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心理学重点
《职业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出版社)
本章学习提要第一节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现象的结构心理过程个 性心理现象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感 觉知 觉记 忆思 维想 象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能力性格气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学生与教师、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知识信息,形成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教学环境,使用教学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
个体对活动过程的监控与调节,以及对活动效果和价值的评估。
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一)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职业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学习与教学的要素•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根据感知的结果来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1、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分为:(1)参与式观察(2)非参与式观察2、根据取样方式可分为:(1)时间取样观察(2)事件取样观察1、优点:比较客观简便易行2、局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好确定研究者通常比较被动•实验法是指在严格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地操作自变量,根据观察、测定、记录与此相伴随的现象或行为(因变量),以确定实验条件与现象或行为的因果关系。
•实验法就是操作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记录因变量以寻找因果关系。
•有控制的观察1、优点:具有可控性可重复验证能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2、(实验室实验)局限:生态效度较难保证,结果的可推广性较差调查法是就某些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职业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工作分析()就是把一种完整的工作分解为一个个重要的活动项目和工作要求项目。
也就是在多种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把一种工作的特点、活动项目及其内容、使用的工具与设备、工作环境、操作标准和从业要求等要素,准确而又较为详尽地描述出来。
关键事件技术()工作研究的输出模式:工作研究的任务是考察职业特性,主要是着眼于工作行为所应达到的结果(即输出),以便确定从业者应掌握什么样的知识或能力,并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目标与内容。
这种策略以工作(的功能、任务和结果)为中心,而不是以从业者为中心,来考察职业素质与教育,被称为输出模式。
工作研究的输入模式:即考察职业劳动中究竟使用了哪些知识或技能,也就是要确定究竟要向个人输入什么样的知识或技能才能,才能保证他胜任这种职业劳动。
这是以人(及其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为中心,来评价、选择和培养从业者。
练习律即通过大量的练习或实践来获得动作技能,这是在量方面对动作学习的要求。
它要求多次进行示范,让学习者模仿,多次发出运动指令,让学习者执行,也就是把刺激与反应作多次联接。
没有练习或实践就不可能有技能。
强化律即根据学习者动作反应的结果,对他施加某种力量,以便增强合乎要求的动作,削弱不合要求的动作。
外部强化是别人对学习者施加的强化替代强化则是通过强化一个学习者,而间接地强化其他学习者自我强化则是,学习者已经认可了某种学习目标和操作标准,或者自己建立了某种学习目标和操作标准。
在学习过程中,他就把学习结果对照这种目标与标准,如果达到了,他就作自我肯定,从而增强了继续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如果没达到,他就作自我否定,就会放弃自以为不合理的做法,寻求其他做法。
反馈律即通过让学习者知道动作学习的结果,来提高动作学习效果,这是对动作学习的质的要求。
知觉痕迹是对动作反应的暂时感知和短暂记忆,是在练习中获得的,是动作反应正确与否的一种即时的内部反馈系统,用来追踪和记录动作反应情况。
它所反馈的信息非常精细,包括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方面。
(四)职业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多选+判断)
(四)职业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多选+判断)职业学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是()。
*A、适应问题(正确答案)B、学习问题(正确答案)C、人际交往问题(正确答案)D、就业问题(正确答案)58、以下属于求职前期心理准备的是()。
*A、储备知识与技能B、调整心态并正确对待挫折(正确答案)C、正视现实,客观认识自我(正确答案)D、就业信息的收集与筛选59、职业学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是()。
*A、学习问题B、神经症(正确答案)C、心境障碍(正确答案)D、应激相关障碍(正确答案)60、以下哪些是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A、较强的独立性(正确答案)B、兴趣定向较早(正确答案)C、情感成熟较快(正确答案)D、自我效能感低(正确答案)61、以下属于教师心理素质的是()。
*A、知识素养(正确答案)B、道德情操(正确答案)C、社会成熟水平(正确答案)D、职业态度62、以下哪些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A、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正确答案)B、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正确答案)C、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答案)D、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正确答案)63、以下哪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A、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正确答案)B、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正确答案)C、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正确答案)D、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正确答案)64、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
*A、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正确答案)B、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正确答案)C、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答案)D、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正确答案)65、态度的成分包括()。
*A、认知(正确答案)B、情感(正确答案)C、行为倾向(正确答案)D、行为66、下列关于职业学校学生情绪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职业教育心理学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研究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更好的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深化改革服务。
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观察被试的外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3、调查法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搜索被试各种有关资料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
4、测验法是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
5、特殊方法:工作分析职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一、具备一般职业素质。
1、具有现代观念。
2、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3、拥有一技之长。
4、丰富的工作经验。
5、良好的协作精神。
6、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积累相关的工作知识。
1、社会文化的积累。
2、工作环境。
3、个人经历。
三、培养关键能力1、职业行为能力。
2、交往合作能力。
3、方法能力。
4、心理承受能力。
5、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
中等职校学生总体心理特点:1、较强的独立性。
2、兴趣定向较早。
3、情感成熟较快。
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一年级:未脱离中考结果的影响;对学校生活未能完全适应;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
2、二年级:心理断乳期的矛盾表现突出;进入职校生活适应期;竞争心理与无所谓心理并存。
3、三年级:面临毕业的困扰;自我要求放松;自我成熟感增强;喜悦与离愁掺杂。
智力理论: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
智力分维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
2、碧斯顿的群因素说。
计算能力,词的流畅性,记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速度。
3、阜南的等级层次论。
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5、卡特尔的流通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6、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7、PASS模型。
非智力因素的功能:1、始动功能。
原始的诱因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当这种需求与一定目标结合时,就产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行动的动机,激励人们积极行动。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学习、教学、发展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动机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环境等。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认知发展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例如师徒教学、观摩学习等都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教学策略。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根据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
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师可以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形成特定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供明确的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加强或削弱某种行为。
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是积极主动的,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来获得新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合作、讨论和探究,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策略1. 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
例如,结合视觉、听觉、运动等多种智能类型来设计教学活动。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例如,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可以设置一些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对话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个别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研究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27077职业教育与心理学 - 《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大纲
高纲1129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077职业教育与心理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本课程使用教材为:《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崔景贵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职业教育学》,马建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部分: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1.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和对策;理解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和范畴,理解职业教育心理学与教师专业化的关系;初步掌握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步骤、原则和方法。
2.学习内容: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与教师专业化;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3.学习要求:识记以下名词:心理学、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师专业化、专家型教师、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反思、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职业教育经验总结法;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解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理解职业教育心理学与教师专业化的关系,初步掌握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步骤、原则和方法。
4.学习重点: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与教师专业化和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职业教育1.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了解教育、学习和发展三者的关系;理解心理发展的基本内涵,建构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与职业教育的相互依存关系;树立科学的职校生心理发展观。
2.学习内容: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与职业教育的相互依存;树立科学的职校生心理发展观。
3.学习要求:识记以下名词: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辨证发展观;了解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遗传、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教育、学习和发展三者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心理发展的基本内涵,建构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与职业教育的相互依存关系;树立科学的职校生心理发展观。
在职教硕士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部分
心理学简答1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 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 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 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 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 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② 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2、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③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3、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实质是: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即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又是可以测量的。
②发展性原则,应该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③系统性原则,即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应该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和相互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④教育性原则,研究的选题、使用方法和程序不应该损害被试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
5、斯金纳把强化时程表分为哪几种?①正确的反应每次都予以强化②定比间隔强化③定时间隔强化④不定比间隔强化,它的效果最好。
⑤不定时间隔强化在实际生活中,最经常受到的是既不定时也不定比的间隔强化。
6、工具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P171)(1)相同: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共同规律。
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
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
工具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2)不同:二者也有不同之处:①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学科,对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关注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探讨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影响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惩,以促进良好的学习行为的养成。
2.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脑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交往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时产生和维持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供成功体验和设立明确目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兴趣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的主动投入与追求。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从而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法,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2.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为教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个体辅导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和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3.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论述)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教育心理学经历的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3.成熟时期4.完善时期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心理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3.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1.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①半成熟、半幼稚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③成人感、独立性意识强烈④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论述题材料)2.青年期是个体①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②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③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三)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2.关键期或敏感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成人和更有能力的同伴的互动中实现的。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人格发展理论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特定的心理社会冲突,如婴儿期的信任对不信任、儿童早期的自主对羞怯和怀疑等。
成功解决每个阶段的冲突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人格品质。
(三)社会性发展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受欢迎的儿童通常具有友好、合作、善于交往等特点;被拒绝的儿童可能表现出攻击性、退缩等行为。
2、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即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多次结合后,中性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反应。
泛化和分化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重要概念,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学生心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教育心理规律: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所遵循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3. 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个人、家庭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如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个人素质等。
4. 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制度:国家或地区对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规范。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和具体措施。
5.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方法:教育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6. 学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形成。
情感发展: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情感调节能力的提高。
意志发展:学生意志力的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7. 教师心理与职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如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情感等。
职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等。
8. 教育评价与改革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9. 教育公平与差异教育公平: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教育差异: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10. 教育环境与资源教育环境: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
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重点汇总
选择题:在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强调:A. 内在思维过程的重要性B. 可观察的行为及其结果(正确答案)C. 潜意识的动机D. 个体的情感反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其中“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是:A. 通过感官和动作探索世界B. 能够使用符号进行逻辑推理,但仍依赖于具体事物(正确答案)C. 形成抽象逻辑思维D. 具备形式运算能力,能处理假设性问题关于学习动机,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无论动机类型如何B. 内在动机通常比外在动机更持久,对学习有更长远的促进作用(正确答案)C. 外在动机总是优于内在动机D. 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果无关在教育心理学中,“最近发展区”概念指的是:A. 学生已经达到的认知发展水平B. 学生通过独立学习能达到的认知发展水平C. 学生通过教学能达到的潜在认知发展水平与当前水平之间的差距(正确答案)D. 学生的最高认知发展水平下列哪项不属于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A. 认知领域B. 情感领域C. 动作技能领域D. 社交技能领域(正确答案)在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理论强调:A. 信息的存储和回忆B. 信息的感知、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正确答案)C. 信息的无意识处理D. 信息的情感色彩关于自我效能感,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正确答案)B. 是指个体对某一行为结果的客观预期C. 与个体的实际能力无关D. 只能通过成功经验来提升在班级管理中,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属于:A. 行为管理策略B. 环境管理策略(正确答案)C. 情感管理策略D. 认知管理策略关于学习迁移,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学习迁移可以发生在相同或不同的学习情境之间B.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C.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没有产生任何影响(正确答案)D. 学习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职业教育心理学
职业教育心理学1.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以学校情景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2.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3. 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职业院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4. 研究对象:职业教育教学情境、职业教育教学情境中的互动系统、职业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5. 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整体性、理论联系实际①客观性原则。
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准确的反应事物的实质。
要杜绝主观臆断,防止想当然地做出结论。
②教育性原则。
研究者所选择的研究手段、方法、措施及内容都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有教育意义。
③整体性原则。
要求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材料分析、观点确立中,从全面、发展、联系的角度出发,防止片面、静止、孤立地分析问题。
6. 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①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
②调查法。
调查法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通过谈话要求学生本人做口头回答;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平时在家中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如班级鉴定、教师评语、学生的作业等)进行分析。
常见的调查方式有问卷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
③实验法。
实验法释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④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是对少数人或个别人进行深入细微的研究,从中寻求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⑤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就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平时自己工作实践的经验,通过分析综合作出总结,使它们上升到教育理论的程度。
7.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8. 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就是感受性感觉阈限: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就是感受阈限二者关系:一般来说,感觉阈限越小,感受性越高,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绝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二者关系: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3)、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差别感受性:刚刚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二者关系:差别感受性越高的人,引起差别感觉所需要的刺激差别越小,即差别感觉阈限越低,二者成反比例关系9. 感觉的现象及应用(1)、感觉的后像―正后象,看烟火时产生、负后象电影运用了感觉后像(2)、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3)、感觉对比(3)、感觉的空间积累与空间融合10.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个属性的整体反映11. 社会知觉的四种偏差:(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指像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特点:先入为主(2)、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特点:最近信息(3)、晕轮效应:当对一个人某些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特点:以点概面(4)、刻板印象(定势):人们对某一类人或某个社会群体所具有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印象,也叫定势――特点:固定看法 12.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理解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 13.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有联系又有区别(2)、区别从反映对象属性来看感觉反映某一事物个体属性知觉反映某一事物整体属性(3)、从生理机制来看感觉反映单一分析器活动结果知觉反映多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4)、联系:感觉是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发展14.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15. 种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16.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17.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18. 种类:(1)、就内容来说,分为:语词逻辑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2)、根据人脑对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按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分为:内隐记忆、外显记忆(4)、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分为: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19.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再现20. 遗忘: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重现的现象21. 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遗忘的较快,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遗忘逐渐缓慢下来,进程是先快后慢 22.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23. 后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24.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5. 想象: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26. 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27.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动机(2)、问题的特征(3)、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4)、原型启发会促进问题的解决(5)、功能固着(6)、迁移影响(7)、情绪状态(8)、情绪状态(9)、个体特征28.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29.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简言之: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学习行为的一种内在推动力)30. 学习动机的作用:引发作用(激活作用)、导向、维持、调控31. 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实现理论(需要层次理论)32. 强化理论: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结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的可能性。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填空、单项选择: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3.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志4.心理学历史可以分为哲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的创立和开展时期多项选择:1.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和人格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4.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临床法和个案法简答、论述:1.论述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一、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那么,以及及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二、广博的知识深厚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三、完善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治理构造、情感意志、行为修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倾向性。
四、全面的能力 1.教育教学的能力;2.组织管理的能力;3.系统学习的能力。
五、专业的技能 1.教学设计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3.教学监控技能;4.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5.教学评价技能;6.教学研究技能;7.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技能。
2.教师应掌握的心里辅导技术?一、关注技术:关注是心理辅导的首要技术之一。
二、倾听技术: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
倾听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鼓励学生多讲话;②要让学生感到你愿意听他讲话;③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来感受他们讲话时的内心体验;④谈话时要注意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配合。
三、沉默技术:〔克制群体压力〕沉默技术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及空间去反省自我,思考其个人成长的问题。
四、宣泄技术:是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倾述给辅导教师的过程。
五、探讨技术:是辅导教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及障碍的过程。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它研究的是教育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的考点,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主要探讨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如何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就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和特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的是学习的过程、原理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学习理论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著名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设计适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与测量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测量,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发展情况。
教育评价与测量包括课堂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面。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人格与发展理论人格与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探讨的是人的个体差异和人格心理发展的规律。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人格与发展理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充分发展各个方面的潜能。
五、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是教育心理学考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学校教育的组织与管理、教育制度的设立与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了解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校教育的背景和特点,为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职业教育心理学专题pdf
职业教育心理学专题pdf职业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专门研究在职业教育情境中,如何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理论来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学习和教学。
在这个专题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职业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学原理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职业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概念1.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
职业教育心理学者认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2.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个体如何获取、处理、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过程。
在职业教育中,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3. 社会情感学习:社会情感学习强调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培养。
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满意度。
三、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应用1. 个性化教学: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教师可以实施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 评估与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来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反馈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
3. 职业指导:职业教育心理学者认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四、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心理学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如何利用新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如何更好地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相结合。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对多元文化和国际化视野的关注也将成为职业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五、结论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学科。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1至8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1至8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简答)(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一是群体差异,二是个体差异。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中社会环境作用大)(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论述)即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3)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教育心理学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了解)(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他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了解)(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而且影响深刻。
我国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我国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重点)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成长和发展、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的是人的学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梳理: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人们如何获得、处理和应用知识的理论。
其中包括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认知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二、记忆记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功能之一。
记忆的几个阶段包括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在记忆过程中,某些因素如感情、意义、情境等可以促进记忆。
而一些遗忘因素如时间、干扰等则会导致记忆的消退。
三、思维思维是人类独有的高级认知功能之一,包括推理、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等。
思维的分类有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
思维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认识越准确、分析越深入,给出的解决方案越准确、有效。
四、动机动机是个体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动力,是支配人们行为的内在推动力量。
动机来源于个体的需求和愿望。
满足动机有助于促进学习和提高学习成绩。
五、情感情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现象,学习与情感密切相关。
学习过程中,情感能够影响注意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
积极的情感会提高学习成效,而消极的情感则可能影响学习成绩。
六、智力智力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包括语言、逻辑、空间、数量、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智力是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影响的。
七、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重视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八、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在同一环境下,不同个体具有差异化的表现。
这些差异可分为智力差异、学习策略变化、认知样式差异、性别差异、文化差异等。
总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结果。
教育者应注重了解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积极探索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九、评价与测试评价和测试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部分,能够测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供学生学习的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什么是职业教育心理学?是研究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可以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未来职业教育心理研究只有适当的方法,没有最好的方法,凡是适合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以及问题性质的方法,就是最适当的方法。
哪些是这么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工作分析法
2.工作分析是怎样进行的?工作分析就是把一种完整的工作分解成一个个重要的活动项目和工作要求项目。
它们的步骤如何?1、选定将要分析的工作2、确定工作分析的精细程度3、确定工作分析的人员和条件4、确定样本容量和取样方法5、收集数据6、分析数据7、描述工作。
3.什么是关键能力?1、职业行为能力2、交往合作能力3、方法能力4、心理承受能力5、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
我国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应具备哪些关键能力?1、热爱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2、精通专业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修养3、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4、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5、有较强的创新能力6、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第二章:
1.心理的结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差异。
2.心理的实质是什么?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2、心里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客观事实是心理的源泉3、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的。
3.什么叫行为?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4.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不同与心理,但是和心里有着密切的关系,心里支配行为,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第三章:
1.什么叫社会角色?是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根据社会要求形成的一套行为模式。
2.请简述角色学习和角色扮演的过程:角色学习是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成角色观念,一是学习角色技能。
角色扮演是指人们按照其特定的低位和所处的情景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3.什么叫角色冲突?是指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中出现心理上,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的状态。
4.教师应该承担哪些角色?1、学习的指导者和伙伴2、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咨询者3、群体的协调者4、课程的开发者5、学术顾问研究者。
5.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可以分为哪些阶段?年限分1、存活阶段2、调试阶段3、成熟阶段。
6.什么叫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其所从的事业,在内心认为他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
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认同感: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开阔视野和养成与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新观念2、积极参与教育实践,完善专业认知和发展职业情感。
3、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激发从教高尚动机。
第四章:
1.职业学习者的一般年龄特点有哪些?1、寻求认可取向2、遵守法规取向。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总体心理特点有哪些:学生基本完成由少年向成年的转化,逐渐走完社会化的过程,初步形成个人对人生意义,对客观世界的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
3.何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指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处理各种内外信息等具体操作,体现智慧水平的各心理因素。
非智力因素指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到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功能?1、始动功能2、定向和引导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
4.有哪些智力理论(如斯皮尔曼、瑟斯顿、阜南、吉尔福特、斯滕格、卡特尔、PASS模型)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瑟斯顿的群因素说,阜南的等级层次论,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第五章:
1.什么是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简述有哪些代表性的学习理论(如简述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简述科勒的顿悟学说、简述行为导向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人和动物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形成刺激——反应连结,指出学习遵循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会增强这种连接。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将会增强或减弱在头脑中已形成的某种连结。
3.试述组织学习理论:1、行为注意学习理论2、认知学习理论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六章
1.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强度过强反而对学习效果有阻碍作用,如果动机水平过低,也不会有高效率的活动。
2.简述动机归因理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分类,1,内外维度,据此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2、稳定性维度,据此可以把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性原因和不稳定性原因。
3、可控制维度,根据稳定和不稳定原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自身可控制范围和个人自身不可控范围。
3.试述学习动机的综合辅导策略:1、设置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2、进行归因指导和归因训练3、激发学生的成功体验4、发挥期待效应5、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6、培养学生对成就的需要和成就感。
第七章
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它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组成。
1.简述态度改变理论之参与改变论及其理论运用:发现个体在群体中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型的人,这种人主动参与群体活动,自觉地遵守群体的规范,另一种是被动型的人,他们只是被动地参与群体活动,服从权威和已制定的政策,遵守群体的规范等。
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在群体中参与活动的方式。
2.简述态度改变理论之认知失调理论及其应用: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持有两个彼此矛盾的认知,而产生不愉快体验情绪的情况,失调有程度上的区别,他决定于两个因素,1:认知对于个人的重要性2、失调认知的数目与协调认知的数目的相对比例
3.简述态度改变理论之学习理论及其运用:态度的改变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理论包括了三方面的观点,即经典条件反射的观点、操作条件反射的观点、社会学习的观点。
4.简述态度改变理论之沟通改变理论及运用:现代社会中,沟通工具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们的态度,而沟通对态度影响的程度,受到沟通者,沟通过程和沟通对象三方面的影响。
第八章
1.知识的分类、职业知识学习的重点:就反映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联系的反映。
就反映的内容而言,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职业知识学习的重点:1、工作工程知识是职业学校专业课知识的重要组成层部分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兼有3、隐性知识在职业教育中占较大比重
2.职业学习经历哪些阶段;习得阶段,转化和巩固阶段,迁移和应用阶段。
3.职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教室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提供有意义的,经过组织的信息和适合学生程度的教材结构。
内部条件,1、原有知识技能2、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3、学生学习取向的类型4、学生的心智技能
4.简述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至少由七种基本智力元素组成,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反省。
这七种能力元素的不同组
合构成了个体空间的智力差异和不同的学习方式。
5.简述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点及在组织学习小组应注意的问题:1、由小组的全体学习者共同承担工作和学习任务2、不为学习者的任务进行分配3、学生自己设计和调控工作过程4、学习小组自己对取得的成果和学习目标进行比较。
注意:1、组内变异质,组间同质2、合理分工,结果整合3、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得分4、分配角色,分享领导。
第九章
1.简述“刺激—反应”动作学习理论及其技能学习策略:就是形成稳定,连贯而又准确的动作序列。
策略:练习律,强化律,反馈律。
2.简述闭环理论及其技能学习策略:一种内部控制机制——知觉痕迹和记忆痕迹,作为动作学习的基础。
策略:过程控制,知觉反馈,动作矫正
3.简述图式理论及其技能学习策略:图式教育是有一定概括性的动作变量关系,即减轻了直觉于记忆负担又大大增强了图式对各种动作任务的适应性。
策略:变式练习策略,知觉反馈策略,动作矫正策略。
4.简述技术思维的发展取决于哪些条件:首先是直接经验的数量与质量,其次是唤起思维热情,再次,要改善技术原理的结构。
最后要激发想象力。
5.简述发展技术设计能力的策略与方法:1、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2、运用革新事迹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3、验证革新模式,开拓设计思路。
第十章
1.什么叫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1、正迁移和负迁移2、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2.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1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2、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3、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4、学习的指导5、定势作用。
3.试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有哪些?1、精选材料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5、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