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最可能考的文体——驳论文【刘希国】
2020年高考备考:名校作文题及范文精选(一)【刘希国】
2020年高考备考:名校作文题及范文精选(一)★★★★★经典作文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
但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文题解析】1.审原材料--此一模作文属于“话题型”材料作文,作文的核心话题是“利己和利他”。
原材料以老子名言引出“利他“精神,然后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贤人“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之境界,即,融利己于利他之中,完成自他二利。
最后是现代不少人的狭隘甚至错误观点: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2.审情境限制--本次命题的情境限制是“班会发言稿”与同学们交流,班会是学校的德育教育主阵地,班会场合发言目的,不能止于思想观点的争鸣,关键是促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发言主题要积极向上,有正能量。
演讲稿发言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
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 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入心。
好的演讲稿发言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审驱动任务--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是: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联系实际”就是要求所写作文不能只说空话、套话,要求文章有真我、真生活。
2020高考备考模拟作文及范文(2月20日阅读材料)【刘希国】
2020高考备考模拟作文及范文(2月20日阅读材料)【热题预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年轻人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已渐成潮流。
《国家宝藏》主创团队平均年龄不过30岁,《本草中华》导演组成员清一色为“80后”“90后”……更为可喜的是,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有的年轻玩家制作“文物”游戏,也有青年设计让国宝(国粹)开口“讲故事”,如此创意“活化”、“青春派”表达,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
在当下,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文化之美显得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如今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呼短叹……当年轻这股力量遇上中华传统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作为年轻人中的一员,请根据以上材料,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写一篇演讲稿,拟在你学校举办的以“当年轻遇上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要点: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年轻人演绎、观看、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另一方面却是很多传统文艺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并没有引起年轻人应有的注意。
写作任务主要是引导语中的那5句话:①作者身份“年轻人中的一员”;②读者对象“你校(全体师生)”;③根据以上材料进行联想和想象——不能脱离材料,必须有联想和想象;④主题是“当年轻遇上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写作;⑤文体是演讲稿——注意演讲稿的格式和要求。
演讲稿是由标题、称呼、正文(开头语、主体和结语)组成。
演讲稿的写作要求是:了解对象,有的放矢;观点鲜明,感情真挚;行文变化,富有波澜;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立意】在材料当中,命题者对“年轻人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已渐成潮流”是持肯定、赞赏的态度的。
2020高考备考名校作文: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刘希国】
2020高考备考名校作文: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屈原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曹植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
有之,请自嗣同始!”詹天佑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钱学森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
”李兰娟说:“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
”“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
”从古至今,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爱国史,一代代中华儿女各自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时至今日,虽然大多数中华儿女血脉里流淌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却也有些年轻人夸夸其谈,仅靠一个键盘爱国;有些人只想做主播、网红,坐拥千万粉丝;还有些人育目媚外,志在移民;甚至有些人拒唱国歌,一心“去中国化”……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针对“今天,我们怎样爱国”这个问题,结合你的生涯规划,谈谈你的思考与认识,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第一部分引用从屈原到李兰娟院士的六句名言,共同指向一个中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已成为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里的精神基因。
屈原话语体现爱国即“心存百姓,心忧天下”。
曹植强调爱国要有“舍身赴国难”的勇气。
谭嗣同表明爱国有时需要舍生取义,不因循守旧,要锐意变革。
詹天佑认为爱国是各出所学,为国家建设尽心尽力。
钱学森强调各出所学的前提是要有一颗中国心,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李兰娟院士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不管在什么样的年纪,都要有为国出力的意识。
材料第二部分总括从古至今中华儿女都在以特定的方式爱国,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然后进一步指出:今天的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去中国化”、空谈爱国、崇洋媚外的现象。
2020高考作文素材时评原创解读:论蝶变【刘希国】
2020高考作文素材时评原创解读:论蝶变蝶变,是一个听起来很美,实际上很疼的一个词。
美在翩翩起舞,疼在破茧之难。
【阐述蝶变的两面性,引发思考】蝶变也揭示了一个朴素道理,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足够的努力。
天上不会掉馅饼,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乃至一个人,都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实现成功的。
要想享受“蝶变”的喜悦,就要承受“破茧”的疼痛。
【将蝶变的意义引申至人类生活】要实现蝶变,就必须尊重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如果看到“破茧”的过程揪心,或者被“成蝶”的喜悦冲昏头脑,帮“蛹”一把,那么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为破茧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为飞翔做准备的过程,在破茧的刹那,蝴蝶身体里的液体涌向翅膀,这样才能够让翅膀变得更有力。
如果人为地去“破茧”,那么蛹即使成为蝴蝶,翅膀也不会坚强有力,可能很快被大自然淘汰。
【分论点一:尊重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要实现蝶变,就必须重视量变的积累。
蛹在“破茧”之前,任凭怎么努力,如何接近,始终都只是一个“蛹”,但它一直没有放弃要成为蝴蝶的尝试,心理上有成为蝴蝶的打算,行动上有成为蝴蝶的努力。
有时候,我们离成功就差一层窗户纸,捅破之前,坐卧难安,捅破之后,豁然开朗。
在捅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最难熬的,必须耐得住寂寞,忍受着疼痛。
如果不重视量变的积累,只期盼着某天能够“掉下一个大馅饼”,犹如痴人说梦。
【分论点二:重视量变的积累。
】付出艰辛努力,“蝶变”是水到渠成的事,或早或晚,但终究要来。
所以,当看到其他蝴蝶翩翩起舞或感受到花香四溢时,不必因此而焦急,不必乱了自己成长的步点。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要承受质疑、承受否定、承受非难,但随着“破茧成蝶”的到来,一切质疑、否定、非难都会烟消云散。
所以,要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被外界所束,不被成功所缚,认定一个目标,踏踏实实向前迈步。
【分论点三:踏实努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千个想法,也不如一次行动。
对于一个小哲理,不能只是停留在知道,还要努力做到。
2020高考备考名校作文题解说及优秀作文【刘希国】
2020高考备考名校作文题解说及优秀作文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从“五四”运动北大学生走上街头为国难疾呼,到今日哈工大“龙江二号”卫星微型相机拍摄地月合影;从八十多年前西南联大大师云集、培育英才,到今天我国高等学府遍地开花、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总是站立在社会和历史的潮头,引无数青年学子心心向往。
作为即将迈入大学校门的你,对大学生活有何期盼?对大学教育有何看法?请结合现实,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指导】(一)关于题目本作文题属于给材料作文,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二)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从历史纵深角度,展现了大学生和大学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精彩表现和作用,关键词是“大学”。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
第一句话分为两层,一是回顾五四运动中北大师生走上街头为国难疾呼,到今天哈工大学生用卫星微型相机拍摄地月合影,从历史到现实,从人文到科技,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谈大学的人才培养;第二层从西南联大的大师云集,培育英才到今天大学的蓬勃发展,从学校的角度谈大学在人才培养、民族振兴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间内实现了光学、CMOS成像、图像压缩等功能。
)第二句话是对前面列举内容的总结与升华,是学生理解题意的重要抓手,谈大学在时代发展中的作用,提示考生应该有历史观和社会视野,应该联系大学和大学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担当,思考大学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后半句引出下面的写作要求。
(三)对引导语的理解引导语有三句话,一二句交待作者身份和写作方向,作者身份是高三学生,即将迈入大学校门,写作方向是两个连问:对大学生活有何期盼?对大学教育有何看法?在写作中这两个问题不宜完全割裂开来,只单独回答其中一个问题,应该综合起来写,但可以有所侧重。
一般是先谈对大学教育的看法,再说对大学生活的要求。
2020高考备考模拟作文及范文(2月16日阅读材料)【刘希国】
2020高考备考模拟作文及范文(2月16日阅读材料)【热题预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柯洁,职业围棋九段,至今已拿到七个世界冠军,参加过多档综艺节目,多次因职业身份以外的事情上热搜,如微博吐槽免试推荐上清华大学等。
他自认融不进娱乐圈,更认同自己职业棋手的身份。
②翟天临,专业演员,演技颇受好评,因在直播互动中不知知网为何物,其博士学位真实性受到质疑,随后其博士论文被曝存在抄袭,本人被撤销博士学位,“学霸”人设轰然崩塌。
③媒体多次报道,网络小视频拍摄者为吸引眼球而冒险拍摄,不幸丧命,无底线拍摄、内容低俗化、违背伦理公义等现象也数见不鲜。
请联系以上三则材料,就网络时代的出名,网络和现实中的自我定位等,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健康生活:自我管理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审题限制性1.立意限制。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题中的三则材料都指向“网络时代的出名与自我定位”,这是要谈论的核心话题。
三则材料各举典型事例,相互之间形成了比较。
因此在立意上需要注意:不能脱离“网络时代”的时代特征行文,不能空谈时代而罔顾“自我定位”这一议论对象,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即应针对网络时代的特殊性谈论“自我定位”这一亘古长新的问题。
2.内容限制。
总结语要求考生所写文章中应有三则材料的联系,即需要恰当地引题。
这是不可忽略的。
脱离材料的泛泛而谈即视为偏题或跑题。
3.价值判断限制。
根据材料讲述的人物事例,考生易判断出相应的价值判断限制。
即不要被网络时代的快与喧嚣遮蔽,不要急于设立不符合真实自我的“人设”,更不能为博眼球而罔顾底线。
以上是需要“破”的部分;要写成一篇佳作,还需要有“立”的部分,即需思考网络时代应该如何自处,怎样的“人设”才能不倒,等等。
4.思维限制。
思辨性是高分作文的重要指征。
“网络时代的出名与自我定位”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是否要在作文中将浮躁、过度、虚假完全定义为“网络时代”的特征?自我定位能否简单等同于做好一件事或者专业性?如能在行文中将其有条理、有依据地议论清楚,就容易成就较好的文章。
2020高考热点押题------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希国】
2020高考热点押题 :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
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命题意图作文题目属于“时事话题型”任务驱动式作文,这则材料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当今时代中有价值的人事,强化作文“文章和为时而著”的社会性。
考生由“英雄”引发的思维点也应该落在“当下”,不要跳脱“时代”的背景。
此外,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思辨、文化、审美能力,本材料也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学生对“英雄观”的表述涉及文化价值观的考查,对当今“英雄”的有无、“英雄”与“偶像”的比较、古今英雄的异同等分析,则考验学生的理性思辨力。
2 作文题解本则材料涉及两个层次,两个选择,两个概念,一个是非问。
两个层次,首先是古典诗词即历史中的“英雄”。
杜甫与辛弃疾作品里.“英雄”,即传统英雄形象,他们聪明秀出,胆力过人,无私忘我,不辞艰辛……他们多生逢乱世,时势造英雄。
正如金庸在武侠世界中建构的,“侠之大也,为国为民!”英雄的个人机遇与家国情怀紧密联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泪流满襟”。
另一个层次,则是“而今时代”的英雄。
当今时代,远离战火,四方平定,百姓乐业。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匡时济世的机遇,民智已启,民生已成,更强调“本我”,强调精神富足大于世俗“功业”的建立。
而这个时代的“英雄”,到底有何特质?有何内涵?两种选择,体现命题的开放性。
选择“英雄辈出”,最重要的要明确“当今时代”的“英雄观”。
作文要求考生对“英雄”有清晰的阐释,廓清概念。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与国家一起“动”起来【刘希国】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与国家一起“动”起来【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三学生小李是同学眼中的学霸,身高1米7的他体重却只有90斤,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
小李说,因为身体瘦弱和性格内向,不喜欢体育锻炼。
同时,高三学业繁重,所以他更愿意待在教室看书。
1917年,年仅24岁的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
文章中“国力苶(苶:nié,疲倦,精神不振)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两句令你深有感触。
作为小李的同学,请你给小李写一封信,劝他改变对体育锻炼的想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析】本题目属于双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两则材料角度不同,中心一致。
考生审题时,需要分别概括出每则材料的侧重点:第一则材料陈述小李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认为是身体不好和性格内向、学业繁重所致。
很明显小李将不锻炼的结果都归于外因,没有正确理解体育的作用及体育与学业的关系。
考生分析问题时,只有回到小李自身才能完成任务指令,即“劝他改变对体育锻炼的想法”。
材料第二段引用毛主席的两句名言,揭示体育对个人和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考生立意时可以综合理解,写体育对个人的作用、体育对学业的促进作用、体育与民族未来的关系等。
题目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中的“体育”不能等同于“体育课”,如果考生围绕现实生活中体育课存在的种种问题展开论证,则会被视为偏题。
另外,文体限定为“书信”,考生需要正确把握书信的基本格式,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和日期都要具备,还需注意对象关系,以同学的身份写信,行文风格、叙述口吻等细节也会影响文章的品质和阅读感受。
【审题提示】(一)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2020高考命题热点必背范文: 文明 和谐 爱国【刘希国】
2020高考命题热点必背范文:文明和谐爱国七、文明和谐命题核心解读人类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财富,体现为物质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体现为精神文明;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所获得的全部政治成果的总和,就是政治文明。
核心价值观中将“文明”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指应该是宏观意义上的,既包括这三个大文明,也包括了具体的公民文明素养。
按《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和谐即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
《辞海》上则把和谐与协调并称。
这就是说,和谐的含义应该是指配合(或搭配)得适当、匀称、协调而不生涩、不别扭。
概括地说,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社会理想,它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那种特别协调、恰到好处的状态,包含了人、自然、社会和国家四个基本要素。
万类共存、相依发展是自然的和谐,团结友爱、齐心协力是集体的和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是朋友的和谐,琴瑟和鸣、互敬互爱是家庭的和谐,文明祥和、繁荣稳定是社会和国家的和谐......【范文示例25】行礼,为了远方的美不要走得太近,惊走了沉眠的美。
美丽的生物是自然的精灵,它们有灵慧,会选择自己的栖居之所。
幽兰必绽于空谷,其香才悠远幽邃;最美的蝶必栖于幽暗的洞穴,其美才神秘而惊艳。
生长于僻远之处,才有出尘的气质,也许深山千万年的岑寂让时空保持了一份古朴,给予它们明净与灵动。
然而很多人是不懂得美的,甚至出于爱美之心摧残了它。
不必说蝴蝶被制成标本而枯萎,也不必说鸟鸣在笼中喑哑,就是一些心怀善念的人,也会在无意中酿成悲剧。
林清玄的《放生鸟》里,鸟与龟被一捕再捕,一只龟的甲壳上刻满了放生者的名字。
仿佛一个悖论,爱造成的伤害触目惊心。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反复伤害的轮回?只因走得太近,抓得太紧,不懂得保持一段距离。
2020年高考备考最新作文训练题【3月25日作文早读材料】【刘希国】
2020年高考备考最新作文训练题【新作文园地】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月12日,美股上市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马云谈996》的文章。
文章称,在阿里巴巴的一次内部交流活动上,中国首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对996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总结了马云讲话的要点:能996是很幸福的事;996是修来的福报,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一天不干够12小时,你来阿里干什么?如果要讲法律,那么事情就比较复杂了,法律有规定这么齐全的设备吗?法律有规定这么好的食堂吗?所谓“996”,是指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分别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马云这番言论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批评者有之,赞同者有之。
不久的将来,你也将走上工作岗位,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
2.奋斗应提倡,“996”应退场。
3.“996”工作制,道德绑架无法掩盖违法事实。
4.认识“996”的合理性,尊重多样化选择。
5.莫让“996工作制”成了职场明规则。
6.别让“996”沦为“被加班”的借口。
……偏题立意:1.青年奋斗不可少。
(脱离材料,偏离题目意思)2.认真工作,创造幸福生活。
(未涉及996工作制,996工作制强调的不是认真工作,而是工作时间的问题)3.马云的观点可行。
(扩大范围,应主要集中在996工作制这个点上)……【范文】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马云谈996》写出马云把996工作制看成是阿里巴巴员工的福报,很多人想要这样还没有机会,996工作制也比法律规定的做得更好。
马云完全把强制996理解成理所当然的行为,甚至可能还需要员工感恩戴德。
从某种程度上看,996工作制是奋斗的一种体现,但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
2020届高考作文预测+范文:文化篇【刘希国】
2020届高考作文预测:文化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生于斯,长于斯,你对中华文化怎样认知?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对比希腊、巴比伦等其他文明,只有华夏文明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与空白,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
他说“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
英国学者罗素于 1920 年来到北京大学做了两年的客座教授,他预言中国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一场极端暴力的革命,然后认识到暴力不能带来和平幸福,进而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优点,重新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另外一次很伟大的文明。
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子的身份完成写作1. 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 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3. 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作文分析】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材料通过余秋雨的认识指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用罗素的认识则引发我们对于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反思——即如何才能“结合东西方文化的优点、创造伟大的新文明”。
而驱动任务非常明确,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主题限制,所以考生并不容易写跑题,但是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文体上的要求。
先科普一下罗素那段素材的时代背景:1920年罗素的系列演讲主题是“Far east issues(远东问题)”,其中对于中国和日本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内容主要包括:①日本一定会因为继续成长的需要而侵略中国,而且会侵略整个亚洲,甚至将会把美国卷入战争而因此失败。
②中国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放弃一切传统价值,走向极端暴力式的革命,而且中国会因为极端暴力革命而衍生出非常暴虐的文化。
2020高考备考作文导写及范文(一)【刘希国】
2020高考备考作文导写及范文(一)【作文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师生延期返校。
高三(1)班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2月23 日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讨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
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
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
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
……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
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
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
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读】2020年,某新冠肺炎隔离病房,一位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敬,护士忙回礼。
上世纪初(100多年前),某医院院长查房时,小患者向他鞠躬致谢,他也顺势回礼。
这道模拟作文命题,选用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最萌鞠躬礼”照片与一百年前的医患互相鞠躬的老照片放到一起,然后设置命题情境,提供了师生的模拟对话,这个材料情境的内涵并不复杂,然而与照片结合起来,还挺有意思,也颇有启发性和现实意义。
考生写作时从“生甲”“生乙”“生丙”的角度立意切入进行写作,都可以。
从生甲角度考虑:小患者的鞠躬让人很感动,立意可谓患者要懂得感恩、敬重医者,尤其在这次人类战“疫”战争中,白衣天使们为了人民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因此,我们更应感恩大爱,应该牢记医者的付出与大爱。
从生乙的角度立意:护士和院长的举动带给我们启发,医者仁心,尊重患者,谦卑懂礼,心有敬畏。
医生的职责即是治病救人,对待病人,要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把爱心献给患者,把尊重献给每一个生命,这也是医患关系改善重要一面。
从生丙的角度立意:相隔百年的两幅照片值得人们深思,美好医患关系的延续在中华民族有悠久的传统,这样传统的医患关系是人类之福,理应发扬光大。
2020高考备考模拟作文及范文(2月14日阅读—辩论词专场)【刘希国】
2020高考备考模拟作文及范文(2月14日阅读—辩论词专场)【热题预测】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近一年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
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430万粉丝,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
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
虽然她今年才16岁,却已经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更被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
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材料二:2019年9月27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
“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以种植真树,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其中超4成能量由95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个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同学为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钦佩,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更有价值。
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第一则情境材料是瑞典少女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面斥各国领导人后,拥有了超过430万的粉丝,登上了杂志封面,被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的事件,由此彰显出“呐喊”的作用,它可以引起更多的人关注环保问题,任何一件事所取得的非凡效果都是从宣传开始的。
第二则情境材料是“蚂蚁森林”通过“绿色出行攒能量,从而转化为种植真树”的方式号召人们行动起来,目前已带动了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种植了1.22亿棵真树,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蚂蚁森林”通过实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可见行动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是任务指令。
2020年高考作文最可能考的文体——驳论文【刘希国】
2020年高考作文最可能考的文体——驳论文2020届高三深圳一模线上考试作文考题: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
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深圳市2020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
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以“20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
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
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篇驳论文。
③请你为《南方教育时报》的“教育众声”栏目写一篇关于这场线上考试的评论。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
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
这个写作任务,重点训练的是“驳论”,这既是文体上的要求,写一篇驳论文,也是论证思路的要求,要求用驳论来进行论证说理。
批驳的观点很清晰,就两个,一个是“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另一个是“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
其实最主要是要考虑清楚两个问题,一个是需不需要监考员的问题,一个是监考与自觉如何看待的问题。
考生能够考虑清楚这两个问题,提出批驳的意见,就可以完成好这个写作任务了。
写作者身份在这里没有进行限定,这个就以真实的自我身份进入写作最合适了。
驳论文写作成为2020届高考生必须掌握的热点文体了。
驳论文的基本写法议论文是比较常见的文体之一,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
2020年高考预测作文题解析及范文:体育强国【刘希国】
2020年高考预测作文题解析及范文:体育强国【作文题目】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中国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
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了校运会;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下滑……这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电视台为此举办“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
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女排队员),林先生(体育专栏记者),方女士(学生家长),王老师(高中班主任),康同学(高三学生)。
观众席上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关于题意理解作文题目以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三部分构成。
概念间的关系,形成论题内容的基本框架。
而设置了5位嘉宾,则形成论题的点面呈现。
这5位嘉宾可以涵盖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的方方面面,各有立场,多种立场形成对论坛主题内容的全方位的论述与分析,给论坛下的观众席上的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提供一个全面的认知与行为覆盖面。
学生在审题时,在选择发言身份时,应该对这一论题有更广泛的认识与思考。
以此,也实现了考试即学习、通过写作来学习的理念。
对于这道作文的选择性,即体现于考生选择嘉宾身份进行发言的角度与立场。
其中,最贴近学生身份的就是学生本身。
其他嘉宾立场,都需要考生进入角色,调动自己对这类角色的认知去补充,丰富。
这也是这个作文题目最突出的特点,选择一种角色,就要考虑这种角色之可能,之得体,之丰富,之个性。
比如,选择女排运动员小朱,不妨就以女排国家队队员朱婷的身份来写作,用朱婷的一些事迹来补充,丰富,让人物(小朱)在发言的时候,不仅体现出一位女排国家队队员的认识与理解、观点与态度,更可以让发言有朱婷的个性与特点。
这也是这个写作最吸引人的地方。
是考查学生理性思维(主要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又兼顾了形象思维的地方。
2020年高考作文经典试题解析及范文【刘希国】
2020年高考作文经典试题解析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美】阿姆斯特朗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炬登上宇宙的天堂。
——【美】斯蒂芬·威廉·霍金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
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本题作文仿照2018年全国高考三卷作文样式拟题,要求围绕三则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作。
题目提供了三则材料:一是中国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浪漫想象;二是登月宇航员的切身感受;三是科学家征服宇宙的豪迈誓言。
三则材料以人类对外在客观世界(太空)的想象和探索为主线,在考查学生相关历史、科技、文化常识的同时,旨在引导学生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把握人类波澜壮阔的科技发展史,感受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谋求自身发展过程中展现的伟大精神,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获得知识视野、自我认识和审美趣味的提升。
学生应该立足“科技”和“人类”两个支点,结合自身体验,说认识,讲道理,谈感悟,紧紧围绕材料情境展开写作。
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参考以下立意: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审美追求;②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探索(好奇心),始终引领着人类不断前行;③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永无止境的;④人类科技不断进步的发展史,是一首动人心魄的壮美史诗;⑤对待客观世界的不同态度,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差异;等等。
2020高考命题热点必背范文: 文明 和谐 爱国【刘希国】
2020高考命题热点必背范文:文明和谐爱国七、文明和谐命题核心解读人类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财富,体现为物质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体现为精神文明;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所获得的全部政治成果的总和,就是政治文明。
核心价值观中将“文明”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指应该是宏观意义上的,既包括这三个大文明,也包括了具体的公民文明素养。
按《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和谐即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
《辞海》上则把和谐与协调并称。
这就是说,和谐的含义应该是指配合(或搭配)得适当、匀称、协调而不生涩、不别扭。
概括地说,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社会理想,它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那种特别协调、恰到好处的状态,包含了人、自然、社会和国家四个基本要素。
万类共存、相依发展是自然的和谐,团结友爱、齐心协力是集体的和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是朋友的和谐,琴瑟和鸣、互敬互爱是家庭的和谐,文明祥和、繁荣稳定是社会和国家的和谐......【范文示例25】行礼,为了远方的美不要走得太近,惊走了沉眠的美。
美丽的生物是自然的精灵,它们有灵慧,会选择自己的栖居之所。
幽兰必绽于空谷,其香才悠远幽邃;最美的蝶必栖于幽暗的洞穴,其美才神秘而惊艳。
生长于僻远之处,才有出尘的气质,也许深山千万年的岑寂让时空保持了一份古朴,给予它们明净与灵动。
然而很多人是不懂得美的,甚至出于爱美之心摧残了它。
不必说蝴蝶被制成标本而枯萎,也不必说鸟鸣在笼中喑哑,就是一些心怀善念的人,也会在无意中酿成悲剧。
林清玄的《放生鸟》里,鸟与龟被一捕再捕,一只龟的甲壳上刻满了放生者的名字。
仿佛一个悖论,爱造成的伤害触目惊心。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反复伤害的轮回?只因走得太近,抓得太紧,不懂得保持一段距离。
2020高考作文预测:人与粮食【刘希国】
2020高考作文预测:人与粮食(粮食危机问题必须关注)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
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
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题目解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是关于“人”与“粮食”关系的感悟与思考。
粮食,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
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粮食欠收,灾难便接踵而至。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食不果腹常常铤而走险,致使社会动荡。
反之,“家中有粮,心里不慌”,五谷丰登便意味着国泰民安。
民无粮不安,兵无粮不行,国无粮不宁,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便有了关于粮食的各种风俗文化。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脱离温饱线,食而不知其味,弃而不知珍惜的现象便层出不穷了。
粮食是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阳光照耀、雨露滋润的“天地果实”,是农人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的“人间成果”,粮食是有生命的;粮食能“感知”天、地、人,能让人延续生命,能令人齿颊留香,能使人从容心安,粮食是有灵性的。
粮食突破了植物学意义,有了哲学意义上的生命和灵性。
吃饭,也不再只是物质的摄入,而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
粮食与季节有关,与日复一日的一日三餐有关,与漫长的人类历史有关,粮食的背后是时光积淀而成的故事、人情和哲理。
因此,人们与粮食同行,决不只是“果腹”这么简单,必然有苦难、艰辛,有挣扎、奋斗,有温暖、享受,有感恩、敬畏。
材料分为三个层次,先说先辈对粮食敬畏的态度,然后阐释粮食的生命本质,再提示可以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观念。
意图引导考生从生活出发,对粮食于人的意义或人对粮食的情感、态度进行感悟和思考,可以叙述故事,也可以展开议论。
基础立意: 1.粮食与生命:赋予粮食饱满的灵魂和生命,以粮食作为隐喻,讴歌像粮食一样生生世世守卫着自己家园的“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作文最可能考的文体——驳论文2020届高三深圳一模线上考试作文考题: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
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深圳市2020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
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以“20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
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
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篇驳论文。
③请你为《南方教育时报》的“教育众声”栏目写一篇关于这场线上考试的评论。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
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
这个写作任务,重点训练的是“驳论”,这既是文体上的要求,写一篇驳论文,也是论证思路的要求,要求用驳论来进行论证说理。
批驳的观点很清晰,就两个,一个是“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另一个是“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
其实最主要是要考虑清楚两个问题,一个是需不需要监考员的问题,一个是监考与自觉如何看待的问题。
考生能够考虑清楚这两个问题,提出批驳的意见,就可以完成好这个写作任务了。
写作者身份在这里没有进行限定,这个就以真实的自我身份进入写作最合适了。
驳论文写作成为2020届高考生必须掌握的热点文体了。
驳论文的基本写法议论文是比较常见的文体之一,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
其中,论点体现了作者的观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理论和事实,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式,三者密不可分。
就论证方式而言,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直接阐明论点,与之对应的是“立论文”;驳论是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主张,与之对应的是“驳论文”。
反驳的对象:一、反驳论点。
行文时,可直接反驳对方论点,也可间接反驳对方论点。
间接反驳又分归谬法和反证法。
归谬法是就对方的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使之露出马脚,由此进行反驳;反证法是证明与对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从而驳倒对方。
二、反驳论据。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依据,揭露对方的论据是虚假的,也就驳倒了对方的论点。
一般来说,论据包括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和数字论据三种。
反驳论据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揭露对方理论荒谬、事实虚假和数字混乱。
三、反驳论证。
反驳论证是揭露对方在议论过程中存在的逻辑错误,比如:前提与结论相矛盾,一篇文章中存在相互对立的多种观点,论点与论据不统一。
总之,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误,就可以进行反驳。
要想写好驳论文,需要把握如下几个方面:1.摆出对方错误的论点,作为反驳的靶子。
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错误观点,树靶子,确立攻击目标。
怎样树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概括性的语言,将所批驳的论点复述一遍,并指出其弊端。
二是摘抄材料的关键语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
驳斥时,要避开对方的思路,抓住致命弱点不放,全力回击。
东汉有一少年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
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
他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多年来,人们大多赞同薛勤的说法,认为“一屋不扫”,怎能“扫天下”?对此,我们可以把陈蕃的话作为靶子,指出其片面性,然后结合薛勤的观点加以证论,证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合理性,由此驳倒陈蕃的观点。
2.分析对方论点的要害,揭露其本质。
反驳如作战一样,也要讲究战略战术,对错误的论点给予充分的揭露和详细的剖析,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据理力争。
生活中,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你如何理解这种说法?开卷真的有益吗?针对“开卷有益”,我们可以写一篇驳论文。
动笔前,我们要抓住“开卷有益”的要害:要看读什么书,为何读和怎样读,读好书有益,读不好的书则其害无穷。
所以,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这种说法,肯定其有益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其有害的一面,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3.用事实说话,用理论证明。
既然已经抓到了对方论点的要害,就要用确凿的事实和翔实的理论加以论证,可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论点,也可采用归谬法、反证法进行批驳。
有一篇《开卷未必有益》的文章:“对读者来说,假如盗版者‘盗亦有道’,盗得‘质量过硬’——没那么多错别字和遗漏、歪曲,开卷即便没多少益,至少也谈不上有害。
可是很多盗版书质量低劣,印刷差劲,错误层出不穷……对成年读者,或许就如吃饭吃到了苍蝇,只是影响食欲,而对认字求知的孩子来说,那一定害莫大焉,因为那将混乱孩子的认知、思维和辨别能力……至于那些宣扬暴力、色情的非法出版物,无疑就是‘开卷有害’。
”此段文字批驳了盗版的危害性,从而紧扣标题,说明了“开卷未必有益”。
4.联系实际,论证其危害。
写文章,要联系实际,来丰富反驳的素材。
还以《开卷未必有益》为例,在批驳了“开卷有益”的说法之后,联系生活,据理力争。
“这两年养生类图书异常火爆,你方唱罢我登场,无限风光在书店。
可是,那些指点营养保健的有着各种各样头衔的专家,原来多是冒牌货……记者采访一位‘作者’,询问那些营养保健、防病治病的方子的功效。
这位‘作者’说,只要吃不死人,就行。
嘿,到这份上,还能说什么?那样的‘卷’能有什么益?”此段文字通过批判“冒牌作者”来批判伪劣书籍,指出“开卷有益”的片面性。
5.破中有立,立中总结。
议论虽分立论、驳论两种,二者却是辩证统一的。
在驳论文中,一般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做到“破中有立”。
比如:我们在否定“开卷有益”的同时,还需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引导人们读好书、会读书,从而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丰富阅历。
驳论文是反驳对方观点的议论文。
驳论文可以分为四个写作步骤:树——辨——驳——结。
“树”就是摆出敌论,树靶子;“辨”就是辨析敌论中包含的合理成分,同时也指出其漏洞;“驳”就是展开议论,驳斥敌论,驳中有立,立中有驳;“结”就是做出结论。
一般议论文是证明某个观点正确。
驳论文是关注某个观点是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
因此它背后蕴藏的思维模式是质疑思维、逆向思维和理性思维。
从构思思路来讲有两种基本方法:1.先破后立:先证明对方的观点错在哪里,会有哪些危害。
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观点的好处或提出具体做法。
鲁迅《拿来主义》:先“破”“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接着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与具体做法;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品质和意义。
2.以矛攻盾:在论证过程中,努力捕捉敌论的漏洞、矛盾,适当加以分析引申,从而引出错误的结论。
(归缪法)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闹得满城风雨。
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游,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
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
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
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鲁迅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其作为前提,引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
(引申归谬)】【驳论文例文1】耕耘未必收获经常看到这样的格言、语录:“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伸出你勤奋的双臂吧,这样,你抱定的一定是丰硕的成果”。
也经常听到家长们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只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何愁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勤奋就一定能抱定丰硕的成果吗?努力耕耘就一定能有所收获,或者说,付出多少辛劳就能获得多少成果吗?未必。
农民们耕耘的季节在田间是十分辛苦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怕出大力流大汗,但其收获却有丰有歉,甚至有时会颗粒无收,这是因为作物的生长除了靠栽培者的辛勤劳作,不违农时,精细管理外,还要受到天时(水、旱、风、虫、雹等灾害)、地利(土壤的各方面情况)等条件的制约。
工人们每天在炼钢炉旁、机床前、矿井里的劳动无疑是十分辛苦的,但有时也会出现问题,收不到预期效果。
有时,一炉钢在快要出炉前,会因为电力、温度控制等方面的原因而冷却报废;一个零件,可能会由于原材料、机床等方面的原因而成为残次品。
在矿井里开掘的工人在某些地质条件下会采不到煤,甚至会由于瓦斯、煤尘等原因发生爆炸而前功尽弃。
读书学习也如此。
有的人好读书,但不求甚解,遇到疑难问题就绕道而行,尽管读书多年也依然故我;有的人总抓住旁枝末节钻牛角尖,不善于从整体上去把握问题,不善于求得规律性的认识,也就无从提高;有的人得其枝叶而不善归纳,使之“落叶归根”;有的人得其根本却不善于演绎,结果,不能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理论不能指导实践;有的人不善于类比,不能举一反三,以一知百,触类旁通。
这样,何能以所学知所不学?有的人夜以继日,经常秉烛夜读,不善休息,学习效果怎能提高?有的人学习不善模仿,当然不会继承前人有所创造,而有的人仅能“嚼别人的馍”,学一是一,学二是二,不善创新,读一百本诗集仍不会写诗,读一百本数学教材,仍不会演算,不会解决实际问题……收获的前提是耕耘,耕耘是否会有收获,是要看耕耘者为什么耕耘和怎样耕耘。
耕耘与收获之间是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的。
否则,耕耘未必收获。
耕耘与收获仅是必要条件和结果的关系。
不管具备什么条件,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所收获的,但仅仅靠耕耘而无其他条件,也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
将耕耘与收获误为充分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认为有了耕耘这一条件就必能有所收获就大错特错了。
弄通这个道理,才能通过勤奋耕耘,不懈地摸索规律,改进方向,而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例文2坦克开到水沟里“细节决定成败”是多少人所信奉的真理。
上至各种企业家,下至孜孜求学的学生和望子成龙的家长。
诚然,见微知著。
一个细节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德行品性,处世能力,发展潜能。
然而,如果人们把焦点仅仅放在细节上,往往就会忽略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大局,即对于方向的把控。
再万无一失的细节,若方向把握出现了偏差,就好像把一部装备精良的坦克开到水沟里。
(先树立靶子,即先亮出对方的观点,先部分或假设提前式地肯定对方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诚然”是引导词,体现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能力,紧接着用“然而”指出其错误,亮出自己的观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允许细节上的缺憾的存在,唯才是举、任人唯贤才是顾全大局的做法,才是睿智的处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