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模型遴选工作指南(试行)编制说明
空气质量模型操作指南及案例研究
空气质量模型操作指南及案例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空气质量模型操作指南与案例研究一、引言空气质量模型是一种科学工具,用于预测和分析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分布和变化。
环境保护技术文件
环境保护技术文件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目次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方案编制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确定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调查、收集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NAQPMS和CMAQ模式在臭氧预报应用中的效果检验
NAQPMS和CMAQ模式在臭氧预报应用中的效果检验吴莹;王玉祥【摘要】基于2017年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定量评估NAQPMS模式、CMAQ模式对O3-8h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就全年数据分析,模式预报值高于监测值,2种模式对03-8h预报的相关系数在0.67~0.79,标准化平均偏差NMB在1.1%~2.2%,标准化平均误差NME在30.5%~20.7%,均在理想范围内.按不同季节分析,NAQPMS模式对O3-8h预报效果呈现春季秋季较好、冬季较差的特征;CMAQ模式对O3-8h预报效果春季夏季较好,秋季冬季稍差.总体而言,CMAQ 模式对O3-8h预报效果较好.【期刊名称】《四川环境》【年(卷),期】2019(038)001【总页数】4页(P81-84)【关键词】空气质量预报;评估;臭氧;泰州【作者】吴莹;王玉祥【作者单位】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泰州225300;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31 前言自北京、上海等城市率先启动空气质量预报工作以后[1~5],越来越多的城市积极开展空气质量预报[6~10]。
时至今日,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已成为地市级环境监测机构日常工作。
2012~2013年,全国出现大范围的颗粒物污染,因而业内比较关注对细颗粒物的预报。
泰州地处长三角北翼,近几年随着减排措施的实施,大气颗粒物污染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秋冬季节城市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但新的环保问题随之而来,臭氧年均浓度逐年上升,主要污染物从细颗粒物逐渐转变成臭氧。
现如今,空气质量预报工作的重点也逐渐向臭氧倾斜。
作为光化学产物,臭氧预报较颗粒物预报难度增加,如何提高臭氧预报的准确率已经成为预报人员共同探寻的课题[11-12]。
定期开展预报数据回顾,评估预报准确率就显得极为重要。
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于2015年启动,依托江苏省级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具备对污染物浓度未来5 d的预报能力。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编制说明(doc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编制说明(doc 9页)表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依据污染物名称标准值依据二氧化硫SO20.50mg/m31h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氧化氮NO20.24mg/m31 h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氧化碳CO 10mg/m31 h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氧化碳CO2室外浓度以上1260mg/m38 h ASHREA 62-1999氨NH30.20mg/m31 h前苏联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CH245-71)臭氧O30.16mg/m31 h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依据(续)甲醛HCHO 0.10mg/m31h香港地区办公室及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指南-2000苯C6H60.11mg/m31 h香港地区办公室及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指南-2000甲苯0.20mg/m31h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等效采用前苏联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CH245-71)中二甲苯的标准二甲苯0.20mg/m31h前苏联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CH245-71)苯并(a)芘B(a)P 1ng/m3 24 hWS/T182-1999《室内空气中苯并(a)芘卫生标准》可吸入0.15 24 h GB/T17095-1997《室内空气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0.60mg/m38 h香港地区办公室及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指南-2000细菌2500cfu/m3依据仪器定参照前苏联、我国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我国人防工事空气中细菌卫生标准制定。
1、关于SO2的说明SO2对室内的污染与家庭炊事模式、通风换气情况、污染源强度、燃料种类、室内结构以及室外SO2浓度等因素有关。
SO2易溶于水,它与水结合形成亚硫酸,并可氧化生成硫酸,刺激眼和鼻粘膜,并具有腐蚀性。
SO2在组织液中的溶解度高,所以吸入空气中的SO2很快会在上呼吸道溶解,很少进入深部气道。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6.09.29
•【文号】环办科技[2016]94号
•【施行日期】2016.09.2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科技,标准化
正文
关于印发《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指南(试
行)》的通知
环办科技[2016]94号各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项目承担单位:
为规范和指导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全面了解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情况,掌握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经济成本、达标技术和达标率,持续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部制定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指南(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指南(试行)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6年9月29日。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三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 (三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编制组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项目名称: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 项目统一编号:135.4 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连市环境监测中 心、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王宗爽 标准处项目负责人:何俊
目录
1 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 ..................................................................................................................................... 3 1.1 任务来源 ..................................................................................................................................................... 3 1.2 工作过程 ..................................................................................................................................................... 3
4 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 8 4.1 适用范围 ..................................................................................................................................................... 8 4.2 术语和定义 ................................................................................................................................................. 8 4.3 评价项目选择 ........................................................................................................................................... 10 4.4 AQI 指数分级浓度限值的确定................................................................................................................ 10 4.5 发布时间的确定 ....................................................................................................................................... 10 4.6 实施新标准的技术条件........................................................................................................................... 1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修改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修改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单编制组二O一八年七月项目名称:修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项目统一编号:2018-80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组主要成员:武雪芳、王宗爽、郭敏、唐桂刚、王帅等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谭玉菲大气司项目管理负责人:段光明科技司项目管理负责人:李晓弢目 录一、 工作背景 (7)二、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有关情况 (9)三、 我国情况及与国外对比 (13)四、 标准修改单主要内容 (1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修改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背景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于2012年2月29日发布,并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74个重点城市率先实施。
除属于上述74个城市的青岛、济南、太原外,山东、山西两省的25个其他地级及以上城市也从2013年开始实施该标准。
此后,其他地区陆续加快标准实施进程,到2015年1月1日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全面实施该标准。
2015年8月29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情况应当定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标准适时进行修订”。
2017年3月,考虑到首批99个城市已经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超过四年、全国实施该标准超过两年,且第一阶段《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将到期,为全面评估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充分发挥该标准对下一阶段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引领作用,原环境保护部委托中国工程院对标准技术内容和实施情况开展了专题评估。
中国工程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组织了环境、能源、气象、管理等多领域的50多位院士、专家开展评估,于2017年底形成评估意见并向原环境保护部反馈。
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AQI技术规范及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201602
三、报告编写
1、空气监测情况的概述
? 监测点位情况 ? 有几个测点、分布情况、测点性质(国控、省控、
市控)、测点基本情况介绍。 ? 监测方法、指标 ? 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2、空气质量状况
? 当年空气质量状况 ? 总体平均状况、各测点状况 ? 内容应该包括:有效监测天数、各污染物的平均浓
度、污染指数、达标情况、超标率、超标倍数 ? 与近几年同期比较情况 ? 总体平均比较情况、各测点比较情况
二氧化硫( SO 2)、二氧化氮( NO2)、一氧化 碳( CO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10微米) (PM 10)、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 (PM 2.5)、氮氧化物(NOx )
臭氧(O3)
二氧化硫(SO 2)、二氧化氮( NO2)、一氧化 碳(CO )、臭氧(O3)、氮氧化物(NOx)
?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
? 基本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 基本项目为:二氧化硫( SO2 )、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 (CO)、臭氧(O3)、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10微米)(PM10)、颗 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PM 2.5 )等 6项。
? 环境空气污染物其他项目
? 其他项目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 情况,确定具体实施方式。
对应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污染物项目浓度限值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及相对应污染级别
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
当Ci,j≤Ci≤Ci,j+1时,i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 (Ii)按下式计算:
IAQI P
?
(IAQI Hr (BP
? ?
IAQI Lo ) (C
BP )
P
?
BP Lo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技术指南(试行)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技术指南(试行)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有关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的信息采集、交换、存储、加工、使用以及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工作。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皆适用于本标准。
(一)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GB 1627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三)GB/T 16705 环境污染类别代码(四)GB/T 16706 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五)HJ/T 212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六)HJ/T 352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三.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系统结构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系统从底层逐级向上分别是:省市级监测部门、区域中心、国家监测部门(总站)。
其中下发信息包含6种污染物浓度、AQI指数等。
模式预报产品接口由总站负责,总站将预报指导产品下发到区域中心、省级、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监测部门,为避免总站网络负载过大影响下载速度的情况,指导产品分发的设计方式为省市监测部门到区域中心下载数据。
在实施初期,因各区域中心正在筹建中,总站(国家预报中心暨京津冀及周边预报中心)将直接承担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中心和各省级、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监测部门的指导产品分发。
待全国各区域中心建设完善后,逐步实现各区域中心对省市监测部门下载数据的支持功能。
各级部门根据预报结果进行业务化处理后,直接将处理结果上传至总站,同时城市监测部门还须将信息数据同时上传至其相应省级/区域监测部门。
其下发信息数据系统架构图如图1-1,上传数据系统架构如图1-2所示:图 1-1 下发信息数据系统架构图国家监测部门区域监测中心 区域监测中心省市监测中心 省市监测中心省市监测中心省市监测中心` ` ` ` ` `` ` ` ` ` `` ` `` ` `` ` ` ` ` ` VPN 网络VPN 网络图 1-2 上传信息数据系统架构图四.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方式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主要采用了上传和下发两种信息交换方式。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编制说明)
式中,i 为地区(县或省、直辖市、自治区),j 为排放源,k 为技术类型,y 为年份,Ei,j,y
为 y 年 i 地区 j 排放源的排放量。EF 为排放因子,A 为活动水平。
5.2.1 道路机动车排放源计算参数
机动车排放源的 VOCs 排放量计算方法为:
∑ E v,t = Pi, j,t × EFi, j,t ×VMTt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编 制说明
1 任务来源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我国目前大气区域灰霾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形成均有重要 贡献。目前,围绕如何深化大气环境保护工作、降低 VOCs 的排放、减少光化学烟雾和灰霾 现象发生频率等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于 2013 年启动了环保 公益科研专项重点项目“VOCs 源排放控制和监管体系研究”,由北京大学承担。旨在摸清我 国 VOCs 排放基本情况,评估其减排技术潜力,研究 VOCs 源排放控制和管理方法。依托该项 目,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给北京大学下达了编制《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 指南》的任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开展《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 清单指南》编制工作。
5.1.5 移动源分级
移动源根据路径途径分为道路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源两种二级排放源。 道路机动车排放源按照与我国统计口径相对应的机动车类型划分到第三级,分轻型客 车、轻型货车、重型货车、大型客车、摩托车共五种。按照汽车燃料将轻型客车、轻型货车、
3
重型货车分为汽油车和柴油车,作为第四级分类;大型客车则分为公共汽车和长途车;摩托 车按发动机类型分至第四级,包括两冲程和四冲程摩托车。
3 指南编制原则与技术依据
3.1 编制原则
1)科学实用原则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知识题库(多选题)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知识题库(多选题)1.应当根据所在地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A.居民委员会B.村民委员会C.学校D.企业事业单位答案:ABD2.某公民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有权享有以下哪些权利()。
A.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B.可以获得政府的表彰C.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D.可以对其他公民发布命令答案:ABC3.《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发生造成大气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的规定,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A.《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方法》答案:AB4.企业事业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A.不按照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的。
B.水污染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启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采取有关应急措施的。
C.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水污染物的。
D.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水污染物的。
答案:AB5.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向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及其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地点固体废物。
()B.堆放C.贮存D.遗撒答案:ABC6.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企业事业单位未按要求执行停产、停排措施,继续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实施查封、扣押。
()A.特别重大B.重大C.较大D.一般答案:ABC7.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突发环境事件是指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等环境介质。
()A.大气B.水体C.地下水D.土壤答案:ABD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主要包含哪几部分内容?()A.风险控制B.风险预警C.应急准备D.应急处置E.应急救援F.事后恢复答案:ACDF9.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为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要立即采取关闭、喷淋以及下列哪些措施()。
室内空气环境》编制说明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家庭服务平台评价技术规范室内空气环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背景介绍在2019年上海AWE上,大多数家电企业转向AIoT赛道,说明智能单品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智能家电已经从单纯的连接转向"智能+"赋能,智能家电场景的联动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智能将回归节能、健康、安全等消费本质。
当然,智能单品产品的普及,也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宝库”,这些数据可以支撑、服务智能家电从智能单品转入场景联动的“智能+”阶段,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通过搭建智慧家庭健康数据应用平台,从被动服务用户,转向主动服务用户,减少用户的日常干预,为用户提供“无感”的舒适、健康生活。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在用户数据的收集和使用等方面体现为碎片化、差异化。
整个行业缺乏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智慧家庭服务平台的评价标准,行业需要制定关于智慧家庭场景的评价标准,能够有效地对智慧家庭服务平台进行评判,有利于引导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和规范市场,也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本标准的起草将填补智慧家庭场景等标准的空白,规范了智慧浴室结构模型,并充分利用浴室的体脂称、智能坐便器、智能镜、运动手环等设备产生的数据,指导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及时、便利的健康建议和计划,并给用户带来好的智能体验。
2、任务来源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向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申请,经立项通过并印发了中国标协【2019】66号文件,项目名称:《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家庭服务平台评价技术规范室内空气环境》。
注:由于平台不只是健康数据内容,经行业征集和专家讨论,标准名称由《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智慧家庭健康数据应用技术规范智慧空气》,改为《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家庭服务平台评价技术规范室内空气环境》。
3、主要工作过程市场调研:自2018年6月份起,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邀请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一起进行广泛地市场调研,掌握了目前国内主流企业关于室内空气环境的研究、生产和使用状况,汇总出主要智能功能及用户需求。
环境空气质量模型遴选工作指南(PDF 45页)
附件4环境空气质量模型遴选工作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程,增强环境空气质量模拟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环境质量模型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环境空气质量模型遴选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1.2适用范围本指南是遴选环境空气质量模型进入国家推荐模型名录的工作文件,适用于环境空气质量模型管理部门、模型专家委员会、模型专业委员会、模型研发单位等从事环境空气质量模型规范化管理的工作人员。
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质量模型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1.4术语与定义模型评价指标:是指从模型准确性、易用性、成熟性等方面定出一系列指标,用于综合评价模型的优劣。
验证案例:是指通过现场实测等方法,获得污染源数据、气象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地形数据和固定点的监测值等一整套验证数据,形成可供模型使用的输入数据,和与模型模拟结果相比较的监测浓度值。
模型科学性能验证:是指用本指南推荐验证案例或自主开展的验证案例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的过程,验证方法一般采用统计学方法。
模型软件测试:是指在相同计算平台、验证案例和输入输出参数的条件下,对模型各项性能、参数、指标及模拟结果进行分项测试。
环境空气质量模型遴选工作:包括模型准确性验证、模型各项性能测试、模型综合指标评价,模型专业评审等遴选工作。
环境空气质量模型规范化:是指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成为推荐模型的一系列的工作。
主要工作包括模型遴选技术工作、模型被确定为推荐模型并发布等管理工作。
推荐模型:是由环境质量模型主管部门以推荐名录形式公开发布的模型。
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建立与优化空气质量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及时了解和预测空气质量,建立有效的模型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建立与优化方法。
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为了建立空气质量预测模型,首先需要获取相关的数据。
目前,常用的数据来源包括气象站点观测数据、空气质量监测站点观测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等。
这些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包括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数据差分等。
2. 特征选择与提取在建立空气质量预测模型时,选择合适的特征对于模型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包括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可以根据特征与目标变量之间的关系选择最相关的特征。
此外,还可以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特征提取,提取更具有代表性和判别性的特征。
3. 模型选择与建立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使用传统的统计模型,如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也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深度学习等。
模型的选择需考虑模型的性能、计算复杂度和实际应用的需求。
同时,可以结合多个模型进行集成学习,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4. 模型训练与调优在选择好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训练和调优。
模型的训练可以使用交叉验证等方法,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验证集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调优可以采用网格搜索、遗传算法等方法,寻找模型的最优超参数,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5. 模型评估与优化模型的评估是验证模型的性能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2)等。
通过与实际测量结果对比,可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如果模型存在较大偏差或方差,可以通过增加样本量、优化特征选择、调整模型参数等方法进行优化。
6. 模型应用与展望建立好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可以应用于空气污染预警、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等方面。
通过预测和监测空气质量,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公众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环境空气质量模型遴选工作指南
环境空气质量模型遴选工作指南今天咱们来聊一聊环境空气质量模型遴选这件事。
你们知道吗?就像我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一样,大人们也得挑选适合的东西来了解咱们的空气到底好不好呢。
这个被挑选的东西就是环境空气质量模型。
比如说,我们在一个小花园里玩。
这个小花园里有好多花花草草,还有小虫子和小鸟。
如果想要知道这个小花园里的空气是不是很干净、很健康,那这个模型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小侦探。
它可以把花园里的空气情况一点点查清楚,就像小侦探能找到隐藏的线索一样。
那怎么挑选这个“小侦探”(环境空气质量模型)呢?这就像是一场特别的选美比赛,但比的不是谁长得好看,而是谁能把空气的情况算得最准。
有一些模型可能在城市里用起来就特别好。
像那些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汽车跑来跑去,工厂也在冒烟。
这种环境很复杂,要是有一个模型能把汽车尾气、工厂废气还有人们生活产生的各种气味对空气的影响都算清楚,那这个模型就很厉害啦。
比如说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天都有好多好多的事情影响空气,就得找那种特别聪明的模型。
还有一些地方呢,是那种山清水秀的小乡村。
村子里有农田,有小溪,空气里都是泥土和花草的香味。
这样的地方也需要模型来看看空气怎么样。
那可能就需要一个能把农田里的农药味、泥土的气息还有小动物们对空气影响都考虑进去的模型。
就像我老家的小村子,有大片的稻田,偶尔还能看到牛在吃草,这个时候就要找适合这种田园环境的空气质量模型。
挑选这个模型的时候,还得看看它是不是容易被大家使用。
就好像一个特别难玩的玩具,大家都不会玩,那这个玩具再好也没用呀。
模型也是这样,如果那些研究空气的叔叔阿姨们用起来特别麻烦,要花好多好多时间去学习怎么用,那这个模型可能就不太受欢迎。
另外呢,这个模型得是个诚实的“小侦探”。
它算出来的结果得和实际情况差不多才行。
比如说,我们感觉到今天小花园里的空气很清新,花香特别浓,那这个模型要是算出这个小花园的空气很糟糕,那肯定就不对啦。
总之呢,环境空气质量模型的遴选就是要找到那个最适合的“小侦探”,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乡村,都能把空气的情况准确地告诉我们,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空气,让我们能一直在干净健康的空气中玩耍、成长啦。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15《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项目名称: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项目统一编号: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主要起草人:柴发合、王淑兰、云雅如、冯银厂、张美根、高健、陈振兴、胡君、张敬巧、陈飞、张鹤丰、罗达通、邱雄辉、张萌、张岳翀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项目管理人:王淑兰环保部科技标准司项目管理人:XXX目 录1 任务来源 (1)2 指南编制的意义 (1)3 编制原则方法及依据 (1)3.1 编制原则 (1)3.2 编制方法 (2)3.3 法律及技术依据 (2)4 主要编制工作过程 (2)5 国外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策略 (3)5.1美国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策略 (3)5.2英国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策略 (4)6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及大气污染控制状况 (4)6.1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研究 (4)6.2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策略回顾分析 (28)7 指南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39)7.1 方案基础研究 (39)7.2 方案文本编制 (48)8 指南实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 (50)8.1 环境效益 (50)8.2 技术经济分析 (51)9 标准实施建议 (51)10 征求意见及意见汇总处理情况 (51)10.1 征求意见概况 (51)10.2 主要意见及处理 (51)《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2011年1月1日,环境保护部环保公益性行业项目《重污染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策略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项目立项,其任务之一即为编制《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
2013年10月,环境保护部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下达了编制《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改善方案编制指南》)标准的任务。
2013年11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先后联合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共同组成编制组,开展《改善方案编制指南》编制工作。
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治理考查方法试行
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治理考查方法(试行)
第一条为落实各地政府爱惜辖区空气环境质量的法定职责,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增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进展,依照《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适用于对各设区市、县(市)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的治理考核,试行时期只考核指标。
第三条依照各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环境空气质量转变情形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计划》(环发〔2021〕130号,以下简称《计划》)实施情形等,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治理情形进行考核。
第四条环境空气质量依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21)进行评判。
环境空气质量转变状况评判以上一年为基数。
如某一行政区有多个空气监测站点,日均值按各站点监测的指标日均值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判。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治理每一年考核1次,考核等次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4个档次。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按月通报,预考核结果按季度通报。
依照我省监测能力建设进度安排,自本方法发布之日起,对设区市指标进行逐月通报;自2021年1月1日起,对县(市)级城市指标进行逐月通报,对设区市开始考核指标;2021年1月1。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试行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
预警试行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公布日期】2015.04.16
•【字号】豫环文〔2015〕73号
•【施行日期】2015.04.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监测
正文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试
行方案的通知
豫环文〔2015〕73号
各省辖市环境保护局:
为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我省蓝天工程行动计划相关要求,及时提供大气污染防治、重污染天气预警应对和公共信息服务技术支撑,推进我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我厅制定了《河南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试行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联系人:环境监测处王小飞
省监测中心王玲玲
联系电话:*************;66309318
附件:河南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试行方案
2015年4月16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环境空气质量模型遴选工作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环境保护部2015年8月—73—项目负责人:李时蓓工作指南名称:环境空气质量模型遴选工作指南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主要起草人:孟凡李时蓓丁峰胡翠娟伯鑫易爱华胡京南唐伟何友江陈义珍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项目管理人:陈胜—74—目录1任务来源 (76)2指南编制单位 (76)3工作指南制定背景与意义 (76)3.1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法规化建设背景 (76)3.2国际环境空气质量法规模型体系建设现状 (77)3.3国外环境空气质量法规性应用模型分类体系 (85)3.4国内法规模型建设现状 (92)4工作指南编制原则与技术依据 (93)4.1编制原则 (93)4.2主要技术依据 (93)5技术方法与工作过程 (94)5.1技术方法与路线 (94)5.2主要编制工作过程 (95)6主要内容及说明 (96)6.1环境空气质量模型遴选 (96)6.2模型遴选工作程序 (97)6.3模型遴选材料要求 (99)6.4环境空气质量模型验证技术方法 (100)6.5模型综合评价 (107)6.6指南附录 (110)7指南实施建议 (110)—75—环境空气质量模型遴选工作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2013年,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牵头,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共同承担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环境质量模型法规化与标准化研究》(项目编号:201309062)。
项目起止时间为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
依托该项目,课题组研究了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大气和水的环境质量模型法规化制度建设现状,吸收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环境质量模型法规化、标准化建设内容、评价指标和认证制度,在调研我国环境质量模型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了我国环境质量模型法规化制度研究,提出了我国的环境质量法规模型发展方向,形成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模型的评价指标和验证方法,为建立我国推荐模型(也称为法规模型)的认证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环境质量模型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模型遴选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指南)。
2指南编制单位项目主要编制单位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等单位给予了技术支持。
3工作指南制定背景与意义3.1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法规化建设背景法规模型的确定往往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如国家建立模型评估指标和验证系统、公开发表的科学论文、研讨会等。
为帮助各级政府方便和正确地应用法规模型,环保部门往往还建立模型的技术支持系统,提供培训、标准化污染源数据、气象数据、水文数据等,以及统一的前/后处理软件和图形软件,有些还包括进一步的分析软件如环—76—境质量达标评估、健康风险评估等功能。
目前国内已具备法规地位的模型有引自欧美主流的AERMOD、ADMS和CALPUFF空气质量模型,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以清单方式予以推荐,并在公众网络平台上(环保部评估中心网站)予以发布。
发布的内容包括模型的运行程序、技术说明书、用户使用手册、典型应用案例等。
在引入时,局地模型AERMOD、ADMS与HJ2.2-1993导则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并采用美国法规模型库中的验证数据进行了比较,保证了推荐模型的一致性、可靠性。
目前,上述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环境管理领域,仅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每年就有上万本环境影响报告书使用推荐的模型。
但是,目前中国法规模型体系基本上还是空白,缺少地表水、地下水等领域里的法规模型,即使是大气领域的法规模型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大气领域的法规模型不健全,缺乏评估区域复合空气污染问题的区域空气质量模型(如臭氧、酸沉降),有毒污染物爆炸、泄漏等风险模型,人体健康评价模型,还有一些特殊的模型(如冷却塔排烟模型、岸边薰烟模型等);第二、推荐模型直接采用美国EPA或欧洲等发达国家的法规模型,只与93版导则针对预测结果的衔接性进行了一些对比研究,没有采用中国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对模型在中国应用的不确定性没有评估;第三、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理特征和工业布局,复杂地形的应用远比国外常见和复杂,现有模型的复杂地形处理不能满足需求;第四、缺乏标准化的污染源数据格式、移动源、无组织排放、扬尘风沙等排放模型及数据格式体系;第五,没有长期的发展和更新计划,没有中国原发的研究成果;模型导则不够灵活,特别是缺乏新模型的准入和应用规范;第六、法规模型的开发和技术支持队伍薄弱。
鉴于中国环境空气污染状况和高速的经济发展,目前的法规模型体系很难适应环境管理的需求。
开展中国法规模型的科学技术研究,是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中急需的基础性研究项目,可以为国家环境规划、总量控制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紧迫性。
3.2国际环境空气质量法规模型体系建设现状3.2.1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法规化现状美国在模型法规化建设方面位于世界领先地位。
1978年,美国首次颁发了空气质量模型导则,基本确立了环境空气质量模型的法规地位。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模—77——78—型分类体系、模型管理机构、模型法规化程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较为先进的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法规化制度。
EPA 空气质量法规模型可分为三大类共计31种模型。
主要包括扩散模型、光化学模型和受体模型(源解析模型)。
扩散模型主要用于新改扩建污染源审批,光化学模型主要用于大尺度污染物扩散/大气化学反应模拟,受体模型主要用于反推确定污染源对受体贡献率。
其中较为广泛使用的扩散模型又可分为首选模型(AERMOD,CALPUFF)、其他推荐模型(BLP,CALINE3,CAL3QHC/CAL3QHCR,CTDMPLUS,OCD)和备用模型(ADAM,ADMS-3,AFTOX,ASPEN,DEGADIS,HGSYSTEM,HYROAD,HOTMAC/RAPTAD,ISC3,ISC-PRIME,OBODM,OZIPR,Panache,PLUVUEII,SCIPUFF,SDM,SLAB),这些模型涵盖了从正常污染物排放扩散、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泄漏模拟等多个方面。
图1EPA 空气质量模型分类体系EPA 为环境空气质量法规性应用模型的主要管理机构,下设的空气质量标准和规划办公室(Office of Air Quality Planning and Standards,OAQPS)为预防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组织开展了多个与环境空气质量相关的项目,涉及到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排放系数、环境空气质量模型等多个领域。
其中环境空气质量模型主要由空气质量模型工作组(Air Quality Modeling Group,AQMG)负责,AQMG 通过建立模型信息交换中心(Model Clearinghouse,MC)、定期举办空气质量模型会议/研讨会、完善模型导则来指导各州、各地区正确选择使用空气质量法规模型,对于拟作为推荐模型的空气质量模型,AQMG 还将负责组织专家进行同行审查。
此外,空气质量模型工作组还负责配合EPA研究和发展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ORD)发展的新的预测模型和新的预测技术,并为空气质量规划和标准出台、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环境空气质量模拟服务。
AQMG在法规模型的建立、应用推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统一发布模型相关信息,美国EPA设立空气质量法规模型支持中心(Support Center For Regulatory Air Models,SCRAM),发布法规模型的技术文档、执行程序等;并设置模型交流所(The Model Clearinghouse),便于各地区办公室或各州环保署在针对导则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或批准使用清单之外的模型时与EPA进行意见交流,同时,模型交流所还设有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Model Clearinghouse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MCHISRS),对EPA的各类回复意见以及各地区使用非导则推荐模型的情况进行汇总,便于将来遇到同样情况时,采取相同的处理方式,保持国家层面的公正性和一致性。
为确定和更新环境空气质量法规性应用模型,从1977年8月7日之后6个月开始,EPA每3年至少举办一次模型会议(Conference on Air Quality Models),迄今为止,已经召开10次会议。
参会机构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各州/各地方空气污染防治机构、相关联邦机构(包括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以及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行业相关咨询公司、社会团体等。
通过模型会议,EPA可收集各界对环境空气质量法规性应用模型的发展建议,并及时掌握其他先进模型的发展动态。
美国的空气质量法规模型确定过程往往与模型会议密切相关。
推荐的法规模型认证程序如图2所示。
其中,模型开发过程中和法规模型认证过程中都包括同行审查(Peer Review)的环节,前者由模型开发者组织开展,后者由EPA组织开展。
EPA组织开展的同行审查是法规模型认证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EPA拟进行法规模型认证时,筛选审查专家3~4人,组成审查小组,并同时将同行审查项目的协调工作委托给第三方公司;由第三方公司将模型代码及技术文档提供给各审查专家,并确定审查费用,审查内容等;审查专家按照分工对模型各项内容进行审查,包括模型公式、模型技术文档和用户指南等文档资料、模型性能评估以及用户友好性,各专家提交审查意见后由专家组组长汇总后发送各审查专家,并开会讨论;会后,各专家对审查意见进一步修改和确定,返回专家组组长,由专家组组长统一汇—79——80—总递交第三方公司;第三方公司汇总审查意见、审查专家简历等各项内容后形成最终的审查报告,提交EPA。
图2EPA 法规模型认证程序3.2.2英国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法规化现状根据英国环保局ENVIRONMENT AGENCY POLICY EAS/2007/1/1规定,英国不对任何模型进行推荐,使用者可自行选择任何经过独立验证并具有科学性的模型。
虽然官方并未偏袒任何模型,但据咨询统计,英国使用较广的模型包括AERMOD、ADMS、NAME 等,其中后两种模型为英国自行研发。
大气扩散模拟联络委员会(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ling LiaisonCommittee,ADMLC)在英国空气质量模型的规范化使用、促进各界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