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复习知识点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复习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93c24e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b.png)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复习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进行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基础。
考研复习材料科学基础需要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点,加深对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的认识。
1.材料工程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科学的发展历史、材料分类与特性等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2.结构与性能关系:掌握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
了解材料的结构特点,如晶体结构、非晶态结构等,并能够解释材料性能改善的原因。
3.材料制备技术:学习不同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如液相法、气相法、固相法等。
了解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材料测试与分析技术: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等测试方法与技术。
学习各种常用测试仪器和分析方法,如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
5.材料性能与应用:了解材料的各种性能指标,如强度、硬度、导电性、磁性等,并能够解释不同材料的性能应用特点。
在复习材料科学基础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1.整理笔记:将课堂上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自己的复习笔记。
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总结重要公式和推导过程等方式,帮助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2.刷题巩固:通过解答一些典型的习题和试题,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的考研试题进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3.参考教材和相关资料:选择几本优质的教材和参考书进行阅读和学习。
可以参考一些考研辅导资料和复习指南,了解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考点分布。
4.学习小组讨论:可以与其他考研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一起讨论和解答问题。
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并及时纠正和改进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在复习材料科学基础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前规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和考试时间,合理安排每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和进度,保证复习进程的顺利进行。
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轻松备战
![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轻松备战](https://img.taocdn.com/s3/m/d1fbd38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7.png)
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轻松备战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技术等方面。
考研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一个热门专业,备考知识点的掌握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考生轻松备战。
一、晶体结构与缺陷1.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有规则的周期性排列而成的凝聚态物质。
常见的晶体结构有立方晶系、四方晶系、正交晶系、六方晶系、菱面晶系和斜方晶系。
2. 基本晶体结构类型常见的基本晶体结构类型包括金属结构、离子结构、共价结构和分子结构。
金属结构指由金属原子组成的晶体结构,具有金属键;离子结构指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晶体结构,具有离子键;共价结构指由共价键连接形成的晶体结构;分子结构指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的晶体结构。
3. 晶体缺陷晶体缺陷是指晶体中存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排列上的缺陷。
常见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二、材料的力学性能1. 应力与应变应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内力与其单位面积的比值,可以分为拉应力、压应力和剪应力。
应变是指物体发生变形后的相对变化,可以分为轴向应变和切变应变。
2. 弹性性能材料的弹性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后能恢复到原来形状和大小的能力。
常见的弹性模量有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
3. 塑性性能材料的塑性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后,不会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大小。
常见的塑性指标有屈服强度、延伸率和断裂伸长率。
三、材料的热学性能1. 热导率材料的热导率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的热量通过单位厚度的材料传递的能力。
热导率与材料的热导率常数有关,常见的常数有绝热指数、绝热比热和热膨胀系数。
2. 热膨胀性材料的热膨胀性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下发生的体积变化。
热膨胀系数是衡量材料热膨胀性的重要指标。
3. 比热容材料的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材料在吸收或放出单位热量时的温度变化。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复习知识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69fbbea19e8b8f67c1cb91f.png)
材料复习知识点第二章物质结构基础原子中电子的空间位置和能量1、电子的统计形态法描述四个量子数n, 第一量子数:决定体系的能量n = 1, 2, 3…(整数),n=1时为最低能级K, L, M…l, 第二量子数:决定体系角动量和电子几率分布的空间对称性l = 0, 1, 2, 3, 4 (n-1) n = 1,l = 0s p d f g 状态 n = 2,l = 0,1 (s, p) m l, 第三量子数:决定体系角动量在磁场方向的分量m l = 0,±1,±2,±3 有(2l+1)个m s, 第四量子数:决定电子自旋的方向 +l/2,-l/22、电子分布遵从的基本原理:(1)泡利不相容原理: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即同一原子中,最多只能有两个电子处于同样能量状态的轨道上,且自旋方向必定相反。
n=1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n=2时最多容纳8个电子主量子数为n的壳层中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2)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的电子是按能级高低而分层分布,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的能级依s、p、d、f的次序增大。
(3)洪特规则:简并轨道(相同能量的轨道)上分布的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请写出Fe和Cu原子的外层电子排布Fe:(26)1s2 2s2 2p6 3s2 3p6 3d6 4s2Cu:(29)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1结合方式基本结合:离子键、金属键、共价键------化学键合派生结合: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物理键合基本结合:1. 离子键合离子键:原子核释放最外层电子变成的正离子与接收其放出电子而变成的负离子相互之间的吸引作用(库仑引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
典型的离子化合物有NaCl、MgCl2等。
特点:①电子束缚在离子中;②正负离子吸引,达到静电平衡,电场引力无方向性和饱和性----产生密堆积,取决于正负离子的电荷数和正负离子的相对大小。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word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word](https://img.taocdn.com/s3/m/cf85d189ec3a87c24028c490.p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一章1、金属键的定义金属键:由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与金属正离子相互作用所构成的键合称为金属键。
2、离子晶体中组成粒子的结合它们的结合是依靠离子键的作用,即依靠正、负离子间的库伦作用。
3、实际材料中的键型组合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氢键4、共价键晶体中价键的形成(以硅晶体为例,计算键数比例) 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请教老师下)第二章1、置换固溶体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占据溶剂点阵的阵点,或者说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部分溶剂原子,这种固溶体就是置换固溶体。
2、合金相的分类固溶体(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中间相(正常价化合物、电子价化合物、与原子尺寸因素有关的化合物、超结构)3、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晶体中的间隙4、晶面指数与面间距的关系晶面指数低的晶面其面间距较大,晶面指数高的晶面其面间距小。
5、硅酸盐的基本结构单元硅和氧按不同比例组成的各种负离子团6、常见的硅酸盐结构孤岛状、组群状、链状、层状、架状。
第三章1、位错运动的基本方式滑移、攀移。
2、混合位错的分解混合位错可以分为刃型位错、螺型位错。
(怎么分)3、层错能与层错出现几率的关系层错能越高,出现层错的几率越小。
4、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生位错的主要来源①由于溶体中杂质原子在凝固过程中不均匀分布,使晶体先后凝固部分的成分不同,从而点阵常数也有差异,可能形成位错作为过度②由于温度梯度、浓度梯度、机械振动等的影响③晶体生长过程中由于相邻晶粒发生碰撞或因液流冲击。
(要写的如①那样吗)5、如何判断位错反应能否进行第四章1、FICK第一定律的描述对象描述了一种稳态扩散,即质量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P1402、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成分(组元特征、组元浓度、第三组元的影响)、材料结构(固溶体类型、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应力的作用、其他(电场、磁场、热场、表面张力)第五章1、弹性不完整性多晶态、或非晶态或是两者皆有的物质,其内部存在各种类型的缺陷,在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和卸载线不重合、应变的发展跟不上应力的变化等有别于理想弹性变形的现象。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ce1dc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b.png)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材料科学基础是各个工程领域的基本学科,是各个领域的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了材料的结构、物理与化学性质、制备工艺等方面内容,是材料科学领域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为帮助有需要的人顺利复习材料科学基础知识,本文整理了一些相关的复习资料。
一、材料基础知识1. 基本的物理性质:包括化学成分、密度、电导率、热导率等基本参数,通常在每种材料的材料数据表中都可查到。
2. 结构相关: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指材料中原子、离子、分子排布的类型和规律,常用的晶体结构有:立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等轴晶系、正交晶系、单斜晶系、三斜晶系等。
非晶态:非晶态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类型,其分子呈无序排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拥有更好的性能。
3. 材料特性:热膨胀系数:在温度变化时,材料线膨胀的速度大小,通常用公式ΔL/L0 = αΔT 表示,其中α为热膨胀系数。
韧性:材料在受到剪切力或拉伸力时的弹性变形程度,是一种考量材料性能的指标,通常可以通过材料变形曲线进行查看。
4. 金属与合金相关: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等特性,同时在高温、高压等环境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合金则通常是由多个金属或者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混合物,其性质与材料组分、配比等有关。
二、材料治理、工艺及应用1. 材料的处理:常用材料的处理包括固化、焊接、框架处理、表面处理以及高压工艺等,其中固化的过程包括了煅烧、烧结等过程。
2. 材料配方:通常材料的配方根据材料的成分、目的等进行确定,其中分子键长、键能以及分子排列等指标都可能用来确定最终配方。
3. 材料的加工工序:通常材料加工工序包括切削、钣金、打压成形等过程,每个工序都会影响材料的性质和特性。
三、材料的主要分类1. 材料的物理分类:主要涉及到材料的形态、密度以及各种物理性质,通常有固体、液体、气体以及等离子体等分类方式。
2. 材料的化学分类:不同的元素应用于不同的方案分类,这种分类通常依据材料的化学成分。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b9b3fc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8.png)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
导论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的科学,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基础学科。
它对于工程师和科学家在材料选择、设计和开发方面至关重要。
本篇文档将以复习资料的形式,对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与组成
1.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1.2 结晶与非晶结构
- 结晶的概念和特征
- 结晶的晶体结构: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
- 非晶态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1.3 晶体缺陷
- 点缺陷:空位、间隙、杂质点等
- 线缺陷:位错、脆性断裂和塑性变形
- 面缺陷:晶界、孪晶和堆垛层错
第二章材料的物理性质
2.1 密度与晶体的结构密度
-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晶格常数与密度的关系
2.2 热膨胀与晶体的结构变化
- 热膨胀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晶体结构变化对热膨胀的影响
2.3 热导率与导热机制
- 热导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材料的导热机制:电子传导、晶格振动传导和辐射传导。
材料科学与工程知识点大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知识点大一](https://img.taocdn.com/s3/m/868d40f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4.png)
材料科学与工程知识点大一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一些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时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1. 材料的分类材料可以根据其成分和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材料有金属、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等。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金属有铁、铜和铝等。
陶瓷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如瓷器和玻璃等。
聚合物是由大量重复单元组成的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和橡胶等。
复合材料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组合而成,形成新的材料性能。
2.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材料的性能与其内部结构密切相关。
晶体结构是材料内部原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晶体结构的不同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等。
晶体结构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表征。
此外,非晶态结构和多晶结构也是常见的材料结构形式。
3. 材料的制备方法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不同性质的材料。
常见的制备方法有熔融法、溶液法、气相法和固相法等。
熔融法是将材料加热至其熔点,然后使其冷却凝固得到固体材料。
溶液法是将材料溶解在溶剂中,然后通过溶剂的挥发或沉淀得到所需的材料。
气相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气体或蒸汽转变成固体材料。
固相法是在固体材料之间进行反应,生成新的固体材料。
4. 材料性能的测试与评价材料的性能测试对于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导热性能等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拉伸试验、硬度测试、电阻测试和热传导测试等。
材料性能的评价是根据实验结果对材料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5. 材料的应用领域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需要研究和使用高温合金、复合材料等材料以满足极端环境下的工作条件。
在能源领域,需要研究和开发高效电池材料、光伏材料等以满足能源需求。
在医疗领域,需要研究和应用生物材料以制造人工关节、人工血管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考试资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考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2e21478804d2b160b4ec0f7.png)
材料与科学工程基础复习资料第二章重点1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至于怎么形成的在课本P12页)2根据电子围绕原子的分布方式,可以将结合键分为5类,即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结合方式有两大类型:即基本结合(也叫化学结合,包括离子结合,共价结合和金属结合)和派生结合(也叫物理结合包括分散效用,分子极化和氢键)离子键概念:离子键是有原子核释放出最外壳层的电子变成正电荷的原子(正离子),与接收其放出电子变成带负电荷的原子(负离子)相互之间的吸引作用(库仑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具体形成原因在课本25页至32页)3在课本P53页。
晶体是由原子(或离子、分子)在空间周期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在晶体中,原子(或离子、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空间做周期排列,隔一定的距离重复出现,具有三维空间的周期性。
非晶态物质(玻璃体):在他们的内部原子像液体那样杂乱无章地分布,没有周期性排列的规律,可以看作过冷液体。
玻璃、塑料和松香晶体的特点:1)熔点一定;•2)能自发地形成规则的多面体外形;•3)稳定性,即晶体中的化学成分处于热力学上的能量最状态•4)各向异性,即在晶体中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5)均匀性,即一块晶体各部分的宏观性质相同。
晶体是一种均匀而各向异性的结构稳定性固体晶体的类型:离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4在P77至81页外来组分(离子,原子或分子)分布在基质晶体晶格内,类似溶质溶解在溶剂中一样,并不破坏晶体的结构,仍然保持一个晶相,称为固溶体(1)按溶质原子在点阵中所占位置分为: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中部分溶剂原子。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中。
(2)按固溶体溶解度大小:有限固溶体: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原子在溶剂中的溶解量有一个上限,起过这个限度就形成新相。
无限固溶体:溶质原子可以任意比例溶入溶剂晶格中形成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二版考试必备宝典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二版考试必备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65e4d04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e.png)
材料科学与⼯程基础第⼆版考试必备宝典第1章绪论1.材料科学与⼯程的四个基本要素解:制备与加⼯、组成与结构、性能与应⽤、材料的设计与应⽤2.⾦属﹑⽆机⾮⾦属材料﹑⾼分⼦材料的基本特性解:①⾦属材料的基本特性:a、⾦属键;b、常温下固体,熔点较⾼;c、⾦属不透明,具有光泽;d、纯⾦属范性⼤、展性、延性⼤;e、强度较⾼;f、导热性、导电性好;g、多数⾦属在空⽓中易氧化。
②⽆机⾮⾦属材料的基本性能:a、离⼦键、共价键及其混合键;b、硬⽽脆;c、熔点⾼、耐⾼温,抗氧化;d、导热性与导电性差;e、耐化学腐蚀性好;f、耐磨损;g、成型⽅式:粉末制坯、烧结成型。
③⾼分⼦材料的基本特性:a、共价键,部分范德华键;b、分⼦量⼤,⽆明显熔点,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粘流温度(Tf);c、⼒学状态有三态:玻璃态、⾼弹态与粘流态;d、质量轻,⽐重⼩;e、绝缘性好;f、优越的化学稳定性;g、成型⽅法较多。
第2章物质结构基础1. 在多电⼦的原⼦中,核外电⼦的排布应遵循哪些原则?解: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2.电离能及其影响电离能的因素解:电离能:从孤⽴原⼦中,去除束缚最弱的电⼦所需外加的能量。
影响因素:①同⼀周期,核电荷增⼤,原⼦半径减⼩,电离能增⼤;②同⼀族,原⼦半径增⼤,电离能减⼩;③电⼦构型的影响,惰性⽓体;⾮⾦属;过渡⾦属;碱⾦属;3.混合键合实例解:⽯墨:同⼀层碳原⼦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层与层之间以范德华⼒结合; ⾼分⼦:同⼀条链原⼦之间以共价键结合,链与链之间以范德华⼒结合。
4、将离⼦键,共价键,⾦属键按有⽆⽅向性进⾏分类,简单说明理由有⽅向性:共价键⽆⽅向性:离⼦键,⾦属键③⾦属键: 正离⼦排列成有序晶格,每个原⼦尽可能同更多的原⼦相结合, 形成低能量的密堆结构,正离⼦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不破坏电⼦与正离⼦间的结合⼒,⽆饱与性⼜⽆⽅向性。
②共价键:共⽤电⼦云最⼤重叠,有⽅向性③离⼦键:正负离⼦相间排列,构成三维晶体结构,⽆⽅向性与饱与性5、简述离⼦键,共价键,⾦属键的区别6、为什么共价键材料密度通常要⼩于离⼦键或⾦属键材料⾦属密度⾼的两个原因:第⼀,⾦属有较⾼的相对原⼦质量。
材料工程基础全复习资料
![材料工程基础全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355e71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e.png)
材料⼯程基础全复习资料材料⼯程基础复习资料⼀、绪论1、概念:科学:对于现象的观察、描述、确认、实验研究及理论解释。
技术:泛指根据⽣产实践经验和⾃然科学原理⽽发展成的各种⼯艺操作⽅法与技能。
⼯艺: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加⼯成为产品的⽅法和过程。
⼯程:将科学原理应⽤到实际⽬标,如设计、组装、运转经济⽽有效的结构、设备或系统。
材料⼯程:是⼯程的⼀个领域,其⽬的在于经济地,⽽⼜为社会所能接受地控制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形状。
2、材料科学与⼯程的任务?材料科学与⼯程是关于材料成分、结构、⼯艺和它们的性能与⽤途之间有关的知识和应⽤的科学。
3、传统材料加⼯包括哪⼏个⽅⾯?①传统的⾦属铸造②塑性加⼯③粉末材料压制、烧结或胶凝固结为制品④材料的焊接与粘接材料的切除,材料的成型,材料的改性,材料的连接⼆、材料的熔炼1、钢铁冶⾦1)、⾼炉炼铁⽣产过程:①还原:矿⽯中的铁被还原;②造渣:⾼温下⽯灰⽯分解形成的氧化钙与酸性脉⽯形成炉渣;③传热和渣底反应:被还原的矿⽯降落使温度升⾼加速反应将全部氧化铁还原成氧化亚铁,风⼝区残余的氧化亚铁还原成铁,与炉渣⼀起进⼊炉缸。
2)、炼钢过程中的理化过程:①脱碳:碳被氧⽓直接氧化:在温度⾼于1100℃条件下2C+O2→2CO间接氧化:在温度低于1100℃条件下2Fe+O2→2FeOC+FeO→Fe+CO②硅、锰的氧化:a.直接氧化反应:Si+O2 →Si022Mn+O2 →2MnOb.间接氧化,但主要是间接反应:Si+2FeO →Si02+2FeMn+FeO →MnO+Fe③脱磷:磷是以磷化铁(Fe2P)形态存在,炼钢利⽤炉渣中FeO及CaO与其化合⽣成磷酸钙渣去除Fe2P+5FeO+4CaO→(CaO)4·P2O5+9Fe④脱硫:硫是以FeS形式存在,利⽤渣中⾜够的CaO,把其中FeS去除。
反应式为FeS + CaO-->FeO + CaS⑤脱氧(再还原):通常采⽤的脱氧剂有:锰铁、硅铁和铝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复习知识点.doc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复习知识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9463cdf4b84ae45c3a358c0a.png)
第二章物质结构基础原子中电子的空间位置和能量1、电子的统计形态法描述四个量子数n,第一量子数:决定体系的能量 n = 1, 2, 3…(整数),n=l 时为最低能级K, L, M-1, 第二量子数:决定体系角动量和电子几率分布的空间対称性1 = 0, 1, 2, 3, 4(n-1) n 二 1, 1 二 0 s p d f g 状态n = 2, 1 = 0, 1 (s, p )m t ,第三量子数:决定体系角动量在磁场方向的分量mi = 0, ±1, ±2, ±3 有(21+1)个ms,第四量子数:决定电子自旋的方向 +1/2, -1/2 2、电子分布遵从的基本原理:(1) 泡利不相容原理: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即同一原子中,垠多只能有两个电子处于同样能量状态的轨道上,口自旋方向必定相反。
n=l 吋最多容纳2个电子n 二2吋最多容纳8个电子主量子数为11的壳层中最多容纳2『个电子。
(2) 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的电子是按能级高低而分层分布,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的能级依s 、p 、d 、f 的次序增大。
(3) 洪特规则:简并轨道(柑同能量的轨道)上分布的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请写出Fe 和Cu 原子的外层电子排布 Fe:(26)I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6 4s 2Cu:(29)Is" 2s" 2p" 3s 2 3p° 3d"J 4s'结合方式材料复习知识点粘接性 粘接性耐热性及刚性基本结合:1.离子键合离子键:原子核释放最外层电子变成的止离子与接收其放出电子liij变成的负离子相互之间的吸引作用(库仑引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
典型的离子化合物有NaCl. MgCL等。
特点:%1电子束缚在离子中;%1正负离子吸引,达到静电平衡,电场引力无方向性和饱和性一一产生密堆积,取决于止负离子的电荷数和止负离子的相对大小。
材科基知识点范文
![材科基知识点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da9e5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a.png)
材科基知识点范文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简称MSE)是一门研究材料的基本原理、性能、结构和制备工艺的学科。
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
以下是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如钢、铝等。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性能。
-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玻璃等。
具有高温耐性、绝缘性等特点。
-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等。
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拉伸性。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2.结构与性能:-结晶结构:材料中的原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有序的晶格结构。
晶格结构的不同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缺陷结构:包括点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是材料中的非正常原子或原子排列方式。
-物理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如强度、硬度等)、热学性能(如导热性、热膨胀系数等)和电学性能(如导电性、绝缘性等)等。
-化学性能:材料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等。
3.材料制备工艺:-熔炼:将原材料加热至液体状态,使其均匀混合,再通过冷却凝固,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材料。
-粉末冶金:通过机械粉碎,将金属或非金属制成细小颗粒,然后通过压制、烧结等工艺获得材料。
-涂覆技术:通过把材料表面涂覆上其他材料,提高材料的性能和耐用性。
-复合制备:通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性能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复合材料,发挥各材料的优点。
4.特种材料:-高温材料:能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的材料,如高温合金等。
-磁性材料:具有磁性质的材料,如铁、钴、镍等。
-光学材料:对光的传播和反射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如玻璃、晶体等。
-生物材料:用于医学和生物领域的材料,如人工关节、植入材料等。
5.材料测试与表征:-X射线衍射:通过测量X射线的衍射图案,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要点及知识点整理全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要点及知识点整理全](https://img.taocdn.com/s3/m/219d1b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5.png)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要点及知识点整理全材料工程是工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材料的特性、性能和结构,以及材料的制备、改性和应用。
在材料工程的学习和研究中,掌握基础的知识和复习要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材料的分类、性能和结构、制备方法以及常见材料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整理,帮助读者回顾和巩固材料工程的基础知识。
一、材料的分类材料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材料分类有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
常见的金属材料有铁、铜、铝等。
金属材料常用于制造机械、汽车等工业产品。
2. 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分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
有机材料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如塑料、橡胶等;无机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稳定性,如陶瓷、玻璃等。
非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等领域。
3.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常见的复合材料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状复合材料等。
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材料的性能和结构材料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热性能等。
1. 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是材料的力学特征。
常见的力学性能有强度、韧性、硬度等。
强度表示材料抗拉、抗压、抗弯等载荷作用下的能力;韧性表示材料的抗断裂性能;硬度表示材料抵抗表面形变和划伤的能力。
2. 物理性能物理性能描述材料在物理方面的特性。
常见的物理性能有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等。
导电性表示材料传导电流的能力;导热性表示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磁性表示材料受磁场作用的特性。
3. 化学性能化学性能是材料对外界化学物质的反应特性。
常见的化学性能有耐腐蚀性、稳定性等。
耐腐蚀性表示材料抵抗酸碱等侵蚀的能力;稳定性表示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变化情况。
4. 热性能热性能描述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特性。
常见的热性能有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等。
热导率表示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热膨胀系数表示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膨胀程度。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1ea6b238bd63186bdebbc10.png)
(2) 晶系 按原子排列形式及晶格常数不同可将晶体分为七种晶系,见表 1-2。
表1-2 晶系
11
(3) 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是指晶胞中原子密度最大方向相邻两原子之间距离的 一半。 (4) 晶胞中所含原子数 晶胞中所含原子数是指一个晶胞内真正包含的原子数目。 (5) 配位数和致密度 配位数是指在晶体结构中,与任一原子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 数。 致密度(K)是指晶胞中原子所占体积分数,即K = n v′/ V 。 式中,n为晶胞所含原子数、v′为单个原子体积、V为晶胞体积。
1 短程有序 非晶体的结构从总体上来说是长程无序的,但邻近原子的排列 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即所谓的短程有序。
2 亚稳态性 非晶体结构处于亚稳态,在一定 条件下,可转变成晶体结构。
32
玻璃
玻璃相是一种非晶态物质。其 作用:
①粘连晶体相,填充晶体相 间空隙,提高材料致密度;
②降低烧成温度,加快烧结;
③阻止晶体转变,抑制其长 大;
Wallace H. Carothers(1896-1937)
38
1.5.1 大分子链的结构
1. 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 在元素周期表中只有ⅢA、ⅣA、ⅤA、ⅥA中部分非金属、亚金 属元素(如N、C、B、O、P、S、Si、Se等)才能形成高分子链。由 于高聚物中常见的C、H、O、N等元素均为轻元素,所以高分子材料 具有密度小的特点。
所谓晶体是指原子在其内部沿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一 类物质。晶体的主要特点是:①结构有序;②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 异性;③有固定的熔点;④在一定条件下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1.晶体的基本概念 (1) 晶格与晶胞 晶格是指描述晶体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从晶格中取出一个最
能代表原子排列特征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晶胞各棱边 的尺寸称为晶格常数。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42860e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8.p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涵盖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应用及其相关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的学科。
在现代科技领域,材料科学与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知识基础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材料结构和性能、固态物理、化学、能源、机械、电子、环境等。
以下是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1.材料的分类材料可以根据其组成、性质和应用分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适用于制造结构件、导热元件和电子器件等。
陶瓷材料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磨损和绝缘特性,主要应用于制造电子陶瓷、建筑陶瓷和磁性材料等。
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绝缘性能,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和纤维等领域。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具有优异的性能,例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轻质的特点。
2.材料的晶体结构材料的晶体结构是由原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空间排列规则而构成的。
晶体被分为晶格和晶胞,晶格是由原子或离子堆积而成的三维结构,而晶胞是晶格中最小的重复单元。
常见的晶体结构有立方晶系、六方晶系、正交晶系、四方晶系等。
材料的晶体结构直接影响着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等。
3.材料的性能材料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化学性能等。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韧性、硬度等,这些性能能够反映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抗变形和抗破坏能力。
热学性能包括热传导性、线膨胀系数等,这些性能决定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导热性。
电学性能包括导电性、绝缘性等,这些性能决定了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化学性能决定了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和反应活性。
4.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材料的制备包括化学合成、物理制备和机械制备等多种方法。
化学合成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备材料,如溶胶-凝胶法、溶液法、气相沉积等。
物理制备是通过物理方法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如溅射法、激光熔凝法、热处理等。
机械制备是通过机械加工方法来制备材料,如铸造、锻造、挤压等。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知识点总结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3e4a3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3.png)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知识点总结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对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材料分类、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表征与测试等方面。
一、材料分类材料可以根据其组成、结构和性能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材料分类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用于制造结构件和电子器件;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磨损和绝缘性能,常用于制造陶瓷制品和电子陶瓷;聚合物材料具有轻质、柔韧和绝缘性能,常用于制造塑料制品和纤维材料;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组成,具有综合性能优异的特点,常用于制造飞机、汽车和船舶等。
二、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能。
材料的结构包括晶体结构、非晶态结构和纳米结构等。
晶体结构是由原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而成的,具有周期性和有序性;非晶态结构则是无序的,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没有规律;纳米结构是指材料中存在纳米级别的微观结构。
材料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等。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韧性和延展性等;热学性能包括热膨胀系数、热导率和热容量等;电学性能包括电导率、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等;光学性能包括透光性、反射率和折射率等。
三、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加工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方法改变材料的形状、结构和性能的过程。
常见的材料加工方法包括铸造、挤压、锻造、焊接、切削和表面处理等。
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注入模具中,经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的方法;挤压是将金属坯料通过模具挤压成型的方法;锻造是通过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变形成型的方法;焊接是将两个或多个金属部件加热至熔化状态并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切削是通过刀具对材料进行削减和切割的方法;表面处理是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和涂装的方法。
四、材料表征与测试材料表征与测试是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常见的材料表征与测试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热分析、电子显微镜和拉伸试验等。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c349a3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e.png)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一、介绍材料科学基础A. 定义材料科学基础B. 材料科学的重要性C. 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二、材料分类与结构A. 材料的分类1. 金属材料2. 陶瓷材料3. 高分子材料4. 复合材料B. 材料的结构1. 晶体结构2. 非晶体结构3. 结晶缺陷三、材料的力学性能A. 弹性力学1. 应变与应力的关系2. 弹性模量B. 塑性力学1. 屈服强度与延展性的关系2. 硬度与韧性的关系C. 断裂力学1. 断裂模式2. 断裂韧性四、材料的热学性能A. 热膨胀性B. 热导性C. 热传导五、材料的电学性能A. 导电材料与绝缘材料B. 电导率与电阻C. 介电材料六、材料的磁学性能A. 磁性材料与非磁性材料B. 磁导率与磁饱和强度C. 磁性材料的应用七、材料的光学性能A. 透明材料与非透明材料B. 折射率与反射率C. 光学材料的应用八、材料的化学性能A. 腐蚀性B. 氧化性C. 降解性九、材料的加工与制备A. 熔融法B. 溶剂法C. 沉淀法十、材料的表面处理与性能改性A. 表面处理技术1. 打磨与抛光2. 镀层与涂料B. 性能改性技术1. 合金化2. 掺杂十一、材料选择与设计A. 功能需求与材料选择B. 材料设计原则C. 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估结论以上是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的大致内容,通过对材料科学的分类、结构以及不同性能的介绍,有助于加深对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学习和研究材料科学时,还需要了解材料的加工与制备过程、表面处理与性能改性技术,同时掌握材料选择与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材料科学基础的复习与掌握是深入学习材料科学和进行材料研究的重要一步。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23176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6.png)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材料的合成B. 材料的性能C. 材料的加工D.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2. 金属材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个因素?A. 原子间结合力B. 晶格类型C. 晶粒大小D. 杂质含量3.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A. 钢B. 玻璃C. 塑料D. 陶瓷4. 陶瓷材料通常具有哪些特性?A. 高强度、高韧性B. 耐高温、耐腐蚀C. 良好的导电性D. 良好的导热性5. 复合材料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A. 基体和增强体B. 金属和非金属C. 有机和无机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6. 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硬度等。
7.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______和______两种机制实现。
8.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而陶瓷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9. 复合材料的______性能通常优于单一材料。
10. 材料的疲劳是指材料在______作用下逐渐发生损伤和断裂的现象。
三、简答题11. 简述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类型,并说明它们的主要作用。
12. 什么是材料的疲劳寿命?影响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3. 描述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并简述如何防止金属腐蚀。
14. 阐述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15. 复合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有哪些优势?四、计算题16. 已知某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为300 MPa,抗拉强度为400 MPa,试计算其弹性模量(假设弹性模量为210 GPa)。
17. 假设有一块长1米,宽0.5米,厚0.02米的钢板,其密度为7850 kg/m³,求该钢板的质量。
五、论述题18. 论述材料的微观结构如何影响其宏观性能,并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19. 讨论材料的可持续性在现代材料工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实现材料可持续性的方法。
参考答案:1. D2. A3. C4. B5. A6. 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7. 滑移、孪生8. 硅酸盐、氧化物9. 综合性10. 循环载荷11.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分别用于降低硬度、细化晶粒、提高硬度和韧性、消除内应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复习知识点第二章物质结构基础原子中电子的空间位置和能量1、电子的统计形态法描述四个量子数n, 第一量子数:决定体系的能量n = 1, 2, 3…(整数),n=1时为最低能级K, L, M…l, 第二量子数:决定体系角动量和电子几率分布的空间对称性l = 0, 1, 2, 3, 4 (n-1) n = 1,l = 0s p d f g 状态 n = 2,l = 0,1 (s, p) m l, 第三量子数:决定体系角动量在磁场方向的分量m l = 0,±1,±2,±3 有(2l+1)个m s, 第四量子数:决定电子自旋的方向 +l/2,-l/22、电子分布遵从的基本原理:(1)泡利不相容原理: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即同一原子中,最多只能有两个电子处于同样能量状态的轨道上,且自旋方向必定相反。
n=1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n=2时最多容纳8个电子主量子数为n的壳层中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2)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的电子是按能级高低而分层分布,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的能级依s、p、d、f的次序增大。
(3)洪特规则:简并轨道(相同能量的轨道)上分布的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请写出Fe和Cu原子的外层电子排布Fe:(26)1s2 2s2 2p6 3s2 3p6 3d6 4s2Cu:(29)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1结合方式基本结合:离子键、金属键、共价键------化学键合派生结合: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物理键合基本结合:1. 离子键合离子键:原子核释放最外层电子变成的正离子与接收其放出电子而变成的负离子相互之间的吸引作用(库仑引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
典型的离子化合物有NaCl、MgCl2等。
特点:①电子束缚在离子中;②正负离子吸引,达到静电平衡,电场引力无方向性和饱和性----产生密堆积,取决于正负离子的电荷数和正负离子的相对大小。
③构成三维整体-晶体结构;④在溶液中离解成离子。
2. 共价键合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最外层电子的键合。
典型的例子有H2、O2、F2、SiC等。
特点:①两个原子共享最外层电子对;②两原子相应轨道上的电子各有一个,自旋方向必须相反;③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电子云最大重叠,一共价键仅两个电子。
3. 金属键合金属键:金属原子通过游离电子用库仑引力将原子结合到一起的键合。
即各原子都贡献出其价电子而变成外层为八电子的金属正离子,所贡献出来的价电子为所有金属原子(正离子)所共用,金属晶体的结合力就是价电子集体(自由电子气)与金属正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特点:①由正离子排列成有序晶格;②各原子最外层电子释放,在晶格中随机、自由、无规则运动,无方向性;③原子最外层有空轨道或未配对电子,既容易得到电子,又容易失去电子;价电子不是紧密结合在离子芯上,键能低,具有范性形变4. 混合键合在某些化合物中,存在着既有离子键合又有共价键合,即介于离子键和共价键之间的混合键。
如氯化氢。
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把电子引向自己的能力,(表示吸引电子的能力)同一周期左——右电负性增高同一族上——下电负性降低电负性对化学键的影响:同种原子间无影响异种原子相互作用时:两元素电负性相差较大: 非金属—非金属成极性共价键电负性相差很大: 金属—非金属成离子键派生结合物理键合的作用力也是库仑引力,但在键合过程中不存在电子的交换,是电子在其原子或分子中的分布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产生分布不均匀而引起原子或分子的极性结合。
物理键合的大小直接影响物质的许多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表面吸附等。
包括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
1、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或电中性原子)间的结合力,又称范氏力。
特点:无方向性和饱和性;键能最小。
按原因和特性可分为: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分子间作用力A. 取向力:极性分子永久偶极间静电相互作用与分子偶极矩的平方成正比,即分子极性越大,取向力越大。
与绝对温度成反比,即温度越高,取向力越弱。
与分子间距离的6次方成反比,即随分子间距离增大,取向力迅速递减。
B. 诱导力:被诱导的偶极与永久偶极间作用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和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与极性分子偶极矩的平方成正比。
与被诱导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
与分子间距离的6次方成反比,即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诱导力迅速递减。
与温度无关。
C. 色散力:电中性原子与非极性分子的瞬时偶极间的作用存在于一切极性的与非极性的分子中。
具有加和性和普遍性。
与相互作用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
与相互作用分子的电离势成反比。
与分子间距离的6次方成反比。
与温度无关。
2、氢键质子给予体(如H)与强电负性原子X(如O、N、F、Cl)结合再与另一强电负性原子Y(质子接受体)形成键的键合方式。
特点a.有方向性,饱和性。
b.分为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两种。
c.键能一般为几到十几千卡/摩。
形成氢键必须满足的条件(1)分子中必须含氢(2)另一个元素必须是电负性很强的非金属元素(F、O、N)。
各种键型的比较一般说来,化学键(离子,共价,金属)最强,氢键次之,分子键最弱。
(后两者属于物理键)原子的空间排列与配位数影响原子配位数的因素:共价键数—围绕一个原子的共价键数取决于原子的价电子数目。
有效堆积—主要出现在离子键合和金属键合的情况下2-4 多原子体系电子的相互作用和稳定性杂化轨道和分子轨道理论A、杂化轨道理论杂化:在一个原子中不同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称为原子轨道的杂化。
杂化轨道:杂化后的原子轨道。
杂化轨道理论:原子在化合中,受其他原子的作用,原来的状态发生改变,从而使能量相似、轨道类型不同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成新的杂化轨道,在组合过程中,轨道的数目不变,轨道在空间的分布方向和分布情况发生改变,轨道的能量状态也改变。
杂化的本质:量子力学态叠加原理,一种数学方法,而不是物理过程。
杂化:能级相近的单中心原子轨道的线形组合。
杂化的目的:更有利于成键。
杂化的动力:受周围原子的影响。
杂化的规律:轨道数目守恒,空间取向改变;杂化轨道能与周围原子形成更强的σ键,或安排孤对电子,而不会以空的杂化轨道存在。
等性杂化轨道和不等性杂化轨道:杂化轨道中,参与杂化的s、p、d等成分相等,称为等性杂化轨道;如果不相等,称为不等性杂化轨道。
B、分子轨道理论(1)分子中每个电子是在由各个原子核和其余电子组成的势场中运动,它的运动状态可用分子轨道φ描述。
(2)分子轨道φ可近似地用能量相似的原子轨道组合得到。
原子轨道通过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时,轨道数不变,轨道能量改变。
(3)分子中的电子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增填在分子轨道上。
组合成分子轨道的条件1)能量相近2)轨道最大重叠3)对称性匹配能量低于原子轨道-成键轨道能量高于原子轨道-反键轨道能量等于原子轨道-非键轨道1、σ轨道和σ键-“头碰头”相对于分子中键轴呈圆柱形对称的分子轨道称为σ轨道。
由两个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轨道沿轨道对称轴方向相互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叫做σ键。
σ键是原子轨道沿轴方向重叠而形成的,具有较大的重叠程度,因此σ键比较稳定。
σ键能围绕对称轴旋转,而不影响键的强度以及键跟键之间的角度(键角)。
2、π轨道和π键- “肩并肩”成键原子的未杂化p轨道,通过平行、侧面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叫做π键。
π键是由两个p轨道从侧面重叠而形成的,重叠程度比σ键小,所以π键不如σ键稳定。
当形成π键的两个原子以核间轴为轴作相对旋转时,会减少p轨道的重叠程度,最后导致π键的断裂。
3、δ轨道和δ键- “面对面”具有两个通过分子轴对称节面的分子轨道称为δ轨道。
凡是一个原子的d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相匹配的d轨道(例如d xy与d xy)以“面对面”的方式重叠(通过键轴有两个节面),所成的键就称为δ键。
δ轨道不能由s或p原子轨道组成。
费米能级费米能级是金属在绝对零度时电子的最高填充能级。
金属内的电子因泡利不相容原理故而不能每一个电子都在最低的能级,因此便一个一个依序往高能级填直到最后一个填进的那个能级即所谓费米能级。
T=0K(基态)时,最高的被电子充满的能级能量为E F,E F以下能级全满,以上能级全空。
T>0K时,某些电子受到激发,移到费米能级以上的能级,达到平衡的分布。
E F-体积不变的条件下,系统增加一个电子所需的自由能分布函数:电子气体中电子处在能量为E的状态的几率是温度T的函数。
1、T=0,E<E F:f(E)=1; E>E F:f(E)=02、T≠0,E=E F:f(E)=1/2 填充几率为一半3、T≠0(很低),E<E F: 1/2<f(E)<1E>E F: 0<f(E)<1/2固体中的能带能级分裂:n个同种原子接近时,相同的原子能级分裂成n个能量不同的能级(分子轨道)。
能带:由许多聚集在一起的原子的许多分子轨道组成的近乎连续的能级带。
带宽:能带中最高能级与最低能级的能量差。
其与原子数目无关,仅取决于原子间距,间距小,带宽大。
价带:价电子能级展宽成的能带。
(可满可不满)满带:添满电子的价带。
空带:价电子能级以上的空能级展宽成的能带。
导带:0K时最低的可接受被激发电子的空带。
禁带:两分离能带间的能量间隔,又称为能隙(∆Eg)能带理论是研究固体中电子运动规律的一种近似理论。
固体由原子组成,原子又包括原子实和最外层电子,它们均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中。
为使问题简化,首先假定固体中的原子实固定不动,并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排列,然后进一步认为每个电子都是在固定的原子实周期势场及其他电子的平均势场中运动,这就把整个问题简化成单电子问题。
能带理论就属这种单电子近似理论能带理论的应用-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导体:固体中的价电子浓度比较低,没有填满价带。
如锂。
价带和导带交叠,没有能隙。
如铍。
Li 1s22s1 (2s没有填满)Be 1s22s2 (2s和2p交叠)在外加电场下可以改变价电子的能量和速度分布,从而形成定向电流。
绝缘体:价带与导带间存在较大的能隙,而价带又被电子填满。
惰性气体:各能级均满,结合成晶体时能带也为电子填满;离子晶体:正负离子各外层轨道被电子充满,晶体中相应能带填满;在外加电场下不能改变价电子的能量和速度分布,从而不能形成定向电流。
半导体:能带结构与绝缘体类似,即价带被电子填满,价带与导带间有一定的能隙∆Eg,但能隙∆Eg比较小。
本征半导体-禁带宽度较小,一般条件下具有一定导电能力导电性 a. 激发到导带中的电子有关b. 与满带的空穴有关(空穴-电子对)杂质半导体-禁带宽度很小,需掺杂其它元素电子型导电----n型半导体(高价杂质元素) 杂质导带空穴型导电----p型半导体(低价杂质元素) 价带杂质2-5 固体中的原子有序结晶与晶体1、结晶特性•晶体:原子(团)沿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长程有序排列的固体物质(金属、大多陶瓷及一些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