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整体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太和县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域经济。

中药材作为太和县的特色产业之一,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也为太和县的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太和县中药材产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链条偏长、技术创新不足、市场竞争压力等。

制定合理的发展对策是推动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

太和县可以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中药材的品质和研发水平。

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支撑,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可以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和栽培技术的创新,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太和县可以加大对中药材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加工水平和降低加工成本。

中药材的加工过程中涉及到炮制、制片、研磨等环节,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太和县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加工设备,并为中药材加工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和财政支持,提高加工水平,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太和县还可以加强中药材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

品牌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太和县可以通过加强中药材的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展会、培训、推介会等形式,向全国乃至全球推广太和县的中药材品牌形象,扩大销售市场。

太和县还可以加强中药材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中药材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可以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升级和提升,增加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太和县可以将中药材与旅游、养生、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开发中药材养生旅游线路,推动中药材的产业链延伸和增值。

太和县还可以加强对中药材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中药材种植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太和县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向中药材农民传授种植、病虫害防治、收获和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提高中药材农民的专业素质。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在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有很多发展机遇和潜力。

通过加强科研合作、加大对加工企业的支持、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加强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以及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指导,可以推动太和县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太和县林业概况与发展措施

太和县林业概况与发展措施

太和县林业概况与发展措施近年来,太和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人和财政收入为目的,以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把林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林业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1太和县林业发展的基本情况1.1林业生产成效显著建成了以农田林网为主体,以沟渠河路林带为骨干,包括“四旁”(沟旁、河旁、路旁、宅旁)植树、林粮间作、多林种的网、带、片、点相结合的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林成网”的新型生态农区。

截至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31万hm。

,占全县总面积i8万hm。

的18.41%。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3.22万hm=,其中用材林2.48万hm2,经济林(含竹林)0.05万hm。

,防护林O.69万hITl2。

森林活立木蓄积量220万m’.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41%,初步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的良好态势。

1.2香椿樱桃初具规模在林业生产上.太和县紧抓品牌效应,广开开发渠道,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制约香椿、樱桃发展的不利因素,促进太和林业叫响品牌,向纵深层次发展。

一方面从技术上给林农以指导,精心编制了太和县无公害优质香椿栽培管理技术资料,免费发放给全县林农,并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培训指导;另一方面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利用项目资金、小额贷款及财政扶持累计投资710万元。

县林业局筹资30万元以奖代补,帮助林农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果粒大、含糖量多、耐贮藏的萨米脱、先锋、龙冠等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

最后在销售环节上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注册的玉皇贡椿、太和贡椿已成为省内知名品牌。

目前太和县400 hm。

连片香椿、66.7 hmz成片樱桃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

1.3木材市场日趋繁荣以五星、双浮为中心的木材大市场沿105国道两侧分布,延绵lO余km。

市场的木材采购半径达200 km,木材远销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该市场的建立既解决了大批群众的就业和致富问题,形成了一支木材营销队伍,也树立了太和木材集散地或物流中心的声誉和地位,现已成为皖西北最大的木材购销集散地。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太和县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南部,是典型的山区县。

由于其气候、土壤和地理环境的优势,太和县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中药材产业是太和县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

中药材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是相对滞后的。

与其他地区相比,太和县中药材的种植规模较小,品种单一,产品质量不高。

这主要是由于资源利用不够合理、科技含量低、产品加工和市场开发能力不强等原因所致。

太和县的中药材种植主要集中在农民个体户手中,生产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要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太和县的中药材资源是其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基础,必须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过度开采和滥伐。

要合理利用中药材资源,通过科学种植和种植结构调整,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缺乏科技创新,技术含量低,难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要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支持,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增加附加值。

要加强中药材产品的加工和开发能力。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的中药材加工能力相对较弱,产品结构单一,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

要加强中药材产品的加工和开发能力,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药材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

要加强产业链协作和市场开发。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和合作。

要加强与中药材种植户、加工企业、销售渠道等各环节的沟通和合作,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

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广太和县的中药材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但也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太和县处于中国安徽省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中药材资源的地区。

近年来,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太和县需要加大中药材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力度。

中药材资源是中药材产业的基础,如果资源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将会对产业的长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太和县应建立中药材资源数据库,详细记录各类中药材的产地、种植面积、产量等信息,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保护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太和县应加强中药材的加工技术研发和提升。

目前,由于加工技术相对滞后,太和县中药材的附加值较低,产品质量也不稳定。

太和县可以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培养一批中药材加工技术人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太和县还应加强中药材市场的开拓和拓展。

目前,太和县中药材的销售主要依赖于地方市场,市场开拓度较低。

太和县应积极参加各类中药材展览会,向外地买家推销中药材产品,寻找更广泛的销售渠道。

太和县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新兴渠道,开展线上销售,提升中药材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太和县应注重中药材产业的品牌建设。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品牌建设,只有建立起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太和县可以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太和县还可以与其他优势地区进行合作,共同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技术研发、开拓市场和注重品牌建设,太和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浓墨重彩绘蓝图—太和县县域经济发展速写

浓墨重彩绘蓝图—太和县县域经济发展速写

千 多年 。太 和 辖 3 1个 乡 镇 、 口 1 03万 、 积 1 2 人 5. 面 8 2平 方 公 里 , 活 范 围 , 厂 、 肥 厂 、 料 总 厂 等 也 相 继 采 取 了 租 赁 经 营 方 式 , 酒 磷 塑 是 全 省 屈 指 可 数 的 大 县 之 一 。 年 来 , 和 县 坚 持 以 改 革 促 发 展 , 引 进 资 金 技 术 , 活 存 量 资 产 , 时 实 现 了 下 岗 职 工 再 就 业 , 决 近 太 盘 同 解 以 发 展 保 稳 定 , 力 发 展 县 域 经 济 , 而 有 力 地 推 动 了 经 济 、 会 了 一 些 职 工 的 养 老 保 险 金 、 休 金 和 下 岗 职 工 基 本 生 活 费 , 效 大 从 社 退 有
织 总 厂 有 色 织 、 纱 、 提 花 、 杆 、 装 、 流 纺 6个 分 厂 , 个 域 经 济 的 稳 步 发 展 。 2 0 纺 大 剑 服 气 每 在 0 2年 3月 份 阜 阳 市 委 、 政 府 召 开 的 全 市
分 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都 能 自 主 单 独 生 产 , 这 奠 定 了 色 织 总 厂 可 以 分 块 盘 活 的 基 市 盘 活 存 量 资 产 现 场 会 上 , 领 导 要 求 全 市 认 真 总 结 学 习 太 和 县 市
针 对工 业 经济 持 续 下滑 的严 峻 现实 , 县 通过 改 制 、 并 、 该 兼 租 企 业 发 展 。 据 行 业 特 点 、 理 位 置 和 资 产 存 量 情 况 , 县 丝 绸 总 根 地 该 赁 等 形 式 , 企 业 的 经 济 自主 权 进 一 步 扩 大 , 制 更 加 灵 活 , 势 厂 、 单 厂 和 针 织 厂 打 破 原 有 的 国有 、 体 所 有 制 界 限 , 单 厂 和 使 机 优 被 集 被 更 加 明 显 , 场 竞 争 力 大 大 增 强 。2 0 市 0 1年 , 县 实 现 规 模 工 业 总 针 织 厂 以 设 备 参 股 , 绸 厂 以 厂 房 参 股 , 同 生 产 经 营 。 同 时 , 该 丝 共 被

太和县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太和县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一个水域面积较少、渔业欠发达地区。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县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调结构、转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渔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取得显著成绩,2018年跻身安徽省水产大县行列。

一、太和县渔业发展现状1.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成效显著深入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

积极引导连片规模100亩以上的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完善建设健康养殖配套设施、进排水系统、养殖用水处理系统,截止2022年底全县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6895亩。

全面推广良水、良种、良法、良制健康养殖模式,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池塘综合生产能力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大力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场活动,全县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5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家,创建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2家。

2.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多样化几年来太和县重点示范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陆基圈养桶底排污模式、鱼菜共生等生态种养技术模式。

全县建立“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推广基地”8个,已建设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槽17个,发展集装箱养鱼200多箱,陆基圈养桶(池)80多个,其中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池塘转型升级绿色生态模式示范基地”、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鲫鱼)标准化示范基地。

3.生态休闲观赏渔业势头强劲太和县按照渔业绿色健康、环境生态优美、服务功能完善、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的内涵,积极发展生态休闲观赏渔业。

全县结合现代渔业、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业,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生态休闲观赏渔业示范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有休闲观赏渔业基地30多家,观赏鱼养殖包括锦鲤、金鱼、热带鱼等三大系列30多个品种。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太和县作为中国中医药的发源地,中药材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太和县中药材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优势明显:太和县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中草药的生长。

太和县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传统的中草药种植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2.产业规模扩大:太和县中药材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逐年上升,已成为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3.质量和品牌建设取得进展:太和县在中药材产业质量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中草药品种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1.品种结构不合理:太和县中药材种植以陈皮、当归、黄芪等为主,品种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2.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太和县中药材种植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先进的种植、养护和加工技术,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市场开发不足:太和县中药材市场开发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品牌宣传和推广,限制了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的提高。

1.调整品种结构:太和县应加大对中药材品种调整的力度,引进新的中草药品种,扩大品种多样性,降低市场风险。

4.加强企业合作:太和县中药材企业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中药材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太和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需要调整品种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市场开发和加强企业合作等方面的努力。

只有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太和县中药材产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安徽太和2023工作报告

安徽太和2023工作报告

安徽太和2023工作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关于安徽太和县在2023年的工作总结和未来发展规划的综合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太和县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目标。

通过本报告的编写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为太和县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2. 2023年工作成果2.1 经济发展在2023年,太和县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县内的企业总体表现良好,经济增长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2.1.1 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太和县政府的规划,2023年是太和县城市化建设的关键年份。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加大了对城市化建设的投入,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

我们成功完成了城市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同时加强了对城市环境的整治和保护。

2.1.2 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太和县将发展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点之一。

在2023年,我们积极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创新企业和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

我们鼓励和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企业,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1.3 产业结构优化为了加快太和县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我们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优化力度。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我们鼓励了传统产业的创新和转型,促进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

2.2 社会事业发展除了经济发展,太和县在社会事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

2.2.1 教育事业进步显著太和县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重要的民生工程。

我们继续加大对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的培训和待遇,努力提升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

2.2.2 医疗服务不断提升太和县在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扩大了医疗资源的投入和覆盖面,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并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安徽省太和县邮编

安徽省太和县邮编

安徽省太和县邮编安徽省太和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六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坐落于雄安新区东南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太和县的邮编是246400。

下面我将从太和县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等方面,为读者介绍这个风景秀美的地方。

太和县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太和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代。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太和县曾经是河南省的一部分,后来才划归到安徽省管辖。

太和县还是著名的古代战国时期的故地,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很多历史古迹和名胜古迹。

太和县地理环境优越,地处淮河中下游,东界徽商发源地和徽文化的发祥地,西接丘陵山地,北拥淮河,南依巩义山。

太和县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太和县还是中国中轴线的东段终点,并通过国道106和国道312贯穿全境,交通便利。

太和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传统的农作物有高粱、小麦、大豆等,其中高粱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被誉为“中国高粱之乡”。

太和县拥有优质的黑土地和充足的水源,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近年来,太和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除了传统的农业,太和县还发展了一些以农业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如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等。

太和县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交织,给游客带来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太和县境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太和书院、崇文塔、天平古城等。

太和县还有许多自然景点,如巩义山、桃花潭等,风景秀美,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和自然气息。

太和县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古人云:“太和地险胜,宋权始尽能;台儿为大司徒,云兴健国师。

”这句诗表达了太和县人民勤劳智慧的特点。

太和县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如毛泽东、朱熹等。

太和县还有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太和花炮、夏家鼓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太和县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对太和县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地方的独特之处。

太和县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太和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下辖的一个县,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中药材产业在太和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太和县中药材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太和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太和县中药材资源概况太和县地处江淮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中药材的生长。

太和县境内山川起伏,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中药材生长的理想之地。

据调查统计,太和县有中药材种植面积近10万亩,主要种植的中药材有黄芪、当归、川芎、白术、茯苓、黄柏等。

黄芪是太和县的特色中药材之一,被誉为“黄金太和”。

二、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小,产值不高太和县中药材产业起步较晚,目前中药材种植主要是散户种植和家庭副业种植,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和质量难以得到提高,产值不高。

2. 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开发不足太和县中药材以散货出售为主,产品加工和深加工落后,附加值低,市场价格波动大,存在市场饱和和价格竞争激烈的问题。

对中药材的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不够重视,市场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开发。

3. 品种单一,生产管理不规范太和县中药材的品种单一,主要以种植黄芪为主,缺乏多样化的中药材种植,存在着生产风险大的问题。

由于生产管理不规范,存在着农药残留、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

三、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1. 加强政策扶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太和县政府应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支持中药材种植企业和农户,鼓励其进行规模化种植、优质化生产,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值。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促进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

2. 发展规模化种植,提高产品质量太和县应鼓励农户和企业进行规模化种植,引导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中药材品种,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科学种植管理,减少农药使用,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增加产品竞争力。

3. 加强市场开发,促进品牌建设太和县应加强中药材的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太和县位于安徽省淮北市东南部,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自古以来,太和县就以种植、加工和贸易中药材而闻名,中药材产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太和县的中药材产业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中药材产业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问题。

部分农民在种植中药材时过度施肥、过度使用农药等,导致土壤退化、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产业链条相对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缺乏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短缺、技术升级不足、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也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如何解决太和县中药材产业面临的种种问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太和县面前的重要课题。

只有通过政府支持与引导、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资源整合与合作发展等措施,才能推动太和县中药材产业朝着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问题现状太和县中药材产业是当地重要的产业之一,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中药材种植规模不大,生产水平偏低,导致产量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

很多农民在种植中药材时缺乏科学技术指导,无法有效地提高产量和质量,这直接影响了中药材的供应和市场竞争力。

中药材加工技术相对落后,生产环节存在浪费严重、产值低下的问题。

部分中药材加工企业生产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难以完成规模化生产,导致中药材加工行业难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品牌建设滞后,中药材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有待提升。

中药材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也存在不足,缺乏高素质人才和专业团队的支持,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种植质量、加工技术、市场营销、人才团队等多方面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制定有效对策,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政府支持与引导政府支持与引导是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

《太和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2018年修改)

《太和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2018年修改)

《太和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2018年修改)主要内容一、总规修改目的根据《<太和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实施评估》中提出的新战略、新规划、新项目未有效融入总体规划,以及在规划编制方面存在的城镇体系有待完善和在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交通体系有待加强、生态廊道有待严控、部分现状用地与总规不符、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改保持规划年限不改变、发展战略定位不改变、发展方向不改变、生态绿地不减少、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的基础上,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及安徽省促进皖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意见,紧紧抓住城乡规划改革的契机,经阜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太和县人民政府正式启动《太和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8年修改)的编制工作,对《太和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进行修改。

二、总规修改原则1、适应改革需求本次总体规划修改需要按照城乡规划改革思路,简化总规相关内容表达。

依据2017年颁布的《安徽省城乡规划改革试点方案》,其中提出要提升县城规划,实施分区分类发展,依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发展目标,选择适宜产业类型,促进县城差异化发展。

探索就近就地的城镇化新模式,以县城为核心,优化资源与要素配置,增加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县城吸引力和容纳力。

落实“多规合一”要求,优化镇村布局,形成融合互补的县域空间格局。

2、强化规划衔接本次总体规划修改重点要与空间规划、生态网络规划进行衔接,以城市生态网络为本底条件,以空间规划为主要控制内容,强化空间管控要求。

此外,结合各类专项规划,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注重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提升城市品质。

4、坚持问题导向本次总体规划修改以现实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本为理念,对规划区、用地布局等内容进行适当的深化、调整和完善,解决现实发展困境,满足重大项目建设需求,以更好的指导未来太和县的健康发展。

太和县(安徽省阜阳市下辖县)—搜狗百科

太和县(安徽省阜阳市下辖县)—搜狗百科

太和县(安徽省阜阳市下辖县)—搜狗百科综述概况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5亿元,同比增长7%,比2006年增长74.1%,年均增长11.7%;财政收入10.03亿元,同比增长16.6%,比2006年增长325%,年均增长33.6%;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55%,比2006年增长406.5%,年均增长3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亿元,同比增长15.7%,比2006年增长114.9%,年均增长16.5%;外贸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同比增长76.6%,比2006年增长463.5%,年均增长41.3%。

2012年,太和县实现生产总值137.2亿元,增长10.3%;太和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4亿元、增长16.5%;增加值34.6亿元、增长16.9%。

固定资产投资56.5亿元,增长29%;财政收入1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38元,增长13.7%;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增长2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7亿元,增长14.7%;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24.1亿元、居民储蓄年末存款余额178.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34.1亿元、27.3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储蓄年末存款余额连续十多年稳居安徽省县级首位。

太和县2015年人均GDP13678元,在安徽排第59。

第一产业1951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太和开展了全面土地改革运动。

当时,全县有13个区,174个乡,其中已进行土改的有3个区,44个乡。

未进行土改的10个区,130个乡,人口639245人,耕地1708885亩。

8月中旬,太和县委先在杨油坊、刘楼、李湖、中心等4个乡进行土改典型试验,至9月2日结束,积累了经验,培训了干部。

9月21日,县委又举办500人参加的土改训练班,为全面开展土改作好组织准备。

土地改革前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精神,中共太和县委在农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互助组。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太和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是中国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对太和县中药材产业进行分析。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太和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中药材种植。

近年来,太和县加大了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中药材加工业迅速发展。

太和县拥有一批专业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加工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产品质量逐渐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在增强。

中药材销售渠道拓宽,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太和县中药材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提升。

太和县加强了中药材产业的标准化管理和科技创新,提高了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药材产业链不够完善。

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一些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环节存在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度。

中药材价格波动较大。

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材的价格经常波动,给生产者和经销商带来一定的风险。

中药材产业面临市场需求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中药材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需要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中药材产品。

为了进一步发展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应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中药材产业链的建设。

通过加强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合作与协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和竞争力。

加强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中药材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严格把好质量关,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加强中药材价格监管。

建立中药材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合理调控价格,减少产业风险。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中药材的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研发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药材产品。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太和县是河南省的一个县,也是中药材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中药材的需求不断增加,太和县中药材产业逐渐壮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对太和县中药材产业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现状太和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广,其中以当归、黄芪、白芍、熟地黄等为主要产业品种。

目前,太和县中药材年产量稳步增长,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1、优势太和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种植技术成熟,品质得到保障。

此外,太和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气候温和,这些条件都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2、劣势太和县中药材生产存在市场不稳定、产品开发不足、加工能力不强等问题。

由于太和县中药材产品多以原材料形式出售,其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市场收益较低。

同时,太和县中药材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现代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对策1、加强技术创新太和县中药材企业应加强科技研发,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可靠性和市场价值。

建立科技创新机制,鼓励中药材生产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开发出指导中药材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2、完善现代信息化管理通过引进、推广信息化技术,加快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步伐,实现中药材生产全程信息化,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加强中药材企业间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使中药材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流通更加安全、高效。

同时,企业应加大推介力度,整合资源、协同进展,促进太和县中药材合作交流,构建中药材产业链。

3、构建品牌战略太和县中药材企业应从产品打造、销售渠道、企业文化等方面着手,构建品牌战略。

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优势产品进行精细化、品牌化生产,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利用政府平台参加中药材相关展会,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4、配套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制度化的扶持机制,鼓励太和县中药材企业规模化发展,引导企业现代化制药、加工服务和综合利用,探索太和县中药材企业市场化发展的新路径,全面提高中药材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我的家乡太和

我的家乡太和
先秦时期,这里是梁国领土,境内有睢 水、涡水穿流
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 取"永久和平"之意,改县名为"太和"
2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
太和县地势平坦,西北略 高,东南稍低
地貌为黄淮平原,地势平 坦,土壤肥沃
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 暖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 四季分明,雨水适中,光
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15℃,降水量 800毫米左右
8
旅游景点
8 旅游景点
安徽太和县森林公园
安徽太和县森林公园位于太和县城南部,是一个集生态 旅游、休闲娱乐、观赏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园内 有湖泊、假山、树林、草坪等景观,还有儿童游乐区、 健身区等设施,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8 旅游景点
张氏公馆
张氏公馆位于太和县城内,是张 氏家族的故居。这座建筑建于清 末民初,占地面积达4000多平方 米。公馆建筑风格独特,既有传 统的四合院布局,又融入了西洋 建筑元素。如今,这里已经成为 展示太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这里的人民勤 劳智慧,这里 的未来充满无 限可能
我为能生活在 这样一个美丽 富饶的土地上 而自豪,也愿 意为家乡的繁 荣发展贡献自 己的力量
我相信,在不 久的将来,太 和必将成为黄 淮平原上一颗 璀璨的明珠
7
美食特产
7 美食特产
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又称太和羊肉板面,是太和县的 特色小吃。它以面条劲道、汤料鲜美、羊肉 香醇而著称。相传太和板面源于三国时期, 是张飞发明的军中食品,后来逐渐发展成为 地方特色小吃
7 美食特产 太和贡椿
太和贡椿,又称"太 和香椿"、"太和椿芽 ",是太和县的特产 。它以香椿为原料, 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 成,具有色香味俱佳 的特点。太和贡椿历 史悠久,早在明朝时 期就作为贡品进献宫 廷

浓墨重彩绘蓝图--太和县县域经济发展速写

浓墨重彩绘蓝图--太和县县域经济发展速写

浓墨重彩绘蓝图--太和县县域经济发展速写
孙建国
【期刊名称】《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00)007
【摘要】@@ 太和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秦朝在境内建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太和辖31个乡镇、人口150.3万、面积1822平方公里,是全省屈指可数的大县之一.近年来,太和县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孙建国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和县委宣传部,2366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共绘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蓝图——中国卫生经济网络成立十五周年暨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蓝图研讨会侧记 [J], 徐芸
2.浓墨重彩PKPM筑绘中国BIM新蓝图 [J], 张婷
3.浓墨重彩绘蓝图胜利山下展新姿 [J], 樊涛
4.思科与北大共建领导力研究院并宣布下一阶段在华蓝图网聚领导力共绘新蓝图[J], 迟瑾
5.浓墨重彩描绘新蓝图凝心聚力开启新征程
——新华社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纪实 [J], 新华社总编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和县整体发展概况太和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人口171万,面积1822平方公里,辖3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全国农村税费改革发源地、全国书画艺术之乡、国务院最早批准的对外开放县之一。

“十一五”以来,太和县委、县政府确立并不断赋予“主攻工业、繁荣三产、强农固本、和谐发展”总体思路新的内涵,大力实施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两轮驱动”战略,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面加快,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站在了崛起的新起点第一条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各类、各业、各地土地利用,为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任务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土地利用调控措施,协调上下级土地利用关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划定土地用途区;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安排,协调基础设施用地和生态保护用地,确定土地整治规模和布局;分解下达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指导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3号令);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6、《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号);9、《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0、《阜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1、《太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12、《太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四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太和县行政管辖范围内全部土地,土地总面积186.69平方公里。

第二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第六条太和县概况太和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原腹地,位于东径115°25ˊ~115°55ˊ、北纬33°04ˊ~33°35ˊ之间。

东临涡阳、利辛,南依颖泉区,西接界首,北与亳州为邻,西北与河南省郸城县接壤。

太和县城位于太和县域南部,距阜阳37公里、毫州85公里、涡阳66公里、界首30公里。

太和县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安徽省的农业大县,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全县商业较为发达,尤以医药贸易闻名全国,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农商经济”,是皖西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

2005年太和县总人口158.1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6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6.57:25.44:37.99,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全年财政收入2.03亿元,粮食产量69.63万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5.47万亩。

第七条土地利用现状结构2005年末,太和县土地总面积186692公顷,其中农用地145866公顷,建设用地26283公顷,其他土地14543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8.13%、14.08%和7.79%。

农用地中,耕地128495公顷,园地150公顷,林地12559公顷,牧草地190公顷,其他农用地4473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8.83%、0.08%、6.72%、0.10%和2.40%。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24948公顷,交通水利用地1319公顷,其他建设用地16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3.36%、0.71%和0.01%。

其他土地中,水域12574公顷,自然保留地1969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74%、1.05%。

第八条土地利用特点1、农用地比重较大,基本农田保护率较高;2、农业生产条件良好,特色农业发展较快;3、工业发展用地集中,配套基础设施齐全。

第九条土地利用主要问题1、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2、土地利用率较高,后备资源缺乏;3、居民点用地较为粗放,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第十条上轮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1、强化了对基本农田的保护;2、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3、保障了重大项目用地需求;4、增进了全民规划用地意识;5、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第十一条上轮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1、乡(镇)指标分配不尽合理;2、中心村布局不够完善;3、与其他规划衔接不够;4、规划目标较为单一。

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趋势第十二条耕地保护将进一步得到强化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将采取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界定城镇村扩展边界等方式,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太和县作为安徽省的农业大县,保护耕地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十三条土地利用方式将面临根本性转变在国家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用地需求,太和县必须充分挖掘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十四条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将逐步加大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土地生产条件,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都必须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手段来落实,规划期间土地开发整理的力度会不断加大。

第十五条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将得到高度重视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土地生态环境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将得到高度重视。

第三章规划目标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十六条区域功能定位太和县功能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大县、皖西北重要的物流中心、阜阳市次中心城市。

第十七条社会经济目标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1亿元,总人口控制在177万人以下,城镇化率达到47%。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第十八条土地利用总体战略1、严格保护耕地战略;2、节约集约用地战略;3、城乡统筹发展战略;4、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

第十九条土地利用规划目标1、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到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6002公顷(亩)。

2、守住基本农田红线规划期间,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17660公顷(亩),通过基本农田整理建设标准农田39500公顷。

3、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规划期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不超过1202公顷。

2020年末,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27281公顷,城乡建设用地不超过25526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96平方米以内,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控制在148平方米以内。

4、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到2020年,全县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885公顷以内,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低于1511公顷。

5、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到2020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2.60%。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二十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原则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优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扩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用地,构建土地利用景观风貌。

第二十一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总体结构调整2005年全县农用地145866公顷,到2020年末,农用地面积1449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63%,比2005年下调0.50%。

2005年全县建设用地26283公顷,到2020年末,建设用地面积272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61%,比2005年上升0.53%。

2005年全县其他土地14543公顷,到2020年末,其他土地面积144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6%,比2005年下降0.03%。

2、农用地结构调整2005年全县耕地128495公顷,到2020年耕地调整为126002公顷,占农用地的86.94%,比2005年下降1.15个百分点。

2005年全县园地150公顷,到2020年园地调整为148公顷,占农用地的0.10%,比重保持不变。

2005年全县林地12559公顷,到2020年林地调整为13105公顷,占农用地的9.04%,比2005年提高0.43个百分点。

2005年全县牧草地189公顷,到2020年牧草地调整为188公顷,占农用地的0.13%,比重基本不变。

2005年全县其他农用地4473公顷,到2020年其他农用地调整为5479公顷,占农用地的3.79%,比2005年上升0.72个百分点。

3、建设用地结构调整2005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24948公顷,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调整为2552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93.56%,比2005年下降1.36个百分点。

2005年全县交通水利用地1319公顷,到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调整为168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6.16%,比2005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2005年全县其他建设用地16公顷,到2020年其他建设用地调整为76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0.28%,比2005年上升0.22个百分点。

4、其他土地结构调整2005年全县水域12574公顷,到2020年水域调整为12514公顷,占其他土地的86.37%,比2005年降低0.09百分点。

2005年全县自然保留地1969公顷,到2020年自然保留地调整为1975公顷,占其他土地的13.63%,比2005年上升0.09百分点。

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第二十二条城镇体系布局以县城为中心,依托骨干路网,构建“一心、一核、三轴、多点”的城镇体系格局:一心即太和中心城区,是太和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核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次中心,即倪邱镇;三轴指穿越县域三条交通主干线上的城镇带,即东西向的308省道、南北向的105国道和西南向的漯阜铁路;多点指呈点状分布在县域城镇经济片区的其他乡(镇)。

第二十三条农业发展布局规划期间,重点建设九大优势农产品规模基地。

在桑营、倪邱等乡镇建设小麦生产基地;以旧县为中心,带动周边乡镇(郭庙、原墙、三塔、三堂、二郎镇)建设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在三塔、三堂、关集、倪邱等乡镇建设红芋生产基地;以李兴、阮桥为重点,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建立以倪邱、马集、胡总乡为主的薄荷生产基地;在颍河沿岸建设香椿樱桃生产基地;以双浮镇、大庙镇、赵庙镇、城关镇、三堂镇为重点,建设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在原墙、苗集、三堂等乡镇,建设生猪、山羊、肉鸡、蛋鸡四大畜禽主导产业基地;以税镇、高庙、五星等乡镇为主建设林木、林产品基地。

第二十四条生态建设布局规划期间,全县重点加强对三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1、白鹭自然保护区主要是指白鹭自然保护区内的郭庙、原墙、旧县、三塔、关集五个乡镇的部分区域。

该区域土地利用重点是发展生态农业,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围绕区域经济特色,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2、沿河湿地保护区主要包括清浅、李兴、双庙、倪邱、原墙、关集镇沿黑茨河的区域;税镇、旧县、城关镇沿沙颖河的区域;肖口、胡总乡沿柳河的区域;郭庙、双浮、五星镇沿谷河的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