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胡定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教师)

第一课时《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学习目标】

1、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2、赏析《永遇乐》,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3、背诵并默写《水龙吟》《永遇乐》。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意,并能背诵默写。

2、理解诗中典故的寄寓的情思。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结合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完成自主学习部分,上课检

查。

2、合作探究部分小组合作完成,上课展示,质疑。教师点评,补充。

3、独立完成相关练习。

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一、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1、导入新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

该对联写的是谁?辛弃疾

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2、作者: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风格)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作品集

有《稼轩长短句》。

3、背景介绍: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

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

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

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

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辛弃疾(21岁)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耿京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他

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是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并斩了这个叛徒;二是亲率50 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但他继续坚持主战,用

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

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捉了杀死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

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

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二.名句品味积累:

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⑵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⑶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⑸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⑹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⑺(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⑼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⑽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⑿(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一、通读全词,结合注释,给下列词语注音。

遥岑.(cén )玉簪.(zān )螺髻.(jì)鲈.(lú)鱼

堪脍.(kuài )倩.(qià

n )揾.(wèn )舞榭.( xi è)

二、解释下列词语

遥岑远目:眺望远处的山岭

玉簪螺髻:见课文注释

断鸿:失群的孤

脍:把鱼肉切

倩:请

揾:擦

3.预习理解该

教学案

三、探究学习

1、整体感知:通过自由读,抽查读,范读来完成

(1)你感觉词的风格怎样?(抽查三个小组,在这三个小组各点一名同学来回答)

答案:这首词,境界阔大,气魄雄浑,寄意遥远,感慨深沉。豪放

(2)读完本词你觉得诗人是怎样的形象?(流着热泪的英雄形象)哪句可以看

出来?(文中最后一句是“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诗中有一句概

括了流泪原因,是哪句?(无人会,登临意)

(3)这里的“意”理解为词人的思想感情,那么词人登上建康赏心亭,具体有

哪些感情无人领会?

答案:作者登上建康城(今南京)的赏心亭,面对辽阔山河,听到鸿雁悲鸣,生

出无限忧思。对江山沦陷的愁恨,对北方故乡的思念,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对缺

少知音的感慨,对谋取私利的羞耻,对时光流逝的可惜,对国家前途的忧愁。

2、分片讨论:诗人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这些的情感?

(1)上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答案:上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

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

蓄的愁苦。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

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

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2)下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试加以分析。(C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