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 演化理论基础》
北大历史学系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北大历史学系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95f20f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5.png)
北大历史学系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汇总北京大学没有指定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中国史专业: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史郭大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史专业: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现代史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本文系统介绍北大历史学系考研难度,北大历史学系就业,北大历史学系学费,北大历史学系考研辅导,北大历史学系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一、北大历史学系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最近几年北大历史学系考研很火,特别是北大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系研究生共招收42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北大历史学系考研专业课623历史学基础复习较为容易,考研难度不大;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历史学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历史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二、北大历史学系硕士毕业生就业怎么样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北大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政府机关,新闻出版,公司,高校任教,读博,出国;三、北大历史学系各招收专业介绍北大历史学系共有两个专业招生,即中国史和世界史;学术型硕士学费总额2.4万元;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系研究生共招收42人,其中中国史25人,世界史17人;拟接收推荐免试生50%-70%;应试生差额复试比例为200%;复试权重为50%;其考试科目如下: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623历史学基础中国史或世界史考北京大学的历史学研究生是分专业分科目考试的,也就是说考中国史专业的研究生,在专业课方面只考中国史,不再考是世界史;同样,考世界史的研究生不考中国史;世界史专业研究方向如下: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2.国际关系史03.世界历史中国史专业研究方向如下:01.中国历史地理02.历史文献学03.礼学与经学04.中国少数民族史05.敦煌吐鲁番文书06.古代中外关系史07.先秦史08.秦汉史09.魏晋南北朝史10.隋唐史11.宋辽金史12.元史13.明史14.清史15.古代中西交通史16.中国古代社会史17.中国近代史18.中国现代史19.近现代中外关系史20.中国近现代社会史21.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22.中华民国史2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四、北大考研辅导班有哪些对于北大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北大考研,您直接问一句,北大历史学系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北大考研,更谈不上有北大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北大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北大考研辅导非常权威,基本是考北大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尤其是业内赫赫有名的五道口金融学院,50%以上的学员都来自凯程教育的辅导;凯程有系统的辅导讲义和应试题库与解析,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北大北大深入的理解,在北大有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六、北大历史学系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是多少201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系考研复试分数线总分不低于345分,政治、英语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180分;世界史:复试所占权重为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由专业外语笔试、考生资格审查、面试三部分组成,其中笔试占20%,考生资格审查占10%,面试占20%;中国史:复试所占权重为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由考生资格审查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其中考生资格审查占20%,面试占30%;最终录取成绩为初试50%+复试50%+英语听力成绩的总和;具体计算方式为:总成绩=初试权重×初试各门总成绩+复试成绩换算成百分制×复试权重+外语听力成绩换算成3分制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七、北大历史学系考研623历史学基础复习建议很多同学对于623历史学基础不清楚怎么复习,在这里凯程老师系统介绍一下如何高效率复习历史学基础,供同学们参考;第一,关于教材的问题;考研历史学教材有所谓的“十一本”说法,比较好的组合是:朱绍侯编的中国古代史上、下福建人民出版社,李侃、李时岳编的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王桧林编的中国现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编的六卷本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当然,北师大版本的书也是不错的;凯程老师建议大家,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无所谓,因为基本史实就那些,不同的教材只不过会有不同的叙述而已;把知识点记牢、把握好是最重要的;第二,关于各高校历史学真题;凯程老师辅导学生特别注重真题的训练;这些真题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不亚于英语复习中的近10年真题;凯程老师教授学生在复习完参考书的每个部分后,就把相应的真题拿来复习;比如在复习完中国古代史之后,就把这本书上的几套真题拿来仔细研究一番,对于一些重要的题目,要求同学们能把答案背出来;第三,历史学复习没有捷径可循;历史学复习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因为参考书的内容很多,而一张真题试卷上考到的知识点则相对很少,所以有人会在复习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侥幸”、“逃懒”的心理,总会认为一些看似不重要的知识点不会考;凯程老师强烈说明这种心理是不能有的,要尽量全面的复习,不留死角,绝对不能留有很明显的空白点;比如说,关于“拿破仑三世和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论述题,教材上和辅导书上都没有直接明确提到关于拿破仑三世和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地方;所有,这就需要在平时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完成回答;第四,基础知识要扎实;凯程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对于教材上提到的基本史实要能够熟练、扎实的掌握;要求学生把教材和辅导书一遍又一遍的看,一遍又一遍的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再配合凯程的辅导讲义和解析,效果更好;你要正视下面一个事实,历史学考试时间是3个小时,20道单选每题2分,8道名词解释每题10分,2道材料分析题每题30分,3道论述题每道40分;在真正的考试过程中,最多能有90分钟如果前面做的不顺的话,只能有70分钟来完成,而且每题都要写满一页A4纸那么大的空间,还有语言组织、思路逻辑之类的答题要求;在这种种要求下,如果你的基础知识不熟练、不能迅速提取出与题目相关的答题要点的话,要在90分钟内完成3道论述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切记要把基础知识复习好;八、北大历史学院考研复习方法解读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最后,无论以何种方法复习,考生都要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相信广大考生对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都有自己的理解,也希望以上内容能够给考生带来帮助;凯程考研祝大家考研顺利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北京大学生物学(生物技术)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生物学(生物技术)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https://img.taocdn.com/s3/m/994d2c0552ea551810a6875b.png)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分子医学研究所生物学(生物技术)招生目录系所名称分子医学研究所招生总数17人。
系所说明我所只招收推荐免试生,不招收应试考生。
均为五年制硕博连读生,中间不授予硕士学位。
招生专业及人数071003生理学 3071009细胞生物学 4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5071011生物物理学 3071021生物学(生物技术) 2分子医学研究所生物学(生物技术)考试科目系所名称分子医学研究所招生总数17人。
系所说明我所只招收推荐免试生,不招收应试考生。
均为五年制硕博连读生,中间不授予硕士学位。
招生专业:生物学(生物技术) (071021) 人数:2研究方向01.RNA干扰与microRNA02.功能RNA(非编码RNA、Riboswitch、Aptamer等)的研究03.小核酸干扰技术研究04.核酸技术在后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研究05.核酸制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考试科目本专业只招收推荐免试生,不招收应试考生。
分子医学研究所生物学(生物技术)专业简介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IMM-PKU) 是向国内外开放、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机构。
本所的宗旨是在中国建立一个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并符合我国国情,能够为我国人民健康及医学科学服务的, 以人类重大疾病为中心的研究体系。
本所将利用中国所特有的人群、广大的基因谱和病源,集基础、临床研究和技术转化为一体,体现“ 从单分子到人体” 一条龙的研究战略,使我国在分子医学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培养国际一流的学术梯队。
长期目标是阐明某些重大疾病的分子机制,并将成果转化为预防、诊断、分类和治疗的策略,解决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生物医学课题。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位于各病之首。
作为只有200 多年历史的“ 现代文明病” ,人类对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预防、治疗等的认识还极为初步。
因此,分子医学研究所建所初期将以心血管分子医学为主攻方向。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0北京大学348文博综合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0北京大学348文博综合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5422725ced630b1c58eeb53e.png)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0北京大学348文博综合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北京大学348文博综合考试科目,2020年初试时间安排为12月22日上午 8:30-11:30进行笔试,北京大学自主命题,考试时间3小时。
一、适用院系专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065100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二、考研参考书目北京大学348文博综合没有官方指定的考研参考书目,盛世清北根据专业老师指导及历年考生学员用书,推荐使用如下参考书目:C1中国文学史(四册) 游国恩等人民文学出版社C2中国文学史(四册)袁行霈等高等教育出版社C3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华书局C4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华书局C5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C6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C7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C8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品精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C9台湾文学史刘登翰海峡文艺出版社C10元代戏曲史稿天津古籍出版社C11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人民文学出版社C12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上海书店C13文学原理董学文北京大学出版社盛世清北建议:(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A: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B: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关键点、核心部分记到笔记上,关上书本,要做到仅看笔记就能将书上的内容复述下来,最后能够通过对笔记的记忆就能够再现书本。
独家:2017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考研经验解析、考研真题、参考书、分数线报录比一
![独家:2017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考研经验解析、考研真题、参考书、分数线报录比一](https://img.taocdn.com/s3/m/a127ff5133687e21af45a97b.png)
考研真题就业学费,参考书目考试科目,考研经验考研笔记,考试大纲招生简章,考研辅导复试真题,考研答题技巧考研模拟考试,考研调剂录取分数线,考研答题考研真题答案,考研资料考研专业课,考研参考书金融硕士,考研免费资料下载,考研公开课考研报名,考研预测考研押题,2016年2015年2014年,金融硕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汇丰商学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夏令营,801经济学综合,802经济学综合,815经济学综合--育明教育姜老师整理关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的一点看法:上一期给大家讲解了北大国政,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国关,作为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大当家和二当家的,实力是非常雄厚的,但是挑战难度也是很大的,再给大家普及一下国关和国政的区别:北大的国政专业偏重于地区研究,如东亚研究,中东研究;而国关专业偏重于大国关系。
两个专业的专业课二也各不相同,分别是国政的战后国际关系和新中国外交和国关专业的国际关系史。
每年国际政治一般招生是6-8人,国际关系一般招生4人,报录比达到1:30以上,分数一般在340-345分。
通过这些数据你会发现录取率是很低的,如果大家实在没信心,可以考虑北大社会学系的(挖个坑,下次讲)。
对于专业课很多考生不知道怎么准备,北大没有指定的官网参考书,所以大家只能根据成功学员的经验去推测,但是请不要盲目去看,给大家讲一下。
专业课一政治学概论是全院统考科目,一般大致分为政治学基础和国际政治学概论,两部分在考题中各占75分。
具体而言也可以细分为五个部分:政治学、西方政治思想史、比较政治制度;国政概、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参考书大家感受一下:专业课一:政治学概论政治学《政治学十五讲》,燕继荣,北京大学出版社《政治科学》,罗斯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治学》,安德鲁·海5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治学导论》(第三版),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治学概论》孙关宏复旦大学出版社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天津教育出版社《西方政治思想史》(修订版)唐士其,北京大学出版社比较政治制度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潘维老师讲义)《比较政治制度》曹沛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国际政治概论《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三版)陈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政治学理论》梁守德/洪银娴,北京大学出版社《国际关系分析》阎学通、阎良,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民族主义论/王联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第二版)王逸舟,上海人民出版社《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复旦大学出版社专业课二是学院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的,国关专业考的是国际关系史,这部分参考书不如专业一多,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袁明:《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牛军等:《冷战中的美苏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演进中的国关理论:从历史到现实》孙学峰国际关系理论讲义这么总的下来,参考书有将近20本,但是如果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把这些全都背下来并且理解,最终运用到做题上我觉得难度是相当大的,如果是跨考的话我还真不是很建议,当然我们给大家整理了很多资料,把重点缩减到一半以内,如果大家有问题直接加一下育明姜老师微信yumingkaoyan,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北 京 大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北 京 大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5b3bff6294dd88d0d26b98.png)
北京大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应用经济学
专业名称区域经济学
专业代码020202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13年4月3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专题研讨课等)
说明:(1)硕士阶段没有修过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必须补修;(2)学生需要从上述选修课中至少选修3门课程;(3)选修课包括表内所有选修课和其他院内外课程。
6
Discipline: Speciality:
*.N—necessary; C—choosen. **.S—Spring semester; A—Autumn semester
7
《高级区域经济学》课程内容提要
《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提要
《文献研读》课程内容提要
《区位理论》课程内容提要
《城市经济与城市政策分析》课程内容提要
《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内容提要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计算空间经济学》课程内容提要
《房地产经济与管理专题》课程内容提要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空间计量经济学导论》课程内容提要
四、前沿讲座课(含讨论班)的基本要求
五、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六、学习安排和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
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九、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及入学考试科目设置。
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https://img.taocdn.com/s3/m/900b7a671eb91a37f1115c51.png)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物理学院理论物理招生目录系所名称物理学院招生总数46人。
系所说明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35人。
招生专业及人数070201理论物理6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6070204等离子体物理2070205凝聚态物理16070207光学5070401天体物理2070601气象学1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1082703核技术及应用7物理学院理论物理考试科目系所名称物理学院招生总数46人。
系所说明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35人。
招生专业:理论物理 (070201) 人数:6研究方向01.粒子物理及量子规范理论02.凝聚态理论03.原子核结构理论04.中高能核物理理论05.核天体物理06.宇宙学07.计算物理08.场论与弦理论考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3 704量子力学4 805经典物理 (含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物理学院理论物理专业简介理论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既是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又与物理学乃至自然科学其它领域很多重大基础和前沿研究密切相关。
展望二十一世纪,理论物理的发展将会有很好的前景。
北京大学(原)理论物理研究室和(现)理论物理研究所是原高教部确定的全国高校理论物理学科的第一个研究室和研究所。
北大理论物理是原国家教委确定的第一批重点学科之一。
北大理论物理学科有优良的传统, 王竹溪、彭桓武、胡宁、杨立铭等著名老一辈理论物理学家曾在这里长期执教。
建国以来,北大理论物理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两弹一星功臣于敏、周光召和1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周光召、冼鼎昌、甘子钊、苏肇冰、吴杭生、徐至展、霍裕平、张宗烨、陈难先、杨国桢、雷啸林、夏建白、周又元、赵光达)、3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苏肇冰、冼鼎昌、陈创天),以及许多在我国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学者。
本学科点覆盖面广,优势突出。
在理论物理的主流前沿方向上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实力。
北京大学 哲学硕士培养计划
![北京大学 哲学硕士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698ee2558fb770bf78a55d2.png)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哲学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代码010108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填表日期:1999年6月24日修订日期:2002年5月16日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三课程设置(包括专题研讨课等)注:1. 序号第8-11的4门课程中至少必须选修3门。
2. 序号第12-13的2门课程中至少必须选修1门。
3. 补修课为推荐免试者开设,不计学分。
4. 研究生还可在导师指导下选修校内其他院、系、所、中心开设的有关课程。
P r o g r a m m e o f M a s t e r S t u d e n t C o u r s e sD i s c i p l i n e (一级学科):P h i l o s o p h y S p e c i a l t y (二级学科):P h i l o s o p h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N —n e e s s a r y ; C -c h o s e n ; M --m a k e -u p . **.S --S p r i n g s e m e s t e r ; A --A u t u m n s e m e s t e r四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五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及入学考试科目设置一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哲学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代码010108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填表日期:1999年6月24日修订日期:2002年5月16日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三 课程设置(包括讨论班等)P r o g r a m m e o f P h . D S t u d e n t C o u r s e sD i s c i p l i n e (一级学科):P h i l o s o p h y S p e c i a l t y (二级学科):P h i l o s o p h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N --n e c e s s a r y ; C -c h o s e n . **.S --S p r i n g s e m e s t e r ; A --A u t u m n s e m e s t e r课程内容提要四前沿讲座课(含讨论班)的基本要求五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六学习安排和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七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九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及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北京大学直攻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哲学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代码010108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填表日期:1999年6月24日修订日期:2002年5月16日说明:本报表中的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前沿讲座课(含讨论班)的基本要求、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与专业学术期刊目录、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等部分内容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培养目标与学制二课程设置(包括讨论班和属于硕士生层次的课程)注:1. 序号第8-11的4门课程中至少必须选修3门。
2023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考研参考书真题笔记资料
![2023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考研参考书真题笔记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cfec61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a.png)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考研信息初试招生目录参考书【艺术基础】《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第五版《美学原理》叶朗《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学原理》王一川《艺术原理》科林伍德《艺术是什么》沃特伯格《西方美学与艺术》杨向荣《谈美》朱光潜《美的历程》李泽厚【电影方向】陈旭光《影视鉴赏》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郑亚玲《外国电影史》杨远婴《电影概论》陈晓云《电影理论基础》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戴锦华《电影批评》《看不见的剪辑》鲍比·奥斯廷《故事》罗伯特麦基《救猫咪》系列《当代电影》期刊近两年《电影艺术》期刊近两年《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期刊近两年【广播电视方向】《电视节目策划学》胡智锋《文化产业导论》向勇《文化艺术营销管理学》林一《戏剧学导论》顾春芳《中国电视》期刊近两年《中国广播影视期刊》期刊近两年《现代传播》期刊近两年【音乐方向】《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人民音乐出版社《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上海音乐出版社《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音乐剧》周映辰北京大学出版社《20世纪西方音乐中的“中国因素”》毕明辉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近两年《中国音乐》期刊近两年《人民音乐》期刊近两年考研真题874 音乐表演艺术论述题1.怎么理解音乐剧的现代性,具体阐述说明。
2.请以一个演奏家或者演唱家为例,谈谈其艺术表演的风格。
论述选做题3.你认为音乐有高雅通俗之分吗?请具体阐释说明。
4.歌剧白毛女改编成音乐剧。
中戏北舞音乐舞蹈类考题论述题1.谈一谈规定情境在音乐剧演唱中的重要性(中央戏剧学院)2.谈一谈舞蹈审美特征(北京舞蹈学院)336艺术基础一、简答题1.怎样理解艺术作品的意识形态属性25分2.结合具体例子,谈谈什么是艺术趣味25分二、论述题结合艺术史上的作品,谈一谈艺术风格和其意义50 分三、材料题材料是Arnold Hauser的一段话《艺术社会学》讲的是美学、社会学、心理学都只关注艺术品个别方面:美学强调形式;社会学强调社会动机;心理学强调个人动机和需要。
马克思主义学院系所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系所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c26740baaea998fcd220e26.png)
4 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 第 6 讲 悖论与科学发展 1 什么是悖论? 2 悖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3 悖论产生的根源和必然性 4 悖论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第 7 讲 科学假说 1 科学假说的特点及其建立的方法论原则 2 科学假说的提出 3 科学假说的检验 4 假说的演化 第 8 讲 观察与理论 1 什么叫观察? 2 观察的主观性 3 观察的客观性 4 观察渗透着理论 5 理论以观察为基础和源泉 第 9 讲 我国科技发展与科技政策 1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回顾 2 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分析 3 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政策建议
博士 □
开课学期:春、秋
总学时/讲授学时:32 / 32
学分:2
先修课程要求:无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 称 专 业 年 龄
学术专长
成良斌
副教授 科技哲学 43
自然辩证法
王晓东
副教授 科技哲学 46自然辩法王卉珏讲师 科技哲学 33
自然辩证法
教学大纲(章节目录):
第 1 讲 绪论 1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定位 2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历史 3 关于自然辩证法的改名 4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第 2 讲 自然观的演化 1 古代朴素自然观 2 近代机械自然观 3 现代生态自然观 第 3 讲 当代全球性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 当代全球性问题 2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诞生和方法论原则 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 第 4 讲 科学技术前沿的哲学问题 1 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都曾产生过哲学问题 2 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 3 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 第 5 讲 科学发展的模式 1 科学累积发展模式 2 波普尔的不断革命模式 3 库恩的范式转换模式
教材: 自编
主要参考书:
1.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北大考古考研参考书
![北大考古考研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cdce94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7.png)
北大考古考研参考书1. 《考古学概论》 - 该书详细介绍了考古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包括不同考古学流派的比较和分析,并提供了实际考古工作的案例研究。
2. 《考古学导论》 -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考古学的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方法论,包括考古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3. 《考古学原理与实践》 - 该书主要讲解了考古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方法,包括对考古学发掘、勘查和出土文化遗物的处理与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4. 《考古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 该书对考古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考古学文献的阅读与分析、田野考古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以及考古学研究的专门技术和工具。
5. 《人类考古学》 - 该书以人类考古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类的起源、演化和文化发展等问题,并介绍了人类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6. 《地下的回声:中国考古学简史》 - 该书回顾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果,介绍了中国境内的重要考古遗址和文化遗物,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7. 《中国考古学概论》 -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和方法,包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址和文物的发掘与研究的综合分析和评述。
8. 《古代地下文明:世界考古学发现集锦》 - 该书收录了世界各地的重要考古发现和考古学研究成果,既展示了不同文明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又揭示了古代人类社会的共同特征和联系。
9. 《古代建筑考古学导论》 - 该书以古代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代建筑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物的研究,揭示了古代建筑与社会、文化和艺术的紧密关系。
10. 《文物保护与考古学方法论》 - 该书介绍了考古学在文物保护和修复方面的应用和原理,包括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考古遗址的保护与管理等内容。
2015北京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
![2015北京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https://img.taocdn.com/s3/m/f43c6be481c758f5f61f67f2.png)
2015北京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一、专业介绍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
化学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
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对各种星体的化学成分的分析,得出了元素分布的规律,发现了星际空间有简单化合物的存在,为天体演化和现代宇宙学提供了实验数据,还丰富了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二、2015北京大学化学参考书《结构化学基础》北大版周公度《物理化学》高教付献彩《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高教版《仪器分析化学教程》北大《胶体化学和电化学基础》自编讲义《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化学动力学基础》《分析化学》北大李克安三、2015北京大学化学考研真题综合化学I(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一、无机化学(75分)1.选择41个空,共50分,最后几个空一题2分,其他的一空1分,几乎都是配位。
第一个是软硬酸碱判断,有Pd2+,H-,Ni,CO,La3+第二题写出三个CO32-的等电子体,以及C2H4的硼烷等电子体其他的还有:写出d2,d3,d4,d5的基态光谱项Wade定理判断B5H11和C2B10H12的电子对数及构型[Co(NH4)5Cl]2+与Cr(H2O)6反应的产物及原因几种配合物中C 原子与中心原子的键合类型[Ni(CN)4]2+,[NiCl4]2+,[Pt(CN)4]2+,[PtCl4]2+的几何构型及磁性判断几种配合物中CO红外伸缩频率大小判断几种不同构象二茂铁的点群2.问答题,共25分(1)KMnO4的水溶液为什么呈紫色(2)画出Co(en)2Cl2所有的异构体(3)给出了钙钛矿的晶体结构,写化学式(4)三种物质电阻与温度关系曲线,判断三种物质的类型(5)给了一篇英文文献的摘要,回答冠醚与金属离子的配比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什么(6)谈谈你对无机化学的认识,写出你认为的无机化学的定义,列举出至少三种主要的无机化学分支二、有机化学(50分)1.排序题15分,像是什么反应速度大小,酸碱性大小等等,很基础很基础。
北京大学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e225070b453610661ed9f428.png)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必备参考书目北大中文系书目(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科目出题范围):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方言、修辞、现代汉字;古代汉语,包括:音韵、训诂、古代语法、古文字;语言学理论;文学理论,包括:基本原理、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中国古代史;文献学知识。
北京大学中文系不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不提供以往考试试题以及导师姓名,以下为中文系本科生各专业四年必修课程及所用教材,仅供参考:(加括号的课程或书目为2001年9月调整后“没有”列出的),“主要参考书”为调整后新增的。
一、中文系各专业共同必修课及所用教材: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郭锡良等商务印书馆 1999年1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1993年7月(逻辑导论新逻辑教程宋文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1—4)游国恩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7月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第二版上、下)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6月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7月中国当代文学(当代中国文学概观(第三版)张钟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7月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纲(修订本上、下)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三、中国文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文学原理文学概论(第三版)蔡仪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5月民间文学概论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增订本)段宝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5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6月(外国文学欧洲文学史(上、下)扬周瀚人民文学出版社年月俄苏文学史(1—3)曹靖华河南教育出版社年月)(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原理新编乐黛云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主要参考书文艺美学胡经之年月文学原理董学文、张永刚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4月文学理论新编陈传才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月文学理论学习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理论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上海书店年月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人民文学出版社年月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华书局 1990年4月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华书局 1990年4月元代戏曲史稿天津古籍出版社年月中国当代文学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年月台湾文学史刘登翰海峡文艺出版社年月四美 学① 美学原理用《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出,王朝闻主编。
数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数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464303759eef8c75fbfb337.png)
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学科基础课-------------------- 泛函分析--------------------课程编号: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名称:泛函分析英文译名:Functional Analysis学时:60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1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考核形式:闭卷考试适用学科: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与控制论、课程与教学论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数学与统计学院,基础数学系教师。
内容简介:本课程介绍紧算子与Fredholm算子、抽象函数简介、Banach代数的基本知识、C*代数、Hilbert 空间上的正常算子、无界正常算子的谱分解、自伴扩张、无界算子序列的收敛性、算子半群、抽象空间常微分方程。
主要教材:张恭庆、郭懋正:《泛函分析讲义》(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1.定光桂:《巴拿赫空间引论》,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M. Reed, B. Simon, Methods of Modern Mathematical Physics I, Functional Analysis, 1972.3.K. Yosida, Functional Analysis, Sixth Edition, 1980.4.张恭庆、林源渠:《泛函分析讲义》(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V. Barbu, Nonlinear Semigroups an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Banach Spaces, 1976.6.A. Pazy, Semigroup of Linear Operators and Applications to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1983.-------------------- 非线性泛函分析--------------------课程编号: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名称:非线性泛函分析英文译名:Nonlinear Functional Analysis学时:60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考核形式:闭卷考试适用学科:应用数学、基础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数学系教师。
2015北京大学人类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
![2015北京大学人类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https://img.taocdn.com/s3/m/17d7fdfdf90f76c661371a15.png)
2015北京大学人类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一、专业介绍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及行为的人的描述中。
在19世纪以前,人类学这个词的用法相当于今天所说的体质人类学[2],尤其是指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人类学(Anthropology)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
此词由anthropos和logos组成,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有关人类的知识学问。
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及行为的人的描述中。
1501年,德国学者亨德用这个词作为其研究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著作的书名。
因此,在19世纪以前,人类学这个词的用法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体质人类学,尤其是指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进入19世纪后,欧洲许多学者开始对考古学化石遗骨的发现感兴趣,这些遗骨常伴有人工制品,而这些制品在如今的原始民族中仍在使用,所以学者们开始注意如今原始种族的体质类型和原始社会的文化的报道。
这些情况最初是由探险家、传教士、海员等带到欧洲的,尔后人类学家也亲自到异文化中去搜集这方面的材料。
因此,人类学中止了仅仅关注人类解剖学和生理学的传统,而进一步从体质、文化、考古和语言诸方面对人类进行广泛综合的研究。
当然,由于各国学术传统的差异,对人类学的名称及各分支学科有不同的理解,在欧洲大陆,人类学一词仅作狭义的解释,即专指对人类体质方面的研究,对人类文化方面的研究则称为民族学。
总之,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学发展成为主要发掘人类社会“原生形态”的一门学科。
和其他学科相比,人类学的田野工作(field work)是该学科中颇具特色的一环。
人类学家进入要研究的文化群体,对这一族群及其文化进行的调查和研究,被称为田野工作。
他的特征是研究者长期与被研究者居住在一起,参与观察当地的生活,研究其社会结构,了解当地人的思想观念,以达到研究者应该有的工作需要。
2015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
![2015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https://img.taocdn.com/s3/m/d92d013810661ed9ad51f317.png)
2015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一、专业介绍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期。
是从社会哲学演化出来的现代学科。
垄断性质,社会学使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证调查和批判分析,以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会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目标。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了由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agency)或人际互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因此社会学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
社会学在研究题材上或研究法则上均有相当的广泛性,其传统研究对象包括了社会分层、社会阶级、社会流动、社会宗教、社会法律、越轨行为等,而采取的模式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
由于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都是由社会结构、个体机构的影响下塑造而成,所以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学进一步扩大其研究重点至其他相关科目,例如医疗、军事或刑事制度、互联网等,甚至是例如科学知识发展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一类的课题。
另一方面,社会科学方法(social scientific methods)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在20世纪中叶以来多样化的语言、文化转变也同时产生了更多更具诠释性、哲学性的社会研究模式。
然而,自20世纪末起的科技浪潮,也为社会学带来了崭新的数学化计算分析技术,例如个体为本建模(ABM)和社交网络分析。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学科最初得名于孔德,经过K·马克思、H·斯宾塞、E·迪尔凯姆、M·韦伯等学者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有独立研究对象、理论、研究方法和范式的一门社会科学。
其研究对象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人口变动、民族、城市、乡村、社区、婚姻、家庭与性、信仰与宗教、现代化等领域。
其方法论思想是多元的,比如以E·迪尔凯姆为代表的社会唯实论,认为人存在于社会之中,其行为和思想都并非纯粹服从于个体理性的,而是受到社会的塑造、限制乃至决定。
北大研究生 经济学院课程表
![北大研究生 经济学院课程表](https://img.taocdn.com/s3/m/ab973b78c850ad02de80416d.png)
《资本论》专题研究课程详细信息财政制度比较研究课程详细信息当代世界经济研究课程详细信息风险管理与保险课程详细信息高级公共经济学课程详细信息高级宏观经济学(二)课程详细信息高级宏观经济研究方法课程详细信息高级经济计量学(二)课程详细信息高级微观经济学(二)课程详细信息高级资源经济学课程详细信息国际经济学专题课程详细信息金融经济学课程详细信息实证金融分析课程详细信息制度经济学课程详细信息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课程详细信息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课程详细信息转轨经济学课程详细信息不完全契约理论课程详细信息超越主流经济学框架:新市场理论前沿课程详细信息东亚经济体系研究课程详细信息俄罗斯与中亚经济研究课程详细信息国际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详细信息国际企业制度课程详细信息金融风险管理课程详细信息金融体制改革专题课程详细信息量化经济学课程详细信息世界经济史课程详细信息投资组合管理课程详细信息微观经济学专题研究课程详细信息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课程详细信息行为金融学课程详细信息一般均衡理论课程详细信息中外经济管理思想课程详细信息资本市场与金融机构课程详细信息产业经济学专题课程详细信息高级宏观经济专题课程详细信息高级微观经济专题课程详细信息公共财政理论课程详细信息会计学前沿问题研讨课程详细信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详细信息现代金融理论与实证专题二:公司金融理论课程详细信息现代金融理论与实证专题三:实证资产定价课程详细信息现代金融理论与实证专题四:实证公司金融课程详细信息营销战略研讨课程详细信息服务科学与管理课程详细信息供应链仿真模拟课程详细信息决策模拟理论与方法课程详细信息绿色管理课程详细信息信息系统研究专题课程详细信息运营管理研究课程详细信息知识与创新管理课程详细信息非洲政治、经济与外交研究课程详细信息文化与国际关系课程详细信息战后中日关系研究课程详细信息美国文化课程详细信息独联体国家研究课程详细信息西班牙语阅读与写作(下)课程详细信息翻译实践II:汉英笔译课程详细信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奥斯丁、司各特、玛丽·雪莱和课程详细信息英语口译基础课程详细信息口译与速记(二)课程详细信息。
研究生课程设置汇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研究生课程设置汇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ffd7762b52d380eb62946df3.png)
化学学院课程设置总汇
(2)合成化学-I (无机合成),合成化学-II (有机合成),表征技术-I (表面分析),表征技术-II (波谱分析),计算化学-I (分子模拟) ,计算化学-II(量化导论) 六门全院限选课,必须任选≥三门(6学分)。
在全院限选课中,有机化学专业的研究生不选“合成化学II(有机合成)”;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研究生不选“计算化学II(量子化学导论)”
(3)选修课≥11学分,选课范围包括本专业选修课、其它专业的必修、限选和选修课及其它院系课程(体育艺术类课程最多共计
入2个学分)。
(4)必修、限选学分可以代替任选学分,反之不可。
但课程类别不能改变。
(5)①②③等分别指开课的学期。
③—⑦指从第三学期开始第七学期结束。
(6)课程的具体安排以课表为准。
(7)退课:在学校规定的退补选时间内自行在网上退课;下半学期开课,因特殊原因未能在退补选周退课的,在开课二周内由本人申请,任课老师签字同意,到教务办公室办理退课手续。
应用化学专业核化学方向三年制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注:1、应用化学核化学方向三年要求完成≧ 35 学分,其中必修+限选:≧25 学分。
2、课程具体安排以课表为准。
2020北京大学哲学系考研招生人数、参考书、复试分数线、真题——最新分析
![2020北京大学哲学系考研招生人数、参考书、复试分数线、真题——最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13597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c.png)
一、北京大学哲学系2019年考研招生目录以及人数育明教育阳老师分析:(1)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是二者合一的教学院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壬子年),于1914年开始招生,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
创建之初为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亦称"中国哲学门",1919年更名为哲学系。
(2)根据2019年拟录取名单,各专业招收统考人数如下,马克思主义哲学1人,中国哲学3人,外国哲学1人,逻辑学1人,伦理学2人,美学2人,宗教学6人,科学技术哲学1人,科学技术史3人。
其中录取名单中初试成绩最低分为宗教学专业的一名考生,355分。
(3)初试科目当中,政治与英语两门统考课分值为100分,政治科目多选题决定了分值的高低,英语则是得阅读者得天下。
但是这两门课拉开的分值不会太大,而两门的专业课的分值为150分,分差就会比较大。
在专业课的复习备考当中,信息和方向最为重要,信息对称最为重要,要抓住考察重点,本科阶段的教学目标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察的目标并不相同,因此历年真题和专业课重点考察信息最为重要,专业课必须取得高分才能进入复试,育明教育有着最新的专业课信息和经验丰富的专业课老师(目标院校专业在读研究生),一对一辅导,让你直击考点,事半功倍!二、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著作:(包括《19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共产党宣言》等)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卷本),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赵家祥、聂锦芳、张立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哲学:1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2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上下),中华书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3中国哲学史(上下),冯友兰著,中华书局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西方哲学:(哲学系非西方哲学专业考生只参考带***号者)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北京2《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上册)》,洪谦主编,商务印书馆,1993年北京3《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陈启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北京4《存在主义哲学资料选集(上)》,熊伟主编,商务印书馆,1997年北京5***《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演化理论基础Foundations of evolutionary theory授课教师:封凯栋教室:政府管理学院502时间:星期一,第1到第3节本课程旨于探索这样一些问题:“发展与变化的微观基础是怎样的”?“在创新与发展过程中,企业、工业以及国家演变的动力机制是怎样的”?课程旨于提供一个研究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与工业发展的微观理论;这个微观基础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发展主体和发展过程演进的动力机制。
即在本课程中,发展与变化将不是被当作是一种“自然出现”的现象、也不会被简单地看作是行为主体(战略)选择的结果;相反,发展与变化被看作是特定主体(包括个体、组织、工业或者国家)在特定行为模式指导下的行动积累。
主体的行为,不仅仅受到外界因素以及所学习对象的约束,还受到自身组织层级、认知以及政治关系的约束。
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主体的行为模式就显得特别重要。
因此,本课程集中探讨的问题有:技术是什么?创新如何发生?创新有些什么特征?技术如何演进?组织是什么?人们在社会经济实践中为什么需要组织?组织的能力体现为什么,如何发展演进?国家的工业能力由何构成,如何演进?不同国家的发展实践为何存在着显著的多样化?本课程面向有两类意向的同学开设。
一类是致力于从事研究的同学,或致力于在发展和创新等领域发展自己学位论文的同学;因为本课程将致力于为该领域的理论探索与辩论提供微观基础,即讨论发展变化的动力机制。
第二种对象是将来致力于在各类事业部门从事战略管理工作的同学;因为本课程所涉及的微观理论能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最基础的理论支持。
事实上,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和市面上各种学说的流行,一直有赖于背后认知心理学者、演化理论学者、新制度主义学者们的贡献。
那么,对这些理论的学习,将可能为学习者在相应的应用中提供深刻的洞察。
本课程不设先修课程。
本课程将讨论与讲授相结合,学生在上课前须阅读上一周教师指定的文献;在课堂上,学生对所阅读文献展开讨论,同时教师给予必要的讲授与归纳。
因此,课堂下的文献阅读对于有效地学习本课程至关重要,而不阅读文献、不参与讨论的单纯“旁听”的收效将会是非常有限的。
本课程主要以该领域内的经典文献来组织展开,因此并没有任何一本书籍能够覆盖本书的主题。
本课程以每周讨论指定学生事前阅读的文献为主要形式,辅以教师的教授,不采用固定的教材的模式。
下列书籍与本课程内容密切相关。
但本课程不会覆盖这些书籍所有的主题,同时也不限于这些书籍覆盖的主题。
⏹Dosi, G., C. Freeman, et.al. 1988, Technical Change and EconomicTheory, London and New York: Printer Publishers.⏹Cohen, M. and L. Sproull, 1996,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ousandOaks London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教学大纲1.课程组织方式本课的授课方法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每节课2/3时间则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1/3时间由教师来进行串讲和点评。
本课程没有教科书,每周指定阅读材料,阅读量在每周80页左右。
阅读材料的来源主要是学术期刊文章以及专著的章节选取,均是相关领域国际前沿的学术文献。
讲课的内容与所指定阅读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学生必须在上课之前完成当周所需进行的阅读,并在课堂上就这些文献与主题展开讨论。
2.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的成绩评定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第二部分是期末课程论文成绩。
第一部分成绩占60%,主要考察三点,一是出勤,二是学生是否按时完成指定的阅读材料,三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三部分各占20%。
期末课程论文成绩则占40%。
期末课程论文则是由教师指定大方向,学生自主择题的一个开放式小论文,这部分占总成绩的40%。
3.各周具体的课程安排本课程将按顺序安排15周的讲授,另预留一周作为机动。
各周的主题以及要求阅读的文献如下:第一周主题:介绍安排:介绍课程内容,讨论决定一些事项。
第一部分:“创新”与“技术进步”。
“创新”和“技术进步”研究中的基本概念。
如果说创新与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发展的驱动力,那么发展实践的任务就是要产生并获取这种驱动力,即创新和技术进步是发展实践要被有效地组织去产生的“结果”。
但问题首先在于,“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怎么样的?它们有什么特征?第二周主题创新、演进及对长期经济发展的解释Fagerberg, Jan. 2005. “Introduction: a guide to the literature”. In Fagerber, J., D. Mowery and R. Nelson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27 【有中文版】Solow, Robert (1957). “Technical Advanc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 39, no. 3, pp. 312-320. 【有中文版】Dosi, G. and L. Ors enigo, (1988) “Coordin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 overview of structures, behaviours and change in evolutionary environments,” in G. Dosi, C. Freeman, R. Nelson and L. Soete, eds., Technical change and economic theory, London: Pinter Publishers, pp.13-37 【有中文版】Schumpeter, Joseph (1979/1942). “The Process of Creative Destruction,” Chapter VII of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 Row, pp. 81-87. 【有中文版】第三周主题关于“技术”的基本模型(1)Abernathy, William, and James Utterback. 1978. “Patterns of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view, June-July, pp. 40-47.【有中文版】Rosenberg, Nathan (1996). “Uncertainty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Landau, Ralph, Timothy Taylor, and Gavin Wright, (eds.), The Mosaic of Economic Growth,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334-353. 【有中文版】Cohen, Wesley, and Daniel Levinthal, (1990). “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 35, pp. 128-152.第四周主题关于“技术”的基本模型(2)Polanyi, Michael. 1966. “Tacit knowledge.”In The Tacit Dimension, Gloucester, Mass. : Peter Smith pp 3-25.Nightingale, Paul. 1998. “A cognitive model of innovation”. Research Policy. V 27. 689-709Johnson, B., E. Lorenz and B. Lundvall, 2002. “Why all this fuss about codified and tacit knowledge?”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V11, N2. pp.245-262Dosi, G. 1988. “The nature of the innovative process” in Dosi, G., C. Freeman et.al. (eds.) Technical change and economic theory. Printer Publishers. Pp.221-238. 【有中文版】第二部分:发展实践的组织过程。
即对个体与组织为了产生与获取创新与技术进步而开展的学习(包括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探讨。
“创新”和“技术”事实上都是学习的结果,因而学习是“创新”和“技术”背后的原因。
第五周主题关于“个体/组织”的基本模型(1):关于企业的不同理解Mokyr, Joe (2002). “Technology and the Facotry System”. Chapter 4 of The Gifts of Athena: Historical Origins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Princeton and Oxfor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p.119-162 【有中文版,选读】Penrose, Edith. 1959. “The firm in theory”, in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8-27【有中文版】Weick, Karl. 1969. “The processes of organizing”. I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ing.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pp.54-71【有中文版】Nelson, R. and S. Winter, 1982. “Skills”and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Behavior”. In 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 Belknap Harvard. Pp.72-136.【有中文版】第六周主题关于“个体/组织”的基本模型(2):关于技术学习的不同理解Simon, Herbert. 1991. “Bounded Rati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 rganization Science, V ol. 2, No. 1, pp. 125-134Lindzey, G. and MacCorquodale, K. 1975. “Gestalt Theory”, in Theories of learning. Prentice Hall. 252-280Ellis, Henry. 1965.“Transfer and task similarity”in The transfer of learning. MacMillan. Pp 15-31Baumard, P. 1999.“The tacit foundations of organizations”, in Tacit knowledge in organization. Sage Publications. Pp.197-223第七周主题“个体/组织”学习的过程:“学习”行为中主体与环境的互动Lundvall, Bengt-Åke. 1988. "Innovation as an interactive process: from user-producer interaction to the national system of innovation", in G. Dosi, C. Freeman, R. Nelson and L. Soete, eds., Technical change and economic theory, London: Pinter Publishers, pp. 349-369.【有中文版】V on Hippel, Eric. 1988. “Predicting the source of innovation: lead users”. In The Source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102-116【有中文版】Dosi, Giovanni. 1982. “Technological paradigms and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 Research Policy, vol. 11, pp. 147-162.Arthur, W. Brian. 2007. “The Structure of Invention.”Research Policy, vol. 36, pp. 274-287.第八周主题组织内的学习(1)Levitt, B. and J. March,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88. 14(1): p. 319 - 340.Shrivastava, Paul. 1983. "A typology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ystem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V.20, N.1.pp7-28Cohen, Michael. 1996.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al Routine”. in Cohen, M. and L. Sproull (ed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age Press. Pp.188-194.Levinthal, D. 1996 “Organizational adap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selection: interrelated processes of Change.” in Cohen, M. and L. Sproull (ed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age Press. Pp.195-202Cohen, Michael. and Paul Bacdayan, 1996. “Organizational Routines are stored as procedural Memory”in Cohen, M. and L. Sproull (ed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age Press. Pp.403-429.第九周主题组织内的学习(2)Levinthal, D. and J. March, 1993, The myopia of learn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 ol.14, pp. 95-112Leonard-Barton, Dorothy. 1992.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n Tushman, M. and P. Anderson, (eds.) Managing Strategic Innovation and Change, pp. 255-270.March, James, 1996.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Cohen, M. and L. Sproull (ed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age Press. Pp.101-123. Henderson, Rebecca. 1996.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Management of Architectureal Knowledge”in Cohen, M. and L. Sproull (ed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age Press. Pp.359-375第十周主题组织内的学习(3)Baumard, P. 1999. “Knowledge within organizations”, in Tacit knowledge in organization. Sage Publications. Pp.7-33Gavetti, G. (2005). “Cognition and hierarchy: rethinking the microfoundations of capabilities'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Science 16(6): 599-617.Nystrom, P.C.and W. Starbuck, (1984). “To avoid organizational crises, unlearn.”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2(4): pp. 53 - 65.Thomas, J.B., S.W. Sussman and J.C. Henderson, Understanding "Strategic Learning".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1. 12(3): p. 331 - 345.第十一周主题组织内的政治关系Child, John and Heavens, Sally. 2001. “The Social Constitution of Organiza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 Knowledg e. p305-326Grant, Robert. 1996, "Prospering in dynamically-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s knowledge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 Science, V ol. 7. No.4. pp.375-387Thomas, Robert. 1994. “Politics and Technology”. In What Machines Can’t D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202-245.Pfeffer, J. 2004. “Understanding Power in Organization”. In Tushman, M. and P. Anderson, (eds.) Managing Strategic Innovation and Change. Pp.217-232第三部分:演化与多样化的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