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每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090309
揉这个穴位相当于吃六味地黄丸
![揉这个穴位相当于吃六味地黄丸](https://img.taocdn.com/s3/m/7b1a447c02768e9951e73823.png)
揉这个穴位相当于吃六味地黄丸穴位按摩是很常见的养生方法,现在很多人都喜欢通过穴位按摩来养生。
穴位按摩的好处有很多,正确的按摩方法可以让人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
那么穴位按摩应该怎样进行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吧!我们的身体上有很多的穴位,而这些穴位分布在我们全身的个部位,平常我们也知道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身体的一些疼痛,常按摩可以起到养生保健,强身祛病的目的,功效胜似吃中药,而且按摩穴位简单易行,下面就来和大家分享比吃中药更管用的穴位按摩秘籍。
1、六味地黄丸复溜穴:有中医专家称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十全大补汤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
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
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3、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吃中药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4、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丸”。
5、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
具有润肺、滋阴、去心火、纳气、平喘、止咳嗽等功效。
6、牛黄解毒丸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
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
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7、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
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
此外,只要按摩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8、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a7fc018227916888486d7ad.png)
穴位于中药的对应关系来源:张莹萍的日志第1章解表类一、合谷配复溜-麻黄二、大椎-桂枝三、太渊-紫苏叶四、风门(灸)-羌活五、风府-防风六、天柱-藁本七、风池(泻)-薄荷八、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第2章涌吐类一、手四穴(针出血)-食盐二、內关(补)-藜芦第3章泻下类一、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二、丰隆(泻)-火麻仁三、中脘-巴豆第4章清热类第一节清热泻火类一、曲泽(针出血)-石膏二、神门(泻)-栀子三、上脘(泻)-淡竹叶四、睛明(泻)-决明子第二节清热凉血类一、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二、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三、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四、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五、间使(泻)-牡丹皮六、行间(泻)配中极-赤芍七、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第三节清热燥湿类一、合谷(泻)-黄芩二、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三、委中(针出血)-黄柏四、行间(泻)-龙胆五、上廉(泻)-苦参第四节清热解毒类一、足临泣(泻)-连翘二、少冲(针出血)-山豆根第5章化湿类一、胃俞(灸)-藿香二、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三、足三里(泻)-厚朴四、膻中(灸)-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target='_blank'>白豆蔻五、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六、阴陵泉(补)-草豆蔻第6章利水渗湿类一、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二、水分(灸)-猪苓三、涌泉(泻)-泽泻四、大敦(灸)-车前子五、胆俞(泻)-茵陈六、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七、脾俞(灸)-薏苡仁八、太溪(泻)配风市-防己九、少泽(泻)-木通十、小肠俞(泻)-瞿麦第7章祛风湿类一、风府(泻)配风市(泻)-独活二、大敦配阳陵泉-五加皮三、阳陵泉(泻)配三阴交(补)-木瓜四、足三里(灸)配环跳-秦艽五、环跳(泻)-海桐皮六、大杼-虎骨(用代用品)第8章温里类一、神阙(灸)-附子二、隐白(补)-干姜三、关元(灸)-肉桂四、阴陵泉(灸)配三阴交(灸)-吴茱萸五、中脘(灸)-高良姜六、曲泉(灸)-小茴香第9章开窍类一、十宣(针出血)配四关-麝香二、水沟-石菖蒲第10章安神类一、大陵(泻)-朱砂二、心俞(泻)-琥珀三、复溜(补)配颈百劳-牡蛎四、涌泉(补)-柏子仁第11章平肝息风类一、肝俞(泻)-石决明二、百会(泻)配太冲(泻)-天麻三、足临泣(泻)-白蒺藜本文来源于响石潭 第12章理气类一、中脘(补)配胃俞(灸)-橘皮二、脾俞-大腹皮三、天枢(泻)-枳实四、章门(不补不泻)-香附五、天枢(灸)-木香六、俞府(灸)-沉香第13章理血类一、隐白(泻)-三七二、阴陵泉(泻)-白茅根三、气海(灸)配三阴交(灸)-艾叶四、曲池(泻)配三阴交(泻)-川芎五、内关(泻)配阳陵泉-乳香六、支沟(泻)-红花七、血海(泻)-延胡索八、太冲-五灵脂九、肩井(泻)-牛膝十、大肠俞(泻)-桃仁第14章补益类第一节补气类一、神阙(灸)配气海-人参二、膻中(灸)配隐白(补)-黄芪三.公孙(补)配三阴交(补)-山药四、三阴交(补)-白术五、足三里(补)配三阴交(补)-甘草第二节补阳类二、肾俞(灸)-肉苁蓉三、腰阳关(补)-锁阳四、肾俞(补后灸)配阳陵泉-杜仲五、悬钟(补)配中极(补)-菟丝子第三节补血类一、中极(灸)-熟地黄二、太冲配肝俞-白芍三、肝俞(灸)配脾俞(灸)-当归四、肺俞(灸)-阿胶五、肝俞(灸)配肾俞(灸)-拘杞子第四节补阴类一、鱼际(泻)配足三里(补)-沙参二、膏盲(灸)-麦冬三、大杼-桑寄生第15章消导类一、中脘(补)配足三里(泻)-莱菔子二、三焦俞(泻)-山楂三、申庭-麦芽四、痞根(灸)-阿魏第16章化痰止咳类第一节温化寒痰类一、中脘(灸)配足三里(灸)-半夏二、丰隆(泻)配中脘-天南星三、中府(泻)-桔梗四、尺泽(泻)-白前第二节清化热痰类一、经渠配风门(泻)-前胡三、云门(泻)配水分(灸)-葶苈子四、哑门-竹沥第三节止咳平喘类一、肺俞(泻)配气海-杏仁二、痰喘(灸)-紫苏子三、中府(泻)配肺俞-紫菀第17章收涩类一、肾俞(灸)配申极(灸)-山茱萸二、尺泽(泻)配太溪(补)-五味子本文来源于响石潭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
穴位就是中药 经络就是大药库
![穴位就是中药 经络就是大药库](https://img.taocdn.com/s3/m/aab93d0552d380eb62946def.png)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我们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
足三里=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
气海=当参;补中,益气,生津。
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熟地;养血、滋阴:照海=生地;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复溜穴=六味地黄丸。
肾阴虚可以并能阴阳双补.胆经的阳陵泉=逍遥丸。
神门大都穴=牛黄清心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牛黄清心丸。
少府穴=牛黄清心丸。
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
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麦味地黄丸。
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通宣理肺散。
内庭穴=牛黄解毒丸。
中府=补中益气丸。
太白商丘太冲=补中益气丸:只要按么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合用=补中益气丸。
太渊穴商丘穴=参苓白术丸:肺经的太渊穴, 脾经的商丘穴=参苓白术丸(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
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然谷=大补阴丸:不妨赶紧揉揉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补阴。
大陵穴=吗叮啉。
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 为您增加胃动力。
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
曲泉=杞菊地黄丸。
它是沟通肝肾的要穴。
说到功效,曲泉可谓一穴两用=杞菊地黄丸。
一方面,它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曲泉=二妙丸。
另一方面它还是去湿的要穴,相当于中药“二妙丸”,可祛除湿热。
商阳穴=开塞露: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
具体说来,点揉按摩商阳穴,就有排便的感觉。
商丘穴=消炎大药: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
申脉穴=纯阳大药。
申脉穴, 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适用人群:寒性体质;中老年朋友;经常伤风感冒、腹泻、怕冷的人。
与中药相对应的穴位
![与中药相对应的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8c436144b0717fd5370cdca6.png)
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1章解表类一、合谷配复溜—麻黄二、大椎—桂枝三、太渊一紫苏叶四、风门(灸)一羌活五、风府—防风六、天柱—藁本七、风池(泻)—薄荷八、少商(点刺出血)一牛蒡子第2章涌吐类一、手四穴(针出血)一食盐二、内关(补)一藜芦第3章泻下类一、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二、丰隆(泻)—火麻仁三、中脘一巴豆第4章清热类第一节清热泻火类一、曲泽(针出血)一石膏二、神门(泻)一栀子三、上脘(泻)—淡竹叶四、睛明(泻)一决明子第二节清热凉血类一、神门(泻)配太冲(泻)一犀角(用代用品)二、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三、大陵(泻)配曲泉(泻)一鲜地黄四、金津、玉液(俱针出血)一玄参白豆寇五、 间使(泻)—牡丹皮六、 行间(泻)配中极一赤芍七、 鱼际(泻)配太溪(补)一地骨皮第三节清热燥湿类一、 合谷(泻)—黄苓二、 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三、 委中(针出血)一黄柏四、 行间(泻)一龙胆五、 上廉(泻)—苦参第四节清热解毒类一、 足临泣(泻)—连翘二、 少冲(针出血)一山豆根第5章化湿类一、 胃俞(灸)—藿香二、 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一苍术三、 足三里(泻)—厚朴四、 膻中(灸)一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target='_bla nk'> 五、 三阴交(泻)配隐白(补)一砂仁六、 阴陵泉(补)—草豆蔻第6章利水渗湿类一、 内关(泻)配三阴交—茯苓二、 水分(灸)—猪苓三、 涌泉(泻)—泽泻四、 大敦(灸)一车前子五、 胆俞(泻)—茵陈六、 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七、 脾俞(灸)—薏苡仁八、太溪(泻)配风市一防己九、少泽(泻)—木通十、小肠俞(泻)—瞿麦第7章祛风湿类一、风府(泻)配风市(泻)—独活二、大敦配阳陵泉一五加皮三、阳陵泉(泻)配三阴交(补)一木瓜四、足三里(灸)配环跳一秦艽五、环跳(泻)—海桐皮六、大杼一虎骨(用代用品)第8章温里类一、神阙(灸)一附子二、隐白(补)一干姜三、关元(灸)一肉桂四、阴陵泉(灸)配三阴交(灸)一吴茱萸五、中脘(灸)一高良姜六、曲泉(灸)一小茴香第9章开窍类一、十宣(针出血)配四关一麝香二、水沟—石菖蒲第10章安神类一、大陵(泻)—朱砂二、心俞(泻)—琥珀三、复溜(补)配颈百劳一牡蛎四、涌泉(补)一柏子仁第11章平肝息风类一、肝俞(泻)一石决明二、百会(泻)配太冲(泻)一天麻三、足临泣(泻)一白蒺藜本文来源于响石潭第12章理气类一、中脘(补)配胃俞(灸)—橘皮二、脾俞—大腹皮三、天枢(泻)—枳实四、章门(不补不泻)一香附五、天枢(灸)—木香六、俞府(灸)—沉香第13章理血类一、隐白(泻)一三七二、阴陵泉(泻)一白茅根三、气海(灸)配三阴交(灸)一艾叶四、曲池(泻)配三阴交(泻)—川芎五、内关(泻)配阳陵泉-乳香六、支沟(泻)—红花七、血海(泻)—延胡索八、太冲—五灵脂九、肩井(泻)—牛膝十、大肠俞(泻)—桃仁第14章补益类第一节补气类一、神阙(灸)配气海—人参二、膻中(灸)配隐白(补)一黄芪三、公孙(补)配三阴交(补)一山药四、三阴交(补)一白术五、足三里(补)配三阴交(补)—甘草第二节补阳类一、命门(灸)一鹿茸二、肾俞(灸)一肉苁蓉三、腰阳关(补)一锁阳四、肾俞(补后灸)配阳陵泉—杜仲五、悬钟(补)配中极(补)—菟丝子第三节补血类一、中极(灸)一熟地黄二、太冲配肝俞一白芍三、肝俞(灸)配脾俞(灸)-当归四、肺俞(灸)—阿胶五、肝俞(灸)配肾俞(灸)-拘杞子第四节补阴类一、鱼际(泻)配足三里(补)—沙参二、膏盲(灸)—麦冬三、大杼-桑寄生第15章消导类一、中脘(补)配足三里(泻)—莱菔子二、三焦俞(泻)一山楂三、申庭—麦芽四、痞根(灸)一阿魏第16章化痰止咳类第一节温化寒痰类一、中脘(灸)配足三里(灸)一半夏二、丰隆(泻)配中脘一天南星三、中府(泻)一桔梗四、尺泽(泻)一白前第二节清化热痰类一、经渠配风门(泻)一前胡二、支沟(泻)—瓜蒌三、云门(泻)配水分(灸)-葶苈子四、哑门一竹沥第三节止咳平喘类一、肺俞(泻)配气海—杏仁二、痰喘(灸)—紫苏子三、中府(泻)配肺俞一紫菀第17章收涩类一、肾俞(灸)配申极(灸)—山茱萸二、尺泽(泻)配太溪(补)一五味子本文来源于响石潭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
穴位于中药的对应关系
![穴位于中药的对应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c042f49a6c30c2259019e67.png)
三、xxxx(泻)-桔梗
四、尺泽(泻)-白前
第二节清化热痰类
一、经渠配风门(泻)-前xx
二、支沟(泻)-瓜蒌
三、xx门(泻)配水分(灸)-葶苈子
四、哑门-竹沥
第三节止咳平喘类
一、肺xx(泻)配气海-杏仁
二、痰喘(灸)-xx
三、xxxx(泻)配肺xx-xx
第17章收涩类
一、肾xx(灸)配申极(灸)-山茱萸
一、隐白(泻)-三七
二、xx(泻)-xx
三、气海(灸)配三阴交(灸)-xx
四、曲池(泻)配三阴交(泻)-川芎
五、内关(泻)配xx-乳香
六、支沟(泻)-红花
七、血海(泻)-xx
八、xx-xx
九、肩井(泻)-xx
十、大肠俞(泻)-桃仁
第14xx补益类
第一节补气类
一、xx(灸)配气海-人参
二、膻中(灸)配隐白(补)-黄芪
四、肺xx(灸)-阿胶
五、肝xx(灸)配肾xx(灸)-拘杞子
第四节补阴类
一、鱼际(泻)配足三里(补)-xx
二、膏盲(灸)-xx
三、大杼-xx
第15章消导类
一、中脘(补)配足三里(泻)-莱菔子
二、xx(泻)-山楂
三、xx-xx
四、痞根(灸)-xx
第16xx化痰止咳类
第一节xx痰类
一、中脘(灸)配足三里(灸)-半夏
三、足三里(泻)-厚朴
四、膻中(灸)-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target='_blank'>白豆蔻
五、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
六、xx(补)-草豆蔻
第6xx利水渗湿类
一、xx(泻)配三阴交-茯苓
按摩5个穴等于吃补药
![按摩5个穴等于吃补药](https://img.taocdn.com/s3/m/de8bf307f12d2af90242e67a.png)
按摩5个穴等于吃补药(经络养生)针灸、按摩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手段来治病。
经常按摩以下5个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
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神门,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
用补法,有宁心安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
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
《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
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
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气海,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一个穴位相当于一味中药
![一个穴位相当于一味中药](https://img.taocdn.com/s3/m/8129c16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3.png)
一个穴位相当于一味中药人体的每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它们的任何一种神效,都是我们祖先用身体试验过的,只要你学会使用经络,并悟出穴位的深意,你就会终生尽享健康的秘诀。
改变先天体弱的三大穴位:肝俞、肾俞、太冲人的五脏是我们身体的核心部分,其他器官组织都隶属于它们。
肾为先天之本,主管骨,和六腑中的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脾为后天之本,主管肌肉,和胃相表里,开窍于唇;心为君主之官,主管脉,和小肠相表里,开窍于舌;肝主管筋,和胆相表里,开窍于眼;肺主管皮毛,和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
这样一来,全身众多部位的疾病我们都可以找到它的来路与归途。
人生下来体质就是阴阳不平衡的,差异很大,但我们不能认为这一切就是不可改变的。
如果能仔细分析一下弱在哪里,是哪一脏弱,我们就能通过后天的各种方法改变它。
既然内脏通过经络和它们之外的器官相互联系,生病时可以遥相呼应,里应外合,那么人体在没病时也可以通过刺激经络上最有效的穴位,激发它们的自救潜能,去提醒、改善内在的脏腑,从而进一步提高它们的防御功能和状态,这样岂不是防患于未然吗?先天体质不好的朋友一定要每天按摩双侧的下面几个穴位三至五分钟或艾灸10-15分钟:肝俞、肾俞、太冲。
治肝血阴虚的三个特效穴位:承山、阳陵泉、三阴交40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有这些症状:腰腿痛,落枕,睡觉时腿老抽筋;眼花,看不清东西(视力减退),头昏,双胁下灼热,舌头红,口干,苔少;老打嗝,恶心想吐,吃下东西很不舒服;不明原因的全身酸痛;经常莫名其妙地为一点小事发火。
以上这些情况如不及时纠正的话,不久就会发展成西医检查后认定的脂肪肝、高血脂、慢性肝炎、胆囊炎、视网膜脱落、浅表性胃炎等。
肝血虚、阴虚了就没有力气,更没有多少气血能够分给筋,人抽筋就是身体在向我们抱怨了,如果我们还是不管不顾的话,病就要来了,而且还要攻陷脏腑。
此时,我们只要选足太阳膀胱经上的承山穴和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再配以足太阴脾经上的三阴交就行。
穴位与药性
![穴位与药性](https://img.taocdn.com/s3/m/e13a87b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3.png)
穴位与药性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
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我们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
1.足三里=白术2.气海=当参。
3.照海=生地。
4.胆经的阳陵泉=逍遥丸。
5.神门大都穴=牛黄清心丸。
6.少府穴=牛黄清心丸。
7.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
8.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
9.内庭穴=牛黄解毒丸。
10.中府=补中益气丸11.太白商丘太冲=补中益气丸。
12.太渊穴商丘穴=参苓白术丸13.大陵穴=吗叮啉。
14.商阳穴=开塞露。
15.商丘穴=消炎大药。
16.大都穴=补钙药。
17.太冲太溪曲池=降压药。
18.人中=急救调气丸。
19.耳垂=急救药。
20.迎香孔最=特效止鼻血药。
21.三阴交穴=补阴药。
22.少商穴=金嗓子喉片。
23.极泉穴=速效救心丸。
24.二个合谷二个太冲=柴胡。
25.合谷穴=止痛药。
26.肩井=颈肩腰痛特效穴。
27.臂合阳穴合阳穴=颈通康片。
28.合阳穴=杜仲壮骨丸。
打通经络和穴位,恢复自愈力,三个月年轻5~10岁[强]穴位与中药及功效穴位就是药—人体经络是个大药库。
经常按摩穴位。
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
其实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
附中药主治1: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2: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3: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
4: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
5: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6:主治五劳七伤汽血不足,饮食减少;久病虚损,面色萎黄,肢膝无力,精神倦怠,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7: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相对穴位按摩相当于服10种中药的功效
![相对穴位按摩相当于服10种中药的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17e4c28bb9d528ea81c779bb.png)
相对穴位按摩相当于服10种中药的功效穴位按摩是很常见的养生方法,现在很多人都喜欢通过穴位按摩来养生。
穴位按摩的好处有很多,正确的按摩方法可以让人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
那么穴位按摩应该怎样进行呢?下面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我们的身体上有很多的穴位,而这些穴位分布在我们全身的个部位,平常我们也知道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身体的一些疼痛,常按摩可以起到养生保健,强身祛病的目的,功效胜似吃中药,而且按摩穴位简单易行,现在来和大家分享比吃中药更管用的穴位按摩秘籍。
1、六味地黄丸复溜穴:有中医专家称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十全大补汤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
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
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3、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吃中药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4、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丸”。
5、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
具有润肺、滋阴、去心火、纳气、平喘、止咳嗽等功效。
6、牛黄解毒丸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
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
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7、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
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
此外,只要按摩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8、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
每天按按这十大穴位
![每天按按这十大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a1d1c6519b6648d7c1c74633.png)
每天按按这十大穴位,可以完美代替中药!我们的身体上有很多的穴位,而这些穴位分布在我们全身的个部位,平常我们也知道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身体的一些疼痛,常按摩可以起到养生保健,强身祛病的目的,功效胜似吃中药,而且按摩穴位简单易行,下面就来和大家分享比吃中药更管用的穴位按摩秘籍。
1、十全大补汤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
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
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2、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吃中药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3、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丸”。
4、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
具有润肺、滋阴、去心火、纳气、平喘、止咳嗽等功效。
5、牛黄解毒丸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
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
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6、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
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
此外,只要按摩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7、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
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
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8、吗叮啉吃完饭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相当于西药吗叮啉,为您增加胃动力。
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
吃的太多喘不上气来,肚胀,揉公孙穴可促进肠子的蠕动。
穴位于中药的对应关系
![穴位于中药的对应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36a2f3ced630b1c59eeb597.png)
穴位于中药的对应关系来源:张莹萍的日志第1章解表类一、合谷配复溜-麻黄二、大椎-桂枝三、太渊-紫苏叶四、风门(灸)-羌活五、风府-防风六、天柱-藁本七、风池(泻)-薄荷八、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第2章涌吐类一、手四穴(针出血)-食盐二、二、內关(补)-藜芦第3章泻下类一、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二、丰隆(泻)-火麻仁三、中脘-巴豆第4章清热类第一节清热泻火类一、曲泽(针出血)-石膏二、神门(泻)-栀子三、上脘(泻)-淡竹叶四、睛明(泻)-决明子第二节清热凉血类一、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二、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三、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四、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五、间使(泻)-牡丹皮六、行间(泻)配中极-赤芍七、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第三节清热燥湿类一、合谷(泻)-黄芩二、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三、委中(针出血)-黄柏四、行间(泻)-龙胆五、上廉(泻)-苦参第四节清热解毒类一、足临泣(泻)-连翘二、少冲(针出血)-山豆根第5章化湿类一、胃俞(灸)-藿香二、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三、足三里(泻)-厚朴四、膻中(灸)-白豆蔻的五、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六、阴陵泉(补)-草豆蔻第6章利水渗湿类一、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二、水分(灸)-猪苓三、涌泉(泻)-泽泻四、大敦(灸)-车前子五、胆俞(泻)-茵陈六、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七、脾俞(灸)-薏苡仁八、太溪(泻)配风市-防己九、少泽(泻)-木通十、小肠俞(泻)-瞿麦第7章祛风湿类一、风府(泻)配风市(泻)-独活二、大敦配阳陵泉-五加皮三、阳陵泉(泻)配三阴交(补)-木瓜四、足三里(灸)配环跳-秦艽五、环跳(泻)-海桐皮六、大杼-虎骨(用代用品)第8章温里类一、神阙(灸)-附子二、隐白(补)-干姜三、关元(灸)-肉桂四、阴陵泉(灸)配三阴交(灸)-吴茱萸五、中脘(灸)-高良姜六、曲泉(灸)-小茴香第9章开窍类一、十宣(针出血)配四关-麝香二、水沟-石菖蒲第10章安神类一、大陵(泻)-朱砂二、心俞(泻)-琥珀三、复溜(补)配颈百劳-牡蛎四、涌泉(补)-柏子仁第11章平肝息风类一、肝俞(泻)-石决明二、百会(泻)配太冲(泻)-天麻。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https://img.taocdn.com/s3/m/f38d942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9.png)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
我们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
而我们通过穴位,刺激经,激活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也就像是打开了自己身体的大药库,滋补五脏、祛除病邪、健康整个肌体。
如果不依赖于外界的摄入也能达到如此功效,何乐不为呢?1、合阳穴 = 杜仲壮骨丸治疗腰背腿颈部疾病。
2、气海 = 党参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3、太溪 = 熟地养血、滋阴。
4、照海 = 生地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5、复溜穴 = 六味地黄丸肾阴虚可以艾灸;还能阴阳双补。
6、太溪 + 复溜穴= 十全大补汤7、太冲穴+阳陵泉 = 逍遥丸8、神门+大都穴 = 牛黄清心丸9、少府穴 = 牛黄清心丸10、尺泽+复溜 = 麦味地黄丸11、风门 + 孔最 = 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12、内庭穴 = 牛黄解毒丸13、中府穴 = 补中益气丸14、太白+商丘+太冲 = 补中益气丸只要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合用就相当于补中益气丸。
15、太渊穴+商丘穴 = 参苓白术丸肺经的太渊穴,脾经的商丘穴,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
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16、然谷 = 大补阴丸 = 降糖药不妨赶紧艾灸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补阴。
然谷穴为降糖特效穴。
17、大陵穴 = 吗叮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为您增加胃动力。
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
18、曲泉 = 杞菊地黄丸它是沟通肝肾的要穴。
说到功效,曲泉可谓一穴两用;它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19、曲泉 = 二妙丸曲泉是去湿的要穴,相当于中药“二妙丸”,可祛除湿热。
20、商阳穴 = 开塞露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
具体说来,点揉按摩商阳穴,就有排便的感觉。
人体20个“大药房”,一穴如一药
![人体20个“大药房”,一穴如一药](https://img.taocdn.com/s3/m/0019db4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e.png)
人体20个“大药房”,一穴如一药
人体20个“大薬房”,一穴如一薬,分享关心你的人。
1、阿是穴——类似于——止痛药。
2、太溪穴——类似于——降糖药。
3、大椎穴——类似于——退烧药。
4、迎香穴——类似于——鼻炎药。
5、支沟穴——类似于——通便药。
6、少冲穴——类似于——宁心祛火药。
7、列缺穴——类似于——止咳化痰药。
8、悬钟穴——类似于——颈椎病药。
9、太冲穴——类似于——祛肝火药。
10、内关穴——类似于——止呕药。
11、足三里穴——类似于——养胃药。
12、涌泉穴——类似于——補肾气药。
13、极泉穴——类似于——救心药。
14、少商穴——类似于——咽炎药。
15、肺腧穴——类似于——止咳药。
16、梁丘穴——类似于——胃痛药。
17、耳尖——类似于——麦粒肿药。
18、百会穴——类似于——开窍药。
19、丰隆穴——类似于——祛痰药。
20、内庭穴——类似于——舒肝药。
一穴即一药,熟练掌握穴位的“药性”,你将百病不入!
![一穴即一药,熟练掌握穴位的“药性”,你将百病不入!](https://img.taocdn.com/s3/m/8680ed5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9.png)
一穴即一药,熟练掌握穴位的“药性”,你将百病不入!人体有365个穴位,一个穴位就相当于一味中药,因此人体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医药宝库!然而,由于多数人对穴位的认知非常有限,以致于一有毛病就急吼吼地服药、打针、输液,完全把百“药”俱全的人体给忽视了。
其实呀,只要我们熟练掌握穴位的“药性”,并合理利用之,身上的很多毛病都能解决!药穴同源,一穴即一药夫所谓穴义者,即各穴具有之主要特性也,知其性之所在,而后明其功用之特长。
故研究针灸术者,不知穴之性质,亦犹讲求方剂,而不识其药性,药性既不之识,乌得谓为讲求方剂者哉?愿吾侪同志,凡研究经穴时,必首重乎性质,而推求其功用可也。
——《罗兆琚针灸三书》这段话告诉我们:如同药物有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等性味差异那样,穴位也有各自的特性及相应的治疗侧重点。
只有掌握了穴性,在随症取穴时,才有依据。
在中医眼中,365个穴位就好比365味中药:有的偏于补虚,有的偏于祛邪,有的则有双向调节作用或特殊治疗作用。
在治疗效果上,它们与中药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只要对证选取适当的穴位,就能辅助甚至替代药物治疗。
举例说明——足三里穴:益气健脾、调理脾胃,好比白术;阳陵泉穴:疏肝理气,好比柴胡;关元穴:温中补虚、回阳救逆,好比附子;风池穴:疏散外风、平熄内风,好比防风、钩藤。
同时,如同对中药进行炮制加工后药性会改变一样,对一些穴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亦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
比如,针刺三阴交穴能滋阴清热,与生地黄的功效类似,而艾灸三阴交穴则偏重于补益气血,类似于熟地黄。
穴位治疗的独特优势?1、避免药物副作用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药物进入人体,必须经由肝脏代谢、肾脏排出,因此长期服药者易伤肝伤肾。
而药穴同源,如若能灵活掌握穴性并合理利用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类中药的作用,进而减少药物的摄入或取代一定的药物。
所以,像那些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我们特别建议他们转换治疗方法——从“用药”往“用穴”转折,比如采用艾灸疗法,它无需口服、无需肠胃吸收、无需肝肾代谢,并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人人可用。
很有用!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
![很有用!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https://img.taocdn.com/s3/m/1d83593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d.png)
很有用!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
经常按摩穴位。
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
我们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
足三里=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
气海=当参补中,益气,生津。
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熟地;养血、滋阴。
照海=生地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胆经的阳陵泉=逍遥丸神门大都穴=牛黄清心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牛黄清心丸。
少府穴=牛黄清心丸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麦味地黄丸。
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内庭穴=牛黄解毒丸中府=补中益气丸太白商丘太冲=补中益气丸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合用=补中益气丸太渊穴商丘穴=参苓白术丸肺经的太渊穴,脾经的商丘穴=参苓白术丸(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
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大陵穴=吗叮啉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为您增加胃动力。
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
商阳穴=开塞露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点揉按摩商阳穴,就有排便的感觉。
商丘穴=消炎大药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大都穴=补钙药脾经大都穴=补钙要穴(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
)百会穴“百病皆主”,意思就是什么病都能治。
可以说,此穴百病都会治,所以叫“百会”。
注意百会穴不能重力按压。
太冲太溪曲池=降压药人中=急救调气丸按压人中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
耳垂=急救药与人中同样作用,因为按人中有后遗症。
捏人中后人中处长期疼痛。
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
迎香孔最=特效止鼻血药如左鼻孔出血,用左手食指按左侧鼻迎香穴,右手大拇指按压左手大臂中点的孔最穴,并将头抬起,1-3分钟内止血。
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
![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https://img.taocdn.com/s3/m/a065aec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9.png)
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一、手太阴肺经1、中府:①中府-补中益气丸②中府(泻)-桔梗③中府(泻)配肺俞-紫菀2、云门(泻)配水分(灸)-葶苈子3、尺泽:①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
肺肾阴虚之咳喘、慢性咽炎②尺泽(泻)-白前③尺泽(泻)配太溪(补)-五味子。
4、孔最、风门穴-通宣理肺散。
5、经渠配风门(泻)-前胡6、太渊:①太渊穴-是补中气之气最强②紫苏叶③太渊、商丘-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7、鱼际:①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②鱼际(泻)配足三里(补)-沙参③鱼际-可保肺的平安无恙。
一定要配合合谷、足三里使用④鱼际、合谷和足三里-玉屏风散或者防风通圣散,大增强卫气的护卫防御功能。
8、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9、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二、手阳明大肠经1、商阳穴-开塞露,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
2、合谷:①合谷-是人体保健第二保健大穴,每天按揉,可以很好地提高卫阳的功能②合谷、复溜-麻黄③合谷(泻)-黄芩④合谷-根除肺阴虚⑤合谷、足三里、鱼际-治疗肾阳虚的三个穴位。
3、上廉(泻)-苦参三、足阳明胃经1、足三里:①足三里-“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此穴可养胃、补肾、补肺,要配合合谷使用②足三里(补)配三阴交(补)-甘草③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④足三里(泻)-厚朴⑤足三里(灸)配环跳-秦艽。
2、天枢:①天枢(泻)-枳实②天枢(灸)-木香3、丰隆:①丰隆(泻)-火麻仁②丰隆(泻)配中脘-天南星。
四、手太阴脾经1、隐白:①隐白(补)-干姜②隐白(泻)-三七。
2、大都穴-补钙药,这是脾经上的补钙要穴。
(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
)3、公孙穴:①公孙穴-促进肠子的蠕动②公孙(补)配三阴交(补)-山药。
4、太白、商丘、太冲三穴-补中益气丸。
5、商丘穴-这个穴是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
6、三阴交:①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②三阴交(补)-白术。
7、阴陵泉:①阴陵泉(灸)配三阴交(灸)-吴茱萸②阴陵泉(泻)-白茅根③阴陵泉(补)-草豆蔻。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676d11df78a6529647d53a1.png)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第1章解表类一、合谷配复溜-麻黄二、大椎-桂枝三、太渊-紫苏叶四、风门(灸)-羌活五、风府-防风六、天柱-藁本七、风池(泻)-薄荷八、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第2章涌吐类一、手四穴(针出血)-食盐二、內关(补)-藜芦第3章泻下类一、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二、丰隆(泻)-火麻仁三、中脘-巴豆第4章清热类第一节清热泻火类一、曲泽(针出血)-石膏二、神门(泻)-栀子三、上脘(泻)-淡竹叶四、睛明(泻)-决明子第二节清热凉血类一、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二、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三、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四、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五、间使(泻)-牡丹皮六、行间(泻)配中极-赤芍七、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第三节清热燥湿类一、合谷(泻)-黄芩二、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三、委中(针出血)-黄柏四、行间(泻)-龙胆五、上廉(泻)-苦参第四节清热解毒类一、足临泣(泻)-连翘二、少冲(针出血)-山豆根第5章化湿类一、胃俞(灸)-藿香二、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三、足三里(泻)-厚朴四、膻中(灸)-白豆蔻五、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六、阴陵泉(补)-草豆蔻第6章利水渗湿类一、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二、水分(灸)-猪苓三、涌泉(泻)-泽泻四、大敦(灸)-车前子五、胆俞(泻)-茵陈六、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七、脾俞(灸)-薏苡仁八、太溪(泻)配风市-防己九、少泽(泻)-木通十、小肠俞(泻)-瞿麦第7章祛风湿类一、风府(泻)配风市(泻)-独活二、大敦配阳陵泉-五加皮三、阳陵泉(泻)配三阴交(补)-木瓜四、足三里(灸)配环跳-秦艽五、环跳(泻)-海桐皮六、大杼-虎骨(用代用品)第8章温里类一、神阙(灸)-附子二、隐白(补)-干姜三、关元(灸)-肉桂四、阴陵泉(灸)配三阴交(灸)-吴茱萸五、中脘(灸)-高良姜六、曲泉(灸)-小茴香第9章开窍类一、十宣(针出血)配四关-麝香二、水沟-石菖蒲第10章安神类一、大陵(泻)-朱砂二、心俞(泻)-琥珀三、复溜(补)配颈百劳-牡蛎四、涌泉(补)-柏子仁第11章平肝息风类一、肝俞(泻)-石决明二、百会(泻)配太冲(泻)-天麻三、足临泣(泻)-白蒺藜本文来源于响石潭 第12章理气类一、中脘(补)配胃俞(灸)-橘皮二、脾俞-大腹皮三、天枢(泻)-枳实四、章门(不补不泻)-香附五、天枢(灸)-木香六、俞府(灸)-沉香第13章理血类一、隐白(泻)-三七二、阴陵泉(泻)-白茅根三、气海(灸)配三阴交(灸)-艾叶四、曲池(泻)配三阴交(泻)-川芎五、内关(泻)配阳陵泉-乳香六、支沟(泻)-红花七、血海(泻)-延胡索八、太冲-五灵脂九、肩井(泻)-牛膝十、大肠俞(泻)-桃仁第14章补益类第一节补气类一、神阙(灸)配气海-人参二、膻中(灸)配隐白(补)-黄芪三.公孙(补)配三阴交(补)-山药四、三阴交(补)-白术五、足三里(补)配三阴交(补)-甘草第二节补阳类一、命门(灸)-鹿茸二、肾俞(灸)-肉苁蓉三、腰阳关(补)-锁阳四、肾俞(补后灸)配阳陵泉-杜仲五、悬钟(补)配中极(补)-菟丝子第三节补血类一、中极(灸)-熟地黄二、太冲配肝俞-白芍三、肝俞(灸)配脾俞(灸)-当归四、肺俞(灸)-阿胶五、肝俞(灸)配肾俞(灸)-拘杞子第四节补阴类一、鱼际(泻)配足三里(补)-沙参二、膏盲(灸)-麦冬三、大杼-桑寄生第15章消导类一、中脘(补)配足三里(泻)-莱菔子二、三焦俞(泻)-山楂三、申庭-麦芽四、痞根(灸)-阿魏第16章化痰止咳类第一节温化寒痰类一、中脘(灸)配足三里(灸)-半夏二、丰隆(泻)配中脘-天南星三、中府(泻)-桔梗四、尺泽(泻)-白前第二节清化热痰类一、经渠配风门(泻)-前胡二、支沟(泻)-瓜蒌三、云门(泻)配水分(灸)-葶苈子四、哑门-竹沥第三节止咳平喘类一、肺俞(泻)配气海-杏仁二、痰喘(灸)-紫苏子三、中府(泻)配肺俞-紫菀第17章收涩类一、肾俞(灸)配申极(灸)-山茱萸二、尺泽(泻)配太溪(补)-五味子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
一穴对一药,用处相同!掌握穴位的“药”性...
![一穴对一药,用处相同!掌握穴位的“药”性...](https://img.taocdn.com/s3/m/08a3320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c.png)
一穴对一药,用处相同!掌握穴位的“药”性...
一穴对一药,用处相同!掌握穴位的“药”性
1、足三里穴——白术——益气健脾、调理脾胃
2、阳陵泉穴——茯苓——健脾去湿
3、涌泉穴——泽泻——利水渗湿、清热化浊
4、风池穴——薄荷——疏散风热
5、关元穴——附子——温中补虚、回阳救逆
6、列缺穴——杏仁——宣肺止咳,通便秘
7、气海穴——人参——补益元气,培元固本
8、大椎穴——桂枝——散寒解表、温通经脉
9、肩井穴——牛膝——活血化瘀、利尿通淋
10、血海穴——当归——活血化瘀,补血养血
11、太溪穴——熟地——滋阴补肾精
12、腰阳穴——杜仲——益肾健腰
13、照海穴——生地——清热生津,凉血
14、大敦穴——白芍——柔肝养肝
15、承山穴——伸筋草——舒筋活络
16、命门穴——巴戟天——壮肾阳
17、膻中穴——丹参——活血通心脉
18、神阙穴——肉豆蔻——温中涩肠止泻
药穴同源,一穴一药,有些穴位的功效与某些中药具有相似或相似的功效,穴药相互联系,横向比较,方便学习,加强印象。
但绝非某穴或某药仅此一项功效,配伍用药,配伍选穴,才可协同增强疗效。
#清风计划##超能健康团##健康2021#。
据说这些穴位相当于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牛黄解毒丸,是真的吗?
![据说这些穴位相当于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牛黄解毒丸,是真的吗?](https://img.taocdn.com/s3/m/b37dabf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7.png)
据说这些穴位相当于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牛黄解毒丸,是真的吗?1六味地黄丸复溜穴:有中医专家称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 十全大补汤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
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
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3 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吃中药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4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丸”。
5 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
具有润肺、滋阴、去心火、纳气、平喘、止咳嗽等功效。
6牛黄解毒丸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
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
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7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
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
此外,只要按摩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8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
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
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9 吗叮啉吃完饭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相当于西药吗叮啉,为您增加胃动力。
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
吃的太多喘不上气来,肚胀,揉公孙穴可促进肠子的蠕动。
10 杞菊地黄丸曲泉穴,是沟通肝肾的要穴。
说到功效,按摩曲泉,可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你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人体的每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它们的任何一种神效,都是我们祖先用身体试验过的,只要你学会使用经络,并悟出穴位的深意,你就会终生尽享健康的秘诀。
一、改变先天体弱的三大穴:肝俞、肾俞、太冲人的五脏是我们身体的核心部分,其他器官组织都隶属于它们。
肾为先天之本,主管骨,和六腑中的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脾为后天之本,主管肌肉,和胃相表里,开窍于唇;心为君主之官,主管脉,和小肠相表里,开窍于舌;肝主管筋,和胆相表里,开窍于眼;肺主管皮毛,和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
这样一来,全身众多部位的疾病我们都可以找到它的来路与归途。
人生下来体质就是阴阳不平衡的,差异很大,但我们不能认为这一切就是不可改变的。
如果能仔细分析一下弱在哪里,是哪一脏弱,我们就能通过后天的各种方法改变它。
既然内脏通过经络和它们之外的器官相互联系,生病时可以遥相呼应,里应外合,那么人体在没病时也可以通过刺激经络上最有效的穴位,激发它们的自救潜能,去提醒、改善内在的脏腑,从而进一步提高它们的防御功能和状态,这样岂不是防患于未然吗?先天体质不好的朋友一定要每天按摩双侧的下面几个穴位三至五分钟:肝俞、肾俞、太冲。
之所以这么选穴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首先,肾藏精、肝藏血,精血是我们生命中最根本的东西,每天按摩这3个穴可以补益肝肾,肝肾逐渐强大了,身体就会一步步好起来。
其次,这两个穴都是背俞穴,背俞穴是督脉上的穴位,主管人全身的阳气分布,所以,刺激它可以最快地补充人体的阳气。
另外,背俞穴为什么要选太冲这个作用偏“泻”的穴位呢?中医里面有句话叫“气有余便是火”,就是说如果所补阳气太多了,就会导致它们变成对人体有害的火。
加用一下太冲就是给这些“火”透透气,不至于让它们在体内横冲直撞,最后变性发酵。
我们经常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要想身体好,主要就是要使五脏好,既不能锻炼太过,也不能休息太过,按摩穴位也是这个道理,在身体偏弱的时候要以补为主,但是不能一味地强补,只有恰当调理,五脏和谐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先天,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治肝血阴虚的三个特效穴位:承山、阳陵泉、三阴交40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有这些症状:腰腿痛,落枕,睡觉时腿老抽筋;眼花,看不清东西(视力减退),头昏,双胁下灼热,舌头红,口干,苔少;老打嗝,恶心想吐,吃下东西很不舒服;不明原因的全身酸痛;经常莫名其妙地为一点小事发火。
以上这些情况如不及时纠正的话,不久就会发展成西医检查后认定的脂肪肝、高血脂、慢性肝炎、胆囊炎、视网膜脱落、浅表性胃炎等。
《素问·宣明五气论》说肝是主管筋的,肝的气血可以抚养筋,正如书中所说的“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一样,“淫气”就是指气血。
而“筋”就包括我们现在说的人身上的肌腱,它负责管理全身各个关节的运动。
肝血虚、阴虚了就没有力气,更没有多少气血能够分给筋,人抽筋就是身体在向我们抱怨了,如果我们还是不管不顾的话,病就要来了,而且还要攻陷脏腑。
此时,我们只要选足太阳膀胱经上的承山穴和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再配以足太阴脾经上的三阴交就行。
承山穴,顾名思义,能承担如山重量的意思,它能够舒筋活络,自古就是腿痛转筋的有效大穴。
疼的时候,用手指点揉此处5分钟就可以了(平时每天按揉3分钟即可),虽然按下去有很重的胀痛感,但一定要忍住,完后,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感觉。
阳陵泉还是特定穴“八会穴”中的“筋会”,也就是全身筋的总汇之处,所以用此穴来治筋的毛病,疗效特别棒。
另外,此穴对胆上的任何疾病都有效。
使用阳陵泉时用拇指进行点揉或者点拨,点拨效果最好,每天5分钟,也可以用指间关节进行刺激,以加大刺激量。
它在膝关节的下方,小腿外侧、腓骨头下方的凹陷处就是。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正是因为是三经交会的重要通衢之处,所以刺激它可以把三条经的经气全调动了,可防治肝、脾、肾三脏上的诸多病症。
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两个月左右,就可以很好地保养肝、脾、肾,使其气血充足、流畅,这样,三脏上的很多不适及慢性病都会不治而愈。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在内踝尖上方四指的骨后缘处。
操作方法:每天晚上睡觉前,先用热水泡脚10分钟,泡到小腿肚子以上,然后开始从上到下按揉穴位。
先按揉两侧阳陵泉3分钟,一定要产生酸胀的感觉才行。
然后点按承山,小腿一定要放松,注意点按时不要使太大的力,因为这个穴位的感觉很强,刺激力量太大反而欲速则不达,时间也不需要太长,3分钟即可。
最后按揉双腿侧的三阴交,向着骨缘内侧点揉5分钟。
请记住,一定要坚持。
还可以到药店去买杞菊地黄丸,再用枸杞甘草泡水,或生地15克、白芍10克用水煎服,配合以上3个特效穴位,就能从根上改变这些肝血阴虚症状。
肝阴虚要多吃一点酸味的食物,因为酸甘化阴,可以补充阴津,还有肝在五味中合酸。
少吃辛辣之品,因为辛辣的东西最耗阴液。
三、一穴根除肺阴虚:合谷肺阴虚在小孩和中老年人身上特别多见,常见到症状是长年多咳,但痰难咳出;经常出虚汗;气短,感觉胸口气不够使;情绪低落,不想与人交流;嘴里有发霉的草味,反应迟钝;特别容易感冒,或者外热内寒,上热下寒。
以上症状都是肺亏损比较厉害的典型表现。
因为人体中只有肺是直接和外界大气相通,所以遭到外邪袭击的机会就多于其他脏腑。
“肺为娇脏,不耐寒暑”,而且孩子、年迈的父母内脏都很弱,抵抗能力就更低了。
这些症状表面上看起来是“热病”的表现,其实是假象。
常年多咳的人在中医看来必然是肺阴亏虚,肯定会表现“虚热”症状,比如痰老咯在喉里咳不出,还有睡觉时出汗,我们叫它“盗汗”,是说它老像盗贼一样在人睡着的时候才出现。
还有,人之所以会莫名其妙地怕热,是因为阴虚了不能抑制阳,以致虚热全浮于表面,所以,不仅睡眠不好,手心脚心也会出粘汗。
以上这些病状在现代人生活中十分普遍,只用两味中药就可以轻松治愈:买生地10克、五味子10克,泡水喝,不出一周绝对好。
生地滋阴,五味子不仅敛肺止咳也滋阴。
但这样做只是把现有的症状给解决了,要彻底使肺健康,还要去根,所以我们要每天坚持按揉双侧合谷穴3分钟,只此一穴就行。
同时,还要配以摩腹。
15天左右,你会眼看着困扰自己多年的胸闷气短、多咳多痰、爱发高烧、多出虚汗等症状慢慢消失。
脾胃是后天之本,如果我们从小爱感冒,说明先天体质不好,那就更应该从后天脾胃上来好好调理以增强体质。
每天晚上睡觉前给自己摩腹,力度让自己感到舒服就行,顺时针摩3分钟,然后逆时针摩3分钟。
有一点一定要注意,腹泻的时候一定要逆时针摩腹,这样才能止泻。
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身体的背部,因为它正中的督脉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地。
少吃寒凉的和不合时节的食物,少吃冷饮,即使在夏季也要少吃。
养胃最好的莫过于山药、茨果、薏米粥,喝上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你的消化比以前好了很多。
肺虚时要多吃酸味的东西,少吃辛辣的东西。
因为肺性质上喜欢收敛,不喜欢发散。
顺着肺的喜好就是补,跟肺反着干的就是泻。
酸性收敛,正投肺所好,所以能补肺虚,辛味发散,正为肺所恶,会将肺泻得更虚。
四、治疗肾阳虚的三个穴位:合谷、足三里、鱼际肾阳虚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容易有的症状:感冒不断,畏寒怕冷,爱喝水,四肢不温,又口干舌燥,比较容易口腔溃疡;夜尿多;腰痛、关节等骨头经常痛;怕热、腰酸、口舌生疮、小便黄热、烦躁又疲劳、坐立不安。
以上症状如果不注意的话,发展下去就是高血压、肾炎、肾下垂、膀胱炎、糖尿病、阳痿、妇科病。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
气又包括很多种,如元气、宗气、卫气。
其中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根本的气,根源于肾,属先天之气,所以,人们常说伤什么也别伤了元气,元气包括元阴和元阳。
而卫气(卫阳),有“卫护”的意思,主要起温养、防御内脏和肌表的作用,它来自食物转化而成的水谷精微物质。
阳虚的意思主要就是指卫气卫阳虚。
而宗气是由肺吸收的自然之气与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相融而成,它推动肺气的升降和心血在全身的散布运行。
肾为先天之本,所以要通过后天的精心调养来呵护。
自小感冒不断是因为先天元气虚弱。
而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则是卫阳虚弱,热量不够了,以至于温养功能不足;同时会腰痛、尿频、尿急、尿短、易疲劳、恐惧;没有力量推动阴津向全身滋润,所以人才会口干、咽燥、爱喝水,卫气弱了,保卫身体的功能也降低,也就是西医所说的免疫力降低了,所以才会比较容易得口腔溃疡。
同时,卫气不足还导致肾这部机器在运转的时候没有润滑油(缺少津液)摩擦生热,表现在人体就是腰酸、小便黄热、坐卧不安。
肾阳虚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发展下去就容易导致胃、肺和肾脏上的重大疾病,千万不能小视。
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只需要使用以下3个行之有效的简单穴位刺激就可以解决了。
合谷是人体保健的要穴,俗称“虎口”,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可以称作是人体的第二保健大穴,每天按揉,可以很好地提高卫阳的功能。
冬天和深秋以及夏秋之交的时候适宜艾灸合谷,春季和夏季的时候适合按揉。
按揉时应该朝着小指方向按,有酸胀的感觉为度,艾灸时应该拿着艾条在距离穴位约两指的地方进行灸。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主治肚腹上的疾病,古人认为,按揉或艾灸此穴,可将体内部的邪气驱逐于三里以外,民间谚称:“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此穴可养胃、补肾、补肺,要配合合谷使用。
鱼际,是手太阳肺经的穴位,每天坚持掐揉双手的穴位,可保肺的平安无恙。
一定要配合合谷、足三里使用。
每天早饭前和晚饭前按揉双侧合谷穴各3分钟,然后再按揉或艾灸双侧鱼际和足三里穴各3分钟。
同时,还可服用玉屏风散或者防风通圣散,或者泡点黄芪当茶喝,就可以大大增强卫气的护卫防御功能。
为加强卫气的防御作用,可以适当吃点辛辣之品。
辛味宣散,能将卫气驱赶到皮肤表面的腠理之中,做到五步一哨,十步一岗,身体的守卫自然固若金汤。
补肾要多吃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
另外,肾属水,水最怕土,所以吃多了甜的东西会伤肾,因为甜味与土相对。
有肾病的人切记不要吃油炸煎烤的东西,因为太燥,耗伤水分,加重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