解基础评价标准和准则后,此时教师可以面向学生进行欣赏作品并进行评价;•批判性地评论学生的雕刻作品,并通过学生间雕刻作品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估1.实际操作评估:对学生雕刻作品进行实际操作评估;2.书面作业评估:通过完成相关书面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消化吸收程度;3.课堂表现评估:从学生思考、提问、回答等综合表现来评估学生课堂表现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深入了解雕刻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同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雕刻工具,并引导学生进行雕刻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塑的基本工具
• 雕塑的基本工具有: • ①雕塑刀。为泥塑工具,用于刮、削、贴、挑、压、抹泥 塑和造型。 • ②石雕凿。为钢质杆形石雕工具,下端为楔形或锥形,端 末有刃口,用锤敲击上端使下端刃部受力,按刃部形状分 尖凿、平凿、半圆凿和齿凿,是石雕基本工具。 • ③石雕锤。为敲击工具,用以敲击石雕凿或木雕刀雕刻石、 木料,分大、中、小三号。 • ④木雕刀。一般由刀头、刀把和铁箍构成,依刃口形状分 平口、斜刃、三角和圆口刀4种,按颈状分有曲颈、直颈 两种,每一类又各有大、中、小3号。 • ⑤弓把。为雕塑用卡钳。可测量距离,有两个可开合的象 牙形卡脚,也可随时改变卡脚的弯度。 • ⑥比例弓把。是雕塑放大用的度量工具。 • ⑦点型仪。为三坐标定位仪,用于复制石雕与木雕。
第4课 雕与刻的乐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
• 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 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 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 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 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 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 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 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 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 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 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雕刻的种类
• 空间占用分类,圆雕和浮雕,浮雕分高浮 雕,低浮雕,阴刻和透雕 • 材料加工分类,石雕,铜雕(金属铸造和 锻造),木雕,根雕,玉石雕刻等等
• 功能分来,城市雕塑,架上雕塑,礼品雕 塑,微型雕塑等等
圆雕

圆雕作品又称立体雕,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 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圆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 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 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圆雕 的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 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 色的与非着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 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 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 橡胶等等。 圆雕作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应用范围极广,也是 老百姓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本课将重点讲述关于 人像圆雕的雕塑技法。
雕塑刀
石雕锤
石雕凿
点型仪
பைடு நூலகம்
木雕刀
雕塑用 卡钳
泥 雕
1.设计草图 2.切基本型
3.构画样稿
4.确定刻法(阴刻阳刻)
5.进行雕刻
6.尝试敲印
作业
利用身边的材料 做一件小型雕刻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