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教案
《中秋》幼儿园教案
中秋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
2.掌握中秋节的基本文化知识,如赏月、吃月饼等。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及方法
第一课:中秋节的由来
教学内容
1.中秋节的由来及历史背景。
2.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活动。
教学方法
1.观看历史文化视频。
2.音乐、绘本、故事等多媒体教学方式。
第二课:中秋节的文化知识
教学内容
1.赏月、吃月饼等中秋节传统文化知识。
2.中秋节特色节目如灯笼制作等。
教学方法
1.绘本、歌曲、手工制作等互动教学方式。
第三课:中秋节文化审美体验
教学内容
1.感知月亮的特点与美。
2.唤起幼儿对月亮的感情表达。
教学方法
1.观赏月亮风景图。
2.在户外感受月亮的美并写下感受。
第四课:中秋节的团队协作
教学内容
1.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中秋节文化活动。
2.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
1.分组比赛制作中秋节灯笼等文化节目。
2.提升幼儿自身协作能力。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的听说、写作、制作等方面表现,评价幼儿在中秋节文化学习策略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团队协作过程中所展示的角色意识和相互配合的能力。
通过达到目标以及通过评价结果,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自我发展和展示的机会,将学习注重跨学科、物理与感性、逐步深入;启发孩子对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关于中秋节的教案(通用5篇)
关于中秋节的教案(通用5篇)中秋节的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积极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说明:九月的教师节刚过,孩子们便告诉我:“老师马上要过中秋节了”。
孩子们积极的议论让我们敏感的意识到幼儿对中秋节的兴趣和关注。
中秋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为了提高幼儿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兴趣,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和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热爱之情,就此,开展了“快乐的中秋”主题教学。
学习教学:中秋夜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和表现,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1.有关月亮的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教学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教学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幼儿与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教学过程: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请你猜猜是什么?出示图:月球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
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
欣赏《嫦娥奔月》的故事看看讲讲《月亮灯笼》3.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的?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相应资料:人们过中秋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3)幼儿欣赏童谣“中秋夜”,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中秋节的教案2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2、通过讨论和讲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3、让幼儿体验和伙伴老师一起过节日的快乐并学会分享;4、通过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秋节来历和习俗》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秋节来历和习俗》
一、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秋节
来临之际,让中班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一些传统习俗,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和爱好。
二、
1.;
2.;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三、
1.;
2.;
3.;
4.。
四、
第一课时:中秋节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1.,引导幼儿了解中秋节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的传说,并体现家庭团圆、感恩
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时:中秋节的习俗及象征物品
1.,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同时借助图片或道具展示中秋节的象征物品。
第三课时: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和手工制作
1.,让幼儿亲身体验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和文化表达形式。
五、
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听说表达能力和手工制作完成度等方面,
全面评估幼儿对中秋节来历和习俗的理解程度,并做出实时调整和反馈。
六、
1.,增进家庭亲子关系;
2.,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并共同欣赏、
交流。
七、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中班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并在参与制作手工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从而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意识。
希望幼儿们在中秋节的欢乐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幼儿园中秋节文化解读教案
幼儿园中秋节文化解读教案幼儿园中秋节文化解读教案一、教材依据《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工程课程标准》的相关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了解中秋节的传统节日习俗与活动;3. 发挥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并向幼儿普及中秋节的文化背景。
2. 中秋节的传统节日习俗与活动:介绍中秋节的传统节日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并讲述故事。
3. 中秋节的手工制作:以中秋节为主题,让幼儿做手工,强化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传统节日习俗;2. 中秋节的文化背景。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采用口头讲解,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幼儿传授文化知识。
2. 游戏体验法:让幼儿通过实践、体验和游戏的方式深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幼儿在小组内合作,一起交流和探讨中秋节的文化。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0分钟):让幼儿说说他们知道的关于中秋节的事情。
2. 新知阐释(20分钟):2.1 简单讲一下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2 重点讲解中秋节的传统节日习俗与活动,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2.3 讲述与中秋节相关的故事。
3. 游戏体验(30分钟):3.1 赏月游戏:在户外,让幼儿赏月、看星星,感受中秋节的浪漫和神秘。
3.2 猜灯谜游戏:引领幼儿猜出涉及中秋节的谜语,通过游戏来加强对中秋节文化的认识。
4. 手工制作(30分钟):4.1 创意月饼:准备不同种类的月饼,让幼儿选择自己想制作的类型。
然后让他们将材料拼合、搭配,做出自己喜欢的创意月饼。
4.2 玩闹兔子:就是用纸筒做一个小兔子,让幼儿动手,完成自己的兔子。
5. 结束环节(10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中秋节的文化意义。
七、总结与反思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而让幼儿在这一节日中了解到的不仅是一个纯粹的文化活动,更是一种性格养成和德育教育的方式。
中班社会《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教案
中班社会《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2.掌握中秋节的基本习俗;3.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准备1.空白白板和彩色粉笔;2.电脑或移动设备;3.适合年龄的中秋节相关绘本;4.随堂测试或小测验;5.小礼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和中秋节相关的小礼物,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并尝试猜测是什么节日。
2. 讲解中秋节的来历老师可以在白板上绘制一些月亮、兔子、和家人团聚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然后,老师向学生讲解中秋节的来历:据传,古代中国月神嫦娥不满地球上的生活,便偷走了神药。
但她不能独自飞行,只好嫁给了后羿,一个能力非凡的射手。
为了永远守在月亮上,嫦娥成为了月宫之神。
中秋节也因而成了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3. 讲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接着,老师可以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象征,而且吃月饼有团圆的寓意;•赏月:中秋节因为月亮最圆,所以也被称为“团圆节”,赏月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动;•点灯笼:中秋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点灯笼则寓意着祈求来年的丰收。
4. 讲故事,看绘本老师可以讲述一些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比如《嫦娥奔月》等经典故事,以及读一些适合年龄的中秋节绘本,让学生感受到中秋节的氛围。
5. 课堂小测验为了检查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老师可以准备一份小测验,和学生一起完成,并对答案进行解释和讲解。
四、教学反思此次中班社会《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的教案,通过讲解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以及介绍中秋节的基本习俗,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同时,通过看绘本和讲故事等活动,增加学生对中秋节的感知和理解,达到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文化教案(精选7篇)
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文化教案(精选7篇)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文化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文化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文化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中秋节是盼望合家团圆的日子,激发学生对在这个日子仍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们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在这个日子仍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们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学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知道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个团圆的日子。
二、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1、说说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
2、听一听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三、过中秋节的风俗1、欣赏图片了解中秋节。
(与课本图片结合)2、朗读儿歌知道中秋节。
八月十五赏月节,摆上果饼来拜月。
八月十五团圆节,亲人团聚像过年。
八月十五丰收节,敲锣打鼓庆丰年。
八月十五中秋节,传统节日记心间。
(两个环节穿插、进行)四、向八月十五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致敬1、欣赏图片,了解有许多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团圆,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用自己与亲人的分离赢得了更多人的快乐和幸福。
2、激发学生对这些劳动者的敬佩和感激。
五、课堂小结(机动)1、复习课堂上学习的儿歌,加深对中秋节的印象。
2、欣赏歌曲《中秋大团圆》。
教学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之处1、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持续短,认识事物时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制作了视频、图片、歌曲等多媒体课件,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直观地让学生在无意中获得了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受到尊重、热爱劳动者的教育。
2、课堂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生活化的特点,时时处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学生上课时有话说,新知识的接受和内化也迅速。
幼儿园中国传统节日教育《中秋节》教案
幼儿园中国传统节日教育《中秋节》教案课程主题:中秋节适用年龄: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学习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 通过制作中秋节手工,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中秋节的情感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师:PPT、教案、手账、纸板、书籍、月饼模具、五颜六色的纸张。
学生:纸张、月饼模具、彩笔、彩纸、胶水。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有关中秋节的视频,然后询问孩子们是否知道中秋节。
2. 引导孩子们分享他们对中秋节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步:讲解中秋节1. 教师通过PPT,向孩子们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历史和传统习俗。
2. 强调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如“团圆”、“感恩”、“感情”等。
第三步:制作中秋节手工1. 每位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月饼模具,用有颜色的纸张裁剪月饼。
2. 孩子们可以使用自由发挥,涂鸦或贴上有关中秋节的小图案。
3. 教师指导孩子们如何用胶水将月饼粘贴在纸板上。
第四步:反思1. 让孩子们分享他们制作手工的过程和体会。
2. 引导幼儿思考“中秋节”的意义,并问问孩子们什么让他们印象深刻。
教学扩展:1.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月饼,并分享月饼的制作过程。
2. 以故事形式为孩子们讲述中秋节的传说。
教学结束语:中秋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之一,孩子们通过本次教学可以更好地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增强对家庭、亲人和国家的认同感。
同时,制作手工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孩子们能用心感受中秋节的美好,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幼儿园中秋节赋予教育内涵活动方案
幼儿园中秋节赋予教育内涵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1.1 中秋节简介中秋节,又称月圆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始于唐代,至宋代时已经非常盛行。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通常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是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也是家人团聚、共享月饼的节日。
1.2 幼儿园中秋节教育内涵在幼儿园教育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秋节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载体。
通过举办中秋节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培养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活动目的2.1 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意识通过中秋节活动,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2 增进幼儿家庭情感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节日,通过参与活动,可以让家长和幼儿共同体验节日的快乐,增进亲子关系。
2.3 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团体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活动设计方案3.1 中秋主题手工制作在活动中设置手工制作区域,让幼儿制作中秋节的手工艺品,如灯笼、兔子等,通过动手参与,让幼儿体验中秋节的乐趣。
3.2 中秋节传统习俗体验组织幼儿参与中秋节传统习俗的体验活动,如吃月饼、赏月、捏面人等,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3.3 中秋节主题绘画比赛开展中秋节主题绘画比赛,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和艺术天赋,表达对中秋节的理解和祝福。
3.4 中秋节文化讲座邀请文化老师或家长代表,进行中秋节文化讲座,向幼儿讲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传说,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活动效果评估4.1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收集幼儿和家长对活动的评价和意见,了解活动效果和改进空间。
4.2 观察记录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观察记录,收集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和表现,评估活动对幼儿的影响和意义。
五、活动总结与展望5.1 活动总结中秋节赋予教育内涵的活动方案,通过实施中秋节主题活动,促进幼儿的文化认知、家庭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中秋传统文化教学案例 幼儿园国庆教案
幼儿园中秋传统文化教学案例一、前言1.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也称为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
2. 中秋节源自我国古代的祭月节,最早可以追溯至商朝,后来流传下来并成为我国传统节日。
中秋节和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3.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包括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拜月等,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4. 幼儿园中秋传统文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和传承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含义和相关传统习俗。
2. 培养幼儿的乐于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3. 增强幼儿的家庭意识和团结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由来和含义- 讲解中秋节的历史和传说,让幼儿明白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
2.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引导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主要活动,如赏月、吃月饼等。
3. 中秋节的民俗故事- 讲述与中秋节有关的经典民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
4. 制作传统手工- 让幼儿亲手制作中秋节的传统手工,如灯笼、柚子灯等。
四、教学活动1. 欣赏中秋节文化展- 带领幼儿欣赏中秋节文化展,让幼儿近距离感受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2. 月饼制作体验- 组织幼儿参与月饼制作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中秋节的传统食俗。
3. 传统游戏体验- 组织幼儿参与一些传统游戏,如拔河、秧歌等,让幼儿体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4. 诵读诗歌和故事- 教师与幼儿一起诵读与中秋节相关的诗歌和故事,增强幼儿对中秋节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讲故事、讲解、讲述的方式,向幼儿传递中秋节的文化知识。
2. 观摩法- 组织幼儿参观中秋节文化展览和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中秋节的氛围。
3. 操作法- 通过制作手工、参与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和亲身体验中秋节传统文化的能力。
4. 互动法- 在诵读诗歌和故事环节,引导幼儿参与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中秋节教案授课
中秋节教案授课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 掌握中秋节的重要意义和文化内涵。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中秋节的庆祝活动。
4.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中秋节的重要意义和文化内涵。
难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中秋节的庆祝活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与他们生活的关系。
2. 学习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1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包括嫦娥奔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
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了解和体会。
3. 学习中秋节的重要意义和文化内涵(15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和故事讲述的形式,向学生传达中秋节的重要意义和文化内涵,包括团圆、感恩、祈福等。
并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和影响。
4. 学习中秋节的庆祝活动(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具体庆祝方式。
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加深学生对中秋节的了解和体验。
5. 活动设计(15分钟)。
教师设计中秋节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增强对中秋节的认识和理解。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强调中秋节的重要意义和文化内涵,鼓励学生在家庭中传承和弘扬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秋节的由来、传统习俗、重要意义和庆祝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中秋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手工制作等活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提高了学生对中秋节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博大精深。
弘扬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班会的教案(13篇)
弘扬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班会的教案(13篇)弘扬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班会的教案1组织形式亲子活动活动名称月儿圆,中秋乐活动目的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意义,感受节日的气氛。
2、体验和同伴、家长一起表演、品尝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1、请每位幼儿带一些月饼及其他食物。
2、发邀请书,邀请家长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月饼和很多好吃的食品,还请来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为什么在中秋节要吃月饼呢?引导幼儿自由谈一谈。
2、节目表演。
师: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都来到了幼儿园,和我们一起过中秋节,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为他们表演一些节目吧!3、品尝月饼。
大家一起品尝月饼。
鼓励幼儿相互介绍月饼的'形状、味道等,并鼓励他们相互赠送月饼。
弘扬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班会的教案2一、活动目标: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二、活动准备: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三、活动过程: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
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教师问: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弘扬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班会的教案3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发动幼儿自带水果和月饼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活动流程:介绍节日——欣赏故事——谈话品尝活动过程:一、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壹五日是中秋节。
中秋节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3篇)
中秋节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 活动目标:1、感受优美的语言,体验中秋节的气氛。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含义。
3、在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图片,各种味道的月饼,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活动过程:一、教师简单为幼儿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这一天月亮最圆,最亮。
人们看到月亮就会想到家人团圆,所以把中秋节也交团圆节,中秋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晚上人们吃着月饼,怀着喜悦的心情共同欣赏月亮。
二、欣赏民谣(中秋夜)1、教师完整的为幼儿朗诵民谣。
2、请幼儿看图,教师带领幼儿有序朗读民谣,学习“赏月”“团圆”等。
3、幼儿看图小声朗读民谣。
四、迁移生活经验,感受节日氛围。
1、请小朋友讲一讲中秋节自己是怎么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非常明亮。
像……)2、幼儿一起分享月饼,感受中秋节的氛围。
五、幼儿和老师一起唱歌《爷爷为我打月饼》结束活动。
活动小结:本次活动中,通过图片不但让幼儿初步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而且较好地学习了儿歌《中秋夜》。
通过儿歌的学习,幼儿进一步地了解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在此基础上又进行已有生活经验的迁徙:谈话、品尝月饼、唱中秋节的歌等,效果不错,完成了活动目标。
中秋节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一、实施背景: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目的: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教案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 通过欣赏中秋节的诗词、歌曲和故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介绍中秋节的由来,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传说故事。
2. 中秋节的习俗:讲解赏月、吃月饼、赏花灯、舞龙舞狮等习俗的寓意和意义。
3. 中秋节的诗词欣赏:选取古代诗词,让学生体会诗词中的中秋意境。
4. 中秋节的故事分享:讲述与中秋节相关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
5.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传承: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秋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
2.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中秋节的诗词、歌曲和故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中秋节的起源、传说、习俗、诗词等内容的课件。
2. 素材:准备与中秋节相关的故事、诗词等素材。
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引发学生对中秋节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中秋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3. 欣赏:让学生欣赏中秋节的诗词、歌曲和故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
六、教学活动1. 互动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中秋节的猜谜游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更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自了解的中秋节习俗和文化内涵,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嫦娥、吴刚等中秋节相关人物,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秋节的故事和传说。
《中秋节习俗》的实践性教案
《中秋节习俗》的实践性教案实践性教案:中秋节俗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俗。
- 掌握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和相关活动。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中秋节简介:起源和意义。
2. 中秋节的传统俗:赏月、吃月饼、拜月、猜灯谜等。
3. 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家庭聚会、赏月晚会、制作灯笼等。
4. 中秋节相关活动:赏月作文比赛、制作月饼等手工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秋节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
2. 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了解他们对中秋节的了解程度。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和分享中秋节的传统俗,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俗进行详细介绍。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俗介绍,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补充。
5. 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并让他们分组讨论和设计自己的中秋节庆祝活动方案。
6.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庆祝活动方案,并进行评选最佳方案。
7. 引导学生进行中秋节相关的手工活动,如制作灯笼、绘制月亮图案等。
8. 结束:总结中秋节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并传承下去。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小组展示和活动设计,评估他们对中秋节传统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通过学生的手工作品评估他们对中秋节相关活动的参与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中秋节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 学生分组的材料和展示工具。
3. 中秋节相关的手工材料。
六、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中秋节庆祝活动或中秋节文化展览,增强学生对中秋节的体验和感受。
2. 组织学生走访社区老人或亲友,了解他们对中秋节的传统俗和庆祝方式,增进代际交流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秋节教案中的文化解读
中秋节教案中的文化解读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以及相关的诗词文化。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以及相关诗词的欣赏。
2.教学难点:对诗词中文化内涵的解读和领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简要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在我国有哪些特别的含义?2.中秋节的由来(1)讲述中秋节的起源,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传说。
(2)分析中秋节与月亮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了解月亮在我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中秋节的习俗(1)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放天灯等。
(2)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中过中秋节的习俗,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4.中秋节诗词欣赏(1)选取几首经典的中秋节诗词,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
(2)让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如月亮的象征意义、团圆的寓意等。
5.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谈谈对中秋节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2)讨论如何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6.课后作业(1)让学生选择一首中秋节诗词,进行仿写或创作。
(2)要求学生在创作中融入自己对中秋节文化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述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以及诗词欣赏,让学生对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高了课堂氛围。
3.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1.中秋节的由来(1)嫦娥奔月:相传月亮上有嫦娥、玉兔、吴刚等神话人物,其中嫦娥奔月是最著名的传说。
(2)吴刚伐桂:吴刚因触犯天条,被贬至月宫,终身伐桂,桂花飘香,象征着吉祥、美好。
2.中秋节的习俗(1)赏月:中秋之夜,家人团聚,共同赏月,寓意团圆、和谐。
(2)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寓意团圆、美满。
秋分节气——中秋佳节的文化内涵
秋分节气——中秋佳节的文化内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秋分节气的起源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中秋佳节的理解和认同。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珍爱家庭团圆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秋分节气的起源和传统习俗,理解中秋佳节的文化内涵。
2. 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思考中秋佳节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展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 教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中秋节的场景和习俗,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中秋节是什么时候吗?在这一天我们会做些什么呢?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秋分节气的起源: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阳历9月22日或23日。
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昼夜时间逐渐变短,天气逐渐变凉。
2. 介绍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圆的日子。
人们在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赠送礼品等,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步骤三:习俗解读(15分钟)1. 展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图片或视频资料,如赏月、吃月饼、赠送礼品等。
2.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中秋节的习俗,了解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向全班进行分享。
步骤四:情感教育(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对你们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你们有什么想对家人表达的情感?2. 学生分享:请学生依次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理解和对家人的情感表达。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中秋节的传统诗词或故事,如《嫦娥奔月》等,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2. 提问:你们觉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对现代人有什么启示?五、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重要性。
2. 提醒学生珍惜家人团聚的时刻,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秋节传统文化教案
中秋节传统文化教案中秋节传统文化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秋节传统文化教案(通用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传统文化教案1活动目标: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和传奇故事。
3、画出你心中的中秋节。
活动时间:20xx年9月25日活动准备:师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中秋节的资料。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习俗、诗歌等)活动地点:x(x)班教室活动过程: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
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齐读班会的主题:(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知识竞猜: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2、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三、故事引趣:1、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
“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嫦娥奔月2、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月中玉兔吴刚伐挂树四、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老师问: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中秋节教案大班详案及反思总结
中秋节教案大班详案及反思总结【教案大班详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历史;2.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3.学习制作月饼的基本方法;4.体验中秋节的习俗和民间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1.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2.制作月饼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1.知识导入一遍遍的月亮放大镜,你有没有看到这个样子的月亮?(出示月亮的不同阶段的照片)2.概念讲解①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②中秋节的起源:自古祭月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风俗。
商周时期已有祭月活动。
此后,它变成了一种与祭祀或供奉月亮无关的中秋节活动。
3.主体活动①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
②用盐水粘上小红薯和桂花糕,做月饼。
(教师提前准备好月饼的材料)③唱中秋节的歌曲,表演本地名族民俗活动(根据教师各自所在地的民俗,自行编排)。
4.拓展延伸小组合作,制作中秋节主题场景,展示给全班同学。
五、教学效果1.学生了解了中秋节的起源和历史;2.学生了解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3.学生学习了制作月饼的基本方法;4.学生体验了中秋节的习俗和民间艺术。
【反思总结】中秋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是优秀民俗文化的载体。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在课上能够积极地思考和回答问题,表现出对中秋节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对中秋节传统庆祝方式的认识、以及制作月饼的兴趣。
教学效果较好。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和展示等教学手段。
但由于时间和教学进度的限制,只是简单介绍了中秋节,没有太多深入的内容展开。
因此,对于这一点,以后在教学中应更注重中秋节文化的深入剖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了中秋节手工制作,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操作能力。
该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饼,传承中秋节文化。
教学后,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例如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和难点,我没有给予足够的解释和解答,教学过程有些繁琐,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回答不够清晰和全面,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中秋民俗文化知识教案
幼儿园中秋民俗文化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
2.了解中秋节的重要习俗和民俗文化。
3.培养幼儿的国家传统文化认同感和民俗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PPT或图片资料:中秋节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中秋节的相关音乐素材。
3.中秋节的相关游戏道具:如擂鼓、柚子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给幼儿播放中秋节的相关音乐,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氛围。
2.引导幼儿谈论他们对中秋节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步:认识中秋节1.利用图片或PPT向幼儿简单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如嫦娥奔月的故事。
2.让幼儿观看相关图片,认识中秋月饼的形状和寓意。
3.引导幼儿说出中秋节的节期和丰收的意义。
第三步:感受中秋节的氛围1.利用PPT或图片展示中秋节的月亮、圆圆的月饼等元素。
2.引导幼儿感受中秋节的氛围,如夜晚赏月的美丽景色。
3.让幼儿用画笔绘制中秋节的美丽图画。
第四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1.引导幼儿讨论中秋节的常见习俗,如赏月、吃月饼、打龙舟等。
2.利用图片或PPT展示中秋节的习俗,并向幼儿解释每个习俗的含义。
3.引导幼儿模仿传统中秋节的习俗,如敲击擂鼓、赛龙舟等游戏。
第五步:制作中秋节手工1.引导幼儿制作中秋节的手工,如折纸月亮、剪纸月饼等。
2.给幼儿提供相关材料和示范,帮助幼儿完成手工制作。
3.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第六步:小结和展示1.小结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手工制作经验。
2.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表达对中秋节的祝福和喜爱。
3.播放相关音乐,让幼儿共同欢度中秋节的气氛。
四、教学延伸1.鼓励幼儿与家人一起观赏中秋节的月亮,组织家庭活动,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2.鼓励幼儿与同学分享中秋节的美食和礼物,培养幼儿的友善与分享精神。
3.辅导幼儿亲自制作月饼,感受传统食品的制作过程和乐趣。
五、教学评估1.幼儿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幼儿制作手工作品的完成度和创意。
3.幼儿对中秋节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教案)导入: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搜集的关于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一、自主学习1:中秋节是我国极富传统色彩的节日,请说说中秋节都有哪些传统习俗?2:除中国外,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过中秋节?各有哪些习俗?3:自古以来,我国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你都知道哪些?能不能写下其中的一个?4:月亮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历史上也流传下许多写月的名诗(词),请搜集在下面。
学生介绍1、舞火龙玩花灯吃月饼赏月2、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也是韩国、日本等国的传统节日。
韩国人又称中秋节为“秋夕”或“感恩节”。
中秋节在中国不是法定节日,韩国则放假五天,是一年中放假最长的节日。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
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
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
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
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
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
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泰国人民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
缅甸人在8月的“月圆日”要大张灯火,以庆祝“光明节”的光临。
朝鲜称中秋为“秋夕”,时在农历8月15日。
金风荡暑,五谷丰登,月圆又明,喜气洋洋。
此外,中秋节在印度称“明月节”;尼泊尔叫“德赛节”;印尼称“大月节”;老挝呼“月福节”等等。
虽说名目各异,但祭月、祈月、赏月、团聚等风情基本一致。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杜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二、合作探究了解了中秋的习俗,我们再来一起研究一下中秋节的起源是怎样的?点拨:“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二:结合搜集到的传说和诗句,分析中秋节有哪些文化内涵?(1)有强烈的民俗性。
节日是人民情感的寄托,主要民俗事象(如吃月饼)具有不怕重复、发自内心、公众行为的特点。
月饼形如圆月,是汉族与维吾尔、藏族、满族、蒙古族等制饼方法的融合,古代制饼业尊汉宣帝为饼师神,正是这一融合过程的写照。
北京地区明清两代摆放拟人化的泥塑兔爷儿,既是祭拜的神,又是时间性很强的儿童玩偶,反映了轻松欢乐的庆祝丰收的气氛。
彝族舞蹈“阿细跳月”和蒙古族歌曲“敖包相会”是带有狂欢和男女相会的典型歌舞。
(2)有浪漫的抒情性。
中国人看月亮绝不是一个寒冷的星球,而是一个有男(吴刚)、有女(嫦娥)、有植物(桂树)、有动物(玉兔)、有宫殿(广寒宫)、有故事的神话世界。
月亮是仙境,是与每一个人幸福相关的碧空明镜。
月亮是人的朋友,可与人心灵沟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通过对月亮人性化的描写,反映了中国人民是一个多么富有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伟大民族。
(3)紧迫的时间感。
俗话说“年过中秋月过半,星期就怕礼拜三”。
意思是一过中秋就快到“年终算总账”的日子了,要抓紧时间完成今年该办的事。
在古代北京,中秋还是一个结账的日子,是时间段落的标志,又叫“节关”,届时要清理债务。
抖空竹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北京空竹有单轮的,有双轮的。
二轮相照,抖动起来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含意,激励人们珍视大好时光。
(4)体现温馨的骨肉情。
花好月圆之夜,骨肉团圆之时。
团聚、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
因为家族生活的关系,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形成了和平、和谐、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家族团聚成为人们生活中体现幸福的大事,中秋节的存在就为民众的定期聚会提供了良好的时机。
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加强民族凝聚的促进剂,人们不约而同地对民俗事象的认同并实践,是一个伟大而又神秘的力量。
小组讨论:如今国人过中秋节似乎成了一个吃喝的节日,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学生讨论发言:盼望一顿美餐,青年:传统节日“洋着过”,老年:走过场让人伤感三、精讲点拨举例子:(一)10岁的亮亮很高兴,中秋节他就读的小学只有半天课。
亮亮放学后很快便写完了作业,其后由爷爷领着他到浴池洗了个澡,然后就和堂弟在家里玩耍了。
晚上,亮亮一家三口和叔叔一家三口,陪爷爷奶奶吃了一顿“团圆饭”。
亮亮中秋节并没有吃月饼,也没有赏月,甚至讲不出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哪些民俗传统,当记者问亮亮中秋节好在哪里时,他想也不想地说:“可以休息,可以和弟弟玩,还可以吃上一顿美餐。
”很多孩子都是和亮亮一样过中秋节的,他们基本不知道中秋节该干什么。
黑龙江大学的一位年轻教师曾试图领女儿外出看月亮,讲一讲关于月亮的典故,可孩子却在电脑前坐到了22时,她也因为关注央视文艺晚会而没强求。
“也许再过个百八十年,这个节也就仅仅是个放松的日子了。
”(二)刚从海南度完蜜月的小曹,中秋之夜领着自己的新媳妇,请老爸老妈在西餐厅吃了一顿。
饭后老爸老妈回家了,小两口则从中央大街逛到了江边,玩玩乐乐地看风景看到了半夜才回家。
小曹说月饼、葡萄没有西餐好吃,节前家里就放了一堆,葡萄烂了、扔了,老爸老妈吃不了多少,估计月饼也保存不了多久。
“我们很多同事都是这么过的,太守旧的过法大家都感觉没啥意思。
”虽然受过高等教育,小曹对中秋节的传统由来也说不明白。
记者询问了17个年轻家庭,其中与父母在一起吃团圆饭的有10个,一家三口过的有5个,还有两个没有孩子的家庭,夫妻还是分别与朋友在饭店过的,都喝了不少的酒。
这些年轻家庭有的吃了月饼,有的吃了葡萄,但没有一个专程搞“赏月”活动。
(三)一位退休教授告诉记者,他在一所民办院校教课,中秋节当晚校方也给他安排了课程。
他17时30分许离开家时,三个儿女和孙子孙女还都没有赶回来,老伴也正在忙活着做饭炒菜,桌子上已摆满了月饼和葡萄。
20时30分,老教授讲完课回到家,看到餐桌上已是杯盘狼藉,孩子们都已经走了,他也就了无兴趣地吃了块无人问津的月饼算过中秋。
“我真的很伤感,退休之后感触尤其深,这样的节日过得算什么呢。
”记者采访了这位教授的一个儿子,他无奈地说:“我们也都想好好陪陪老人,给他们买菜做饭,陪他们赏月品茶,可第二天要上班,孩子也要上学,那份闲情逸致怎么落实呢。
”这种心态困扰着不少人,每天与时间赛跑式的生活与工作,已经让他们没有了过节的情趣。
结束语: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成为国家的法定节日,目的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节日。
同时让人们有时间去相聚相会,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
有条件的还是争取和家人共同欢度中秋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些优美的诗句,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陶冶。
因此,切忌把中秋节变成吃喝节。
要过出文化品味,要借机传承民族文化,不断深化其文化内涵。
只有让中秋成为一个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彰显出其民族风韵和特色,中秋佳节才会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