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常用术语解析
小学名词解释知识点一览
![小学名词解释知识点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7f09a25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a.png)
小学名词解释知识点一览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学科知识,其中包括许多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名词解释。
这些名词解释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如数学、科学、语文和社会学等。
以下是一些小学常见名词解释的知识点一览。
1. 数学数学是小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涉及许多名词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学名词解释:- 数字:用来表示和计算数量的符号,包括0到9的数字。
- 数字序数词:表示顺序的数字,如第一、第二、第三等。
- 小数:一种表示部分或分数的数字形式,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 分数:表示一个或多个部分的数字,包括分子和分母。
- 三角形:具有三个边和三个角的形状。
- 矩形:具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
- 圆形:由一个固定点到平面上所有点的距离相等。
2. 科学科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科学名词解释的知识点:- 物质:构成所有物体的物质形式。
- 内外施加力:在物体上产生压力或推动力。
- 分解:将物体分解成更简单的部分。
- 热量:物体内部的能量,使物体变热或变冷。
- 光能:一种能量形式,使光线从光源传播。
- 自然资源:大自然中存在的有用材料和能源,如水、土壤和木材等。
3. 语文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语文名词解释的知识点:- 诗:用特定形式和韵律写的文学作品。
- 故事:用文字描述事件和情节的文学作品。
- 文字: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符号系统。
- 词语:用来表达具体意义的语言单位。
- 句子:用词语构成的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 段落:包含一组相关想法的句子。
4. 社会学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社会学名词解释的知识点:- 社会:由人组成的一个社群,共同居住并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 文化:一组共享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
- 政府:管理社会事务和制定规则的组织。
- 国家:具有独立政权和领土的组织。
- 历史:过去的事件和经验的记录和研究。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小学常见名词解释的知识点一览。
数学名词解释
![数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3f7db0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6.png)
数学名词解释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以及变化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在本文中,将解释一些常见的数学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学领域各个方面。
1. 整数(integer):整数是没有小数部分的数字,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整数在数学中非常重要,常用于计数、排序等。
例如:-3、0、5。
2. 分数(fraction):分数是用两个整数表示的有理数,一个表示分子,另一个表示分母。
分数可以表示部分或比例。
例如:1/2、3/4。
3. 百分比(percentage):百分比指的是以100为基准的比例表示法,常用符号“%”表示。
百分比在描述比较和统计数据时很常见。
例如:50%表示50的一半。
4. 方程(equation):方程是等式的一种形式,其中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未知数。
通过解方程,可以找到未知数的值。
例如:2x + 3 = 7是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5. 函数(function):函数是一种将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关系。
函数通常根据一个或多个输入值来计算输出值。
例如:f(x) = 2x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函数。
6. 导数(derivative):导数是描述函数在某点上变化率的概念,表示函数在该点的斜率。
导数在微积分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对于函数f(x) = x^2,其导数为f'(x) = 2x。
7. 积分(integral):积分是对函数的求和操作的逆运算。
通过积分,可以计算出函数下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或求得某一区间上的平均值。
例如:∫(2x^2) dx可以表示对函数f(x) = 2x^2的积分。
8. 三角函数(trigonometric function):三角函数是通过三角形中的角度来定义的函数。
常见的三角函数有正弦(sine)、余弦(cosine)和正切(tangent)。
例如:sin(30°)表示30度角的正弦值。
9. 矩阵(matrix):矩阵是由数字按照规则排列而成的矩形数组。
小学数学词汇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相关的词汇和术语
![小学数学词汇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相关的词汇和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5f3cfa2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8.png)
小学数学词汇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相关的词汇和术语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而要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相关的词汇和术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帮助小学生通过介绍一些常用的小学数学词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一、基础数学词汇1. 数字(Number):用来表示事物的数量的符号或文字。
从零到九是基本数字,其他数字是由这些数字组合而成。
2. 数(Quantity):表示某种事物的多少。
3. 加法(Addition):将两个或多个数字相加得到的结果。
4. 减法(Subtraction):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的结果。
5. 乘法(Multiplication):通过重复加法来快速得到两个或多个相等数量的总和。
6. 除法(Division):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
7. 数轴(Number Line):用来表示数的相对大小和位置关系的直线。
二、几何词汇1. 图形(Shape):表示具有特定形状的两维或三维物体。
2. 直线(Line):由无限多个点组成的路径,其两个端点是无穷远。
3. 曲线(Curve):由不同弧度和方向的连续线段组成的路径。
4. 角度(Angle):由两条射线围成的部分,通常用度数或弧度来衡量。
5. 三角形(Triangle):具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多边形。
6. 长方形(Rectangle):具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
7. 圆(Circle):由一组到一个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三、数据与统计词汇1. 数量(Quantity):表示某种事物的值或数量。
2. 统计(Statistics):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3. 数据(Data):描述或表示事物的信息,可以用数字、文本或图形来表示。
4. 图表(Graph):用来展示和比较数据的可视化方式,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5. 平均数(Mean):一组数字的总和除以数字的个数。
6. 中位数(Median):一组数字按升序排列后位于中间的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重要词语解释汇编(部编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重要词语解释汇编(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02217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e.png)
五年级数学下册重要词语解释汇编(部编
版)
在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研究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重要的数学词语。
下面是对一些重要词语的解释:
1. 等式:等式是指两个数或者表达式在符号“=”的连接下相等
的关系。
例如,2 + 3 = 5,这个算式是一个等式。
2. 不等式:不等式是指两个数或者表达式在符号“>”、“<”、“≥”、“≤”等连接下的关系,表示大小的不同。
例如,4 > 2 表示4大于2。
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指四边形的两对边
都是平行的。
其中,矩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 计算时的精度:计算时的精度是指在做数学计算时,结果的
准确度和小数位数的控制。
例如,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的精度表示结
果最多有小数点后两位。
5. 预估:预估是指通过大致计算得到一个近似的结果。
在数学计算中,通过预估可以快速判断答案的合理性。
以上是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些重要词语的解释。
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我们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
*[LLM]: Legal and Logical Mathematics。
小学数学教学的名词解释
![小学数学教学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9be7c9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2.png)
小学数学教学的名词解释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还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这些名词不仅有助于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帮助学生将这些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
1. 数字(Number)数字是表示数量或顺序的符号,是数学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读写、组合和运算等基本技能。
数字的概念可以从数字1开始,逐渐引导学生认识更大的数字,如十位数、百位数等。
通过数字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数量的概念,还能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2. 数量(Quantity)数量是指事物的多少或数目。
在数学中,数量可以用数字进行表示。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数量的概念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情境问题解决,培养他们对数量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例如,通过比较、排序和分类等活动,学生可以理解和应用数量概念。
3. 图形(Shape)图形是指在平面上由一些点、线和面组成的形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形,如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通过学习图形,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数据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解释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索和讨论,学习如何收集和处理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统计能力,同时也能够学习如何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做出推理。
5. 平均数(Mean)平均数是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数量的结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计算平均数,并理解其背后的概念。
通过计算平均数,学生可以了解数据的中心趋势,以及如何用一个数值来代表一组数据。
6. 分数(Fraction)分数是用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得到的结果。
奥数魔法小学数学术语解析
![奥数魔法小学数学术语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5fbe2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6.png)
奥数魔法小学数学术语解析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术语和概念,而在奥数魔法小学课程中,这些数学术语更是被灵活应用和解析。
本文将针对奥数魔法小学课程中常用的数学术语进行解析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术语。
一、几何概念1. 点、线、面在几何学中,点是没有大小和形状的基本元素,它只有位置。
线是由点组成的,没有宽度和厚度,是由连续的无限多个点所组成的。
面是由线所围成的平面区域,可以看作是无限多个点的集合。
2. 直线、线段和射线直线是由无限多个点组成的,没有起点和终点。
线段是两个点之间的部分,有起点和终点。
射线是起点确定的,通过起点的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的线段。
3. 角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它的大小可以通过两条射线夹角的大小来衡量。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用°C表示。
4. 平行线和垂直线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中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垂直线是与另一条直线相交时,交角为90°的直线。
二、数字与运算1. 自然数自然数是从1开始的整数序列,用N表示。
自然数包括正整数和零。
2. 整数整数是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整数集合,用Z表示。
整数可以用于数轴上的正负表示。
3. 分数分数是由一个整数除以一个非零整数得到的,可以表示为a/b的形式,其中a是分子,b是分母。
4. 小数小数是有限或无限循环的数,没有分数形式,可以用十进制表示。
5.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加法是将两个数相加,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乘法是将两个数相乘,除法是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三、代数与方程1. 变量和常量变量是一个没有固定值的数,常用字母表示,可以在方程中代表任何数。
常量是一个固定值的数。
2. 代数式代数式是由变量、常数和运算符组成的表达式,可以用来表示数学关系。
3. 方程方程是由等号连接的两个代数式,表示两个数或两个代数式相等的数学关系。
4. 解方程解方程是指找出使得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四、统计与概率1. 数据数据是被收集和记录的信息。
数学的语言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数学的语言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术语和符号](https://img.taocdn.com/s3/m/cbc21b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f.png)
数学的语言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数学的语言: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数学是一门用来描述和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关系的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数学有其独特的语言和符号系统。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们需要逐渐掌握数学术语和符号的含义,以便能够准确、清晰地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一、数学术语1. 数字:数字是表示数量的符号,包括0到9这10个基本数字,通过组合和改变位置,可以表示任意数量。
例如,数字15表示五有1个十位和5个个位。
2. 数量:数量指的是某个事物的多少,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例如,有3个苹果,可以表示为数量为3。
3. 加法:加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表示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的过程。
使用“+”符号来表示。
例如,3 + 4 = 7 表示将3和4相加的结果为7。
4. 减法:减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表示将一个数值从另一个数值中减去的过程。
使用“-”符号来表示。
例如,7 - 4 = 3 表示将4从7中减去的结果为3。
5. 乘法:乘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表示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乘的过程。
使用“×”或“*”符号来表示。
例如,2 × 3 = 6 表示将2和3相乘的结果为6。
6. 除法:除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表示将一个数值除以另一个数值的过程。
使用“÷”或“/”符号来表示。
例如,8 ÷ 2 = 4 表示将8除以2的结果为4。
7. 相等:在数学中,相等表示两个数值或表达式具有相同的值。
使用“=”符号来表示。
例如,2 + 3 = 5 表示2加3的结果等于5。
8. 大于、小于和等于:在比较大小时,大于表示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大;小于表示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小;等于表示两个数值相等。
使用“>”、“<”和“=”符号来表示。
例如,4 > 2 表示4大于2。
二、数学符号1. 加号(+):加号用来表示加法运算,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
小学数学常用词汇
![小学数学常用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1f8ba1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13.png)
小学数学常用词汇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和计算性的特点。
要学好数学,掌握数学中常用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小学数学常用词汇及其解释,希望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有所帮助。
一、常用数字词汇1. 数字:数学中的基本单位,包括0、1、2、3、4、5、6、7、8、9等。
2. 自然数:从1开始的所有正整数,如1、2、3、4等。
3. 整数:包括自然数和其相反数(负整数)以及0,如-3、-2、-1、0、1、2、3等。
4. 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若干等份中的一份,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如1/2、3/4等。
5. 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如0.5、0.75等。
6. 百分数:表示百分比的一种数学形式,如50%、75%等。
二、基本运算词汇1. 加法:两个或多个数之间的相加操作,如2 + 3 = 5。
2. 减法:两个数之间的相减操作,如5 - 2 = 3。
3. 乘法:两个或多个数之间的相乘操作,如2 × 3 = 6。
4. 除法: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操作,如6 ÷ 3 = 2。
5. 等于:表示两个数或表达式相等的关系,如2 + 3 = 5。
6. 大于: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的关系,如4 > 2。
7. 小于: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的关系,如2 < 4。
8. 大于等于: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或相等的关系,如4 ≥ 2。
9. 小于等于: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或相等的关系,如2 ≤ 4。
三、几何与图形词汇1. 点: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元素,没有长度、宽度和厚度,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等。
2. 直线:由无数个点连成的路径,没有弯曲,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b、cd等。
3. 线段:直线上的两个端点及其之间部分组成的路径,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b、bc等。
4. 射线:起始于一个点,延伸到无穷远的部分路径,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b、ac等。
5. 角: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而形成的部分路径,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C。
小学数学中的名词解释
![小学数学中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15617a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6.png)
小学数学中的名词解释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还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求解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各种数学概念和名词,这些名词的理解对他们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以下将对一些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数字(Number)数字是用来计数和度量的符号。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会学习到自然数、整数、小数和分数等各种类型的数字。
自然数是从1开始的正整数,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小数是带有小数点的数,分数是两个整数的比值。
2. 加法(Addition)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表示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一个总和。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通过数学符号“+”来表示加法运算。
例如,2 + 3 = 5,表示将2和3相加得到5。
3. 减法(Subtraction)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它表示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过程,得到一个差值。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通过数学符号“-”来表示减法运算。
例如,5 - 3 = 2,表示将3从5中减去得到2。
4. 乘法(Multiplication)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运算。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通过数学符号“×”或“·”来表示乘法运算。
例如,2 × 3 = 6,表示将2和3相乘得到6。
5. 除法(Division)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它表示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过程,得到一个商。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通过数学符号“÷”来表示除法运算。
例如,6 ÷ 3 = 2,表示将6分成3份,每份2。
6. 平方(Square)平方是将一个数与自身相乘的运算,得到的结果称为这个数的平方。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用上标“2”来表示平方运算。
例如,3²= 9,表示将3与自身相乘得到9。
7. 开方(Square Root)开方是平方的逆运算,它表示找出一个数的平方根。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开方运算。
数学中的所有名词解释
![数学中的所有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ac0030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c.png)
数学中的所有名词解释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名词和概念。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数学世界中的各种名词和概念,了解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一、数学基础概念1. 数字(Number):数字是表示数量和大小的符号。
数字可以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是数学的基本元素。
2. 数(Quantity):数指以数字表示的事物的数量。
数可以进行运算和比较。
3. 零(Zero):零是表示没有物质的数。
在数学中,零常被用作基准点和运算的参照。
4. 正数(Positive number):正数是大于零的数。
正数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5. 负数(Negative number):负数是小于零的数。
负数在计算和表示方面有其独特的规则。
6. 自然数(Natural number):自然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包括0、1、2、3...。
自然数用于计数和排序。
7. 整数(Integer):整数是包括正数、零和负数的数集合。
整数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和绝对值运算。
8. 偶数(Even number):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整数,例如2、4、6、8...。
偶数和奇数是整数的两个基本分类。
9. 奇数(Odd number):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例如1、3、5、7...。
奇数就是不包含偶数的整数集合。
二、代数与几何1. 代数(Algebra):代数是研究数与符号关系的数学分支。
代数通过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等形式,研究数学结构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2. 几何(Geometry):几何是研究空间形状、大小、属性和变换的数学分支。
几何通过点、线、面和体等几何元素,研究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 方程(Equation):方程是数学中表示相等关系的等式。
方程的解即满足方程的数值或变量的取值。
4. 函数(Function):函数是一个映射关系,将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上。
函数在代数和几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5. 直线(Line):直线是有无限延伸的几何线段,其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小学生必备的数学词汇
![小学生必备的数学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45f7960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1.png)
小学生必备的数学词汇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为了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掌握相关概念和表达方式,他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数学词汇。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必备的数学词汇,以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加顺利。
一、数字和数值概念1. 数字:小学生需要掌握阿拉伯数字0到9,并且能够正确地识别和书写。
2. 数量:指事物的多少或多寡,例如1个苹果、2个桔子等。
小学生需要理解数量概念,并能正确地表示和比较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
3. 数值:指用数字表示的具体数目,例如3、5等。
小学生需要了解并正确运用数值概念。
二、基础运算符号1. 加法: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的总和,用“+”符号表示。
2. 减法:表示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用“-”符号表示。
3. 乘法: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的积,用“×”符号表示。
4. 除法:表示一个数被另一个数整除,用“÷”符号表示。
5. 等于:表示两个数相等,用“=”符号表示。
三、形状和图形1. 直线:没有拐弯和弯曲的线段。
2. 曲线:有拐弯和弯曲的线段。
3. 角度:两条线段的相对位置,用度来度量。
4. 三角形:具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
5. 四边形:具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的图形。
6. 圆形:具有圆心和半径的图形。
四、单位1. 长度单位:厘米、米、千米等。
2. 重量单位:克、千克等。
3. 容量单位:毫升、升等。
4. 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等。
五、数学关系和概念1. 大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
2. 小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
3. 相等:表示两个数或物体在数量或属性上完全相同。
4. 排列:将一组事物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安排。
5. 组合:从一组事物中选取若干个进行搭配或排列。
六、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1. 平行:指两条直线或线段永远不会相交的关系。
2. 垂直:指两条直线或线段相交,形成90度的角的关系。
3. 对称:指一个图形可以通过一个中心点、线或面进行镜像的关系。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数学术语解释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数学术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81e70a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8.png)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数学术语解释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学术语,这些术语对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非常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解释小学数学学习中常见的数学术语。
1. 数字数字是用来表示数的符号,包括0、1、2、3、4、5、6、7、8、9。
数字可以用来进行计数、计算和表示数之间的关系。
2. 数数是用数字表示的概念,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或者顺序。
在数学中,数可以分为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正数和负数等。
3. 运算符运算符是用来进行数学运算的符号,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加法用"+"表示,减法用"-"表示,乘法用"×"或者"*"表示,除法用"÷"或者"/"表示。
4. 加法加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表示两个数的和。
加法的结果称为和,两个加数的数之间用"+"符号连接。
5. 减法减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表示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差。
减法的结果称为差,被减数减去减数,使用"-"符号连接。
6. 乘法乘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表示两个数的乘积。
乘法的结果称为积,两个因数之间用"×"或者"*"符号连接。
7. 除法除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表示一个数被另一个数整除的结果。
除法的结果称为商,被除数除以除数,使用"÷"或者"/"符号连接。
8. 相等相等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在数值上完全相同的关系。
在数学中,我们使用"="符号表示相等。
9. 不等不等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在数值上不相同的关系。
在数学中,我们使用"≠"符号表示不等。
数学的术语名词解释
![数学的术语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123db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c.png)
数学的术语名词解释数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学科,其中有许多术语名词需要被准确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一些常见的数学术语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应用。
1. 数字(Number)数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用来表示数量。
数字可以分为整数、有理数和无理数。
整数是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集合。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商的数字。
无理数则是不可以被有理数表示的数字,如根号2或π(pi)。
2. 质数(Prime Number)质数又称素数,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正整数。
例如,2、3、5、7都是质数,而4、6、8则不是。
3. 分数(Fraction)分数由两个整数构成,其中一个整数被称为分子,另一个被称为分母。
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整数之间的部分关系,如1/2、3/4等。
4. 几何(Geometry)几何是研究形状、大小、空间关系和属性的一门数学学科。
它涉及点、线、平面、多边形、圆等几何图形的研究。
几何的应用包括测量、建模、图像处理等领域。
5. 代数(Algebra)代数是用符号和变量来表示数学关系的学科。
代数研究数学结构、方程、多项式、函数和变换等概念。
代数的应用领域包括统计、计算机科学和工程。
6. 方程(Equation)方程是含有等号的数学语句,用于表示两个表达式的相等关系。
方程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变量,解方程就是找出使得方程成立的变量值。
例如,x + 2 = 6就是一个简单的方程,它的解是x = 4。
7. 导数(Derivative)导数是描述函数变化率的概念。
对于给定函数,它的导数表示函数在特定点的斜率或变化率。
导数在微积分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广泛,如在物理学、经济学和工程中的应用。
8. 积分(Integral)积分是导数的逆运算,表示曲线下的面积或者函数的累积变化量。
积分在微积分中被广泛应用,如计算曲线的长度、面积和求解微分方程等。
9. 概率(Probability)概率是根据可能性描述事件发生的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数学术语解释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数学术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ece45e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e.png)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数学术语解释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学术语。
这些术语是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掌握好这些术语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解释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中常见的数学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1. 数字(Number)数字是用来表示数量的符号,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
在数学中,数字是进行计算和比较的基本单位。
2. 自然数(Natural Number)自然数是最基本的数字,从1开始直到无穷大的正整数。
自然数用来计数。
3. 整数(Integer)整数包括自然数、0和负整数。
整数用来表示有向量的数量,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4. 小数(Decimal)小数是将整数按十进制分数表示的数字。
小数点用于分隔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5. 分数(Fraction)分数是由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得到的数,分子表示分数的一部分,分母表示总共被分成的份数。
6. 数轴(Number Line)数轴是用来表示整数和小数的直线,将数字按大小顺序排列在上面。
数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字之间的相对关系。
7. 算术运算符(Arithmetic Operators)算术运算符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通过这些运算符,我们可以进行基本的数学计算。
8. 加法(Addition)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字相加的过程。
加法可以用来计算总量、求和等。
9. 减法(Subtraction)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的过程。
减法可以用来计算差值、找零等。
10. 乘法(Multiplication)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字相乘的过程。
乘法可以用来计算数量的增加、重复的次数等。
11. 除法(Division)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过程。
除法可以用来计算每份的数量、平均值等。
12. 直角(Right Angle)直角是两条边互相垂直的角度。
直角的度数是90度。
小学奥数基础—名词术语解释
![小学奥数基础—名词术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218148184868762caaed56f.png)
名词术语解释(一)整数(非负整数)【自然数】人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中的每一个数,都是自然数。
自然数又叫做正整数。
【自然数集合】自然的全体,叫做“自然数集合”,简称“自然数集”。
每一个自然数,都是自然数集合里面的一个元素。
自然数集合常用字母“N”表示。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个可以用“n”表示,另一个可以用“n+1”或“n-1”来表示。
【自然数列】把全体自然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所得到的一列数,便是“自然数列”。
即1,2,3,4,5,6,7,8,……,n,……这样的一列数,叫做“自然数列”。
自然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它的“项”。
1是自然数列的第一项,2是第二项,3是第三项,……,n是第n项。
【扩大自然数列】如果在自然数列的前面再添上一个零“0”,使它变成0,1,2,3,4,5,6,7,8,……,n,……这样的一列数,便是“扩大自然数列”。
在扩大的自然数列里,只有“0”不是自然数,其他的数都是自然数。
(注:考试中0也是自然数)【自然数的单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合而成的。
所以,“1”是自然数的单位,它是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个数。
自然数除了“1”这个基本单位外,它还有其它一些计数单位,如“十”、“百”、“千”、“万”、“十万”、“百万”……等自然数的基本单位“1”,具有下面一些性质:——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
——“1”是奇数(注:奇读jī,音“鸡”,不读qí)。
任何一个不是1的自然数,加上(或减去)1所得的自然数与原来的自然数比较,都改变了奇偶性。
——“1”能整除任何一个自然数,所以“1”是任何一个自然数的约数,即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去乘(或去除)任何数,所得的积(或商)还是原来的那个数。
【自然数的基数理论】自然数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多少。
用来表示事物数量多少的自然数,叫做“基数”。
常用的数学名词术语100个
![常用的数学名词术语100个](https://img.taocdn.com/s3/m/8f0b8f1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3.png)
常用的数学名词术语100个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拥有丰富的术语和名词,这些术语和名词在数学研究和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100个常用的数学名词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1. 数字(Number):用来表示数量或度量的符号或字符。
2. 数量(Quantity):表示事物的多少。
3. 数(Count):用来表示某种事物的个数。
4. 整数(Integer):不带小数的数字,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5. 正整数(Positive Integer):大于零的整数。
6. 负整数(Negative Integer):小于零的整数。
7. 零(Zero):表示没有数量或空集的数。
8. 分数(Fraction):表示整体被均等分割的部分。
9. 真分数(Proper Fraction):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
10. 假分数(Improper Fraction):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
11. 纯分数(Mixed Fraction):整数和真分数的组合。
12. 百分数(Percentage):以100为基数的分数。
13. 分数形式(Fractional Form):以分数表示的数。
14. 小数(Decimal):整数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
15. 有限小数(Finite Decimal):小数部分有限的数。
16. 无限小数(Infinite Decimal):小数部分无限循环的数。
17. 有理数(Rational Number):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
18. 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
19. 实数(Real Number):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数。
20. 虚数(Imaginary Number):不能表示为实数的数,形如a+bi。
21. 复数(Complex Number):实数和虚数的组合。
22. 加法(Addition):求两个或多个数的和。
23. 减法(Subtraction):求两个数的差。
加减乘除等数学术语
![加减乘除等数学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5a7495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3.png)
加减乘除等数学术语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丰富的术语,其中加减乘除是最基本、常用的数学运算,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些数学术语的含义和应用。
一、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它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从而得到它们的总和。
加法运算可以用加号“+”来表示,例如1 +2 = 3。
在数学中,加法有很多应用场景,如计算两个物体的总数、计算两个时间段的总长度等。
二、减法是将两个数值相减,即从较大的数值中减去较小的数值,得到它们的差。
减法运算可以用减号“-”来表示,例如5 - 2 = 3。
减法常用于计算两个数值之间的差距、计算物体的剩余量等。
三、乘法是一种快速计算数值的方法。
它是指将两个数值相乘,得到它们的积。
乘法运算可以用乘号“×”来表示,例如3 × 4 = 12。
乘法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一段时间内的速度等。
四、除法是将一个数值分割为若干个相等部分的运算。
它是指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商和余数。
除法运算可以用除号“÷”来表示,例如10 ÷ 2 = 5。
除法在数学中常用于计算比例、计算平均值等。
除了加减乘除,数学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数学术语,如等于、大于、小于等于、绝对值等。
等于是指两个数值相等,可以用等号“=”来表示。
大于是指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大,可以用大于号“>”来表示。
小于等于是指一个数值小于或等于另一个数值,可以用小于等于号“≤”来表示。
绝对值是指一个数值的大小,不考虑其正负,通常用竖线“|”表示。
总结起来,加减乘除等数学术语是数学中最基本、常用的运算和概念。
它们在数学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这些术语的含义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加减乘除等数学术语也经常会被用到,例如在购物结账、计算工资等方面。
因此,加强对这些数学术语的学习和理解,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解释和说明,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加减乘除等数学术语,从而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更加自如地进行相关计算和应用。
小学数学说课常用术语简析
![小学数学说课常用术语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728636a32d7375a4178056.png)
小学数学说课常用术语简析1.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周岁至十二周岁,在心理学称为学龄初期。
这时期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1)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感知事物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对事物的主要与次要特点分辨不清;爱动、好问,注意力不够稳定,很难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同一学习活动上;善于记忆具体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等。
(2)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的支持。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抽象性。
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都是从大量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2)严密的逻辑性。
数学的概念、法则等叙述要精确严密,结论要经过严密的论证;(3)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形成了矛盾的对立。
主要表现在A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B数学知识的严密性与小学生对事物理解的简单化C数学知识应用广泛性与小学生接触生活实际狭窄。
解决这些矛盾一般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1)要按照儿童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
小学生的认识规律通常是:从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
所以要理解数学的抽象性,必须有丰富的感性材料。
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感性材料的一种主要途径。
(2)要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要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有些概念,可以用描述代定义,或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示概念的本质特征,而不下严格的定义;但必须注意与严格定义不能矛盾。
对于一些法则、运算性质等,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或利用已有知识加以说明,不进行论证,但要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同时又要通过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常用的数学名词术语100个
![常用的数学名词术语100个](https://img.taocdn.com/s3/m/e37a883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d.png)
常用的数学名词术语100个1. 数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用来表示数量和大小。
2. 数字数字是表示数的符号,包括0-9十个基本数字和无穷多个组合表示的数。
3. 自然数自然数是指从1开始的正整数,包括1、2、3、4等。
4. 整数整数是指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在内的数,如-3、-2、-1、0、1、2、3等。
5. 有理数有理数是指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6. 无理数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如π和根号2等。
7. 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可以表示数轴上的任意点。
8. 正数正数是指大于0的数,如1、2、3等。
9. 负数负数是指小于0的数,如-1、-2、-3等。
10. 零零是表示没有数量或数量为0的数。
11. 等于等于是指两个数值相同,用等号“=”表示。
12. 不等于不等于是指两个数值不同,用不等号“≠”表示。
13. 大于大于是指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要大,用大于号“>”表示。
14. 小于小于是指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要小,用小于号“<”表示。
15. 大于等于大于等于是指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要大或相等,用大于等于号“≥”表示。
16. 小于等于小于等于是指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要小或相等,用小于等于号“≤”表示。
17. 加法加法是数学中常用的运算,用加号“+”表示,表示两个数值相加的结果。
18. 减法减法是数学中常用的运算,用减号“-”表示,表示两个数值相减的结果。
19. 乘法乘法是数学中常用的运算,用乘号“×”表示,表示两个数值相乘的结果。
20. 除法除法是数学中常用的运算,用除号“÷”表示,表示一个数值被另一个数值除的结果。
21. 平方平方是指一个数值乘以自身的结果,用上标“²”表示。
22. 开方开方是指求一个数值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
23. 比例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相对关系,用冒号“:”表示。
24. 百分数百分数是指以100为基数的比例数,用百分号“%”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常用术语解析在小学数学说课中,各位教师常用到诸如“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到抽象、概念、逻辑思维、思维品质、判断与推理、演绎与归纳”等心理学、教育学和逻辑学知识,但在运用中,部分教师张冠李戴,没有正确理解,错误运用。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在此特作一个有关常用术语的简析讲座。
1.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周岁至十二周岁,在心理学称为学龄初期。
这时期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1)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感知事物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对事物的主要与次要特点分辨不清;爱动、好问,注意力不够稳定,很难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同一学习活动上;善于记忆具体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等。
(2)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的支持。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抽象性。
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都是从大量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2)严密的逻辑性。
数学的概念、法则等叙述要精确严密,结论要经过严密的论证;(3)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形成了矛盾的对立。
主要表现在A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B数学知识的严密性与小学生对事物理解的简单化C 数学知识应用广泛性与小学生接触生活实际狭窄。
解决这些矛盾一般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1)要按照儿童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
小学生的认识规律通常是:从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
所以要理解数学的抽象性,必须有丰富的感性材料。
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感性材料的一种主要途径。
(2)要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要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有些概念,可以用描述代定义,或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示概念的本质特征,而不下严格的定义;但必须注意与严格定义不能矛盾。
对于一些法则、运算性质等,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或利用已有知识加以说明,不进行论证,但要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同时又要通过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也就是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
(3)要逐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能力。
数学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小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还很少,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多,不可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许多问题。
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的概念;另一方面则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兴趣与小学数学教学。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
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原因。
因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份,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学习。
兴趣可分直接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指对某一种事物或某一活动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本身没有兴趣,而对这种事物或活动的意义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
小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
数学科目较之其它科目,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材料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
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很重要。
怎样培养呢?(1)要注意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直接兴趣。
利用多种手段,通过教具的演示,学具的操作,变换练习方式等。
注意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使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直接的兴趣。
当学生对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智力活动产生兴趣以后,新知识、新方法的获得往往伴随着成功的愉悦,使数学学习增强吸引力。
(2)要促使学生的学习从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因为学好数学毕竟要付出艰苦的劳动,难免碰到困难,单靠对学习外部活动的兴趣是不能形成持久的动力的。
当学生具体了解到数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建设以至日常生活都有密切关系时,数学课就成了一门有兴趣的学科。
(3)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助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有趣的思考题;出版数学墙报;介绍数学家的故事;组织数学竞赛,举办数学晚会等。
还要注意保持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的愉快的气氛,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师对的学生听讲、发言、作业、考卷都要及时地、正确地评价,评价要把肯定成绩与指出不足相结合,以表扬鼓励为主。
通过评价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激发求知欲。
3.直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实物、模型、挂图以及参观、操作等手段进行教学,称为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就是通过实物或实践,外界事物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而在学生大脑中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
直观具有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的特点。
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鉴于小学生的思维一般地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他们要接触并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却是抽象的,这就需要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设一道桥。
直观正是解决从具体到抽象这个矛盾的有效手段。
(1)运用直观,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抽象概括,就可以形成数学概念。
(2)小学生形成的概念水平,与掌握感性材料的多寡有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看、多操作,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多积累感知材料。
(3)心理学实验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和操作,能调动小学生耳、眼、口、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感知比较敏捷,想象比较丰富,思维比较活跃,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并且记忆比较牢固。
所以从直观和操作开始的数学教学,是帮助儿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力和能力的必要途径。
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有局限性,主要是只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不要停留在直观的水平上。
必须明白,直观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并使之达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在运用中,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教学都要从直观入手,在学生已有有关经验的情况下,可以不必通过直观,直接利用已有经验建立新的概念。
只有对所学的概念、法则等缺乏感性知识的依据时,直观才是不可缺少的。
直观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要克服为了直观而直观的倾向。
4.概念。
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叫做概念。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反映于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叫做概念的内涵。
适合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好概念所指一切事物,称为概念的外延。
提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即指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逻辑方法称为定义。
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人在头脑中必须运用概念,才能进行判断和推理。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对概念编排上有如下特点(由于儿童思维的特点和知识的局限):(1)概念的出现不可能完全按知识体系本身的要求。
知识的体系的要求往往是从一般到特殊,而按儿童的认识规律则适于从特殊到一般。
(2)对概念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
(3)有些概念给予科学的定义,有些概念则不给定义,而通过描述或举例说明的方法给出。
根据以上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概念的教学一般按如下步骤:A直观形象地引进概念,为学生提供适合概念的感性经验,并引导学生发现其本质属性,然后由教师给出表示这个概念的名词。
这就是由感知到表象的阶段。
B抓住本质属性,给出定义或描述概念。
这是由表象到形成概念的阶段。
C引导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概念,在运用过程中加深认识。
D把新旧概念联系起来,把新概念纳入某一概念系统中去,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只有在概念系统中去掌握概念,才能对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把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否则就很难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
学生掌握概念系统的过程,就是领会精确而有系统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从感知到表象,从表象到掌握概念,从掌握概念到掌握概念系统,是儿童认识发展的一般过程,也是掌握概念的一般规律。
5.判断、推理。
判断是关于对象和它属性有所肯定或者否定的思维形式。
在研究数学中,经常要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因而要大量使用判断,并把一些正确的判断作为进一步研究问题的依据。
小学数学中的定义、定律公式等,都是判断。
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是概念相互联系是形式。
任何任何判断都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是对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反映。
判断是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思维过程要借助于判断去进行,思维的结果也是判断的形式表示出来。
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思维中形成判断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直接法,表现实践中感知的结果;二是由推理以后产生的。
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未知判断(结论)的思维形式,叫做推理。
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离不开推理。
推理是间接地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形式,是由已知到未知的思维过程。
要使推理的结论真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前提真实,B推理形式正确。
推理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三种基本形式。
6.分析、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统一的思维过程的两个方面。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上来说,分析是指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或者在头脑中把整体中的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进行研究的思维过程;综合是指把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或者把事物的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结合起来组成整体,来进行研究的思维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分析和综合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并且是协同进行曲的。
在应用题、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初步知识等教学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需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培养与发展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一个过程,一般来说,低年级要借助实物直观或表象进行分析综合;高年级主要是通过语言进行分析综合;中年级处于二者的过渡阶段。
7.比较。
确定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叫做比较。
在运用比较法时必须注意:比较应当有意义,即彼此有某些联系的对象才能进行比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有严密的逻辑性,概念与概念之间,判断与判断之间,乃至推理的思想方法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区别,都需要通过比较加深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