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
摘要:随着互联网与金融业务不断结合,金融业务逐步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对人才的需求也呈几何级数暴增。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首次公布6所高校获批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新专业开始招生,构建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保障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对目前各个高校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的方向及课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面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较为稀缺,人才储备周期还赶不上时代的变化。有鉴于此,教育部今年批准6所高校首开互联网金融专业。我校作为6所高校之一荣幸获批。然而,互联网金融毕竟是最近几年刚刚出现的新型金融业态,国际上也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因此,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如何培养就成为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定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等。本文就是基于笔者近年来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以及互联网金融专业申报过程中的论证、思考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
1、社会对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
1.1 社会需求
随着保险、风险投资、银行等资本巨鳄的参与,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行业对具有金融知识背景与互联网技术背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上升,互联网金融行业由对项目、资金的需求,转向对人才的需求。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产品和服务差异越来越小,人才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瓶颈。
1.2 人才奇缺互联网金融发展,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互联网使金融业态发生巨大变化,催生了大量依托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业,如移动支付、网络征信、网络借贷、网络保险、网络信托、网络基金等,作为新生事物这些行业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善创新、懂技术、能跨界的金融紧缺人才。互联网金融行业85%的人才来源为跨界。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于高科技行业的人才吸引力指数高达
2.66位居榜首。截至今年4月中旬,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9%,而理财顾问、产品设计/研究和渠道开发/管理人员尤为稀缺。
1.3 互联网金融人才复合型强
互联网金融需要战略构架人才、资源整合人才、交易高
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文/钱瑛 杨定华
手,不仅需要营销人才,还需要技术人才、懂项目风控的人才,所以单纯懂一些金融知识根本不够无法满足互联化金融行业的需要。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跨学科”行业,它融合了信息、IT、通讯、金融、法律等行业,互联网金融人才是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既要熟悉计算机、数据模型搭建技术,又要掌握统计学、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理论,还要懂得风险评估与定价等金融常识,但因为行业过于新,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所以人才供需矛盾成为了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短板。
1.4 国家缺乏人才储备,高校目前也没有相应的课程和专业设置
目前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导致互联网金融人才稀缺。高校目前也没有相应的课程和专业设置,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储备从源头开始就严重不足。
2、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现状
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有6所高校获批开设此专业,2017年开始招生。未来高校将会为互联网金融行业输送更多的高等人才,给行业带来更多的专业与活力。
目前还没有较为体系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可借鉴。但是开设课程的学校比较多,基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在职培训(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MBA课程(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商学院EMBA公开课);3)专业硕士(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4)高级研修班(电子科技大学EDP中心、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总裁研修班);5)在职研究生(中央财经大学、北大深圳研究生班);6)本科专业设置(广东金融学院(获批2017年招生互联网金融本科专业));7)研究生教育(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具体情况见表1。
目前还没有较为体系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可借鉴。各个高校在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主要是课程培训,或开设专业硕士的方向性课程,或是研究班课程,而应对互联网金融变化发展的较为体系的人才培养没有统一、完善的可借鉴的模式。
3、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 理解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行业运作节奏快,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强,而作为两者结合体的互联网金融体现在互联网技术和精神对金融的渗
★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社会化电子商务中的信用管理模式、信任建立途径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71362016)。
58
入,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培养体系等体制机制方面都有可能进行重构。互联网金融融合金融、通讯、信息、数据分析和IT等行业,科技的发展不仅影响金融基础设施,还会促成金融理论的突破,而理论逻辑、创新路径和监管上的创新都要真正理解互联网金融。
3.2 培养目标定位清晰学生通过学习金融知识、计算机技术知识、电子商务知识、数据分析知识、风控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集技术、思维、创新、融合、开放、多元化特征,能够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进行金融活动,在接受相关业务基本训练同时,具有互联网金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并能适应现代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需要,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论、管理理论、金融科技及电子商务技术基础,掌握金融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金融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大数据知识与技能,集多种知识技能于一体的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水平国际人才。
3.3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课程设置不能是单纯的金融课程或单纯的计算机和数据分析课程,要考虑专业和课程的交融性和交叉性。课程的设置应体现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并且强调计算机与数学知识的培养,同时还要建立数据挖掘与信用风险评估的相应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学科基础课,包括管理学、管理学、金融法规、金融学等课程;二是专业主干课,包括互联网金融数据挖掘、云计算与金融安、商金融模式、电商金融征信管理、金融市场学、计算机网络、电商金融支付;三是专业方向课,包括区块链与金融科技、商务分析、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管理。
3.4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实战型人才借助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以多渠道、多专业合作的方式进行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不断地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互联网金融行业不断发展与创新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培养机构、电商企业、金融机构、政策职能部门及行业协会等方面协同配合,寻找产学研通力合作的培养模式和互联网金融实践教学平台。金融企业和学校共建互联网金融
实验室,构建“产、学、研”产业循环链条的新服务模式,采用校企联合模式,在保证院校特色办学及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下,植入相应前沿科技及特色人才岗位需求的企业课程。将金融学术研究室搬上了金融市场的实操战场,从大数据应用、营销推广、互联网金融创新等领域切入,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
4、结论
互联网金融作为聚集金融业务、各种新兴信息化技术于一体的新的金融业态,需要大量高端、复合型人才聚集,是一个人才、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如何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一批科技与应用相结合的复合型金融专业人才,笔者结合本人近几年对互联网金融专业的研究以及我校申报互联网金融的实践,对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思考,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首先,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跨学科交叉的专业业,它融合了金融学、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法律等多个学科,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其次,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因此,我们提出要构建“产、学、研”产业循环链条的新教学模式。参考文献:
[1] 李乐,彭华. 应用型本科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J]. 福建金融. 2016(2):47-50.
[2] 徐玄玄,王振秀. 基于多专业共建的互联网金融方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块构建[J]. 经营管理者. 2017(4):381.
[3] 莫易娴,刘仁和. 论我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J]. 金融教育研究. 2014(3): 66-68.作者简介:
钱瑛,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杨定华
,云南财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
表1 国内主要高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状况
资料来源:根据各高等院校主页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