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共育、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结题报告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题组

一、问题提出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2012年眉县职业教育中心成功申报了国家改革示范校建设项目。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明确提出,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作为任务建设之一,要求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和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本着“围绕县域经济办学、遵循职教规律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德才兼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为目标,专业设置上与社会需求相配套,培养方法上重点突出操作技能,坚持“质量立校”的学校发展思路。学校多年办学,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校与四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强力推进“校办厂”、“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培训”等。然而办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不适应还比较突出;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还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一些企业的生产也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企业对员工的技能培训需求也非常迫切。校企合作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研究目标

(一)共同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与合作企业根据培养目标和企业生产实际,协商确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共同承担有关教学管理职责,通过技术培训和师资培训,使教师能及时掌握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

(二)共同实施技能型人才项目培训。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使学校成为企业的“后方”基地,学校源源不断的为企业输送合格的员工,实现校、企人才培养的“双赢”。

(三)共同打造师资队伍。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指导专业课程开发,选派骨干教师

到企业生产车间轮训,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开设讲座,以及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等方式,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共同搭建学生见习就业平台。通过订单培养,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并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制订培养教学计划。

(五)实现企业与学校的零距离对接,依据企业需求,调整学生培养方向,进行课程调整。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更贴近企业,贴近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

(六)实习期间可增加学生收入,补偿学费,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提升社会效益。

(七)通过课题前期调查,形成课题开题报告,形成阶段性工作小结并提升为阶段性研究报告,写出研究论文和结题总结报告。

四、研究内容

(一)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重点依托广东东莞三星视界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广达集团达丰电脑有限公司、天津三星LED有限公司、江苏龙腾光电有限公司、宁波奇美电子有限公司等建立学生实习、就业基地。

(二)实施订单培养。学校与企业签定联合办学协议书,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后由企业接收就业。

(三)顶岗实习。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对在校学习两年的学生进行面试考核和基本技能考核,择优推荐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把实训课堂"搬到"车间,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

(四)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和短期见习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选派骨干教师下厂学习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五)为企业培训。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和有关资质,主动承接县域内企业的工人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帮助,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研究对象、实施教师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确定为在校期间的中职学生。

(二)实施教师

本课题研究过程具体的实施者为电工电子专业的专任教师。

(三)研究机制

1.理论机制: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学习,进一步达成共识,提升观念。学习教科研的知识与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鼓励教师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之中。

2.研究机制:由教务科组织,积极提供教师学习所需的理论资料,开展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和校本研究。通过教师“教育随笔”、“作自我的教育反思”、“撰写案例”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保障机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筹措必要的经费,奖励在课题研究中成绩突出的教师。

4活动机制: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讲座交流研究心得,征集论文或研究报告。组织必要的外出考察活动和邀请专家讲座。课题成员根据所任学科进行德育教育改革,及时总结经验,将好的经验在教师中推广。本课题总体上以行动研究为主,并辅之以各种研究方法。坚持课题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际工作为目标,强调研究与行动相结合。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有: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优秀实习学生的实践成长经历作个案研究。

3.经验总结法。广泛收集和总结各学科各年级学生影响个人成长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归纳整理。

4.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探索学生培养和教师成长的培养策略。

六、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1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收集相关资料信息,按照省课题的申报要求,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2、进行课题论证。主要任务是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召开课题研究论证会,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在总结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1月)

1、第一个实施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6月)

(1)相关理论研究。

(2)在相关理论研究的指导下,在电工电子专业等各个专业方向开展实践研究。

2、中期检查阶段(2013年7月)

(1)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2)召开中期评估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