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十、关于民生话题
从中考历史试题看重民生固民本价值导向——2020年北京中考历史试题第33题
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 程的特点(1 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兴修水 利工程的背景(2 分)
材料二:开挖大运河是这个短命王朝最大的成 就,后世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继承和改善 了运河体系。两宋以后,北京之所以成为首都,也 是这条运河延续的结果。元朝在今北京地区开凿通 惠河后,南方来的船只可以到达大运河的终点—— 积水潭。积水潭沿岸的斜街与鼓楼一带发展成为最 繁华的商业市场。通惠河不仅是大都赖以生存的命 脉,还是一条供城里人游览的风光河。
【典型错误】问题中任选一项水利工程,有考 生理解为从历史上任何水利工程中举例,结果有考 生列举都江堰,并加以阐述。这样离题太远。
( 4 )近年来一系列大型工程的兴建,是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依据材料四,谈谈对南 水北调工程的认识。
三、阅卷所见
笔者参与阅卷,见到一些考生的试卷, 从众多 答案中试图找到共同点。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关中地区 水利工程的特点(1 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 兴修水利工程的背景(2 分)
【参考答案】特点:工程多;分布密集;发挥 作用大(答出 1 点即给分);背景:国家统一;中 央集权加强;国力强盛;统治者高度重视等。
(二)综合性强 本题涉及知识面广。考查学生对于同类知识的 联想和综合掌握情况。本题时间总跨中国古今,汉 朝、隋朝、元朝、明清和当下。时间不可谓不长, 但时序清晰明了,材料呈现清楚。国家涉及中、美、 苏联,地域不可谓不广。同时有图片有文字,材料 丰富,言简意赅,每段材料文字量不大,考生读起 来不费力。 (三)考查能力 本题很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每个设问来看:概括特点,分析原因,概括作用, 比较相同点,分析历史背景,谈谈认识等等。着实 考查了学生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和表述 等方面的能力。同时问题设计上有必答题也有开放 性试题。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民生和社会保障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民生和社会保障
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关注民生和社会保障
1、
①关系民生的土地问题: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平均地权”的主张。
②中国的土地改革
③林肯政府的《宅地法》促进和谐发展,
2、解决民生问题的代表:罗斯福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等措施,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中考历史专题:关注民生
关注民生无穷期河北王金芳【热点综述】所谓民生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也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古往今来,中国历代政府都注重和解决民生问题。
从儒家的民本思想,到近代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到现在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
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摘自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由此可见关注民生无穷期。
民生问题,任何时候都是热点。
尤其现在国际金融危机,更会成为历史中考关注的重要问题。
【教材链接】一、中国古代史1.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以后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2.禹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深受人们的爱戴。
3.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
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4.战国时儒家学派孟子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统治者“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主张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
5.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最好]初中历史专题总复习5中外历史上的民生问题
专题中外历史上的民生问题2.中国近现代的民生问题3.世界历史上的民生设问角度一、有关改革的考查1.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得到的启示有哪些?革命与建设道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反对教条主义和生搬硬套别国经验。
2.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1)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改革必须要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3)改革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4)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
3.中外政治制度的创立和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任何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法律制度和民主实现程度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
同时,任何政治制度都不是刚开始就很完美的,必须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进行改革,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4.改革者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时刻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作贡献。
(2)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3)实事求是,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4)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5)热爱祖国,以天下为己任,与时俱进,百折不挠等。
5.从不同性质国家的改革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一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勇于探索和创新,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二、有关民生问题的考查1.民生问题包括哪些方面?请你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几点建议(1)民生问题具体包括:教育问题、就业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分配公平问题。
(2)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些建议:①优先发展教育,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教育公平。
②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③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④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⑤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⑦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如何正确看待孙中山的民生主义?(1)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生主义从同盟会纲领中的“平均地权”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有利于团结当时中国社会的不同阶级、阶层完成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备战】中考历史 复习热点专题汇总
中考历社复习专题一: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知识解读】1.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六个方面:(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民生?(1)民生问题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关系着社会的安宁,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
(2)这是党和政府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也是维护稳定这一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3.谈谈党和政府应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3)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4)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努力解决好物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问题。
4.我国古代有哪些思想家和统治者的思想体现了关注民生?(1)孔子主张“仁”的思想,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2)孟子主张“仁政”,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家。
(3)唐太宗把百姓比作水,把君王比作舟,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
5.现阶段我国依然存在诸多民生问题,这说明了什么?(1)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属性: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变(2)人民生活处于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现阶段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政府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消费券和一次性生活补贴以及规定最低工资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什么原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中考历史民生专题复习共33页文档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中考历史民生专题复习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考历史总复习民生问题PPT
民生思想与民生政策措施
• 中国近现代土地政策的演变: 1.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2.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4次调整:1950年 土地改革,1953年三大改造,1958年人民 公社化运动,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世界历史上的三农问题: 1.英国圈地运动,2. 美国内战,林肯《宅地法》,3.俄国农奴制 改革,4.日本明治维新,5.罗斯福新政。
常用词语的含义
• • • • • • • 什么是资产阶级 什么是资本主义 什么是生产力 什么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 力水平时,就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应 生产力水平时,(落后或先进)就阻碍生产力发 展。
专题一
民生问题
民生思想与民生政策措施
• 中国古代民生思想与措施: 1.孔子,“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 苛政和任意刑杀。2.墨子,主张兼爱非攻。3. 老子、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4.孟子,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 古代史上的农业政策及措施: 基本经济措施:重农抑商。 具体措施:1.商鞅变法,奖励耕战。2.唐朝, 唐太宗,君舟民水,轻徭薄赋。3.元世祖重视 农业,不准占农田作牧场。
热点话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要 求:为民,务实。 地 位:从古至今,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党和政府高度重 视民生问 题。 狭义民生问题: 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切身利益。 广义民生问题: 思想方面,以民为本,人文主义,人权。政策方面,农业和土地政 策,“三农问题”,社会保障,农业税收,水利工程等。 涉及资料: 《试题研究》P154-156 《速查考典》P45-53 《第一卷》试卷二第21题 《历史主题预测》P60
11.专题十一 民生问题-2020年青海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共10张PPT)
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未能实现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
解放战 争时期
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 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 运动。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人力、物力保障
民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本
一些严刑峻法
措
(1)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注重民生,减轻人民的
施
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开创了“贞观之治”
唐朝
(2)唐玄宗在位前期,实行一系列改革,使得民众生活安
定,唐朝进入“开元盛世”
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就是核定全国
民国 地价,按价收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
专题十一
民生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民生思想和措施
(1)孔子:思想主张是“仁”,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 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 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古代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的民 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 本思 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想 (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4)老子、庄子:提倡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世界历史上的民生措变身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
1861 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 劳动力,推动俄国走上了发
年农
俄 国 (
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奴制
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 改革
中考历史民生专题复习
结束要性。现实生活我 们的身边依然存在许多民生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长久而艰辛 的,可谓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 幸福会像花儿一样绽放!
生产积极性
美国
以工代赈,改善民生,缓和阶级矛盾, 罗斯福新政
稳定了社会秩序
三、海外采撷——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民 生问题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与民生问题有何关系?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颁布的改善民生的 法令、文件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民生的改善也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和 改革的成果。
第四卷 掩卷长思
沦为雇佣工人,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就是靠剥削 发财致富的。
直击中考
材料四
1801--1810 1821--1830 1841--1850
83次 156次 351次
1811--1820 1831--1840 1851--1860
124次 143次 591次
——选自《俄国农奴制解体时期经济思想概论中60年农民骚动情况》
探究民生问题
四、掩卷长思
感悟民 ◆关注民生有利于国生家稳定、社会发展。
◆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目的是满足国民社会 生活的需要。
◆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 求,能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
想想我们身边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民生问题?
第五卷 学以致用
直击中考
直击中考
1.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 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 ,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 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 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C (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D.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时事热点材料题:地摊经济——温暖人心,惠及民生
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时事热点材料题:地摊经济——温暖人心,惠及民生2020年6月1日上午,李克强总理考察山东烟台,在一老旧小区对面,对摊主们说,“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长安和洛阳城内的坊只是居民住宅区,黄昏后锁闭坊门,禁止夜行,商业活动只能白天在市里进行。
北宋开封和其他大城市的繁盛,逐渐突破了……的界限,相同行业的店铺多集中在邻近,工商与居民杂处,面街开店,随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库、酒楼、食店。
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中庭两庑可容上万人,商旅交易,都集中在这里。
还出现了迟至三更的繁盛夜市,到五更,“鬼市”(早市)又开张营业。
——《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邓广铭等(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城市与唐朝相比有什么不同特点?材料二:1921年3月颁布法令,规定农民纳税后的剩余农产品可在地方上相互交换,或通过合作社同国家直接交换工业品。
不久又允许现金交易,开放全国性自由贸易,允许私商经营。
1923年生效的民法典宣布私人贸易为合法。
1922—1923年度,私商贸易总额占全国贸易总额的44%,在全国零售贸易额中更占75%。
——《世界通史·现代史卷》黄正柏(2)材料二是苏俄哪项政策起作用的结果?这一政策有哪些特点?材料三: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1700多万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维持生计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业的帮助和施舍。
但这部分财源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
解决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联邦政府才能办到。
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促请国会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
该计划专门吸收年龄在18~25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望塔。
——《一本书读懂美国史》一兵(3)根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执政时期,政府救济失业人员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材料四:“……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而城市是有多元价值的,传统的干净整洁固然是一方面,但城市本身第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就业和收入的机会。
2024四川中考历史考点研究专题 民生问题 (课件)
救助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等;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 赫鲁晓夫改革
制,改行收购制
建立社会保障 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使广大低收入者的基本生
制度
活得到保障
线索3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跨学科·地理]
时期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主要发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颁布 解放区
《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 土地改革
土地政策
推动了社会 经济的发展
时期 改革
措施
共同影响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 都有利于提
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高人民的生
现代
开展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走集体 活水平;都
贡献 规律、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等重要思想
意义
从技术方面指导 农民的生产实践 ,有利于粮食产 量的增长
共同影响
农业科学家对农业 生产技术的总结和 新品种的研发,保 障了粮食安全
项目
概况
意义
共同影响
明朝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有利于传播和推广先进农
》,全面总结我国古代的 业生产经验和技术,使粮 农业科学家对
及农业种植
及经 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大面
理念的发展
营理 积推广;清代种植技术的改进 复种技术的推广和耕 为粮食产量
念的 ,推行双季稻和北方旱田改造 种技术的改进,有利 的提高创造
进步 等
于粮食产量的增加 了条件
项目
概况
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
科学 术》,介绍了农业生产技术
家的 ,提出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
,有利于保障成都平 都江堰,建成至今,仍在发挥防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重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重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热点回放】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改善民生的重点:(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深化收人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合理的收人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只有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条件。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基础,关系干家万户的幸福。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健康权是最重要的权利。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关链接】1.2007年8月1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务院7月11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国务院决定,2007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续、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做好这一工作,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北京市中考历史热点专题:民生问题
2020年北京市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专题三民生问题(2019.31)线索梳理线索1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时期思想西周周人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敬德”才可以“保民”,开启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先河春秋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政思想;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代表了平民利益线索2中国古代的民生措施——历代农业政策的调整时期措施春秋战国商鞅变法中“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私有买卖”“鼓励耕织”等措施,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西汉汉初,汉文帝和汉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隋朝隋文帝在位时期,改革制度,发展生产,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唐朝(1)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贞观之治”(2)武则天时期,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3)唐玄宗时期,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当时,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出现了“开元盛世”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线索3中国近代民生的发展与实践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实际上没有实行辛亥革命“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最终并未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方面,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但由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这一方案也没有真正实施近代社会生活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变化,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受教育范围变广等线索4世界历史上的民生问题法国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英国(1)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铁路时代开始。
中考历史 第二部分 热点专题攻略 专题十 民生问题
唐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所以在他统 治期间形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注重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唐玄宗 选贤任能,大力发展生产,形成“开元盛世”局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线索二 中国近现代的民生
第二部分 热点专题攻略
专题十 民生问题
热点:2015年9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 常务会议,听取政策落实第三方评估汇报,把简政放权放管结 合等改革推向纵深;部署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用 新模式汇聚发展新动能;确定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范围, 推动产业加快改造升级;决定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强化民生兜底保障。
线索四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生
时间
内容
影响
苏联新经 济政策
1921年
规定农民交了粮食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
税后,余粮归自己 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
支配
展,1925年经济得以恢复
斯大林模 式
1936年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
斯大林模式重视工业,忽视 农业的做法,使得苏联工农
农业集体化
业发展极不协调
时间
内容
影响
线索三 近代西方的民生
国家 时间
民生措施
影响
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可以 使农奴获得了解放,为资本主
俄国 1861年 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 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份地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国家 时间
民生措施
影响
美国
1862年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十、关于民生话题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十、关于民生话题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十、关于民生话题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孙中山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不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说明资产阶级不能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二、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党的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三、世界史农业问题1、俄国1861年改革时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解放并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高价赎买。
因此它的实质是对农民的掠夺,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劳动力。
2、美国①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满足了人民对于西部土地的需要,有利于美国的西部开发,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②1933年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调整,主要是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由政府补偿。
3、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时,规定允许土地买卖,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中考历史题汇编__关注民生
中考历史题汇编——关注民生专题1.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的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实现富国强兵C.缓和社会矛盾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2.假如你给李冰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A.上书秦孝公请求变法 B.领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主持修建都江堰D.陪唐玄宗考核县令的政绩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欢迎。
下列人物中,对中国古代医学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张衡屈原 B.宋应星李时珍C.蔡伦张仲景 D.张仲景李时珍4.北魏时期,潍坊大地上一位农学家提出:“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他是A.公冶长B.郑板桥C.贾思勰D.陈介祺5.贾思勰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的著作是A.《齐民要术》B.《水经注》C.《九章算术》D.《伤寒杂病论》6.“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
当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贞观年间在位的皇帝是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7.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B.上朝时,见到魏征向太宗皇帝进谏C.和太宗皇帝一齐讨论合并州县的事宜D.经常诵读苏东坡写的词8.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靖难之役10.杜甫诗“忆昔日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反咉的是A.贞观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D.和同为一家11.戊戌变法内容中,能说明这次变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①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②鼓励么人兴办工矿企业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④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十、关于民生话
题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孙中山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不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说明资产阶级不能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二、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
(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党的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三、世界史农业问题
1、俄国
1861年改革时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解放并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高价赎买。
因此它的实质是对农民的掠夺,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劳动力。
2、美国
①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满足了人民对于西部土地的需要,有利于美国的西部开发,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②1933年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调整,主要是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由政府补偿。
3、日本
1868年明治维新时,规定允许土地买卖,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4、苏联(苏俄)
十月革命时期,苏俄颁布《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展农业集体化,引导农民参加集体农庄。
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政策的4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其中,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启示:立足国情,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命题角度:唐朝贞观之治中提到的轻徭薄赋、孙中山关于民生主义的理解、以及日本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等改革中的土地问题、罗斯福新政中关于修建公共工程的民生措施等都可以联系起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