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北大春中国经济专题课程—第三讲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科举开始时也要考数学,后来为何只考四书 五经?
• 官僚体系,儒家思想和“锁定”效应
– 科举制度是一个在某一条件下卓越的制度,可能 会在其他条件下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的一个例子
中国经济专题
韦伯疑问
• 资本主义在中国早就萌芽,为何没有自 发的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 如果没有技术的不断变迁,生产规模就 不可能不断扩大,资本不断深化,资本 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就不能深化。
• 发明一个更好技术的可能性与试错的数量正相关 • 发明一个更好技术的可能性与现有的技术水平(也
即前一次抽取的最高的生产力水平)负相关。 • 科学知识存量的增加、可用材料材质的改进和高天
赋的人数的增加将会增加发现更好技术的概率。
中国经济专题
林的假说
• 中国在前现代社会具有优势是因为它的巨大的人口数 量。8到12世纪的技术发明的加速是因为人口南移,从 生产活动从旱作区移向稻作区,其效果等于是可用物 资改变。但是在发明曲线不移动的情形下,随着技术 水平的不断提高,发明可能曲线的面积越来越小,技 术变迁的速度也就越来越低。
的实验
中国经济专题
一些概念
• 技术 • 技术分布曲线
•A
•B
• 发明
• 发明可能性曲线
• 发明的机制:试错
• 试错的方法
– 前现代社会:经验
– 现代社会:实验特别 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实 验
中国经济专题
导致技术分布曲线移动的因素
• 个人天赋 • 可用的物资 • 科学知识
中国经济专题
三个可检验的假说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向英国购买枪支、大 炮和战舰
制度改革运动
• 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
– 黄浦江阅兵的故事
• 宪政改革运动:
– 君主立宪制运动:戊戌变法 – 总来自百度文库制: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四运动和现代化
• 中华民国和军阀混战,以及凡尔赛和约的屈辱 • 1919年五四运动
• 科举考试和儒家经典著作。 • 通过考试以后,还要逐级晋升官员的阶梯。
中国经济专题
儒家哲学、科举和中国的大一统
• 科举制度本身也是一个制度创新
– 让最优秀的人才进入统治阶级,减少了革命的动 机
– 灌输一种君君臣臣的价值标准,使中国在信息和 控制技术极端落伍的古代能够维持大一统。自宋 以后,基本没有发生军事政变
• 理解这些努力是理解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史的 关键所在。
• 面对强大的西方文化的挑战,马林诺夫斯基对 文化三因子的定义是理解中国现代政治运动的 演进的很好模式。
– 器物 – 制度、组织 – 价值、伦理
1840年鸦片战争
• 对统治精英的极大冲击 • 天朝上国的情结
– 认为在文化的社会组织和价值体系上都具有 优越性
中国经济专题
最后的评论
• 中国人不是天生就无法进行科学和工业 革命,只是当时的激励机制不鼓励他们 发挥在这方面的聪明才智。
• 早期的成就: Middle Kingdom mentality • 儒家思想:以天下为己任 • 现代的挫败带来的挫折感
中国经济专题
问题
• 人口多在未来是优势么?
中国经济专题
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和中国历史的兴衰
中国经济专题
什么是工业革命?
• 传统定义:蒸气机的发明和使用,纺织 工业的机械化以及钢铁的大量生产和使 用。
• 林的定义:技术创新速度提高,并且不 断加速。
中国经济专题
林的假说:技术变迁方式的改变
• 前现代社会的技术发明机制:经验 • 现代社会的技术发明机制:科学为基础
– 中国传统工商业非常发达,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 – 科学革命是出于好奇而没有商业动机。产权保护不重要
• 钱文源:大一统和意识形态的统一
– 前现代社会的欧洲由于宗教的统一,在抑制异端学说上和中 国相比,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 国家间竞争对科学革命没有直接贡献,因为在15、6世纪科学 对技术没有直接贡献;
– 原始科学:好奇心和偶然的观察
• 中国有优势
– 现代科学:好奇心,数学模型来表述关于 自然界现象的假说,用可控实验或者可复 制的实验来检验假说的真实性。
• 中国有更多有好奇心的人,应该发生科 学革命的可能性更高。
中国经济专题
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 两种传统假说
• 李约瑟:中国是官僚体制,欧洲是封建贵族体制。封建 贵族体制有利于重商主义精神的培养。随着封建贵族 体制的崩溃就出现了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
第三讲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
缺乏工业革命的结果
• 2000年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与古罗马帝国接近,在公元前 500到1400年时要高于欧洲水平。 但中国的人均收入在1400年到 1950处于停滞状态,而西方首先 由于地理大发现后来由于工业革 命在大踏步的前进 (麦迪逊, 1995年53页)。
• 相对而言,中国在19世纪末时已 经由一个最富裕、最强大、最工 业化的国家变为一个落后的农业 国家。
• 在1840年代以后的一个世纪,中 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半殖民地,与 20个国家签订了放弃领土主权的 不平等条约,海关收入由外国人 所控制,割让土地给了英国、日 本和俄国。
%
各国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的比重,%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500 1600 1700 1820 1870 1913 1950
China India Japan U.S. W. Europe
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衰弱的反应
• 中国的儒家传统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以天下 为己任
• 努力实现中国的复兴是中国政治、文化精英在 鸦片战争之后的当务之急。
– 科学实验需要经费,在中国能拿出的钱比在欧洲能拿的钱多, 虽然由于大一统能由政府拿的概率较低,但是,中国有许多 富有的家族
中国经济专题
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发生在中 国:林假说
•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数学和可控实验是 人力资本,也需要进行投资。
• 欧洲国家由世袭的封建贵族所统治。中国由官 僚阶层所统治。当官是中国最光宗耀祖和利润 最高的职业,对有聪明才智之士很有吸引力。
• 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后,欧洲更有优势因为
– 实验方法开始被采用 – 后来用科学来突破发明的瓶颈。
• 上述两点所以可能是在第16世纪先有了科学革命,否 则也就不会有第18世纪的工业革命。
• 为何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
中国经济专题
什么是科学和科学革命?
• 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它的发 现机制与技术的发明是一样的。
• 官僚体系,儒家思想和“锁定”效应
– 科举制度是一个在某一条件下卓越的制度,可能 会在其他条件下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的一个例子
中国经济专题
韦伯疑问
• 资本主义在中国早就萌芽,为何没有自 发的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 如果没有技术的不断变迁,生产规模就 不可能不断扩大,资本不断深化,资本 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就不能深化。
• 发明一个更好技术的可能性与试错的数量正相关 • 发明一个更好技术的可能性与现有的技术水平(也
即前一次抽取的最高的生产力水平)负相关。 • 科学知识存量的增加、可用材料材质的改进和高天
赋的人数的增加将会增加发现更好技术的概率。
中国经济专题
林的假说
• 中国在前现代社会具有优势是因为它的巨大的人口数 量。8到12世纪的技术发明的加速是因为人口南移,从 生产活动从旱作区移向稻作区,其效果等于是可用物 资改变。但是在发明曲线不移动的情形下,随着技术 水平的不断提高,发明可能曲线的面积越来越小,技 术变迁的速度也就越来越低。
的实验
中国经济专题
一些概念
• 技术 • 技术分布曲线
•A
•B
• 发明
• 发明可能性曲线
• 发明的机制:试错
• 试错的方法
– 前现代社会:经验
– 现代社会:实验特别 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实 验
中国经济专题
导致技术分布曲线移动的因素
• 个人天赋 • 可用的物资 • 科学知识
中国经济专题
三个可检验的假说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向英国购买枪支、大 炮和战舰
制度改革运动
• 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
– 黄浦江阅兵的故事
• 宪政改革运动:
– 君主立宪制运动:戊戌变法 – 总来自百度文库制: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四运动和现代化
• 中华民国和军阀混战,以及凡尔赛和约的屈辱 • 1919年五四运动
• 科举考试和儒家经典著作。 • 通过考试以后,还要逐级晋升官员的阶梯。
中国经济专题
儒家哲学、科举和中国的大一统
• 科举制度本身也是一个制度创新
– 让最优秀的人才进入统治阶级,减少了革命的动 机
– 灌输一种君君臣臣的价值标准,使中国在信息和 控制技术极端落伍的古代能够维持大一统。自宋 以后,基本没有发生军事政变
• 理解这些努力是理解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史的 关键所在。
• 面对强大的西方文化的挑战,马林诺夫斯基对 文化三因子的定义是理解中国现代政治运动的 演进的很好模式。
– 器物 – 制度、组织 – 价值、伦理
1840年鸦片战争
• 对统治精英的极大冲击 • 天朝上国的情结
– 认为在文化的社会组织和价值体系上都具有 优越性
中国经济专题
最后的评论
• 中国人不是天生就无法进行科学和工业 革命,只是当时的激励机制不鼓励他们 发挥在这方面的聪明才智。
• 早期的成就: Middle Kingdom mentality • 儒家思想:以天下为己任 • 现代的挫败带来的挫折感
中国经济专题
问题
• 人口多在未来是优势么?
中国经济专题
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和中国历史的兴衰
中国经济专题
什么是工业革命?
• 传统定义:蒸气机的发明和使用,纺织 工业的机械化以及钢铁的大量生产和使 用。
• 林的定义:技术创新速度提高,并且不 断加速。
中国经济专题
林的假说:技术变迁方式的改变
• 前现代社会的技术发明机制:经验 • 现代社会的技术发明机制:科学为基础
– 中国传统工商业非常发达,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 – 科学革命是出于好奇而没有商业动机。产权保护不重要
• 钱文源:大一统和意识形态的统一
– 前现代社会的欧洲由于宗教的统一,在抑制异端学说上和中 国相比,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 国家间竞争对科学革命没有直接贡献,因为在15、6世纪科学 对技术没有直接贡献;
– 原始科学:好奇心和偶然的观察
• 中国有优势
– 现代科学:好奇心,数学模型来表述关于 自然界现象的假说,用可控实验或者可复 制的实验来检验假说的真实性。
• 中国有更多有好奇心的人,应该发生科 学革命的可能性更高。
中国经济专题
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 两种传统假说
• 李约瑟:中国是官僚体制,欧洲是封建贵族体制。封建 贵族体制有利于重商主义精神的培养。随着封建贵族 体制的崩溃就出现了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
第三讲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
缺乏工业革命的结果
• 2000年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与古罗马帝国接近,在公元前 500到1400年时要高于欧洲水平。 但中国的人均收入在1400年到 1950处于停滞状态,而西方首先 由于地理大发现后来由于工业革 命在大踏步的前进 (麦迪逊, 1995年53页)。
• 相对而言,中国在19世纪末时已 经由一个最富裕、最强大、最工 业化的国家变为一个落后的农业 国家。
• 在1840年代以后的一个世纪,中 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半殖民地,与 20个国家签订了放弃领土主权的 不平等条约,海关收入由外国人 所控制,割让土地给了英国、日 本和俄国。
%
各国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的比重,%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500 1600 1700 1820 1870 1913 1950
China India Japan U.S. W. Europe
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衰弱的反应
• 中国的儒家传统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以天下 为己任
• 努力实现中国的复兴是中国政治、文化精英在 鸦片战争之后的当务之急。
– 科学实验需要经费,在中国能拿出的钱比在欧洲能拿的钱多, 虽然由于大一统能由政府拿的概率较低,但是,中国有许多 富有的家族
中国经济专题
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发生在中 国:林假说
•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数学和可控实验是 人力资本,也需要进行投资。
• 欧洲国家由世袭的封建贵族所统治。中国由官 僚阶层所统治。当官是中国最光宗耀祖和利润 最高的职业,对有聪明才智之士很有吸引力。
• 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后,欧洲更有优势因为
– 实验方法开始被采用 – 后来用科学来突破发明的瓶颈。
• 上述两点所以可能是在第16世纪先有了科学革命,否 则也就不会有第18世纪的工业革命。
• 为何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
中国经济专题
什么是科学和科学革命?
• 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它的发 现机制与技术的发明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