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推荐】《复式统计表》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上《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上《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上《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帮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体验统计方法,让学生初步研究统计的方法,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研究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够填写。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并出示招募兴趣小组学员的通知,引入本课的主题。

二、自主探索,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1.老师出示统计表,并介绍用统计表整理信息的好处。

2.学生拿出活动纸,帮助老师把各兴趣小组的报名人数整理成统计表。

3.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并观察比较四张统计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5.老师指出统计表的不足,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三、复式统计表的形成1.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2.老师指导学生把相同的内容合并起来,并把标题、男女合起来。

3.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并引导学生理解表中数据的含义。

删除了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加清晰明了。

4.问题:性别不合适,应该换成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

在这里,横栏表示性别,竖栏表示组别,数据由人数构成,形成了统计表的表头。

5.通过这个统计表,我们能快速回答以下问题吗?3)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速度很快)4)四个兴趣小组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3)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速度又慢了)6.这张表还不够完善,我们可以怎么办?我们可以在上面加上“总计”,这样方便下面再加组别。

7.四个兴趣小组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女生呢?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可以用四个兴趣小组的合计人数相加求出总计人数,并用男生总计人数加女生总计人数来检验。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作用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能够独立制作和分析复式统计表,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知识,对统计表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可能对数据的整理和分类还不够熟练,对复式统计表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知道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独立制作和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特点。

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3.复式统计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复式统计表的实际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复式统计表的案例资料。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这些统计表有什么特点?b.你们参加过这样的统计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复式统计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复式统计表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这个统计表是用来记录什么的?b.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有什么区别?c.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制作一个复式统计表。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复式统计表,并简要介绍制作过程和统计表的特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并建立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模型,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模型,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模型的建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1.谈话:同学们,近几年来小学生中近视的人越来越多。

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我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呢?请看!(出示统计表)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一张完整的统计表包含哪几个部分?小结并板书:一张完整的统计表包含了标题、日期和表格。

2.观察统计表,回答问题。

谈话:除了咱们班的,课前也收集了其他三个班的数据。

(出示统计表,停顿数秒)现在,根据这四张统计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抢答游戏”。

不用举手,直接回答!提问:1.五(5)班有多少人近视?2.哪个班近视的人最少?哪个班近视的人最多?3.这四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人近视?质疑:咦?为什么抢答的速度越来越慢了呢?(指明答)提问:有什么好办法能使我们既能看出每个班情况,又能看出四个班的总体情况呢?(合并在一起)二、探究新知,自主构建1.引导:怎样合并呢?请你先想一想,再试一试。

活动之前,请看要求:(1)议一议:同桌合作,先议一议,看怎样合并才能既看出每个班的情况,又看出四个班的总体情况。

(2)做一做:可以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贴一贴,也可以直接画一画、写一写。

(3)说一说: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看看还可以怎样改进。

完成后将作品展示在学习单上。

2.学生活动,师巡视。

交流:刚刚老师收集了同学们的几份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展示1号作品(简单合并),提问:仔细观察1号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a 不简洁,标题、日期重复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2)》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2.学习使用复式统计表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及相关术语;2.复式统计表的构成和形式;3.复式统计表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口头介绍上节课所学的单式统计表,并简单描述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用途,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2 讲解复式统计表的构成和形式1.复式统计表由行、列、表头和表尾等组成;2.行代表统计对象,列代表统计指标;3.表头描写统计对象和统计指标,表尾为统计结果的汇总;4.同一行或同一列中的数字表示同一统计对象或同一统计指标。

3.3 练习复式统计表的填写和分析1.教师出示一份复式统计表,并介绍相关术语和填表方法;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逐步填写表格,并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特点;3.老师提问和点评学生对表格的分析和思考方法。

3.4 练习自主设计复式统计表1.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复式统计表,包括行、列、表头和表尾等元素;2.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填写并分析自主设计的复式统计表;3.老师点评和总结学生的设计思路和表格分析方法。

3.5 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构成、形式和使用方法,以及学习如何填写和分析复式统计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应该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设计和处理复式统计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复式统计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基本知识,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更复杂的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制作单式统计表。

但是,对于复式统计表,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知道复式统计表的特点。

2.培养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从数据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及其特点。

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3.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复式统计表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学习素材。

3.统计表模板。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学校运动会,引入统计表的概念。

展示一个单式统计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统计多个组的数据,应该如何制作统计表呢?”引导学生思考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复式统计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同时,教师解释复式统计表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是如何将多个组的数据合并在一起的。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统计表模板和学习素材,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个复式统计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复式统计表》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复式统计表》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复式统计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作用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复式统计表能更清晰地展示数据,提高数据的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数据分析能力,但对于复式统计表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引导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3.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践操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再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学生用统计表样本。

3.记号笔、彩笔等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统计表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统计表能帮助我们更清晰、更直观地了解数据。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表——复式统计表。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两组数据,一组用单式统计表表示,另一组用复式统计表表示。

让学生观察并找出两者的区别。

学生观察后,教师总结:“复式统计表能同时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使数据更加清晰、一目了然。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实例,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一张复式统计表。

实例: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求男生和女生的比例。

学生分组制作后,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4.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有关复式统计表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1.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作用?2.制作复式统计表需要注意什么?3.复式统计表能表示几组数据?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教案第一篇: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教案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大家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分析法。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课件,资料。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统计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课前,徐老师了解到了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

谁来说说你参加的是什么兴趣小组?(我参加的是书法兴趣小组……)今天,徐老师带来了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图片,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兴趣小组。

从这些图片中你能获得关于这些小组的哪些信息呢?(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为了能清楚反映出各组人数,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这里就有四张统计表。

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入这四张统计表中吗?学生独立填写。

填得快的同学请仔细核对数据,以免出错。

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数据?学生汇报。

请大家观察这四张统计表,从中能知道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那哪个组男生最多?(航模小组)你知道这四个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指名2至3人。

这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回答(2到3名)引导学生思考有必要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指四张表)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指名回答。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1)》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1)》数学教案
粤遭泽贼则葬糟贼院悦燥皂责怎贼葬贼蚤燥灶 燥灶 泽贼则怎糟贼怎则葬造 泽贼葬遭蚤造蚤贼赠 葬早葬蚤灶泽贼 燥增藻则贼怎则灶蚤灶早 葬灶凿 枣燥怎灶凿葬贼蚤燥灶 泽贼则藻泽泽 蚤灶 贼澡藻 泽责藻糟蚤枣蚤糟葬贼蚤燥灶 糟怎则则藻灶贼造赠 葬责责造蚤藻凿 葬则藻 泽贼蚤造造 灶燥贼 责藻则枣藻糟贼 藻泽责藻糟蚤葬造造赠 贼澡藻 糟燥皂责怎贼蚤灶早 枣燥则皂怎造葬 枣燥则 贼澡藻 泽葬枣藻贼赠 枣葬糟贼燥则 燥枣 泽贼葬遭蚤造蚤贼赠 葬早葬蚤灶泽贼 燥增藻则贼怎则灶蚤灶早 蚤泽 憎蚤贼澡 枣葬怎造贼 葬灶凿 灶燥贼 葬责责造蚤糟葬遭造藻 贼燥 贼澡藻 糟葬泽藻 憎澡藻则藻 贼澡藻 澡燥则蚤扎燥灶贼葬造 枣燥则糟藻 葬早葬蚤灶泽贼 泽造蚤凿蚤灶早 蚤泽 澡蚤早澡藻则 燥灶 憎澡蚤糟澡 贼澡藻 泽葬枣藻贼赠 枣葬糟贼燥则 枣则燥皂 贼澡藻 藻曾蚤泽贼蚤灶早 糟燥皂责怎贼蚤灶早 枣燥则皂怎造葬 蚤泽 灶燥贼 蚤灶 糟燥皂责造蚤葬灶糟藻 憎蚤贼澡 贼澡藻 葬糟贼怎葬造 燥灶藻援 栽澡则燥怎早澡 糟燥皂责葬则蚤灶早 增藻则蚤枣蚤糟葬贼蚤燥灶 葬灶凿 藻曾葬皂责造藻 葬灶葬造赠泽蚤泽袁 葬 灶藻憎 枣燥则皂怎造葬 枣燥则 糟燥皂责怎贼葬贼蚤燥灶 燥枣 泽贼则怎糟贼怎则葬造 泽贼葬遭蚤造蚤贼赠 葬早葬蚤灶泽贼 泽造蚤凿蚤灶早 葬灶凿 燥增藻则贼怎则灶蚤灶早 蚤泽 责则燥责燥泽藻凿援 栽澡藻 灶藻憎 枣燥则皂怎造葬 藻造蚤皂蚤灶葬贼藻泽 贼澡藻 枣葬怎造贼 蚤灶 贼澡藻 藻曾蚤泽贼蚤灶早 枣燥则皂怎造葬 葬灶凿 蚤皂责则燥增藻泽 贼澡藻 藻曾蚤泽贼蚤灶早 枣燥则皂怎造葬援 运藻赠 憎燥则凿泽院泽贼则怎糟贼怎则藻曰 泽贼葬遭蚤造蚤贼赠 葬早葬蚤灶泽贼 泽造蚤凿蚤灶早 葬灶凿 燥增藻则贼怎则灶蚤灶早曰 糟燥皂责怎贼葬贼蚤燥灶曰 灶藻憎 枣燥则皂怎造葬
渊员忆冤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复式统计表,掌握它的构成和特点;2.了解复式统计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3.能够通过实例应用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编制方法。

二、教学重点1.复式统计表的构成和特点;2.实例操作,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编制方法。

三、教学难点实例操作,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编制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复式统计表的构成和特点1.复式统计表由一维数据与二维数据相结合而成,并且其中一个维度的数据是由另一个维度数据分组得出的;2.复式统计表中有两行/列分别用于标明数据来源和数据计算方式,其他行/列则为具体数据。

2. 实例操作,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编制方法1.提供几个实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2.指导学生掌握实现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复式统计表的构成和特点1.引出问题:大家是否见过这样一张表格?它由哪些部分构成?2.讲解复式统计表的构成和特点。

2. 实例操作,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编制方法1.提供实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编制方法;2.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玩出自己的一套操作方法。

六、教学评价1.在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2.引导学生讨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3.检查学生掌握程度,对于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七、教学资源1.课件;2.复式统计表实例。

八、教学反思1.本课设计操作性较强,能够引起学生兴趣;2.在实例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操作方法的引导,不能让学生盲目操作;3.可以再加入一些情境教学的元素,让学生理解复合统计表的应用场景。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一、前置知识在复盘本课内容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下基础知识:1.熟悉二维表格的制作方法和相关统计概念2.复式统计表的定义和用途3.小学数学的基本运算能力二、授课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复式统计表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双向复式统计表进行数据填写和读取的技巧,以及灵活运用统计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授课重难点1. 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用途复式统计表是指同时统计两个或以上的相关项目,并将其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在表格中。

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用途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一张好的复式统计表可以为我们准确分析数据提供多大的帮助。

2. 学习使用双向复式统计表在制作和使用双向复式统计表方面,建议从以下几点开始:1.熟悉表头设计规则,例如行头、列头、数据区;2.熟悉行和列的交叉设计及其意义;3.掌握填写和读取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尤其是不同类型数据的确定和填写。

3.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统计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在完成练习时,应该引导学生从复式统计表中提取相关数据,并运用基本数学运算进行数据分析。

1. 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实例分析请打开PPT课件,介绍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使用条件;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和感性理解复式统计表的使用流程和技巧。

2. 双向复式统计表的制作和填写请打开PPT,通过讲解和手把手操作,让学生掌握如何编制和填写双向复式统计表的技巧。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表格的行列规划、填写顺序、公式运用等事项。

3. 实战演练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战演练,让他们亲手制作和填写一个双向复式统计表,并根据表格数据,提案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4. 课堂小结在课堂小结中,可以以学生的演练为例,分享一下同学们在完成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评估所学的内容,巩固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根据所学知识运用数据填写指定的双向复式统计表,然后根据数据展开分析和讨论。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复式统计表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复式统计表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复式统计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复式统计表及其组成要素。

2.学会读取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

3.能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加减运算。

4.能够用复式统计表记录和整理数据。

二、教学内容1.复式统计表的定义和意义。

2.复式统计表的组成要素。

3.复式统计表的读取与数据分析。

4.复式统计表的运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读取和分析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

•教学难点:复式统计表的运算和数据整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复式统计表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备齐课本、复式统计表习题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课堂互动的形式,简单介绍什么是复式统计表,并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

第二步:讲解复式统计表的组成要素1.表头:复式统计表的第一行通常是表头,用于标识各个数据列的含义。

2.表格:由若干行和列组成,每个单元格存放一个数据。

3.行标:通常标在表格的最左边,用于标识每一行的含义。

4.列标:通常标在表格的最上边,用于标识每一列的含义。

第三步:示范读取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教师利用教学课件上的复式统计表示例,向学生解读表头、行标、列标,并示范读取表格中的数据。

第四步: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教师提供一组复式统计表的数据,同学们通过阅读表头、行标、列标来分析数据。

第五步:讲解复式统计表的运算1.加法运算: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加法运算,计算两项或多项数据的总和。

2.减法运算: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减法运算,计算两项或多项数据的差值。

第六步:示范和指导学生进行复式统计表的运算•教师以具体的例子,向学生示范复式统计表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第七步:练习与巩固•将学生分为小组,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自行分析复式统计表,并进行运算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

第八步:总结和展望•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中复式统计表的应用进行讨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示范和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对复式统计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1《复式统计表》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1《复式统计表》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1《复式统计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1《复式统计表》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知识,复式统计表是对单式统计表的进一步延伸。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对单式统计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制作复式统计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如何合理安排表头、如何分类填写数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正确地制作和解读复式统计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解读。

2.难点:如何合理安排表头、分类填写数据以及分析复式统计表所反映的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样例、纸张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生活中的统计场景,如学校运动会各项目报名情况,引导学生回顾单式统计表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关于学校运动会各项目报名情况的复式统计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复式统计表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复式统计表可以同时呈现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的数据,便于比较和分析。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提供的数据制作一个关于学校运动会各项目报名情况的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精选4篇)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精选4篇)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精选4篇)复式统计表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学校开设了好几个兴趣小组,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好不好?(显示教科书第105页例1的场景图)2、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3、教师边出示4张统计表,边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4、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5、抢答题: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限时3秒)(1)哪一组的男生人数最多?(2)女生一共有多少人?(3)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回答后,师:刚才第一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能找到答案,怎么第三个(或第二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找到答案呢?什么原因?(生: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表格里能找到,而其他的要结合四张表格进行计算才能得到,比较麻烦。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参考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参考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参考教案教学内容: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进一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教材第84页例1中的实物图及图下的四张单式统计表。

2.提出要求:同学们,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乐器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表,从这些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每个小组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每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3.追问:哪个组的男生人数最多?哪个组的女生人数最多?把四个小组合起来,是男生人数多还是女生人数多?4.学生讨论后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够方便。

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1.出示教材第84页例1中的复式统计表,指出:像上面这样的统计表叫单式统计表,它们通常只表示一组数据;像下面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它们通常能表示几组相关的数据。

(板书课题)2.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复式统计表,再想一想,表中每个栏目各表示什么意思?每个空格里各应填什么数?学生观察、交流后提问:(指古筝小组男生格)你知道这一格该填什么数吗?(指笛子小组女生格)这一格又该填什么数?(指古筝小组合计格)这一格呢?(指女生总计格)这一格里的数可以怎样算出来?3.介绍表头。

用红色标出“表头”部分,启发:表头被分成了几小块?“性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组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表中所填的数据都叫——数量。

4.学生尝试填表。

提出要求:你能把四张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合并到这张复式统计表里吗?学生填表后追问:(指总计格)谁来说说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这两种计算方法算出的结果有什么关系?5.指导分析表中数据。

复式统计表教案 小学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设计(优秀6篇)

复式统计表教案 小学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设计(优秀6篇)

复式统计表教案小学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本文是细致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6篇小学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复式统计表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1.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2.对表头的认识以及复式统计表中横栏、纵栏所表示的内容的'认识。

教学准备: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兴趣小组标签、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前几天我们称量了每个小朋友的体重,现在老师想统计我们小朋友的体重情况,比如20千克及以下的有几人?21-25千克、26-30千克、31-35千克、36千克及以上的各有几人?可以怎么统计?2.学生自由回答统计的方法。

(站起来数一数、举手、写票等)师: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用站起来数一数的方法来统计吧!3.完成统计表。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情况完成统计表吗?(个别学生回答)4.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生答师小结:进行体育锻炼及不挑食教育:胖的小朋友平时要多参加体育锻炼,瘦的呢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一日三餐吃饱吃好,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一年级时体重情况的统计表。

师:这张是我们一年级时体重情况的统计表,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21-25千克范围内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学生比较)2.师:你们都找到了答案了吗?但是刚才在比较的时候,我看到我们同学一会看这张,一会看那张,感觉如何?(麻烦、两张表格看起来不方便)3.制作复式统计表。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2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2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2一. 教材分析《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特点以及制作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复式统计表,并能够通过统计表获取有用的信息。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技能,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他们能够理解单式统计表的概念,并能够制作单式统计表。

但是对于复式统计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特点。

2.让学生学会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通过统计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特点。

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特点和制作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统计表实例。

3.学生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统计表有的是单式的,有的是复式的。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复式统计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实例,让学生观察这个实例中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发现这个统计表是复式的,它由两个单式统计表组成。

让学生说出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并解释为什么需要使用复式统计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尝试制作复式统计表。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制作方法和技巧。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并进行补充。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复式统计表,并说明设计这个统计表的原因。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作用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复式统计表能更清晰地展示数据,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复式统计表的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比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异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并能运用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技巧,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发现数据背后的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应用。

2.对比教学法:对比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异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制作复式统计表,提高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如班级学生身高、成绩等数据。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纸张、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引出复式统计表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数据整理成,以便更清晰地展示出来?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单式统计表和一个复式统计表,让学生对比两者的异同。

引导学生发现复式统计表能更好地展示数据,方便分析。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纸张和彩笔,让学生分组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复式统计表,并让大家分析其中的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式统计表》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105—P10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科书第105页例1的场景图。

提问:同学们,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学生各自填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提问: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的男女人数进行比较,九显得不很方便。

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出示例题中得复式统计表)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再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
学生观察、交流后提问:(指航模小组男生格)你知道这一格该填哪个数吗?(指航模小组女生格)这一格该填什么数?(指航模小组合计格)这一格呢?
(分别指男、女生总计格)这两格分别应该怎么填?
出示“表头”,提出:“表头”被分成几个部分?“性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组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表中所填的数据都叫……?(人数)
2.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合再这张统计表中。

会不会?学生尝试填写,指名板演。

3.提问:(指总计格)谁来说说“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提问: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特点?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这张统计表能反映各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该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

(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进一步核实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并写上填表日期。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

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分别说说金牌合计数、银牌合计数、铜牌合计数以及总计数吗?“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还有不同算法吗?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
(1)简单介绍“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

(2)提出填表的要求,并提醒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

(3)讨论教材提出的两格问题,引导学生分别解答。

(4)指导学生分小组调查小组里同学家中拥有的电话数量。

(5)组织交流,指导学生记录各小组收集的数据,并完成统计表。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