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2019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新教材)
1《春》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重音和停连,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对春的情感。
2.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
3.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重点难点第一课时:在诵读中把握重音与停连,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课前准备1.准备范读视频或录音,制作PPT。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搜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朗读课文至少2遍,在朗读中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背诵;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掌握“读读写写”中字词的音形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春天展现美丽的世界,春天带来崭新的希望。
春,作为一年的开始,深受文人墨客喜爱。
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在这些诗文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春”?[提示学生可用以下方式分享自己的积累:我从“”(朝代+人名)的《》(作品名)中,读到了“”(写春的诗文句),他笔下的春是“”(特点)的。
] 春不仅属于文人墨客,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同学们,你眼中的春是怎样的?请用一句话描述。
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春,老师总结并导入:春不仅让古代文人挥毫泼墨,让同学们心驰神往,更让现代作家朱自清为之倾倒。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春》,去品味他笔下的春之韵。
二、指导朗读,整体感知1.自由诵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词,请理清文章思路,找出作者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展现了春的什么特点。
师生交流:盼春(1)绘春(2~7)春醒图(山、水、太阳)、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赞春(8~10)娃娃——新小姑娘——美青年——力2.师生诵读选段,指导重音(.)、停(∨)连(∧),探究作者的情感。
(1)你认为哪些词要重读?词语重读后,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觉?(2)同桌互相读,注意读音要正确,重音和停连要恰当。
(3)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师引导: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以引起听者的注意。
2019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春【学习目标】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2.学习用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明确目标。
一、读春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
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描写了春天的代表性事物:山、水、日、草、花、风、雨;依次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品春1.寻美句:《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春花的绚丽多彩,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2.赏妙笔: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形式:我认为第_____段的____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_____(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1 春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酝酿..(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躲藏.(cáng) 和.牌(hú)宝藏.(zàng) 和.药(huò)黄晕.(yùn) 和.泥(huó)头晕.(yūn)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七年级上册-教案
在《济南的冬天》中,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浅墨写意的写作手法和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了描述,从而表达了自己鲜明的印象和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写作手法。
1.本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束语,有什么妙处?本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
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2.本文的布局谋篇有何特色?本文的布局谋篇层次井然。
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第2自然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
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第5自然段写冬天的水色。
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自然,推进自然。
3.研读思考: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接抒发感情。
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最后满含深情地道出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虽没赞美济南,但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1 春第1课时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思路。
(重点)2.把握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等景物的特征。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
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春》,看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眼睛,用他的语言描绘春天、歌颂春天的。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写作思路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盼春,第三至七自然段绘春,第八至十自然段赞春。
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明确: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面最美?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明确:示例一:春草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
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
示例二: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丽。
可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乱花渐欲迷人眼”。
示例三:春风图——这是一幅轻柔温暖的画面,可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示例四:春雨图——这是一幅绵长、细密、轻柔的画面,可配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示例五:迎春图——这是一幅众人喜迎春天,充满希望的画面,可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句。
目标导学二:把握景物特点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2.作者为什么把“迎春图”放在最后面写?明确:作者细致绘春,前面的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为人迎春做铺垫,用春的美好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早早做好安排,告诉人们抓住人生的大好春光,奋发向上。
【部编人教版】2019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第一课散步○教学目标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感知课文内容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
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新人教部编版】2019新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集
初语七上教案执教者七上语文第01课. 春. 教案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问题组]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2019年整理】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15)《鸟》一课,重点在于体会郭沫若对鸟的赞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6)《动物笑谈》一课,重点在于学会欣赏杨洪基的幽默,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
(17)《狼》一课,重点在于分析蒲松龄对狼的描绘,了解民间传说中的狼形象。
2.教学难点
【2019年整理】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一、教学内容
【2019年整理】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1.《春》
2.《济南的冬天》
3.《雨的四季》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第二单元:
5.《秋天的怀念》
6.《散步》
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春》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朱自清描绘的春天美景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这也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乐趣。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几个地方做得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春天体验,成功引起了他们对文章的兴趣。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使得他们在阅读文章时更有代入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11)《窃读记》一课,重点在于分析林海音的窃读经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2)《纪念白求恩》一课,重点在于学习毛泽东对白求恩的赞扬,理解国际主义精神。
(12)《植树的牧羊人》一课,重点在于通过阅读,体会牧羊人植树造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3)《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重点在于学习如何面对困难,培养勇敢、坚定的品质。
8.《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最新修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1、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⑵了解散文特点,体会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事物为写作对象抒发情感。
⑶理解把握文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写法。
2.能力目标: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
⑵学习通过运用感官细致描写景物的写法。
⑶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来抒发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学习作者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顺口,读流畅,读出感情。
为了使学生朗读的有兴趣、有效果,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先展示“春天”的画面,再伴随音乐进行范读,为学生创造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本文的写景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巩固并理解课堂内容又设置了练笔这一环节,还留下了积累美句和推荐美文的课后作业。
2.学法:本文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优美的语言和出色的写作技巧,用听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批等多种形式,体味本文的语言美,学习本文描写技巧,运用“朗读——质疑——探究——解疑——练笔”这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以读为主,通过读来理解内容结构,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㈠导语设计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的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
【部编人教版】2019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52页)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第一课散步○教学目标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感知课文内容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
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2019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9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春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Array方法指导引用及其作用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的见解的修辞手法。
引用的作用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
素材积累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1948年,北京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物价飞涨,北大的教授们没法生活下去。
国民党就向人们发美军的“救济粮”。
可是,以朱自清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授们宁可饿死也不去领“救济粮”。
当时朱自清已经因为饥饿全身浮肿,很虚弱了,可是躺在床上还对家人说“不要去”。
于是,朱先生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后来,毛泽东评价他说:“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 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方法指导结尾段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素材积累催稿趣事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过稿。
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马来!参见元帅。
带来多少人马?两千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3 雨的四季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步骤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方法指导比喻及其作用用比喻来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素材积累:关于雨的古诗佳句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部编人教版】2019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Word版,52页)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第一课散步○教学目标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感知课文内容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
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1(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春朱自清【教学目标及重点】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
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
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播放朗读音频),整体感知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
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第一课散步○教学目标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感知课文内容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
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
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
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
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
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
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
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
(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
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
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
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
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
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
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散步莫怀戚母亲走大路↑承上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儿子走小路↓启下第二课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曲《秋日私语》、《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二整体感知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
你们需要音乐吗?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
——《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
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
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
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自由感悟1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何以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哪些描写或者说哪个字,哪个词感动了你?2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一个忠实的听众,并要注意适当点拨。
(1)当学生提出第三段写得好时,相机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朗诵训练。
要求读出母亲的无奈和心痛,儿子的不耐烦和对母亲的不理解。
可以以比赛的方式进行。
(2)在学生提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菊花的画面,巧妙地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熟读成诵。
四质疑解疑1在欣赏、感悟这篇文章之时,你们的头脑中是否已经产生了一些疑问呢?2学生自由质疑。
预想:(疑问来自三个方面)a关于课题 b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对策:a零碎的问题随即解决,可通过生生交流意见,展开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
谈到课题为何为《秋天的怀念》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关秋天的几处意象——雁阵北归、树叶飘零、菊花烂漫b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整理后以课件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集中领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感情朗读、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解疑,达到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内心感情的效果。
含义深刻的句子主要有:(1)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到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五感受母爱1伴随舒缓深沉的乐曲,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3课件出示怀念母亲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