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注射胺碘酮能有效控制心室率。 ➢ Ⅱb 推荐: ✓ 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洋地黄不能很好
控制心室率时, 可口服胺碘酮。 ✓ 房颤合并预激旁路前传, 如血流动力学稳定,
可静脉注射胺碘酮。
2. 房颤复律时的应用
➢2006年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
K+外流
离子通道
3相(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
4相(静息期)
自律细胞—— 4相坡度(斜率) 最大舒张期电位(MDP)
非自律细胞——静息电位
Na+ 、Ca2+ 、K +通道
Na+外流,K+内流
恢复原来极化状态
二、快反应细胞
心房肌、心室肌、蒲氏纤维
膜电位 大(-80~ -95 mV) 0相 快Na+内流为主
0
0相:
大量Na+ 内流
3相: Ik 大量K+外流
-70
-90 4相
APD
4相:Na+-K+ ATPase
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 0~3相,主要受K+外流速度的影响,膜电位恢复所需时间
自律细胞的自律性
自律细胞4相不稳定→自动缓慢去极化。
自律细胞4相复极完 毕所达到的最大膜 电位:最大舒张期 电位(MDP)
临床医师对胺碘酮的认识
胺碘酮临床应用30年 ✓ 第一个10年, 胺碘酮因剂量应用过大, 导致副
反应严重且发生率高, 使应用走向低谷 ✓ 第二个10年, 胺碘酮经历了临床应用的再认
识和再评价后, 重新受到重视 ✓ 近10年来,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实胺碘酮是一
安全而又有很强疗效的药物, 开始了胺碘酮 辉煌鼎盛时代
药理作用
▪ 阻断心脏1受体
• 阻断Na+通道
• 促进K+外流:↓APD>↓ERP,大剂量则明显延长之
(阻断Na+通道,膜稳定作用)
ERP↑
使4相K+外流↑
传导↓
Na+、Ca+内流↓
自律性↓
1-受体阻滞 应用:窦性心动过速首选
心力↓ 心率↓
其它室上性Arr或合并有高血压、心绞痛的患者
三、Ⅲ类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 收缩性 ➢ 兴奋性 ➢ 传导性 ➢ 自律性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AP)
mv
+30
0
去
复
极
极
-70 -90
离子通道开放,阳离子内流——去极 阳离子外流——复极
心肌动作电位及离子转运
mv
1相:Ito
+30
K+短暂外流 2相: Ik
K+外流,Ca++、 Na+内流
➢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兼有4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
➢ 胺碘酮在我国应用已有20多年历史,其临 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 从教学医院到社区医院都在用 ✓ 国内有关胺碘酮应用的文献报告明显增多
1999-2007年共 1560篇 2006、2007两年 516篇 ➢ 如何评价胺碘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 临床疗效? ✓ 安全性?
一、胺碘酮的临床疗效评价
(一)胺碘酮在房颤治疗中 的应用
房颤治疗目标
✓控制心率 ✓转复心律 ✓预防血栓 ➢胺碘酮在“心率和心律”控制方面具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控制房颤心室率
➢ 2006 年房颤治疗指南对胺碘酮的推荐意见: ➢ Ⅰ类推荐: 无旁路的房颤患者, 心衰时静脉注
射地高辛或胺碘酮。 ➢ Ⅱa 推荐: 其他方法不成功或有禁忌症时, 静
(一)ⅠA类药物:中度抑制Na+内流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
奎尼丁(Guinidine)
本品为金鸡钠树皮的生物碱,是奎宁的右旋体
体内过程
▪ 口服F为70%~80%,30 min出现作用,2~3h作用最强 ▪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 ▪ 心肌浓度=10血药浓度
• 肝脏代谢,活性物(三羟奎尼丁) • 酸性尿中排泄↑
胺碘酮(Amiodarone) 作用特点 慢效、长效、广谱
见后
四、Ⅳ类药—钙拮抗药
维拉帕米(Verapamil) (戊脉安)(异博定)
作用:选择性阻滞慢钙通道,抑制Ca+内流 1、窦房结及房室结自律性↓ 2、传导↓、ERP↑,利于消除折返 3、心肌收缩力↓,耗氧↓ 4、外周血管扩张,血压↓
应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
• 一般窦速要积极寻找病因,不适当窦速一 般选择β受体阻滞剂控制。
室性逸搏心率
• 对于由于严重疾病导致的室性逸搏心律一 般可考虑使用异丙肾静脉滴注,保证必要 的心脏输出量,阿托品往往无效或效果不 显著。
第四部分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 胺碘酮最早于1968年作为血管扩张剂在法 国上市, 用于心绞痛治疗
• 第二部分
抗心律失常药物传统分类和基本应 用原则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
1、 降低自律性
4相 Na+内流↓ Ca+内流↓ K+外流↑
3相 K+外流↑而MDP↑4相坡度变平
上移阈电位(阻Na+通道)
2、减少后去极与触发活动 3、消除折返
①加快传导而消除单向阻滞:0相Na+的内流↑,↑膜反应性
Lidocaine,Phenytoin sodium
感→只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效 (窄谱)
利多卡因(Lidocaine)
药理作用
1、降低自律性(↓4相坡度,↓浦氏纤维自律性) 2、改善传导性:①细胞外K+低时促K+外流致超极化
→加快传导→消除折返 ②心肌梗死区能减慢传导→消除折返 高浓度时或细胞外高K+减慢传导
3、ERP相对延长
临床应用
室性心律失常。(房性无效) 急性心肌梗塞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可选药。
• 心梗急性期偶发室早、短阵室速可严密监 测,暂时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积极改善心 肌缺血,预防心功能恶化;若室性早搏和 短阵室速频发可考虑静脉使用胺碘酮。
• 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性室速药物可 考虑胺碘酮或心律平等,但一般效果不理 想,必要时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窦缓、窦速
• 严重的窦缓抢救时阿托品静脉推注,起搏 器治疗是有效的方法;
➢ 1976年,Rosenbaum首先在南非将其用于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并获得较好临床疗 效
➢ 1985年, 美国FDA正式批准胺碘酮用于危及 生命、反复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等
➢ 目前治疗房颤和房扑也是公认的适应证
胺碘酮电生理作用机制
✓ 广泛阻断钾通道 ✓ 轻度阻断钠通道 ✓ 阻断L型钙通道 ✓ 非竞争性抑制α和β受体
临床应用
✓广谱,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
✓治疗房颤时与地高辛合用,防止心室率加快
不良反应
发生率:1/3,安全范围窄 1. 栓塞:窦性复律,收缩力↑心房附壁栓子脱落 2. 金鸡钠反应:胃肠、CNS反应(耳鸣、听力↓,
视力模糊、晕厥等)
3. 低血压(阻断受体) 4. 其他:药热,血小板↓,易引起地高辛中毒 5. 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 治疗浓度:心室内传导减慢,QRS波延长>50%,
房性早搏、室性早搏
• 积极寻找病因 • 若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早搏相关症状较重可考
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例如倍他乐克ZOK 关键点: ➢ 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 寻找诱发因素 ➢ 权衡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利弊
房扑、房颤
➢ 选择节律控制策略,一般静脉复律药物可选择胺碘酮、心 律平(心功能良好)、有时西地兰也可奏效(但不是抗心 律失常药物),依布利特转复效果较好。转复后胺碘酮或 心律平长期口服维持窦性心律。
为中毒,应减量
高浓度:窦房,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心动过速:因传导阻滞诱发浦氏 纤维自律性↑所致
奎尼丁晕厥或猝死:引起严重心动过速型心律失常 →晕厥、惊厥乃至死亡。由于室内弥漫性传导阻滞 →众多异位节律点发放冲动所致
处理: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电击除颤、 异丙肾上腺素、乳酸钠
其它IA类药物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 一、心肌组织的基本电生理特性和心肌 细胞电生理基本知识
•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传统分类和基本应 用原则
• 三、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 四、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 五、近几年出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介绍
第一部分
• 心肌组织的基本电生理特性和心肌 细胞电生理基本知识
• 心肌组织四大生理特性:
丙吡胺(Diso斑py狼r疮am样i反de应)”,故用药以不超过1月为宜。
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与奎尼丁相似
↓心功能: 丙>普>奎 加重Arr: 丙<普<奎
抗胆碱作用:丙>奎>普
(二)ⅠB类药物:利多卡因、苯妥因钠、美西律
电生理特点:1、轻度阻Na+ 内流,促K+外流 2、相对延长ERP 3、频率依赖性,浦氏纤维对其敏
也适用于兼有心绞痛,高血压的患者 ↓房颤、房扑患者心室率
不良反应:低血压。iV过快可引起心动过缓、传导阻 滞、心衰(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症状加重)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用药原则
治疗目的:1、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缓解症状 2、改善生活质量 3、预防因心律失常发生的死亡 4、延长生存期
用药原则 1、针对原发病,去除诱因 2、以最小剂量取得满意疗效 3、先降低危险性,后缓解症状 4、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致心律失常作用
②减慢传导而使单向阻滞 0相Na+的内流↓,↓膜反应性
变成双向阻滞 Quinidine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Ⅰ、阻Na+内流药:根据阻滞钠通道情况又分 Sodium channel block-erIsA奎尼丁quinidine -IB利多卡因lidocaine -IC普罗帕酮propafenone
SA/AV结 自律 细胞
非自律 细胞
正常心肌电生理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
静息电位(RP)极化:膜内较膜外负 90mv(心室肌、蒲氏纤维)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AP)先除极后复极
0相(快速除极)——Na+内流
1相(快速复极初期)——K+ 短暂外流
2相(缓慢复极)——Ca2+、Na+(少量)内流,
去极快 传导 快 (0.4~4.0 m/s) 4相 Na+内流
K+外流
慢反应细胞
窦房结、房室结、病变心肌
小( -50~ -70 mV) 慢Ca++内流 去极慢 慢 (0.02~0.05 m/s)
Ca++内流 K+外流
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 自律性↑或异常: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窦房结起搏点冲动发放加速— 窦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功能↓或潜在起搏点自律性↑:异位起搏点冲动 的形成 —早搏,二联律---反复出现:心动过速 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缺血缺氧: 静息电位﹤-60mV时,亦能出现自律性异常
Ⅱ、β-受体阻滞药:心得安(普萘洛尔)
-blockers
propranolol
Ⅲ、延长APD药: 乙胺碘呋酮(胺碘酮)
Increased APD drugs amiodarone
Ⅳ、阻Ca2+内流药:维拉帕米(戊脉安)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异博定)
verapamil
一、Ⅰ类药——钠通道阻断药
体内过程
首关效应明显口服无效。静注维持10~20 min,需静滴 给药后5~7h达稳态血药浓度。高效、快效、短效、安全
不良反应 1 CNS:思睡,头痛,视物模糊,抽搐,
呼吸抑制。 2 大剂量:Bp↓,窦性停博。 3 II、III房室传导阻滞禁用
(三)ⅠC类药物:重度阻滞Na+通道
氟卡尼、恩卡尼、普罗帕酮
Vaughan-William 分类
Ⅰ类
Na离子阻断剂
ⅠA:奎尼丁 ⅠB:利多卡因
Ⅱ类
Baidu Nhomakorabea
β受体阻断剂
ⅠC:心律平 倍他乐克
Ⅲ类
K离子阻断剂
Ⅳ类
Ca离子阻断剂
胺碘酮 异搏定
第三部分
• 常见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 疗
➢房性早搏、室性早搏 ➢房扑、房颤、房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速、室颤 ➢窦缓、窦速 ➢室性逸搏心率
普罗帕酮(Propafenone)(心律平)
1药理作用 阻滞Na+通道
↓传导(心房、心室、浦肯野纤维) ↓自律性(浦肯野纤维) ↑ERP(亦阻K+通道)
2 阻断受体和Ca2+通道(轻度),可 致哮喘,心动过缓和负性肌力作用
二、Ⅱ类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Propranolol)(心得安)
【药理作用】:1 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与奎相似但弱
2 仅有微弱的抗胆碱作用;3 不阻断受体
【应用】: 1 房扑、房颤: 疗效不如奎尼丁
2 对室性心动过速: 疗效优于奎尼丁 3 治疗心梗后室性Arr (猝死)
【不良反应】肝脏中的代谢成分N-乙酰普鲁卡因胺(NAPA)
仍有活性,过多NAPA易引起Tdp。久用引起 “红
➢ 选择频率控制策略,一般使用β受体阻滞剂、CCB或洋地 黄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功能。
➢ 房性心动过速一般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较差,可考虑射频 消融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
如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立即电复律
若无血流动力学障碍,首先腺苷(快速推 注),心律平,胺碘酮或异搏定。
经典室上速可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室速、室颤
控制心室率时, 可口服胺碘酮。 ✓ 房颤合并预激旁路前传, 如血流动力学稳定,
可静脉注射胺碘酮。
2. 房颤复律时的应用
➢2006年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
K+外流
离子通道
3相(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
4相(静息期)
自律细胞—— 4相坡度(斜率) 最大舒张期电位(MDP)
非自律细胞——静息电位
Na+ 、Ca2+ 、K +通道
Na+外流,K+内流
恢复原来极化状态
二、快反应细胞
心房肌、心室肌、蒲氏纤维
膜电位 大(-80~ -95 mV) 0相 快Na+内流为主
0
0相:
大量Na+ 内流
3相: Ik 大量K+外流
-70
-90 4相
APD
4相:Na+-K+ ATPase
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 0~3相,主要受K+外流速度的影响,膜电位恢复所需时间
自律细胞的自律性
自律细胞4相不稳定→自动缓慢去极化。
自律细胞4相复极完 毕所达到的最大膜 电位:最大舒张期 电位(MDP)
临床医师对胺碘酮的认识
胺碘酮临床应用30年 ✓ 第一个10年, 胺碘酮因剂量应用过大, 导致副
反应严重且发生率高, 使应用走向低谷 ✓ 第二个10年, 胺碘酮经历了临床应用的再认
识和再评价后, 重新受到重视 ✓ 近10年来,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实胺碘酮是一
安全而又有很强疗效的药物, 开始了胺碘酮 辉煌鼎盛时代
药理作用
▪ 阻断心脏1受体
• 阻断Na+通道
• 促进K+外流:↓APD>↓ERP,大剂量则明显延长之
(阻断Na+通道,膜稳定作用)
ERP↑
使4相K+外流↑
传导↓
Na+、Ca+内流↓
自律性↓
1-受体阻滞 应用:窦性心动过速首选
心力↓ 心率↓
其它室上性Arr或合并有高血压、心绞痛的患者
三、Ⅲ类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 收缩性 ➢ 兴奋性 ➢ 传导性 ➢ 自律性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AP)
mv
+30
0
去
复
极
极
-70 -90
离子通道开放,阳离子内流——去极 阳离子外流——复极
心肌动作电位及离子转运
mv
1相:Ito
+30
K+短暂外流 2相: Ik
K+外流,Ca++、 Na+内流
➢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兼有4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
➢ 胺碘酮在我国应用已有20多年历史,其临 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 从教学医院到社区医院都在用 ✓ 国内有关胺碘酮应用的文献报告明显增多
1999-2007年共 1560篇 2006、2007两年 516篇 ➢ 如何评价胺碘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 临床疗效? ✓ 安全性?
一、胺碘酮的临床疗效评价
(一)胺碘酮在房颤治疗中 的应用
房颤治疗目标
✓控制心率 ✓转复心律 ✓预防血栓 ➢胺碘酮在“心率和心律”控制方面具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控制房颤心室率
➢ 2006 年房颤治疗指南对胺碘酮的推荐意见: ➢ Ⅰ类推荐: 无旁路的房颤患者, 心衰时静脉注
射地高辛或胺碘酮。 ➢ Ⅱa 推荐: 其他方法不成功或有禁忌症时, 静
(一)ⅠA类药物:中度抑制Na+内流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
奎尼丁(Guinidine)
本品为金鸡钠树皮的生物碱,是奎宁的右旋体
体内过程
▪ 口服F为70%~80%,30 min出现作用,2~3h作用最强 ▪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 ▪ 心肌浓度=10血药浓度
• 肝脏代谢,活性物(三羟奎尼丁) • 酸性尿中排泄↑
胺碘酮(Amiodarone) 作用特点 慢效、长效、广谱
见后
四、Ⅳ类药—钙拮抗药
维拉帕米(Verapamil) (戊脉安)(异博定)
作用:选择性阻滞慢钙通道,抑制Ca+内流 1、窦房结及房室结自律性↓ 2、传导↓、ERP↑,利于消除折返 3、心肌收缩力↓,耗氧↓ 4、外周血管扩张,血压↓
应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
• 一般窦速要积极寻找病因,不适当窦速一 般选择β受体阻滞剂控制。
室性逸搏心率
• 对于由于严重疾病导致的室性逸搏心律一 般可考虑使用异丙肾静脉滴注,保证必要 的心脏输出量,阿托品往往无效或效果不 显著。
第四部分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 胺碘酮最早于1968年作为血管扩张剂在法 国上市, 用于心绞痛治疗
• 第二部分
抗心律失常药物传统分类和基本应 用原则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
1、 降低自律性
4相 Na+内流↓ Ca+内流↓ K+外流↑
3相 K+外流↑而MDP↑4相坡度变平
上移阈电位(阻Na+通道)
2、减少后去极与触发活动 3、消除折返
①加快传导而消除单向阻滞:0相Na+的内流↑,↑膜反应性
Lidocaine,Phenytoin sodium
感→只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效 (窄谱)
利多卡因(Lidocaine)
药理作用
1、降低自律性(↓4相坡度,↓浦氏纤维自律性) 2、改善传导性:①细胞外K+低时促K+外流致超极化
→加快传导→消除折返 ②心肌梗死区能减慢传导→消除折返 高浓度时或细胞外高K+减慢传导
3、ERP相对延长
临床应用
室性心律失常。(房性无效) 急性心肌梗塞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可选药。
• 心梗急性期偶发室早、短阵室速可严密监 测,暂时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积极改善心 肌缺血,预防心功能恶化;若室性早搏和 短阵室速频发可考虑静脉使用胺碘酮。
• 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性室速药物可 考虑胺碘酮或心律平等,但一般效果不理 想,必要时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窦缓、窦速
• 严重的窦缓抢救时阿托品静脉推注,起搏 器治疗是有效的方法;
➢ 1976年,Rosenbaum首先在南非将其用于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并获得较好临床疗 效
➢ 1985年, 美国FDA正式批准胺碘酮用于危及 生命、反复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等
➢ 目前治疗房颤和房扑也是公认的适应证
胺碘酮电生理作用机制
✓ 广泛阻断钾通道 ✓ 轻度阻断钠通道 ✓ 阻断L型钙通道 ✓ 非竞争性抑制α和β受体
临床应用
✓广谱,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
✓治疗房颤时与地高辛合用,防止心室率加快
不良反应
发生率:1/3,安全范围窄 1. 栓塞:窦性复律,收缩力↑心房附壁栓子脱落 2. 金鸡钠反应:胃肠、CNS反应(耳鸣、听力↓,
视力模糊、晕厥等)
3. 低血压(阻断受体) 4. 其他:药热,血小板↓,易引起地高辛中毒 5. 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 治疗浓度:心室内传导减慢,QRS波延长>50%,
房性早搏、室性早搏
• 积极寻找病因 • 若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早搏相关症状较重可考
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例如倍他乐克ZOK 关键点: ➢ 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 寻找诱发因素 ➢ 权衡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利弊
房扑、房颤
➢ 选择节律控制策略,一般静脉复律药物可选择胺碘酮、心 律平(心功能良好)、有时西地兰也可奏效(但不是抗心 律失常药物),依布利特转复效果较好。转复后胺碘酮或 心律平长期口服维持窦性心律。
为中毒,应减量
高浓度:窦房,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心动过速:因传导阻滞诱发浦氏 纤维自律性↑所致
奎尼丁晕厥或猝死:引起严重心动过速型心律失常 →晕厥、惊厥乃至死亡。由于室内弥漫性传导阻滞 →众多异位节律点发放冲动所致
处理: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电击除颤、 异丙肾上腺素、乳酸钠
其它IA类药物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 一、心肌组织的基本电生理特性和心肌 细胞电生理基本知识
•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传统分类和基本应 用原则
• 三、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 四、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 五、近几年出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介绍
第一部分
• 心肌组织的基本电生理特性和心肌 细胞电生理基本知识
• 心肌组织四大生理特性:
丙吡胺(Diso斑py狼r疮am样i反de应)”,故用药以不超过1月为宜。
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与奎尼丁相似
↓心功能: 丙>普>奎 加重Arr: 丙<普<奎
抗胆碱作用:丙>奎>普
(二)ⅠB类药物:利多卡因、苯妥因钠、美西律
电生理特点:1、轻度阻Na+ 内流,促K+外流 2、相对延长ERP 3、频率依赖性,浦氏纤维对其敏
也适用于兼有心绞痛,高血压的患者 ↓房颤、房扑患者心室率
不良反应:低血压。iV过快可引起心动过缓、传导阻 滞、心衰(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症状加重)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用药原则
治疗目的:1、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缓解症状 2、改善生活质量 3、预防因心律失常发生的死亡 4、延长生存期
用药原则 1、针对原发病,去除诱因 2、以最小剂量取得满意疗效 3、先降低危险性,后缓解症状 4、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致心律失常作用
②减慢传导而使单向阻滞 0相Na+的内流↓,↓膜反应性
变成双向阻滞 Quinidine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Ⅰ、阻Na+内流药:根据阻滞钠通道情况又分 Sodium channel block-erIsA奎尼丁quinidine -IB利多卡因lidocaine -IC普罗帕酮propafenone
SA/AV结 自律 细胞
非自律 细胞
正常心肌电生理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
静息电位(RP)极化:膜内较膜外负 90mv(心室肌、蒲氏纤维)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AP)先除极后复极
0相(快速除极)——Na+内流
1相(快速复极初期)——K+ 短暂外流
2相(缓慢复极)——Ca2+、Na+(少量)内流,
去极快 传导 快 (0.4~4.0 m/s) 4相 Na+内流
K+外流
慢反应细胞
窦房结、房室结、病变心肌
小( -50~ -70 mV) 慢Ca++内流 去极慢 慢 (0.02~0.05 m/s)
Ca++内流 K+外流
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 自律性↑或异常: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窦房结起搏点冲动发放加速— 窦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功能↓或潜在起搏点自律性↑:异位起搏点冲动 的形成 —早搏,二联律---反复出现:心动过速 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缺血缺氧: 静息电位﹤-60mV时,亦能出现自律性异常
Ⅱ、β-受体阻滞药:心得安(普萘洛尔)
-blockers
propranolol
Ⅲ、延长APD药: 乙胺碘呋酮(胺碘酮)
Increased APD drugs amiodarone
Ⅳ、阻Ca2+内流药:维拉帕米(戊脉安)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异博定)
verapamil
一、Ⅰ类药——钠通道阻断药
体内过程
首关效应明显口服无效。静注维持10~20 min,需静滴 给药后5~7h达稳态血药浓度。高效、快效、短效、安全
不良反应 1 CNS:思睡,头痛,视物模糊,抽搐,
呼吸抑制。 2 大剂量:Bp↓,窦性停博。 3 II、III房室传导阻滞禁用
(三)ⅠC类药物:重度阻滞Na+通道
氟卡尼、恩卡尼、普罗帕酮
Vaughan-William 分类
Ⅰ类
Na离子阻断剂
ⅠA:奎尼丁 ⅠB:利多卡因
Ⅱ类
Baidu Nhomakorabea
β受体阻断剂
ⅠC:心律平 倍他乐克
Ⅲ类
K离子阻断剂
Ⅳ类
Ca离子阻断剂
胺碘酮 异搏定
第三部分
• 常见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 疗
➢房性早搏、室性早搏 ➢房扑、房颤、房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速、室颤 ➢窦缓、窦速 ➢室性逸搏心率
普罗帕酮(Propafenone)(心律平)
1药理作用 阻滞Na+通道
↓传导(心房、心室、浦肯野纤维) ↓自律性(浦肯野纤维) ↑ERP(亦阻K+通道)
2 阻断受体和Ca2+通道(轻度),可 致哮喘,心动过缓和负性肌力作用
二、Ⅱ类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Propranolol)(心得安)
【药理作用】:1 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与奎相似但弱
2 仅有微弱的抗胆碱作用;3 不阻断受体
【应用】: 1 房扑、房颤: 疗效不如奎尼丁
2 对室性心动过速: 疗效优于奎尼丁 3 治疗心梗后室性Arr (猝死)
【不良反应】肝脏中的代谢成分N-乙酰普鲁卡因胺(NAPA)
仍有活性,过多NAPA易引起Tdp。久用引起 “红
➢ 选择频率控制策略,一般使用β受体阻滞剂、CCB或洋地 黄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功能。
➢ 房性心动过速一般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较差,可考虑射频 消融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
如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立即电复律
若无血流动力学障碍,首先腺苷(快速推 注),心律平,胺碘酮或异搏定。
经典室上速可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室速、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