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80题答案
202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主观题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主观题专题练习附答案一、知识链接主观题断句相比于客观题断句,难度大,要求高,更能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
对主观题形式断句,除要把握文意这条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种标识。
1.动词或动词短语在文言文中,动词是常见的。
它的主要功能是充当谓语,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一种主要成分。
因此,可以用抓动词找主干的方法来断句。
断句时,可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找出谓语动词,然后前追主语,后问宾语、补语,即可确定句子的标点。
如果句子里出现了几个动词,就应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先弄清动词间的关系,如两个动词是连动式,则不需要断开。
2.名物标识和代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等。
3.文言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运用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句首时间词: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前可断句。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且夫、嗟夫、嗟乎、呜呼、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要断开。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最新题型练习(共15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文言文断句最新题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1.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夫A为人主B者C非欲养D祸于E内而疏F忠臣G硕士H于外I盖其渐J积而势K使之L然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夷行曰:“此所谓借寇兵资盗粮也,不如击之。
”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今天A德城兵才B千余C若D战E不利城F陷G必矣H不若I以恩J义抚K而安之L必M不为N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3.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今天A 德城兵才B 千余C 若D 战E 不利城F 陷G 必矣H 不若I 以恩J 义抚K 而安之L 必M 不为N 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悲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4.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士A君子B之有勇C而果D于行者E不F以G立H节I行J谊K而L以M妄N死O悲P名Q 岂R不S痛T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今者复来怀州田猎,忠谏不复至洛阳矣。
四时范田,既是帝王常礼,今日怀州,秋毫不干于百姓。
凡上书谏正自有常准臣贵有词主肯能改。
如斯诋毁,有似咒诅。
5.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7.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画8处)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选自《隋书·经籍志四》)8.四凶之才皆可用,尧之时,圣人在上,皆以其才任大位,而不敢露其不善之心。
尧非不知其不善也伏则圣人亦不得而诛之及尧举舜于匹夫之中而诛之及尧举舜于匹夫之中而禅之位则是四人者始怀愤怨不平之心而显其恶故舜得以因其迹而诛窜之也。
(《河南程氏遗书》)注:四凶:相传为尧舜时代四个恶名昭彰的部族首领。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9.用“/”给下面画线文字断句。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选自《孟子》)1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粱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巫清而不短裁而不俗则深于其道者也故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选自《全晋文》)参考答案:1.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那专门攻习《史》、《汉》的人,还没有认识古人的精微,而况泛泛地看到,爱和恨随便自己的吗?讲到不传的文章,有“部目空存”的感慨;那传的。
“犹”、“况”这是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其前要断句;“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表并列,此句中间应该断开;“夫”是句首发语词,“夫不传者”与“其传者”属于对称的句法,前后要断开。
参考译文:欧阳修曾经叹息《七略》同《四部》,书目有而书已散失,说是那作者的不幸,实在悲伤文章的不足靠……可是读《史记》、《汉书》,而考察徐广、裴骃、服虔、应劭诸家的注释,那中间得不到司马迁、班固的意思的,常常十分中的四五。
那专门攻习《史》、《汉》的人,还没有认识古人的精微,而况泛泛地看到,爱和恨随便自己的吗?讲到不传的文章,有“部目空存”的感慨;那传的,又有“推求失旨”的弊病,和“爱憎不齐”的命运。
文言文断句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专项训练1、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与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上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3、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口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森所沾卜-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4、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5、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之曰天卜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臣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资当以子孙相累。
6、曹公何装潜曰卿皆日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7、王或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务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8、阮宣子伐社树有人止之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树而为社伐树则社移矣•9、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答口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故终日而醉。
10、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前朝今虽欣逢圣化犹义形于色。
11、卜望之云都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所一反治身清贞大修计较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12、时人道阮思旷什气不如右军简秀不如苴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1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患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君家果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4、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PH眠所幸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后安眠人莫敢近者。
15、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
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门勉强至于沈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己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答案1.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丧服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对天下的贤士以礼相待。
“忧”的宾语为“海内之患”,所以应在“患”后面断开,排除AC;“封”的宾语为“功臣之后”,所以应在“后”后后面断开,排除B。
故选D。
参考译文:秦二世继位后,天下没有人不观望他的政策。
受冻的人渴望粗布短衣而挨饿的人渴望粗茶淡饭,天下人的呼声,就是新皇帝的资本。
这就是说对劳苦民众的愿望很容易用仁政来满足。
假如二世具有普通君主的能力,并且任用忠臣贤士,君臣同心治理好天下是没问题的,若是二世能在守丧期间纠正先帝的错误,把土地分给百姓,并且分封功臣的后代,创建封国设置国君来礼敬天下人,大赦天下免除酷刑,废除罚没官奴和污人身体的刑罚,让罪犯各自返乡,打开国库,散发钱财,赈济孤独穷困的人,减轻赋税和徭役,帮助百姓走出困境,减轻刑法来延续前面的政策,使天下的百姓都能重新做人,改善品行,各自谨慎地约束自己,满足万民的愿望,再用威严治理天下,天下就安定了。
在四海之内,都安居乐业,只怕发生变乱,即使有狡猾的人,也不会产生背叛皇帝的想法,那么不法的奸臣就不能掩饰他的阴谋,而暴乱的恶行也可以制止了。
2.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常常徘徊于松柏之下,咏诵诗书,志气高昂而不受拘束,平生不与俗人交往。
“诗书”是“咏”的宾语,“诗书”后断开,“志气”是“跌宕”的主语,“志气”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俗人”是“与”的宾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
参考译文:我的朋友袁炳,字叔明,是陈郡的阳夏人。
这人是有才德非凡的文人,小时候就有出众的才华,学习上几乎没有不读的书,写的文章洒脱豪迈,清新脱俗超出当时的人。
用心读书,不拘泥于篇章字句。
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

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
本文档为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练的完整版,包括练题和答案,旨在帮助考生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
以下是练题及答案:
练题
1. 古人常云:“言念其可,行思其难。
”斯言之谓也。
2. 读书如吃饭,善吃人饭者,必先洗手。
3. 不合时宜,则无所受益。
4. 色白如雪,婷婷者神与之偶。
5.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答案
1. 古人常云:言念其可,行思其难。
斯言之谓也。
2. 读书如吃饭,善吃人饭者,必先洗手。
3. 不合时宜,则无所受益。
4. 色白如雪,婷婷者神与之偶。
5.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以上是本文言文断句练题及答案的完整版。
希望考生们通过练能够提高对文言文句子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请注意本文档仅供练参考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
*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均为作者根据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练习的常见题型和答案所编写,具有独立性和参考性。
请勿引用无法确认的文献内容。
如有任何变动或疑问,请及时与作者联系。
*。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复习

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九》) 【参考译文】
于休烈不久调任工部侍郎、修撰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帝非常赞许他。 宰相李揆为人骄傲且嫉妒贤能,因为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齐列,嫉妒他,上奏折让 于休烈任国子祭酒,权且留在史馆修撰(史书)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恬然处之,丝 毫不介意。
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
古代有很多专用名词,如官名、地名、族名、书名、物名、制度名、年号、谥号、 帝号、时间等,还有天文、地理、科举、宗法、称谓、避讳等,同样可以作为断句的辅 助。平时注意熟悉和积累古代文化常识,一来可以帮助疏通文意,二来避免从中间误断。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 是儿E 爱我F 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答案] BDG [解析] “母异之”,意思是母亲对此感到惊异,B处应断开。“谓……曰”是一个固定结构, 意思是“对……说”,“曰”领起后文说话内容,主语是母亲,对象是族人,D处应断开。 “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两句完整,可联想课文中“劳苦而功劳如此”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等,判断“多”属于后句,G处应断开。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
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参考译文】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白天
(1)“以、于、为、则、而”如果用于句中起连接作用时,其前后一般不断开。 (2)“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 (3)“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 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但如 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 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2024高考专区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答案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程婴对各位将士说:“我程婴没本事,不能抚养赵氏孤儿,谁能够给我一千两金子,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的所在。
”各位将士都很高兴,答应程婴的要求,并派兵跟随程婴攻打公孙杵臼。
“婴”的谓语为“不肖”,否定副词,所以在“肖”后面断开,排除A、D。
“喜”和“许”都是作“诸将”的谓语,构成不同的句子,中间要断开,排除A、B。
故选C。
2.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并授给相印,随后赏赐他兵车百辆,锦绣千匹,白璧百双,金币万两。
缔结合纵,离散连横,来抑制强大的秦国,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函谷关封闭(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
“武安君”为专有名词,封号名,不可断开,排除BD;“相印”为“受”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C。
故选A。
参考译文:(苏秦)十次上书游说秦王都不成功。
现在他黑貂皮衣破了,百两黄金也用光了。
资用匮乏,不得已离开秦国回家。
他挑着书橐,体态憔悴,面容黑黄,带有惭愧的样子。
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
于是他就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了几十本书籍找到祖师鬼谷子的《阴符》来,伏案诵读,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探求它的真谛。
每当疲倦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锥子刺大腿,鲜血直流到脚背上去,他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并授给相印,随后赏赐他兵车百辆,锦绣千匹,白璧百双,金币万两。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汇总及详解答案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汇总及详解答案3分)A.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 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B.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 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C.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 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D.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A。
XXX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困如同冰雪之中的冬天。
但他以善良感化人,有着创造物品的心,所以即使他没有果实,也像雪一样有着保护生物免受灾害的功效。
B。
XXX匿于深山,不为世用,穷困如同冰雪之中的冬天。
但他以善良感化人,有着创造物品的心,所以即使他没有果实,也像雪一样有着保护生物免受灾害的功效。
C。
XXX匿于深山,不为世用,穷困如同冰雪之中的冬天。
但他以善良感化人,有着创造物品的心,所以即使他没有果实,也像雪一样有着保护生物免受灾害的功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文言文阅读之断句题)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文言文阅读之断句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悉使羸兵负草[A]填之[B]骑[C]乃得 [D]过[E]羸兵为人[F]马所蹈藉[G]陷泥中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
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千钩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钩轻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
故短之临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贤也以势。
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载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
人臣守所长,尽所能,故忠。
(选自《韩非子·功名》)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千钩得船则浮[A]锱铢[B]失船则沉[C]非千钩[D]轻锱铢[E]重也[F]有势之与无势也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余为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
幅巾杖屡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节选自《东坡全集·卷三十六》)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幅巾 A 杖屡 B 岁时往来 C 于 D 张氏之园 E 以与其 F 子孙游 G 将 H 必有日矣解析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阖闾痛此二姬,乃厚葬之于横山,立祠祭之,名曰爱姬祠。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短文断句强化练习(共10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短文断句强化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2.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所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二)1.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2.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三)1.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2.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四)1.景公问晏子曰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2.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五)1.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2.(唐)德宗问陆贽以当今切务贽以乡日致乱由上下之情不通劝上接下从谏乃上疏其略曰臣谓当今急务在于审察群情若群情之所甚欲者陛下先行之所甚恶者陛下先去之欲恶与天下同而天下不归者自古及今未之有也夫理乱之本系于人心况乎当变故动摇之时在危难向背之际人之所归则植人之所去则倾陛下安可不审察群情同其欲恶使亿兆归趣以靖邦家乎此诚当今之所急也(六)1.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2.(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七)1.(唐)太宗问魏徵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者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徵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2.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八)1.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2.吕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徒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九)1.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置酒众皆褒美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2.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十)1.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2.(杨)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附:参考答案(一)1.(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最新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80题答案

最新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80题答案1.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2.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3.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汰其余以奉虎4.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每处1分不该划线处划线每处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5.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6.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7.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8.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9.诸阮皆能饮酒阮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其上便共饮之10.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回号为“谪仙”11.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12.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13.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14.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5.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16.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於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要须动俗盖世亦俟河之清乎17.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18.阳羡作《南唐书》辞严义正然于二主之文才未尝不痛惜也时家国阴阴如日将暮二主乃别有一番闲心寄之词调竟以此获不朽矣19.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20.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诗三百》半是劳人思妇率真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21.卫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22.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23.对曰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24.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无皆勇之士是故致勇有术致勇莫先乎倡倡莫善乎私25.子响临死启上曰:“臣罪逾山海分甘斧钺敕遣谐之等至竟无宣旨便建旗入津对城南岸筑城守臣累遣书信呼法亮乞白服相见;法亮终不肯”26.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27.是记先发超然之意然后入事其叙事处忽及四方之形胜忽入四时之佳景俯仰情深而总归之一乐真能超然物外者矣28.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29.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30.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31.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32.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诸侯必劫于百姓彼言说之势愚智同学之士学于言说之人则民释实事而诵虚词33.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34.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34.景公饮酒夜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司马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35.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择其徒为众所畏信者二人一人掌鼓一人掌漏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鼓之而不至至而不力皆有罚36.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7.无他以扑萤往晡且归矣今天下之所高必其囊萤者令书生白日下帷孰诣之哉?38.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39.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40.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41.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42.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43.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44.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45.嘻其可叹也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46.夫其屏居十年一方化德历佐四邑诸侯观政惜乎有大才无贵仕命也47.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48.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49.既而考滕王者无他表见而勃又不过文人耳其人俱不足称何以至今为人重嗣而葺之若将与天壤俱不朽者?则以勃之所为文重也50.宋人有沽酒者为器甚清洁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沽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51.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52.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53.然则水波之涟漪游鱼之上下其为适也与夫庄周所谓惠施游于濠梁之乐何以异乌用蛟鱼变怪之为壮哉故名其亭曰:“游鯈亭”54.武王伐纣到于邢丘楯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心惧召太公而问曰意者纣未可伐乎太公对曰不然楯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吾兵也55.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菜根谭》)56.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57.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58.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59.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60.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宗倍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61.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62.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63.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虑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平迹但察之未熟耳64.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65.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66.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67.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68.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常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69.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70.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飨得士二人71.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72.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73.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吾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之以献左右”74.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75.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76.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77.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78.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79.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80.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高考文言文断句100题专项练习(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100题专项练习(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考查题型:大致命题形式:主观点断,一般只要求在句中关键处断开。
解题策略:断句时,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高考断句主要考查句末,句内可断可不断的地方一般忽略不计;并且不要求用明确的标点符号标明,只需要用“/”断开即可。
湖南省的断句题通常会以客观选择的形式出现。
1、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方面的知识。
如“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烛之武退秦师》)这段文字中,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
根据这些内容,点断就很方便。
2、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3、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
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

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背景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的完整版答案,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高考文言文考试。
二、专题训练及答案
以下是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
1. 典例一:
题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答案:
- 句1断句:海内存知己。
- 句2断句:天涯若比邻。
2. 典例二:
题目:不避斧钺之诛,亦不求同生共死之义。
答案:
- 句1断句:不避斧钺之诛。
- 句2断句:亦不求同生共死之义。
3. 练题一:
题目:余亦能仰其如因
答案:
- 句1断句:余亦能仰。
- 句2断句:其如因。
4. 练题二:
题目:凡人不可以不充其臧,不可以不亡其身。
答案:
- 句1断句:凡人不可以不充其臧。
- 句2断句:不可以不亡其身。
5. 练题三:
题目: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答案:
- 句1断句:不以规矩。
- 句2断句:无以成方圆。
6. 练题四:
题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答案:
- 句1断句:其身正,不令而行。
- 句2断句: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总结
本文提供了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的完整版答案。
考生可通过学习这些例题和练习题,提高对文言文断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各位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新题型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新题型专项练习题标志词解说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就可能断句。
动词这类词在句中常用来作谓语,还要特别关注活用为动词的词语。
对话词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道”等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词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虚词①常在句首的“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时间词,其前一般要断开;②引出议论的“夫、盖、至若、若夫、唯、斯、凡”等词语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一般要断开;③“也、矣、焉、耳”等语气词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与(欤)、邪(耶)、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要断开;④复句中的“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等关联词,其前一般要断开;⑤“以、于、为、而”等词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⑥表疑问语气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句式和固定短语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判断句,如“……者,……也”“……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与……乎”“其……”“况……哉”“何……为”等; 被动句,如“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句,如“何……(以)……为”等。
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影响正确断句,因此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进行判断。
固定短语不要轻易拆开,如“有所”“无所”“得无”“无乃”。
2023届高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

2023届高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1. 题目一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请你对这句话进行断句,并解释每个断句的意义。
断句及意义:古人有云,(说明古人有所言)读书百遍,(强调读书需多遍)其义自见。
(指读多可自悟出其意义)2. 题目二下文这句话中的逗号是否合理?请给出答案并解释原因。
“平生不解藏书鉴,唯怀一纸锦书。
”逗号是否合理:不合理。
应该改为:“平生不解,藏书鉴唯怀一纸锦书。
”原句结构不清,藏书鉴与怀一纸锦书之间缺少停顿,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惑。
3. 题目三请断句下文中的句子,并说明每个断句的意义。
“读书一一人影,入画一山川。
”断句及意义:读书一一人影,(强调每个人读书方式不同)入画一山川。
(形容读书时,心境宛如进入了一幅山川画中)4. 题目四下列句子是否存在断句错误?如果有,请指出并改正。
句子:“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断句错误及改正:"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 (将原句中的句号改为逗号)或"落花有意,(原句断句正确)流水无情。
"(将原句改为两个句子)5. 题目五请选择下列句子中逗号使用是否合理的选项。
句子: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C. 苟富贵,莫相忘。
逗号使用是否合理:A. 合理(逗号使得两个句子之间有停顿,而且后半句为陈述句)B. 合理(逗号使得两个句子之间有停顿,而且后半句为陈述句)C. 不合理(后半句为祈使句,不需要逗号)以上为2023届高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的完整版。
若有疑问,请随时咨询。
2024年高考文言文题型训练------文言断句(含答案)

文言文题型训练------文言断句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9处)。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
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_臣_安_敢_戏_其_君_乎_臣_闻_之_少_而_好_学_如_日_出_之_阳_壮_而_好_学_如_日_中_之_光_老_而_好_学_如_炳_烛_之_明_炳_烛_之_明_孰_与_昧_行_乎?”平公曰:“善哉!”(选自刘向《说苑》)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9处)。
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
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
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以己物,以避漏湿。
至_海_中_遇_大_风_船_欲_倾_覆_舟_人_大_恐_请_尽_弃_所_载_不_尔_船_重_必_难_免_副_使_仓_皇_取_船_中_之_物_投_之_海_中_便_不_暇_拣_择。
约投及半,风息船定。
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选自《梦溪笔谈》)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
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
李_文_忠_镇_浙_东_聘_为_郡_学_正_久_之_举_于_朝_授_南_康_丞_南_康_俗_悍_谓_丞_儒_也_易_之。
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
(选自《明史》)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
性刚嫉恶,与物多忤。
至洪武四年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邑令求见不是,微服为野人谒基。
基_方_濯_足_令_从_子_引_入_茆_舍_炊_黍_饭_令_令_告_曰_某_青_田_知_县_也_基_惊_起_称_民_谢_去_终_不_复_见。
(选自《明史》)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8处)。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断句专项练习(共八类,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判断句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判断句式的特点。
(1)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2)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1)句式特点:译文:(2)句式特点:译文:二、被动句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被动句式的特点。
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
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
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
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
二年,入为吏部。
(1)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
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
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
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
自此研思,方悟隶式。
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2)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①并驱争先。
”其见赏如此。
(节选自《梁书·卷三十五》)[注] ①元常:钟繇(151-230),字元常。
三国时期魏国重臣,著名书法家。
(1)句式特点:译文:(2)句式特点: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君车而出。
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
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
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80题答案1.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
2.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3.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汰其余以奉虎,4.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每处1分,不该划线处划线每处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5.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6.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
7.凡兵上义。
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8.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9.诸阮皆能饮酒,阮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其上/便共饮之。
10.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回,号为“谪仙”。
11.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12.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13.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14.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16.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
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於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
要须动俗盖世,亦俟河之清乎。
17.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18.阳羡作《南唐书》,辞严义正。
然于二主之文才/未尝不痛惜也/时家国阴阴/如日将暮/二主乃别有一番闲心/寄之词调/竟以此获不朽矣。
19.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20.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诗三百》半是劳人思妇率真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21.卫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22.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23.对曰/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
24.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无皆勇之士/是故致勇有术/致勇莫先乎倡/倡莫善乎私。
25.子响临死,启上曰:“臣罪逾山海/分甘斧钺/敕遣谐之等至/竟无宣旨/便建旗入津/对城南岸筑城守/臣累遣书信呼法亮,乞白服相见;法亮终不肯。
”26.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27.是记先发超然之意,然后入事/其叙事处/忽及四方之形胜/忽入四时之佳景/俯仰情深/而总归之一乐/真能超然物外者矣。
28.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29.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30.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1.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32.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诸侯/必劫于百姓/彼言说之势/愚智同学之/士学于言说之人/则民释实事而诵虚词。
33.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
34.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
34.景公饮酒,夜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司马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35.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择其徒为众所畏信者二人/一人掌鼓/一人掌漏/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
鼓之而不至,至而不力,皆有罚。
36.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7.无他/以扑萤往/晡且归矣/今天下之所高/必其囊萤者/令书生白日下帷/孰诣之哉?38.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9.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
40.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41.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42.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
43.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44.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45.嘻/其可叹也/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
46.夫其屏居十年/一方化德/历佐四邑/诸侯观政/惜乎有大才/无贵仕/命也。
47.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48.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
49.既而考滕王者/无他表见/而勃又不过文人耳/其人俱不足称/何以至今为人重/嗣而葺之/若将与天壤俱不朽者?则以勃之所为文重也。
50.宋人有沽酒者,为器甚清洁,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问之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沽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51.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52.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53.然则水波之涟漪/游鱼之上下/其为适也/与夫庄周所谓惠施游于濠梁之乐/何以异/乌用蛟鱼变怪之为壮哉/故名其亭曰:“游鯈亭”。
54.武王伐纣,到于邢丘,楯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
武王心惧/召太公而问曰/意者纣未可伐乎/太公对曰/不然/楯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吾兵也。
55.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菜根谭》)56.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57.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
58.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
59.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60.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宗倍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61.老子曰: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62.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63.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虑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平迹/但察之未熟耳。
64.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
65.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6.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67.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68.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常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69.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70.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飨得士二人。
71.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72.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73.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吾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之,以献左右。
”74.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75.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76.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77.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78.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79.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