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利用zigbee的无线单片机温度计课程设计2
目录1 课题背景1.1系统设计1.2总体方框图2 设计方案简述2.2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2.2.1 DS18B20的性能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2 .2DS18B20的管脚分布2.2.3 DS18B20的内部结构和工作方式2.3 AT89C52单片机2.41602型LCD2.4.1 1602型LCD的特性2.4.2 1602型LCD的操作控制2.5 DS1302模块分析2.6 zigbee无线发送模块3.1 温度采集模块3.2单片机控制系统3.3温度和时间显示模块3.4软件设计3.4.1 DS18B20的温度采集程序3.5 系统主程序4 设计结果及分析4.1测试环境及工具4.2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5 总结附录一系统总电路图附录二实验结果测试图附录三系统源代码摘要本次单片机课程设计本人设计了智能数字温度计,其功能主要有,可以测试温度,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其次还附加了时钟功能,其可以显示秒到年的具体时间;并且本人还利用了zigbee无线传输模块,将采集到的温度值无线发送到电脑上。
具体设计在下面详细分析。
关键词:温度计;ds18b20,zigbee模块,ds1302,89c521 课题背景1.1 系统设计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数字温度计。
由于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很多领域需要测量温度,所以温度计的好坏即测量灵敏度,测温范围,稳定度以及实用性和适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温度计通常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因此这种方法无论从设计原理还是视觉读数都有很大的误差。
本次课程设计以DS18B20作为数字温度传感器,其具有线性优良、性能稳定、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测量温度的精度,并且该设计还具备了无线传输功能,采集到的温度可实时地传送到电脑,有利于对温度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远程控制,这是未来智能设备(包括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
1.2 总体方框图现将系统模块总体设计框图列于下图1中:2 设计方案简述2.1数字温度计设计方案论证由于本设计是测温电路,可以使用热敏电阻之类的器件利用其感温效应,在将随被测温度变化的电压或电流采集过来,进行A/D 转换后,就可以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显示电路上,就可以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这种设计需要用到A/D 转换电路,其中还涉及到电阻与温度的对应值的计算,感温电路比较麻烦。
无线传感网络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ZigBee网络节点设计 (3)2.1、1ZigBee精简协议栈简介 (3)2.2 、节点程序设计 (3)2.3、发送消息 (4)2.4、接收消息 (5)第三章温度数据采集节点的设计 (6)3.1 、DS18B20的测温原理 (6)3.2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特点 (7)3.3、DS18B20的引脚介绍 (7)3.4、 DS18B20的使用方法 (7)3.5、节点的温度数据采集 (9)3.6、 cc2430核心芯片 (9)参考文献 (10)第一章绪论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信息感知和采集的一场革命,将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2003年美国《商业周刊》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入四大新技术之一,美国《技术评论》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为未来新兴十大技术之首。
无线传感器网络经过四代的发展,综合了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使机器具备触摸世界的皮肤,使机器具备灵魂!无线传感器网络使人们Anywhere&Anytime都能获取详实、可靠的信息,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梦想,它在国防军事、环境监测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具有庞大的生命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让Anywlan的梦想——随时随地无线——不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它在未来将是如此真实地存在着——在每个人的身边。
将它作为本月专题,翼望促进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实现人类生活的革命。
本专题涵盖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节能管理、数据管理、安全性与可靠性等。
而从上世纪末开始,现场总线技术开始应用于传感器网络,人们用其组建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大量多功能传感器被运用,并使用无线技术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形成。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信息感知和采集的一场革命,将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方法课程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方法课程设计一、前言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指由大量分布式的、自组织的、无线通信的、具有感知和处理能力的微型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组成的网络架构。
每个传感器节点都具有感测、通信、计算和存储等功能,可以实现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对所监测区域的实时感知、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等任务。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因此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方法的研究和学习,深入了解传感器节点的构成、通信原理、能量管理及传感器网络协议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其在工程应用中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2.1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使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研究现状;2.掌握传感器节点的构成、通信原理、能量管理和协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学习并掌握传感器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5.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
2.2 课程设计内容第一阶段(2周)1.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等方面的知识;2.掌握传感器节点的构成、通信原理、能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学习并掌握传感器网络协议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阶段(4周)1.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和现状;2.学习并掌握传感器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3.实现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采集和通信等基本功能;4.调试和优化传感器网络系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第三阶段(2周)1.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及调试;2.学习并掌握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3.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等相关实践。
2.3 课程设计要求1.组成4-5人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2.每个小组需要设计系统的硬件、软件和通信模块等;3.确定适当的目标和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和实现;4.完成系统调试和优化,达到预期目标。
课程设计目标无线传感
课程设计目标无线传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设计目标是无线路传感技术。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无线路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方法。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无线路传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2.掌握无线路传感技术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程序设计方法;3.理解无线路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4.能够独立操作无线路传感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5.能够运用无线路传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智能监测系统;6.具备无线路传感技术相关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创新思维的精神;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无线路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硬件组成、程序设计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无线路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无线路传感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地位;2.无线路传感技术的硬件组成:讲解无线路传感设备的硬件模块,如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等;3.无线路传感技术的程序设计:介绍无线路传感设备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如Arduino、Python等编程语言;4.无线路传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无线路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讲解无线路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硬件组成、程序设计及其应用案例;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无线路传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体验无线路传感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基于无线网络的温度检测器
广东药学院课程设计论文报告设计项目:无线网络控制的温度监测器班级:组员:指导老师:2015/1/8目录一、设计要求二、设计原理及方案三、系统硬件设计1、设计主要器件1.1、AT89C52单片机1.2、温度传感器DS18B201.3、NRF24L01无线收发器2、硬件电路设计2.1、发射端2.1.1、温度采集模块2.1.2、控制单元STC89C52单片机 2.1.3、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 2.1.4、电源模块2.1.5、时钟振荡电路设计2.1.6、复位电路设计2.2、接收端2.2.1、蜂鸣器报警模块2.2.2、键盘电路模块2.2.3、液晶显示模块四、系统软件设计1、程序流程图1.1、数据采集流程图1.2、无线发送流程图1.3、无线接收流程图2、源程序代码2.1、发射板2.1.1、DS18B20.h2.1.2、DS18B20.c2.1.3、NRF24L01.h2.1.4、NRF24L01.c2.1.5、main.h2.1.6、main.c2.2、接收板2.2.1、LCD1602.h2.2.2、LCD1602.c2.2.3、NRF24L01.h2.2.4、NRF24L01.c2.2.5、main.h2.2.6、mian.c五、总结与心得正文基于无线网络的温度监控系统摘要:无线温度监控器是一种用于仓库和蔬菜大棚等具有温度检测、无线传输、温度显示和超限报警功能的仪器。
系统由发送端和接收端两部分组成。
发送端将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经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后,通过无线收发模块无线发送,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显示在液晶屏上,并附加温度限设置和超限报警功能。
本设计利用软件Keil进行系统程序设计,利用单片机学习板进行硬件仿真,待仿真成功后进行了实物制作和调试,最终成功设计出了无线温度检测器。
文中详细介绍了温度采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显示模块、温度限设置模块和报警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过程。
当采样点的温度值超出规定值时,系统通过报警电路提醒监测人员。
51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51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掌握51温度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温度传感器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并解释其重要性。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连接和配置51温度传感器,完成温度监测电路的搭建。
2. 学生能够编写程序,实现对温度的实时采集、显示和处理。
3.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对温度控制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和修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温度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产生兴趣,增强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认识到温度控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结合学生已有物理、数学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为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一。
因此,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温度传感器原理:介绍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重点讲解NTC热敏电阻的原理及应用。
2. 51温度传感器介绍:详细讲解51温度传感器的结构、性能参数及使用方法,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了解其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 温度监测电路搭建:指导学生按照教材步骤,正确连接和配置51温度传感器,完成温度监测电路的搭建,学习电路图识读和电子元件的使用。
4. 编程与数据处理:教授学生编写程序,实现对温度的实时采集、显示和处理,结合数学知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5. 故障诊断与修复:培养学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对温度控制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和修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6. 实践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温度控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温度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环境温度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医疗设备、家用电器等领域。
在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温度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温度传感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也成为了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针对这一需求,设计一门“温度传感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类型、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电路设计和数据处理技术。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掌握温度传感器的选型和安装方法,以及温度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技巧。
首先,课程将介绍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包括热敏电阻、热电偶、红外线传感器等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其次,课程将重点介绍温度传感器在工业控制、医疗设备、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型和安装技巧。
此外,课程还将介绍温度传感器的电路设计和数据处理技术,帮助学生掌握温度传感器信号的放大、滤波、数字化等技术。
在课程设计方面,可以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教学部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系统的知识结构;实践操作部分可以通过实验课、实训课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温度传感器的选型、安装、调试等技术技能。
总之,“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温度传感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能力,促进温度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希望这门课程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全面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地应用温度传感器技术,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线传感器课程设计
无线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无线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2. 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方法;3. 了解无线传感器在我国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会使用无线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环境监测;2. 能够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2. 增强学生对我国物联网产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3.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节能等社会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无线传感器技术,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程面向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在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采用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无线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特点和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在我国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案例。
对应教材章节:第一章“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2. 无线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方法;-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设计与实现;-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和算法。
对应教材章节:第二章“无线传感器技术与应用”3. 实践项目:- 环境监测项目:空气质量监测、温湿度监测等;- 智能家居项目:智能照明、安防监控等;- 创意设计项目:学生可根据兴趣自主选题,结合无线传感器技术进行创新设计。
对应教材章节:第三章“无线传感器实践项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基础知识部分:2课时,讲解传感器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及应用案例;2. 技术与应用部分:3课时,介绍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方法,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和算法;3. 实践项目部分:4课时,分组进行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和创意设计项目实践。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设计
目录摘要 (I)第一章绪论 (1)1.1选题背景 (1)1.2选题的现实意义 (1)第二章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2)2.1系统硬件构成及其测控原理 (2)2.1.1系统硬件电路构成系统整体框图 (2)2.1.2系统整体电路图 (2)2.1.3系统工作原理 (3)2.2 显示模块的选择 (3)2.2.1DS18B20简介 (3)2.2.2 DS18B20的性能特点 (3)2.2.3 DS18B20的管脚排列 (3)2.2.4 DS18B20的内部结构 (4)2.3 温度调节模块设计 (8)2.4 湿度报警模块设计 (10)第三章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2)3.1 Keil C 软件概述 (12)3.2 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14)3.2.1整体系统框图 (14)3.2.2 LCD1602显示模块程序设计 (15)3.2.3 PWM程序设计 (16)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17)参考文献 (I)附录 (II)谢辞............................................... V I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11月10日摘要本课题运用STC89C52单片机、DS-18B20 数字温度传感器、继电器和M4QA045电动机、ULN-2003A集成芯片、湿敏电阻,以及四位八段数码管等元器件,设计了温湿度报警电路、M4QA045电机驱动电路、电热器驱动电路,实现了温室大棚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和报警系统,解决了温室大棚人工控制测试的温度及湿度误差大,且费时费力、效率低等问题。
该系统运行可靠,成本低。
系统通过对温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参量的采集,并根据获得参数实现对温度和湿度的自动调节,达到了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的目的。
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温室大棚的产量,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STC89C52单片机、DS-18B20 数字温度传感器、ULN-2003A集成芯片、温室、自动控制、自动检测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随着大棚技术的普及,温室大棚数量不断增多,温室大棚的温湿度控制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网络节点和网关研究与硬件设计[管理资料]
《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网络节点和网关研究与硬件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2011年6月26号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网络节点和网关研究与硬件设计引言随着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以及通信和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从单一化到集成化、微型化,进而智能化、网络化,形成智能传感器网络。
并且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融合了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也应运而生。
目前新兴的现场参数无线检测装置大都是基于该技术设计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由一组微型传感器节点以自组织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路覆盖地理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布给观察者.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泛应用于军事、环境、楼宇控制、保健、交通等领域。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各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尽量节省系统能量消耗、尽量节省信息处理及简易信号收发等方面,对无线通信技术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ZigBee(紫蜂)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高可靠性、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主要适合于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控等领域,可以嵌入到各种设备中。
自从2004年12月,ZigBee规范正式公布之后,短短几年时间,ZigBee技术就以其低成本、低功耗、网络容量大、传输时延短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在工业检测、智能家居、楼字自动化、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由传感器和ZigBee装置构成的ZigBee无线传感器监控网络,可自动采集、分析和处理各个节点的数据,同时,ZigBee技术的网络扩展能力很强,理论上,一个ZigBee网络可容纳65536个节点,适合于各种需要数据自动采集并要求网络传输的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很高的研究价值。
考虑到ZigBee技术的这些特点,本文在构建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网络时,采用ZigBee作为组建网络的无线通信协议。
无线传感器课程设计
无线传感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无线传感器的原理、应用和技术,让学生掌握无线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无线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无线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掌握无线传感器的编程方法和应用场景;3.熟悉无线传感器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4.能够使用无线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5.能够运用无线传感器编程实现简单的应用;6.能够独立完成无线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无线传感器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编程方法和应用。
1.无线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无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和关键技术。
2.无线传感器的分类:介绍常见的无线传感器类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3.无线传感器的编程方法:介绍无线传感器的编程语言、开发环境和编程技巧。
4.无线传感器的应用:介绍无线传感器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案例,如智能家居、智能农业、智能交通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无线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编程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无线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无线传感器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无线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价值。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无线传感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无线传感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简介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多个节点组成的自组织网络,节点之间通过无线信号相互通信,用于监测和控制目标区域内的环境变量。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度监测系统,让学生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开发技能。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以下目标让学生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开发技能:•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组成结构和通信原理;•学习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开发技能;•实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度监测系统。
三、课程设计内容3.1 硬件配置本课程设计采用Nordic nRF52840开发板和温度传感器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硬件配置。
其中,nRF52840开发板支持蓝牙、Zigbee和Thread等无线通信协议,且集成了低功耗蓝牙(BLE)和ANT无线技术,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高的稳定性。
3.2 软件设计本课程设计采用nRF5 SDK和Keil uVision 5软件进行软件开发。
其中,nRF5 SDK是Nordic公司提供的用于开发nRF系列芯片的软件开发包,包括了驱动程序、协议栈、示例代码等,可大大加快开发进程。
Keil uVision 5则是一款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集成了编译器、调试器等开发工具,可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开发和调试提供方便。
3.3 程序设计本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三个模块:传感器节点、中继节点和APP客户端。
其中,传感器节点用于采集温度数据并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到中继节点;中继节点用于接收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并将其转发给APP客户端;APP客户端用于接收并显示温度数据。
3.3.1 传感器节点程序设计传感器节点程序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初始化温度传感器;2.等待触发采样(可通过定时器定时采样或按键触发采样);3.读取温度数据,并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将其发送给中继节点。
3.3.2 中继节点程序设计中继节点程序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初始化无线传感器网络;2.接收传感器节点的数据;3.将传感器节点的数据转发给APP客户端。
无线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无线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现代测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无限温度采集系统学生学号:0941050212专业班级:09测控技术及仪器2班学生姓名:刘奎学生成绩:指导教师:李国平课题工作时间:2012-6-20 至2012-7-4摘要无线温度采集系统是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无线温度检测装置。
本系统由传感器和接收机,以及显示芯片组成。
传感器部分由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18B20,单片机89C52,低功耗射频传输单元NRF905和天线等组成,传感器采用电源供电;接收机无线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温度数据,经过处理、保存后在LCD1602上显示,所存储的温度数据可以通过串行口连接射频装置与接收端进行交换。
数字单总线温度传感器是目前最新的测温器件,它集温度测量,A/D转换于一体,具有单总线结构,数字量输出,直接与微机接口等优点。
既可用它组成单路温度测量装置,也可用它组成多路温度测量装置,文章介绍的单路温度测量装置已研制成产品,产品经测试在-10℃-70℃间测得误差为0.25℃,80℃≤T≤105℃时误差为0.5℃,T>105℃误差为增大到1℃左右。
关键词:温度采集系统;无线收发;温度传感器;89C52单片机;AbstractWireless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RF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wireless temperature detecting device.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he sensor and receiver, and display chip. The sensor consists of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18B20 chip, chip 89C52, low power RF transmission unit NRF905 and antenna components, sensors using wireless power supply; the receiver receives from the temperature data, processed, preserved in the LCD1602 display, the stored temperature data can be through the serial port connected to the RF device and the receiving terminal exchange.The digital single bus temperature sensor is the current measuring device, it sets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D conversion in one, with a single bus structure, digital output, the advantages of direct interface with microcomputer. Not only can it consists of single channel temperature measuring device, it is also available to form a multichannel temperature measuring dev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singl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evice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products, products tested in -10℃-70 ℃measured between the error is 0.25℃,80 ℃≤T ≤105 ℃error is 0.5℃, T>105 ℃error in order to increase to about 1 ℃.Key words: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mperature sensor; SCM 89C52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设计要求 (1)二.设计原理 (1)2.1.LabVIEW介绍 (1)2.2. 采集系统的组成结构 (1)2.2.1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 (1)2.2.2. 射频传输单元NRF905 (2)2.2.3 .1602液晶显示芯片 (2)三、系统工作原理及详细流程 (3)3.1.DS18B02主要特性 (3)3.2 . AT89S52单片机介绍 (7)3.3 NRF905工作原理 (10)3.3.1. nRF905工作模式 (10)3.3.1. nRF905工作流程 (10)四.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13)五.上位机程序设计 (14)5.1 LabVIEW前面板 (15)5.2 后面板 (17)六.系统调试与性能分析 (20)七.设计总结 (21)附录一 (22)参考文献 (24)一.设计要求制作一个无线温度传感检测系统,系统由4个节点,他们分别是:温度检测控制器(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18B20);上位机组成节点(MSP430F1232和ds18B20以及nRF905组成);控制器(lcd12864、NRF905和max232组成);上位机(labview);二.设计原理2.1.LabVIEW介绍传统的温度测量仪器,其功能及规格是单一固定的,用户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设计
目录第1章实习目的与要求 (1)1.1 GPRS 远程监测终端系统项目 (1)1.2 GPIO口 (1)1.4 嵌入式STM32 LCD 屏模块 (1)1.5 嵌入式STM32 GSM、温湿度实训阶段 (1)课堂要求: (2)第2章设计背景 (3)2.1 课题研究的背景 (3)2.2 国内外stm32控制以太网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4)第3 章 (5)3.1 GPRS的远程终端监控系统 (5)3.2 GPIO口功能描述 (7)3.3 STM32串口 (13)3.4 嵌入式STM32 LCD 屏模块 (15)3.5 嵌入式STM32 GSM、温湿度实训阶段 (16)第4章调制和测试 (18)4.1 LED点亮实验: (18)4.2 流水灯实验一: (18)4.3 按键控制LED实验: (18)4.4 流水灯实验二 (18)4.5 温湿度实验调制与结果 (18)4.6实验结果 (18)第5章实习心得 (20)参考文献 (21)第1章实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实习提高自己的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让自己迅速适应社会,跟上新兴产业前进的快速步伐。
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培养自己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1.1 GPRS 远程监测终端系统项目主要工作:基于 GPRS 远程监测终端系统项目流程、项目分析目的:了解整体项目流程过程,及对嵌入式行业整体认识1.2 GPIO口主要工作:嵌入式概述、 ARM 体系架构、 ARM 开发平台、 STM32 库函数讲解、 GPIO 实验运用 GPIO 口寄存器对流水灯和呼吸灯程序实验目的:学生掌握嵌入式中 STM32 的寄存器开发过程1.3嵌入式 STM32 串口实训阶段主要工作:通信的划分、常用串行通信协议。
通信接口电平的讲解STM32 串口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目的:学生掌握嵌入式 STM32 中串口通信以及上位机操作,方便后续项目的使用1.4 嵌入式 STM32 LCD 屏模块主要工作:项目中常用显示器件的介绍和产品案例。
设计题目无线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学生丁德福)
设计题目:无线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学生丁德福)摘要:本设计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单片机AT89C2051和集成无线收发芯片nRF403的无线温度传感器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系统的测温范围-55~+125℃,以0.5℃递增;分辨率为0.0625℃,电池供电。
本人通过对无线温度传感器的了解与研究,得出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设计方案,并在温度传感器的无线通信方面加以研究,设计出了一种较为合理的无线通信方式以达到设计的目的,即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搭建系统,以nRF403无线数传芯片和DS18B20,辅以LED显示模块,使得在温度测量的无线通信方面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并通过汇编程序对系统进行控制,为无线温度传感器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软件基础。
目录1 绪论11.1 前言11.2 温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11.2.1 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11.2.2 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21.2.3 智能温度传感器21.3 当今应用领域温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22 系统的总体介绍52.1 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2. 2 系统工作过程53 数据采集发射端单片机与控制电路设计73.1 集成温度传感器概述73.2 温度传感器的选用83.2.1 LM92数字温度传感器83.2.2 DS18B20数字化温度传感器123.3 主机系统153.4 单片机的选择与外围接口电路的分析163.4.1 核心单片机的选择163.5 系统的硬件总图174 无线数据传输194.1 温度数据的无线通信194.2 无线数据传输格式194.2.1 AT89C2051的串行通信204.3 无线数传的天线设计205 接收端数码显示215.1 LED的结构及发光原理235.2 LED数码显示电路的设计236 设计的可行性分析246.1 DS18B20的可行性分析及相关注意的问题256.2 无线数据传输的可行性分析257 软件设计267.1 温度传感器中断子程序的设计277.2 主程序的设计277.2.1 DS18B20的工作程序277.2.2 DS18B20的写子程序297.2.3 DS18B20的读子程序307.3 串口显示数据子程序317.4 延时子程序328 总结33。
无线运动传感器课程设计
无线运动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无线运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无线运动传感器的构造、功能及操作方法。
3. 学生能了解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的基本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无线运动传感器收集运动数据,并完成数据传输。
2. 学生能运用相关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出有效结论。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无线运动传感器应用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无线运动传感器产生兴趣,增强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无线运动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通过无线运动传感器这一载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科技类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教师以引导为主,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无线运动传感器基本原理:介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无线通信技术,使学生理解传感器如何采集和传输数据。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传感器与物联网”,第一节“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2. 无线运动传感器构造与功能:分析传感器的组成部分、各部分功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传感器与物联网”,第二节“传感器的结构与功能”。
3. 无线运动传感器操作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传感器与物联网”,第三节“传感器的操作与应用”。
4. 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指导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现代测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无限温度采集系统学生学号:**********专业班级:09测控技术及仪器2班学生姓名:**学生成绩:指导教师:***课题工作时间:2012-6-20 至2012-7-4摘要无线温度采集系统是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无线温度检测装置。
本系统由传感器和接收机,以及显示芯片组成。
传感器部分由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18B20,单片机89C52,低功耗射频传输单元NRF905和天线等组成,传感器采用电源供电;接收机无线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温度数据,经过处理、保存后在LCD1602上显示,所存储的温度数据可以通过串行口连接射频装置与接收端进行交换。
数字单总线温度传感器是目前最新的测温器件,它集温度测量,A/D转换于一体,具有单总线结构,数字量输出,直接与微机接口等优点。
既可用它组成单路温度测量装置,也可用它组成多路温度测量装置,文章介绍的单路温度测量装置已研制成产品,产品经测试在-10℃-70℃间测得误差为0.25℃,80℃≤T≤105℃时误差为0.5℃,T>105℃误差为增大到1℃左右。
关键词:温度采集系统;无线收发;温度传感器;89C52单片机;AbstractWireless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RF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wireless temperature detecting device.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he sensor and receiver, and display chip. The sensor consists of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18B20 chip, chip 89C52, low power RF transmission unit NRF905 and antenna components, sensors using wireless power supply; the receiver receives from the temperature data, processed, preserved in the LCD1602 display, the stored temperature data can be through the serial port connected to the RF device and the receiving terminal exchange.The digital single bus temperature sensor is the current measuring device, it sets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D conversion in one, with a single bus structure, digital output, the advantages of direct interface with microcomputer. Not only can it consists of single channel temperature measuring device, it is also available to form a multichannel temperature measuring dev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singl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evice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products, products tested in -10℃-70 ℃measured between the error is 0.25℃,80 ℃≤T ≤105 ℃error is 0.5℃, T>105 ℃error in order to increase to about 1 ℃.Key words: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mperature sensor; SCM 89C52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设计要求 (1)二.设计原理 (1)2.1.LabVIEW介绍 (1)2.2. 采集系统的组成结构 (1)2.2.1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 (1)2.2.2. 射频传输单元NRF905 (2)2.2.3 .1602液晶显示芯片 (2)三、系统工作原理及详细流程 (3)3.1.DS18B02主要特性 (3)3.2 . AT89S52单片机介绍 (6)3.3 NRF905工作原理 (9)3.3.1. nRF905工作模式 (10)3.3.1. nRF905工作流程 (10)四.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12)五.上位机程序设计 (14)5.1 LabVIEW前面板 (14)5.2 后面板 (16)六.系统调试与性能分析 (19)七.设计总结 (20)附录一 (21)参考文献 (23)一.设计要求制作一个无线温度传感检测系统,系统由4个节点,他们分别是:温度检测控制器(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18B20);上位机组成节点(MSP430F1232和ds18B20以及nRF905组成);控制器(lcd12864、NRF905和max232组成);上位机(labview);二.设计原理2.1.LabVIEW介绍传统的温度测量仪器,其功能及规格是单一固定的,用户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
NI公司提出的虚拟仪器概念,彻底打破了传统仪器由厂家定义、用户无法改变的模式,使测控仪器发生了巨大变革。
LabVIEW是NI公司开发的一种虚拟仪器平台,而目前利用LabVIEW进行的开发通常都是建立在LabVIEW所支持的价格昂贵的数据采集板卡之上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系统采用低功耗单片机和低功耗温度传感器组成温度采集节点,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单片机系统与上位机的远程通信,不仅取代了价格昂贵的数据采集卡,大大降低了系统成本,而且实现了数据的无线传输。
同时,温度采集节点的低功耗特性,便于进行组网实现多点测温。
2.2. 采集系统的组成结构2.2.1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无线温度采集系统是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无线温度检测装置。
本系统由传感器和接收机,以及显示芯片组成。
传感器部分由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18B20,单片机89C51,低功耗射频传输单元NRF905和天线等组成,传感器采用电源供电;接收机无线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温度数据,经过处理、保存后在LCD1602上显示,所存储的温度数据可以通过串行口连接射频装置与接收端进行交换。
无线温度的采集主要基于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
Dallas 半导体公司的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
一线总线独特而且经济的特点,使用户可轻松地组建传感器网络,为测量系统的构建引入全新概念。
DS18B20支持“一线总线”接口,测量温度范围为 -55°C~+125°C,在-10~+85°C范围内,精度为±0.5°C。
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支持3V~5.5V的电压范围, DS18B20可以程序设定9~12位的分辨率,精度为±0.5°C。
数字单总线温度传感器是目前最新的测温器件,它集温度测量,A/D转换于一体,具有单总线结构,数字量输出,直接与微机接口等优点。
既可用它组成单路温度测量装置,也可用它组成多路温度测量装置,文章介绍的单路温度测量装置已研制成产品,产品经测试在-10℃-70℃间测得误差为0.25℃,80℃≤T≤105℃时误差为0.5℃,T>105℃误差为增大到1℃左右。
2.2.2. 射频传输单元NRF905温度数据的无线传输主要是基于低功耗射频传输单元NRF905芯片。
nRF905 是挪威Nordic VLSI公司推出的单片射频收发器,工作电压为1.9~3.6V,32引脚QFN封装(5×5mm),工作于433/868/915MHz三个ISM(工业、科学和医学)频道,频道之间的转换时间小于650us。
nRF905由频率合成器、接收解调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和调制器组成,不需外加声表滤波器, ShockBurstTM工作模式,自动处理字头和CRC(循环冗余码校验),使用SPI接口与微控制器通信,配置非常方便。
此外,其功耗非常低,以-10dBm 的输出功率发射时电流只有11mA,工作于接收模式时的电流为12.5mA,内建空闲模式与关机模式,易于实现节能。
nRF905片内集成了电源管理、晶体振荡器、低噪声放大器、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等模块。
2.2.3 .1602液晶显示芯片经过无线传输后,温度数据信息将在1602液晶显示芯片上进行显示,1602液晶显示芯片采用标准的14脚接口,其中VSS为地电源,VDD接5V正电源,V0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
当RS和RW共同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指令或者显示地址,当RS为低电平RW为高电平时可以读忙信号,当RS为高电平RW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数据。
E端为使能端,当E端由高电平跳变成低电平时,液晶模块执行命令。
D0~D7为8位双向数据线。
本系统的温度采集与显示,无线的传输与对比均由单片机89C51来控制完成。
相比较而言ATMEL 公司的89S51更实用,因他不但和8051指令、管脚完全兼容,而且其片内的4K程序存储器是FLASH工艺的,这种工艺的存储器用户可以用电的方式瞬间擦除、改写,一般专为 ATMEL AT89xx 做的编程器均带有这些功能。
显而易见,这种单片机对开发设备的要求很低,开发时间也大大缩短。
写入单片机内的程序还可以进行加密,这又很好地保护了我们的劳动成果。
三、系统工作原理及详细流程3.1.DS18B02主要特性1、适应电压范围更宽,电压范围:3.0~5.5V,在寄生电源方式下可由数据线供电;2、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在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3、DS18B20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唯一的三线上,实现组网多点测温;4、DS18B20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形如一只三极管的集成电路内;5、温范围-55℃~+125℃,在-10~+85℃时精度为±0.5℃;6、可编程的分辨率为9~12位,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0.5℃、0.25℃、0.125℃和0.0625℃,可实现高精度测温;7、在9位分辨率时最多在93.75ms内把温度转换为数字,12位分辨率时最多在750ms内把温度值转换为数字,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