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经典书籍
![中医经典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d805043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2.png)
中医经典书籍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积累了大量的经典书籍,这些书籍不仅记录了中医的诊疗经验,还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医经典书籍,它们是中医学术的瑰宝,对后世影响深远。
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是学习中医不可或缺的经典。
2.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由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典范。
书中详细论述了伤寒及其他杂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方法,对后世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同样出自张仲景之手,主要总结了古代治疗杂病的经验,书中记载了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书。
4.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专著,记载了多种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方法。
该书对中药的分类、配伍和炮制等方面有着详细的描述,对中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5. 《温病条辨》《温病条辨》由清代医学家吴又可所著,是温病学派的经典之作。
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方法,对温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6. 《难经》《难经》是一部专门讨论中医疑难问题的专著,书中对许多中医理论中的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理解中医理论的深层次问题有着重要的帮助。
7.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由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集大成之作。
该书详细记载了近两千种药物的性能、功效、用法和用量,对中药学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中医经典书籍不仅为中医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现代人的健康养生提供了指导。
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https://img.taocdn.com/s3/m/5fdee33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6.png)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各经典医书简介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2.《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等等。
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
3.《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
原题秦越人撰。
“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
“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
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
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
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
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
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
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
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
最值得阅读的中医药学十五大名著
![最值得阅读的中医药学十五大名著](https://img.taocdn.com/s3/m/f89d399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5.png)
最值得阅读的中医药学十五大名著1.《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经典著作。
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养生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2.《难经》是继《黄帝内经》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
它以问答的形式,人体的生理、病理、经络、针灸、诊断治疗等,还创造性地提出“独取寸口”及有关奇经的论述。
3.《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成书于两汉期间。
全书收载365味中药。
该书所记载的麻黄平喘、黄连止痢、大黄通便、常山截疟等,不仅是医药史上的最早记载,而且目前中医学仍在使用。
4.《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博采众方,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与一体。
此书因战乱佚散,后经人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方》两本书。
《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5.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6.《五十二病方》: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批帛书医籍,经整理定名为《五十二病方》。
据考证,它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
书中收载临床各科医方283首,还记述有汤、丸、散等剂型。
7.晋代王叔和著《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8.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天花等传染病的候症和传染途径,其炼丹术的记载则成为我国制药化学的开端。
9.隋代《诸病源候论》,列病候1720个,为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学专著。
10.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使脏腑辨证更完善。
11。
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提出了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方法。
12.陈自明的《妇人良方》系统地总结了妇产科的诊治经验和理论。
13.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14.明代《普济方》载方61739首,为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古方书。
15、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方剂11096首。
中医入门书籍
![中医入门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8ec3ff5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0.png)
中医入门书籍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
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一本入门书籍是了解中医知识的起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初学者的中医入门书籍,并对其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1. 《中医基础理论》作者:李敬涛该书是中医入门的经典教材之一,囊括了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知识点。
该书从中医的起源、理论基础、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适合初学者快速了解中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中医学概论》作者:袁万里这本书是对中医学的整体概述,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学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临床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适合对中医学整体框架有一定了解后,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医的综合知识的读者。
3. 《黄帝内经》作者:黄帝《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名著之一,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书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虽然该书内容深奥,但对于对中医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仍然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入门读物。
4.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中《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药物学专著,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本书罗列了大量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等信息,并对药物进行了分类和归纳。
适合对中药学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5. 《针灸学》作者:李恒书该书介绍了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针灸的起源、目的、手法等内容。
通过详细的解释和举例,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针灸的原理和应用。
适合对针灸学感兴趣的读者。
以上是一些适合初学者的中医入门书籍,无论你是对中医学整体感兴趣,还是对具体的疗法、药物等方面有所追求,这些书籍都能为你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支持。
当然,理论知识只是中医学习的一部分,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些初级中医书籍,能够对中医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医水平。
中医养生有关的书
![中医养生有关的书](https://img.taocdn.com/s3/m/c30b85b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e.png)
中医养生有关的书中医养生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医理念以平衡身体阴阳、气血为中心,从中暴露出的养生秘方、治疗技术和中药配方也日益引起全球关注。
为了追溯中医养生文化的根源,许多学者和医生都写了很多有关的书籍。
这份名单会为你介绍几本很受欢迎的中医养生书。
1.《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养生著作的代表,大约写于公元前一世纪的《黄帝内经》系统地介绍了许多养生知识,如平衡饮食、运动、按摩等方面。
这本书强调人们应当注意身心平衡和阴阳调和,所以被称为中医养生的"圣经"。
在中国的中华医学界,许多学校都使用这本经典的书作为中医课程的一个必修部分。
2.《神农本草经》这本草本古籍写于两千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草医学著作之一。
神农本草经详的阐述了中医与植物学之间的关系,并对数百种植物及其功效进行了详细描述。
本书中介绍的许多中草药已被证明在治疗疾病、促进健康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3.《千金方》属于唐代育医权威的孙思邈,编纂完成的《千金方》,共计三十卷,详细描述了将六一种草药进行煮煎、浸泡等不同的烹饪方式的益处。
这个方子书被誉为中华医学的一部宝典,对于维护家庭健康、治病保健都有很大的帮助。
4.《本草纲目》明代著名药理学家李时中完成的经典。
全书收录本草目录中的各种中草药3000多种,其中对古代中草药的分类、鉴定、治愈功效的描述十分详细。
整本书使中国药物研究行业大为得益,并影响了很多国家的草药研究。
中医养生引领我们探究中华民族传统的医疗文化和生命科学知识,使我们可以更好地认知身体和生命,并更好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上几本书是充满凝聚力和时代价值的精神财富,一定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
![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af28c4b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c.png)
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尊重。
中医传承人作为中医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在中医药医籍方面的阅读和学习经验对于后辈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以供参考。
一、基础理论类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经典,其中包含了中医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理论,是学习中医必读之书。
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其中详细阐述了中医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学习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药学类1.《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药学的重要经典,其中收录了众多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内容,对于学习中药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巨著之一,其中收录了大量中药,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对于学习中药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方剂类1.《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所著的中医方剂经典,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方剂,包括内服和外用的方剂,对于学习中医方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医宗金鉴》方剂篇《医宗金鉴》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吴谦所著,其中方剂篇收录了大量的常用方剂,对于学习中医方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其他类1.《黄帝内经素问》除了以上提到的经典之外,中医传承人还推荐阅读《黄帝内经素问》,其中包含了中医养生、食疗、针灸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全面了解和学习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2.历代医家著作选读中医传承人还推荐阅读历代医家的著作,如张仲景、李时珍等人的著作,这些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思考,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多个方面,这些书籍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些书籍也是中医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cddb92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4.png)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摘要:1.导语2.中医入门书籍推荐3.阅读顺序建议4.总结正文:导语: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中医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和学习中医。
那么,对于零基础的人来说,如何开始学习中医呢?阅读一些入门书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自学中医的入门书籍,并提出阅读顺序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入门中医学习。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1.《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是学习中医的必读书籍。
该书详细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防治原则等内容。
2.《伤寒杂病论》:由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研究伤寒病、温病及杂病的专著。
该书以六经辨证为核心,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3.《金匮要略》:由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一部关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多方面疾病的临床诊治经验总结。
4.《温病条辨》:由清代医学家吴又可所著,是一部关于温病的专著。
该书详细介绍了温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5.《中医方剂学》:介绍了中医常用的方剂,包括方剂的组成、功效、用法等,对学习中医临床治疗非常有帮助。
阅读顺序建议:对于零基础的学习者,建议先阅读《黄帝内经》,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
接着学习《伤寒杂病论》,掌握疾病的辨证方法。
之后可以阅读《金匮要略》,了解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治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同时学习《温病条辨》,加深对温病的认识。
最后,学习《中医方剂学》,了解常用的方剂组成和功效。
总结:自学中医需要耐心和毅力,通过阅读入门书籍,逐步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方法。
按照推荐的阅读顺序,相信您会在中医学习道路上取得良好的成果。
当然,实际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调整。
中医经典书籍
![中医经典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6bffe14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9.png)
中医经典书籍中医经典书籍是中医药学习者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它们承载着古代医学智慧的精华,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传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中国几千年的医学发展历史中,形成了许多经典著作,这些著作既包含了中医理论的基本原理,也有许多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医经典书籍:《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也被称为中医学的“圣典”。
它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内容包括了中医的理论体系、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黄帝内经》中系统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对中医学习者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由张仲景所著的中医经典之一,它主要讲述了外感发热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伤寒杂病论》总结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对于中医的诊疗方法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编纂的药物学著作,它系统整理了我国古代的草药资源,并详细介绍了药材的性味功效、使用方法等信息。
《本草纲目》为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晋代张仲景所著的另一部重要医学著作,它系统总结了张仲景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被誉为中医临床诊疗的经典之作。
《金匮要略》中包含了大量的医案和治疗方药,对中医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结语中医经典书籍承载着中医药学的宝贵积累和传统智慧,对于中医药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些经典著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更多的学习者能够重视并研究中医经典书籍,将中医药学发扬光大。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95a344a7b9d528ea80c7790e.png)
三、金匮要略
四、温病类
五、神农本草经
六、难经
黄帝内经类:
1明 · 李中梓《内经知要》
2、现代· 《王洪图内经讲稿》
3、现代·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 郭霭春,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整理第 一人。 4、马莳(明)《灵枢经注证发微》 5、《黄帝内经太素》 唐 · 杨上素 6、明· 张景岳《类经》
4、民国· 俞根初原著《重订通俗伤寒论》
五、神农本草经
1、清· 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 六、难经
民国· 张山雷《难经汇注筏正》
叁、针灸类
1、现代· 周檐声《金针梅花诗抄》
2、明· 杨继洲《针灸大成》
3、晋· 皇普谧《针灸甲乙经》
肆、内、外、妇、儿、五官
清· 《医宗金鉴》
一、中医内科
1、现代中医内科学(现代· 何绍奇)
2、实用中医内科学(方药中)
二、中医外科
《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要诀》
明· 陈实功《外科正宗》(徐灵胎点评本)
三、中医妇科
1、《医宗金鉴· 妇科心法要诀》
2、清.傅青主《傅青主女科》(黄绳
武点评本) 3、清.萧埙《女科经纶》
柒、丛书类
1、现代· 单书健《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2、民国· 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
3、现代·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
书》
附录:资淘宝 孔夫子旧书网
四、儿科 《医宗金鉴· 妇科儿法要诀》 明· 万密斎《万氏家传幼科发挥》 五、五官科
《干祖望中医五官科经验集》
伍、医案
1、民国· 张山雷《古今医案平议》 2、民国· 丁甘仁《丁甘仁医案》 3、清· 《王孟英医案》 4、现代· 陈克正《叶天士诊治大全——叶 天士医案研究》
中医重点书籍
![中医重点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064d70f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5.png)
中医重点书籍一、经典古籍《黄帝内经》:包含《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全面论述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对中医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都有深入的解释。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的经典著作,包含了对伤寒、杂病的诊治记录,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方剂和治疗思路。
《难经》:古代中医的经典著作之一,对人体的脉象、经络、穴位等都有详细的描述,同时对脏腑的功能也有深入的解释。
二、临床指导《景岳全书》:张景岳的经典著作,从脏腑、经络、病机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的经典著作,详细记录了其临床诊治的医案,涵盖了多个科别的疾病治疗,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赤水玄珠全集》:龚廷贤的经典著作,包含了内外妇儿等多个科别的疾病治疗,提供了大量的方剂和治疗方法。
三、理论研究《医林改错》:王清任的经典著作,对中医的脏腑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修正,提出了新的脏腑理论。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的经典著作,对中医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
《温病条辨》:吴鞠通的经典著作,对温病的治疗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方剂和治疗思路。
四、临床经验《医灯续焰》:费伯雄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对中医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有深入的解释和总结。
《证治汇补》:李用粹的经典著作,详细记录了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大量的实用方剂和治疗思路。
《类证治裁》:林佩琴的经典著作,对多种疾病的证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五、医家心得《医学入门》:万全的经典著作,对中医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和总结,同时提供了多种实用的方剂和治疗思路。
《医碥》:何梦瑶的经典著作,对中医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都有独特的见解和创新,强调了预防和保健的重要性。
《诸病源候论》:巢元方的经典著作,详细描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适合初学者看的中医书籍
![适合初学者看的中医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87b48c8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c.png)
适合初学者看的中医书籍适合初学者的中医书籍中医是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中医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适合初学者阅读的中医书籍推荐。
1. 《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是中医的入门必读之一。
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经络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初学者可以对中医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中医诊断学》:这本书介绍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它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脉诊、舌诊等具体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诊断过程和方法。
3. 《中医治疗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它包括针灸、草药、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治疗原理和方法。
4. 《中医养生学》:这本书介绍了中医的养生理论和方法。
它包括饮食调养、运动保健、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养生观念和方法。
5. 《中医药学》:这本书介绍了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方面的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 《中医文化》:这本书介绍了中医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它包括中医的发展历程、名家经典等方面的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价值。
以上是一些适合初学者阅读的中医书籍推荐。
通过学习这些书籍,初学者可以初步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初学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书籍进行阅读。
希望这些推荐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_自学中医入门必看书书单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_自学中医入门必看书书单](https://img.taocdn.com/s3/m/07005a3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d.png)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_自学中医入门必看书书单
中国医术博大精深,那自学中医的话要看哪些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一起来看看。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启蒙类
1.《人体使用手册》
2.《求医不如求己》
3.《小说中医》
4.《思考中医》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经典著作
1.《黄帝内经》
2.《伤寒》
3.《金匮》
4.《温病》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黄帝内经作者简介
《黄帝内经》为古代医者托黄帝之名所作,其具体作者已不可考。
总而言之,《黄帝内经》非自一人一手,其笔之于书,应在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
《淮南子·修务训》言:“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因此,《黄帝内经》之所以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书中所言非虚。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书书目: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
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本文作者:※。
中医十大名著以及四小经典简介
![中医十大名著以及四小经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4bab3e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7.png)
中医经典著作共有十部这十部经典,是中国医药学的理论基础,自古至今,对中医临床、教学、研究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十部经典著作是:《素问》、《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脉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
一、《素问》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它列“四大经典”之首,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我国古代文明史、医学史的重著作。
《黄帝内经》记述了大量中国古代天文、气象、物候等学科的知识,为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素问》和《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
《素问》内容包括人体藏象(解剖生理)、经络等中医理论及病历病机、诊断、辩证、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
《灵枢》与《素问》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俞穴、针灸等。
二《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对人体生理作了重要阐释;全书以阐明《内经》的要旨为主,在《内经》的基础上,提出了八十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内容涉及到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其中一至二十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喻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三、《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开本草学先端”。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e3618f9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7.png)
自学中医入门书籍顺序
摘要:
1.导语
2.中医入门书籍推荐
3.不同阶段的中医学习书籍
4.结语
正文:
导语: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中医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学中医产生兴趣。
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入门书籍呢?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适合自学中医入门的书籍,并介绍在不同阶段应该阅读的书籍,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中医知识。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
1.《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之作。
该书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理。
2.《伤寒杂病论》:由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主要研究伤寒病和杂病的病因、病理、症状和治疗方法,是学习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要参考书籍。
3.《金匮要略》:由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一部关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方面疾病的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对现代中医临床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4.《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详细介绍了当时已知的各种草药的性能、功效和用法,对学习中医药物学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同阶段的中医学习书籍:
1.初级阶段:可以阅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
2.中级阶段:可以阅读《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书籍,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临床诊治方法和药物学知识。
3.高级阶段:可以阅读《温病条辨》、《医宗金鉴》等专业书籍,深入研究中医的学术体系和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结语:
学习中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阅读、实践和总结。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书籍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843dc3e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6.png)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书籍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医的人,一本好的中医基础知识入门书籍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为大家推荐几本优秀的中医基础知识入门书籍,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是中医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全书内容系统全面,包括中医基本理论、经络学说、脏象理论等内容。
书中融合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
2. 《中医养生常识精编》这本书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编写,旨在为广大读者普及中医养生的基本知识。
书中内容通俗易懂,条理清晰,涵盖了中医养生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调养、穴位按摩、气功调理等。
从生活角度出发,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医养生知识。
3. 《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这本书是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编写的教材,适合于有一定中医基础的读者。
书中内容结构严谨,分为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两大部分,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技能的指导。
对于进一步学习中医临床知识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4. 《中医养生入门》这本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本中医养生入门读物,由中医师刘青石编著。
书中内容简洁明了,注重实用性,介绍了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
对于想要修养身心、保持健康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指南书。
5. 《中医基础知识解读》这本书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编写的一本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读物。
书中以问答的形式解读了中医基础知识,如中医的历史渊源、中医的基本理论等。
语言简练,易于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学习材料。
以上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本中医基础知识入门书籍,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读者,相信这些书籍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医话】看完这24本中医书,你就离中医名家不远了
![【医话】看完这24本中医书,你就离中医名家不远了](https://img.taocdn.com/s3/m/bd40a1f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0.png)
【医话】看完这24本中医书,你就离中医名家不远了入医道以来,读书从不懈怠,临床从不懈怠。
读书越来越多,购书也越来越多,家中时常闹书灾。
现在很难把买的那些书看完了,那些质量并不高的书,往往是翻几页就丢了,继而感慨:自己那时的眼光真不行,这样的书还买了。
读书者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起先书越读越厚,然后越读越薄,在这千挑万选的过程中,总有些书让你难以忘却,它们构建了你的专业知识体系。
以下是我最推荐的24本书:01《中医望眼辨证图解》郑德良郑智城主编推荐语:望而知之为之神,这本书可以一窥中医望诊的神奇。
02《耳穴诊断彩色图鉴》黄丽春编著推荐语:望而知之为之神,这本书可以一窥中医望诊的神奇。
03《杏林薪传》王幸福编著推荐语:现代民间中医的经验积累,亲测不少方子效果挺不错。
04《医灯续传》王幸福编著推荐语:现代民间中医的经验积累,亲测不少方子效果挺不错。
05《中医师承实录》余国俊著推荐语:经方、时方,凡可解决解决问题的都是好方。
书中病案及释义清朗,很值得一读。
06《火神派医案解析》张存悌著推荐语:可以一窥火神风度。
07《火神派探讨》张存悌著推荐语:比较系统的阐述火神派的书。
08《品读名医》张存悌等编著推荐语:集文学和医学于一体的医书,可一窥中医名家风骨。
09《中医火神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作者:(清)郑钦安著;陶春晖校注推荐语:欲学火神,必读三书。
10《扶阳讲记》卢崇汉著推荐语:想了解火神派的一鳞半爪,可以看看。
11《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专辑》李可著推荐语:当代大家,必须看。
看了不能走火入魔,不然会出事的。
12《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北京中医医院编推荐语:皮肤科中的经典,外用的还可以看张作舟的书。
13《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编推荐语:皮肤科中的经典。
14《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朱良春,蒋熙,朱又春,朱建平著推荐语:国医大师的书,干货多。
15《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朱良春主编推荐语:善用虫类药者,必擅治疑难杂症。
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
![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2e429ac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2.png)
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中医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调理身体的一种选择。
很多人也开始选择阅读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来了解中医的理论和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
这本书包含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药药方等内容。
其中最有名的是“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是作者对疾病的理论阐述,灵枢则是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的解析。
这本书的特点是具有整体观念、基础经典,值得一读。
2.《伤寒论》《伤寒论》是古代医书之一,也是中医临床思维的重要源头之一。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寒热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其中还涉及了辨证论治的原理和方法等。
这个书籍主要适合医学专业学生和医务工作者阅读。
3.《王叔和医案》《王叔和医案》是一部名家医案集锦,主要由古代医家王叔和的医案组成。
这些医案涉及到中医的各个方面,如内科、外科、妇科等。
此书书写细腻入微,对病情的描写十分生动。
这个书籍的受众面较广,对于对中医感兴趣的人也可以一读。
4.《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著作,最早由明朝人李时中编纂而成。
这本书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巨著,共收录有1892种中药。
其中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配伍等内容。
此书是中医常用的药物学参考书籍。
5.《针灸经验方集》《针灸经验方集》是中医针灸理论和实践的经典著作之一,该书汇总了许多古代针灸治病的经验和方案。
书中讲述了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方法等,还对针灸治疗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解答。
此书适合对针灸感兴趣或学习针灸的人。
以上的书籍都是关于中医调理身体的书籍,也是中医学研究的重要经典。
阅读这些书籍不仅可以提高对中医理论的认知,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如何使用中医来调理身体,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当然,为了让中医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还需要我们更多地学习和应用中医的知识和技术。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https://img.taocdn.com/s3/m/3f1e0a3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d.png)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以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为标题,这里将介绍六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中医相关书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医知识。
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
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包括了中医的理论体系、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可以深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伤寒论》:《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经典之一,由张仲景所著。
它记录了伤寒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书。
阅读《伤寒论》,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技巧。
3.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所著的药物学著作,被誉为中医药的百科全书。
它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等方面的知识,并对中药进行了分类和归纳。
阅读《本草纲目》,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中药的性能和应用,提高中药的运用能力。
4. 《针灸大成》:《针灸大成》是中国古代针灸学经典之一,由明代华陀所著。
它系统地介绍了针灸的原理、穴位、操作方法和常见病症的治疗等内容。
阅读《针灸大成》,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提高临床应用的水平。
5. 《医学入门》:《医学入门》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中医学入门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它详细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见病症的治疗等内容。
阅读《医学入门》,可以帮助初学者快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知识,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6.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重要的临床学科之一,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医诊断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等诊断技术。
阅读《中医诊断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中医诊断的要点和技巧,提高诊断准确性。
通过阅读以上六本书籍,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中医学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这些书籍是中医学习者和从业者的必备工具书,也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养生典籍:中医养生经典名著推荐
![养生典籍:中医养生经典名著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5dfd72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3.png)
养生典籍:中医养生经典名著推荐中国的传统医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闻名于世,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中医。
中医养生是传统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医养生强调的是“治未病”,即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等方面来预防疾病,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的经典著作中,有许多不可多得的珍贵宝典。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中医养生经典名著,帮助读者了解中医养生的精髓和养生方法。
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养生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医学的基本典籍之一。
全书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共计八十一篇。
《灵枢》主要讲述了经络学、针灸学等内容,《素问》则探讨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这本书是中医学的基石,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中医养生方面,《黄帝内经》也提供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和方法,对调节身心健康非常有帮助。
2. 《随息居饮食谱》《随息居饮食谱》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中所著的养生经典之作。
这本书主要阐述了饮食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合理的饮食方法和配方。
其中,李时中提出了“随息居”养生理念,认为健康的饮食应该与人体的生理活动相协调,根据不同的季节、体质和年龄等情况进行调整。
这本书不仅对于治疗疾病有着深入的研究,也为人们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3. 《千金方》《千金方》是古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部集药物知识和养生方剂于一体的宝典。
这本书收录了大量的中药方剂以及对应的药物功效和运用方法。
《千金方》还介绍了一些中药的养生作用和配伍禁忌,使读者对于中药的使用和选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本书对于中药的学习和应用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病症的治疗和调养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药学家李时中所编写的药物学著作,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典籍之一。
这本书系统地整理了中草药的种类、特性、功效和运用方法,并且详细地介绍了草药的采集、加工和贮藏等方面的知识。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https://img.taocdn.com/s3/m/6d37f03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7.png)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以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人们的健康带来了福祉。
想要学习中医,必须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下面我将介绍六本学中医必看的经典著作,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本是《黄帝内经》。
这是中医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医的圣经。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涵盖了中医的基本理论、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黄帝内经》,可以了解中医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
第二本是《伤寒杂病论》。
这是张仲景所著的一部中医经典,被誉为中医的救命经。
《伤寒杂病论》主要介绍了疫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学习《伤寒杂病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各种急性疾病。
第三本是《本草纲目》。
这是明代李时中编写的一部草药学著作,收录了大量的草药信息和药物治疗方法。
学习《本草纲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为中医治疗提供重要的药物支持。
第四本是《针灸大成》。
这是明代卢九华所著的一部针灸学经典,系统地介绍了针灸的原理、方法和技巧。
学习《针灸大成》可以帮助我们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提高针灸治疗的准确性和疗效。
第五本是《医学入门》。
这是清代吴昆所著的一部中医入门教材,内容简明扼要,适合初学者阅读。
《医学入门》介绍了中医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第六本是《方剂学》。
这是一本关于中药方剂的著作,由于方剂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性,学习方剂是学习中医的必要环节。
《方剂学》介绍了方剂的分类、配伍原则和应用方法,对于掌握中医方剂的配伍规律和应用技巧非常有帮助。
以上就是学中医必看的六本经典著作的简要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著作,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为将来的中医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
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着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着,金盾出版社。
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
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着,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着。
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
家着作之外,好书不多。
壹、四大基础:
一《中医基础理论》
二、《中医诊断学》
(一)四诊:
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
(二)望诊:
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
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
(三)切诊:
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
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
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
4、晋·王叔和《脉经》
(四)辨证:
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
2、现代·欧阳锜《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2、现代·姚乃礼着《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3、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现代·姚乃礼《中医证侯鉴别诊断学》(五)断生死:现代·周信有《诀生死秘要》
三、《中药学》
1、现代·颜正华《药性歌括四百味》
1、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
1、现代·王绪前《临床中药用药鉴别速览》
2、清代·吴洛仪《本草从新》
3、民国·张山雷《本草正义》
4、民国·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
四、《方剂学》
1、清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2、现代·丁光迪《增订中药配伍运用》
3、现代·刘子民《汤头趣记图释》
4、现代·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
附:四小经典
1、明·李时珍《濒湖脉学》
2、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
3、清·汪昂《汤头歌诀》
4、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
贰、四大经典
一、黄帝内经类:
1《内经知要》
明·李中梓《内经知要》
2、现代·王洪图(高考状元,内经倒背如流)《内经讲义》(本科教材)或《王洪图内经讲稿》
3、现代·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
郭霭春,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整理第一人。
4、马莳(明)《灵枢经注证发微》
5、《黄帝内经太素》唐·杨上素
5、明·张景岳《类经》
二、伤寒类
1、现代·刘渡舟《伤寒论》讲稿、现代·刘渡舟《伤寒挈要》
2、现代·胡希恕《伤寒论》、《金匮要略》讲稿,《经方传真》
3、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4、清·尤在径《伤寒贯珠集》
5、现代·黄煌《张仲景五十味药证》
6、现代·黄煌着《中医十大类方》
7、日本·汤本求真《皇汉医学》
8、民国·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三、金匮要略
1、胡希恕《金匮要略》讲稿
2、清·尤在径《金匮要略心典》
四、温病类
1、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2、李保顺《温病条辨集注与新论》
3、清·王孟英《温热经纬》
4、民国·俞根初原着《三订通俗伤寒论》
五、神农本草经
1、清·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
2、药征(日·吉益东洞)
3、药征续编(日·村井钝)
六、难经
民国·张山雷《难经汇注筏正》
叁、针灸类
1、现代·周檐声《金针梅花诗抄》
1、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2、晋·皇普谧《针灸甲乙经》
肆、内、外、妇、儿、五官
清·《医宗金鉴》
一、中医内科
1、现代中医内科学(现代·何绍奇)
2、实用中医内科学(方药中)
二、中医外科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徐灵胎点评本)
三、中医妇科
1、《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2、清.傅青主《傅青主女科》(黄绳武点评本)
3、清.萧埙《女科经纶》
四、儿科
《医宗金鉴·妇科儿法要诀》
明·万密斎《万氏家传幼科发挥》
五、五官科
《干祖望中医五官科经验集》
伍、医案
1、民国·张山雷《古今医案平议》
2、民国·丁甘仁《丁甘仁医案》
3、清·《王孟英医案》
4、现代·陈克正《叶天士诊治大全——叶天士医案研究》
陆、综合类
1、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2、清·吴谦《医宗金鉴》
3、现代·《岳美中全集》
4、现代·《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
5、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6、(清)郑钦安医书阐释:《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现代·唐步祺阐释)
7、清·程钟龄《医学心悟》
柒、丛书类
1、现代·单书健《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2、民国·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
3、现代·《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4、《现代着名老中医名着重刊丛书》
捌、岭南医家
1、《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何炎燊》
2、《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邓铁涛》
附录:一、资料的获取
1、新浪共享资料
2、百度文库
3、当当网
4、淘宝网
5、京东商城
二、阅读软件
开卷有益(手机,支持txt格式)
CNKI阅读
维普阅读
超星。