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单元复习教案
物质的量单元复习教案
![物质的量单元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5fe2d4941ea76e58fa04d7.png)
第三章物质的量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2、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更上一层楼,并进行适当的扩展和加深,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准确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所学概念能正确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四、教学方法讲解、练习、归纳、启发、引导五、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引言]本章我们学习了许多新的概念,如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物质的量n,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浓度C(B)等,并学习了有关它们的计算,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这些概念,下面,我们来对本章知识进行复习。
[投影]第三章物质的量单元复习学习目标:1、掌握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定律)、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
2、掌握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气体体积(标况)、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和计算。
[复习有关知识]一、有关概念1、物质的量(n):表示一定数目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单位:mol2、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0.012kg C—12含有的碳原子的数目.近似值为6.02x10234、摩尔质量(M):每摩尔物质的质量。
单位:g/mol5、气体摩尔体积(Vm):每摩尔气体的体积。
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6、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也含有相同的物质的量。
7、物质的量浓度(C B):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单位:mol/L二、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三.几个公式四.一个实验如何配制250ml 1mol/L NaOH 溶液步骤:1、计算 2.称量 3.溶解或稀释 4.冷却 5.转移 6.洗涤7.振荡8.定容9.摇匀10.装贴[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B 、物质的量既表示物质的数量又表示物质的质量C 、常温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D 、摩尔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E 、相同条件下,1molH 2的体积与6.02X1023个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体积相同.2.标况下,2.24LHCl 溶于水形成一升溶液.求:(1)氯化氢的质量(2)氯化氢分子个数(3)溶液中H + 和Cl -的物质的量浓度n• 1.N = N A n m2. M == V3. Vm n4.C= n V5.PV=nRT 同温同压下: n 1n 2=V 1V 26.C = 1000ml ρ ω M ∙1L。
物理教案《物质的量》
![物理教案《物质的量》](https://img.taocdn.com/s3/m/3cf98bd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9.png)
物理教案《物质的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基本性质和计量单位。
2.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表达方式,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相关物理量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2. 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3. 物质的量的表达方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4.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及表达方式。
2. 难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及表达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实例。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及表达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后续章节待补充。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及表达方式。
2. 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物质计量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计算方法。
4. 练习与解答: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练习题,检查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4. 学习反馈: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其在课后对知识的巩固情况及遇到的困难。
八、教学拓展1. 物质的量的应用:介绍物质的量在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物质的量》复习教案
![《物质的量》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beaf8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a.png)
《物质的量》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描述和计算物质的数量、质量、体积等。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含义2.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3. 物质的量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4. 物质的量的相关公式及应用5. 物质的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
2. 难点:物质的量的相关公式及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和计算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让学生了解摩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 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包括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判断气体是否符合理想气体状态等。
5. 案例分析:分析物质的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制药、环保、食品加工等领域。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练习发现并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七、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作业和课堂练习的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2. 对于学生的疑惑,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物质的量》教案模板
![《物质的量》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30e0b6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9.png)
《物质的量》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基本性质和计量单位。
2.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表达方式,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进行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2. 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3. 物质的量的表达方式:化学式、物质的量浓度等4. 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5. 物质的量的应用:化学实验、科学研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表达方式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 利用实例和化学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形象的教学手段。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2.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3. 第三课时:物质的量的表达方式4. 第四课时: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1)5. 第五课时: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2)六、教学内容6. 物质的量的应用:化学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7.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8.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9. 物质的量在其他科学领域的应用:生物学、物理学等10. 物质的量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相关的复杂计算、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量的应用。
2. 利用化学方程式和计算实例,讲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采用比较法,分析物质的量在其他科学领域的应用及其差异。
物质的量优秀教案
![物质的量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755f4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c.png)
物质的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
(2)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3)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及数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构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换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的态度。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体验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摩尔。
(2)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构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一瓶水、一包盐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定量地描述这些物质中所含微粒的数目。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 1 个水分子很小很小,那如果要知道一杯水中水分子的数目,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讲授新课(1)物质的量的概念讲解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它就像一个“大口袋”,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装在一起。
强调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介绍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1 摩尔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都约为 602×10²³个,这个常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其数值约为 602×10²³ mol⁻¹。
通过举例,如 1 mol 氧气含有 602×10²³个氧分子,1 mol 氢原子含有 602×10²³个氢原子,帮助学生理解摩尔的含义。
(3)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换算关系推导物质的量(n)、微粒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间的关系:n = N/NA。
《物质的量》复习教案
![《物质的量》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ac4b9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5.png)
《物质的量》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并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
2. 提高学生对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方面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3. 物质的量的计算: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量的关系。
4.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化学计量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溶液的稀释、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
2. 难点:物质的量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物质的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物质的量的计算过程和应用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并通过实例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 应用拓展:分析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化学计量数和反应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4.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分组讨论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换方法。
教案篇幅有限,后续章节将在后续回复中提供。
请随时提问,我会竭诚为您服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物质的量计算和应用能力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复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
2. 分析并解答课后练习题。
3. 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教案、PPT。
《物质的量》复习教案
![《物质的量》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e83c8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1a.png)
《物质的量》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如摩尔、克等。
3.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如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等。
4.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数量、质量、体积等。
2. 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克、升等。
3.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等。
4. 物质的量的实际应用:溶液的配制、化学反应的计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应用,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 难点: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及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的量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题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物质的量》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
3. 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4.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与物质的量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案例分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应用。
物质的量教案范文
![物质的量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172a8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6.png)
物质的量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物理化学中物质的量概念,摩尔基本单位,物质的量计算二、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概念及其重要性。
2.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并能够进行物质的摩尔计算。
3.能够理解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
2.摩尔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物质的量计算。
四、教学难点1.复习和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
2.掌握物质的量计量单位摩尔的概念和转换关系。
3.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应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五、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并理解物质的量概念。
2.讲述法:对物质的量概念、摩尔基本单位等进行讲解和阐述。
3.合作学习法:以小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老师通过引入问题,让学生思考物质的量对于化学和物理学的重要性。
2.老师通过示意图展示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引入概念(15分钟)1.老师给出物质的量的定义并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概念。
2.老师引入摩尔的概念,告诉学生摩尔是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并解释摩尔与原子、分子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摩尔计量单位(20分钟)1.老师对摩尔的基本单位进行介绍和解释,给出常见物质的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
2.老师以水的摩尔质量为例,进行实际计算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第四步:物质的量计算(30分钟)1.老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摩尔进行计算。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利用摩尔进行物质的量计算,并将解决方案呈现给全班。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老师进行知识总结和巩固,强调物质的量概念和摩尔基本单位的重要性。
2.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和反思,回答提问并提出问题。
七、教学评估1.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2.课后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和摩尔计算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示意图、图片、实验装置等教学辅助材料。
2.物质的量计算案例和练习题。
物质的量复习教学案
![物质的量复习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df9a0cba1aa8114431d90e.png)
物质的量【考点要求】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B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B3.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B4.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B5.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b【知识梳理】一、有关概念(n、NA、M、Vm、c)及其内涵(参阅资料P006考点1)1、物质的量(1)概念:用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微粒集体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符号为。
(2)单位:,简称,符号。
[注意事项](1)“物质的量”是专用名词,是七个之一,在表达中四个字不可增减、拆分,不能理解成物质的质量或体积,也不能用“摩尔数”代替。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计量的对象不是宏观物体,它只适于表示如:等微粒及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
(3)使用摩尔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微粒的种类,严禁指代不明。
例如:1mol H2表示的意义是还应明确微粒的内在联系,如:1mol Al2(SO4)3中含_____Al3+,________SO42-,1 mol Na+中含质子电子[思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B. 物质的量是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C. 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D. 6.02×1023个H2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2、阿伏加德罗常数(1)概念:摩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或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为,近似值为(2)微粒个数N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 = 或N =[注意事项](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不是6.02×1023,就像圆周率不是3.14一样。
对于阿伏加德罗常数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代入6.02×1023,即: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精确值。
6.02×1023是一个近似值,它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常用于计算,不能用于有关概念中。
《物质的量》复习教案
![《物质的量》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8c1d04bd64783e09122b5e.png)
《物质的量》教案(一)知识点和新大纲要求:(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C)(2)摩尔质量(B)(3)气体摩尔体积(B)(4)物质的量的浓度(C)(5)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C)一、有关概念(1课时)1.物质的量(1)概念: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2)符号:n(3)单位:mol2.摩尔(1)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1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结构微粒。
(2)符号:mol(3)说明:①当描述物质的物质的量(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不能是宏观物质名称②常见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或它们特定的组合③当有些物质的微观粒子只有一种时,可以省略其名称3.阿伏加德罗常数(1)含义:实验测定12g12C中碳原子的个数(2)符号:N A(3)单位:个/mol(4)说明:①N A的基准是12g碳-12中的原子个数②12C不仅是摩尔的基准对象,而且还是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③N A是一个实验值,现阶段常取6.02×1023作计算④要注意N A与6.02×1023的区别4.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2)符号:M(3)单位:g·mol-1(4)说明:①使用范围:A.任何一种微观粒子B.无论是否纯净C.无论物质的状态②与式量的比较:③与1mol物质的质量的比较:5.气体摩尔体积(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2)符号:m V(3)单位:L ·mol -1(4)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①标准状况:0℃、1atm 即1.01×105Pa②理想气体:A.不计大小但计质量B.不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③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22.4L ·mol-1 (5)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①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②结构微粒之间距离的大小(温度与压强来共同决定)③结构微粒的多少(物质的量的大小)6.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解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来表示溶液的浓度(2)符号:c(3)单位:mol ·L-1 (4)说明:①物质的量浓度是溶液的体积浓度②溶液中的溶质既可以为纯净物又可以为混合物,还可以是指某种离子或分子 《物质的量》教案(二)二、有关计算关系1. m 、n 、N 之间的计算关系(1)计算关系:M m n ==AN N (2)使用范围:只要物质的组成不变,无论是何状态都可以使用2.V 、n 、N 之间的计算关系(1)计算关系:m V V n ==A N N =4.22V (2)使用范围:①适用于所有的气体,无论是纯净气体还是混合气体②当气体摩尔体积用22.4L ·mol -1时必须是标准状况3.c 、m 、V 、N 之间的计算关系(1)计算关系:VN N MV m V n c A === (2)使用范围:①以上计算关系必须是在溶液中使用②微粒数目是指某种溶质③若溶液是由气体溶解于水形成的,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A.必须根据定义表达式进行计算B.氨水中的溶质主要是NH 3·H 2O ,但要以NH 3为准计算C.溶液的体积不能直接用气体的体积或水的体积或气体与水的体积之和,而必须是通过ρm V =计算得到 4.c 、ω%、ρ之间的计算关系(1)计算关系:Mc %1000ρω= (2)使用范围:同一种溶液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3)推断方法:①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表达式②溶质的物质的量用MV M m n ρ∙==计算 ③注意溶液体积的单位5.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的有关计算(1)计算依据:①1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以g 为单位)在数值上与其式量相等②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以L 为单位)在数值上与气体摩尔体积(以L ·mol -1为单位)相等(2)基本计算关系: M — n m =(3)变换计算关系:①M — =i i M n %∑ ②M — =ii M V %∑ (4)使用说明: ①(2)的计算式适用于所有的混合物的计算②(3)中的计算式只适用与混合气体的有关计算③(3)中的两个计算式之间应用了阿伏加德罗定律6.密度与相对密度(1)密度 ①计算表达式:Vm =ρ ②使用说明:A.适用于所有的物质,不受物质状态的限制,也适用于所有的混合物B.所有物质:ρm V M =,标准状况下气体ρ4.22=M(2)相对密度①计算表达式:2121M M D ==ρρ ②使用说明:A.相对密度是在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B.既可以用于纯净气体之间的计算,也可以用于混合气体之间《物质的量》教案(三)知识点:有关规律1.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①标准状况是指:0℃和1.01×105Pa②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2)气体摩尔体积①温度和压强一定时,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一个定值②说明了温度和压强以及气体的物质的量共同决定了气体的体积,而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很小③气体摩尔体积比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范围广(3)阿伏加德罗定律①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分子数②阿伏加德罗定律依然是忽略了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③阿伏加德罗定律比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更为广泛:A.主要是应用于不同气体之间的比较,也可以同一种气体的比较B.被比较的气体既可以是纯净气体又可以是混合气体(4)克拉珀珑方程①克拉珀珑方程又称为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它同样忽略了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 ②克拉珀珑方程:RT M m nRT PV == ③克拉珀珑方程的变形:MRT VM mRT V N NRT P A ρ=== ④克拉珀珑方程比阿伏加得罗定律更准确的描述了气体的压强、体积、物质的量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其应用范围更广:A.可以做单一气体的计算B.可以做不同气体的比较计算C.计算以及比较计算的条件还可以不同(5)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重要的四个推论①压强之比A.算式推导:212121N N n n P P == B.语言表达:同温同体积时,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都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之比②体积之比A.算式推导:212121N N n n V V == B.语言表达:同温同压时,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都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之比③质量之比A.算式推导:2121M M m m = B.语言表达:同温同压同体积时,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都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也就是其式量之比④密度之比A.算式推导:①121221n n V V ==ρρ ②212121M M m m ==ρρ B.语言表达:①A.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都等于其体积的反比B.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都等于其物质的量的反比,也就是其分子个数之比②A.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都等于其质量之比B.同温同压同体积时,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都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也就是其式量之比。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60897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9.png)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
目标: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掌握摩尔、原子量、分子量等概念,能够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量。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2. 摩尔与物质的关系
3. 原子量、分子量及摩尔质量的概念
4.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计算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差异,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 学习:介绍物质的量的定义及计量单位,并讲解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践: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实验,学会如何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
4. 总结:复习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5. 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方式:
1. 完成练习题和实验报告,检验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参与讨论和答疑,考察学生对物质的量理解的深度。
3. 考试及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掌握程度。
延伸拓展: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研究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比如摩尔的应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消耗和生成等方面的研究。
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拓展物质的量的应用领域。
物质的量(第一轮复习教案)
![物质的量(第一轮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71d0e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5.png)
§3 — 1 物质的量高考目标要求: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2、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及阿佛加德罗常数相互间的计算一、物质的量及单位1、物质的量(n )① 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专有名次,四个字不可撤分。
② 以阿佛加德罗常数的集体作为计量单位,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结构单元)的物理量,既不表示物质的质量,又不表示物质的数量,但把物质的(宏观)质量和物质的数量(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2、摩尔(简称 摩),符号:mol① “摩尔”为mole 的音译,简写为mol ,意译为“堆”“群”;② “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是摩(mol ),还有倍分单位如:千摩(k mol )、毫摩(m mol ); ③ 每摩(堆、群)任何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或基本微粒的特定组合——统称 结构单元)都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N A )个微粒(原子、分子、离子或基本微粒的特定组合:结构单元);3、“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在使用时:① 必须指明所计量的对象(结构单元); 如:1 molH +(氢离子)、2 molH (氢原子)、3 mol H 2(氢分子);有时,不指明结构单元,但所暗含的结构单元应非常明确; 例如:1 mol 水(H 2O )实际指1 mol 水分子,特指由1 mol 由2个氢原子(H )和1个氧原子(O )形成的(组合而成的)特定结构单元——水分子(H 2O );1 mol 氯化钠(NaCl ), 特指1 molNa +和1 molCl - 的特点组合。
② 只用于计量微观粒子,不用于计量宏观物质。
4、阿佛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基准0.012kg 碳-12(即12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用N A 表示。
通常取近似值×1023 (个)/ mol ;(N A 为精确值),(类似于π与的关系相似)。
5、1 mol 含阿佛加德罗常数(N A 个)微粒(— 结构单元)的集体,就是1 mol 。
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一)
![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26578cd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a.png)
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测定方法,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2. 熟练掌握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3.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涉及化学计量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入教学话题,通过提问、讨论让学生引起兴趣,并对“物质的量”做简单介绍。
2. 知识讲解(1)什么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指物质中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数量。
用“n”表示。
(2)如何测定物质的量?常见的测量物质的量的方法有质量法、体积法和化学计量法。
(3)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
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步:①确定所给物质的种类及其量。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所需要计算的物质的种类及其量。
③根据所需要计算的物质的种类和量,利用相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进行计算。
(4)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质量与物质的量的计算;②体积与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的计算。
3. 应用与拓展通过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和拓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1. PPT课件辅助讲解;2. 问题导入式授课;3. 示范演示式授课;4. 课堂讨论式授课。
六、教学评价1. 个人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可以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2. 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听课记录、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导入式授课、示范演示式授课和课堂讨论式授课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同时,我也有一些欠缺,如个别内容过于生硬,需要加入更多的情感元素,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2022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复习教案精品教育.doc
![2022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复习教案精品教育.doc](https://img.taocdn.com/s3/m/689e427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b.png)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复习教案第一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内容与解析】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指的是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以及相关的计算,其核心是物质的量的概念与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摩尔质量的单位,化学中的7个运算公式。
本节课是堂复习课,所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通过完成自主复习得出学生对这一讲的一些印象,通过主要例题的讲解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与解析】1.教学目标、摩尔质量、气体摩尔(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份子、离子等)数目、气体(2).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有关计算。
2.目标解析、摩尔质量、气体摩尔(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就是指这里浮现的几个物理量,以及它们的相关公式也就是他们间的相互联系。
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份子、离子等)数目、气体(2).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有关计算。
就是指微粒数、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间的关系。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公式的灵便运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有些思量难度的问题就不去理解它,也就不知道如何思量。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记住公式的基础上再去更多的训练运用这些公式,其中关键是通过做一些典型的例题与变式练习来让学生形成对这种问题的解题方式。
【教学过程】学生课前预习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符号:n。
(1)表示。
(2)单位:摩尔,简称摩,用mol2.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 概念:把含有6.021023(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mol,6.021023符号:NA。
(2)间的关(3)与微粒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物质的量(n)。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物质的量 第1讲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物质的量 第1讲](https://img.taocdn.com/s3/m/bc4bd17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1.png)
第二单元物质的量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复习目标1.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质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考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1)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符号为n(2)物质的量的规范表示方法(3)2.阿伏加德罗常数(1)国际上规定,1 mol 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__mol-1表示。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目的关系为n NA 3.摩尔质量(1)(2)(3)数值: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4)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的关系为n M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物质的量是表示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错因: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错因: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
(3)1 mol H2O2中含有2 mol氢和2 mol氧。
错因:书写不规范,微粒指代不明。
(4)NaOH的摩尔质量为40 g。
错因: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
(5)O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错因:只是当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相等,但二者的含义和单位不同。
(6)2 mol H2O的摩尔质量是1 mol H2O的摩尔质量的2倍。
错因:物质的摩尔质量是固定的。
1.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须指定化学式或指明微粒的种类,如1 mol H不能描述为1 mol氢等。
2.对具体的物质,其摩尔质量是确定的,不随物质的量的多少而变化,也不随物质的聚集状态而变化。
3.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单位:mol -1。
4.由转化式:m ÷M ×Mn×N A÷N AN 可知物质的量(n )是宏观量(m )与微观量(N )之间转化的桥梁。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https://img.taocdn.com/s3/m/f326c1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2.png)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学科:化学年级:高一单元:物质的量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大小的基本概念。
2. 熟练运用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摩尔、质量和体积的计算。
3. 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4. 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教学难点:1.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2. 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培养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 准备教案及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例如一个苹果和一升水之间的比较。
2. 概念讲解:a. 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包括定义和单位。
b. 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例如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计算练习:a.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b. 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解答问题。
4. 实验操作:a. 进行一个涉及物质的量的实验,例如利用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进行中和反应。
b. 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c.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
5. 总结和应用:a. 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引导学生应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化学方程式中的问题。
6. 反思和评价:a.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物质的量的计算题和相关应用题。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教材;2. 实验器材:酸溶液、碱溶液、容量瓶、烧杯等;3. 学习资料:PPT 等。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计算练习和问题解答的准确性;3. 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4. 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复习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bf0371336c1eb91b375d05.png)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复习教案第一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内容与解析】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指的是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以及相关的计算,其核心是物质的量的概念与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摩尔质量的单位,化学中的7个运算公式。
本节课是堂复习课,所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通过完成自主复习得出学生对这一讲的一些印象,通过主要例题的讲解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与解析】1.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有关计算。
2.目标解析(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就是指这里出现的几个物理量,以及它们的相关公式也就是他们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有关计算。
就是指微粒数、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间的关系。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公式的灵活运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有些思考难度的问题就不去理解它,也就不知道如何思考。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记住公式的基础上再去更多的训练运用这些公式,其中关键是通过做一些典型的例题与变式练习来让学生形成对这类问题的解题方式。
【教学过程】学生课前预习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1)符号:n。
(2)单位:摩尔,简称摩,用mol表示。
2.阿伏加德罗常数(1)概念:把含有 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 1 mol,6.02×1023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高考化学复习 物质的量复习教案
![高考化学复习 物质的量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a8f368e53a580217fcfe9a.png)
高考化学复习物质的量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定律,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更上一层楼,并进行适当的扩展和加深,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对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教学方法]讲解、练习、归纳[教学过程]「引入」现在我们计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下面,我们就对有关物质的量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请大家根据所学知识,找出以下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一、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师」根据以上关系,我们来分析以下问题:1、判断正误,并分析原因:1)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2)物质的量为一个单位;3)1mol氧;4)氮气的摩尔质量为28;5)N A个氢气分子的质量为2g/mol;6)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为22.4L;7)0.5摩尔氧的质量是8克;8)水的摩尔质量数值上一定等于NA个水分子质量之和;9)2摩尔O3的摩尔质量与96克O2摩尔质量之比为3∶2;10)设一个12C的原子的质量为A kg,那么阿佛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12 /1000A;11)1molCO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12)等体积的CH4和CO所含分子数目相同。
13)50mL、1mol/L 的AlCl3溶液与100mL1 mol / LNH4Cl溶液中Cl-浓度相等;14)标准状况下的a gNH3,溶于1L升水中,得到氨水的密度为b g/cm3,那么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b / (22400+17a) mol/L。
「学生分析」2、下述几个等式能否成立?如果成立,是否需要条件?⑴n1/n2 = N1 /N2 ⑵n1/n2 = m1 /m2⑶n = m/M ⑷n = V/V m⑸n1/n2 = V1 /V2 ⑹n1/n2 = P1 /P2⑺υ1/υ2 = n1/n2 ⑻υ1/υ2 = V1/V2「练习」1、1g水含n个氢原子,求N A;2、某化合物0.25mol,质量为4g,求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3、含质子数为6.02×1023的水的质量为多少?4、标准状况下,7g某气体和0.5g H2所含分子数相同,该气体的密度是。
物质的量优秀教案
![物质的量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27ab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5.png)
物质的量优秀教案教案标题:物质的量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明确摩尔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能够在化学反应中应用物质的量的概念。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摩尔的定义。
2. 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
3.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验化学品、示范实验操作步骤。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例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水、铁、氧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2. 引发问题:提问学生,这些物质有何相似之处?如何衡量它们的数量?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解释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含有的粒子数目,即摩尔的概念。
2. 讲解摩尔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解释1摩尔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粒子,摩尔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 讲解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解释物质的量和摩尔是等量关系,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
2. 实验步骤:a.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化学品。
b. 实验操作:- 步骤1:称取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如氢氧化钠),记录其质量。
- 步骤2:将称取的物质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溶剂中(如水),搅拌均匀。
- 步骤3: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入足够的溶剂使溶液体积达到容量线,摇匀。
- 步骤4:取适量的溶液,滴定至中性,记录滴定所需的体积。
c. 实验记录:学生记录实验步骤、数据和观察结果。
d. 实验讨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计算出物质的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四、知识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有哪些?2. 讲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解释摩尔比、摩尔反应方程、摩尔体积比等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单元复习教案
一、有关概念
1、物质的量(n ):表示一定数目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单位:mol
2、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0.012kg C —12含有的碳原子的数目.近似值为
4、摩尔质量(M):每摩尔物质的质量。
单位:g/mol
5、气体摩尔体积(Vm):每摩尔气体的体积。
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L/mol
6、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也含有相同的物质的量。
7、物质的量浓度(C B ):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单位:mol/L
二、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三.几个公式
四.一个实验
如何配制250ml 1mol/L NaOH 溶液
步骤:
1、计算 2.称量 3.溶解或稀释 4.冷却 5.转移 6.洗涤
7.振荡8.定容9.摇匀10.装贴
练习: n• = N A n m
2. M== V
3. Vm n = n V =nRT 同温同压下: n 1n 2=
V 1V 2 = 1000ml M 1L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B、物质的量既表示物质的数量又表示物质的质量
C、常温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D、摩尔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的混合气体体
E、相同条件下,1molH2的体积与个CO和CO
2
积相同.
2.标况下,溶于水形成一升溶液.
求:(1)氯化氢的质量
(2)氯化氢分子个数
(3)溶液中H+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