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01-代谢总论

合集下载

王镜岩(第三版)生物化学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王镜岩(第三版)生物化学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19章代谢总论⒈怎样理解新陈代谢?答: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一切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体表现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是由多酶体系协同作用的化学反应网络。

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两个方面。

新陈代谢的功能可概括为五个方而:①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

②将外界引入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需要的结构元件。

③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

④形成或分解生物体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子。

⑤提供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⒉能量代谢在新陈代谢中占何等地位?答: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包括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机体运动,包括肌肉的收缩以及生物膜的传递、运输功能等等,都需要消耗能量。

如果没有能量来源生命活动也就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

⒊在能量储存和传递中,哪些物质起着重要作用?答:在能量储存和传递中,ATP(腺苷三磷酸)、GTP(鸟苷三磷酸)、UTP(尿苷三磷酸)以及CTP(胞苷三磷酸)等起着重要作用。

⒋新陈代谢有哪些调节机制?代谢调节有何生物意义?答:新陈代谢的调节可慨括地划分为三个不同水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

分子水平的调节包括反应物和产物的调节(主要是浓度的调节和酶的调节)。

酶的调节是最基本的代谢调节,包括酶的数量调节以及酶活性的调节等。

酶的数量不只受到合成速率的调节,也受到降解速率的调节。

合成速率和降解速率都备有一系列的调节机制。

在酶的活性调节机制中,比较普遍的调节机制是可逆的变构调节和共价修饰两种形式。

细胞的特殊结构与酶结合在一起,使酶的作用具有严格的定位条理性,从而使代谢途径得到分隔控制。

多细胞生物还受到在整体水平上的调节。

这主要包括激素的调节和神经的调节。

高等真核生物由于分化出执行不同功能的各种器官,而使新陈代谢受到合理的分工安排。

人类还受到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

除上述各方面的调节作用外,还有来自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代谢调节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代谢调节使生物机体能够适应其内、外复杂的变化环境,从而得以生存。

王镜岩生物化学下册复习总结材料

王镜岩生物化学下册复习总结材料

第十九章代谢总论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换的过程。

同化作用(assimilation):生物一方面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生物反应转变成自身组织成分。

异化作用(dissimilation ):将原有的组成成份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分解为简单成分重新利用或排出体外。

特点:特异、有序、高度适应和灵敏调节、代谢途径逐步进行。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体表现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多酶体系协同作用的化学反应网络。

新陈代谢的功能:①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

②将外界引入的营养物质转为自身需要的结构元件。

③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

④形成或分解生物体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子。

⑤提供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代谢过程是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完成的。

完成某一代谢过程的一组相互衔接的酶促反应称为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s)。

代谢途径特点:1.没有完全可逆的代谢途径。

物质的合成与分解,有的要完全不同的两条代谢途径(如脂肪酸的代谢);有的要部分地通过单向不可逆反应(如糖代谢)。

2.代谢途径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直线型的,有分支型的,也有环形的。

3.代谢途径有确定的细胞定位。

酶在细胞内有确定的分布区域,所以每个过程都是在确定的区域进行的。

例如,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进行。

4.代谢途径是相互沟通的。

5.代谢途径之间有能量关联。

6.代谢途径的流量可调控。

代谢是酶促过程,可通过控制酶的活力与数量来实现。

每个代谢途径的流量,都受反应速度最慢的步骤的限制,这个步骤称为限速步骤,或关键步骤,这个酶称为限速酶或关键酶。

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两个方面。

分解代谢:机体将营养物质转变为较小、较简单的物质,又称异化作用,是指机体将自身物质转化为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合成代谢是机体利用小分子或大分子的结构元件建造成大分子。

王镜岩生化真题名词解释整理汇总情况

王镜岩生化真题名词解释整理汇总情况

王镜岩——生物化学名词解释(2013年~2002年)【2013年】1.寡聚蛋白质(oligomeric protein):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

(也称多聚蛋白质)。

如:血红蛋白(两条α链,两条β链)、己糖激酶(4条α链)。

附:仅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蛋白质称为单体蛋白质。

如:溶菌酶和肌红蛋白【第三章蛋白质】(上159)2.酶的转换数(turnover number,TN):即K3,又称催化常数(catalytic constant,K ca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

(通常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附:[ 或每秒钟每微摩尔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 ,大多数酶对它们的天然底物的转换数的变化围是每秒1到104(上321)【第四章酶】3.糖的变旋现象(mutarotation):是当一种旋光异构体,如糖溶于水中转变为几种不同的旋光异构体的平衡混合物时,发生的旋光变化的现象。

【第一章糖类】(上8;2013、2008)4.油脂的酸值(acid number):是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消耗KOH 的毫克数。

【第二章脂类和生物膜】(上95)5.激素受体: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结合特异激素并引发细胞响应的蛋白质。

【第六章维生素、激素和抗生素】6.乙醛酸循环(glyoxylic acid cycle ,GAC):是一种被修改的三羧酸循环,在两种循环中具有某些相同的酶和产物,但代谢途径不同,在乙醛酸循环中乙酰CoA首先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然后转变为异柠檬酸,再裂解为琥珀酸和乙醛酸,在这一循环中产生乙醛酸,故称乙醛酸循环。

【第八章糖代谢】(这个循环除两步由异柠檬酸裂合酶和苹果酸合酶催化的反应外,其他的反应都和“柠檬酸循环”相同。

)(2013、2012)资料2:又称三羧酸循环支路,该途径在动物体不存在,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主要在乙醛酸循环体中和线粒体中进行。

乙醛酸循环从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形成柠檬酸开始,柠檬酸经异构化生成异柠檬酸,与TCA循环不同的是异柠檬酸经异柠檬酸裂解酶裂解为琥珀酸和乙醛酸。

2019华南理工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865有机化学与874生物化学考试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华南理工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865有机化学与874生物化学考试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华南理工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865有机化学与874生物化学考试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2019华南理工大学考研874生物化学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共四册)》由致远华工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官方教学研发团队与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专业的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

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华南理工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华南理工考研874生物化学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共四册)》全书编排根据参考书目:《食品生物化学》(第二版)宁正祥、赵谋明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生物化学》(第三版)沈同、王竟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提要:1、华工轻工食品学院院系解读+华南理工大学874生物化学考试解读;2、2004-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874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及2007-2016年874生物化学考研真题答案;3、874生物化学重难点内容解析。

(注意:华工指定书目虽然是王镜岩的《生物化学》,但实际考察的内容以华工本校老师宁正祥的《食品生物化学》这本教材为主)《2019华南理工大学考研874生物化学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通过提供院系专业相关考研内部信息,总结近年考试内容与考录情况,系统梳理核心考点与重难点知识点,并对历年真题进行透彻解析,令考生不再为信息匮乏而烦恼,同时极大提高了复习效率,让复习更有针对性。

适用院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发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环境与能源学院:环境生态学适用科目:874 生物化学内容详情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一、内部信息必读:网罗华工该专业的考研各类内外部信息,有助于考生高屋建瓴,深入了解华工对应专业的考研知识及概况,做到纵观全局、备考充分。

内容包括:院校简介、专业分析、师资情况、历年报录统计、就业概况、学费与奖学金、住宿情况、其他常见问题。

生物化学王镜岩版笔记全集

生物化学王镜岩版笔记全集

糖 类------------------------------06
脂 类------------------------------14
蛋 白 质(注 1)-------------------------21
酶 类(注 2)-------------------------38
核 酸(注 3)--------------------------------------48
DNA 的复制与修复(注 8)---------------------------93
RNA 的合成与加工(注 9)---------------------------98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转-------------------101 代谢调空-----------------------------103 生 物 膜(补充部分)---------------------108
第三节 生物分子中的作用力 一、两类不同水平的作用力 生物体系有两类不同的作用力,一类是生物元素借以结合称为生物分子的强作用力--共价键,另一类是决定生物分子高层次结构和生 物分子之间借以相互识别,结合,作用的弱作用力--非共价相互作用。 二、共价键是生物分子的基本形成力 共价键(covalent bond)的属性由键能,键长,键角和极性等参数来描述,它们决定分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一)键能 键能等于破坏某一共价键所需的能量。键能越大,键越稳定。生物分子中常见的共价键的键能一般在 300--800kj/mol 之间。 (二)键长 键长越长,键能越弱,容易受外界电场的影响发生极化,稳定性也越差。生物分子中键长多在 0.1 到 0.18nm 之间。 (三)键角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一个原子和另外两个原子所形成的键之间的夹角即为键角。根据键长和键角,可了解分子中各个原子的排列情况 和分子的极性。 (四)键的极性 共价键的极性是指两原子间电子云的不对称分布。极性大小取决于成键原子电负性的差。多原子分子的极性状态是各原子电负性的矢 量和。在外界电场的影响下,共价键的极性会发生改变。这种由于外界电场作用引起共价键极性改变的现象称为键的极化。键的极性 与极化,同化学键的反应性有密切关系。 (五)配位键对生物分子有特殊意义 配位键(coordinate bond)是特殊的共价键,它的共用电子对是由一个原子提供的。在生物分子中,常以过渡元素为电子受体,以化学 基团中的 O、N、S、P 等为电子供体,形成多配位络和物。过渡元素都有固定的配位数和配位结构。 在生物体系中,形成的多配位体,对稳定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形成特定的生物分子复合物具有重要意义。由多配位体所产生的立体异 构现象,甚至比手性碳所引起的立体异构现象更为复杂。金属元素的络和效应,因能导致配体生物分子内键发生极化,增强其反应性, 而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关。 三、非共价相互作用 (一)、非共价作用力对生物体系意义重大 非共价相互作用是生物高层次结构的主要作用力。 非共价作用力包括氢键,静电作用力,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力。这些力属于弱作用力,其强度比共价键低一两个数量级。这些力单独 作用时,的确很弱,极不稳定,但在生物高层次结构中,许多弱作用力协同作用,往往起到决定生物大分子构象的作用。可以毫不夸 张地说,没有对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理解,就不可能对生命现象有深刻的认识。 各种非共价相互作用结合能的大小也有差别,在不同级别生物结构中的地位也有不同。结合能较大的氢键,在较低的结构级别(如蛋白 质的二级结构),较小的尺度间,把氢受体基团与氢供体基团结合起来。结合能较小的范德华力则主要在更高的结构级别,较大的尺度 间,把分子的局部结构或不同分子结合起来。

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第3版)是我国高校生物类广泛采用的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参考书目为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第3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该教材的教学大纲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辅导用书(均可免费试读,阅读全部内容需要单独购买):1.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3.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上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4.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下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本书是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第3版)(下册)的学习辅导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第3版)(下册)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延伸。

(3)精编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

本书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

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4)免费更新内容,获取最新信息。

本书定期会进行修订完善。

对于完善的内容,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目录第19章代谢总论19.1复习笔记19.2课后习题详解1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生物能学20.1复习笔记20.2课后习题详解2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1章生物膜与物质运输21.1复习笔记21.2课后习题详解2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2章糖酵解作用22.1复习笔记22.2课后习题详解2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3章柠檬酸循环23.2课后习题详解2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4章生物氧化—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作用24.1复习笔记24.2课后习题详解2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5章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25.1复习笔记25.2课后习题详解2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26.1复习笔记26.2课后习题详解2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7章光合作用27.1复习笔记27.2课后习题详解2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8章脂肪酸的分解代谢28.1复习笔记28.2课后习题详解2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9章脂类的生物合成29.1复习笔记29.2课后习题详解2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0章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30.1复习笔记30.2课后习题详解3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1章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31.1复习笔记31.2课后习题详解3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2章生物固氮32.1复习笔记32.2课后习题详解3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3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33.1复习笔记33.2课后习题详解3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4章DNA的复制和修复34.2课后习题详解3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5章DNA的重组35.1复习笔记35.2课后习题详解3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6章RNA的生物合成和加工36.1复习笔记36.2课后习题详解3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7章遗传密码37.1复习笔记37.2课后习题详解3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8章蛋白质合成及转运38.1复习笔记38.2课后习题详解3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9章细胞代谢与基因表达调控39.1复习笔记39.2课后习题详解3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0章基因工程及蛋白质工程40.1复习笔记40.2课后习题详解4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9章代谢总论19.1复习笔记一、新陈代谢概述1.定义(1)新陈代谢(metabolism)简称代谢,是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所经历的一切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表现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NEW)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

(NEW)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
(3)中间代谢(intermediary metabolism)是指新陈代谢途径中的个别 环节,个别步骤。
2.生物催化剂—酶 (1)定义 酶是推动生物体内全部代谢活动的工具。
(2)特点 ①高度专一性
酶对催化的反应和反应物有严格的选择性,往往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 应。
②很高的催化效率
③活性受到调节
每种特殊的酶都有其调节机制,使错综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成为高度协 调的、高度整合在一起的化学反应网络。
(3)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例如蛋白质、核酸、脂类以及 其他组分;
(4)形成或分解生物体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子;
(5)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二、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1.分解代谢(catabolism)
(1)分解代谢
分解代谢是指从外界环境获得的或自身贮存的有机营养物通过一系列反 应步骤转变为较小的、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与分解代谢相伴随的是能 量的释放。
(2)分解代谢途径
分解代谢途径是指分解代abolism)
合成代谢又称生物合成,是生物体利用小分子或大分子的结构元件建造 成自身大分子的过程。由小分子建造成大分子是使分子结构变得更为复 杂。这种过程都是需要提供能量的。
3.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途径的异同点
(1)不同点 ①同一种物质,其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途径一般是不相同的,他们并非 可逆反应,而是通过不同的中间反应或不同的酶来实现;
种化学反应的核苷酸类分子有ATP、GTP、UTP以及CTP等。
(3)自然界以ATP形式贮存的自由能的用途
①提供生物合成做化学功时所需的能量;
②是生物机体活动以及肌肉收缩的能量来源;
③供给营养物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到机体细胞内所需的自由能;
④在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合成中,保证基因信息的正确传递, ATP也以特殊方式起着递能作用。

朱圣庚《生物化学》(第4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复习答案

朱圣庚《生物化学》(第4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复习答案

朱圣庚《生物化学》(第4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第15章新陈代谢总论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15.3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生物能学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16.3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六碳糖的分解和糖酵解作用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17.3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柠檬酸循环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18.3考研真题详解第19章氧化磷酸化作用19.1复习笔记19.2课后习题详解19.3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戊糖磷酸途径20.1复习笔记20.2课后习题详解20.3考研真题详解第21章糖异生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21.1复习笔记21.2课后习题详解21.3考研真题详解第22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22.1复习笔记22.2课后习题详解22.3考研真题详解第23章光合作用23.1复习笔记23.3考研真题详解第24章脂质的代谢24.1复习笔记24.2课后习题详解24.3考研真题详解第25章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25.1复习笔记25.2课后习题详解25.3考研真题详解第26章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生物固氮26.1复习笔记26.2课后习题详解26.3考研真题详解第27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27.1复习笔记27.2课后习题详解27.3考研真题详解第28章新陈代谢的调节控制28.1复习笔记28.2课后习题详解28.3考研真题详解第29章基因与染色体29.1复习笔记29.2课后习题详解29.3考研真题详解第30章DNA的复制和修复30.1复习笔记30.2课后习题详解30.3考研真题详解第31章DNA的重组31.1复习笔记31.2课后习题详解31.3考研真题详解第32章RNA的生物合成和加工32.1复习笔记32.2课后习题详解32.3考研真题详解第33章蛋白质合成、加工和定位33.1复习笔记33.2课后习题详解33.3考研真题详解第34章基因表达调节34.1复习笔记34.3考研真题详解第35章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及相关技术35.1复习笔记35.2课后习题详解35.3考研真题详解第36章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36.1复习笔记36.2课后习题详解36.3考研真题详解。

王镜岩生化真题名词解释整理汇总

王镜岩生化真题名词解释整理汇总

王镜岩——生物化学名词解释(2013年~2002年)【2013年】1.寡聚蛋白质(oligomeric protein):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

(也称多聚蛋白质)。

如:血红蛋白(两条α链,两条β链)、己糖激酶(4条α链)。

附:仅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蛋白质称为单体蛋白质。

如:溶菌酶和肌红蛋白【第三章蛋白质】(上159)2.酶的转换数(turnover number,TN):即K3,又称催化常数(catalytic constant,K ca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

(通常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附:[ 或每秒钟每微摩尔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 ,大多数酶对它们的天然底物的转换数的变化范围是每秒1到104(上321)【第四章酶】3.糖的变旋现象(mutarotation):是当一种旋光异构体,如糖溶于水中转变为几种不同的旋光异构体的平衡混合物时,发生的旋光变化的现象。

【第一章糖类】(上8;2013、2008)4.油脂的酸值(acid number):是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消耗KOH 的毫克数。

【第二章脂类和生物膜】(上95)5.激素受体: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结合特异激素并引发细胞响应的蛋白质。

【第六章维生素、激素和抗生素】6.乙醛酸循环(glyoxylic acid cycle ,GAC):是一种被修改的三羧酸循环,在两种循环中具有某些相同的酶和产物,但代谢途径不同,在乙醛酸循环中乙酰CoA首先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然后转变为异柠檬酸,再裂解为琥珀酸和乙醛酸,在这一循环中产生乙醛酸,故称乙醛酸循环。

【第八章糖代谢】(这个循环除两步由异柠檬酸裂合酶和苹果酸合酶催化的反应外,其他的反应都和“柠檬酸循环”相同。

)(2013、2012)资料2:又称三羧酸循环支路,该途径在动物体内不存在,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主要在乙醛酸循环体中和线粒体中进行。

生物化学—新陈代谢的定义

生物化学—新陈代谢的定义
这是探索代谢途径最有效的方法。
标记方法有:化学标记法、同位素标记 法。
(1)化学标记法
1904年,德国F.Knoop首次用苯环标记 脂肪酸探讨中间代谢途径,提出著名的 脂肪酸β-氧化学说。
缺点:化学标记法使天然代谢物分子结
(2)同位素标记法
1941年,Rudolf Schoenheimer首次采用 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
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是同一过程的两个 方面,能量转化寓于物质转化过程之中, 物质转化必然伴有能量转化。
2、合成代谢(anabolism)分解 代谢(catabolism)
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并非简 单可逆反应,发生于细胞不同部 位(尤其是真核生物中最常见)。
例如:脂肪酸分解成乙酰辅酶A 是在线粒体中进行,而乙酰辅酶 A合成脂肪酸则在细胞浆中进行。
A变T化PΔ+HG20O’→= A-3D0P.5+1P4ki J(/m标ol准)自由能
b、在某些情况下,ATP的α和 β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键被水解 (即同时水解γ和β-磷酸基 团),形成AMP和焦磷酸。
ATP+H2O→AMP+PPi (ΔG0’= -32.19kJ/mol)
(2)作为磷酸基团供体参与磷酸化反应 生化反应中,无论是分解代谢还是合成
高能键中的“高能”是指其自由能高,并 非键能高。
细胞中重要的高能键:高能磷酸键和高能 硫脂键。
“高能键”与“键能”(energy bond)区别:
化学中的“键能”是指断裂一个 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高能键” 是指水解或转移该键所释放的能 量。
2、高能化合物概念及种类
概念:分子结构中含有高能键的 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1,3-二磷酸甘油酸 是葡萄糖的分解的中间产物,葡萄糖分 解为乳酸时所释放的大部分自由能,几 乎都保留在这两个化合物中。在细胞中 这两个化合物并不直接水解,而是通过 特殊激酶作用,以转移磷酸基团的形式, 将捕捉的自由能传递给ADP从而形成 ATP。而ATP分子又倾向于将它的磷酸 基团转移给具有较低磷酸基团转移势能 的化合物,例如葡萄糖和甘油,从而生 成6-磷酸葡萄糖和3-磷酸甘油。

代谢的研究水平

代谢的研究水平
5. 代谢途径主要由 6 种化学反应组成,反 应机制通常比较简单。 一些代谢途径有共同顺序的化学反应, 称Metabolic motifs。
Metabolic motifs
代谢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规律
6. 各代谢途径具有共同的严密调节方式。 代谢调节分为三个水平: —分子水平 酶量的调节(转录水平) 酶活性的调节(变构、共价修饰) 反应底物的调节 —细胞水平(区域化调节) —整体水平调节(激素和神经调节)
线粒体、叶绿体起源于内共生细菌 (endosymbiotic bacteria) 最早能够进行产生 ATP 的有氧代谢的是原 核细胞。原始的真核细胞是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的,直到它们与这些原核细胞在细胞质内建立 共生关系的时候,才获得氧化磷酸化的功能。 经过漫长的进化,细菌的一些基因进入真核细 胞的基因组,内共生细菌进化为线粒体。 叶绿体的进化途径相似。
代谢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规律
7. 代谢是动态的。 The constancy of molecular composition is the result of a dynamic steady state. (动态的稳定状态)
The dynamic steady state
代谢与生物进化
代谢途径的规律和保守性是生 物进化理论的重要依据,体现了生 命的统一性。 What happens in bacteria happens in human being!
分解代谢(catabolism) :大分子分 解为小分子,释放能量(exergonic)。
代谢的主要特点
The Catalysis The Regulation The Economy The Unity
代谢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规律
1. 能量代谢在代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 质代谢是基础,能量代谢是一切生命活 动的根本保证。

生物化学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华南理工)

生物化学下册复习提纲重点版(华南理工)

物质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从物质代谢来说,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生物大分子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步骤,转变为教小的、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

合成代谢——生物体利用小分子或大分子的结构元件合成自身生物大分子的过程。

能量代谢:在生物体内,以物质代谢为基础,与物质代谢过程相伴随发生的,是蕴藏在化学物质中的能量转化,统称为能量代谢。

一、名词解释高能磷酸化合物:机体内有许多磷酸化合物,当其磷酰基水解时,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

这类化合物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高能键:高能磷酸化合物分子中的酸酐键,能释放出大量自由能,称之为“高能键”。

二、高能磷酸键化合物及其他高能化合物的类型(一)磷氧型1、酰基磷酸化合物(1)乙酰磷酸(2)氨甲酰磷酸(3)1,3-二磷酸甘油酸(4)酰基腺苷酸(5)氨酰腺苷酸2、焦磷酸化合物(1)焦磷酸(2)二磷酸腺苷3、烯醇式磷酸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二)氮磷型胍基磷酸化合物(1)磷酸肌酸(2)磷酸精氨酸(三)硫酯键型活性硫酸基(1)3’-腺苷磷酸5’-磷酰硫酸(2)酰基辅酶A(四)甲硫键型活性甲硫氨酸一、名词解释被动运输:指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膜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方向跨膜运输的过程,是不需要消耗代谢能的穿膜运输。

主动运输:指物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过程。

需消耗代谢能,并需专一性的载体蛋白。

协同运输:小分子的跨膜运送大都是通过专一性运送蛋白的作用实现的。

如果只是运输送一种分子由膜的一侧到另一侧,称为单向运输;如果一种物质的运输与另一种物质的运输相关而且方向相同,称为同向运输。

方向相反则称为反向运输,这二者又统称为协同运输。

Na+,K+—泵:Na+、K+-泵实际是分布在膜上的Na+、K+-ATP酶。

通过水解ATP提供的能量主动向外运输Na+,而向内运输K+ 。

每水解1分子ATP,向外运输3个Na+,而向内运输2个K+ 。

Ca+—泵:Ca2+泵即为Ca2+-ATP酶,Ca2+泵主动运送Ca2+到膜内是通过水解ATP提供的能量驱动的。

2013年浙江师范大学生物化学(675)考试大纲

2013年浙江师范大学生物化学(675)考试大纲

第1页,共5页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考试初初试科目科目考 试 大 纲科目代码名称科目代码名称:: 675生物化生物化学学适用专业适用专业:: 071000生物学生物学((一级学科一级学科))、071300生态学生态学((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试卷满分满分 及 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试卷题型结构填空题:(20格,每格1.5分,共30分)是非题:(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选择题:(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简答及计算题:(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问答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二、考查目标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生物有机体的组成、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生物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规律及遗传信息的表达,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生物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考查范围或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章 蛋白质的化学第一节 蛋白质通论第二节 氨基酸:第三节 蛋白质共价结构第四节 蛋白质构象第五节 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六节 蛋白质的性质第二章 核酸的化学第一节 核酸通论第二节 核酸的组成第三节 DNA 结构第四节 RNA结构与功能第五节 核酸的性质第三章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 糖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节 单糖第三节 寡糖及多糖第四节 糖复合物第四章 脂类的生物膜第一节 脂类第二节 生物膜第五章 酶化学第一节 酶学通论第二节 酶的作用机制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第四节 酶活力的测定第六章 维生素与辅酶第一节 引言:维生素的定义和命名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第七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第一节 新陈代谢第二节 氧化磷酸化第八章 糖代谢第一节 多糖的酶解。

深圳大学生物化学下册代谢总论

深圳大学生物化学下册代谢总论

教学ppt
3
重点的章节:
第二十二章 糖酵解作用 第二十三章 柠檬酸循环(TAC) 第二十四章 生物氧化-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 第二十五章 戊糖磷酸途径 第二十六章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第二十八章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第二十九章 脂类的生物合成
第三十章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第三十一章 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生物合成
➢生物体利用小分子或大分子的结构前体构建自 身大分子(lipids, polysaccharides, 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s)的过程 ➢生物合成都是需要提供能量(hydrolysis of ATP and the reducing power of NADH and NADPH )
教学ppt
8
生物化学的又一任务:研究代谢反应与 生理机能的关系。
------机能生物化学
它是了解生命现象的重要环节之一;
生物体尤其是人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肌肉 收缩、神经冲动传导、腺体分泌、视觉、听 觉……
这些生理机能都是以物质代谢为基础的。
教学ppt
9
Chapter19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tabolism
代谢总论
教学ppt
10
第十九章 代谢总论
1、新陈代谢的有关概念和功能 2、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3、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4、能量传递系统 5、代谢的调控 6、代谢中常见有机反应机制 7、代谢的研究方法
教学ppt
11
1 代谢的有关概念
新陈代谢(Metabolism)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所经历的一切化学变化的总称。 生命的重要特征;酶催化;动态性;网络性;可调控。
代谢中间产物(metabolic intermediates)

农学专业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424)培养方案(10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的,农业科学基础扎实,通晓作物生长发育基本理论、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应性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从事植物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有害生物防控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3、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统计分析软件、信息分析软件等在农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4、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通话达到三级甲等水平。

5、应该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6、具有比较扎实的作物学、园艺科学和有害生物防控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通过作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理论、遗传育种、病虫草防控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面训练后,具有作物栽培育种、良种繁育与经营管理及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的能力。

7、初步具有本专业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8、具有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和产品营销能力。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基本方法,具有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10、及时了解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土壤肥料、病虫杂草防治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三、学习期限与学位学制:学制四年。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年限,允许3年毕业,但必须在第二学期提出申请,特殊情况经学院同意最多延长至6年毕业。

学位:农学学士四、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农业微生物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农业经济管理、生物统计学、农业生态学、植物保护学等。

五、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要求1.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80.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公共必修课48.5学分,专业必修课5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4学分,专业方向限选课18学分,公共任选课10学分(其中:中华传统文化类2学分,艺术素养类2学分),专业任选课12学分。

朱圣庚《生物化学》(第4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朱圣庚《生物化学》(第4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朱圣庚《生物化学》(第4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第15章新陈代谢总论15.1复习笔记一、新陈代谢1概念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是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自我更新的过程,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是进行新陈代谢的基本单位。

2新陈代谢的分类3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4新陈代谢的基本要略新陈代谢的基本要略是将分解代谢产生的ATP、还原力和构造元件用于生物合成。

(1)自由能驱动代谢:自由能是指能够用于机体做功的那部分能量。

能够直接通过提供自由能推动生物体多种化学反应的是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分子即ATP。

(2)ATP供能的基本方式:当ATP提供能量时,ATP分子失掉一个γ-磷酰基而变为ADP和磷酸分子。

ADP又可在捕获能量的前提下,再与无机磷酸结合形成ATP。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生物机体利用能量的基本方式。

(3)辅酶Ⅰ和辅酶Ⅱ的递能作用:物质氧化产生的高能位电子和脱下的氢原子通过辅酶Ⅰ(NAD+)或辅酶Ⅱ(NADP+)传递给生物合成中需要还原力的反应。

①NADH是辅酶Ⅰ的还原形式,它能进入呼吸链,传递质子和电子给氧,偶联ATP的形成,起到氧化供能的作用,是线粒体中能量产生链中的控制标志物。

②NADPH是辅酶Ⅱ的还原形式,它不进入呼吸链,为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还原力,在还原性生物合成中起氢负离子供体的作用。

(4)FMN和FAD的递能作用如下表所示:表15-1FMN和FAD的递能作用(5)辅酶A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如下表所示:表15-2辅酶A的结构与作用5新陈代谢的调节二、代谢中常见的有机反应机制代谢过程几乎都是酶促有机反应,机体的新陈代谢反应大体可以分为五大类:1基团转移反应(表15-3)在生化反应中,基团转移(或称亲核体的取代反应)是指亲电子基团从一个亲核体转移到另一亲核体的过程。

表15-3常见的基团转移反应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在生物体的能量代谢反应中,从代谢物转移的电子,通过一系列的传递体转移到氧,并伴随能量的释放,电子的传递通过辅酶来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按内容分 物质代谢:着重讨论各种生活物质,如糖、脂、 蛋白质及核酸等类物质在细胞内发生酶促转化 的途径及调控机理,包括细胞自身旧分子的分 解和新分子的合成。 能量代谢:着重讨论光能或化学能在细胞中向 生物能(ATP)转化的原理和过程,以及生命 活动对能量的利用。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 方面*,能量转化寓于物质转化之中。物质代 谢必然伴随着能量转化,或者放能或者蓄能。
四、新陈代谢的分类
1、按物质转化方向分 合成代谢:又叫生物合成,是生物体利用小分 子或大分子的结构元件建造自身大分子的过程。 所经历的途径称为合成代谢途径。合成代谢是 要消耗能量的。 分解代谢: 有机营养物,不管是从外界环境获 得的,还是自身贮存的,通过一系列反应步骤 变为较小的、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称为分解代 谢。分解代谢所经历的途径称为分解代谢途径。 释放能量。
第三阶段是乙酰基完全分解阶段。三羧酸循环 途径是各种营养物质分解所生成的乙酰基集中 燃烧的公共途径。经过三羧酸循环,乙酰基完 全分解,碳原子氧化成二氧化碳,并有少量能 量释放,生成ATP。大量的化学能以氢原子对2H的
形式转入还原型辅酶分子。还原型辅酶再将氢原子对 送入呼吸链进行氧化放能。
第四阶段是氢的燃烧阶段。这是有机物氧化分 解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包括电子传递过程和 氧化磷酸化作用。在线粒体内膜上由多种色素蛋白
有化学反应。
2、中间代谢:代谢过程中的个别步骤和环节称为中间 代谢即细胞内所发生的有组织的酶促反应过程,称为 中间代谢。这是代谢研究的主要内容。
E1
E2
E3
3、代谢中间产物:A → B → C → D……P这
种生物体内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是连续的,前一 种酶的作用产物往往成为后一种酶的作用底物。
六、几种重要的化合物
1、ATP和ADP 最重要的高能化合物,高能化合物指含有高 能键的化合物,高能键指的是有些化合物的个 别化学键自由能很高,结构不稳定,性质很活 泼,当其发生水解或基团转移反应时,释放或 转移的自由能很多。比其他普通化学键多。这 种含自由能很高的化学键,称为高能键。用符 号“~”表示,一般把水解时能释放出 20.92KJ以上的自由能的键视为高能键。ATP 即是最重要的高能化合物。
2、辅酶I和辅酶II 营养物质分解释放的能量少部分直接合成ATP,大部 分是以高能氢原子和电子的形式转移到一些辅酶上, 这些氢原子和电子即可氧化转化为ATP形式的能量, 也可用于生物合成。能接受这种氢原子和电子的辅酶 主要有两大类:辅酶I和辅酶II,FAD和FMN。 辅酶I和辅酶II是很多脱氢酶的辅酶。辅酶I接受的氢主 要用于氧化产生能量,辅酶II的氢主要用于生物合成。 3、FAD和FMN 两个活性部位,可接受两个氢原子和两个电子。它们 是一些酶的辅基,在呼吸链中起着传递氢原子和电子 的作用。 4、辅酶A 结构由β-巯基乙胺、泛酸、3-磷酸腺嘌呤核苷焦磷酸 组成,巯基是其活性基团,为了显示巯基的重要作用, CoA常用辅酶A-SH或CoA-SH表示。在脂肪酸氧化中 起重要作用。
下册
第一章 代谢总论
一、新陈代谢的有关概念
生物一方面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物质,通过一系 列生化反应,转变为自己的组成成分;另一方面,将 原有的组成成分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分解为不能 再利用的物质排出体外,不断进行自我更新。 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一般泛指生 物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总 称为新陈代谢。包括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等 过程。广义上讲可把代谢认为是发生在活细胞内的所
三磷酸腺苷(ATP) NH
N HC O O O - O P O P O P OCH γ β α 2 C
2
C
N CH
C N N O H OH H
-O
-O
-O
H
H HO
ATP ADP AMP
(2)ATP在能量转运中的地位和作用 ATP推动体内任何一种需要自由能的反应
底物 热能 (散失) 能 化学能 转移 AT P 肌酸储存
代谢调节水平
分子水平:反应物和产物的调节(主要是浓度 的调节和酶的调节 )。
[底物]高,反应快;[产物]高,反馈抑制。酶的 调节是最基本的代谢调节,包括酶的数量调节以及酶 活性的调节等,其中酶的数量受到合成速率及降解速 率的调节,而酶的活性的比较普遍的调节机制是可逆 的变构调节和共价修饰两种形式
五、代谢的发生过程
1、分解代谢的一般过程 几乎所有生物都具有分解利用有机物的能力。总览有机营 养物分解代谢的发生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生物大分子的降解阶段即营养物的大分子降 解为较小分子。如蛋白质..多糖..脂肪.. 外源生物大分子通过消化作用降解,内源生物大分子 通过胞内酶催化降解,分解为其单体。这些降解反应途 径都很短,仅有几种酶催化,不产生可利用的能量。 第二阶段是单体分子初步分解阶段即小分子进一步转变 为少数几种物质。 各种单体分子不管其结构和性质差别多大,经过第 二阶段的有关代谢途径都能巧妙地被降解成少数几种中 间产物,主要有丙酮酸和乙酰基。因此,第二阶段起到 了殊途同归,把多形性的底物分子向一体化结构集中的 作用,为最后纳入同一代谢途径进行完全分解创造了条 件。在不完全降解过程中有部分能量释放,可为细胞提 供少量ATP和一定数量的还原型辅酶。
二、新陈代谢的功能:
(1)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 (2)将外界引入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需要 的结构元件,即大分子的组成前体。 (3)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例如 蛋白质、核酸、脂类以及其它组份。 (4)形成或分解生物体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 分子。 (5)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三、新陈代谢的特点
(1)代谢反应是在生物体内发生的,是由酶 催化的,反应条件温和,效率高。 (2)物质的代谢变化,一般是由多种酶连续 催化的系列反应过程。反应历程长,循序渐进, 平顺温和,不像体外化学反应那样剧烈。而且, 一种物质在同一细胞中,常常有多种代谢途径。 有些途径是不同生物共有的,有些则是某些生 物特有的。 (3)细胞本身都具有完善的代谢调控机制, 能非常精确、灵敏地调节控制代谢物的流向和 速度。使代谢有条不紊的进行,适应环境和生 理的要求。
总览合成代谢概貌,以蛋白质、多糖、脂类及 核酸合成过程为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原材 料准备阶段,单体分子合成阶段,生物大分子 合成阶段。 生物合成所需的碳源、氮源、能源和还原力 (NADPH)主要通过分解代谢供应。从这种 意义上来讲,分解代谢可以视为合成代谢的原 料准备阶段。 在单体分子、能量和还原力都具备的条件下, 细胞都能进行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核酸和蛋白 质分子的合成需要由核酸作模板。脂类和多糖 的生物合成虽不需要模板,但参加合成反应的 酶仍是DNA指导合成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同 样受代谢调节机制的调节。
生物的能量来源
太阳能是所有生物最根本的能量来源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等过程中,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依靠外界营养物质为生的生物(称为异养生物 heterotrophs)将复杂的营养物进行分解代谢,在分解 代谢过程中,将营养物蕴藏的能量逐步释放出来;在 生物氧化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能量捕获贮存起来, 以便用于机体做功 自由能(free energy):能用于肌肉收缩、合成代谢、跨 膜运输以及所有的需能反应等机体做功的能量 能量传递系统(energy-transmitting system):在分解代 谢中,起捕获和贮存能量作用的是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简称腺昔三磷酸(即ATP),ATP及合成ATP的ADP(腺 苷二磷酸)和无机磷酸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各个细胞内, 起着传递能量的作用。 ATP是生物能量的主要载体。
组成的呼吸链是使二、三阶段生成的氢原子对完全氧 化的组织体系,也是细胞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的主要部位。细胞所需的ATP主要由这里供应。
2、合成代谢的一般过程
生物合成包括组建生物大分子所需单体 分子的合成、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细胞 结构的组建、生理活性物质及次生物质 的合成等。所有生物合成都是需能酶促 反应过程。需要由核苷三磷酸,主要是 用ATP供能,也有些生物合成所需能量 是由GTP、CTP或UTP提供的。所有生 物合成过程都需还原型辅酶II(NADPH) 供应还原力。除了营养贮存物质的合成 之外,一般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生物合成 都遵守细胞经济学的原理,用多少,合 成多少。合成途径的启、闭、快、慢都 受细胞调节系统调节。
即在代谢过程中连续转变的酶促产物统称为代 谢中间产物,或简称代谢物。 4、主要代谢途径:虽然新陈代谢包括数以千计的
不同酶的催化反应,但通过仔细分析研究,仍可从复 杂的代谢网络中总结归纳出一些具有共同规律的途径, 并将这些途径称之为主要代谢途径(糖酵解、柠檬酸 循环、尿素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等)。
七、新陈代谢的调节
前面已经提到,生物机体的新陈代谢是 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机体代谢的协调 配合,关键在于它存在有精密的调节机 制。代谢的调节使生物机体能够适应其 内、外复杂的变化环境,从而得以生存。 这种精密的调节机制是生物在长期演化 中获得的; 可将代谢的调节概括地划分为三个不同 水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
C
机械能 (肌肉收缩) 电能 能 利用 热能 (神经传导) (维持体温) 离子主动转运)
氧化 分解
化学能 (生长修补) 渗透能 (吸收、分泌、 其它
磷酸肌酸
C
P
ADP +P i CO2 H2 O
体内能量的产生,转移和利机体利用能量的基本方式。ATP在磷酸
基团转移中起着中间传递体的作用,传递磷酸基团,实质上是在传递 能量。
虽然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基本上采取不 同的途径,但有许多代谢环节还是双方 都可共同利用的。这种可以公用的代谢 环节称为两用代谢途径(amphibolic pathway) 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可看作是两 用代谢途径的典型例证 两用代谢途径的存在,使机体细胞的代 谢更增加了灵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