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论文25966
666有关医学心理学专业论文.doc
有关医学心理学专业论文在医学中,医学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由于医学心理学知识的特殊性,同时医学心理学又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医学心理学专业论文篇一《医学心理学教学方法探讨》摘要:医学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由于医学心理学知识的特殊性,同时医学心理学又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医学心理学的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从事医学心理学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教学方法;基础一、讲好绪论课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讲好第一节绪论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讲清楚医学心理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医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了解医学心理学在国内外的发展史,弄清医学心理学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讲授医学心理学的学习意义时,一定要通过大量生动的临床事实,阐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落后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优越,从而清晰地为学生勾勒出医学心理学知识体系的整个框架,激发学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医学心理学确实应当学好,并能有所作为;另外,教师应在课前注意自己仪表的整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流露个人光彩的一面。
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后来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课程的应用性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培养的大部分本科生最终要直接服务于社会,而不是从事理论研究。
这就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必须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对知识的记忆。
因此,在医学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理论讲授的同时,辅之以实践教学手段,对于加深学生对医学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如何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上既应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应重视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既重视理论知识考试,也应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考核。
浅谈医学心理学论文
浅谈医学心理学论文医学心理学要求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
事实上,医学自产生以来,就与心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医学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医学心理学论文篇一《医学心理学在医疗行为中的应用》[摘要] 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医学领域,它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心理学在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认知等方面都为现代和未来医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医学心理学; 心身疾病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一方面,它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研究的内容涉及到哲学中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也就是心身关系问题,另一方面,它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凡是与人打交道的部门都有心理活动的规律在起作用。
医学心理学是近代从心理学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
由于有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参与研究,如心理学家、临床医师、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等,所以在其定义和研究范围上还不统一,理解上也各有差异,因而出现了诸如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等概念,但其本质在较大程度上都有雷同。
它包括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对躯体健康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的测量技术,对精神疾病等各种疾病的心理障碍现象进行研究,以及保健和防治疾病中的心理学方法等。
医学心理学要求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
事实上,医学自产生以来,就与心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概括起来,医学心理学在医学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 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心理刺激与疾病的关系开始受到重视,一个人是向着社会和自然界开放的机体系统,自然或社会环境可以通过“心”、“身”两个方面对机体发生影响,引起机体的某系统、器官直至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变化。
无数事实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可对躯体健康起到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如2003年春,当SARS流行期间,医务人员的群体性感染和病情严重患者的死亡不断出现,使得人们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在听到SARS的各种传言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如何保护生命的安全。
有关医学心理学专业论文
有关医学心理学专业论文摘要:医学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由于医学心理学知识的特殊性,同时医学心理学又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医学心理学的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从事医学心理学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教学方法;基础一、讲好绪论课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后来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课程的应用性三、正常心理现象与异常心理现象的对比讲解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五、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解释一定要形象化,要联系生活实际总之,医学心理学教学工作者改进教学方法必将推动教学质量的极大提高。
《对医学心理学教学方法的思考》摘要:当前,医学心理学在高校中得到重视,而且也被纳入了职业医师资格的考试范围,可见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性。
但因其特殊性,加之是新兴的边缘学科,医学心理学的教师又多不专业,故探讨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教师教学方法优化一、教师是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基础医学心理学是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发展将直接依赖于执教老师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因此,在研究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方法之前,就有必要对医学心理学的教师进行分析。
1、医学心理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医学心里学需要教师具备医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但目前各高校的医学心理学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同时具有医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少之甚少,更多的是以“混合型”的教师居多。
因此,要保证医学心理学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医学心理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笔者认为,作为医学心理学教师,在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同时,需要对心理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至少是在给学生上课前需要对心理学的相关学科进行学习,哪怕是不专业,也好做好引导。
在高校,学校也需要加强对医学心理学教师的培训力度,以此来提高医学心理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医学心理学论文2篇
医学心理学论文医学心理学论文第一篇:心理压力与心脏疾病的关系摘要:心理压力对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了心理压力与心脏疾病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长期心理压力暴露与心脏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相关。
心理压力可以导致改变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增加炎症反应,损害心血管功能,从而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
此外,心理压力还通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抽烟、饮酒、不良饮食和缺乏体力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心脏疾病的发展。
综上所述,减轻心理压力对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压力;心脏疾病;神经内分泌系统;炎症反应;生活方式引言:心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过去的研究主要关注心脏病因的生理和生化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然而,随着对心理和生理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心理压力在心脏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方法:本文主要使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心理压力和心脏疾病的关系进行回顾和总结。
通过检索相关医学心理学研究的论文和文献,收集了大量的实证资料,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结果:心理压力与心脏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长期心理压力暴露与心脏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
心理压力可以引起交感神经-肾上腺-皮质醇轴的活动增加,释放应激激素和神经递质,从而导致心脏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
此外,心理压力还能增加炎症反应,改变血小板功能和血液凝固能力,破坏心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讨论:心理压力对心脏疾病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减轻心理压力可以通过促进心血管的健康状态,改善炎症反应,提高身体抵抗力来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
此外,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理调适也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
结论:心理压力与心脏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压力可通过多种机制对心脏病理生理过程造成影响。
因此,减轻心理压力对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心理学论文
医学⼼理学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医学⼼理学论⽂1 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物医学模式向⽣物-⼼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医学⽣全⾯素质的提⾼势必要求医学⼼理学的教学应适度的加强与发展。
对于医学专业的学⽣来说“医学⼼理学”课程的教与学也像其他医学课程⼀样在其医学知识结构中占有⼀席重要的位置,通过医学⼼理学学习,使学⽣获得整体医学观念。
医学⼼理学课程是医学院校本科专业的公共限选课,提供了⼀个看待病⼈、看待疾病的新视⾓。
医学⼼理学作为医学⽣的必修课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已成为医学院校的师⽣们的共识。
在现今新的医学模式下,针对⽣物-⼼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应履⾏的医师职责,“医学⼼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与教学⽅法都值得我们去探析。
医学院校培养的学⽣是未来医学事业的继承者与开拓者,其社会⾓⾊是救死扶伤的⽩⾐战⼠,⾯对的是患病的群体。
⾝为医者是要治‘‘患病的⼈”还是去治“⼈患的病”?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疾病战略的转变、临床医疗⼯作的需要、改善医患关系的需要等因素决定了医学⼼理学已经成为当代医学科学的三⼤理论⽀柱之⼀。
这样以教师为中⼼、以学⽣为对象的教学模式就⾯临着与⼼理学理论相⽭盾的巨⼤挑战“医学⼼理学”课程的教学改⾰,成为医学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1.重新修订教学⼤纲 通观全国医学院校,⽬前医学⼼理学教材仍沿⽤传统结构模式,即:以基础⼼理学为主⼲,结合了变态⼼理学、临床⼼理学、护理⼼理学等⼼理学分⽀学科理论,其中基础部分占总学时的1/4,使得与医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理学、医患关系、⼼理⼲预等因为课时太紧只能草草带过。
2023最新-医学心理学论文【优秀3篇】
医学心理学论文【优秀3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医学心理学论文》,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医学心理学论文篇一在传统观念里,医学的产生就是为了治疗人体的疾病,具体地说就是研究人体生物学的改变,探索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传统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方面,涉及到的主要学科有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以及临床各学科。
传统医学的研究模式被称为“生物医学模式”。
随着近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医学的研究也日趋深化,许多疾病也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或消灭。
但任何科学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暴露出缺陷来,生物医学也是如此。
因而近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4个方面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
WHC提出的健康定义,反映了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是人类健康观的重大发展,对以促进健康为目的的医学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重视不够生物医学模式统治医学院校时间太长了,根深蒂固,很难动摇。
新的医学模式于1976年由恩格尔提出至今已30余年但在医学院校里医学心理学的受重视程度仍旧不高。
医学心理学不仅课时少,而且大多数院校都把它作为考查课。
医学心理学课程远远达不到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应有的地位。
在20xx年出版的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中,将医学心理学分类为人文社科行为类课程,其中包括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医学法学、医学史、医学哲学以及文学艺术类课程等,这一安排淡化了这门课的医学和理科特征,也隔断了它与临床实践的联系。
目前,大学基本都将医学心理学课作为医学基础课,在本科的大二或专科的大一开设。
大多数院校安排36学时,有的五年制本科只安排30学时,比课时最少的《人体寄生虫学》的22学时只多出8学时,这么少的学时,很难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丰富的内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些专科则只将这门课作为选修课开设,而实用技术类专业如影像、眼视光、检验等专业则均不开设这门课,这意味着有些专科毕业的医学生将完全没有医学心理学知识。
医学心理学浅谈论文(2)
医学心理学浅谈论文(2)医学心理学浅谈论文篇二《从医学心理学角度谈神经康复》摘要:我们以往治病往往只强调临床治愈,而忽视了病愈后的心理康复治疗,从而导致不少患者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心理障碍,甚至部分丧失了社会功能,进而影响了他们回归社会和工作岗位之后的生活及工作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临床心理学和康复医学这两个现代社会医学新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患者的心理治疗和神经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神经康复心理学家曾统计出了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人群中,80.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
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是现代人类面临的人生及社会问题。
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包括我们自己)都已切实感到,在经济、文化、价值观等社会因素急剧变化的时代,人际关系、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以及病后产生的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我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已愈来愈突出。
作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复合的医学模式转变的具体表现形式,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是我国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体现。
这一现代医学新贵的出现对于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和患者康复治疗有着显著地积极效果。
1 临床心理学与心理治疗1.1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研究是利用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及方法,对临床疾病进行分析、治疗的一门学科,也是心理科学乃至脑科学的重要部分。
在21世纪的今天,多学科合作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潮流,临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康复医学以及神经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的新技术、新方法相结合,为各科临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研究空间。
但不管临床心理学如何发展,其心理学基本理论仍将是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基础,而心理治疗是临床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需要我们掌握的一门实用性临床技术。
1.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即精神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理论及方法对心理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
医学心理学专业论文范文怎么写
医学心理学专业论文范文怎么写就医学发展方面来看,医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它们都是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医学心理学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医学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从医学心理学谈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摘要]本文在简要论述医学心理学的基础上,指出现代性的医疗方法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的更高要求。
目的:从医学心理学谈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医务人员;心理素质从医学发展是来看,医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都是以人为主要研究和服务的对象。
医学的基础研究注重生命活动的本质,而心理现象则是在生命发展的较高级阶段才出现。
从现象上看,现代医学研究偏高于人的生物学方面,而心理学的研究则偏高与心理方面。
但心与身的关系或身与心的关系如何以及它们的互相影响则是两个学科都必须面对并要作出回答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医学心理学的出现是医学与心理学两个学科发展到一个阶段时的必然结晶。
资料1.一般资料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dogy)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心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1]。
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的问题,则重于研究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以及在他们相互转代过程当中的作用和规律。
同时,医学心理学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疾病的发现、诊断与治疗、康复和预防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和干预,以维护和促进人类的整体健康。
2.临床资料例:一位18岁女孩,因混合痔入院需要手术,护理人员对她进行了术前备皮,导尿管插入等术前准备工作。
由于病痛和面对手术的紧张,无助时他情绪不稳定,不肯配合护理人员做一系列的准备,正巧一位资深的护士长经过,对患者进行了耐心的劝导和安慰,并告知她术前的一些准备是为了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使手术后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样也是一种保护她的措施,与此同时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另一位护理人员进行术前准备。
医学心理学论文范文
医学心理学论文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1,探讨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
不仅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在灾后公众健康问题中显得更为重要。
核事故不同于其他自然灾害,其引起的核辐射、核污染以及放射性尘埃令人更为恐慌。
Becker2研究表明,在各种灾害中核辐射最令人畏惧。
因此核事故引起的公众健康问题最为显着。
尽管核事故少有发生,但其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尤其是造成公众的辐射暴露。
众所周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公众造成的心理影响已经远超事故本身引起的灾害。
其他的科技灾难带来公众健康影响与核事故也极为类似。
现通过分析国内外核事故对灾后健康的影响,探讨如何提高核事故应急的效率。
1核事故与公众健康人类掌握原子能利用以来,曾多次遇到核危机和灾难性核事故。
二战时期的广岛、长崎核弹爆炸给两座城市带来的灾难至今还影响着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
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危机给周围居民带来长期的心理影响,紧张相关的高血压、心血管系统变化等各种症状在事故当年三里岛附近居民流行病调查中有显着表现,甚至在5年后,都有许多亚临床慢性紧张综合征的报道,其中暴力倾向的症状最为明显。
1986年4月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造成32名工人和救灾人员当场死亡,绿色和平组织认为该事故导致近1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亡,数百万人长期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影响,超过三里岛核电站事故65000倍的核污染给方圆6万平方千米带来长期的公众健康影响。
儿童甲状腺癌激增,白血病、淋巴瘤发病率增加0等各种辐射相关疾病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事故也给当地公众带来更为深远的心理影响,在事故4年后的调查中发现,5%的成年人观察到明显的心血管系统改变,50%的人抱怨有胸痛症状,一半以上的成年人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正遭受辐射相关疾病,核电站废物清理人员出现工作变动频繁、孤僻、家庭不稳定、离婚、酗酒等精神压力相关的心理学改变。
医学心理学论文
学习医学心理学以后的感想在离校实习前的最后一学期,才选了医学心理学这门课。
期初,我以为这门课就是一个枯燥的心理学的普及课,后来被老师的一句话逗乐了,“我是教你们怎样不被病人砍”。
然而,我依然觉得心理学和我的距离很遥远,唯一不同的是我认识到各种心理疾病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甚至我们自己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
通过发生在校园里的事例,我才明白心理学并不是“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而是通过心理学的判断,可以更好的指导我们去和他人交往,或是科学的帮助他人。
例如,课堂上举的例子,室友有了男朋友,知道男生不好及时告诉室友却遭到室友的反感,甚者最后被怨恨。
这就是没有把握好相处中的度,违背了心理治疗的支持原则。
如果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学会心里治疗的支持原则,那么就会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同性恋的话题。
因为我的高中同学就是男同性恋,期初我们很不能接受,后来到了大学,对同性恋的事情我们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学会上听说他在大学有了“男朋友”并且同居后,心里还是有点膈应,总觉得这是一件不被大家接受的事。
后来,通过课上了解,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需求,只要不危害社会,我们就不应该歧视他们。
因为他们作为社会中的“另类”,内心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不被他人发现歧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有焦虑、抑郁、敏感等精神症状。
我觉得学习心理学以后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周围的人、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
作为一名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他们在承受身体上的病痛时,心理上也有很大的波动。
中医上说的情志致病是很有道理的,当一个人在绝望时,他的身体各项机能状态都是很差的,那么疾病的愈后就更不用说了。
在得知病情后,他们会恐惧、焦虑、失眠、悲观,甚至有人会选择自杀。
这时候我们医生不仅需要治疗他们身体的疾病,更要注重心理治疗,给予病人足够多的关心和鼓励,让他们有信心能够战胜病魔。
在现今社会医患关系尤其紧张的情况下,注重与病人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论文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医学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然而,随着医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变得越来越受到关注。
所以就有了“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论文”。
一、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概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医学生学业成绩和职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医学的快速变革和发展给医学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学习和压力挑战。
医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对医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许多影响,如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二、医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医学生的学习任务重、知识点多,其学习压力常常是医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此外,从医学生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从而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能力,这往往会增加医学生的就业压力。
同时,医学生需要面对客户的压力,并在面对这些压力时胜任它,并保持情绪稳定,这也会增加医学生工作压力。
三、医学生心理健康受损的表现心理健康是医学生一天的良好表现。
如果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影响,其表现也会相应受到影响。
常见的表现有:1.学习焦虑医学生抱有高度的学习要求、知识负担重等超高期望,是医学生学习焦虑的常见表现。
2.挫败感由于学习任务艰巨,医学生的学习进程缓慢,也面临失败和挫折。
当遭遇挫折时,医学生会感到失望和挫败,此时心理需要得到及时的调整。
3.睡眠问题医学生的睡觉时间常常不确定,常常超时加班,所以会出现睡眠问题。
如果长时间卧床,这将导致身体和心理的问题加重。
四、缓解医学生心理压力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是保持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措施之一。
常见的方法包括:1.锻炼身体医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等适度的身体运动缓解压力、减轻心理负担。
2.寻求社会支援如果医学生感觉自己无法承受压力,可以调整心态,寻求家庭、朋友或心理咨询师等人的支持以帮助自己经历压力。
3.相互帮助医学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支持,分享学术抱负和分享生活经验。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论文的正文就至此。
大学生医学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医学心理学论文推荐文章医学心理学专业论文范文怎么写热度:简述医学心理学的论文热度:有关医学心理学专业论文热度:医学心理学探究论文热度:浅谈医学心理学论文热度: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科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医学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医学心理学论文范文一:从心理层面探讨当今医患关系摘要:改革开放已逾三十年,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对健康更高的追求。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给医学事业带来了长足的发展。
当今的医患关系,正是建立在这两个方面之上。
可是,高速的发展是这两者之间存在了不协调,不协调带来了交流与沟通的障碍进而导致了医患关系紧张和一系列的医患纠纷。
而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医患矛盾的最终办法,还是在于医患间的沟通。
医患关系,紧张也好,纠纷也罢,都是医生与患者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心理决定行为,决定态度。
所以,让医生明白病人的心里所想,让病人知晓医生的心里所想,是缓解医患紧张关系、促进医患之间理解与交流的关键。
1 病人心理:病人是患有某种疾病的人,是“求助者”;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病人与健康人的心理活动既相同又不相同,健康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适应社会生活,而病人则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健康人的心理活动多指向于外界客观环境,而病人则更多地指向于自身与疾病。
及时了解与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实施行为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掌握与病人沟通的主动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病人常见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1主观感觉异常与心绪不佳病人患病之后,由于病体的反应,角色的变化和心理冲突,主观感受和体验与正常时有了差异。
他们会把注意力顿时转向自身,对自己的呼吸、心跳、胃肠蠕动的声音都异常地敏感,不仅对声、光、温度等外界刺激很敏感,就连自己的体位、姿势也似乎觉察得很清楚,有的会出现空间知觉的异常。
医学心理学论文25966
医学心理学论文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医学是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
医学心理学则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它把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医学领域中,因而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目前,医学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四个部分。
不论哪一部分,它所研究的都是有关“人”这一有机体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既然研究的对象是人,就应看到,他不仅是一个有血肉、有生命、有脑子和有完整生理活动的动物,而且还是一个有意识、有思想、有情感和有各种心理活动的动物。
所以,人的心理活动也同其生理活动一样,必然会反映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
医学科学的任务不仅要诊断和治疗一个人的疾病,修复组织器官的病损,恢复机体的功能,使其达到原来的健康水平,而且还要对健康的人采取一些防病措施以达到健康地生活和延年益寿。
在门诊,医生往往把病人当作是一个缺乏医学卫生常识的医盲。
特别是对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因他们诉说病情啰嗦,答非所问,有时还没有听完主诉,便匆忙地听一下心、肺,就把处方开好了。
在病房,医生们关心的是病人所患的“病”,对那些疑难病症或罕见病,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想方设法作各种检查以找出病因,明确诊断,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他们往往不注意患“病”的病人,甚至叫不出病人的名字,只知道哪一个房间、哪一张床和患什么病,并经常用病床号或病名代替病人的姓名。
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是医与病的关系,而不是医与人的关系。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提高临床医疗的效果。
医患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结果。
假如病人不提供正确、全面的病史,或者不配合治疗和门诊随访,那么,再高的医疗水平也难以发挥作用。
实践证明,良好的人际交流本身就具有治疗上的价值。
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
根据调查发现,人在患病后就会产生病感,而病感与疾病不一定是完全相称的,有时候可能被夸大或缩小。
健康心理学论文【最新5篇】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论文【最新5篇】健康心理学论文篇一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提出从以下方面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以积极、生动、实用的内容为主体丰富课程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积极素质,创建积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思潮,它利用心理学较为成熟、完善的实验测量方法,研究人类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潜能等积极方面。
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普通人的积极力量,提倡以一种积极的观念重新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并在该过程中挖掘个体在现有条件下获得幸福感受的各种因素。
积极心理学相信人性的优点和价值,主张用积极的理念审视人的潜力与价值,使人的积极品质得到培养,人固有的正向力量得到激发,人格优势和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与终极关怀,它以关怀全人类的福祉为宗旨,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作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吸收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要素,着眼于全体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课程目标不仅是课程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建设的归宿。
课程目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方向具有规范作用,它指导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明确指出,能够时常体验到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增进主观幸福感,获得幸福体验。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不仅仅是矫治心理缺陷、预防心理问题,更主要的是挖掘大学生的各种外显和潜隐的积极体验,并在实践中扩展和深化这些积极体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人格,使大学生能够学会以欣赏的态度对待生活,提升创造幸福的能力,增进大学生的幸福感。
2024年心理学论文字(四篇)
2024年心理学论文字(四篇)心理学论文字篇一一、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安康教育工作的关联积极心理学的诞生对整个心理安康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当前心理安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与高校心理安康教育工作积极的观念。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潜力与美德,相信人类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和成长潜力,不像传统的心理学只看到心理消极的一面。
即使是人生境遇中遭遇的挫折,积极心理学也将其视为正常的,是完好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境经历的挫折与障碍是对心理的检查和考验,人生的美妙包括在逆境中经历成长。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经历过重大挫折事件后调整适应过来的人对生活的评价往往更趋于积极与稳定。
其实,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是立足于现实的,它既关注快乐与美妙,也重视挫折与危机,幸福美妙的生活并非没有压力、挫折与困难,而是在面对这些困难时能以积极的方式进展处理。
[5]积极心理学的积极理念对高校心理安康教育的启示是:其一,积极对待学生,相信他们本身具有可挖掘的积极心理特质,这是心理安康教育工作获得成效的重要前提;其二,高校心理安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积竭力量上,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既锤炼了心理品质又增强了面对逆境的韧性,进而获得幸福美妙人生的“金钥匙”。
联络的观点。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外界环境交织成网,互相影响。
积极心理学不仅研究个体心理,还研究个体在组织与系统中的心理状态。
高校心理安康教育工作本身是一个完好的系统,由各种要素组成,心理安康教育工作在系统中有序运行。
因此,在推进心理安康教育工作时需要进展系统处理与统筹规划,注重加强心理安康教育工作不同环节的联结和整合,在设计和运行心理安康教育各个环节时运用上下联络与左右兼顾的做法。
与此同时,对于心理安康教育的内容、载体、形式、目的等都应坚持体系化与系统化的设计思路。
开展的观点。
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工作者用更加开放和欣赏的目光积极对待人类心理与行为,研究人的积极特质,同时关注人的生存和开展,重视人的价值,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妙。
临床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引言
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临床心理
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致力于理解和处理个体心理健康问题。
本
文旨在探讨临床心理学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
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了个案研究,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临床心理学在治
疗抑郁症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心理学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个案研究,我们发现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并提升
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临床心理学还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理
解自己的情绪,增强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临床心理学是一种可
行且有效的方法。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个体差异的存在,有些患
者可能对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
因此,在实践中,临床心理学师需
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结论
综上所述,临床心理学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得以更好地管理和克服抑郁症,并提升他
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心理治疗方法
之间的比较,以及心理治疗对长期康复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心理学论文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医学是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
医学心理学则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它把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医学领域中,因而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目前,医学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四个部分。
不论哪一部分,它所研究的都是有关“人”这一有机体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既然研究的对象是人,就应看到,他不仅是一个有血肉、有生命、有脑子和有完整生理活动的动物,而且还是一个有意识、有思想、有情感和有各种心理活动的动物。
所以,人的心理活动也同其生理活动一样,必然会反映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
医学科学的任务不仅要诊断和治疗一个人的疾病,修复组织器官的病损,恢复机体的功能,使其达到原来的健康水平,而且还要对健康的人采取一些防病措施以达到健康地生活和延年益寿。
在门诊,医生往往把病人当作是一个缺乏医学卫生常识的医盲。
特别是对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因他们诉说病情啰嗦,答非所问,有时还没有听完主诉,便匆忙地听一下心、肺,就把处方开好了。
在病房,医生们关心的是病人所患的“病”,对那些疑难病症或罕见病,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想方设法作各种检查以找出病因,明确诊断,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他们往往不注意患“病”的病人,甚至叫不出病人的名字,只知道哪一个房间、哪一张床和患什么病,并经常用病床号或病名代替病人的姓名。
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是医与病的关系,而不是医与人的关系。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提高临床医疗的效果。
医患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结果。
假如病人不提供正确、全面的病史,或者不配合治疗和门诊随访,那么,再高的医疗水平也难以发挥作
用。
实践证明,良好的人际交流本身就具有治疗上的价值。
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
根据调查发现,人在患病后就会产生病感,而病感与疾病不一定是完全相称的,有时候可能被夸大或缩小。
这一系列的认识有助于对病人更为全面的了解。
现代医学以往过分强调个体躯体的健康和疾病,较少注意心理的健康和疾病。
社会人群中疾病发生与否,受人种、年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制度等影响''不同社会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同''判断个体健康和疾病的标准也不一样。
健康与疾病的标准''还受各国文化背景、社会道德规范和政治经济制度等影响。
因此,除从医学的角度外还要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综合考虑一个人的健康问题。
个体的生理活动经常是与其心理活动同时存在和进行的,不论疾病发生在人体的哪一部位,哪一个器官,都会影响到这两个方面。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人和环境的关系、心理与生理的关系的重要性愈来愈被临床医学所认识。
社会上的种种事件,通过人的心理反映到每一个体身上,引起其心理的、生理的和生物化学的种种变化,从而使其健康状况发生改变,也影响其疾病的进程。
单纯用药物、理疗和外科手术来治疗疾病已远远不够,还应从病人本身的疾病和他所生活的环境两个方面来综合考虑治疗问题。
所谓心理治疗利用人的心理活动对其体内生理、生化过程产生积极的、有利的影响,促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发展。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说明外界环境中的一切刺激或信息都会经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进入大脑而引起各种心理现象。
这种能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心理现象,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
心理治疗通过改变人的心理状态达到下述两个目的:一是影响患病躯体的病理过程,促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发展;另一是促使自己能够较好地调节从外部世界传递进来的信息,使自己和环境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
正确认识心理治疗中有关心理现象的两个关系,便能有效地根据病人及其所患疾病的特点,在众多的心理治疗技术中选用较为理想者使用。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中学生有较大的差别,而且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更高。
因为大学生是经过竞争脱颖而出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体的心身健康和全面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医学心理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在治疗上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可以提高医疗质量。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
情绪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此外,还由于多数疾病与心理因素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在治疗和护理上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它并不需要增加什么设备,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只要具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就不难掌握。
大量临床事实表明,保持愉快和乐观情绪,就会有良好的抗病能力。
还必须建立医学系统思想,所谓医学系统思想就是把医学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并从整体出发研究各要素组成系统的方式。
医学研究的任务就是从整体联系的观点出发,一面揭示系统、子系统,以及各级要素、各级层次之间的纵向联系;另一方面又提示系统与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要素与要素之间的横向联系。
所以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时,既要重视生理因素,又不要忽视反映社会因素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把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只有这样才能揭示生命活力的本质,探明人类和疾病作斗争的规律性。
从而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更好的辅助医学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