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状河三角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的粗碎屑三角洲,其发育受季节性洪水流量或山 区河流流量的控制。 辫状河道经短距离或较长距离搬运后直接进入海 (湖)而形成辫状河三角洲。
正常三角洲 距源区距离 坡度 分选 岩性 岩性组合 供源
辫状河 三角洲
扇三角洲
7
6 8
5 1 4 3 2
正常三角洲 距源区距离 坡度 分选 远 缓 好
辫状河 三角洲 中 中 中
相的主体。 • (1)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平原亚相中辫状河道人湖后在水下的延
续部分,沉积特征类似于辫状河道,沉积物粒度较粗,砂体总体呈层
状,内部往往由若干个下粗上细的砂岩透镜体相互叠置而成,单个透 镜体从下向上常为细砾岩→含砾中、粗粒砂岩→中砂岩,横向延伸数 米即变薄尖灭。冲刷面构造、平行层理及大、中型交错层理亦常见。 • (2)分流河道间沉积:岩性较细,常为粉砂岩与泥岩。颜色较深, 为灰色及灰绿色。因水下分流河道迁移频繁,河道间沉积物往往遭到 侵蚀破坏,多以透镜状形式出现在河道砂体中。
4.6.5 辫状河三角洲的相类型
包括哪些亚相?
扇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扇 三 角 洲
扇三角洲前缘
辫 状 河 三 角 洲辫状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前辫状河三角洲
• 辫状河道沉积:以河道砂坝沉积物为主。色杂、粒度粗、分选较差、
不稳定矿物含量高、底部发育冲刷充填构造,内部具大型板状和槽状 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组成若干个向上变细的透镜体叠置构成。 • 废弃河道充填沉积:废弃河道允填沉积体往往呈下凸上平的透镜状。 沉积物自下向上粒度明显变细,底部见起伏不大的冲刷面。向上层理
三角洲供源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上泥石流不发育,而扇三角洲平原上多见
泥石流,尤其是干旱扇三角洲泥石流更为 发育。
4.6.4 与扇三角洲的区别
从定义看两者区别: 扇三角洲是冲积扇前积到停滞水体
辨状河三角洲是辨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
水体
4.6.4 与扇三角洲的区别
两者发育的古地理环境不同:
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盆地靠近山前一侧的构造
陡坡或高地,沿盆地边缘(长轴方向)呈裙边状
分布;
辫状河三角洲:通常受相对平缓的古隆起、古高
地控制,沿向湖盆延伸的斜坡“席”状分布
4.6.4 与扇三角洲的区别
从搬运动力上看:
辫状三角洲:基本为牵引流搬运,分选相对较好,砂体中
泥质含量少,岩石类型以含砾砂岩,粗砂岩、中、细砂为
主夹分流河道间微相泥质沉积。 扇三角洲:通常含有一定比例的重力流沉积,泥质含量高, 分选差,岩石类型多为细砾岩,砂砾岩,砾状砂岩,含砾 砂岩,粗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
前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为泥岩和粉细砂质泥岩,颜色较 深,有时见水平层理。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速度快,可 形成滑塌成因的浊积砂砾岩体,包裹在前辫状河三角洲或深 水盆地泥质沉积中。
库车凹陷三叠—侏罗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4.6.6 垂向沉积序列
两种韵律结构:
一是向上变细的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剖面上表现为多处
上百公里长,严格的说,已经并不真正属于冲积扇复合
体的组成部分; ③辫状河三角洲形成时有较稳定的限制性河口,扇三角 洲相反。
俄罗斯勒那河辫状河三角洲
阿拉斯加育空河(Yukon River)辫状水系
阿拉斯加育空河(Yukon River)辫状水系
4.6.2 地质发育背景
辫状河三角洲是辫状水流进入稳定水体(海、湖)
规模逐渐变小,反映了水道充填沉积过程中水动力逐渐减弱的过程。
• 越岸沉积:洪水期,水体漫越河道,在河道两侧形成一些积水洼地, 其内部接受细粒物质的沉积。岩性为粉砂岩、泥岩。部分洪水期越岸
形成的积水洼地可逐渐被植被覆盖,发展为沼泽环境,沉积炭质页岩。
• 水下分流河道特别活跃,其沉积物在前缘亚相中占比例大,是前缘亚
4.6 辫状河三角洲的古地理特征
4.6.1 古地理面貌
定义:由辫状河体系(包括河流控制的潮湿气候冲积 扇和冰水冲积扇)前积到盆地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 和砾石的三角洲,其辫状分流平原由单条或多条底
负载河流提供物质。
辫状河三角洲的类型(McPherson,1987) (a)物源来自远距离山区高地的辫状河三角洲; (b)在冲积扇前方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 (c)与冰川平原有关的辫状河三角洲
水流作用由强至弱、向上变细的正韵律组合;
二是向上变粗的进积型辫状三角洲,由多个向上变粗的沉 积旋回组成。
地质记录中以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垂向层序更为常见,其完
整的层序由上而下表现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 状河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与油气的关系
与扇三角洲相比,辫状河三角洲岩石分选较 好,杂基含量较低,砂砾岩体的侧向连续性和连通 性都较好,因而具有较好的油气储集性能。 同时,由于辫状河三角洲面积达数百平方千 米,且水下分流河道的砂砾岩与烃源岩呈频繁互层 沉积,可成为油气初次运移的有利场所,而辫状河 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冲积平原或河漫沼泽沉积由于物 性较差,可作为区域性盖层或烃源岩,从而在垂向 上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扇三角洲 近 陡 差
岩性
细、粉砂岩
砾、砂、粉 砂、泥
砾、砂、粉 砂、泥
岩性组合
主砂岩内含少量 反粒序砂层与炭 巨厚砂岩中几乎 湖泊泥岩夹层, 质泥岩层频繁交 不含泥岩夹层, 为持续稳定的充 互,表明边界断 为快速充填的产 填作用 层间歇活动 物 曲流河 辫状河 冲积扇
供源
4.6.3
与正常三角洲的区别
辫状河三角洲与正常三角洲最大的区 别在于供源和粒度的不同,通常辫状河三 角洲是由辫状河作为供源,为短程三角洲;
而正常三角洲多以曲流河为供源,为长程
三角洲。另外辫状河三角洲通常粒度较粗,
而正常三角洲粒度较细。
4.6.4 与扇三角洲的区别
辫状河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同属于粗粒
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供源为辫状河,扇
思考:辫状河三角洲是否属于扇三角洲的特例?
在1987年(McPherson)之前,辫状河三角洲归属 于扇三角洲范畴 McPherson等认为辫状河三角洲是介于粗碎屑的扇
三角洲和细碎屑的正常三角洲之间的一种具独特属性
的三角洲。
将辫状河三角洲从扇三角洲分离出来的具体理由:
①辫状河和辫状平原与冲积扇不存在必然联系; ②与冲积扇毗连的辫状河冲积平原通常是几十公里甚至
• (3)河口坝: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前缘及侧缘。岩性为中、细粒砂
岩,局部为含砾砂岩,从下向上多显示由细变粗的层序,见平行层理 及中型交错层理。由于水下分流河道迁移性较强,河口不稳定,河口
坝规模普遍较小。
• (4)席状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连片分布的砂体,形成于波浪作用 较强的沉积环境。砂体一般为粒度较细的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 颗粒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垂向上呈反韵津或均质韵律。 • (5)远砂坝:位于前缘末端,由粉砂岩和细砂岩组成。横向延伸远, 分布范围广;但相带窄,厚度薄;内部见小型沙纹层理,与前三角洲 泥质沉积物呈薄互层状频繁交互。
正常三角洲 距源区距离 坡度 分选 岩性 岩性组合 供源
辫状河 三角洲
扇三角洲
7
6 8
5 1 4 3 2
正常三角洲 距源区距离 坡度 分选 远 缓 好
辫状河 三角洲 中 中 中
相的主体。 • (1)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平原亚相中辫状河道人湖后在水下的延
续部分,沉积特征类似于辫状河道,沉积物粒度较粗,砂体总体呈层
状,内部往往由若干个下粗上细的砂岩透镜体相互叠置而成,单个透 镜体从下向上常为细砾岩→含砾中、粗粒砂岩→中砂岩,横向延伸数 米即变薄尖灭。冲刷面构造、平行层理及大、中型交错层理亦常见。 • (2)分流河道间沉积:岩性较细,常为粉砂岩与泥岩。颜色较深, 为灰色及灰绿色。因水下分流河道迁移频繁,河道间沉积物往往遭到 侵蚀破坏,多以透镜状形式出现在河道砂体中。
4.6.5 辫状河三角洲的相类型
包括哪些亚相?
扇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扇 三 角 洲
扇三角洲前缘
辫 状 河 三 角 洲辫状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前辫状河三角洲
• 辫状河道沉积:以河道砂坝沉积物为主。色杂、粒度粗、分选较差、
不稳定矿物含量高、底部发育冲刷充填构造,内部具大型板状和槽状 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组成若干个向上变细的透镜体叠置构成。 • 废弃河道充填沉积:废弃河道允填沉积体往往呈下凸上平的透镜状。 沉积物自下向上粒度明显变细,底部见起伏不大的冲刷面。向上层理
三角洲供源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上泥石流不发育,而扇三角洲平原上多见
泥石流,尤其是干旱扇三角洲泥石流更为 发育。
4.6.4 与扇三角洲的区别
从定义看两者区别: 扇三角洲是冲积扇前积到停滞水体
辨状河三角洲是辨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
水体
4.6.4 与扇三角洲的区别
两者发育的古地理环境不同:
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盆地靠近山前一侧的构造
陡坡或高地,沿盆地边缘(长轴方向)呈裙边状
分布;
辫状河三角洲:通常受相对平缓的古隆起、古高
地控制,沿向湖盆延伸的斜坡“席”状分布
4.6.4 与扇三角洲的区别
从搬运动力上看:
辫状三角洲:基本为牵引流搬运,分选相对较好,砂体中
泥质含量少,岩石类型以含砾砂岩,粗砂岩、中、细砂为
主夹分流河道间微相泥质沉积。 扇三角洲:通常含有一定比例的重力流沉积,泥质含量高, 分选差,岩石类型多为细砾岩,砂砾岩,砾状砂岩,含砾 砂岩,粗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
前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为泥岩和粉细砂质泥岩,颜色较 深,有时见水平层理。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速度快,可 形成滑塌成因的浊积砂砾岩体,包裹在前辫状河三角洲或深 水盆地泥质沉积中。
库车凹陷三叠—侏罗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4.6.6 垂向沉积序列
两种韵律结构:
一是向上变细的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剖面上表现为多处
上百公里长,严格的说,已经并不真正属于冲积扇复合
体的组成部分; ③辫状河三角洲形成时有较稳定的限制性河口,扇三角 洲相反。
俄罗斯勒那河辫状河三角洲
阿拉斯加育空河(Yukon River)辫状水系
阿拉斯加育空河(Yukon River)辫状水系
4.6.2 地质发育背景
辫状河三角洲是辫状水流进入稳定水体(海、湖)
规模逐渐变小,反映了水道充填沉积过程中水动力逐渐减弱的过程。
• 越岸沉积:洪水期,水体漫越河道,在河道两侧形成一些积水洼地, 其内部接受细粒物质的沉积。岩性为粉砂岩、泥岩。部分洪水期越岸
形成的积水洼地可逐渐被植被覆盖,发展为沼泽环境,沉积炭质页岩。
• 水下分流河道特别活跃,其沉积物在前缘亚相中占比例大,是前缘亚
4.6 辫状河三角洲的古地理特征
4.6.1 古地理面貌
定义:由辫状河体系(包括河流控制的潮湿气候冲积 扇和冰水冲积扇)前积到盆地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 和砾石的三角洲,其辫状分流平原由单条或多条底
负载河流提供物质。
辫状河三角洲的类型(McPherson,1987) (a)物源来自远距离山区高地的辫状河三角洲; (b)在冲积扇前方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 (c)与冰川平原有关的辫状河三角洲
水流作用由强至弱、向上变细的正韵律组合;
二是向上变粗的进积型辫状三角洲,由多个向上变粗的沉 积旋回组成。
地质记录中以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垂向层序更为常见,其完
整的层序由上而下表现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 状河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与油气的关系
与扇三角洲相比,辫状河三角洲岩石分选较 好,杂基含量较低,砂砾岩体的侧向连续性和连通 性都较好,因而具有较好的油气储集性能。 同时,由于辫状河三角洲面积达数百平方千 米,且水下分流河道的砂砾岩与烃源岩呈频繁互层 沉积,可成为油气初次运移的有利场所,而辫状河 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冲积平原或河漫沼泽沉积由于物 性较差,可作为区域性盖层或烃源岩,从而在垂向 上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扇三角洲 近 陡 差
岩性
细、粉砂岩
砾、砂、粉 砂、泥
砾、砂、粉 砂、泥
岩性组合
主砂岩内含少量 反粒序砂层与炭 巨厚砂岩中几乎 湖泊泥岩夹层, 质泥岩层频繁交 不含泥岩夹层, 为持续稳定的充 互,表明边界断 为快速充填的产 填作用 层间歇活动 物 曲流河 辫状河 冲积扇
供源
4.6.3
与正常三角洲的区别
辫状河三角洲与正常三角洲最大的区 别在于供源和粒度的不同,通常辫状河三 角洲是由辫状河作为供源,为短程三角洲;
而正常三角洲多以曲流河为供源,为长程
三角洲。另外辫状河三角洲通常粒度较粗,
而正常三角洲粒度较细。
4.6.4 与扇三角洲的区别
辫状河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同属于粗粒
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供源为辫状河,扇
思考:辫状河三角洲是否属于扇三角洲的特例?
在1987年(McPherson)之前,辫状河三角洲归属 于扇三角洲范畴 McPherson等认为辫状河三角洲是介于粗碎屑的扇
三角洲和细碎屑的正常三角洲之间的一种具独特属性
的三角洲。
将辫状河三角洲从扇三角洲分离出来的具体理由:
①辫状河和辫状平原与冲积扇不存在必然联系; ②与冲积扇毗连的辫状河冲积平原通常是几十公里甚至
• (3)河口坝: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前缘及侧缘。岩性为中、细粒砂
岩,局部为含砾砂岩,从下向上多显示由细变粗的层序,见平行层理 及中型交错层理。由于水下分流河道迁移性较强,河口不稳定,河口
坝规模普遍较小。
• (4)席状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连片分布的砂体,形成于波浪作用 较强的沉积环境。砂体一般为粒度较细的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 颗粒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垂向上呈反韵津或均质韵律。 • (5)远砂坝:位于前缘末端,由粉砂岩和细砂岩组成。横向延伸远, 分布范围广;但相带窄,厚度薄;内部见小型沙纹层理,与前三角洲 泥质沉积物呈薄互层状频繁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