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中植物配置方法分析
河道景观工程植被设计方案
![河道景观工程植被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36f5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d.png)
河道景观工程植被设计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河道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开发所破坏。
因此,对于保护和改善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
植被在河道景观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美化河道环境,还可以保护岸边和水质,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因此,设计合理的河道植被方案对于保护河道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道植被设计的基本原则1. 生态原则河道植被设计应当遵循生态学原则,保护和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在植被设计中应该注重保护当地的植被种类,尽可能选择对当地生态系统有利的植被种类,提高河道植被的生态适应性。
2. 美学原则河道植被设计应当注重美学效果,通过植被的形式、颜色、结构等方面的设计,使河道环境呈现出优美的景观效果,提升城市河道的景观品质。
3. 功能原则河道植被设计应当注重植被的功能性,通过植被的布局和选择,保护河道的岸坡,减少河岸侵蚀,改善水质,增加氧气含量,促进水体自净能力提高。
二、河道植被设计的具体内容1. 植被种类选择在河道植被设计中,应合理选择植被种类,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质等条件选取具有生态适应性和景观效果的植被种类。
可以选择一些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例如柳树、梧桐、槐树、杨树等,以及水生植物,如睡莲、莲藕、香蒲等。
2. 植被布局设计河道植被的布局设计要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结合河道的宽度和曲折程度进行分区设计,分为水边带、过渡带和陆地带。
水边带以水生植物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净化水质,提高水质,增加鱼类等生物的栖息地。
过渡带可以选择一些耐湿、耐阴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巩固岸坡,减少侵蚀。
陆地带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生长在河道附近的乔木和乔灌草本植物,形成景观带,提升河道的景观效果。
3. 植被维护管理在植被设计方案中,应考虑到河道植被的长期维护管理。
要根据植被种类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管理方式,包括修剪、浇水、施肥等。
同时,要做好植被的生长监测,及时发现植被病虫害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保持植被的健康生长。
浅谈重污染河道整治中植物配置方法——以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中横河为例
![浅谈重污染河道整治中植物配置方法——以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中横河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7e0f12c43323968011c9231.png)
2 . 2 适 地 适 树 原 则
以 乡土 树种为主 ,选 用耐水湿 、抗 污染 、好管理 的乔灌木及净化效果 好的水生植物 品种进行搭 配 ,形
成稳定的群落 ,同时还可节约成本 。
相处 。本文以上海 市奉贤区南桥镇 中横河为 例 ,通 过 植物配 置方法 改善水 环境 ,提高城 乡及农村河 道水 域 景观水平 ,从单 纯的河堤防护功能 向休 闲、浏览 、文 化 、娱乐等功能转换 ,使其成 为城 市公共空间 … 。
深1 . 5 m 范 围内种 植沉水 植物 。 本 工程河 道 绿化方 案结 合用 地性 质及现 有绿 化 , 在尽 可能 保 留现 状水 杉和 香 樟的 基础 上对 其绿 化 优 化 ,增加色叶和开花植物 ,堤顶绿化设计以乌桕 、栾 树 、水杉 、垂 柳及香樟为主 ,斜坡绿化以草花地 被和
2 . 3 自然 美 学原 则 [ 2 】
保 持 自然造 型 ,强 调植物 造 景 ,营 造 自然生 趣 , 达到“ 虽 由人作 ,宛 白天开” 的艺术境界 。
2 . 4 可 持 续 发 展 原 则
考 虑植物在不 同时 间、季节 的生长变化 ,近 、远
l 工程 概况
上海市奉 贤区中横河重污染河 道整治工程 ,西起
侧为厂房 ,南 侧为居 住用地 ;河道东 段两侧 多以农 田 为主 ,部分 区段有村落 ,两侧绿化相对 茂密 ,但较为
粗放 、杂乱 ,缺少景观观赏性 。本次绿化 工程结合水 利疏浚及 驳岸整治 ,对现有绿化进行保 留、梳理 ,东 段进行 重新设 计 ,增加 色叶乔木和开花灌木 及地被植 物 ,形成丰富的河道景观群落结构 ,同时为满足人们停
CH I NE SE HOR T I C UL T UR E A B S T RA CT S
水体植物配置策略
![水体植物配置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1e9e0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2.png)
水体植物配置策略如下:
1.水生植物与水边的距离要有远有近、疏密有致,留出透景线,
切忌沿边线等距离种植,失去意境。
2.水体绿化时,要做到即兼顾景观效果又有效净化水质作用。
3.要综合考虑水边与驳岸植物配置,岸上的乔灌木应对水面空间
的景观起到主导作用。
4.水面植物配置,浮水植物不宜超过水面的三分之一,以免影响
水面的倒影效果和水体本身的美学效果。
5.植物配置构图上,按照植物高矮、叶形、质感及周边色彩环境
搭配、构成景观空间层次。
6.保证物种多样性,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
成生态水景,形成植物群落。
7.根据季节变化,选择符合烘托主题的特色植物、注意不同植物
之间生长周期、花期衔接。
河岸植物配置
![河岸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19388aa777232f60dccca142.png)
1、水面植物的配置水面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水面的景观效果和水体周围的环境状况,对清澈明净的水面、或在岸边有园林建筑、或植有树姿优美、色彩艳丽的观赏树木时,一定要注意水面植物不能过分拥挤,一般不超过水面面积的1/3,以便人们观赏水面和水中优美的倒影。
对污染严重、具有臭味或观赏价值不高的水面,则宜使用水生植物布满水面,形成一片绿色的植物景观。
常见的水生植物根据其形态和生态习性的不同,可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3种。
挺水植物:指茎和叶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如:荷花、风车草、荸荠等。
浮水植物:指花或叶浮于水面的水生植物,如:睡莲、水浮莲、红菱等.沉水植物:指整个的植株全部沉入水中或仅有少许叶尖或花露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如金鱼草.2、河岸的坡脚处植物的配置也就是靠近岸边可被水淹没的区域,此处应种植湿生植物如美人蕉、芦苇、水生鸢尾、水花生、菖蒲、香蒲等等。
3、河岸的斜坡处植物的配置由于此处受到稳定性的制约,不可种植根系较发达的大型乔木、灌木,主要以地被搭配小灌木为主。
斜坡较窄的地段可用简单的柳树和香樟搭配一些小灌木如杜鹃花、海桐、黄杨、珊瑚树、迎春花、连翘、云南黄馨等.斜坡相对较宽的地段植物配置时要有一定的层次变化、色彩变化和季节变化等,可选用的植物有:棕榈、合欢、八角金盘、红槭、南天竹、石楠、杜鹃花、云南黄馨、酢酱草等。
草本多为耐湿的草,如沿阶草、狗牙根、马尼拉等.在河面上,桥的两面车流、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为了提高河岸的观赏效果,宜在河岸的斜坡处设置花境。
花境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以宿根花卉为主,配以花灌木、一二年生花卉、球根花卉等,在带状种植床上,通过不同花卉自然式的斑块混交,表现植物个体生长的自然美,更重要的是还要展现出植物自然组合的群体美。
是一种半自然式的花卉种植形式。
它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手法。
花境以宿根草本、花灌木等植物为主的自然式,或规则式与不规则式之间的一种长形花带。
生态护岸植物配置
![生态护岸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731a6f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8.png)
生态护岸植物配置标题:生态护岸植物配置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其中水体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
护岸工程作为保护河流、湖泊等水体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建设方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水体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传统的硬质护岸虽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但往往破坏了原有的生物栖息地,影响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生态护岸技术应运而生,其中植物配置是生态护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生态护岸植物配置的重要性1. 保持水土平衡:植物根系能够有效地固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可以吸收水分,降低地下水位,减少边坡滑塌的风险。
2. 改善水质:一些植物具有吸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能力,通过植物修复可以改善水质。
3. 提供生物栖息地:植物为各种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生态护岸植物配置的原则1. 生态适应性原则:选择本地种或外来种时,要考虑到物种的生态适应性,确保植物能够在特定环境中正常生长。
2. 多样性原则:植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因此,在配置植物时,应尽可能地增加植物种类的数量。
3. 层次性原则: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合理安排植物的高度和密度,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提高护岸的效果。
四、生态护岸植物配置的方法1. 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配置:如选择喜湿的植物种植在河滩、湖滨等湿润地区,选择耐旱的植物种植在山坡、丘陵等干旱地区。
2. 根据植物的功能进行配置:如选择吸附能力强的植物种植在污染严重的区域,选择繁殖能力强的植物用于快速恢复植被。
五、生态护岸植物配置的实例分析以我国某大型水利工程为例,该工程采用了生态护岸的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达到了护岸的效果,而且改善了水质,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具体来说,他们在护岸区种植了大量的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的根系发达,能有效固土防冲;在堤坝上种植了松树、柏树等乔木,这些树木的根系深扎,增强了堤坝的稳定性;此外,他们还在护岸区种植了一些观赏植物,如玫瑰、月季等,既美化了环境,又吸引了游客。
双鸳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二标段绿化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
![双鸳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二标段绿化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e506836529647d272852fd.png)
双鸳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二标段绿化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摘要】本文对双鸳溪绿化植物的种类、植物的配置结构、生态习性、生长情况和应用情况等实施了分析和调查。
最终结果显示,该工程项目绿化植物总工有136类,分属于58科109属,尽管本工程项目地区的植物配置种类非常多,但是主要还是以地区性植物作为主要的配置类型,该地区的植物配置以乔木加上灌木再加上草本植物作为垂直线层次的科学配置,该类结构配置方式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是是人性化的方式作为植物造景的根本原则。
尽管工程中植物的种类较为繁多,但是主要集中以在一小部分地区,局部地区其植物的类型较为匮乏,此种情况直接导致植物的管理和护养出现一定的问题出,另外也造成部分地区的景观观赏性不够。
上述此类问题的出现也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但是在未来的绿地规划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更加主动积极将绿地规划做好,以此提升绿地空间的使用率。
【关键词】双鸳溪河道;综合治理;绿化植物配置;调查分析【引言】双鸳溪河道位于我国云南大理市,现阶段本地区开始对双鸳溪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本文将分析该工程绿化植物的配置。
为了能够最好的管理与建设双鸳溪河道,以此充分发挥出工程项目的独有特性,对双鸳溪河道绿化植物的种类、配置结构、生态习性、生长情况和应用情况实施了调查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升双鸳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二标段绿化植物配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1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方法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但是主要使用专家咨询、资料的查询以及实地调查记录等方法[1]。
该种方法主要是分析研究双鸳溪河道绿化植物的种类、植物的配置结构、生态习性、生长情况和应用情况等,同时在该基础上对植物最终的配置方法、层次之间的结构方式和植物绿化之后对工程的效果实施了探析,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大量借助园林植物此有着生命气息的园林之间的因素来布置和设置工程绿化环境。
2.结果和分析2.1双鸳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二标段绿化植物种类调查本文作者经过使用大量的时间分析研究了二标段绿化植物的种类,并对该种类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结果显示该工程项目绿化植物总工有136类,分属于58科109属。
人工湿地树木配置与管理要点
![人工湿地树木配置与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ab12f9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3.png)
人工湿地树木配置与管理要点人工湿地是利用植物树木和微生物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的一种生态工程。
在人工湿地的建设过程中,树木的配置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着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净化效果。
以下是关于人工湿地树木配置与管理要点的一些建议。
一、树木配置1.选择适宜的树种在人工湿地的树木配置中,需要选择适宜的树种。
这些树种应该能够适应湿润环境,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和自净能力。
常见的树种包括芦苇、蒲公英、香蒲、红柳等,它们在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树种多样性人工湿地的树木配置应该具有一定的树种多样性。
通过选择不同的树种,可以提高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
树种多样性还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位和生态服务,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树木植被结构在进行树木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树木植被结构的布局与设计。
根据人工湿地的实际情况和功能需求,可以合理地设计出合适的树木配置方案。
通过合理的植被结构,可以提高湿地的净化效果和生态景观价值。
二、树木管理1.定期修剪人工湿地中的树木需要定期进行修剪和管理。
通过修剪树木,可以保持植被的良好状态,促进新的生长和更新;还能够保持湿地的透光性和通风性,避免出现树木过于密集的情况。
2.浇水施肥在树木管理过程中,需要适时地对树木进行浇水和施肥。
这能够促进植物生长,保持植被的生态效应,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
还需要注意对施肥和浇水的量和频率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3.防治病虫害在树木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抗病虫害的侵害。
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保护树木的健康生长,维护人工湿地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还应该尽量采用生态友好的防治方法,避免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4.监测和评估树木的配置与管理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树木的生长状态和湿地的水质状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这能够确保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净化效果达到理想的要求,并且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河道整治中植物配置方法分析
![河道整治中植物配置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36e8f431126edb6e1a1001.png)
品种选择:乔木及大灌木有水杉、枫香、乌桕、银杏、栾树、柿树、梨树等;小灌木有南天竹、桅子花、红王子锦带、金叶过路黄等;草本有兰花三七、红花酢浆草、白三叶、大花萱草、波斯菊、黄金菊等;水生植物有香蒲、梭鱼草、旱伞草、花叶芦竹、芦苇等。
4.2沉水植物设计
沉水植物在净化水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快速提高透明度,大大改善水体中的光照条件,还可使溶解氧增加,遏制一些厌氧条件下的有机物分解反应。此外,还能有效遏制藻类的恶性增殖,避免水华发生。本河道选择耐污力强、弱光性的沉水植物,以适应河道透明度低、水质差的特点,主要选择龙须眼子菜、马来眼子菜、金鱼藻和轮叶黑藻4种。
2.4可持续发展原则
考虑植物在不同时间、季节的生长变化,近、远期结合,既保证近期的即时景观,又要考虑多年后群落整体的稳定,使目标,绿化设计以乡土植物为主,尽可能构建完整的适应水陆梯度变化的近自然植物群落,体现水生、湿生和中生植物分布的连续变化过程。整个绿化分为以下3种类型:(1)堤顶绿化:河道陆域范围内的堤顶绿化种植区,以种植乔木及灌木组团为主。(2)斜坡绿化:堤顶绿化至新建护岸迎水侧护坡的绿化种植范围,以地被及草皮为主。(3)水域植物区:水位线2.4~2.8m为水位变动区,种植湿生及挺水植物为主;低于水位线的至水深1.5m范围内种植沉水植物。
4植物总体设计
绿化设计结合现状与周边用地性质共分为3个绿化主题:(1)花海融春:以展现春花繁茂、缤纷炫丽的绿化特色为主题,映射乡村的美丽、多彩。(2)蒲影浮绿:通过设置垂藤植物和生态浮床软化硬质驳岸,形成生态、自然的河道景观。(3)凝霞秋色、闻香识果:通过色叶植物和观果植物结合,营造一道幻彩映秋、香果满地的田园风光。
河道护岸绿化种植方案
![河道护岸绿化种植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b368b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7.png)
河道护岸绿化种植方案河道护岸绿化是指通过种植树木、草坪和花卉等植物来美化河道岸边的一种环境治理措施。
它不仅可以营造美丽的自然景观,还能有效防止河道侵蚀、土壤流失等问题。
在制定河道护岸绿化种植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植物选择:河道护岸植物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环境条件来确定。
优先选择耐旱、耐寒、耐水浸的植物。
例如,常见的河道护岸植物有杨树、柳树、桃树、樱花树、紫薇树等。
2.植物布局:河道护岸植物的布局应注意分层次、错落有致。
可以采用“高、中、低”三层次的布局,即在河道岸边种植较高的乔木,中部种植小乔木或灌木,低部种植草坪或地被植物。
3.树木配置:在河道护岸绿化中,树木的配置非常重要。
树木分布应均匀,不宜集中生长。
可以根据河道的形状和土壤的情况合理选择树木的间距和数量,保持河道护岸的整体美观和稳定。
4.草坪种植:草坪是河道护岸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选择适应土壤湿润条件的高质量草种进行种植。
在草坪的维护上,需要及时修剪、浇水和施肥,保持草坪的整洁和生机。
5.花卉种植:花卉的种植可以增加河道护岸的色彩和美感。
可以选择一些花期较长、具有观赏价值且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花卉进行种植,如牵牛花、向日葵、郁金香等。
6.生态湿地建设:在河道护岸绿化中,可以适当建设一些生态湿地,如湿地公园、人工湿地等。
这样可以增加湿地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7.种植保护:在进行河道护岸绿化时,需要注意对新种植的植物进行保护。
可以设置树木护栏、草坪护栏等措施,避免人为破坏和动物的侵害。
8.责任分工:在河道护岸绿化项目中,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机制。
可以由相关的环保部门或责任单位负责河道护岸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总之,河道护岸绿化种植方案应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要求,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布局和配置,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效果,以实现美化河道环境、保护河道生态和维护河道稳定的目标。
河道绿化设计方案
![河道绿化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1c699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3.png)
河道绿化设计方案
河道绿化设计方案
为了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现拟定河道绿化设计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绿化植被的选择
1. 主要选择乔木类植物,如柳树、杨树等,具有较强的根系,可有效固土护岸,同时也可为河道提供防风固沙保护作用。
2. 选择花卉草本植物,如向日葵、勿忘我等,增加河道的观赏性和美观性。
3. 适当选择水生植物,如莲花、菖蒲等,形成河道的独特景观。
二、景观设计
1. 设计河道边的散步道或自行车道,便于市民进行休闲健身活动。
2. 在适当位置设置凉亭、休息椅等设施,供行人休息使用。
3. 为了提高河道的观赏性,可以设置小桥、假山、喷泉等景观元素,增添城市的景观亮点。
4. 在河道两旁种植不同品种的花卉,形成色彩斑斓的花墙,营造繁花似锦的景象。
三、水质净化
1. 在河道两旁种植带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植物,如芦苇、紫菜等,减少河道中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2. 增加河床的淤泥层,有助于沉淀悬浮物质,净化水质。
3.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监控,及时发现水质污染问题并采取相
应措施。
综上所述,河道绿化设计方案主要包括绿化植被的选择、景观设计和水质净化三个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构建与植物配置优化方法研究
![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构建与植物配置优化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486553e5901020207409c64.png)
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构建与植物配置优化方法研究作者:董建明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23期摘要:指出了随着社会工业化水平的发展,构建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势在必行,强调了城市生态河道的特点,分析了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构建,提出了城市河道植物的优化配置方法,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构建;植物配置中图分类号:Q9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3-0017-021 引言所谓生态河道,就是在河道的设计与建设中融入生态保护理念,使整个城市河道系统中的各项生态指标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具体来讲,可以从两个方面定义生态河道:一是环境属性上,指河道的设计与建设符合生态发展的要求,河道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会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轻易发生改变,保证河道环境功能的发挥;二是从社会属性上,指河道设计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并且具备一定的改造条件,可以和城市共同发展[1]。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发展,城市河道饱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表径流水的困扰,其水质也很难达到相关标准,构建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势在必行。
2 城市生态河道的特点(1)稳定性强。
生态河道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能够抵抗外部环境的变迁,河道系统基本处于稳定状况。
即使因外界因素影响过大而发生改变,也具备相当的恢复能力,在一定时间内能恢复到稳定状况。
(2)适应动植物生存。
城市生态河道的水质需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满足常见水生植物、鱼、虾的生存需求。
(3)适应社会需求。
城市生态河道应当与周围环境配合,具备一定的观赏功能、游玩功能,能够满足居民休闲、娱乐需求。
3 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构建河道生态系统包括能量物质(例如有机物、毒素等)、生物栖息环境、水质、水量、河床形态、河床材料、动植物等因素,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
构建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是河道生态整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需求,是河道整治理论、技术与实践结合的需求,对于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河道植物配置方案
![河道植物配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bc059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2.png)
河道植物配置方案1. 概述河道植物配置方案是为了保护、修复和改善河道生态系统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增加河道的稳定性,提高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2. 目标河道植物配置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增加河道的稳定性,防止河道侵蚀和坍塌;•促进水质净化,提高河道的水环境;•丰富河道生物多样性,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
3. 植物选择原则在进行河道植物配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适应河道环境的植物种类,包括耐湿、耐寒、耐盐碱等特性;2.选择具有深根系和茂密叶皮的植物,以增强河岸的稳定性;3.选择具有吸收水污染物能力的植物,以改善水质;4.选择能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的植物,以丰富河道生物多样性。
4. 植物配置方案根据上述原则,以下是一个河道植物配置方案的示例:4.1. 水生植物区•草莓香蒲(Canna indica):具有较长的根系,能够增加滩涂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吸收底泥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莲藕(Nelumbo nucifera):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够净化水体,提高水质,并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给水生生物。
4.2. 河岸植物带•水银蓼(Lythrum salicaria):具有较长的根系和浓密的叶皮,能够增强河岸的稳定性,同时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香蒲(Typha orientalis):适应性强,能够吸收水污染物和提供栖息地给河岸生物。
4.3. 河岸树带•杨树(Populus):具有快速生长和深根系的特点,能够加强河岸的稳定性,防止河道侵蚀;•柳树(Salix):具有较长的根系和茂密的枝叶,能够增强河岸的稳定性,同时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改善水质。
5. 实施措施为了有效地实施河道植物配置方案,需要进行以下措施:1.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确保其能够在河道环境中存活和繁衍;2.定期对植物进行养护和管理,包括修剪、涝灌和施肥等;3.加强监测和评估植物配置方案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河道种植整改措施
![河道种植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ff725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b.png)
河道种植整改措施河道种植整改是针对我国许多河道环境恶化、生态系统衰退的现象提出的一项整治措施。
通过在河道两岸进行种植和生态修复,可以有效地改善河道环境,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以下是河道种植整改的一些措施:首先,应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种植。
根据不同的河道环境和地区特点,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进行种植。
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地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净化水体;湿地植物可以抑制河道侵蚀,保持水土,同时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供给。
种植过程中应注重植物的多样性,选择不同的物种组合,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
其次,要加强对河道植被的管理和保护。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河道植被的巡查、保护和更新。
定期对河道植被进行修剪、清除杂草和枯叶,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加强河道植被的灌溉和施肥,提高植物的生长率和抵抗力。
同时,要加强对河道植被的保护教育,引导公众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再次,要加强河道环境的治理和修复。
通过整治河道,改善河床条件,畅通水流,减少河水淤积和塌陷现象,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
在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工程,种植草坪、花卉和乔木,修建人工湿地和湖泊,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改善河道环境质量。
同时,要加强土地治理,控制非农业用地的扩张,减少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加大抽查力度,追究违法占用河道土地和种植非法植物的责任。
最后,加强河道环境监测和评估。
建立科学的河道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河道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掌握河道植被状况、水质状况等相关数据,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评估河道生态修复的效果,及时调整整治策略,提高整改效率和质量。
总之,河道种植整改措施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
在整治河道的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切实加强管理和保护,打造一条清澈、生态、美丽的河道。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护好我们的珍贵河道资源。
河道景观如何去设计与植物配置
![河道景观如何去设计与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8bb7d41602768e9950e7381a.png)
河道景观如何去设计与植物配置河道景观如何去设计植物配置河道植物配置是河道景观和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植被配置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维护物种多样性、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河道植物的姿形、优美的线条、多样化的组合方式可创造优美的景观环境,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
1.植物配置与品种选择:1)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按生活类型主要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泥土中,基叶挺出水面之上的植物。
在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中,挺水植物是最重要的植物材料。
比较常见的有荷花、千屈菜、香蒲、芦苇、菖蒲、慈姑、黄花鸢尾等。
浮水植物:浮水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泥土中,叶片漂浮于水面上,包括水深1.5-3m的植物。
浮水植物在划分水面空间、改变水面色彩、增加水面景观效果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漂浮植物:漂浮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水中,植株体漂浮在水面上。
它多数以观叶为主,随着漂浮的地点的变化,植物可以改变不同水域的水面景观效果。
如凤眼莲、水鳖、大薸等。
沉水植物:沉水型水生植物根基生于泥中,整个植株沉入水中,具发达的通气组织,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沉水植物有:竹叶眼子菜、狐尾藻、黑藻、苦草、金鱼藻、菹草等。
2)水缘湿生植物:水缘湿生植物通常指生长在水边,有很强的耐水湿能力的植物,这类植物从水深20cm处到水边的泥里均可以生长。
水缘湿生植物是河道植物景观中的过渡带植物,常见的有:旱伞草、美人蕉、马蹄莲、石菖蒲等。
3)岸际陆生植物:岸际陆生植物一般生长在地面或者水体边缘湿润的土壤里,但是根部不能浸泡在水中,一般情况下此类植物只有一定的耐水湿能力。
它的种类非常丰富,主要由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组成。
此区域的植物选择重点考虑其被水淹的时间,以下植物品种选择仅作参考。
淹水时长小于6h的区域植物选择:植物的生活习性中明确表明为不耐涝的植物除外的植物一般均可以应用。
淹水时长大于6h小于12h的区域植物选择:(但不能把植物全部淹没)1,一年生草花柳叶马鞭草、中国石竹、洋甘菊、银苞菊、蛇目菊(矮生)、美女樱、一串红、甜叶菊、“星白”勋章菊、孔雀草。
滨水灌木植物配置方案
![滨水灌木植物配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2a799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b.png)
滨水灌木植物配置方案1. 昆虫修剪和维护区域:在滨水景观中,昆虫修剪和维护区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用以下植物进行布置:- 屎螃蟹灌木(Myrica cerifera):该植物对河岸侵蚀和波浪削弱具有很好的抵抗能力,并且能够提供昆虫栖息地。
- 红杉(Metasequoia):这种高大的树种具有很好的抵御昆虫的能力,并且可以为昆虫提供栖息地。
- 火炬花(Lobelia cardinalis):这种小型灌木不仅可以提供漂亮的花朵,还能够吸引很多蝴蝶和其他昆虫。
2. 保护土壤和石堤:保护滨水区域的土壤和石堤不受侵蚀和削弱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植物可用于配置滨水灌木植物:- 落叶松(Larix):这种树种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固定土壤和石堤,防止其被水冲刷。
- 黄花鼠尾草(Elymus virescens):这种草本植物的根系统很强大,可以稳固土壤,同时也是一个良好的栖息地。
- 山楂(Crataegus):这种灌木可以帮助保护土壤和石堤,同时为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3. 改善水质:滨水灌木植物还可以帮助改善水质,以下植物可供选择: - 香蒲(Typha):这种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同时也为水中的鱼类和昆虫提供栖息地。
- 香莨菪(Lycopus americanus):这种水生植物可以帮助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并为鱼类和微生物提供栖息地。
4. 增加生物多样性:滨水灌木植物的配置还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以下植物可供考虑:- 水蜈蚣(Iris pseudacorus):这种湿地植物具有漂亮的花朵,可以吸引许多昆虫和鸟类。
- 马蹄草(Hippuris vulgaris):这种水生植物是许多昆虫和蜻蜓的栖息地,同时也可以提供栖息地给小型鱼类和两栖动物。
请注意,上述建议仅供参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湿地植物配置
![湿地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c116d608524de518974b7db3.png)
陆生草本植物
萼距花、苎麻、龙舌兰、虎耳草、萱草、绣球 花、紫鸭跖草等。
陆生木本植物
木槿、木芙蓉、小叶女贞、夹竹桃、栀子花、 法国冬青等。
.
11
配置方法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主要依据:
表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根据人工湿地类型配置植物 潜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按照工艺类型配置植物
植物塘配置 植物对水深的要求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按照工艺类型配置植物
植物塘配置 植物对水深的要求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植物的生长分蘖特性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
8
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此类人工湿地的污水在湿地床表面下经水平和垂直方向深滤流动,通过 植物传递到根际的氧气有助于污水的好氧处理,并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 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进行土壤的物理、化学和 土壤微生物的生化作用等,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根据水流方向可以 分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两种类型。
(6)陆生植物
在设计陆生植物时,一般都在潜流人工湿地环境,而且水位一般 是在填料表层的10-20之间,如夹竹桃、绣球花、栀子花等。
夹竹桃
木芙蓉
栀子花 .
绣球花23
配置方法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主要依据:
根据人工湿地类型配置植物
按照工艺类型配置植物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
植物对水深的要求
植物的生长分蘖特性
杉、池杉 、中山杉、垂柳、欧美杨等。
水边 野芋、水蓼、芭蕉、水仙 、. 龟背竹、三白草等。
6
表流人工湿地湖南重点可以配置的种类
生态河道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生态河道植物配置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147247669dc5022abea0086.png)
生态河道植物配置模式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市政园林绿化方面,加强对河道的绿化工作,在河道两旁的植物种植中,保证其植物种类配置模式的合理性能够更好的保障河道水质与环境质量,更好地帮助河道恢复基本功能作用、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本文从植物配置思路、原则、方法、方式等方面研究生态河道的配置模式。
关键词:生态;河道;植物配置河道作为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的主要部分,对河道生态化治理十分重要。
由于在实施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在城市建设中对河道生态治理以及植物配置的重视度较小,导致其在实施中没有理论的支撑,在生态河道植物的配置中,加强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植物配置的合理性。
一、河道植物配置现状(一)国外河道植物种植现状在近年来的发展中,随着河道污染问题的不断加重,人们对生态河道的重视度逐渐提升。
在上世纪初,部分欧洲国家针对河流环境治理提出了亲近性理念。
在亚洲部分国家,以日本为主最早开始借鉴欧洲国家对河道的治理防范,同时在理论上不断加以丰富,创新了理念内容。
将生态与艺术结合,在河道治理中构建了“生态工学”理念。
国外在河道的植物配置工作实施早于我国,对河道内部的结构研究十分成熟,在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以传统生态学方法展开。
(二)国内河道植物种植现状我国对河道植物的研究也进行了很多,其中对河道中的植物调查与相关研究内容比较集中,但是,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
通过相关研究与现状结合发现,植物的种植需要与当地的环境特征以及植物本身的特性相结合,构建地域特色化的植物配置,同时借助一些较好的具有观赏性的适生树种促进植物多样性,是滨水绿地系统的关键构成。
总体来讲,我国当前针对河道植物的配置模式较为成熟,但相关的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研究河道的内容,与人工植物群落研究相比,需要不断的强化深入。
二、生态河道植物配置模式研究(一)生态河道植物配置思路保证河道植物配置的合理性,提高河道两岸的环境改善,能够更好的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提升,对河道周围土质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为土壤提供更多的有机物,提升土质的蓄水性,降低河水对土壤的冲刷能力,提高其对侵蚀的抵抗能力。
河道净水控草方案
![河道净水控草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3d37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6.png)
河道净水控草方案一、方案背景分析河道是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但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河道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为了提高河道水质,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植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二、方案目标1.净化河道水质,降低水污染物浓度,改善水环境;2.防止河道水流冲刷河底泥,减少泥沙淤积;3.增加水生植物种植,提供生态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4.促进河岸自然植被恢复,减少河岸侵蚀;5.提高城市景观效果,改善市民休闲环境。
三、方案内容1.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
根据河道水质、水流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种植的水生植物,包括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湿地植物等。
这些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提高水质。
2.合理规划植草区域。
根据河道的长度和宽度,合理规划植草区域,最大限度地利用河道空间,提高植草覆盖率。
同时,要考虑到河道日常维护和管理的需要,确保植草区域能够方便管理。
3.加强监测和评估。
建立河道净化效果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河道水质进行监测,评估植草措施的效果。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方案,改进措施,以提高净化效果。
4.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市民普及河道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市民对河道净化控草方案的认知度和参与程度。
同时鼓励市民参与河道保护志愿者活动,加强社区组织的参与和支持。
5.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河道净化控草方案的实施。
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筹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四、方案实施步骤1.调研和方案设计。
对河道的水质、状况和污染因素进行调研,制定针对性的控草方案。
2.植草区域准备。
清除河道中的杂草和污染物,为植物种植提供良好的环境。
3.种植水生植物。
按照方案设计,选择适当的水生植物进行种植,确保植物数量和种类的合理搭配。
4.加强管理和维护。
定期修剪植物,清理水生植物残渣,保持植被的良好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道整治中植物配置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17-10-10T10:49:44.7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作者:王满[导读] 摘要:由于城市的发展及人口的增长,导致河道的水环境质量恶化十分严重,近年对河道进行了相关整治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
通过植物配置方法改善水环境,提高城乡及农村河道水域景观水平,从单纯的河堤防护功能向休闲、浏览、文化、娱乐等功能转换,使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由于城市的发展及人口的增长,导致河道的水环境质量恶化十分严重,近年对河道进行了相关整治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
通过植物配置方法改善水环境,提高城乡及农村河道水域景观水平,从单纯的河堤防护功能向休闲、浏览、文化、娱乐等功能转换,使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
关键词:河道整治;植物配置;方法 1 工程概况
某河道整治工程规划河道全长1750m。
西段河道两侧有村落分布,沿河岸两侧绿化范围被居民违章搭建或被整为菜地,河道北侧为厂房,南侧为居住用地;河道东段两侧多以农田为主,部分区段有村落,两侧绿化相对茂密,但较为粗放、杂乱,缺少景观观赏性。
本次绿化工程结合水利疏浚及驳岸整治,对现有绿化进行保留、梳理,东段进行重新设计,增加色叶乔木和开花灌木及地被植物,形成丰富的河道景观群落结构,同时为满足人们停留休憩需求,在部分岸段设置休憩平台营造亲水空间。
2 设计原则
2.1 保护原有植被原则
对于现场原有的植物尽可能予以保留,对于规格较大且影响施工的植物可进行移植处理。
2.2 适地适树原则
以乡土树种为主,选用耐水湿、抗污染、好管理的乔灌木及净化效果好的水生植物品种进行搭配,形成稳定的群落,同时还可节约成本。
2.3 自然美学原则
保持自然造型,强调植物造景,营造自然生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考虑植物在不同时间、季节的生长变化,近、远期结合,既保证近期的即时景观,又要考虑多年后群落整体的稳定,使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结构。
3 方案设计
本工程以河道污染整治为目标,绿化设计以乡土植物为主,尽可能构建完整的适应水陆梯度变化的近自然植物群落,体现水生、湿生和中生植物分布的连续变化过程。
整个绿化分为以下3种类型:(1)堤顶绿化:河道陆域范围内的堤顶绿化种植区,以种植乔木及灌木组团为主。
(2)斜坡绿化:堤顶绿化至新建护岸迎水侧护坡的绿化种植范围,以地被及草皮为主。
(3)水域植物区:水位线2.4~2.8m为水位变动区,种植湿生及挺水植物为主;低于水位线的至水深1.5m范围内种植沉水植物。
本工程河道绿化方案结合用地性质及现有绿化,在尽可能保留现状水杉和香樟的基础上对其绿化优化,增加色叶和开花植物,堤顶绿化设计以乌桕、栾树、水杉、垂柳及香樟为主,斜坡绿化以草花地被和草坪为主;湿生植物区结合驳岸设计,在平段处增加水生植物千屈菜、花叶芦竹、芦苇、梭鱼草等,形成湿地景观,不仅可提升景观观赏性,还可净化水质,三者相结合共同形成具有乡间特色的河道景观。
4 植物总体设计
绿化设计结合现状与周边用地性质共分为3个绿化主题:(1)花海融春:以展现春花繁茂、缤纷炫丽的绿化特色为主题,映射乡村的美丽、多彩。
(2)蒲影浮绿:通过设置垂藤植物和生态浮床软化硬质驳岸,形成生态、自然的河道景观。
(3)凝霞秋色、闻香识果:通过色叶植物和观果植物结合,营造一道幻彩映秋、香果满地的田园风光。
4.1 植物分区设计
(1)花海融春:本分区从工程起点A~B段,两侧为村落,结合现有较大香樟和水杉,新增乌桕和开花植物日本早樱,搭配开花灌木杜鹃、八仙花及地被红花酢浆草、大花萱草、黄金菊等,南侧靠厂房建筑旁种植物珊瑚篱,斜坡上种植矮蒲苇,搭配开花灌木杜鹃、红花檵木,形成稳定护坡,河内侧平段种植水生植物茭白、香蒲、黄菖蒲、水生美人蕉、千屈菜、睡莲、香菇草等,共同营造春花繁茂、缤纷炫丽的乡村景观特色(见图1)。
品种选择:乔木及大灌木有香樟(原有)、水杉(原有)、乌桕、日本早樱;小灌木有红叶石楠球、珊瑚篱、红叶石楠、杜鹃、红花檵木;草本有矮蒲苇、花叶美人蕉、红花酢浆草、黄金菊、大花萱草;水生植物有睡莲、黄菖蒲、香蒲、慈菇、千屈菜、花叶芦竹、香姑草等。
(2)蒲影浮绿:本分区位于B~C段,河道两侧为垂直浆砌块石驳岸。
为打破这种生硬景观,采用挂置花箱,种植垂藤植物云南黄馨、常春藤,水面布置生态浮床,种植挺水植物香蒲、黄菖蒲、水生美人蕉、千屈菜等,形成一片绿墙入水、蒲影浮绿的绿化特色景观,使整个河道显得更为自然、生态。
色、闻香识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