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思维导图微专题二十三:城市化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城市化及影响

【高中地理】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城市化及影响
城市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推力
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乡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等
(3)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推力和拉力的具体内容可能很不相同,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一样。
(5)意义
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哪些不同?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城市化水平
所处阶段
目前速度
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缓慢

后期

快速
中期
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有些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过于聚集于少数大城市,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不能有效带动工业化,促进经济发展,反而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2)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如下面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
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根据城市人口比重或人口密度,判断城市化阶段。如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2、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卫星城、全称卫星型城镇,是指以大城市(在一定区域内起主导作用的城市,而不是在经济、政治或面积等仅单方面地位突出的城市)为中心、在地理空间上呈卫星分布状的城市或县镇。狭义上的卫星城最重要特征就是靠近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现代化大都市。
发达国家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模块人文地理第九章乡村和城镇第23讲城镇化pptx课件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模块人文地理第九章乡村和城镇第23讲城镇化pptx课件

[自主探究] 1.怎样区分城镇化的三个阶段? [提示] 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说明。 一般认为城镇化比例在30%以下为初期阶段,30%~70%为中期阶段,70% 以上为后期阶段。
2.不同类型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1)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例如,英国、美国、日本等 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_____回__流_____,大城市中心 区人口____萎__缩____。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____快______。 [自主探究] 2.如何描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提示]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或后期阶段);城镇化起步的早晚;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城镇化速度的快慢。
A.产业分布均衡 C.空间结构单一
√B.产城融合加强
D.居住功能弱化
【破题思路】 读图可知,相较于阶段Ⅰ,阶段Ⅲ远郊区形成了更多产业
园、工业园,建设了开发区、高新区,逐步形成了新城、新区,各要素也
流向新城、新区,产__城__融__合__加__强__。
1.城镇化进程及差异
(1)时间差异。
城镇化 发展阶段
第23讲 城 镇 化
必备知识
1.城镇化的概念。 2.城镇化的地域差 异。 3.城镇化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学科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城镇化材料,分析城镇化的过 程、特点及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认知:结合实例和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 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3.人地协调观:针对城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提 出有效的治理措施,促进城镇健康发展。
01
梳理必备知识
一、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的概念: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___集__聚_____ 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1)城镇人口____增__加____。 (2)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___上__升_____(最重要指标)。 (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化》(25张PPT)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化》(25张PPT)
对水圈的影响,主要是对水循环、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 动产生影响。 对大气圈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大气水热状况、日 照、风速和风向。
(二)影响的利弊
1.合理的城市化
通过
平整土地 兴修水利 绿化环境
改善环境
降低人类活动对环 境的压力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但是,过快的城 市化就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
下渗
地表径流
蒸发
思考:哪些措施解决城市内涝?
1、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2、增加绿化面积 3、铺设渗水砖 4、修建水库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4:54:5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2.过快的城市化——环境污染问题
(1)大气污染
烟尘、烟气、尾气 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光化学烟雾、酸雨
(2)城市水污染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污染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危害人 体健康和动植物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类死亡,某 些金属导致“公害病”
(3)固体垃圾污染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塑料袋、 易拉罐、废电池等

思维导图: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2023年高考总复习狙击与专项突破

思维导图: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2023年高考总复习狙击与专项突破

高频考点23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拓展提升】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态或固态微小颗粒,其光学厚度反映了它对光的消减作用,可用来表示大气的浑浊程度。

研究表明,气溶胶对城市热岛强度有一定的减弱作用。

下图为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及城市热岛强度月均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时监测气溶胶光学厚度,应采用()A.地理信息系统B.卫星遥感技术C.北斗导航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2.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A.城市热岛强度逐年增强B.夏季气溶胶光学厚度最大C.区内城市空气质量下降D.夏季热岛强度呈增长趋势3.气溶胶可导致城市热岛强度减弱,其原因是()A.到达郊区的大气逆辐射增强B.到达城区的太阳辐射更少C.由郊区吹向城区的风更微弱D.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增大【答案】1.B2.D3.B【解析】1.RS是在远离被测物体的位置,对被测量物体的电磁波特性进行实时记录的技术,因此实时监测气溶胶光学厚度,适合使用卫星遥感技术,故选B。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像人的大脑一样“计算和思考”,实时监测气溶胶光学厚度不需要使用这些功能,排除A选项。

北斗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某一点的定位与导航,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C、D选项。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据图可知,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夏季热岛强度呈增长趋势,故选D。

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热岛强度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并不是逐年增强,排除A 选项;春季气溶胶光学厚度最大,排除B选项。

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映了大气的浑浊程度,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减少,反映了区内城市空气质量上升,排除C选项。

故选D。

3.气溶胶导致城市热岛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城区气溶胶较多,厚度较郊区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更强,使得到达城区的太阳辐射减少,进而减少了城区与郊区的温差,导致热岛强度减弱,B正确;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郊区气溶胶厚度小,大气逆辐射弱,排除A选项;郊区吹向城区的风更微弱是热岛强度减弱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C选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09 城市与城市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09 城市与城市化

专题09 城市与城市化一、城市区位与地域形态1.城市(1)含义: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2.城市区位因素(1)区位: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3)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a气候: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温度。

b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和交通联系。

山区的河谷和开阔低地,自然条件较周边地区好。

c河流:供水和运输功能。

通航河道上游的起点;干支流交汇处;过河点;河口处都容易发育成城市。

②社会经济因素a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矿产的开发带动采矿业、制造业、商业等的发展。

b交通:古代交通、通信的重要方式,我国具有“南船北马”的特点;现代交通的重要方式,促进沿线城市的发展。

c政治:政治中心变迁,引起人口、城市的变化,成为区域中心的城市规模较大。

有些国家新建一座城市作为首都,分散大城市职能。

国家特殊的政策,促进城市的发展。

d军事、宗教、教育、科技、旅游:军事重地使人口大增,经济得以发展。

宗教活动中心吸引人口,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城市发展,形成新兴城市。

③以武汉市为例,分析评价武汉市的区位因素。

a自然因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河流:一方面,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工农业生产与生活提供充足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地形: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b社会经济因素矿产:靠近大冶铁矿,发展钢铁工业,便利的交通运输也是钢铁工业选址在武汉而不在大冶的主要原因。

交通干线: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时京广铁路经过,带动了武汉的发展。

政治: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共60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共60张PPT)

(%) 1.0
0.5
0
-0.5
-1.0
-1.5
-2.0


费城
华盛顿 纽约 巴尔的摩
波士顿
城市带人口增长


Ⅴ 发展阶段
6、 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
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B
A.交通状况
B. 产业结构
C. 人口政策
D. 自然环境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后期(高级) 阶段
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 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
图5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 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变化水平(%) 30
20
市区人口变化
10 建成区面积变化
城镇化水平变化
市区非农业人口变化
0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年份(年)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动力机制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生 农业劳动
产 生产率提高

水 工业发展

的 提
第三产业
高 发展
产生大量农村 剩余劳动力
提供大量的 就业岗位
吸引大量农村 人口向城市转 移,城市规模 不断扩大,推 动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1、从发展水平和速度看
城市人口比重(%)
土地利用
就业方式 聚落景观 人类活动
文化
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形 成_城__市__功_能__分__区__
向第__二_、__三____产业转移பைடு நூலகம்

【微专题】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微专题】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微专题】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作用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2.城市化的特点、阶段及差异比较(1)描述城市化的特点,一般包括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城市用地规模、城市数量及等级(规模)的变化以及是否形成城市带(群)等,要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

(2)根据城市化水平及相关特征,可以判断某地城市化所处的阶段。

如图甲中英国2000年以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图乙中④~①曲线反映出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郊区人口密度逐渐扩大,由此可判断该城市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

(3)比较不同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比较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一般要从城市化起步时间、水平高低、发展速度和目前的突出特点或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回答,要根据试题提供的图表材料进行归纳概括。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拓展】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①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③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布局工业企业;④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⑤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绿地面积。

【高考链接】(2017·江苏卷改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0~6 km处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①1985—2004年增多②1985—2004年减少③2004—2013年增多④2004—2013年减少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①工业化初期阶段②工业化中期阶段③郊区化阶段④逆城市化阶段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读图可知,1985—2013年该城市0~6 km处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先增多后减少。

第(2)题,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企业数量减少,大量工业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处于郊区化阶段。

高三一轮思维导图微专题二十三:城市化及其影响

高三一轮思维导图微专题二十三:城市化及其影响

微专题二十三:城市化及其影响1.(2019·江西鹰潭一模)城市空间的极度延伸是当前城市中存在的广泛现象,低碳城市是将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向,某学者经过结构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添的典型模式进行剖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究城市空间增添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供给理论支持。

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均匀出行距离比较(单位:km),据此并联合典型城市增添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散布图,达成(1)~(2)题。

新城增添模现状圈层增添模式双城增添模式式市3.40 3.50 3.31 6.17级区1.86 1.95 1.84 1.87级综2.21 2.33 2.21 2.94合(1)城市空间增添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A.现状B.圈层增添模式C.双城增添模式D.新城增添模式(2)最优增添模式的主要特色是()A.新组团规模大概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B.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C.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添规模D.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平衡无穷增添2.(2019 ·重庆文综, 4~5)以下图中的曲线表示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状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一样高铁线路开始营运的年份。

读以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营运时,四个国家中农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D.60%~70%(2)上图中 2019~2019 年高铁新营运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时期 ()A.工业化程度提升B.人口增添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显然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3.(2019 ·新课标Ⅰ, 3)雨水花园是一种模拟自然界雨水聚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汲取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补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获得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单能够补给地下水,也能够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卫生间用水等。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课件新人教版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课件新人教版
答案:C
下图分别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和“劳 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 2~3 题。
2.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中,字母 E—F
反映的是( )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
3.“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中甲、乙表示不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 有利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促进①城市环境发展
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②环境质量下降,
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不合理城市化的表现
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③减少,水质、
不利影响
大气污染、水
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
污染、噪声污
化,废渣影响土地质量,出
染、垃圾污染
现城市④“热岛”现象,建
答案:2.C 3.B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 完成 4~5 题。
4.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5.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第 4 题,对比城市建设前后图可看出,地下径 流由 50%下降到 32%,地下水位下降,A 错。蒸发由 40% 下降到 25%,蒸发量减少,C 错。地面径流由 10%增加 到 43%,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汛期洪峰流量加大,B 错,D 正确。第 5 题,对比城市建设前后图可看出,地下 径流由 50%下降到 32%,地面径流由 10%增加到 43%,
2.建设生态型城市的主要措施。 (1)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2)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3)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4)使用清洁能源。 (5)分散城市职能。 (6)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7)发展生态建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0讲 城市化及其影响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0讲 城市化及其影响课件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20讲
城市化及其影响
考点一 城市化及其进程
1 城市化 (1)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城镇
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2)驱动力
(3)标志 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比重 ,它
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 ①带来了 聚落形态 的变化。 ②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③是一个地区 社会经济发展 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
答案:(1)A (2)B
考向三 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题引领]
【答案】 D
[变式训练] 2.(2018·衡水模拟)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
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50~1965 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 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 C.欠发达地区在 2025 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答案】 (1)AD (2)BC
[变式训练] 1.(2018·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城市化是一 个历史过程,一般认为城市化过程可分为初始阶段、加速阶段和 成熟阶段。而城市化速度变化则可用倒“U”行曲线来表示。结合 所学知识,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关于城市化速度曲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 点前,城市化发展缓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低 B.M 点至 P 点之间,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服务化逐渐凸显 C.P 点至 N 点之间,城市化依然保持有增长态势 D.N 点后,城乡之间统筹发展
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 国城市化进程为例)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

图解世界城市化进程
起步早;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市化水平高:20世纪年代,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达到70%左右
现逆城市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市基础设
逐步完善。

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出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加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起步晚,发展快
市化水平低:由于乡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
市发展不合理: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城
经济畸形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过剩等原因造成的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
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根本)
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
方式,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

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原因
影响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和大气圈
表现
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环境污染问题
地利用方式,居民就业方式,景观特征,人口,经济开放程度,信息,
通,文化,观念等
城市就业机会多
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城市交通便捷
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城市与城市化思维导图

城市与城市化思维导图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 城市范围扩大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
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标志 概念
功能 分区
城市 地域
原因
类型 特点
结构
交通和地价不同/活动需要占用土地/城市土地面积有限
城市各项活动发生空间竞争,致使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
住宅区: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一般白天人数较少,晚上较多
城市人口比重/% 80
70 后期阶段
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起步早,水平高 速度减缓
发达国家
城市



60
60% 2019年
50
40 中期阶段
30 初期阶段
20
推进很快, 市区出现 了很多城 市化问题
发展较慢
世界平均水平 进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水平低 速度加快
10
0 1800
1850
1900
1950
2000
商业区:经济活动繁忙/人流量昼夜差大/建筑高大密集/内部分区明显
市场最优原则(零售业)/交通最优原则(批发业)
工业区: 靠近交通干线/位于城市外缘
同心圆(一般分布于平原地区) 扇形 多核心(一般因地形或河流阻隔而成,
经济(地租高低)是主 要影响因素:如距市中 心远近/交通通达度
近年来在平原地区在规划控制下也有这种模式)
社会 问题
环境 问题
对地 理环 境的 影响
再城市化:出现在发达国家的个别城市/因中心区开发,高科技产
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人口迁回市区。
逆城市化:出在现后期阶段/因城市病突出,乡镇基础设施完善,
小汽车的普及/人口由城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部分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部分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26
第二十六页,共32页。
27
第二十七页,共32页。
(1)关于我国城市首位度的叙述正确(zhèngCquè)的是 () A.1984年城市首位度均高于1997年,说明我国的 城市化发展呈现出郊区化的趋势 B.东部地区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 C.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是导致城 市首位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D.城市首位度大致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呈正相关
12
第十二页,共32页。
【考点2】 城市化的进程 【2—1】(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11月质检)读下图,回答 (huídá)问题。
13
第十三页,共32页。
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 ) 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 B.A曲线所代表(dàibiǎo)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 C.B曲线所代表(dàibiǎo)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B曲线所代表(dàibiǎo)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9
第九页,共32页。
【1—2】(江西省百所重点高中2013届10月质检)下表为 2003~2009年某市人口(rénkǒu)变化情况表。读表,完 成问题。
10
第十页,共32页。
上表资料说明该市( A) A.城市化水平在不断上升(shàngshēng) B.城市化速度在不断加快 C.2007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 D.该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低于我国平均水平
郊区城市化:二战之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 城市 的人口迁移逐渐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 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据统计,几乎 4000万(占全美当时人口1/5)美国人因变换工作及其他 原因(yuányīn),每年至少搬家一次,而人口的主要流 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 是郊区城市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二十三:城市化及其影响
1.(2019·江西鹰潭一模)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单位:km),据此并结合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完成(1)~(2)题。

(1)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
A.现状 B.圈层增长模式
C.双城增长模式 D.新城增长模式
(2)最优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A.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
B.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
C.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规模
D.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
2.(2019·重庆文综,4~5)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
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
为()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2)上图中2019~2019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3.(2019·新课标Ⅰ,3)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题。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4.(2019·新课标Ⅱ,1)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题。

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5.(2019·安徽文综,25~26)下图表示某市2019~2019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19~2019年城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6.(2019·大连调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①水泥路面多②下水道多③绿地多④人口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②禁止开采地下水③城市建设中
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1、(C)(2)A
【解析】
(1)由材料得知,从公共服务巾心的m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m行距离越短,化石燃料使用量越少越环保。

(2)双城模式意味着新组团与城市规模功能都处于同一水平,应做大做强,满足城市规模增长的需求。

2、答案(1)B(2)A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人口比重的计算。

图中第一条高铁运行时间为1965年,此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该国城镇化比重为60%~70%,则其乡村人口比重为30%~40%,故选B。

第(2)题,本题考查我国城市化特点及原因。

2019~2019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边曲线所代表的中国。

该时段中国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是工业化程度提高促进城市化的结果,故选A。

3、答案 C
【解析】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

4、答案 D
【解析】本题以珠三角地区传统的基塘农业的转变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及其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基塘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使水域面积和地表植被减少,导致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从而使局
部大气湿度降低,空气变干,降水减少,故A、B项错误;近地面风速的变化与地表粗糙程度相关,基塘改为建设用地导致粗糙程度变大,风速减小,C项错误;水域面积和植被减少引起的大气湿度降低、空中云量减少等一系列变化将导致局部气温变率增大,故D项正确。

5、答案(1)D(2)C
【解析】第(1)题,本题利用柱状图考查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

由图
可知,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选D。

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

图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硬化地
面会使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故排除A、D;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可能会因建设用地增加而增加,排除B;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人口增多,生产生活释放废热增多,最可能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增强,故选C。

6、(1)A (2)C
【解析】(1)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是由于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路
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

(2)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中
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其涵养水源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