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经济大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III)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说课稿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是本册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以及危机对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了解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经济大危机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历史事件,涉及许多经济术语和理论,学生可能对此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经济术语的解释和理论的阐述,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大危机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原因、过程和影响,认识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产生的严重后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大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面对经济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经济大危机涉及的经济术语和理论的阐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地展示经济大危机的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原因、过程和影响。
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围绕经济大危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针对经济大危机涉及的经济术语和理论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大危机的本质。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经济大危机的定义、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时间:2个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经济大危机的定义和原因
1. 什么是经济大危机?
2.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课时: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1. 经济大危机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是怎样的?
2. 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有哪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通俗解释经济大危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
2. 分析历史上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如股市崩盘、金融危机等,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危机的深
层次原因。
第二课时:
1. 分析经济大危机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可能的危机。
2. 介绍历史上的一些成功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案例,帮助学生学习应对措施。
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示范,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大危机的概念和原因。
2. 以小组讨论或课堂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教学评估:
1. 利用课堂互动或讨论的方式,考察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理解和思考。
2. 布置作业或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历史经济大危机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历史上的经济大危机事件,并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当前社会可能面临的经济挑战和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发表自己对经济大危机的看法,引导其进行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不断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历史经济大危机的相关知识和应对能力。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经济大危机》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本课在教材的编写中大量使用图片,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即从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的感性认知到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理性认知。
二、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然主要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在学习中不能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历史,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也不够深入,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内容,学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尤其是对股票等金融方面的专业名词很难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些图片、动画、影音资料等呈现方式,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及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美国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学习,认识到: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一、经济大危机1、背景: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繁荣一时,这一繁荣背后孕育着危机。
2、原因: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劳动人民相对贫困,从而引起“相对过剩”。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消除)3、爆发时间及标志: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的股票暴跌,这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4、持续时间:1929——19335、特点:①涉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比较长;③破坏性特别大6、影响:①经济萧条,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加深。
②资本家销毁商品、维持利润。
②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②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1)、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2)、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3)、前提条件: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3、新政的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措施:①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②整顿银行,恢复政府的信用;③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④兴建公共工程,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
三、评价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作用、效果):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积极:①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③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2、消极: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四、新政的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国家所仿效,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RJ下册教案 第4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导学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但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危机。
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崩溃,很快,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面对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应对措施。
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使美国走出了困境。
德国和日本受到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国内矛盾尖锐,法西斯势力抬头。
大约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德国和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面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试图通过牺牲他国利益求得自保,这种纵容侵略的政策使法西斯国家更加猖狂。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为了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粉碎了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的野心,维护了世界和平。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大危机》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
本节课通过介绍经济危机的起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使学生了解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为后续学习罗斯福新政等历史事件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经济领域的专业知识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危机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的起因、影响及应对措施;掌握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危机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命运的责任感;认识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危机的起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难点: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经济危机事件,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讲授法:教师对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资料:收集与经济危机相关的历史事件、案例等资料。
4.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危机的起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将教室布置成类似于经济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题型整理
1.简答题:请简述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起因和特点。
答案:起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激化,特别是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特点包括: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巨大,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量大幅下降。
2.论述题:请论述罗斯福新政对缓解经济大危机的作用。
答案:罗斯福新政通过一系列措施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对缓解经济大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措施包括:实行银行假日,阻止银行恐慌蔓延;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生产,提高就业率;实施《社会保障法》保障民生,减少社会不满;推动公共工程,创造就业机会;保护农民利益,恢复农业生产和市场信心。
3.比较题:请比较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异同。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大萧条时代:1929-1939》作者: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罗斯福与新政》作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
-《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解读》作者:泰勒·柯文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背景、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大危机的知识点,掌握对经济大危机的理解技能。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
《经济大危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这次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政是为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有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教学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黑色星期四"听说过吗?我来讲述它的来历,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疯狂的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
这一天使很多人由百万富翁变成了穷光蛋,所以这一天就成了可怕的“黑色星期四”,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寻找答案。
二、新课学习(一)“繁荣"及其崩溃1。
提问: 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多媒体课件展示汽车以及家电进入美国寻常百姓家的图片( 192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达到2600多万辆,平均每4个家庭拥有1。
3辆汽车。
)2.动脑筋: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了危机?答: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
国际:(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即可)
消极: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
结合材料分析: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反
思
完
善
教
学
札
记
本课涉及的内容较多,在处理内容是略显仓促,不能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经济性,如何更科学的利用教学资源是今后要努力的地方。
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 免。出示课件
时间:1929年开始标志: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纽约股票市场崩溃。(学生回答)
范围 特别广
持续时间比较长
破坏性特别大
(出示课件)并标注课本
影响:①生活困苦、工人失业、流离失所(人民群众深受其害)
3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出示课件
罗斯福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出众的口才,卓越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克服危机的决心和方法,使对手黯然失色,以绝对优势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连任4 届的总统。罗斯福解决危机的方法就是实行新政。(出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新政的中心措施?
②新政的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出示课件)
③评价
教材分析与
教法设想
1929~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它是世界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二是罗斯福新 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经济大危机》教案
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924——1929年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大危机的特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目的、特点并简要评价其作用。
2、能力目标:具备简单分析经济政策、评价经济政策作用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大危机及特点难点:课文中大量的经济名词和概念;对罗斯福新政的分析、评价【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1、怎样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导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世界在此之后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时期,思考繁荣背后隐含的各种经济危机因素。
(二)自主学习,找到疑难点1、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是:2、经济危机首先在国爆发,时间是:3、经济危机的特点是、、4、经济危机的影响:5、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6、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是:7、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通过了(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小组合作解决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四)典型例题美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霸主的过程,请你说出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及作用。
①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领导人华盛顿)②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有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领导人林肯)③经过两次科技革命,美国经济实力大增。
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作用见课本23页)⑤二战后,美国经济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五)学以致用1、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开始于()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2、下列哪项不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A、范围广B、时间长C、破坏性大D、各国法西斯上台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B、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加深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D、促使日本法西斯上台4、下列有关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涉及整个欧洲,造成工业部门的危机B、前后共5个年度C、1933年与1929年相比,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D、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广大人民群众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C、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D、恢复银行信用,大力吸引存款6、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B、用改良而不是用扩张来克服危机C、采用国有化形式D、采用政府干预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7、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法令来干预经济③最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恢复农业A ①②B ①③C②③ D ②④(六)系统总结1、经济危机(原因时间特点影响)2、罗斯福新政(背景目的特点主要措施中心措施评价)(七)收获与反思。
初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大危机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大危机教案
教材参考:初中历史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定义及起因。
2.掌握世界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经济大危机事件。
3.分析经济大危机给世界经济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经济大危机的定义及起因。
2.世界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经济大危机事件。
3.经济大危机给世界经济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教科书
2.多媒体设备
3.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问题:什么是经济大危机?它是如何产生的?
2.学习(15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经济大危机事件,分析每次危机的起因及影响。
3.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经济大危机给世界经济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课堂练习(10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以及社会的重大影响,并提醒学生要时刻警惕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分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了经济大危机的定义、起因以及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认识。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
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能够理解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困境的历史背景,认识经济大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2.学生能够通过历史资料,分析经济大危机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3.学生能够对经济大危机进行客观、全面的历史解释。
4.学生能够对经济大危机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认识不同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1.互动式教学:我在课堂上采用了问答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让学生分析具体的国家政策举措,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批判性思维培养: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a.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经济大危机的短文,阐述其起因、过程和影响。
b.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一个国家在经济大危机期间的经济政策和举措,分析其效果和影响。
c.请学生结合课本资料,总结经济大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3.案例分析(15分钟)
同学们,了解了经济大危机的起因后,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场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查阅课本第49页的资料,选取一个国家,分析其在经济大危机期间的经济状况和政策举措。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你们的研究成果。
4.小组讨论(10分钟)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经济大危机期间的政策措施和各国应对策略。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你们之前的分析,讨论以下问题:各国在经济大危机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危机?这些措施是否有效?为什么?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教学设计-经济大危机-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九年级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
课本内容次要包括两部分:1、“繁荣”及其崩溃;2、罗斯福新政本课内容属于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次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一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本钱主义世界取得了短期的绝对不变。
但1929年即爆发了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
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行以国家调理经济为次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家力图以建立法西斯专政和对外扩张寻求出路,毕竟他们挑起了和平,和平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经济危机不仅仅是本钱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严重危机,也是全部本钱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本钱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国际局势产生了严重影响,推进了世界全体性发展进程。
所以本课在世界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指点思想和理论根据认真贯彻以有效教学、有效学习为特点的高效学习。
银丰学校的“RQE”成绩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是“尊重规律、成绩导学、体验成功”的高效课堂学习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的理念就是“尊重规律是根本,成绩导学是核心,体验成功是升华”。
在师生共度的学习过程中,经过恰当的学习方式,师生以尽可能少的工夫、精力和物力投入,让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是教师高效指点和先生高效自主、合作、探求学习的无机融合。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1924——1929年本钱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1929——1933年发生了本钱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在危机中的苦楚;理解繁荣背后隐含着的危机要素;大危机的特点及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措施及效果。
2、能力目标:经过引导先生观察考虑和探求“经济危机爆发的缘由、特点、影响”,培养先生综合、分析历史成绩的能力;引导先生经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本钱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先生初步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情、历史人物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III)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
二、要使学生认识:
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3. 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2.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简结: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暂时稳定。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
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的相对稳定时期。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板书本课标题)
一、“繁荣”及其崩溃(板书)
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
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认识)在讲述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要给学生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
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
1.危机爆发(板书)
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
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关于危机的爆发,这次危机始发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
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分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
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
1929年10月24日上午10点多钟,纽约股票交易所开盘伊始,大批股票拥入市场。
盲目抛售,交易所陷入一片混乱,这一大抛售额达1000多万股,创股票交易所记录,股票价格暴跌。
到11月中旬,交易所证券贬值50% 股票市场全部崩溃、信用破产。
(指引学生观看课本“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前拥挤的人群”图,以增强感性认识)
2.危机的特点(板书)
特点一,范围广。
过去危机只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
但这次危机
则席卷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
另外,这次危机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这也是过去任何一次危机所不及的。
特点二,时间长。
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是几个月,最长的是一、二年。
危机后经历短期的萧条,便转入复苏,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
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
特点三,破坏性大。
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
3.危机的影响(板书)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为二点,并做如下讲述:(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
失业队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工资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
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流离失所。
(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
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为追求自己利润而故意大量销毁产品。
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罗斯福新政(板书)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
介绍罗斯福生平时,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本“罗斯福总统”画像下的生平简介。
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
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板书)
新政的目的: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
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新政的主要措施(板书)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生产的调整,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还有比如整顿金融、调整农业、举办公共工程(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
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田纳西水力工程中的水坝”图)。
新政的效果:经济方面: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
政治方面: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逐渐缓和。
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罗斯福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X31922 7CB2 粲}24416 5F60 彠 !31475 7AF3 竳29243 723B 爻30051 7563 畣36025 8CB9 貹#34070 8516 蔖@33177 8199 膙27903 6CFF 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