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开采设计

合集下载

煤矿开采中的矿井设计与布置原则 (2)

煤矿开采中的矿井设计与布置原则 (2)

支护设计应根据巷道围岩条件、地压 大小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以确保巷 道安全可靠。
巷道断面应满足通风、运输、行人等 要求,同时应考虑支护材料和施工工 艺的可行性。
矿井安全出口的设计
根据矿井开拓方式、采煤工作 面布置方式、通风要求等因素 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安全出 口布置方式。
安全出口应满足通风、安全疏 散和避灾等要求,同时应考虑 施工难度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矿区噪声污染的防治
矿区噪声污染的来源
主要包括采煤机、运输机、通风机等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
矿区噪声污染的危害
长时间处于高噪声环境下会对矿工的听力造成严重损害,还会影响 矿工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矿区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主要包括采用低噪声设备,建立消音器或隔音罩,合理布置设备等 ,以减少矿区噪声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低能耗和资源消耗。
02
矿井布置原则
矿井开拓方式的选择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形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开拓方 式。
竖井开拓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深、地形条件复杂的情况,而斜井开拓适用于煤层埋藏 较浅、地形条件较好的情况。
斜井开拓的优点包括建设速度快、投资少、通风好等,而竖井开拓的优点包括管理 集中、提升能力大等。
05
矿井采掘机械与运输
采煤机械的选择与配置
采煤机械的选择
根据煤层的厚度、硬度、倾角等 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煤机械,如 滚筒式采煤机、刨煤机等。
采煤机械的配置
根据矿井的采掘计划和生产能力 要求,合理配置采煤机械的数量 和规格,以满足生产需求。
掘进机械的选择与配置
掘进机械的选择
根据矿井开拓方式和巷道断面大小, 选择合适的掘进机械,如岩石掘进机 、硬岩掘进机等。

矿井开采设计

矿井开采设计
14
四、矿井设计工作的原则
1.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
2、要保证合理的设计周期 3.加强设计审批工作
15
第二节 矿井开采设计方法及评价准则
一、确定矿井开采设计方案的方法
矿井设计包括井田开拓、采区准备和采煤方法,以及巷道掘进、矿井 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动力供应等各个生产系统,其中以井田的开 采为中心。矿井开采设计主要应解决井田开采的技术方案和确定各项 开采参数,如确定井田开拓方式、新水平开拓延深方案、采准巷道布置 及生产系统,选择采煤方法,确定阶段垂高、采区走向长度、采煤工作 面长度等。使所选用的方案及参数在技术上是优越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安全上是可靠的。
16
(一)方案比较法
方案比较法是我国目前确定矿井开采设计方案时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方案比较法的 实 质就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从中选出在一定偏好准则下最优 的方案。这种设计方法称方案比较法。
(二)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就是根据现有生产矿井的实际情况,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统计, 借以分析某些技术参数之间的关系,某些参数的合理平均值或可取值范围。例如,统 计一定条件下的工作面长度与其技术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寻求合理的采煤工作面 长度;统计分析采区设计的与实际的生产能力,以合理地确定同采工作面数目和采煤 工艺方式;调查统计一定条件下的巷道维护费用,以确定相似条件下的赞用参数;统 计分析现有矿井的平均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作为设汁类似矿井的参考数值等。
13
(6)说明地面运输方式,设计运输线路(铁路及公路)、矿井装车站、桥涵及防排水、隧 道、特殊路基防护措施、铁路经营管理方式等。同时,还要说明其他运输方式,例如场 外窄轨 铁路、水运、架空索道等。 (7)确定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说明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及场内运输、场内排水; 说明风井工业场地的选定及平面布置,爆破材料库库址选择,工业场地的防洪排涝措施 。 (8)确定矿井供电电源、用电设备容鬃、井上下供配电系统、地面变电所位置、主要设 备的控制、电机车运输、信号、照明、通讯及调度,矿井的安全和生产监控与计算机管 理系统。 (9)说明地面建筑设计需要的气象条件、工程地质及地震资料、建筑材料以及现场施工 技术条件等。确定地面工业建筑物及其结构物,包括工业场地的建筑物及结构物,行政 、生 活建筑及居住区规划、居住区总平面布置等等。 (10)确定全矿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供热,消防系统及设施,井下降尘洒水,井筒防 冻以及地面生产系统的除尘。 (11)确定矿井环境保护标准,说明环境保护的设计依据及有关要求、地表塌陷治理、研 石处理、圬水处理、烟尘处理、噪声治理和垃圾处理等措施。说明工业卫生设施及有 关管理办法、绿化规划、结构及设施、环境监测任务,范围及其内容、监测站的设置, 环境管理及投资,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2)计算矿井建设工程量,施工顺序、速度和工期,土建工程及施工顺序,说明井计算机 电安装工程及其工程量,施工方法和顺序,三类工程综合排队和总工期。 (13)编制矿井劳动定员、原煤成本估算、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总概算,编制矿井主要技木 经济指标。

矿井设计与开采基本要求

矿井设计与开采基本要求

矿井设计与开采基本要求矿井设计与开采基本要求第二百五十四条突出矿井必须建立满足防突工作要求的地面瓦斯抽采系统。

因矿井采掘活动处于无突出危险区,确实不需要建立地面瓦斯抽采系统的,必须进行论证。

第二百五十五条突出矿井应当做好防突工程的计划和实施,将防突的预抽煤层瓦斯、开采保护层等工程与矿井采掘部署、工程接替等统一安排,使矿井的开拓区、抽采区、保护层开采区和突出煤层(或被保护层)开采区按比例协调配置,确保在突出煤层采掘前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第二百五十六条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

第二百五十七条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一)地质报告和煤层突出危险性基础资料;(二)区域预测结果;(三)煤层开采顺序;(四)开拓方式和采区巷道布置;(五)防突有关的系统(通风系统、抽采系统等);(六)采掘作业方法;(七)区域与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内容和方法;(八)防突工程计划、设备、器材和明细。

第二百五十八条突出煤层的新采区必须进行三维地震勘探,并于采区设计前提交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第二百五十九条突出矿井的巷道布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和原则:(一)运输和轨道大巷、主要风巷、采区上山和下山(盘区大巷)等主要巷道布置在非突出煤层或岩层中;岩巷距突出危险区的煤层法距原则上不得小于20m。

(二)减少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次数;(三)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地点应合理避开地质构造破坏带;(四)突出煤层的巷道优先布置在被保护区域或其他卸压区域。

(五)突出煤层采区设计和工作面设计时,应留设一定的断层防突煤柱。

第二百六十条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设计应避免造成应力集中、避免出现孤岛煤柱开采。

突出煤层的掘进工作面应当避开邻近煤层采煤工作面的应力集中范围。

一个或相邻的两个采区中,在同一区段的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相向(背向)回采的两个工作面的间距不得小于100米,相向掘进的两个工作面间距不得小于60米,并且在小于60米前实施钻孔穿透,只允许向一个方向掘进。

煤矿矿井开采的合理布置与设计

煤矿矿井开采的合理布置与设计

煤矿矿井开采的合理布置与设计煤矿矿井开采是煤炭资源的重要获取方式,对于确保煤炭的安全生产和高效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布置与设计可最大程度地提高矿井开采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本文将从矿井布置原则、巷道设计、设备配置、监测系统等方面探讨煤矿矿井开采的合理布置与设计。

一、矿井布置原则矿井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尊重自然环境;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首先,在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方面,需要根据矿井附近煤层的地质条件和煤炭储量进行调查与评估。

合理确定采区的覆盖面积与布局,确保充分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

其次,在尊重自然环境方面,应考虑到煤矿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减少对地表地貌的破坏。

要合理规划矿井布置,减少土地占用量,保护土地资源,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再次,在确保安全生产方面,布置与设计应充分考虑矿井的排水、通风等工程措施,保证矿井稳定与安全。

同时,根据煤层地质条件及矿井周围地质构造,合理确定矿井开采方式、工作面布置以及支护措施,确保矿井的安全运行。

最后,布置与设计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将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作为目标,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矿井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增强生产效率。

二、巷道设计巷道在矿井开采中起着重要的通风和运输作用。

合理的巷道设计可以提高矿井的通风效果,同时也方便了煤炭的运输。

在巷道的布置方面,应根据煤层的产状和倾角确定巷道的高度、宽度以及布置的方向。

巷道的高度要满足通风设备的要求,保证良好的空气环流。

宽度则根据巷道的用途来确定,可根据车辆尺寸、堆煤设备及人员行走的需求确定。

同时,巷道的布置方向要遵循矿层产状与走向的规律,以适应煤层的开采需求,并兼顾开采工作面的连接。

巷道的支护措施也是设计的重要部分。

根据巷道的用途和地质条件,采用适当的支护方式,如钢拱架、锚杆等,保证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设备配置煤矿矿井中的设备配置直接影响到矿井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煤矿开采学第21章-矿井开采设计

煤矿开采学第21章-矿井开采设计

资源回收率,有利于安全生产;吨煤生产能力的基建投资少,特别是初期投资 少,劳动生产率高,吨煤生产费用低等。 经济合理指的是所选用的方案吨煤生产能力的基本建设投资少,特别是初 期投资少,劳动生产率高,吨煤生产费用低,矿井建设时间短,投资效果好, 投资回收期短,利润高。 确定矿井开采设计方案的方法主要有:方案比较法、统计分析法、技术标 定法(标准定额法)、数学分析法以及经济-数学规划法等。
1、折算费用法(计算费用法)
在技术方案费用中,包括基建投资和生产经营费两部分,二者性质不同,前者属 于一次性支出,非一次性消耗;后者属于经常性支出,一次性消耗。利用投资效果系
数(折算比率)将各方案中基本建设投资折算成和生产经营费类似的费用,然后与生 产经营费相加,得到一个“折算费用”的数值。选择数值最小者作为最优方案。
一般以年为周期,相应的折算费用为“年折算费用”。
S = C + E0K
式中: S——年折算费用(吨煤年折算费用);
C——年内生产经营费用总和(吨煤成本费用);
E0——标准投资效果系数(0.1~0.12); K——全部或计算项目的基本建设投资总和(或吨煤投资费用)
把方案比较中的“二元值”(基建投资与生产经营费用)变为“一元值”(计 算费用),反映了经济效果的综合性指标,简化了经济比较的工作量。
开采方式及销售流向。
4.机械化程度 矿井的机械化装备水平与煤层埋藏特征、井型大小、设备供应和国家经济状 况等有密切联系,故必须论证说明。
另外还包括:产品产量与品种、工业与生活建筑、劳动定员、投资估算等。
对于改扩建项目:计划任务书还应包括:原有和现有地质资源情况、当前生
产情况以及原有固定资产利用程度、现有生产潜力发挥情况。
规划等,应做好协调工作,经过批准的矿区开发可行性研究,可作为与有关部门 签定协议的依据,也是编制矿区总体设计计划任务书的依据。

小纪汗矿井开采设计

小纪汗矿井开采设计

摘要本设计为小纪汗矿井开采设计,小纪汗位于榆林市境内,交通便利。

本设计主采2号煤层,煤层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矿区总体规划及矿区范围划定小纪汗井田范围及井田面积均是一致的,全井田东西长13.05~19.43km,南北宽7.88~14.33km,井田面积约为220.125km2,煤层倾角为0-1度,煤厚0.68-8.64米,矿井设计资源量2285.05Mt,设计可采储量1733.85Mt,设计生产能力10.0Mt/a,服务年限123.8a。

小纪汗矿井采用混合开拓方式,设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三条井筒。

井田划分为盘区划分,采用综合机械化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法采煤。

本设计是运用小纪汗煤矿的地质资料为研究基础,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对煤矿的要求设计,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着重对该矿井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说明:(1)矿井概述及地质情况(2)井田境界及储量(3)矿井服务年限(4)井田的开拓方式(5)采煤方法(6)井下运输方式(7)提升方式(8)矿井通风与安全(9)排水等,除了本矿井可以运用外,其他的矿山也可以参考该设计。

关键词:采煤方法;混合开拓;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运输;通风ABSTRACTThis design is small Ji Khan mine mining design, small Ji Khan is located in the territory of Yulin City,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The design of the main mining coal seam No. 2, relatively simpl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coal seam, Xiao Ji Khan of the scope of mine and mine area master plan of the mining area and mining area delineated are consistent, whole field long 13.05 to 19.43km, north-south width of 788 ~ 14.33km, mine area of about for 220.125km2, dip angle of coal seam is 0-1 degree, coal thickness 0.68-8.64 meters, mine design resources 2285.05Mt and design can be recoverable reserves 1733.85Mt, design production capacity of 10.0Mt/a, service life 123.8a.The mine adopts the main and auxiliary inclined shaft and air shaft mixed development, set up the main shaft, auxiliary inclined shaft, air shaft. Disc area used to long wall of a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method. And illustrate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is the use of small Ji Khan coal mine geological data as the research basis, in guiding the teacher's guidance, according to the coal mine design, the use of classroom learned knowledge, combining the mine's actual situation, the author of the mine of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overview of mine geology, (2) mine realm and reserves, (3) the mine service life, (4) mine development, (5) mining method, (6) underground transport, (7) to enhance the way, (8) ventilation and safety, (9) drainage, in addition to the mine can be used, other mines can also refer to the design.Key words: coal mining method, the mixed development, to long wall, a fully mechanized, transport, ventil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目录1 矿井地质概况 (1)1.1 矿井位置及交通 (1)1.1.1 交通位置 (1)1.1.2 地形地貌 (1)1.1.3 气象及水文情况 (1)1.1.4 矿区概况 (2)1.2 矿(井)田地层及地质构造 (3)1.2.1 地层 (3)1.2.2 构造 (6)1.3 矿体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 (6)1.3.1 煤层及煤质 (6)1.3.2 瓦斯赋存状况、煤尘爆炸危险性 (10)1.3.3 水文地质 (10)2 井田开拓 (13)2.1 矿(井)田境界及储量 (13)2.1.1 井田境界 (13)2.1.2 矿井资源/储量 (13)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19)2.2.1 矿井工作制度 (19)2.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9)2.2.3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20)2.2.4 矿井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 (21)2.3 井田开拓 (21)2.3.1 工业场地及井口位置的选择 (21)2.3.2 井筒形式的确定 (22)2.3.3 井筒数目的确定 (23)2.3.4 井筒断面设计 (25)2.3.5 井筒参数的确定 (30)2.3.6 井田内划分及开采顺序 (30)2.3.7 水平划分与标高确定 (31)2.3.8 大巷布置 (32)2.4 井底车场及硐室 (32)2.4.1 井底车场 (32)2.4.2 井底车场主要硐室 (32)2.4.3 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和硐室支护方式 (33)2.5 方案比较、确定开拓系统 (34)3 盘区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 (37)3.1 盘区布置设计依据 (37)3.1.1 地质资料 (37)3.1.2 盘区布置要求 (37)3.2 盘区的划分 (37)3.3 盘区布置参数 (38)3.3.1 采煤工作面长度确定 (38)3.3.2 盘区尺寸 (38)3.3.3 盘区生产能力的确定 (39)3.3.4 采区回采率 (39)3.4 盘区巷道布置 (39)3.5 采煤方法 (40)3.5.1 采煤方法与采煤工艺 (40)3.5.2 采煤方法选择 (40)3.6 巷道掘进及机械化 (41)3.7 劳动组织 (44)3.8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45)4 运输及设备 (46)4.1 井下运输设计原则 (46)4.2 选择矿井运输方式和设备应满足的要求 (46)4.3 大巷煤炭运输 (46)4.3.1 大巷煤炭运输方式的选择 (46)4.3.2 大巷煤炭运输设备选型设计 (47)4.4 辅助运输方式及设备选型 (49)4.4.1 辅助运输方式 (49)4.4.2 辅助运输设备选型及数量 (49)5 矿井通风与安全 (51)5.1 矿井通风设计依据 (51)5.2 矿井通风自然因素 (51)5.3 矿井通风方法及方式 (51)5.4 矿井风量计算 (52)5.4 矿井总风量 (55)5.5 矿井负压及等积孔计算 (56)5.6 通风设备选型 (57)6 矿井提升、排水、空气压缩设备选型 (61)6.1 提升设备 (61)6.1.1 矿井提升设备的任务和特点 (61)6.1.2 矿井提升设备的选型 (61)6.2 排水设备 (63)6.2.1 矿井排水设备的任务 (63)6.2.2 排水设备的组成 (63)6.2.3 主排水设备以及主管路的选型 (63)6.3 压缩空气设备 (67)6.3.1 矿山空气压缩设备的组成 (67)6.3.2 空气压缩的选型 (67)7 矿井技术经济指标表 (70)致谢 (72)参考文献 (73)1 矿井地质概况1.1 矿井位置及交通1.1.1 交通位置小纪汗井田位于国家规划的“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的东北部,地处榆林市城西12km处,隶属于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乡、芹河乡和岔河乡联合管辖。

煤矿开采中的矿井设计与布置原则

煤矿开采中的矿井设计与布置原则

考虑地质条件
采掘工作面应考虑地质条 件,选择合适的采掘设备 和技术。
03
矿井安全设计
安全出口的设计
安全出口数量
每个工作面至少应有两个安全出口,分别通向不同的巷道。
安全出口宽度
安全出口的宽度应根据工作面的长度和同时作业的人数确定 ,并应满足安全撤离的要求。
通风系统的设计
通风方式
采用机械通风方式,确保风流稳定、连续、可靠。
供电设备选型
根据矿井用电需求、电源 参数等,选择合适的供电 设备型号,确保矿井供电 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05
矿井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矿井水的处理与利用
矿井水处理
对矿井中产生的废水进行收集和处理, 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有害物质和微生物 ,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要求。
VS
矿井水利用
经过处理的矿井水可用于井下灭火、洒水 降尘、设备冷却等方面,提高水资源利用 效率,减少对外部水源的依赖。
采煤设备的选型
采煤机选型
根据煤层厚度、硬度、顶底板条件等,选择合适的采煤机型号,确保采煤效率和质量。
液压支架选型
根据煤层厚度、采高、顶板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液压支架型号,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稳 定。
运输设备的选型
刮板输送机选型
根据工作面运输距离、运输能力、煤的松散系数等,选择合适的刮板输送机型号,确保运输效率和质 量。
煤矿开采中的矿井设计与布 置原则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目录
• 矿井设计概述 • 矿井布置原则 • 矿井安全设计 • 矿井生产能力与设备选型 • 矿井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01
矿井设计概述
矿井设计的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
确保矿井生产安全,预 防事故发生,保障人员

矿井开采设计 书籍

矿井开采设计 书籍

矿井开采设计书籍
以下是一些与矿井开采设计相关的书籍:
《矿井开采设计》是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龙清、邵小平。

《煤矿矿井设计第3版》是2016年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亮。

《矿井多煤层开采围岩应力分析与设计优化》是201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成飞。

此外,还有《深部高应力矿井巷道支护设计研究应用》、《煤矿矿井采矿设计手册(下册)》等书籍,涵盖了从矿区总体设计到矿井设计、施工和建设程序、矿井设计方法、矿井运输线路及硐室设计、采区巷道布置、采区车场,硐室设计和井底车场及硐室设计、采煤方法及采煤设备选型等内容。

如需更多矿井开采设计相关书籍,建议访问中国国家图书馆官网,查询并获取更多专业和权威的书籍信息。

煤矿开采的矿井与巷道设计

煤矿开采的矿井与巷道设计

建立通风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矿井内 的空气成分、风速和温度等参数,确 保矿井通风安全。
通风设备
选用高效、可靠的通风设备,如扇风 机、局部通风机和风门等,以满足矿 井通风需求。
矿井排水
01
02
03
排水系统设计
根据矿井涌水量和排水要 求,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 ,包括水泵、水管和排水 构筑物等。
排水设备选型
采区划分
根据煤层分布和开采顺序,将矿井划分为若干个采区,每 个采区有独立的运输、通风、供电和排水系统。
工作面布置
根据采区划分,在工作面内布置回采巷道和采煤工作面, 回采巷道用于通风、运输和排水,采煤工作面用于煤炭开 采。
矿井通风
通风方式
通风监测与控制
根据矿井规模、开采方式和通风需求 等因素,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如中 央并列式、对角式或分区式等。
类型
包括切眼、回风巷等。
03
矿井安全设计
安全出口设计
安全出口数量
每个矿井工作面应设置足够数量 的安全出口,以满足紧急情况下
快速撤离的需求。
安全出口宽度
安全出口的宽度应根据工作面的大 小和预计的撤离人数来确定,以确 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人员 。
安全出口标识
安全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包括 指示牌和照明设备,以便在紧急情 况下人员能够快速找到出口。
运输设备匹配
根据矿井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运输设备型号和规格,并确保 设备之间的协调性和匹配性。
运输设备维护
制定运输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 命。
支护材料选择
支护材料
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如木材、钢材和混凝土等,以确保巷道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
支护材料匹配

煤矿开采学_第十五章矿井开采设计

煤矿开采学_第十五章矿井开采设计
相近的项目可不参与比较。 3.方案比较法要注意个方案的可比性。条件,
范围和单价与各指标要一致性。 4.方案比较法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由于资料准确性差,10%以内可认为相等。
第二节 矿井开采设计方法
二、其他设计方法
1、统计分析法 2、标准定额法 3、数学分析法 4、经济数学规划法
+1600
+1450 +1300
煤3 +1150
煤5 +1000
9
+850
第三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 井田开拓方案三平面图
1100 1000 1000
900
800 607000
1000
900
800
700
900 1900000
900
各方案工程量投资比较
项目
主井/m 副井/m 风井/m
井底车场/万元
下一阶段设计的依据。
第一节 矿井开采设计的依据、程序和内容
二、矿井开采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1.提交矿井项目建议书 2.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 3.矿井初步设计 4.施工图设计 三、矿井设计工作的原则 1.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 2.保证合理的设计周期 3.加强设计审批工作
第二节 矿井开采设计方法
运 输 工
铁路专用线总投资/ 万元
程 场外公路总投资/万

供电通讯线路投资/万元
供水管路投资/万元
主、副井提升设备投资/万 元
基建投资合计/万元
方案一
数量
投资/万元
15
750
110000
44
180
3900
120 176 400 2460 19933.5

采矿业中的矿井设计与工程施工

采矿业中的矿井设计与工程施工

采矿业中的矿井设计与工程施工矿井是采矿业中的重要设施,它是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对采矿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安全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矿井设计与工程施工是确保矿井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矿井设计和工程施工两方面介绍采矿业中的矿井设计与工程施工。

一、矿井设计1.1 矿井设计的目标与原则矿井设计的目标是合理布置采矿装备和通风系统,确保采矿的安全高效进行。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利用资源: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和矿产储量,合理设计采场、支护体系和通风系统,优化采矿资源利用。

(2) 稳定性与安全性:考虑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和应力分布等因素,设计支护结构和岩巷布置,确保矿井稳定和工作面安全。

(3) 高效性与可持续性:通过合理布置采矿设备、提高采矿效率和资源回收利用率,实现矿井的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1.2 矿井设计的主要内容矿井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井下矿井布置设计:确定矿井的井筒位置、主要巷道和工作面布置,确保矿井安全高效运营。

(2) 采场设计:确定采场的大小、形状和布局,考虑矿石开采方式和支护方式,确保采场的稳定和安全。

(3) 通风系统设计:确定通风系统的气流量、压力和气流分布,考虑有效的风流路径和排风系统,确保矿井内空气质量和工作条件。

二、工程施工2.1 工程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工程施工是将矿井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工程的过程,它直接影响矿井的质量和效益。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矿井井筒开挖:矿井井筒的开挖是矿井建设的第一步,需要处理好地质探测、钻探、爆破等技术问题,确保井筒的稳定和安全。

(2) 巷道和巷道支护:矿井内的巷道是矿工出入采场和运输矿石的通道,需要进行合理的巷道驱动和支护。

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巷道支护形式和材料,确保巷道的稳定和安全。

(3) 采场开设和支护:采矿业的目标是采取矿石,采场的开设和支护是保证采矿工作面安全和高效进行的关键环节,需要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和支护设备,确保采场的稳定和安全。

煤矿矿井开采设计原则与步骤

煤矿矿井开采设计原则与步骤

煤矿矿井开采设计原则与步骤煤矿矿井开采设计是指根据地质情况、开采技术、安全要求等因素,对煤矿矿井进行系统的分析、计算和优化设计,确定开采方法、采煤工艺、支护方式等,以保证煤炭资源的高效开采和矿井的安全稳定运营。

煤矿矿井开采设计的原则和步骤如下:一、设计原则:1.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开采设计必须体现矿山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即将整个矿山作为一个整体而设计,确保开采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煤矿矿井开采设计必须注重经济效益,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优化设施,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开采效益。

4.可持续性原则:煤矿矿井开采设计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减少矿井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开发。

二、设计步骤:1.地质勘探: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获取煤层的分布、厚度、倾角等地质信息,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依据。

2.矿山规模确定:根据矿山的地质条件和可采储量,确定矿井的规模,包括开采深度、采场面积、巷道数量等。

3.开采方法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矿山规模,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如传统的直接采煤法、液化采煤法、短壁工作面法等。

4.采煤工艺确定:根据煤层的特点和开采方法,选择适当的采煤工艺,如顺槽放顶煤、双墩煤墙回采等。

5.支护方式确定:根据煤层的稳定性和采煤工艺,确定支护方式,如采用锚杆支护、预应力锚索支护等。

6.开孔网络设计:设计巷道的分布和布设,确定主巷道、副巷道和技术巷道等的位置和尺寸,保证工作面的顺利开采。

7.通风系统设计:设计矿井的通风系统,包括主风机的选型和布置、风道的设计和布置等,保证矿井内空气的流通和人员的安全。

8.输送系统设计:设计矿井的输送系统,包括皮带机、提升机、风机等,保证煤炭和人员的安全快速运输。

9.水源与排水系统设计:设计矿井的水源供给和排水系统,保证矿井内的供水和排水畅通,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

10.废弃物处理系统设计:设计矿井的废弃物处理系统,包括煤矸石的处理和储存,保护环境和资源利用。

煤矿开采与矿井设计规范

煤矿开采与矿井设计规范

煤矿开采与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开采作为一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产业,对于我国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独特的地质、技术和安全问题,必须依靠科学规范来进行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以煤矿开采与矿井设计规范为主题,分为四个小节,论述普通煤矿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环境保护标准以及矿井设计规范。

普通煤矿规范煤矿开采是一项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需要符合各种规范和标准。

普通煤矿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煤矿开发与设计、煤矿生产管理、煤矿安全保护、煤矿环境保护和煤矿设备维护。

煤矿开发与设计需要根据矿产储量、地质条件和开采方案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确保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生产管理包括生产组织、生产技术和生产安全管理,重点关注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保护依托煤矿安全技术规范和设备标准,通过安全监管和事故预防来保障煤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煤矿环境保护要求煤矿开采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控制矿区水质、大气污染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煤矿设备维护规范要求煤矿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设备制造商的要求进行设备保养和维修,确保煤矿设备的运行稳定和寿命。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的关键措施。

它主要包括煤矿安全管理规程、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规定。

煤矿安全管理规程是煤矿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管理规范,包括从煤矿的生产、管理、技术、人员、设备等各个方面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规范是指各种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包括矿山、巷道、放炮、通风、排水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规定是针对煤矿事故隐患和事故预防以及突发事故处理制定的应急救援措施。

煤矿环境保护标准煤矿开采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煤矿环境保护标准主要涉及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方面的要求。

对于大气污染,煤矿应当在矿井通风、运输和煤炭储存等环节设置相应的污染控制设施,确保煤尘和有害气体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标准。

煤矿开采技术——矿井开采设计

煤矿开采技术——矿井开采设计

第十五章矿井开采设计第一节矿井开采设计的依据、程序和内容第二节矿井开采设计的设计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设计目的与要求2、掌握开采设计的依据、程序和内容3、掌握开采设计有哪些具体方法重点、难点和突破的方法:重点:1、开采设计的依据、程序和内容2、开采设计的方法难点:突破方法:1、举例分析、讲解教学内容和步骤(附后)第三篇开采设计第十五章矿井开采设计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矿井开采设计的程序与内容,矿井开采设计方法及评价准则,掌握方案比较法的内容、步骤与注意事项,具有应用方案比较法进行矿井开采设计的能力。

矿井开采设计包括编制计划任务书(设计任务书)、编制设计文件、建设施工、竣工验收和交付生产四个阶段。

矿井开采设计从内容上分两部分按两个阶段进行:1.矿井开采方案设计:首先确定全矿或某一部分的开拓部署、井巷布置、生产系统等主要技术原则;2.巷道施工设计:其次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或方案而进行单位工程施工图设计。

从程序上,矿井开采设计分:提交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部分进行。

第一节矿井开采设计的依据、程序和内容一、矿井设计依据为顺利地进行矿井设计和保证矿井设计质量,必须具备下列设计依据。

(一)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又称计划任务书,是生产管理部门向设计部门委托设计任务的文件。

其中明确规定了拟建项目的任务和设计内容、技术方向、设计阶段、设计原则、计划安排以及配套工程的发展计划与要求。

(二)井田地质勘探报告井田地质勘探报告是为矿井初步设计提供可靠的资源储量的依据。

保证井田境界和矿井井型不致因地质资料不准确而发生重大变化,影响煤炭资源既定的工业用途。

对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小型煤矿及地方小煤矿,可以详查最终地质勘探报告作为资源储量的依据。

(三)国家总的建设方针、政策及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为使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国家正式颁发的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方针政策,规程规范、规章制度和技术方向等;或国家对建设项目明确规定的有关文件,如指定采用某种设备或标准(通用、定型)设计等,井可作为设计依据。

煤矿开采矿井设计原则

煤矿开采矿井设计原则

安全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
确保矿井设计符合安全规范,保 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矿井设计应适应地质条件、采煤 工艺和设备选型等因素,确保设 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矿井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矿井设计
古代矿井设计主要依靠经验,采煤方 式落后,安全性差。
近代矿井设计
现代矿井设计
现代矿井设计更加注重科技应用和创 新,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矿井布 局和采煤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 性。
采区通风与安全
通风系统设计
合理布置通风巷道,确保采区通风系统稳定可靠,满足工作面用风需求。
安全设施
在采区设计中充分考虑安全设施的设置,如防尘、防瓦斯、防水等设施,确保 采区安全生产。
04
矿井提升与运输设计
Chapter
提升系统设计
提升系统设计应满足安全、高效、经 济的要求,确保煤炭和人员能够快速 、安全地进出矿井。
近代开始引入科学方法进行矿井设计 ,注重安全和效率,采煤工艺得到改 进。
02
矿井开拓设计
Chapter
开拓方式选择
01
开拓方式
根据矿井地形、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状况、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综合考
虑,选择合适的开拓方式,如立井开拓、斜井开拓或平硐开拓等。
02
适用条件
每种开拓方式有其适用条件,如立井开拓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深、地形条
运输系统设计应注重安全性和 可靠性,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和设备,确保煤炭运输的安全 和稳定。
辅助运输方式选择
根据矿井地形、地质条件、生产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 的辅助运输方式,如轨道运输、胶轮车运输等。
辅助运输方式选择应考虑经济性,合理规划运输线路和 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

煤矿开采中的矿井设计与布局规划

煤矿开采中的矿井设计与布局规划
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采掘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 低劳动强度。
03
02
降低成本
合理配置资源,降低采掘成本,提 高经济效益。
增强抗灾能力
合理布置巷道,提高矿井抗灾能力 ,保障安全生产。
04
03 矿井通风与安全
CHAPTER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
通风方式
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如 中央并列式、中央分列式等。
煤矿开采中的矿井设计与布局 规划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CONTENTS
• 矿井设计概述 • 矿井布局规划 • 矿井通风与安全 • 矿井采掘设备与技术 • 矿井环境保护与治理 • 矿井经济效益分析
01 矿井设计概述
CHAPTER
矿井设计的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
确保矿井生产安全,预防事故 发生,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矿井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培训制度
定期对矿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检查制度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 患。
应急救援制度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 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04 矿井采掘设备与技术
CHAPTER
采掘设备选择与配置
采煤机
选择合适的采煤机,如滚 筒式采煤机、刨煤机等, 根据煤层厚度、硬度等参 数进行配置。
通过计算矿井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财务指标,评估矿井的经 济效益。
风险分析法
考虑矿井开采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如市场价格波动、生产安 全等,进行经济效益评估。
比较分析法
将矿井的实际经济效益与预期目标或与其他矿井进行比较,找出 差距和改进方向。
提高矿井经济效益的措施

煤矿开采中的矿井设计与布置原则

煤矿开采中的矿井设计与布置原则

3
布置采区巷道
根据采区参数,合理布置采区巷道,确保通风、 运输和行人安全。
采煤方法的确定
选择采煤工艺
根据煤层条件和生产技术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煤 工艺。
设计工作面参数
确定工作面的长度、推进长度、切割次数等参数 。
制定回采工艺流程
根据采煤工艺和工作面参数,制定回采工艺流程 ,确保生产安全和高效。
03
矿井设计的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
经济合理
确保矿工生命安全和矿山生产安全是首要 原则,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安全因素,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在满足安全和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应尽量 降低工程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技术先进
保护环境
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装备,提高采矿效 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矿山行业的科技进 步。
水管道。
维护管理
03
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排水设备的运行
状况,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矿井供电系统设计
供电稳定性
确保矿井供电系统的稳定性,满足各种用电设备和安全监控系统的 正常运行需求。
设备选型
根据矿井用电负荷和供电距离选择合适的供电设备和电缆,确保供 电质量和效率。
备用电源
为应对突发情况,应设置备用电源和应急照明系统,保障矿工安全撤 离和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
采区划分与工作面布置
该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方式,采区划分和工作面布置合理, 充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工作面布置考 虑了安全因素,确保了安全生产。
巷道断面与支护设计
该矿井的巷道断面设计合理,满足了通风、运输和行人的 需求。巷道支护采用了锚杆、喷射混凝土等支护方式,确 保了巷道的稳定性。
某矿井排水与供电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