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政治文化生活思维导图复习
![政治文化生活思维导图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aef9300fad6195f312ba633.png)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五课文化创新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优化总结知识架构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优化总结知识架构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优化总结
知识架构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单元优化总结知识架构。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c43b15c5f61fb7360a4c6529.png)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形态: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易错点: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两者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2、货币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易错点: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③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④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原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需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2)支付手段,伴随赊账产生而出现。
例: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随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③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4、通胀与通缩实质表现影响通货膨胀供小于求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教材分析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57f6f2b14e852458fb57a9.png)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教材分析一、教材改革的时代背景1.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经济与科技竞争的背后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知识、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总和,知识的意义相当于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劳动力,工业经济时代的材料、工具、资本,知识、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资源。
因此,二十一世纪主要依赖人的高度文化素养、科技素养、人文素养。
一系列数据和事实都可以证明,我们在国际科技和人力资源的竞争上,实力还不强,要培养出更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必须改革。
2.从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来看正如课程标准的前言所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多种经济成分特别是私营经济出现并急剧发展起来。
全国现有私营企业近150万家,个体工商户3100多万户,从业人员13000万人。
他们活跃了城乡经济、满足了社会多方面需求、增加了就业。
但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出现代表不同经济成分的思想和声音。
过去青少年教育依靠的思想和舆论的单一状况消失,那么,在如何学会在多种声音中判定是非,如何接受主旋律教育方面,高中学生遇到了严重的挑战。
组织形式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社会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除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外,还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社会组织,有各种正式的群众组织、社会团体,也有名目繁多的非正式组织。
如同乡会、各种沙龙,也有带有宗教色彩和怀有一定政治意图的组织,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类社团总数已达20多万个。
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活跃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政治必修四知识结构图,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图
![政治必修四知识结构图,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图](https://img.taocdn.com/s3/m/2134acff26fff705cc170a41.png)
三一文库()〔政治必修四知识结构图,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图〕*篇一: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知识体系___每个单元的总体框架《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第一单元线索: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唯物物质决定意识。
学主义基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概派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论主义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与时代↓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思想、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基本特征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体系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主义哲学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三个代表”主题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本质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1《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2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二、认识论(怎样了解物质世界的存在)4三、唯物辩证法(世界怎样存在)唯物辩证法线索图: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概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论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具体主张的分歧、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5*篇二: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结构图《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一轮人民民主专政
![一轮人民民主专政](https://img.taocdn.com/s3/m/f4b4b244e45c3b3567ec8bec.png)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 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并不是唯一属 性,从构成看,有主权属性;从职能看,有社会管理属性) 3、国家性质(国体)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统治 阶级不同,国体就不同) 4、根据国家性质,国家有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国家等类型。
• • • • • •
【特别提示】 1、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 政府的性质、宗旨、工作原则及其职能; 决定党的宗旨、执政理念; 决定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外交政策。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政治生活的理论基础, 凡涉及政府、政党、民族宗教及外交政策 以背景材料的主观题,首先应考虑到我国 的国家性质,特别是问“原因”时,它是 根本原因,以免造成失分。 • 2、国家性质与阶级性相一致,统治阶级的 性质决定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也具有 鲜明的阶级性。
• • • • • • • • • • • •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一)、国家及其性质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1、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和本质 3、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民主特点 4、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5、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民主的含义 (2)专政的含义 (3)我国的民主与专人民民主专政的必然性/原因: ①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
写入我国宪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 证。为什么从发扬民主来看,从坚持专政来看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时代要求: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实行依法治国
政治领域
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 经济领域 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1、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比较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b1a98a7cd184254a35352e.png)
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高考政治:专题一 公民的政治生活
![高考政治:专题一 公民的政治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56cff16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63.png)
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
坚持权利与 义务统一的 原则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二者 关系
②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 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 义务的主体。④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
的实现。
具体 要求
a.正确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不是全体公民。我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空前
广泛,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和依照法律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绝对的。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 围内行使权利和自由。公民的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参与政治生活。 世界上并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
最真 保障 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实
法律 我国已制定了大量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使宪法规定的公
保障 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特点
表现
物质 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国库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 保障
保障 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
最真 民主进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实
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政治 生活
专题一 公民的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结构图 公民
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政治制度
(党、人大、政协)
政府
国际社会
(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单元知识体系】
【考情分析】
考试大纲要求
考题
2018全国2卷第16题 我国的国家性质
统编2024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少年有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2024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少年有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a984d4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d.png)
统编2024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少年有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大单元主题:少年有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与整合的主题为“少年有梦”O本单元包括第一课“天启初中生活"、第二课“正确认识自我”、第三课“梦想始于当下”。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一一少年有梦,并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更好的开启初中生活,正确认识自我,编织人生梦想,让自己成为“有梦少年”。
单元结构图如下:本单元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学段对认识自己、完善和发展自己问题的集中关注,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的问题入手,选择初中生活、认识自我两个角度,采用对话的方式,力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小学认知,开启初中新的生活,进一步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并努力践行之。
这一思路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始,承接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在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中继续深入展开,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材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
以“大单元”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摒弃每一课程单独教学的传统方式,按照大单元学习目标规划设计本单元的学习,组织引导学生认识全新的初中生活,正确认识和完善自己,让学生学会创意生活,让学生的梦想始于当下。
--、课程标准分解(一)第四学段课标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道德修养层面的内容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在健全人格层面的内容有: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我,保持乐观的态度,学会合作,树立团队意识;在责任意识层面的内容有:能够自主调控自身的情绪波动,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课程标准分解学生学什么学生从现有生活经历和认知基础出发,感知新身份新生活等项目与自己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一一少年有梦,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做个追梦少年,努力学习,成就梦想。
(完整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完整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3c42361a37f111f1855bda.png)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2020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全套知识点总结知识框架思维导图
![2020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全套知识点总结知识框架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258d464b5a8102d277a22f66.png)
询制度 关信息,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大事 论证会、坐 相关信息
学性、可行性
项进行分析论证
谈会
社会公 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民利益的各项决策进 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提出 公示 建议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 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 是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 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 策的透明度和 公众的参与度
民 主
(1)民主选举:村(居)民自治的基础
管 理
内 容
(2)民主决策:村(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3)民主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 (4)民主监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居)委会定期报告工
作等
(1)发展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意义 (2)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
作用: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发挥独特作用
P27-p30
12
意义
民 主 监 督
要求
P27-p30
①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 权益
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①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 权;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 国家管理的基 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③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P7-p9
3
公 民 义务
地位: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1f1c73e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c.png)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是高一学生要掌握的内容。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高一学生更高效的学好政治知识。
下面店铺为高一学生整理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课知识点: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思维导图 重点知识)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思维导图 重点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13061baef8941ea76e05f2.png)
外化于行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单元整体架构
坚持宪法至上
为什么
怎么做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党的主张和人 民意志的统一
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
坚持 依宪治国
加强 宪法监督
体认宪法价值,领会宪法精神 增强宪法意识,捍卫宪法尊严
本单元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体认宪法价值, 明确宪法地位,维护宪法权威,树立宪法至上理念。
①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②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 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 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2.如何维护宪法权威?
①坚持 依法治国 首先要坚持 依宪治国 ,坚持 依法执政 首先要坚 持 依宪执政 。 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构都必须 以宪法为行为准则 。 ③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 宪法权威 ,捍卫 宪法尊严 , 保证 宪法实施 ,都不得有 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一切违反宪法的行 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新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e7d298998fcc22bdd10d32.png)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考研政治马原结构图
![考研政治马原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fa728773f242336c1eb95e5e.png)
在价值方面
构成,决定:其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构成和决定的 社会因素:劳动力价值受历史和道德因素影响
在使用价值方面: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的源泉(增值)
形成: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 操纵和控制
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 ——两次否定( 一次否定,矛盾 初步解决,但 处 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 具有片面性,二次 否定,实现对立面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三个阶段(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
第三章
认识的本质与规律
认识活动(实践)的构成要素(3 个):主体,客体,中介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实践,反之则相反 认识本质:能动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直观反映论(旧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被动的反映,离开实践和辩证法来考察认识,认为认识是一 次性完成的),先验论(唯心主义—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认识过程的两种形 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认识的发展规律: 认识——实践——认识——实践„„(以至无穷)——反复性,无限性,前进性
生产实践:人与自然→(社会化)→经济生活→经济结构
形式,包含的关系,结果 社会实践:人与人→(社会化)→政治生活→政治结构
科学实验:人与意识→(社会化)→文化生活→文化结构
形式
关系
结果
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内容:(普遍联系,永恒发展)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联系和发展的关系:因果关系 辨证法 关于发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否定之否定原理) 关于联系:五大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对象),内容与形式 意义: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